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厂品质保证体系图

工厂品质保证体系图

工厂品质保证体系图

塑胶制品有限公司Array

工厂品质保证体系图

CNCA-00C-005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编号:CNCA-00C-005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014-01-02发布2014-09-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0.引言 (5) 1.适用范围 (5) 2.术语和定义 (5) 2.1认证技术负责人 (5) 2.2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 (5) 2.3例行检验 (6) 2.4确认检验 (6) 2.5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6) 2.6功能检查 (6) 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6) 3.1职责和资源 (7) 3.2文件和记录 (8) 3.3采购和关键件控制 (8) 3.4生产过程控制 (9) 3.5例行检验和/或确认检验 (10)

3.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10) 3.7不合格品的控制 (12) 3.8内部质量审核 (12) 3.9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 (12) 3.10产品防护与交付 (13) 3.11CCC证书和标志 (13) 0.引言 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生产企业应控制获证产品一致性,其质量保证能力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为规范指导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制定本实施规则。 在认证工作具体实施中,工厂应以保证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为目标,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的要求,针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建立符合本实施规则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注:本实施规则中的工厂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 1.适用范围 本实施规则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的依据之一。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阐明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一、xxx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手册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安防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以确保及提高安防系统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1、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2、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3、仪器管理;4、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我们将各部门选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从而在组织上采用强强联合的模式确保项目质量。 2、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 以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总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由各专业的人员组成一套技术班子。设计及实施人员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前做好系统要求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

作,做好施工设计并由业主签证认可。 实施中应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技术责任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实施。如发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通过技术联系单方式通知相关单位,并经设计代表为主、监理同意、甲方认可并签证后,方可修改。具体包括: 做好同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首先在充分调查项目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一个恰如其当的项目设计方案,即围绕增加建筑的新技术含量,提高建筑的使用环境为中心,提出较为独特的建议方案。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组合,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在确定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系统做好系统的施工图设计,以满足施工要求。配合设计院做好预埋管线位置的设计。 第四条: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产品质量标准 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原材料供应商水准。 2、检验规范 实施①检查记录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 第五条: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 2、仪器使用与保养 仪器使用人应依“仪器使用操作说明”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 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 第六条、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汽车产品 2009年9月

第一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介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工厂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认证要求并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保持一致的能力 2、为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要求,需要有满足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作支撑 3、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常都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它既是认证机构检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工厂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 ★通用的“质保能力要求”的构成 1、职责和资源 2、文件和记录 3、采购和进货检验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7、不合格品的控制 8、内部质量审核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注:工厂检查时,一并审查的另外还有两个附加条款:①上次不符合项的跟踪;②3C标志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理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 1、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设计/工艺人员、采购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校准/检定或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保养和修理人员、与产品搬运、包装、储存相关的人员等 2、不同的工厂,由于产品特点、工厂规模等的不同,岗位设置可以不同,一人多职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3、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如:岗位职责描述和职能分配表。规定可以集中在一份文件中,也可分散在相关的文件中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阐明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 一、xxx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手册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安防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以确保及提高安防系统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1、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2、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3、仪器管理;4、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我们将各部门选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从而在组织上采用强强联合的模式确保项目质量。 2、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 以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总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由各专业的人员组成一套技术班子。设计及实施人员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前做好系统要求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 .

作,做好施工设计并由业主签证认可。 实施中应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技术责任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实施。如发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通过技术联系单方式通知相关单位,并经设计代表为主、监理同意、甲方认可并签证后,方可修改。具体包括: 做好同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首先在充分调查项目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一个恰如其当的项目设计方案,即围绕增加建筑的新技术含量,提高建筑的使用环境为中心,提出较为独特的建议方案。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组合,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在确定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系统做好系统的施工图设计,以满足施工要求。配合设计院做好预埋管线位置的设计。 第四条: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产品质量标准 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原材料供应商水准。 2、检验规范 实施①检查记录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 第五条: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 2、仪器使用与保养 仪器使用人应依“仪器使用操作说明”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 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 第六条、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 . 1、工程实施:需求调研→设计施工并签证→设备采供及安装→局部测试→总体测试→培训计划→验收及竣工文件 2、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2.1 人员职责和资源 2.1.1 职责 a)是否规定了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是¨ 否¨ b)是否已指定质量负责人并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 是¨ 否¨ 如果是,请给出确保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的文件号: 2.1.2 资源 是否配备了必须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具备必要能力的人员;必备的生产、检验、储存的环境? 是¨ 否¨ 2.2 文件和记录 2.2.1是否已建立、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计划/类似文件,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文件?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2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是否等同或高于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是¨ 否¨ 2.2.3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以确保:是¨ 否¨ a) 文件在发布前和更改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宜性?是¨ 否¨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是¨ 否¨ c) 是否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4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程序?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5质量记录是否规定了适当的保存期限并保存有效期内的记录?是¨ 否¨ 2.3 采购和进货检验 2.3.1是否已制定了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是¨ 否¨ 工厂是否按照文件要求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并保存对供应商选择和日常管理记录? 是¨ 否¨ 2.3.2是否已建立了进货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验证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是¨ 否¨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1 目的 确定产品实现所必须的过程,并予以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现过程的策划,与客户有关的过程、采购过程控制,标识和可追溯性,监视和测量装置等过程相关内容的控制。 3 职责 3.1 化验室负责公司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负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追溯的统筹管理,并负责范围内的标识及负责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3.2 销售部负责顾客要求的识别,组织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的沟通,负责对顾客的送样和定期评价。 3.3 供应部负责原燃材料、设备、计量器具、备品备件的采购。 3.4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负责职责范围的标识、安全防护和产品防护。 3.5 各部门、车间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标识、标记和维护。 4 工作程序 4.1 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 4.1.1 由化验室负责策划本公司对产品实现所需要求的过程及子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并以《产品实现过程流程图》予以规定。这种策划必须与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中的要求)相一致。 4.1.2 由化验室负责编制《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质量控制一览表》其内容应明确控制点的设置,各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检测项目、检验频次及出厂产品管理办法。 4.1.3 由化验室编制并组织实施各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由生产部编制并组织实施生产作业指导书。 4.1.4 配料方案的控制 4.1.4.1 原材料、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时由化验室工艺人员负责根据我厂工艺生产条件、产品质量要求、原燃材料状况提出配料方案,经化验室主任审核,由主管质量副总经理对配料方案进行批准。由于原材料水分、酸值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配料方案的调整,由工艺人员进行调整。 4.1.4.2 化验室按照主管质量副总经理审批同意的配料方案进行配料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配料岗位下达控制目标值。配料计算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保存。 4.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本公司编制并实施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4.3 采购严格执行本厂制定的《采购控制程序》。 4.4 生产和服务的运行 4.4.1 本厂编制并实施了《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4.4.2 运作控制本公司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实施: a)通过按GB/T 19208-2003 (硫化橡胶粉)、GB/T 13460-2003(再生橡胶)、GB/T 1699-2003(硬质橡胶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GB/T 7760-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剥离法)、GB/T 7762-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7755-2003(硫化

工厂质保能力要求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应指定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应有权停止生产。 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或过程是否迅速通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管理者? ?可接受的证据 ----选择不合格品的例子,如内部或外部忧虑/抱怨,等等 ----沟通渠道和及时性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是否有权停止生产? ?可接受的证据 ----被授权人员名单 ----通过程序和/或文件明确授权的岗位 ----定义清晰的权限 ----近期的示例 横跨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是否指定负责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可接受的证据

----所在班次中负有确保质量的人员 ----考虑夜班等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 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实施规则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对关键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实行产品(样品、材质清单、产品图、功能性能特性要求、测试报告等)和制造过程(控制计划、过程工艺流程图、生产设备清单)批准(量产之前、变更的批准等)的要求,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控制过程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 1.1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或相应的机构或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认可,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符合认证要求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

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2.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确保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期限。 3.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或制造者应制定对关键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或制造者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 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林月 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负责技术质量的副厂长领导下,由质量检验科具体负责实施和贯彻高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入库质量检验 1、凡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按有关标准,技术文件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盖章,方可办理入库和报销手续,如果无标准又无明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方可进行验收。 2、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原材料库的保管情况,严防混料,并按材料标准做好出库检查。 3、对于不符合外购,外协件规定的原材料,必须按有关制度办理代用手续,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方可代用,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1、做到以防为主,首件必检,检查首件时"三对照"(按图样和工艺、工艺要求检查实物)。 2、对于质量控制点或已挂管理图的加工工序,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管理图上,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息。 3、凡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在零件的适当位置加盖标记,转入下道工序,生产中只允许合格品流传。 4、对于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品(返修品,废品、回用品、次品)要及时发现,并加以管理隔离。 4.1返修品经修复并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 4.2废品应订(写)上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废品区。 4.3回用品,检查员加盖回用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成品。 4.4次品、不算产值,不预计划,加盖次品标记单独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只允许合格及经同意的回用品流传。 5、为做到以防为主,把好质量关,专职检验人员要当好三员,做好三帮,"三员"即是质量检查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三帮"帮助工人找出并分析不良产品产生的原因,帮助工人增强质量第一思想,帮助解决质量问题。 6、认真填写好质量报表,任务单及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 三、搞好质量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1、质量检验科应监督促装配工作按装配工艺操作,并做到不合格配件不装配。 2、按产品的有关规定逐项认真检查。 四、做好工艺装备、设备的质量检查 1、负责生产中使用新的或外加工,量具等工艺装备的检查工作。 2、对于生产中所使用设备的检修质量,备用配件的制造的外外购件质量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处于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1主要项目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施工材料的质保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安全,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品提供相应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出厂合格证。对钢材、水泥、石料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凡本工程使用的工程材料,均须有省级质检机构检测认证或认可的有效报告。 总之,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作人员把关以保证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1.2试验与检验的质量保证措施 (1)砼的配合比设计,由质检站实施试配,试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实施(包含砼外加剂的检验和试配)。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原材料进场(如钢筋、水泥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认真验对,并直接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对砂、石料定期按批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中。 (3)试验中的试件按技术标准的要求送到质量检验站进行试验或检验,将试验或检验结果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4)对各种记录表格、试验表格、报告等应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资料齐全和完善。所有竣工资料按有关部门规定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竣工图在有关工程完工后陆续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1.3工程隐蔽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 隐蔽工程属于特殊工序,它对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我们对每项

隐蔽工程都严格把好质量关,在经质检人员检验判定合格并签署隐蔽工程自检记录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申请单,在履盖前48小时通知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参加验收,经签字认可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同时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每一道工序都要满足规范要求。1.4 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图纸提供的施工控制点、水准点进行交接复核,并据此测设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 (2)将施工基线设置在不致发生沉降及位移的地方,并设立两个施工水准点,沿基线设置防波堤定位坐标点和控制点,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应经常检查,设置的测点、标点应明显,并加以保护,使其不致遭受碰撞。 (3)测量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所标定。 (4)施工基线及施工水准点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施工基线三角形最大闭合差±15″; b.施工基线测角中误差±15″; c.施工中水准测量环闭合差±20 R(mm),R—为环线路长度(km); d.施工中水准测量高程差±30L(mm)L—测段路线长度(km)。(5)将计算成果整理成册后,交监理工程师验收。 1.5抛填保证措施 (1)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测量系统控制抛石驳船定位。 (2)按网格分段分层,按不同石料要求立体交叉,多工艺配合抛填。 (3)抛填时严格控制石料规格,严格执行不同部位不同的石料规格要求。 (4)严格控制抛石偏差,不同规格抛石的允许偏差不同:堤心

工厂质量保证协议范例

质量保证协议范例 甲方:某电器有限公司 乙方: 乙方为甲方提供SW产品用的 双方本: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特签订本协议。 1、乙方为甲方提供的 质量应满足以下部分或全部要求: (1)双方签订 (2)甲方提供的技术标准 (3)甲方提供的图纸 (4)其他补充要求 2、乙方对出厂的产品应对以下项目 进行全程把关,每批产品并向甲方提供:(用打√的方法选取) ()检验合格合格证 ()检测报告 ()有关检验原始记录 ()型式试验报告(每年) 3、甲方对乙方提供的产品质量验收,采用全数据检验或

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1)全数检验,不合格率P1: (2)抽样检验: 抽样方案: 合格质量水平: 抽样检验批不合格率P2: 4、甲方对乙方产品不合格品的统计范围,应为甲方进厂 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售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总和。 5、产品进货检验全数检验不合格率(P1)和抽样检验批 次不合格率(P2)的计算方法。 (1)全数检验 进厂检验判定的不合格品数 P1= ×100% 交验产品总批数 (2)抽样检验 季度抽查不合格批数 P2= ×100% 季度抽查总批数 6、产品进厂验收的检验判定依据为: 7、质量保证

(1)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并参照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并保持文件的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质量保证 能力。 (2)甲方在需要时确认乙方提供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的实施状况时,征 得乙方同意后可进入乙方进行质保体系调查。 (3)如果乙方将甲方所需的产品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制造时,甲方有权提出进入第三方调查其 质量保证能力,乙方应予积极协助。 8、为促进乙方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甲方根据双方确 认属乙方质量责任的不合格品时,采取以下经济措施:(1)被判为整批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通知乙方,经甲方作出可否回用的判定。被判为可回用的产品需办理回 用手续并按降级处理,甲方将扣除该批产品总价值%。被判为不可回用的不合格品甲方有权作整批退货,并收取乙方该批产品价值 %的检验费和误工费。 (2)合格批中的不合格品甲方除退货外,还收取乙方退货价的 %作检验费与误工费。 (3)如因整批不合格退回,乙方不能及时再次提供合格品,甲方因此停产造成的一切损失,乙方必须负全部责任。 (4)乙方为甲方提供的产品、原材料、零配件的制造

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浙江永达工贸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流程图(关键流程) 共2 页第1 页 流程顾客营销部研发部工艺部品质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协作厂 新品开发需求营销情报 资料接收 开发能力评估产 开发进度、技术能力、品质保证、作业环境、材料供应、生产能力、生产/检测设备、成本之可行性 品 NG 总经理例会决定 策 NG OK 签订协议、确定进度、报价划 OK 设计方案 阶 段开发计划书 确定--设计目标、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初始材料清单、 初始过程流程图、初始特性清单、产品保证计划 策划评价会(成立项目小组) NG OK OK 产品设计品质策划 DFMEA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设计评审 设计验证 产 图样定稿试制组装夹具 品 部件清单加工单位确定 试 部件开发协议 专用部件确定 开发协议 制 试制品控制计划、产品/过程特殊特性确定( 段 发出试制订单下零件试制订单 确 试验基准交换 试验基准交换试验基准制定零件加工制作 ) 试验方法决定 阶 段 初物品送验 初物品检验初物品检验 试制品组装试制品检验 试制品输出、反馈不良内容研讨会 试制(段确)评审会NG OK

浙江永达工贸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流程图(关键流程) 关键流程图 共2 页第2 页 流程顾客营销部研发部工艺部品质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协作厂 制订过程流程图、 制订过程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特性矩阵图、PFMEA、试生产控制计划、MSA 计划、Ppk 计划 设备、工装试验设备、 承认样品取得试制品修正 设计制作专用量具提出量 包装设计 重要工序指定检验基准产 量产图样承认图样修订 改进标准化作业标准制订制订准 量产样品制作指示 备 量产组织 发出生产指示零部件加工 确 检验基准交换 认(受入检验入 库 量 组装、检查 过程检验 确 MSA SPC ) 阶 样品提供交货检验 试验报告提供确认试验 段 量产承认批准量产控制计划、包装评价 NG 量确评审会 OK 量产订单量产批准书 量 订单评审生产/采购计划 零部件加工产 受入检验入库 销 售组装/包装/检查 过程检验 阶 成品检验入库 段 出货检查 制品交付 外部设计变更设计变更 交 变更协调会 付 变更信息联系 变更通知单变更安排变更日期指示 服 组装、检查 变更确认初物管理 初物管理 务 进料、过 程、 品质不良信息 最终检验 阶 不良信息 段 不良处理、查明原因、防止再发生、内部质量检查、改进内容标准化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 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 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 —2—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014-01-02发布2014-09-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0.引言 (5) 1.适用范围 (5) 2.术语和定义 (5) 2.1认证技术负责人 (5) 2.2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 (5) 2.3例行检验 (6) 2.4确认检验 (6) 2.5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6) 2.6功能检查 (6) 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6) 3.1职责和资源 (7) 3.2文件和记录 (8) 3.3采购和关键件控制 (8) 3.4生产过程控制 (9) 3.5例行检验和/或确认检验 (10) 3.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10) 3.7不合格品的控制 (12) 3.8内部质量审核 (12) 3.9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 (12) 3.10产品防护与交付 (13) 3.11CCC证书和标志 (13)

0.引言 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生产企业应控制获证产品一致性,其质量保证能力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为规范指导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制定本实施规则。 在认证工作具体实施中,工厂应以保证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为目标,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的要求,针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建立符合本实施规则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注:本实施规则中的工厂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 1.适用范围 本实施规则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的依据之一。 2.术语和定义 2.1认证技术负责人 属于生产者和/或生产企业内部人员,掌握认证依据标准要求,依据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规定的职责范围,对认证产品变更进行确认批准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 2.2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 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保持一致,产品一致性的具体要求由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规定。 2.3例行检验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之于企业,有的如鱼得水,有的变成负担,越来越重。这16行七言吐血真经,是一些企业的真实写照。对比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职责不清车轮转 ?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人员职责划分不清,遇事互相推诿,车轮大战; ?应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责权利统一,实施相关有效考核。 2.文件失控难识断 ?需要文件指导的场合没有建立文件,文件要求不明确,文件缺乏可操作性,文件只是“摆设”; ?应针对需要建立所需的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做到操作性强,工作有据可依。 3.目标制定有点难 ?未认识到制定目标的必要性,随意根据各类不同的需要而定制(不是“制定”)或更改有“弹性”的目标,缺乏对目标的管理、考核; ?应实施真正的目标管理,制定有用、可行、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目标,同时在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相应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实际、全面、有效的考核。 4.缺乏记录假证现 ?对各类记录未作出要求,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甚至记录造假; ?应确定各类记录要求,规定记录的方式和具体要求,利用记录的结果考核体系运行情况、产品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情况,积累有用的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发展趋势和结论。 5.人员资格无人管 ?各岗位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无法确定,缺少对上岗人员的资格考核、认定和岗前培训; ?应对岗位人员资格要求作出规定,并对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进行考核和认定。 6.培训充数装门面 ?缺少应有的培训,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只是为应付外审而做样子;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验证培训的有效性。

7.研发变更家常饭 ?研发项目没有或仅有大概的计划。对研发的产品要达到的指标没有界定,对研发产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缺乏关注,随时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研发路线和计划; ?应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等一系列工作,研发计划及相关工作需变更时应按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 8.供方更换很随便 ?不按照合格供方名录采购产品,经常以价格便宜作为采购的依据,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力; ?应严格执行供方管理控制程序,按照考核、评价和重新评价准则加强对供方的管理,加强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和控制。 9.过程控制难改善 ?缺乏对过程应有的控制。没有对需控制的各类过程制定完善的控制措施,基本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自我控制过程,缺少过程记录,出现问题时无法追溯原因。 ?应建立完善的过程控制保证能力,必要时制定完整、完善的各类过程操作指导文件和各项措施,应靠执行制度来保证产品质量。 10.设备用坏才去管 ?未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不设或少设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设备资源不充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按要求正确使用设备,有时因设备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按期维护、保养设备,保证设备满足生产和产品质量所需的能力。 ? 11.测量设备无校验 ?仪器仪表测量设备管理混乱,无台账、无年度校验计划,未经检定或漏检的仪器仪表在使用甚至在检验岗位上使用; ?应建立完善的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定期送检仪器仪表,禁止使用未经检定或漏检的仪器仪表。 12.产品检验不规范 ?许多应有的检验过程没有建立,检验规范没有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执行产品检验制度不严格,随意产品放行。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经典版)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负责技术质量的副厂长领导下,由质量检验科具体负责实施和贯彻高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入库质量检验 1、凡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按有关标准,技术文件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盖章,方可办理入库和报销手续,如果无标准又无明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方可进行验收。 2、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原材料库的保管情况,严防混料,并按材料标准做好出库检查。 3、对于不符合外购,外协件规定的原材料,必须按有关制度办理代用手续,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方可代用,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1、做到以防为主,首件必检,检查首件时"三对照"(按图样和工艺、工艺要求检查实物)。 2、对于质量控制点或已挂管理图的加工工序,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管理图上,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息。 3、凡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在零件的适当位置加盖标记,转入下道工序,生产中只允许合格品流传。

4、对于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品(返修品,废品、回用品、次品)要及时发现,并加以管理隔离。 4.1返修品经修复并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加 工。 4.2废品应订(写)上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废品 区。 4.3回用品,检查员加盖回用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成 品。 4.4次品、不算产值,不预计划,加盖次品标记单独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只允许合格及经同意的回用品流传。 5、为做到以防为主,把好质量关,专职检验人员要当好三员,做好三帮,"三员"即是质量检查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三帮"帮助工人找出并分析不良产品产生的原因,帮助工人增强质量第一思想,帮助解决质量问 题。 6、认真填写好质量报表,任务单及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 三、搞好质量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1、质量检验科应监督促装配工作按装配工艺操作,并做到不合格配件不装配。 2、按产品的有关规定逐项认真检查。 四、做好工艺装备、设备的质量检查

(整理)3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QC/CP018-2002) 1. 引言 本文件是CQC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包括对认证产品的检验要求及制造厂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保证其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国家认证标准并与型式试验样机在规定程度内的一致性。本文件是产品获得产品安全认证证书和允许使用认证标志应具备的条件,是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若有特殊要求的,按《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中有关规定执行。 2. 定义 2.1 申请人 申请产品认证注册的组织。 2.2 持证人 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人,取证后称为持证人。 2.3 生产者(制造商) 实施质量体系,控制认证产品生产的组织。 2.4生产厂/制造厂/加工厂(场)所 指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检验以及使用认证标志的地点。 3 总则 生产者应建立满足本文件第4章所要求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行,且具备批量生产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对认证产品生产者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根据认证产品类别和生产的稳定状态而定),以保证将必要的日常工作和程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对生产者进行监督复查期间,要抽取认证产品样机和/或零部件进行检验,以验证其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并与型式试验样机一致。 当发现可能危及到产品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的情况时,可增加监督频次。 4 质量体系 4.1 职责和资源 4.1.1 职责 生产者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在其组织的内部指定一名质量保证负责人和一名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 质量保证负责人应是组织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不论其在其他方面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涉及获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变更; d)负责与认证机构联络与协调认证方面的事情; e)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f)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认证标志; 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应熟悉认证业务,其职责是协助质量保证负责人与认证机构联络认证事宜。 4.1.2 资源 生产者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