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章第1节

第15章第1节

第15章第1节
第15章第1节

第十五章泌尿及男生殖系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主要症状和检查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随意地流出是

A、真性尿失禁C、假性尿失禁

C、压力性尿失禁

D、充溢性尿失禁

E、急迫性尿失禁

2、膀恍镜检查的适应证是

A、尿道狭窄

B、膀胱容量小于5Oml

C、无痛性血尿

D、泌尿系急性炎症

E、排尿异常

3、尿三杯试验中。第三杯出现明显血尿,其余两杯血尿不明显,请问出血可能在哪个部位

A、前尿道

B、后尿道

C、输尿管

D、肾

E、全泌尿系

4、关于排泄性尿路造影,正确的描述是

A、检查前不需作碘过敏试验

B、妊娠患者也可作此检查

C、应用胆影葡胺作造影剂

D、检查前鼓励病人多饮水

E、检查前需作肠道准备

5、静脉碘过敏试验的阳性表现为

A、注射部位周围有红点

B、注射局部疼痛

C、注射部位发红

D、注射局部肿胀

E、出现胸闷、心慌、恶心呕吐

6、需作碘过敏试验的检查是

A、逆行肾盂造影

B、尿路平片

C、排泄性尿路造影

D、尿动力学检查

E、磁共振尿路成像

7、血管造影术后的护理正确的是

A、减少饮水量和患肢活动B、半卧位以利呼吸

C、穿刺局部加压包扎2小时

D、嘱病人多饮水

E、术后8小时内下地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8、脓尿是指离心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

A、l个

B、3个

C、5个

D、7个

E、I0个

9、尿流中断主要见于

A、肾结石B、泌尿系感染

C、血尿

D、肾肿瘤

E、膀恍结石

10、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l0OOml

B、800ml

C、600ml

D、400ml E·、OOml

A2型题

1、男性,47岁,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术后l小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半卧位

B、尽量少饮水

C、鼓励病人下地活动

D、每小时观察一次足背动脉搏动

E、穿刺局部加压包扎,平卧24·小时

2、男孩,6岁,排尿时突然感到疼痛,尿流中断,大哭,变换体位后疼痛缓解,可继续排尿,可能的诊断是

A、尿道狭窄B、膀恍结石

C、急性膀恍炎

D、输尿管结石

E、膀恍结核

3、一位前列腺增生病人,出现急性尿储留6小时,诱导排尿无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按压膀恍

B、导尿

C、膀恍镜

D、耻骨上膀胱造瘘

E、耻骨上膀脱穿刺

A3型题

1、女性,26岁,突发腰部绞痛、剧烈难忍、辗转不安、大汗、伴恶心呕吐,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约10分钟,间歇期元任何症状。疼痛放射至下腹及会阴部。尿液检查结果示离心尿每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5个。

(1)此疼痛被称为:

A、胆绞痛

B、腰痛

C、膀胱刺激征

D、膀胱痛

E、肾绞痛

(2)可能原因为:

A、膀胱结石

B、膀胱肿瘤

C、肾、输尿管结石

D、肾结核

E、肾肿瘤

(3)为进一步诊断,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尿细胞学检查

B、膀胱镜

C、CT扫描

D、尿路平片

E、排泄性尿路造影

(4)目前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是

A、疼痛

B、尿异常:血尿

C、知识缺乏

D、潜在并发症:休克

E、焦虑

2、男性,66岁,前列腺增生10年,排尿困难,有慢性尿储留,夜间排尿次数增多,每夜排尿3次以上,每次尿量约80ml,睡眠受到影响。近日常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湿衣裤,病人十分痛苦。

(1)病人的尿失禁类型是:

A、真性尿失禁B、充溢性尿失禁

C、压力性尿失禁

D、急迫性尿失禁

E、完全性尿失禁

(2)产生此类尿失禁的原因是:

A、膀胱失去控尿能力

B、腹压突然升高

C、膀胱的不随意收缩

D、膀胱过度充盈

E、尿道括约肌受损

(3)造成此病人每次少量排尿的原因是:

A、膀胱收缩无力

B、每日饮水减少

C、肾功能减退

D、尿失禁

E、残余尿量增多,膀恍有效容量减少

(4)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不包括:

A、睡眠型态紊乱

B、焦虑

C、排尿形态改变

D、自我形象紊乱

E、尿储留

A4型题

1、男性,58岁,近日出现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不伴随疼痛,为确定诊断来医院就诊。

(1)为确定血尿的病变部位,可作:

A、尿脱落细胞检查

B、尿三杯试验

C、尿路平片

D、尿常规

E、尿培养

(2)为进一步确定血尿的原因,首先考虑作的检查是:

A、膀胱造影

B、膀胱B超

C、膀胱肿瘤抗原

D、膀胱镜检查加活检

E、尿常规

(3)检查后血尿加重,现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排尿异常

B、自我形象紊乱

C、疼痛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E、尿液异常:血尿

(4)针对此护理诊断,以下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密切观察血尿的变化

B、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C、减少饮水,以减轻血尿

D、鼓励病人多饮水

E、遵医嘱应用止血剂

(5)检查后病人出现体温升高,且排尿时出现尿痛、尿急、尿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泌尿系感染B、膀胱穿孔

C、上呼吸道感染

D、尿道损伤

E、出血

2、男性,72岁,进行性排尿困难6年,夜尿4一5次。

(1)若考虑为前列腺增生,应作的检查是:

A、前列腺B超

B、排泄性尿路造影

C、前列腺CT检查

D、尿路平片

E、膀胱镜

(2)病人尿频进一步加重,为测定残余尿量,首选的检查应是:

A、导尿

B、前列腺液检查

C、膀胱镜

D、E超

E、CT扫描

(3)病人饮酒后出现急性尿潞留,此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诱导排尿

B、按压膀恍,促进排尿

C、导尿

D、耻骨上膀恍穿刺

E、耻骨上膀胱造瘘

(4)病人逐渐出现尿量减少,总肾功能正常,为了解分侧肾功能,应作的检查是:

A、血管造影

B、排泄性尿路造影

C、CT扫描

D、膀胱镜

E、尿路平片

(5)作此项检查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无需特殊准备

B、检查前饮水l0OOml

C、检查前不需肠道准备

D、检查前不需做碘过敏试验

E、检查前禁食、禁水6一12小时

(二)简答题

L、简述器械检查的护理措施。

2、影响血尿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

女性,32岁,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被汽车撞倒,当时感左侧臀部及腰部疼痛,病人烦躁不安。体检:血压l10/OmmHg,心率108次/分钟;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全程肉眼血尿。

请分析:

(1)考虑此病人哪个器官受到损伤?为什么?

(2)留取尿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3)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l·C 2·C 3、B 4、E 5、E 6、C 7、D 8、C 9、E 10、D

A2型题

1、E

2、B

3、B

A3型题

1·(l)E (2)C (3)D (4)A

2·(l)B (2)D (3)E (4)C

A4型题

1·(1)B (2)D (3)E (4)C (5)A

2·(l)A (2)D (3)C (4)B (5)E

(二)简答题

1、答:泌尿系器械检查时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排空膀胱;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2、答:影响血尿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色素尿(某些食物及药物引起);血红蛋白尿;前尿道滴血;女病人经血混人尿液。

(三)案例分析题

答:(1)根据病人受伤部位以及全程肉眼血尿基本判断为肾损伤。

(2)为避免影响尿液检查的准确性,留取尿标本时应注意:病人有无尿道滴血,女病人还应注意留尿时避免混人经血。

(3)主要的护理诊断有:疼痛:与腰部外伤有关。潜在并发症:休克。焦虑:与意外受伤有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1节 杠杆教案

第一节杠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 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 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杠杆 教案

《九年级上第九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工具】: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挂图或投影片——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示意图。 3.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教学情景导入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 木棍或铁棍来撬。 (出示杠杆示意图。) 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 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 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 (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 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分组实验。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答案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如图1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C) A.磁铁吸引硬币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D.吸盘吸在墙壁上 图1 图2 2.(2017·安徽)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2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3.(2017·咸宁)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B)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4.(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5.(2017·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 毛皮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6.(2017·河南)如图1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 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 排斥 7.(2017·大连)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 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C) 8.(2017·南通)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A)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9(2017·衢州)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1节 杠杆(第2课时)教案

《杠杆》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力臂的确定及做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教学环节 1、趣味游戏激发悬念 (2)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 学生参与游戏:直接用手打开罐头 (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用铁棒打开罐头;用起子打开罐头,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 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 2、认识杠杆 教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系。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教师:其实至运用了杠杆品哼哼的条件,那干干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它的? 学生:阻力、动力、力臂。 教师: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除了铁架台、杠杆外,还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 老师巡视提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何做?各组分别把自己的方案讲出来,大家评议是否可行? 交流并得出结论: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小组上台演示,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表格左边的数据或者右边的数据任意地加减或乘除,看两边的结果会怎样? 4、应用杠杆 教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请欣赏一段录相。 (教师放一段“应用杠杆”的影片。) 教师:通过观看影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一: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生二:通过影片我知道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的力臂相等。 学生三: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学生四:生活中的羊角锤、铁皮剪、起子、钳子属于省力杠杆,船浆、镊子等属于费力杠杆,自行车上的车把、车闸、后货架上的货物夹等属于省力杠杆。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 电 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 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 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 , 因此本节课作为初 中电学起始课 ,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 过, 初中阶段应在 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验分析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 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 ,挖掘深度 , 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 15.1-3 所示的演示实验 , 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 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 , 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 告诉学生的 , 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 , 应举例说明 : 一根摩擦过的玻 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 , 大约只有 10-7 库仑, 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 ,大约有几 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 ,此地只要 学生了解即可 ,留待 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 ,此地 主要是让 学生 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 ,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 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 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 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 , 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 , 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 , 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 激发 学生 主动学习 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初步认识 科学及 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 :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 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量及其单位 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新人教版(春)物理第12章第1节:杠杆(2)杠杆作图专题

l 1 2013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 第十二章 第1节:杠杆 (作图专题) 1.(12淮安)如图所示,画出杠杆所受动力F 的力臂。 答: 或 2.(12常州)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图钉,O 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保留作图痕迹) 答: 3.(12盐城)如图所示,O 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 1 的力臂.答: 4.(12泰州)如图是用开瓶扳手 打开瓶盖的示意图,O 为支点,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和阻力(F 2)的示意 图. 答: 5.(12广东)如图,杠杆OB 可绕O 点转动,在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 的力臂 L 。 答:如图 F 2 l 1 O F 1 l 1 O F 1 F l F l F

F O F O l 0 F 2 F 1 O L 1 6.(12来宾)如图所示,请画出力F 的力臂l 0 答: 7.(12成都)在图中:①标出支点O 的位置;②画出作用在撬棍 上的力F 1的力臂。 答: 8.(12娄底)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时的示意图,O 为支点,F 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 2的力臂L 2; 答: 9.(12荆州)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 为支点,A 为 手握鱼竿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 2的 力臂,最小的动力F 1及其力臂。 答: 10.(12梅州、河源)如图所示, F 2 F 1

粗细均匀的棒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与支点O连接。试作出地面对棒的支持力的力臂L和棒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答: 11.(12菏泽)如图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纸刀上的动力为F,支点在O点,请在图中画出其对应的动力臂L。 答: 12.(12兰州)如图所示的裁纸刀,O为支点,画出动力F的力臂L。 答:如图 13.(12绥化)如图所示,请画出F的力臂L 答: 14.(12哈尔滨)如图,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块,O为支点。(1)画 出阻力F2的力臂L2。(2)画出工人在A 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 意图。 答: 15.( 12三明)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 图: (3)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 l1。 答: 16.(12滨州)滨州黄河大桥如图甲所示。若将大桥斜拉部分的一半简化成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其中O点为支点,P为桥面部分的重心,请在图乙中画出拉索对桥面拉力F的力臂l和桥面所受重力G。 F L F l F1 l1 L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杠杆》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 《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2能力方面 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初三学生要记住杠杆的定义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理解。他们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力杠杆、阻力杠杆往往混淆不清。有时找不到动力和阻力,有时画不出力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杠杆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当中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杠杆及其五要素,包括力及力臂的正确画法,就是该节课设计和讲授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解中,教师需要从一开始就做严格标准的画图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用逐步启发的办法让学生自己理解“力的作用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等概念及画法。通过例题,习题,讲练结合,层层深入。 二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采用分---总---分---总的形式,从观察现象到分析问题,再讨论归纳,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以目标为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第1节两种电荷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a用摩擦的方法是物体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b物体不通过摩擦也能带上电,例如用接触的办法,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物体,则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电。 3、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正电荷用“+”表示。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负电荷用“-”表示。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①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②单位:库仑(C) 1e=1.6×10-19C ③元电荷 e 6、导体 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③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④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7、绝缘体 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③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8、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二、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积淀和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1、验电器的工作; 2、原子及其结构。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但原子也不是最小微粒。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秘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2、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点的电荷是不同的, ②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四、知识拓展 1、后来人们用各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摩擦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必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必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验电器使用方法:让一个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从而使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电子

第12章第一节杠杆

《§ 12.1杠杆》新课程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我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我能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学点一】:认识杠杆 1、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工作时,能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动。 我会归纳:在_________ 的作用下,能够绕着________________ 转动的____________ 叫杠杆。 一试身手:画出下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简记:一找点()___________、二画线(_______________ 、三作垂线段()) 温馨提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二)课堂导学:

合作探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思考:实验中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设计: ①如右图所示,调节杠杆左(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为了便于 )。 ②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 i、阻力F2、动 力臂L i、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会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5、自学P78例题。 一试身手: ;F i = i5N, F2= 75N, L i = i5cm, L2 = 2、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C= 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 =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多少? 合作探究二:生活中的杠杆 实验 次数 动力 F i/N 动力臂 L i/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m i 2 3 发现的杠杆原理。 1、L i = 3L2, F i 是F2 的倍;F i:F2= 2:5 , L i:L2 = L i:L 2= 4:3 , F2 = 60N, F i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设计

《杠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步骤】 1、引入新课 教师: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定义。观察日常生活用的工具钳子、筷子、指甲钳、跷跷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能够提供方便。 教师: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教师: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教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 教师: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有很多:那么,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出示动画场景,针对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得出杠杆关键概念: 教师: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4)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5)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回头再分析刚开始提出的各机械的支点和力臂(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3、关于力臂的教学: 教师: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

第一节杠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过程能力目标: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力臂的确定及做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教学过程: 1、趣味游戏激发悬念 (1)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 学生参与游戏:直接用手打开罐头 (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用铁棒打开罐头;用起子打开罐头,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 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教师作图说明 2、认识杠杆 教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系。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教师:其实至运用了杠杆品哼哼的条件,那干干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它的? 学生:阻力、动力、力臂。 教师: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除了铁架台、杠杆外,还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 老师巡视提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何做?各组分别把自己的方案讲出来,大家评议是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5章 第一节 电磁波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电磁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周围空间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借助于电磁波可以传输信号。 2、使学生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初步概念,能记住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能记住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 “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1、电磁波 用类此推理的方法,由机械波引出电磁波。 我们把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波叫做电磁波(板书)。 无线电通信正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的。 2、电磁波的频率 就水面波来说,振源(木杆)每上下振动一次,水面上就出现一个波峰(凸起部分)和一个波谷(凹下部分)。在1秒钟内木杆振动的次数越多(即振动越快),水面上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也越多。 我们再观察一下绳上形成的波。 演示:用手捏住竖直下垂绳子的上端,沿水平向左右先后做快慢不同的振动,可以看到,当振动较快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多;当振动较慢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少。 在以上情况下(指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1秒内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它的单位名称叫赫兹(Hz),简称赫,常用频率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1千赫=103赫 1兆赫=106赫 跟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电磁波的频率由电路中每秒电流变化的次数(或说每秒种电流振荡的次数)决定。 3、电磁波的波长 像前面那样,再做一次用绳子形成波的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当改变振动的快慢时,不但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也不相同。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由上面的演示还可看出,手捏住绳第一次振动出现一个波峰,第二次振动又出现一个

第15章 第1节 电能表与电功(1)习题

第15章第1节电能表与电功(1) 主备:王峰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功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理解电功公式的意义。 3、能初步运用电功公式计算有关问题。 4、进一步体会做功与能量转化的联系。 学习重点:目标1、2、3 学习难点:目标2、4 一、预习导学 1、功的公式是,国际单位,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的改变,做了多少功,就改变了多少。 2、小红家里有:电饭煲、收音机、电热油汀、洗衣机、电扇、电水壶、电动自行车、电子钟、电熨斗、白炽灯、抽油烟机、应急灯、电热蚊香,请你根据能量的转化形式将它们分类: 二、合作探究 活动1认识电功 1、手推电动玩具车,谁在做功? 2、闭合开关,谁又在对电动玩具车做功呢? 3、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 多少电能。电流所做的功叫做。 活动2探究电功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应该用什么方法? 2、根据课本4页图15— 3、4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实验一:当流过灯泡的电流和用电时间一定时,研究灯泡消耗的电能即电功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完成书上填空部分。 实验二: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用电时间一定时,研究灯泡消耗的电能即电功与流过灯泡电流的关系,完成书上填空部分。 3、电功的公式?单位?变形公式? 三、巩固训练 1、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转化为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多少,电流在给蓄电池充电做功的过程中,若消耗了2000J的电能,则能将增加J,电流就做了 J的功。 2、晚上学习时与我们相伴的台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如果我们学习了三个小时,台灯消耗了 J的电能。 3、灯泡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L1的电阻比L2大,在相等的时间里,电流通过灯泡做功情况 A、L1做功多 B、L2做功多 C、两灯一样多 D、无法判断 若两灯并联在电路中,答案为。 4、手电筒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把它接到3V电源上,10min内电流所做的功为 J. 四、自我测试 5、一用电器连接在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在6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23760焦,则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伏。 6、微波炉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3A,小明的妈妈用微波炉热菜3分钟消耗了多少电能?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30s内电流通过导体做功72J,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多大?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7、把两只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已知L1的电阻是L2电阻的3倍,则它们在相同时间里,两灯电功之比W1∶W2=____,若把两灯并联接在电源上,则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两灯电功之比W1∶W2=____。 五、自我提高 8、有两个电阻,R1=4欧,R2=6欧,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电路的总电功,再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每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并联电路的总功。 9、下列不是电功单位的是 A、VAs B、V2s/Ω C、A2Ωs D、VA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分类及电荷间相互作用。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2.了解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3.了解静电感应现象。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的判断与性质。 学习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携带电荷。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探究 主问题1.两种电荷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部分,理解相关概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基础知识 1.自然界分别存在几种电荷,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不同电荷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3. 能不能根据两物体出现的吸引现象就说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小组长按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老师全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收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借助讲台,按照顺序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展学时要组织分配合理,语言洪亮,并且向同学们征求不同意见,让全体同学参与进来共同完善。) 主问题2.原子的结构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通过对教材第二部分的阅读,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1.原子可以再分么? 2.原子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 知识突破: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小组长按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老师全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收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借助讲台,按照顺序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展学时要组织分配合理,语言洪亮,并且向同学们征求不同意见,让全体同学参与进来共同完善。) 主问题3.导体与绝缘体。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阅读课本第三部分,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请举出导体与绝缘体的实例。 3.金属导电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小组长按照顺序组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共同讨论(老师全面巡视,可以适当的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收集展评的素材)。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借助讲台,按照顺序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展学时要组织分配合理,语言洪亮,并且向同学们征求不同意见,让全体同学参与进来共同完善。)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2.在编织某种地毯时,会在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杠杆 一、选择题 1. 图中杠杆受力F,图中能表示力F力臂的是() A. OA段 B. OB段 C. OC段 D. AB段 2. 如图是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能正确表示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图是() A. B. C. D. 3. 如图所示,O点表示杠杆的支点,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4.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力臂一定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B. 动力臂不仅与动力作用点的位置有关,而且跟动力的方向有关 C. 杠杆一定是直的 D. 使用杠杆时可以省力同时又省距离 5.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 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 力臂必须在杠杆上 D. 力臂就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6. 如图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 N,OA=80 cm,AB=20 cm,则物体的重是( ) A. 20 N B. 4 N C. 1.25 N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 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 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D. 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8. 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 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 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9. 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那么每个砝码的重力为(g=10 N/kg)()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教案

A F 1 F 2 F 3 M F N O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 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 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2、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 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 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 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 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 点作一条MN 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 的 。 MN 这条直线就是力F 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火钳 C 、剪刀 D 、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③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