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冯招云

冯招云

冯招云
冯招云

冯招云,【画家】

1971年8月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90年师范毕业后即从事教学

工作。他先后就学于闽侯师范、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先受张剑老师启蒙,后师从董希源专攻山水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乘工作室访问学者、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中文名冯招云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福建省闽侯

出生日期

1971年8月

职业

画家

主要成就

目录

作者简介

擅长方向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

作品赏析

一、作者简介:冯招云,先后就学于闽侯师范、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先受张剑老师启蒙,后师从董希源专攻山水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乘工作室访问学者、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二、擅长方向:中国山水画。

三、成就及荣誉:作品参加并入选: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五、六届福建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福建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全国中国画大赛,“情系海西——2007福建省当代艺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1999年出版《冯招云作品》集。

四、作品赏析:

中国山水画历经唐、五代、两宋、元,逐渐成为中国画之主流。冯招云在实力派画家董希源先生门下研习,实现了中国画传统的一种延续,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表现过程中的一种回归,打下了深厚且扎实的传统基本功,《有家皆掩映》、《西山烟云共春晖》等作品中都显露出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功底与理解。

经董希源先生推荐,冯招云负笈进京到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乘的工作室做访问学者。招云先后四次随王老师进入到北方的山川中去感悟与对景创作,体现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地艺术正途。《雾涌太行峰》、《琴台绝壁》、《太行立壁》中看到招云是抓住了北方山川的内在本质与规律从而实现“可谓得其情而尽其兴矣”的状态,于是在此基础上化静为动,传实为虚,一切无不有生气荡乎其间,一切死物僵态均与艺术绝缘,从而实现真正的“坐忘”与“物化”的理想境界。

他与同道广泛交流,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挑战自我,画风渐趋成熟。精神性的绝对追求已成为他目前的主要努力方向,这是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就是要了解物之常理并把自己同遍布于自然中的精神活力及其生命运动一致起来,并能自觉的把握运用,不把反映可见之物的外形作为目的,而是从对可见之物存在的外在认识到心灵的感知而达到尽兴。但是中国画在精神性规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山水画之精神性要求转化为崇南贬北的局面。以表现南方地域的披麻皴成为笔墨表现的正宗,而以斧劈皴来表现北方地域风情的则成为“野狐禅”。审美要求上把笔墨作为衡量艺术高低的标准单独提炼出来作为表现载体,以文人或士夫流者的斋室文化作为依托,闭门营造所谓至高理想状态的艺术作品。在这种意识流的影响下,师法自然的可能性已荡然无存,而“无一笔无出处,无一笔无来路”成为了评判绘画的标杆,于是以四王、吴、恽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们沉醉在这种审美情趣中沾沾自喜,对于持不同意见或在绘画表现中另辟蹊径,以自然为师的其他

画家嗤之以鼻。这种“正宗”绘画的延续使得中国画艺术逐渐衰败,直至陈独秀提出需要革四王的命时,我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这种规定性的艺术审美要求是否正确。从《锡崖沟》、《太行人家》、《狮子山秀》、《云起王莽岭》等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招云笔墨的精神性与具体形态是不断演化、不断扩大、不断积淀的,在他每个具体笔墨形态之上都能看出有其精神性作为主导和本源。虽然依附于造型是笔墨具体形态出现的根本,服务于造型是笔墨具体形态的本源,但超越造型,构造自我的图式才是根本目的。招云把其生长在南方地域的烟云氤氲之感受巧妙地与北方山川结合在一起,实现精神上的主观追求,真可谓“南云北山”。

五、作品欣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