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最全2012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最新最全2012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最新最全2012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最新最全2012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1、教育的定义;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4、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5、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额额各种教育情境,

事实,实践和活动。

6、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境,事实,实践活动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

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7、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的事物之间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

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

可以是这三者的统一。

9、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

政策有所不同。

10、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针和总指针,是教育

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确定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

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11、教育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当合国家在一定历

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第一章

1、《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是外国最早的教育学的著

作—古代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中国—乐正克

3、《大教育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捷克—夸美纽斯

4、《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德国—赫尔巴特

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6、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

7、1975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发表《教育与发展》

8、1972年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关于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9、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A、萌芽阶段

B、独立形态阶段

C、发展多样化阶段

D、理论深化阶段

10、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三论法

1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

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

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1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

第二章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1.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和进化。

2.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人类个体成长的变化过程。

(二)个体的发展:

广义: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人。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及儿童的成人过程。

是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人,个人小我到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至于人类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三)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四)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

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要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方式的连续而又见稳定的变发展化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

特点: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可逆向

教育措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由简入繁,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的进行。

2、阶段性

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临着不同发展任务。教育措施:教育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个别差异性

特点:在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都不一样。教育措施: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4、不平衡性

特点:有两个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教育措施:首先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做好关键期和成熟期的教育

5、互补性

特点: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措施: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性的,培养自信和坚持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取长补短。

6.整体性:

特点:它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既有生物性也有社会性,还有个体独特性。

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等。(A)、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B)环境在人的发展的作用

⒈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⒉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⒊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C)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能够指导学生选择,成长。

4.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

⑴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⑵取决于教师能否敬业爱岗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⑶取决于能否遵循人的发展的规律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

⑴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

⑵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D)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㈠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㈡个体的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㈢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第三章

教育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制约性)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早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行程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及偶遇的内容和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保持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3、选择文化的功能

4、文化批判功能

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含义: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和科层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社会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A.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

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的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B.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

中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变迁,薪酬提级,改变其社会阶层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意义:

对个人来说: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找到更好的工作地点,单位,岗位和境遇,在职务,薪酬和地位上获得逐步的晋级与提升,得道多方面的个人利好于家庭的幸福,或实现更为崇高的目标与理想

对社会来说:可以激励和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选贤任能,有效地调节社会各系统、单位、层次的人才结构,使其得到改进优化,以改善其效率水平提高其整体功能,从而使社会得到发展进步。

对教育来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分流培养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近可能好的社会流动条件,以冲决社会的保守与封闭,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在提高服务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效能中,使教育自身得到发展,并使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得到改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意义:

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

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应该涵盖两个层面,一是相对性,二是独立性。教育的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自身的教育,也有赖于社会条件,有赖于社会给予人的就业机会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机制和空间。

区分社会流动功能和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主要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以期切实地为社会的变迁服务,为民族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改善而努力奋斗。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的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赫尔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他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境遇的改善

二者有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并为其实现开拓了可能空间,而社会的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即是衡量社会变迁的尺度,优势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一线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

教育的性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的内涵

广义:存在于人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对所培养人的要求。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几点:⑴导向功能;⑵调控功能;⑶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1社会依据2人的依据

4、教育目的内容结构:

A.身心素质(核心):教育培养人的值得规定性,也就是受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形成个性)

B.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样的阶级利益)

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A. 教育总目的(国家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社会系统的各种因素都对教育目的发生影响,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首先,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其次,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再次,教育目的的指定要考虑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事实上,对受教育者的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含义: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个人本位论;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

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

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

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

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

教育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有着

内在的统一性。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

②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个人之间的发展机会或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个人之间的发展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是分层次的,个人的个性也是片面的、畸形的、受到扭曲的。教育是一种谋生手段,不是个性完善手段;个人主要当作工具塑造,不是当作目的培养。在这种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社会只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从而保证人类整体力量的发展,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在我国,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教育制定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定位)

2.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3.具有独立个性

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者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独立个性: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全面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3年,景山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教育法》其中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

个性的社会主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的特点。

2. 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3)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1、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3、“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人的素质涉及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起来,就是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

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

A、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

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B、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

C、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消体育、德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

D。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拼命。

二、流生增长倾向。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流生现象日益普遍,流生

数量日益增多。衡量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普通教育是否为经济建设服

务,只能看它是否为学生的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了

基础,看它是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第五章

教育制度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学制建立的依据

1、依据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科技的发展状况

2、依据社会制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依据人口状况

4、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吸取我国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并参照外国学制的成功经验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以基础

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层次增多不仅有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也有四年制本科,且有二到三年的研究生院等。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

A.知识传播(教学)、

B.知识创新(科研)、

C.知识转化(社会服务,生产)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个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的综合。

横向: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

纵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主要思想:

第一,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一体化),它要求人的一生都变成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整个社会变成有体系的教育场所,实现教育的社会化

或社会的教育化。

第二,强调教育的方法是个人和小组,而不是课程和教师,教育应按兴趣进行,应用小组学习法,并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

第三,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的发展,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社会平等和民主的

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壬寅学制1902年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2、癸卯学制1904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成为我国教育史上得到

施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这个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

3、壬子癸丑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一般称这个学制为“新学制”,也叫“壬戌学制”。更为通俗地是称“六三

三制”,该学制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它是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最

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1951年我国通过《关于给改革学制的决定》,施行了新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标志我国学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体系逐渐完善: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在九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在学制中得到强调;高中阶段实行职教与普通教育分轨;大学教育以四年本科和二至三年的专科为主。

4.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建国教育第一大纲

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了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

⑴义务性⑵强制性⑶基础性⑷公益性⑸免费性

第六章

课程

广义: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狭义:一门学科

历史上对于课程的界定,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课程即教学科目。从我国古代的课程“六艺”以及西方中世纪的课程“七艺”来看,人们把课程视作教学科目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而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斯宾塞(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也是从诸学科的角度来探讨问题。

(二)课程即学习经验。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观点。杜威认为手段和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课程不是预先决定的目的,而是学生的学习经验。目前,西方的一些人本主义课程论者都趋向于这种观点,开始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课程事实上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教育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也就是说,课程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巴西的弗莱雷是这一主张的代表。该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建议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方面。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

学科课程特点:

1重视成人生活的准备;

2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

3强调训练的价值。

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为锻炼儿童的能力而设计的课程。

活动课程特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

3认为教育即生活。

从课程的管辖权限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作为基础,根据地方和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为基础,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自主进行开发的适合本校具体特点的课程。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1、社会2、知识3、学生

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三种形式。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

1、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儿童与课程》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B.S.Bruner)和施瓦布(J.J.Schwab)

(2)基本观点: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C.Rogers)等;

(2)基本观点: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4、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Brameld)、弗莱雷(P.Freire)等;

(2)基本观点: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5、存在主义的发展理论与课程观

(1)存在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

(2)存在主义的教育观点:

教育必须把儿童看成是“完全的人”,而不是“不成熟的人”;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他们强烈批评学校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学校制度;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特性、发挥潜能和创造性;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方法以讨论、对话、问答为主。

一、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追求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追求学生主动地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追求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现

4.沟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三、课程的分类

(一)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按教学要求来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按课程管理权限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规划、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制订课程评价制度。地方课程,地方行政部门依据国际管理制度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范围内使用的

地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课程: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四)按教学所需时间来分:巨型课程、一般课程、微型课程

按课程的内容构成和表现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正式的课程和非正式的课程

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合适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的,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与内在动力

2、重视引导儿童从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的道改造和重组,智

能和品德得到养成和提高

3、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

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体验性目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

表现性目标: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

课程内容的组织:

1.直线式和螺旋式

2.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3.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

1九年一贯整体设置。

2加强均衡性。

3加强综合性。

4加强选择性。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活动: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为:①活动性;②开放性;③自主性;④过程性。

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是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又称课本或教科书,它是根据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⒈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⒉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采用直线式与圆周式两种。

⒊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⒈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⒊倡导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⒋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第七章

教学

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力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教学乃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的发展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1 教学与教育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3.学校教育出了教学还有德育,美育等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1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

3 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部门的基本特征

2、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传播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

4、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A、教学要受到认识的一般规律所限制

B、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与人类总认识的显

著特点

教学过程的特征A、间接性。B、引导性。C、简捷性。

3、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A、教学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B、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进行认知,还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感

染和培养

4、教学要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A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B、教学要成为教育性教学和发展性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心理准备形成定向,创设情境

2、感知教材:形成感性认识,指导,观察

3、理解教材:上升理性认识,启发思想

4、巩固知识:牢固知识,指导复习

5、运用知识: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指导练习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了解情况形成反馈,调整教学

问题探究型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师生提出问题

2、深入探究:假设验证推理实践

3、作出结论:归纳总结优化提升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简约性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知识系统传授和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发展性规律)

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

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偏向。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教育性规律)

1、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2、只有是所学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真正的提高

3、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D.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心理性规律)

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双边性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偏向。

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性的内涵

主体性教学的双主体包括:1)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2)师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发展。3)教学是师生的主体间交往活动。4)师生的主体性交往以知识的传递为基础。

5)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有主体心理结构的主体人。

第八章

教学中常用的原则: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它知道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3.直观性原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启发性原则:智力与非智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发展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教学手段: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一切器具、资料和设施。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判断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性还是注入式,不能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

优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学生能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教学能

结合知识的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缺点:

以教师活动为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教学单向输入信息,无法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中学里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

4、以探究研究为主:研究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原则

依据:

1、教学目的,课题

2、教学内容

3,、学生特点

4、教学条件

第九章

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个别教学制:教师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

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

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3.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只向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有疑难时老师辅导。

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5.特朗普制1大班上课2小班研究3个别教学

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制的优点

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班级上课制的缺点

a、学生的差异性难以照顾。

b、学生的创造性不易发挥。

c、学生的主体性受到限制。

d、学生的实践性受到影响。

课的类型

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分的,可分为:一是单一课。二是综合课。

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可分为讲授课、练习课、实验课、演示课等。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那些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如下: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

e、布置作业。

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教学活动包括了下列几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前提):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注意: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中心)

3.作业批改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语言规范。

5、组织严密。

6、积极性高。

第十章德育

1、含义

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时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3.德育的功能:简单说是育德,即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嘘声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4、德育的任务:指学校德育要实现的目标它是对德育活动结果的期望

5、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A、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

B、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C、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6、德育的内容:用什么样的道德内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

7、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A、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题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B、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

动力

C、个体品德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D、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8、德育过程: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

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A、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2.到的活动是促进的与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B、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

展:我们对学生应当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C、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9、德育原则: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B、疏导原则:指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利势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C、长善救失原则

1、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尊重和信赖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E、因材施教的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F、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G、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做好衔接工作,是对学生的教育前后一贯和一致

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

状态

10.德育的方法

A.说服: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B.榜样: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C.锻炼: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D.修养:励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

E.陶冶: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F.奖惩:表扬,奖励,批评,处分

G.制度

教师是指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规范其行为品质、塑造其价值观念、促进其社会化,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或人才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角色是指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3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道德素养

(1)对事业:忠诚热爱。

(2)对学生:尊重热爱。

(3)对自己:严格要求。

(4)对同事:团结协作。

教师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3)背景性知识:文化科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经验。

教师能力素养:(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反思能力(4)科研能力

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二)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四) 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热爱和尊重学生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作移情性理解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 每题 l 分,共 30 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 1.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的倡导人 是()。 A.陈鹤琴 B.张之洞 C.黄炎培 D.张雪门 E.陶行知 2.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儿》 E.《教育漫话》 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是运用了()。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E.实验法 4.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有规律的变化过程。A.身体 B.心理 C.身心 D.行为 E.习惯 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E.多样性 6.社会需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E.幼儿园目标 7.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E.道德练习 8.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日常生活 B.练习 C.游戏 D.活动 E.上课 9.下列属于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E.与触觉有关的活动 10.游戏理论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格罗斯 C.阿普利登 D.拜敦代克 E.福禄倍尔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C.职业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B.培养能力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A.大众化发展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培养专门人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教学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高等教育学整理试题

选择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 p3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出现的时间是……三千年前 p15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p16 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的标志是……太学的建立 p16 5.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8 6.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的四大学科是……文法医神 p19 7.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洪堡 p24 8.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柏林大学 p25 9.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法案是……《莫利尔法案》 p28 10.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 11.“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论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 p29 1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的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服务社会 p29 13.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p29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p32 15.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 p33 16.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p33 17.大力倡导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蔡元培 p3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p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p4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1993年 p41 2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p44 22.阶级关系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利益追求 p45 23.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p48 24.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3 25.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4 26.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舒尔茨 p72 2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提出者是……舒尔茨 p72 28.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 p75 29.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p87 3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归宿 p89 31.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本位 p90 32.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p93 33.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p93 34.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科类结构 p94 3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p96 36.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p102 37.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职业性 p103 3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p114 3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

幼儿教育学期末试卷

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 《幼儿教育学》期末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连线题(请将以下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与相应的理论连线)(共8分) 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华生 精神分析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格塞尔 行为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认知发展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弗洛伊德 二、排序题(共3分) 事实证明,早期经验对幼儿认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请对以下幼儿养育方式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形成智力的顺序进行排序(沙袋育儿;船舱育儿;背篓、背巾育儿)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2.幼儿教育的实施形式有、、 。 3.家庭教育的特点、、 。 4.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又称关键期,对幼儿来说,岁是口语学习的敏感期,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 5.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是、、 、。 6.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性质兼具、、 的性质。 7我国托幼机构的类型有、、。 8.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9.陈鹤琴创立的理论体系是。 10.体质即。包括、、

、四方面。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夸美纽斯的着作是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南。 A《母育学校》B《大教学论》C《世界图解》D《理想国》 2.被人们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 A柏拉图B夸美纽斯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3.被人们称为“幼教之母”的是 A华生B维果斯基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4学前班学习应以哪种形式为主 A上课B玩耍C活动D游戏 5.我国最早提出幼儿公育主张的是 A康有为B陈鹤琴C张雪门D陶行知 6.幼儿园上课时间每节课不超过分钟。 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幼儿教育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 3.科学护理幼儿生活 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中“六大解放”的内容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本题20分)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案例一: 我上幼儿园了!以前,老听妈妈说幼儿园怎么怎么好玩,可是,我觉得幼儿园除了小朋友多,有些玩具以外好象没什么好玩的,没有家里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啊,我还不太喜欢上幼儿园呢。今天一早,妈妈急急忙忙把我送到幼儿园,又匆匆忙忙的走了,她又丢下我上班去了。我又哭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老师安慰了我又给我洗了一把脸。可是,过了不久我又尿湿了裤子。阿姨从我的书包里拿出裤子给我换了。看见教室里有好多玩具,于是,我不想哭了,我拿着几块积木玩了起来。过了不久我们开始吃早点,有几个年纪小一点的弟弟妹妹还不会自己吃饭,老师们只好喂他们。我会自己吃饭,可是我也想让老师喂我吃,老师喂了我两口以后对我说:“你很能干,你自己吃好吗?”于是我自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吃了一个鸡蛋还有一碗稀饭。接着老师教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会了唱“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我们还玩了一个“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 案例二: 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都应有配有一所幼儿园。在很多比较大型楼盘的营销中心,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幼儿园的规划。很多年轻人在买房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没有配套幼儿园。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幼儿教育学期末试题库(答案在试题中)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幼儿教育学题库 版本高教版范围1——12章 适用班级:中职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国时期一些爱国人士为平民子女开办幼儿园,如陶行知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的___北平香山慈幼园__。 2.标志着学前公共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__《理想国》___。 3.儿童观的变化影响到__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___的变化。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儿童权利公约》___ ,是世界解决儿童问题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国家和地方政府控制幼儿教育的__目标内容___和___范围__。6.__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___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7.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_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____等5个领域。 8.从幼儿园特点的角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___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__ 。 9.幼儿园是_保教并重____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10.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有两种:一种是__一般情况记录___,主要记录游戏主题、游戏反映的主要生活内容等;另一种是___重点记录__,主要记录游戏中发现的某些典型的、特别有教育意义的事情。1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___参与幼儿游戏__,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 12.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__正面___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喻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13.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__学龄班计划___、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14.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委员会。15.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__提高广大教师素质___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16._____教育__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7.幼儿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幼儿教育指__专门机构_____的幼儿教育。 18.学前教育任务的历史性变化是由___社会经济____的不断发展所导致的。 19.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__活动_____。 20.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____基础上的。 21.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违背了_综合性______教育原则。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3)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的倡导人是()。 A.鹤琴 B.之洞 C.黄炎培 D.雪门 E.陶行知 2.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大教案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儿》 E.《教育漫话》 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是运用了()。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法 D.例法 E.实验法 4.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A.身体 B.心理 C.身心 D.行为 E.习惯 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文档Word .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E.多样性 6.社会需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E.幼儿园目标 7.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道德认识A .道德情感B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E.道德练习.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8 A.日常生活B.练习C.游戏.活动D .上课E 9.下列属于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与味觉相关的活动D .与触觉有关的活动E .游戏理论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10 .霍尔A文档Word . B.格罗斯 C.阿普利登 D.拜敦代克 E.福禄倍尔 11.儿童享有的权利有()。 A.教育权 B.生存权 C.发展权 D.赠与权 E.受保护权 12.幼儿园教育教案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案活动的过程。 A.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规 B.幼儿教育容 C.幼儿教案大纲 D.幼儿课本 E.学前教育政策 13.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例变成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A.及时模仿阶段 B.简单再现阶段 C.认同阶段 D.化阶段 E.依从阶段 14.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差异体现在()。 A.生活环境 B.教育目标 C.教育容 D.教育途径 E.前四项都是 文档Word .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题2015春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题(二) 一、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家庭 3、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 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 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4、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5、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 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 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 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 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6、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7、属于学前儿童美感的表现特点的是()。 A.理性 B.深刻性 C.行动性 D.思维性 8、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 A.形象玩具和结构玩具 B.成型玩具和未成型玩具 C.智力玩具和娱乐玩具 D.体育玩具和音乐玩具 9、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10、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小学化 B.突击性 C.单向性 D.整体性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12、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13、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4、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5、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待功能。 三、论述题 16、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17、论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