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6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6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6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

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17、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8、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19、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

20、促癌物: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的物质。如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雌性激素乙烯雌酚,免疫抑制剂硝基咪唑硫嘌呤等。

21、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如二氧化硫、乙醇、儿茶酚、十二烷等,促癌物巴豆醇二酯同时也是助致癌物。

22、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生物毒性的特殊污染物。

23、PT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持久性毒害污染物,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包括POPs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

24、PP(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是指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25、PCBs:多氯联苯

26、PCDDs/PCDFs:二恶英和呋喃类

PCDD: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

PCDF: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TCDD: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已知的有机物中毒性最强的物质。

27、EDCs(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传输、结合和清除功能起干扰作用的外源物质。

28、PAEs(Phthalate Esters):邻苯二甲酸酯。

29、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多溴代联苯醚

30、CFCs:氟氯烃类

31、PAH: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32、PAN: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33、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总悬浮颗粒物

34、SPM(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飘尘

35、IP(inhalable particles):可吸入粒子

36、POM(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有机颗粒物

37、BaP:苯并[a]芘

二、填空题:

1、常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滴滴涕(DDT)、氯丹(Chlordane)毒杀芬(Toxaphene)、六氯苯(Hexachlobenzene)、灭蚁灵(Mirex)、七氯(Heptachlor)、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呋喃类(PCDDs/PCDFs)。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__80%-90%_。

3、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4、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5、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6、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

种。

7、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C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

8、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9、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10、对颗粒物性质最为关注的是其粒径,其次是它携带的化学物质。

1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hν NO + O

(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

(3)HNO3 + hν HO + NO2

(4)H 2CO + hν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 3X + hν + X

1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2、NO3和HNO3等物质。

1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1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

CH2(O3)CH2

O3 + CH2 == CH2H2CO+H2COO

1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1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 O3O2 + ClO

ClO +O O2 + Cl

1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光

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1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

1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2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_、CH4__、_N2O__、_氯氟烃___等。

21、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CFCl3____和 CF2ClBr____。

2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风__和____湍流___的影响。

2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_、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2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2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__、__颗粒物、硫酸盐颗粒物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26、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的排放。

2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__NO3-、__Cl-_、__HCO3-__。

2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化学离解。

2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 、Ca2+、NH4+。

30、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 C D 的光离解。

A O3

B HCHO

C H2O2

D HNO2

31、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B C 。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32、酸雨是指pH___C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33、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A B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34、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D__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35、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__B_氧化。

A O2

B HO

C O3D高价金属离子

36、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 A 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37、随高度的增加气温 A 的现象,称为逆温。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38、气溶胶中粒径______D__μ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A >10

B <5

C >15

D <10

3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中,SO42-作为酸的指标。

A Ca2+

B SO42-

C NH4+

40、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HCO3-] +2 [CO32-] + [OH-] —[H+]

41、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42、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

43、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挥发、水解、光解、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44、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酸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45、PH=6-9的通常水体中,Fe 的主要存在形态为Fe(OH)3(s)、Fe2+ 。当水体高度缺氧时,Fe2+是主要形态。当水体富氧时,会出现Fe(OH)3(s)。

46、正常水体中其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_溶解氧___;厌氧水体中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有机物。

47、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生长代谢和共代谢两种代谢模式。

48、有机物的光解过程分为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三类。

49、_总氮_、_总磷__和_溶解氧_常作为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50、天然水体中若仅考虑碳酸平衡,则在碳酸开放体系中,[HCO3-]、[CO32-]、C T是变化的,而[H2CO3*] 不变;在碳酸封闭体系中,[H2CO3 *] 、[HCO3-]、[CO32-]是变化的,而

C T 不变。

51、当水体pH处于偏酸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主要是一甲基汞___。

52、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53、PE的定义式为:PE= - ㏒a e ,它用于衡量溶液接受或给出电子的相对趋势。

54、诱发重金属从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盐浓度、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值、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55、天然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的类别有: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中悬浮沉积物等。

56、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的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直接光解的光量子产率与所吸收光子的波长无关。

57、胶体颗粒物的聚集也可称为凝聚或絮凝,通常把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把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

58、PE与E的关系为:E=(2.303RT/F)*pE ;一水体PE或E越大,则该水体的氧化性越强。

59、海水中Hg2+主要以__C_____的形式存在。

A Hg(OH)2, HgCl2

B HgCl2, HgCl3-

C HgCl42-

D HgCl3-, HgCl42-

60、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E o=0.80,其pE o为___A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61、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A___。

A Hg(CH3)2

B HgO

C Hg

D Hg2Cl2

62、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B C D 。

A溶解氧含量B颗粒物粒度C温度 D pH

63、C2H4Cl2(M=99)的饱和蒸汽压为2.4×104pa,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500mg/L,则

其亨利常数k H= A pa·m3/mol

A 432

B 234

C 325

D 123

64、腐殖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在水中是以溶解态存在: A

A PH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

B PH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较高;

C PH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高;

D PH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

65、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____D___组在水体中迁移。

A Fe、Mn

B Cr、Fe

C Cr、Mn

D Cr、V

66、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__B______表示。

A K oc

B K ow

C K om

D K d

67、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__B____时,鱼类会死亡。

A >8.0mg/L

B <4.0 mg/L

C >0

D >4.0 mg/L

68、对于转移2个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其pE o=13.5,则其平衡常数㏒K= B

A 13.5

B 27.0

C 6.75

D 54.0

69、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价态、存在形态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

70、Cr(VI)与Cr(Ⅲ)比较,Cr(VI)的迁移能力强,Cr(VI)的毒性和危害大。

71、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大__。

72、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_降低__。

7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进行。

74、土壤中农药的扩散可以气态和非气态两种形式进行。

7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土壤中的渗透深度减小。

76、水溶性低的农药,吸附力强,其质体流动距离短。

77、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可以为生物所富集,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予以彻底的清除。

78、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配合作用同时存在,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吸附作用为主,重金属存在于土壤表层;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配合作用为主,重金属可能渗入地下。

79、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A B C 。

A树脂B腐殖酸C腐黑物D矿物质

80、下列 A 土壤缓冲能力最大。

A 腐殖质土B砂土C粘土D壤土

81、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A土壤通气状况B土壤有机质状况C土壤无机物状况D土壤的吸附状况

82、DDT属于持久性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很慢,土壤中DDT的降解主

要靠C 作用进行。

A 光化学

B 化学

C 微生物D光化学和微生物

83、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有:A B C D E

A As

B Cd

C Cr

D Hg

E Pb

84、苯并芘(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相应的芳基正碳离子,与DNA 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

85、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86、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

87、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为:汞的甲基化作用和将汞的化合物还原为金属汞的还原作用。

88、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

89、毒物的联合作用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四类。

90、汞的毒性大小顺序为:B 。

A有机汞<无机汞<金属汞 B 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C金属汞<有机汞<无机汞

91、砷的毒性很强,一般地:

A As3+﹥As5+﹥一甲基胂﹥二甲基胂

B As5+ ﹥一甲基胂﹥二甲基胂﹥As3+

C一甲基胂﹥二甲基胂﹥As3+﹥As5+ D 二甲基胂﹥As3+﹥As5+﹥一甲基胂

92、LD50表示的是 C 。

A 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

93、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D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独立作用 D 拮抗作用

三、简答题:

1、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

2、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3、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O 2、R 、RO 2

(1)HO 的来源:①对于清洁大气,O 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②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 2和H 2O 2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产生HO·。

HNO 2的光解: HNO 2 +hr

HO +NO H 2O 2的光解: H 2O 2 +hr 2HO

(2)HO 2的来源: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O +hr

H + HCO H + O 2 + M HO 2 + M

HCO + O2 +M HO2 + CO + M

(3)R 的来源:RH + O R + HO

RH + HO R + H 2O

(4)RO 2的来源:R + O 2 RO 2

4、光化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1)光化学第一定律(Grotthus-Draper 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引起分子的化学变化。

O O O 2nm 320 ,h 3+????→?<λν?

→+OH 2 O H O 2

(2)光化学第二定律(Stark-Einstein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分子过程,或者说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被吸收的一个光子,只能激活一个分子(不适用于激光化学)。

5、光化学烟雾

(1)现象: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 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O3、醛类、PAN、H2O2等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2)特征:蓝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或午后,污染区域往往在污染的下风向几十至几百公里处。

(3)形成条件:氮氧化物与碳氢化物的存在;大气湿度较低;强的阳光辐射;易发生在温度较高(24~32℃)的夏秋季晴天。

(4)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清晨,大气中有固定源及汽车排放的NOx和烃类化合物,强光照射后NO2光解产生O.,随后一系列反应相继发生,产生O3及HO.,而HO.可以使烃类氧化为新的自由基,大部分生成RO2.、HO2. 、RC(O)O2.,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将NO氧化为NO2,代替了O3的氧化,这样O3愈积愈多,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二次污染物如醛类、PAN等,与一次污染物NOx、烃类化合物混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下午,随着日光的减弱,NO2光解受到抑制,光化学反应趋于缓慢,产物浓度相继下降,光化学烟雾现象消失。

(5)控制对策:改进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监测与管理。

6、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比较

7、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SO2和NO x进入大气,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硫酸、硝酸和亚硝酸

8、说明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

(2)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

(2)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

(3)气象条件的影响。

9、酸雨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影响

(1)对土壤生态的危害。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酸化的土壤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2)对水生生态的危害。湖泊、河流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鱼类死亡

(3)对植物的危害。叶绿素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作用受阻,使农作物产量降低,也可使森林生长速度降低。

(4)对材料和古迹的影响。腐蚀材料、建筑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策: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的燃烧,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水力、太阳能等);

(2)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工业区应该建设在城市主导风的下风口,居民区采取集中供热;

(4)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煤的脱硫、汽车尾气的处理等)。

10、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便有过多的能量保留在大气中而不能正常地向外空间辐射,这样就会使地表面和大气的平衡温度升高,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会有巨大的影响。

1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减少高强温室气体排放(如NO x、CH4、CFCs)

(2)燃料的改变: 煤、石油改为天然气和氢气

(3)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水, 风, 太阳, 生物

(4)核能的安全使用

(5)CO2吸收与存储

(6)植树造林,逐渐恢复草原的植被

12、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了平流层,在平流层形成了HOx,NOx,和ClOx等活性基团,从而加速了臭氧的消除过程,破坏了臭氧层的稳定状态。

臭氧分解的催化机制:

1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1)氟氯烃的光解:

(2)破坏臭氧:

14、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皮肤癌发病率上升;(2)对眼睛造成各种伤害: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3)人体免疫力下降;(4)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已经研究过的植物品种中,超过50%的植物有来自UV-B的负影响,比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另外某些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等的质量将会下降;(5)危害海洋生物;(6)对材料的破坏;(7)加剧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

15、PM 2.5

(1)来源: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

(2)影响因素:排放源的特征和气象条件。

(3)危害:人类活动所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16、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离子交换出来。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还原条件下,一些已沉淀的重金属可被溶解,重新进入水体中。

(3)降低pH 值:导致重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与重金属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 。

17、pE-DO 的关系

(1) 水的氧化还原限度 边界条件: 氧化限度 1.0130×105Pa 氧分压 ; 还原限度 1.0130×105Pa 氢分压 氧化限度: 还原限度:

(2)天然水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

O H e H O 222

141=+++75

.200+=pE 221H e H =++00.00=pE []++=H pE pE log 0pH

pE -=

18、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

19、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什么往往较高?

pH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其原因既有H+离子的竞争吸附作用,也有金属在低pH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及其配合物的溶解。

20、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

21、说明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As、Cd、Hg在土壤的主要迁移方式。

22、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3、好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1)糖类的微生物降解

糖类通式为C x(H2O)y,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①多糖水解成单糖

多糖在胞外水解酶催化下水解成二糖和单糖,才能摄入胞内。二糖在胞内水解酶催化作用下变为单糖。

②单糖酵解成丙酮酸

细胞内单糖不论在有氧氧化或在无氧氧化条件下,都可经过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丙酮酸。此过程称为单糖酵解。

葡萄糖酵解的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CH3COCOOH+ 2NADH+2H+

③丙酮酸的转化

在有氧的条件下,三羧酸循环(P322), 总反应为:

CH3COCOOH + 5/2O23CO2 + 2H2O

三羧酸循环: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转化:

丙酮酸往往以其本身作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或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发生不完全氧化生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及二氧化碳等.

CH3COCOOH+2[H] CH3CH(OH)COOH

CH3COCOOH CO2+CH3CHO

CH3CHO+2[H] CH3CH2OH

CH3COCOOH+2[H] CO2+ CH3CH2OH

(2)脂肪的微生物降解

①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②甘油的转化: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成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转变为简单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

③脂肪的转化:

①在有氧氧化条件下,经过酶促β-氧化途径(图5-8)变成脂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TCA循环,最后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CH3(CH2)16COOH + 26O218CO2 + 18H2O

②在无氧氧化条件下,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而被不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

(3)蛋白质的微生物降解

①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蛋白质由胞外水解酶催化水解,经多肽至二肽或氨基酸而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二肽在细胞内可继续水解形成氨基酸。

②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氨基酸在细胞内的转化由于不同酶的作用而有多种途径,其中以脱氨脱羧形成脂肪酸为主。

③脂肪酸继续转化

(4)甲烷发酵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

答:(1)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害效应。

2、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答:分布:多氯联苯在大气和水中含量极少。因其易被沉积物所吸附,所以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较高。

迁移: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并发生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到达水生生物和人体。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海洋;转入水体后被沉积物吸附,因此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

转化:PCBs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

3、简述多环芳烃(PAH)的污染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来源:天然来源: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的天然火灾,火山活动等。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木材、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的热解;工业锅炉和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垃圾焚烧;烟草焦油中;机动车辆尾气;

此外,食品经炸、烟熏、烘烤等加工后也会生成PAH 。

迁移与转化:由不完全燃烧、热解等高温过程产生的PAH大多数随烟尘、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释放到大气中的PAH 存在于固体颗粒物和气溶胶中。大气中的PAH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进入水体或土壤中的PAH 可被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PAH在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微生物降解。

4、简述汞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答:分布:汞在自然界的丰度不大,但是分布很广,分布于环境各圈层中。

迁移:大气中的汞就是由汞的化合物挥发产生的,并且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气相汞的最终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在天然水体中,汞主要与水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相结合,最后沉降进入水底沉积物。在土壤中由于假单细胞菌属的某菌种可以将Hg(II)还原为Hg(0),所以这一过程被认为是汞从土壤中挥发的基础。

转化: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配合物;如果存在亲和力更强或者浓度很大的配位体如Cl-,汞的难溶盐如Hg(OH)2 、HgS就会发生转化,生成HgCl42-,使溶解度增大。

汞的生物效应: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分解半衰期约为70d),所以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的能力比非烷基汞大很多。

5、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答:植物根系的作用;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酶系统的作用;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9、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 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 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安徽省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卷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2.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C.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5.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 Na、B、H的质量比为1:1:4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 B.加热液体 C.测溶液的pH D.倾倒液体 7.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8.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水环境化学氧还整理

? 4.5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例:在测定某水样的CODCr时,50ml水样中加入25ml的重铬酸钾溶液和其他试剂,加热回留2h后,以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消耗19.06ml。以50ml蒸馏水为空白,经过同样的测定步骤,消耗滴定液20.70ml。已知硫酸亚铁铵的浓度经标定为0.311 mol/L ,求该水样的CODCr值。 氧化还原半反应 任一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氧化还原半反应都包含着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两种物质,其中氧化态高的称氧化型,氧化态低的称还原型。氧化型+ ne 还原型? ? 4.5.1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平衡 ? ? 体系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表示体系中电子给予体和受体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子势位发生无限小变化时,随即发生可逆性的电子迁移;2)包含在系统中的所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都相等。 ? 4.5.2 水体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 4.5.3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1 )氧化还原电位 半反应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倾向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电极电势)值反映。这个数值越大,表明该体系内氧化剂的强度愈大。故又称之为氧化电位或氧化势。 用一种元素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组成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如Zn2+/Zn。

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位) 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电极电势称标准电极电势。以单位E0表示,单位为伏特(V )。 ? E0(H+/H2)= 0.0000V E0(Cu2+/Cu )= 0.337V E0(Pb2+/Pb )= -0.126V 标准条件下,一个体系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是设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 在25℃、[H +]为1.0 mol/L (pH =0)、一个大气压的氢气压力下,硬性规定标准氢电 极的氧化还原电势为0,即E0=0.0000V 。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 标准电极电势数值越小,其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弱,反之亦然。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 Zn + Cu2+=Zn2++ Cu E0(Cu2+/Cu )= 0.337V E0(Zn2+/Zn )= -0.762V 若使原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放电,原电池所做最大有用功(电功)应等于化学反应中Gibbs 自由能变的降低,即 由电学原理,任意一个原电池所做的最大电功等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即电动势ε )和通过的电量(Q )的乘积:电功(W) = 电量(Q) × 电势差(E) ε — 电动势(V ),F — 法拉第常数 96485(C·mol-1),表示每摩尔电子所带的电量 。n — 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当半反应中还原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减小,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当半反应中氧化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正确书写Nernst 方程式: ① 气体物质用分压(Pa)表示并除以 p (105 Pa),溶液中的物质用浓度(mol L -1)表示并除c°(1mol L- 1)。 ② 纯固体或纯液体物质不写入。 ③电极反应中电对以外物质也应写 入,但溶剂(如H2O )不写入。 Z n n -0.76280.00000.3370.5350.7701.0851.3583 Fe 22H 22Ni -0.232Cu I - Fe 2+Br --氧化型还原型+n e - /V 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2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导

中考/备考辅导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 导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关键是了解物质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问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属性。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一直不入门,成绩较差。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首先就是要做好实验!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手段。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2、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同时要积极思考、透过现象来分析本质问题。老实说,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

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3、记住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必备步骤 不能有丝毫马虎。老师强调,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化学考试中实验题是必考的 为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将所学过的实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考查基本概念,要弄懂并进行分类,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及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基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环境化学练习题

题型 一、名词解释(3×10) 2. 光化学反应是指。 1、光化学烟雾 2、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3、湿沉降 4、亨利定律 5、酚酞碱度和总碱度 二、填空题(1×20) 1.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3.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的是来自太阳波长小于nm的紫外光。 4. 大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主要有个,其他的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以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5. 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硫氢化物是。 6. 在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中,SO2变为SO3氧化反应主要靠滴 中及和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完成。 7. 水环境中交替颗粒的专属吸附是指。 8.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 9. 有机物的水解作用,整个反应可表示为。 10. 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含有苯环、、和。 11. 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形态存在于水体。 12. 光解作用的敏化光解是指。 13. 土壤的活性酸度是指,潜在酸度是指。 14. 腐殖质、粘土、砂土缓冲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15.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来衡量。 16.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有,, ,。 17.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 和。 18. 生物积累指的现象。 19. 甲烷发酵必须在条件下。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主要途径如反应式、所示。 20. 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是甲基汞、和。 1.砷在pH4—7天然水体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 (1)H2AsO4-、HAsO42-(2)H2AsO4-、H3AsO3 (3)HAsO42-、H3AsO3 (4)H3AsO3、HAsO42- 2.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1)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2)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 (3)NO2的光解 (4)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 3.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水环境化学

二、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污染物排人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和分解受到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等因素的影响。大河和小河的纳污能力差别很大。 河口是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一般以落潮时最大断面的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的平均流速之差等于0.05m/s的断面作为河口与河流的分界。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影响,受涨潮、落潮、平潮时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排人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 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不能很快地和湖、库的水混合,易在局部形成污染。当湖泊和水库的平均水深超过一定深度时,由于水温变化使湖(库)水产生温度分层,当季节变化时易出现翻湖现象,湖底的污泥翻上水面。 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湾或海域局部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差别很大。此外,污水的水温较高,含盐量少,密度较海水小,易于浮在表面,在排放口处易形成污水层。 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受对流与弥散、机械过滤、吸附与解吸、化学反应、溶解与沉淀、降解与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13级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名词解释 (1)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又称为“主要成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Marcet原理”和“Dittmar定律”。 (2)离子总量:离子总量是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和。单位:mg/L 、mmol/L或g/kg、mmol/kg。 (3)矿化度:用蒸干称重法得到的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标准温度:105~110℃,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的多少。 (4)天然水的依数性:指稀溶液蒸气压下降(Δp),沸点上升(Δt b),冰点下降(Δt f)值都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5)电导率:为在相距1m(或1cm),面积为1m2(或1cm2)的两平行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两电极间具有的电导。测定的标准温度为25℃。 (6)补偿深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7)离子强度: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有效浓度。离子活度(a)和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的关系,其表达式为:a=γc·c。 (8)离子活度:衡量溶液中存在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粒子与它的离子氛之间的作用越强,离子强度越大。 (9)水体自净:在自然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等异物的侵入、积累导致水体经常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将这些有害异物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受到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天然水中的常量元素。 海水与淡水中都有的常量元素:阳离子:K+、Na+、Ca2+、Mg2+ 阴离子:HCO-、SO42-、Cl- 淡水中有CO32-,海水中有H4BO4-、Br、Sr。 3、哪些参数能反映天然水的含盐量?相互间的关系? §常用的有离子总量、矿化度、氯度还有盐度。其中矿化度是用来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多少的,氯度和盐度是反映海水含盐量多少的。对于海水离子总量、矿化度和盐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总含盐量>离子总量>盐度>矿化度。 4、海水盐度、氯度是怎样定义的?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答:(1)氯度的原始定义:将1000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等当量的氯取代后,海水中所含氯的总克数。用Cl‰符号表示。 氯度的新定义:海水样品的氯度相当于沉淀海水样品中全部卤族元素所需纯标准银(原子量银)的质量与该海水样品质量之比的0.3285234倍,用10-3作单位。用Cl 符号表示。 (2)盐度的原始定义: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称为盐度。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与氯度的关系:S‰=0.030+1.8050Cl ‰ 1966年提出的经验公式为:S‰=1.80655Cl ‰ 1978年实用盐度,电导盐度计出现,由电导率测盐度。 5、阿列金分类法如何对天然水分类?为什么硫酸盐与氯化物类的钙组和镁组中没有Ⅰ型水?

2016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全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及针对练习 一、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分类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可先用浓NaOH 溶液吸收CO 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HCl 、NH 3等 NaOH 固体 CO 2、HCl 、H 20 无水CuSO 4 H 2O 碱石灰 CO 2、HCl 、H 20 灼热的铜网 O 2 NaOH 溶液 CO 2、HCl 灼热的CuO H 2、CO 浓硫酸 H 20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 2中的少 量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CO + CuO △ Cu + CO 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 2SO 4 酸性 液态 H 2、N 2、O 2、CO 2、HCl 、CH 4、CO 等 NH 3 A 固体NaOH 生石灰 碱性 固态 H 2、O 2、N 2、CH 4、 CO 、NH 3等 CO 2、SO 2、HCl B 或 C 无水CaCl ※ 中性 固态 除NH 3外所有气体 NH 3 B 或C ⑵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