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车联网技术初探

车联网技术初探

车联网技术初探
车联网技术初探

交通工程

2662011年5期(总第77期)

基金项目:北京市交通行业科技项目《北京市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评价研究》资助。课题编号:KY -2009-12。作者简介:诸彤宇(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及智能交通研究。

车联网技术初探

诸彤宇1,王家川2,陈智宏

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91;

2.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100055)

要:车联网是现代化城市减少交通拥堵和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作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车联网获取车辆运行参数和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使用状况,感知实时道路交通路况,提供丰富的智能交通综合服务。本文的目的是对现有的车联网技术进行一个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车联网相关概念以及系统分类情况,介绍了车联网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总结了车联网的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现有的车联网原型系统进行总结。

关键词:物联网;车联网;射频识别;全球定位技术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正在困扰着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使得汽车具备电子智能能力,对车辆和交通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以缓解交通拥堵,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已成为交通行业研究的热点。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作为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置,通过网络完成信息交换,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对车辆和交通状况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车联网明确了车、路、城市与人的互联互通,促进了汽车、交通和信息技术产业向更加现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 ),车联网更注重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交互通信,通过提取更多车辆行驶参数和系统数据来保障车辆行驶安全、规避道路拥塞、提高出行舒适度。可以说车联网的出现重新定义车辆交通运行方式。应用车联网技术,城市交通将得到极大改善,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环境。

车联网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交通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很多不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工业界的

关注,不过该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如何适应车辆行驶参数的安全采集、大规模车辆通信参与的场景。本文试图对目前车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包括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和分类、面临的挑战、关键技术、已有的原型系统等方面,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车联网相关概念和分类

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 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 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 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 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辆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RFID 等)、位置定位技术(GPS 等)、无线传输技术(3G 等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CMMB 等)、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如Web 服务、数据融合处理技术、地图匹配技术等)。

2011年5期(总第77期)267

从系统交互角度,主要有车与车通信系统、车与人通信系统、车与路通信系统、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车与车通信系统强调物与物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这种端到端的通信使得任何一个车辆既可以成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通信终端。车与路通信系统使得车辆能够提前获取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状况,如某条道路是否在维修,某个桥洞是否积水过多等信息,以方便车辆的顺畅通行。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是汇集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提供路况、车辆监控等综合统计性信息以及出行提醒、安全行驶等个性化信息的综合性平台。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目的是维护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状况,以及时更换老化和运营状况不佳设备。

从应用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可以分为监控应用系统、行车安全系统、动态路况信息系统、交通事件保障系统等。监控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政府部门或者车辆管理部门的运营监控和决策支持,主要分为两类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监控以及车辆行驶状况监控。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定时获取道路、桥梁上安装的监控设备传回的检测信息,查看该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应用状况等,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提供重要参考。车辆行驶状况监控主要是监控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参数,如油耗,车况等信息,为城市车流量分布提供可视化,为拥堵缓解提供辅助决策。行车安全系统主要指车辆行驶过程安全监测以及分析车辆行驶行为后的安全建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联网信息的交互,可以获取前方道路状况,规避安全交通事故等。如在雾天高速公路上前方发生事故之后的主动规避等。另外通过上传和分析车辆的油耗、行驶状态等参数,在服务器端进行车辆信息挖掘,主动提供一些车辆行驶安全建议,如是否需要去保养,是否需要更换某零部件。动态路况信息系统主要利用行驶车辆的运行速度和GPS 定位技术,获取道路行驶状况信息,实现路况动态信息的发布。交通事件保障系统主要利用车辆事故检测和报告机制,为事故的检测、规避、疏导等提供辅助支持。

总之,车联网以车、路、道路基础设施为基本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实现“车-人-路-城市”的和谐统一。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应用车联网技术的概念车(通用EN -V 电动联网概念车)、系统原型已蓬勃开展。

3车联网的需求和挑战

车联网本质上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物联网的挑战同样也给车联网的实施带来挑战。同时由

于车联网由于车辆数量的急剧膨胀,也面临巨大的需求。车联网面临的主要需求和挑战有:

(1)车联网信息的统一标识问题。为实现物体的互联互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编码问题。车联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尤其是国家物品编码标准体系。这个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是车联网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但目前由于车联网概念刚刚兴起,相关的统一编码规范还未出台,各个示范原型系统根据各自需求,建立起独立的编码识别体系。这为后续行业内不同系统乃至不同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了障碍。

(2)网络接入时的IP 地址问题。车联网中的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网络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由于IPv4资源即将耗尽,而过渡到IPv6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设备、软件、网络、运营商等都存在兼容问题。

(3)采集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低。目前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并没有实现电子化管理,其智能程度较低。传统的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等信息化处理才能具备联网能力。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覆盖面广,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都是目前车联网实现终端信息化改造所面临的问题。

(4)车联网信息安全问题。车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传统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车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车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交换还未有特定的标准,因此缺乏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车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车联网中的感知节点部署在行驶车辆等设施中,如果遭到攻击者破坏,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道路设施破坏等。因此,车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车联网的未来发展和实施力度。

(5)车联网相关软件和服务产业链的成熟度。目前车联网概念刚刚兴起,还未出现较为成熟的软件平台和服务应用。而交通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安全要求,如保证行车安全等。如果相关软硬件平台未经过大规模应用测试,势必对车联网的应用前途大打折扣。

(6)相关技术兼容度。车联网是一个相关技术的集成体,包括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等。任何一个技术的不兼容或者基础薄弱,都会造成整个车联网系统的推广难度。

4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车联网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广泛的应用需求,

交通工程

2682011年5期(总第77期)

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车辆智能管理、环境污染改善等。针对车联网的需求和挑战,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车联网应用体系和环境,需要解决许多基础先行的技术问题。主要的关键技术有:

(1)RFID 射频识别技术。车联网使用RFID 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建一个由大量联网的RFID 终端组成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物联网,因此RFID 技术是实现车联网的基础技术。我国RFID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 方面。

(2)传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及汽车总线采集车辆、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参数等。传感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物体的运行参数进行定制。如车需要油耗、刹车、发动机等运行参数,而桥梁需要压力、老化程度等参数。传感技术是实现车联网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

(3)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或其它终端,或者接收控制指令完成物体远程控制。只有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4)云计算技术。对采集获取的物体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提供各类综合服务。车联网系统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

(5)车联网标准体系。标准是一个产业兴起的重要标志。车联网只有建立一套易用、统一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通信,不同车联网系统的融合,才能带动汽车、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6)车联网安全体系。包括车联网物体信息化之后的安全度、传输器安全度、传输技术安全以及服务端安全。安全是保障车联网系统能够快速推广的前提。

(7)定位技术。通过GSP 、无线定位技术等提高当前车联网中物体的位置精度。通过定位精度的提高,将准确获取车辆行驶位置,提高实时路况精准度、交通事件定位精确度。

5车联网原型系统

在对各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工业

界和研究者设计了车联网原型。本节将针对其中两个典型的车联网系统进行介绍。

(1)上海通用汽车EN -V 电动联网概念车。该概念车融合了电气化和车联网技术,目的是提供更简便、更智能且更环保的出行方式。EN -V 通过整合GPS 导航技术、车对车交互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实现车联网概念。在自动驾驶模式下,EN -V

能对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EN -V 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EN -V 可以使驾驶者在途中放开双手,上网和朋友进行实时地沟通,形成一个在路途中的社交无线网络。

(2)动态交通信息系统。其本质是一个车联网系统,通过利用完善信息网络基础以及装备大量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获得各类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及时向社会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动态交通信息。交通出行者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出行路线,行车驾驶者还可通过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动态选择行驶路线。

6结语

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提供车辆综合服务是车联网的研究目标。本文对目前基于物联网的车联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包括车辆网的相关概念、车联网存在的挑战问题、车联网的关键技术以及车联网的系统原型等。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车联网是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典型示范应用。车联网将带动汽车和交通产业的高速发展。

另一方面,车联网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都还不够完善,已提出的一些原型系统离实用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研究者继续不断的努力。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车联网将实现“车-人-路-城市”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

Gershenfeld N ,Krikorian R ,Cohen D.The Internet of things.Scientific American.2004,291(4):76-81.

[2]Welbourne E ,Battle L ,Cole G and et al.Buil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ing RFID :The RFID Ecosystem Experience.Internet Computing.2009,13(3):48-55.

[3]Chris C.Tomorrow's technology starts with today's spectrum planning.

Tele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ustralia.2008,58(2-3).

[4]

Markus M ,Thomas M B.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elematic Services.ERCIM News.2009,77:43-45.

[5]Stephan H ,Stamatis K and Christoph S.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an

Enterprise Context [C ].//Future Internet –FIS 2008.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5468/2009.

[6]甘文维.“车联网”———未来城市个人交通的美好愿景.信息化

建设,

2010(6):26.[7]高弋坤.车联网开启城市交通新时代.通信世界,2010,24.[8]许翠苹.迈入车联网时代.通信世界,2010(7):42-43.[9]高美嘉.通用EN -V 电动联网概念车.汽车工程,2010(9):36.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xx年3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室,4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 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

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李兆荣 从09年G-Book和Onstar引入中国,09年被业界定位成中国的Telematics元年以来,汽车信息化的概念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越来越热,汽车行业没人不提Telematics,眼下的汽车产业,Telematics代表着先进,代表着高端,代表着创新,中国的汽车业仿佛从09年开始已然进入了T时代。T的热度在2010年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这就是车联网。2010年10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传出消息,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且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车联网这个名词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车联网的概念通过这次大会逐渐被放大,现在不管是Telematics还是GPS运营,都被纳入到车联网这个范畴中了。 然而车联网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被烙上私家车的标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前面讲过,先有Telematics的概念,再有车联网的概念,而二者都属于汽车行业。Telematics概念是因为做乘用车的通用和丰田引入中国的,加上这两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业界把眼光聚焦在乘用车这个领域,所以,提起车联网,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乘用车厂的Telematics系统,想到的是汽车后市场的DVD导航厂商所推出的类似G-Book这样的系统,仿佛车联网就是乘用车市场的一个系统或平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乘用车在我国机

动车里所占的比重,我们从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摩托车1.02亿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比2010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个人汽车拥有率不断提高,私家车作为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正因为以上原因,业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车联网就是私家车的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车联网的领域,除了私家车,还有行业用户市场,集团用户市场。 车联网在私家车领域的现状 在私家车市场,你会发现车联网企业一边高调推出车联网的产品,一边又半遮半掩,迟迟不肯全面推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车厂主导的车联网产品还是后装市场的车联网产品,都绕不开一个门槛,就是商业模式。有人曾说过,如果车厂标配,车联网可全面开花。情况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以车载导航娱乐设备为例,目前车厂只是在中高端车型上安装相应的设备,并没有全面普及到中低端车型。前装市场车载导航设备的装配量和我国汽车1800万辆的产销量相比非常低,因此,前装市场的车载导航设备渗透率也不会很高。反观后装市场,DVD导航市场以30%-5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后装市场的产品给产业链各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因此,目前通过车厂标配的方式让车联网遍地开花,还尚需时日。 目前国内车厂主导的车联网平台,合资品牌车厂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以及日产的CarWings+智行;自主品牌车

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2010年第28期(总第163期) NO.28.2010 (CumulativetyNO.163) 摘要: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正在改变汽车的DNA,让它成为个人的智能信息服务终端。车联网正是这种信息技术的载体,它的产生能实现城市与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使汽车将成为移动的生活空间,从而改变人类的时空观,人们将从驾驶座解放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关键词:车联网;网络智能;汽车;移动生活空间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29-02 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表了《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年度报告,向世界宣告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新型概念——车联网应运而生。在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的“车联网——网联城市智能交通”专题论坛上,各界专家深入分析并论证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全新改变,广泛看好车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车联网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车联网概述 1.1 车联网的概念 车联网是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车联网将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1.2 车联网的特点 “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 2 车联网实现的条件 2.1 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车联网是基于汽车标准信息源技术,而此项技术又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车辆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让车与车、车与道路的行人和自行车,以及车与城市网络互相联结,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车辆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这款车的自动驾驶电气化,车联网概念将把人类带入零排放、零交通事故的未来汽车时代。 2.2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也对新能源领域非常重视,积极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对于汽车研发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安全及拥堵。针对上述挑战,未来汽车的供应能源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将会从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转变为风能、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后的电能等。车联网的发展则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智能交通能够帮助人类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2.3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车联网将可以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开车,而且在“车联网”的保护下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堪称绝对安全。通过“车联网”,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外形小巧时尚,将可以实现智能停泊,通过建筑外墙的轨道直接停在自家阳台上,或者进入高速火车的车厢中。由于每辆车都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老人、孩子、盲人也可以开车穿行于城市中。智能的“车联网”,甚至可以帮助司机订票、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 3 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车联网和物联网有相似的应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每个人详细信息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车联网体系的安全。在车联网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病毒攻击和恶意破坏,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 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刘建华,杨士航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 29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李兆荣 从09年G-Book和Onstar引入中国,09年被业界定位成中国的Telematics元年以来,汽车信息化的概念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越来越热,汽车行业没人不提Telematics,眼下的汽车产业,Telematics代表着先进,代表着高端,代表着创新,中国的汽车业仿佛从09年开始已然进入了T时代。T的热度在2010年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这就是车联网。2010年10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传出消息,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且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车联网这个名词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车联网的概念通过这次大会逐渐被放大,现在不管是Telematics还是GPS运营,都被纳入到车联网这个范畴中了。 然而车联网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被烙上私家车的标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前面讲过,先有Telematics的概念,再有车联网的概念,而二者都属于汽车行业。Telematics概念是因为做乘用车的通用和丰田引入中国的,加上这两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业界把眼光聚焦在乘用车这个领域,所以,提起车联网,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乘用车厂的Telematics系统,想到的是汽车后市场的DVD导航厂商所推出的类似G-Book这样的系统,仿佛车联网就是乘用车市场的一个系统或平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乘用车在我国机动车里所占的比重,我们从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摩托车1.02亿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比2010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个人汽车拥有率不断提高,私家车作为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正因为以上原因,业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车联网就是私家车的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车联网的领域,除了私家车,还有行业用户市场,集团用户市场。 车联网在私家车领域的现状 在私家车市场,你会发现车联网企业一边高调推出车联网的产品,一边又半遮半掩,迟迟不肯全面推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车厂主导的车联网产品还是后装市场的车联网产品,都绕不开一个门槛,就是商业模式。 有人曾说过,如果车厂标配,车联网可全面开花。情况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以车载导航娱乐设备为例,目前车厂只是在中高端车型上安装相应的设备,并没有全面普及到中低端车型。前装市场车载导航设备的装配量和我国汽车1800万辆的产销量相比非常低,因此,前装市场的车载导航设备渗透率也不会很高。反观后装市场,DVD导航市场以30%-5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后装市场的产品给产业链各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因此,目前通过车厂标配的方式让车联网遍地开花,还尚需时日。 目前国内车厂主导的车联网平台,合资品牌车厂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以及日产的CarWings+智行;自主品牌车厂有上汽荣威的InKaNet、一汽奔腾的D-Partner、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的G-NetLink。合资品牌的车联网平台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OnStar,其用户规模已超过20万。自2010年北京车展上推出InKaNet之后,上汽对车联网的推广力度还是比较大,但也只是在荣威350上安装,并没有普及到750、550所有车型,并且在350

车联网总结

车联网的现状及趋势 当前车联网的发展应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无人驾驶、无事故、不堵车、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理想的交通状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车联网的发展要更针对当前拥有的技术和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去掉那些现阶段难以实现的功能和华而不实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用好RFID和传感器方面的最新进展。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面,因此技术上有很多重合,如RFID和传感器,;又有其特点,是对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对传感器要求更高,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传输是个难题。 一、车联网主体功能现在对车联网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主体大致是连接车和路、人和车、车和车以及车与服务中心的一个网络,主要实现车辆的安全、有序驾驶,交通的智能管理、方便的服务等功能。 二、车联网网络架构根据各个科研单位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车联网的网络架构也不相同。《车联网网络架构与媒质接入机制研究》,同济大学,2011年05月18 日,作者:须超,王新红,刘富强。文章提出面向安全应用的车联网无线网络架构及其协同通信协议栈,并对车联网自适应多信道媒质接入协议进行分析。网址如下: 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网络架构,如按照物联网结构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也可以按照功能来设计网络架构。下图为自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断调整扩展。 现阶段车联网的两个关键领域为(ITS)智能交通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交通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等;射频识别技术可应用于车辆通信、自动识别、移动定位、远距离监控

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等几所院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定能力。 国内车联网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专项资金、国有大企业、民间基金三个方面,主要来自于政府支持和国有企业投资。 三、车联网相关科研院校及公司 1.目前车联网终端设备领先的是金龙客车与杭州鸿泉合作开发的G-BOS 设备,即苏州金龙智慧客车3G客车。其车载设备终端整合了数据采集、硬盘录像、车辆身份信息、可视倒车、行车记录仪、GPS导航等主要功能。获得相关专利两项:司机行为监测方法和基于3G无线网络海量实时数据采控装置。 2.同济大学在车联网的应用示范与原型系统搭配方面有实力,它提出的车联网架构包括三个方面:被服务终端(汽车、列车、路上行人等),基础设施(热点接入点、基站、卫星、交通设施等),交通管理和控制实体(交通控制中心)。 3.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侧重于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国外已较为成熟。 4.力帆汽车、长安汽车与重庆邮电大学: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2011年4月11日成立。 5.车联网车载系统设备产品还有中国电信、华为的车载模块/EVDO车载模块,江苏天泽的天泽星网,潍柴动力的共轨行系统等。 6.国内的宝信软件是公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启明信息是车载端信息系统开发商,新国都开发了自助缴费系统。

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应用

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应用 摘要: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也是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车联网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使新能源汽车更易实现控制。本文首先概述了车联网技术及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汽车设计;应用 1车联网技术概述 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主要是根据汽车的具体位置、行驶速度、行驶线路等信息所构成的一个交互的网络平台。以汽车作为中心原点,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再加上车内的网络、每辆车的网络以及车跟控制中心的网络,组成了一张网络连接和信息交互的网,从而让人们在开车出行的时候更便捷、安全、绿色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汽车进行比较后发现,新能源汽车可以对车进行联网控制,主要是对汽车的电池、整车电控、公交系统运营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主要是运用的无线网络,对信息进行传播,从而车载终端和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串联;云的接入为的是与道路基础设施串联;然后4G网络的连接,呈现了车载终端与云平台的串联。新能源车车联网的每一个传感器将电池、运行数据进行获取,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对数据进行控制与传输,从进行车内的通信。为了进行车与车车与路之间进行串

联,我们还需要运用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入,让附近的所有车辆和道路环境来创建车载网络。为了进行车载网络内车辆交通信息的共享这一功能,我们需要接入云,将道路基础设施通过云平台获得的资料传输到车载终端,然后将现实的具体情况传送给云平台。在新能源汽车中进行车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汽车的的建设,同时还会为构件和谐汽车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新能源汽车中运用车联网技术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车联网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最后,车联网可以帮助现实社会中拥堵的现象,并未汽车社会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的支持。 2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2.1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是车载电控一体下系统,主要是进行信息的采集、管理与控制、方便操作以及集中显示,电控技术还可以充分的满足车载数据的接入与管理、进行处理和远程配置的车联网云服务平台。“e控”系统是在2014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来的,其主要是对整个车的系统进行控制、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能,从而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操作、动力系统的动态配置、能耗管理、远程数据分析以及在线配置等功能。这个系统的开发与运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技术障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更上了一个档次。 2.2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

车联网及OBD现状及发展

首先讲讲车联网现状。现在行内大家对于车联网的未来看得都比较好,有一些数据也支撑了它的未来的乐观的前景,有一组数据说是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大约能够达到390亿欧元,其中83%是来自于卫星通信。国内在这方面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在2018年,大约有3000多万辆汽车在通信的情况下提供安全、娱乐的服务。 在201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预计能够到2500万辆,但是按今年的市场变化,这个数据不一定能实现,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汽车的库存量急剧增长,预示着它的增速会放缓。大家认为车联网是一个超级的蓝海,从车辆的保有量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从车联网市场来看,这只是一个蓝领的市场:车联网从业员工数量有30万人,从业的企业有上万家,这里面没有一家规模性的企业,在国内规模前10名的,一年也只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到目前这一行没有特别富裕的老板,也没有特别富裕的员工。 从车联网的上下游的产业来看,深圳是仅次于上海,排名中国第二的基地,大约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主要原因是沿海和北京、上海的车联网的意识崛起的比较早,参与的企业和单位比较多。从这几年来看,国内的车联网应用主要还集中在后装的市场,所谓的内嵌式的终端市场。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出货量在去年大约是有700万套设备。我们有这么多从业人口,有这么多从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占有的份额还是很低的,在目前中国跟车联网,或者是GPS终端运营商相关联的17家上市企业当中,一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只有82亿,平均每家只有几个亿。 价格的恶性竞争是目前这个领域当中最显著的特点。这里给了两组数据,一个是乘用车市场,这三年价格的变化,一个是商用车的情况,出货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市场的整体规模并没有增加。从利益链条来看,目前最大的获益者是移动运营,比如说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因为它是个摆渡的,大家都知道河对岸是车联网,它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都要靠摆渡过去,所以它最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从第三方运营服务来看,赛格导航、九五一九零、安吉星、G-BOOK、翼卡、车友互联、车音网在国内是规模比较大的。车联网最后的落根它一定是汽车制造厂,当然现在也有几个热门的事件,腾讯、百度和厂商的合作,他们都想拿未来车联网的入口,他们现在是概念和商业意图大于短期之内的实效。 TSP的内容提供商包括地图、安防、道路救援以及还包括智能驾驶、语音识别、图象识别,将它合在一起就是智能汽车。 车联网从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个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出现两三家大的企业,没有出现就说明没有,后装市场是现在主要的情况,但是受到前装市场的挤压是非常厉害的。车联网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内容被手机应用取代,互联网技术的入侵会把免费的互联网概念带入移动互联网,这是非常有害的。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教学内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车联网研究综述

车联网行业研究综述 1 背景及意义 物联网作为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己经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发展物联网重点要加快推进物联网研发与应用。在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车联网因其应用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正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的首选。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被誉为“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全球给济危机,严重的打击了全球经济发展。那时欧美发达国家为了重振低迷的国家经济,开始寻找新的科技及应用来刺激经济发展,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下一代信息技术规划中的物联网进入了各国政府的视野。2009年,新能源和物联网被美国确定为今后提升经济的重点;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中,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文件《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阁》中,提出了物联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发的路线图;其他的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也都制定或者正在制定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投资建设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相关技术研发。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成为今后国家重点发展和推广的高新技术。 车联网是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物联网的发展离不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及推广,只有当这项技术作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推动社会快速进步。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这项技术在具体领域的应用。综合目前现实情况,物联网在农业、电力、物流、交通、医疗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车联网作为一项物联网应用,被认为是物联网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行业大规模应用之一,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联网的应用——智能交通——在中国具有很迫切的需求,而汽车联网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合理方式。智能交通管理有利于缓解中国各地的交通压力和降低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是目前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为了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实时对移动的车辆行驶及道路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实时情况对相应的车辆进行信息的反馈,以便驾驶员做出合理决策。这样就要求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驾驶员与管理者等之间有信息的沟通渠道,车辆联网就是实现方式。车辆联网中就涉及到车辆与外界的无线感知等技术应用,这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所在。 2、车联网具有良好的产业技术与应用基础。汽车行业目前拥有较为成熟的电子技术及应用,这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融合应用。当前的汽车制造行业,电子科技的含量相当高。汽车电子化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汽车电子产品占汽车产品价值的比例在上世纪90年初期为5%,而现在这一数值已经上升到25%,在中高档轿车中达到30%以上,这个数值仍然在上升以至于有人估计电子产品的价值含量在高档汽车中将达50%~60%。由此可见,汽车电子已经逐渐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主导部分而占据汽车价值的大部分。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控制、车身控制、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产品系列和研发体系,使得汽车工业产品具备了相当的信息科技含量,仅需要进一步融入通信、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具体的物联网应用,这利于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的推广与应用。 发展车联网能够在多方面推动社会建设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中国汽研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4 B.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14 C.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启示38

执行摘要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未来受关键技术发展、下游行业需求、各类玩家参与驱动将保持快速发展 –商用车利润来源将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可达万亿 –预计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达~806亿元(CAGR ≈ 28%),从产业链角度看来,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是未来的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快递快运、汽车物流、电商、危化运输等下游应用行业受不同行业特征驱动,在成本、安全、货物管理和增值服务等领域呈现出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数据深入挖掘利用、上下游合作分工等领域有借鉴发展意义 –形成针对行业痛点和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增值服务是制胜关键 –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可通过安全的协议和技术通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用户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提升协作整合能力”和“赋能下游行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两大关键趋势 –形成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丰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制定行业大数据指数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需求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

云端 云端 管理端 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家居 以收集、记录数据为主数据收集和反馈 特征 1.0 基础连接 2.0 人车交互 3.0 车车交互/万物互联 车联网:基于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商用车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以“云-管-端”三部分作为核心组成 云端 数据计算、分析 提供主机厂支持、车队管理、司机用车等服务 数据搜集/处理/运算预测 导航和车辆状态监控为主搭载简单的车载联网硬件终端,以数据收集为主,配套服务较少 终端硬件功能提升,并针对各类需求服务搭载相关功能模块 数据深度挖掘带来全行业价值, 并实现自动驾驶、万物互联 >OEM 自有平台 >2G/3G 、GPS/北斗、车内网… >车机、OBD 、TBOX … >OEM 自建平台/第三方独立平台>4G/5G 、GPS/北斗、LTE-V… >传感器、ADAS 硬件、路侧终端…>第三方独立平台/企业联盟平台>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 >车载导航、通讯模块 云管端目前商用车车联网所在主要阶段 管理端 数据传输 商用车车联网定义: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商用车车联网概念定义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商用车车联网定义

第五章车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

第五章车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 一、智能车联网货车 1、星锐3D物流车 图28星锐物联网3D物流用车 星锐物联网3D物流车作为物联网物流车的上市,成为破解城市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工具困局困局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国城市数量、规模的急剧增长,势必要从城市专业性的角度定义城市物流车的标准。发达国家对用于城市物流的轻型车一般都有以下规定:一是符合无裸露运输的条件,必须是封闭式的厢式车。二是符合碰撞法规的要求。三是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尾气排放必须达标。四是符合城市形象的要求,即车辆外观必须具备美化城市的标准,体现出城市的现代气息。因此一体化封闭式厢货在发达国家十分流行。而星锐物联网3D物流车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趋势。

这台物流车是在星锐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平台上进行改装的。欧系短头、宽体的技术特征首先能极大保障车辆的安全性。溃缩式车头设计,一旦发生碰撞车头自动下沉,可以在遭正面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车身采用的高刚性车体结构则能给人员、货品带来坚实的专业级防护。众所周知,欧系技术路线也一直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由其承担起城市现代物流的重任,相信足以让城市管理者放心。 除了车型的专业化外,信息化也将是对城市物流用车的基本要求。目前,城市内大量空载的物流车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让城市拥堵雪上加霜。利用信息科技,向智能物流运输方向升级,提升城市物流运输效率,相信将是众多城市管理者希望看到的解决方案。星锐3D物流车是一台已经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武装后的车辆。在驾驶员座椅后方,我们终于发现了这辆车最重要的玄机:智能物流数字化操作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货主可以掌握就近物流车辆信息,直接向目标物流车发布配货请求。货物交付后,并能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农副产品、海鲜及特种货物的质量、温度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控,保障货物的在途安全性。对于物流企业,则能时刻掌握企业物流车辆的分布情况,然后对车辆进行有效调配,降低车辆空载、半载现象,提高物流效率。而对于个体车主,掌握实时道路信息和货源信息很重要。这个平台则可以帮助快速寻找到最合理的行驶路径,实现快捷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在物流操作方面,比如装卸货物方面。星锐采用了加宽的后上车踏板,以保障人员装卸货物时的安全。隐藏在车厢底板的上车板可以随时变身为“坡道”,配上悬挂在后门的折叠小推车,可以更加省力地上下货物。另外,车厢里还安装了贴心的顶置照明系统,如此一来,装货卸货都不再受光线的限制。而为了“照顾”高档服装、烟草、医药、IT数码、家电等特殊货品,车厢内设计了可折叠的货架,以方便货物的分类存放设计。并且货架板为打孔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小孔进行固定,防止滑落。同样,地板上的固定钩,也是为了固定货物,避免车辆颠簸对货物造成损害。 2、物联网智能疫苗冷藏车 疫苗说:“我已经出来了,到你这里来了。”冷藏车说:“我是符合要求的,冷效评估已经通过了。” 由于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如何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曾经是防疫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是:生产疫苗的厂家在出厂包装上贴上RFID标签,这个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集信息的电子标签上储存了疫苗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疫苗装入物联网冷藏车之后,该车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记录疫苗上车时间、车况、运输线路、中途车门是否打开等信息。 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物联网应用,人们就可以随时知道疫苗是否合格,并能轻松实现疫苗产品的可追溯性。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摘要: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分支,而车联网体系建设是智能交通、智能终端、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及4G或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深度应用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交通体系的深入开展。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车互联(V2V)、车人互联(V2M)、车路互联(V2R)甚至汽车与互联网的连接(V2I),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本文对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1.1 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称,全球车联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1.2 国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首先,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中,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日本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 再次,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用。 据调查,搭载苹果CarPlay与谷歌Android Auto平台的汽车预计2015年将分别增至3700万辆和3100万辆。涉足车联网的品牌如表1所示。 1.3 国内车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车联网产业政策的发展如表2所列。 目前,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很快。在地图方面,腾讯和阿里分别与四维图新和高德合作;在接口硬件方面,腾讯有路宝盒子,阿里将要推出智驾盒子。百度也推出了Carnet 的开放车联网协议。淘宝网也已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国内车联网市场的主要玩家如表3所列。 2 车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纵观国内外车联网发展情况,“用户体验”已然上升为车联网各方关注的核心焦点,安全、便捷、舒适、省油成为车主们正在关注的共性问题。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支撑未来车联网“用户体验”的核心能力。 2.1 车联网语音交互能力——语音输出与车载互动 交互能力,是人与车互动的关键能力。而语音技术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尤其迅猛,它不仅成为了驾驶者获取信息、互动娱乐、程序操控的重要工具,而且在车载设备综合控制终端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行车安全,提升车载娱乐价值,以及促进车载信

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Leading Technology技术前沿 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文/常琳 钟汇才 陈大鹏 在物联网领域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车联网的实现将会给社会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实现车联网的技术目前并没有完全具备。本文从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出发,逐步介绍了实现车联网需要突破的各项关键技术,以及各项技术与车联网功能之间的关系。 引言 一直以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被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侧基础设置之间没有任何的交互。设想一下,如果车辆之间可以“通话”,前方车辆会告诉后方车辆前面的路况,道路是否拥堵,是否有交通作业,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与车辆之间通过“通话”自动保持适当的车距;通过远程诊断,车辆会告诉驾驶人哪个部位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综合驾驶行为分析,车辆会自动引导驾驶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和更经济节能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可以使以上设想成为现实。 车联网的实现需要有机地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 世界车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以构建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实现更高效的交通管理,达到更环保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车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几个成功案例做简单介绍。 美国 2010年,美国交通部研究和创新技术管理局发布的《ITS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中,将智慧驾驶(Intellidrive)作为核心。智慧驾驶安全应用是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来加强人们对行车状况的判断和减少或避免碰撞,主要支持以下功能:驾驶建议,驾驶警示,车或设施控制。智慧驾驶移动应用提供一个互联的,数据丰富的出行环境。网络从车载设备(汽车、卡车和公交车)和基础设施采集实时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发送,由运输管理者来进行大范围的动态、多模应用以使交通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智慧驾驶环境应用同时产生和采集环境相关实时数据,并用这些数据产生实用的信息来支持和方便“绿色”交通的选择。他们同时帮助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进行“绿色”交通的选择和转换,因此减少每次出行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 目前,欧洲在智能交通领域有多个项目在同时执行,如CVIS、GST、PReVENT、EASIS、ARPOSYS、AIDE和SAFESPOT等。其中车路协同协调(CVIS)最贴近车联网的概念,CVIS是由欧洲委员会发起的一个项目,目的在于允许交通主体(车辆、设施)间进行灵活、和谐、开放地通信和合作,这些主体将完善已经存在的道路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车路协同系统基于车辆与车辆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为驾驶人提供车辆的实时环境、其他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等信息,由先进的驾驶环境引导安全驾驶和高效移动。车路协同系统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