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劳动生产力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新配置,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城乡中小学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小学阶段学生以每年4.66%的速度递减,初中阶段学生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二是生源快速向城镇流动,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空壳”学校,这就使得教育布局与生源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显突出。为有效推动全省正在进行的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近期省委办公厅与省教育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对全省面上情况进行网络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到庆阳、平凉、武威、金昌、酒泉5个市的10个县区4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布局调整现状

我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步探索阶段(2001年—2003年)。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据此我省各地开始探索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是分片试点阶段(2004年—2008年)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省上于2004年开始按区域分片进行试点工作。经过2004年的酒泉试点、2007年的庆阳试点、2008年的陇南试点,逐步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酒泉模式”、“庆阳模式”等。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庆阳市西峰区剩余校舍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是全面展开阶段(2009年至今)。去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四个集中”的指导原则,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由此布局大调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目前,庆阳、金昌、酒泉、嘉峪关4市已基本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整,全省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比情况如下(见表1):

布局结构调整情况对比表表1

二、调整初显的成效

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的持续调整,我省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层面和社会层面均显良好成效。

(一)教育层面

1、形成了规模效应。学校规模是判断和评价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之一。教育资源一定时,如果学校过多、单个学校规模较小,必然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教育质量难以提高。从我省近几年调整运行的实践看,学校规模以小学1000人、初中2000人、高中3000人为宜。这样,既可减少学校总体数量,克服资源零星分布带来的损耗,又大大增加了每所学校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益。从我省2001年与2009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比较中能够明显看到,除小学生人数调整后略有减少外,初中、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均有大幅增长(见表2)。

中小学学生规模变化情况表表2

2、降低了教育成本。布局结构调整中,政府将建设资金集中投向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和长期保留的学校,节约了教育成本。以永昌县为

例,现有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达20.5万平方米,若按现有学校建制进行维修,需资金2.9亿元;若按调整规划进行建设,加固改造保留和新建学校共需资金1.54亿元。两项对比,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可节约资金1.36亿元。

3、改善了教学条件。由于投入加大、资源集中,一些基础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校和一些新建的中小学,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与城市学校水平差距大大缩小,农村学龄儿童可就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如酒泉肃州区实施教育布局调整以来,保留和新建的中小学全部按国家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和专业教室,计算机生机比达14.3:1,生均图书达13.4册,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学校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金塔县三合小学筹资20万元,新建多媒体教室5个,19个教学班全部配备了视频展示台,使农村学校也绽开了现代信息技术之花。

4、优化了教师队伍。布局调整中全省共清退8678名民办教师,农村教师“教书农活双肩挑”的局面基本消除。同时,通过学校考核评比和教师之间的竞争,使得优秀教师更多地承担起了教学任务,部分年龄较大、能力较弱的教师走向了教辅岗位,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合理使用。如民勤县东湖镇红英小学整合后全校30名教师中,全部为小学高级或一级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15人,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5、推进了教学方式转变。过去在农村的一些小学和教学点中,由于师资不足或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英语、计算机、音体美

等课程无法开设,复式班、包班制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损害了学生权益,甚至导致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课程无法衔接。通过布局调整,教师集中使用,村级复式班、小学包班制、课程不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教师专业与课程对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6、提高了教学质量。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从我们调查的40余所中小学情况看,分别有88%的教育行政人员、84%的中小学校长、72%的学校中层干部和67%的教师认为,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有5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近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好了。如我们实地查看的金塔县羊井子湾小学,多年来教学成绩一直居全县末尾,通过布局调整后结束了复式班教学的历史,教学质量连续2年提升到了全县中段。永昌县东寨中学整合前连续3年初中会考合格率低于县均水平,2008年整合为永昌五中后,连续2年初中会考合格率分别高于县均7.4和11.8个百分点,整合带来的办学优势日趋明显。

(二)社会层面

1、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随着中小学不断向城镇集中,使得更多的农民来到城镇打工陪子女就读,加快了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如永昌县县城人口由2002年的不足4万增加到2009年的8万,增加人口中有50%以上是陪子女进城上学的农民。为此县城新开发了3个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农民小区”,70%以上被进城陪读的农民购买。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仅为32.3%,若达到45%的全国平均水平,

那么将有60万中小学生进入城镇学校就读,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2、促进了农民观念转变。农村家长随学生进城陪读,长期受城市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逐渐改变着他们以土为本、重农轻商、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土地情结日趋淡化,市场意识愈来愈强,并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城市化生活当中。同时,学生受寄宿制学校的培养和城镇生活环境的熏陶,增强了自立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群体的言行更直接地带动了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3、创造了农民增收条件。陪读农民离开土地后,大量闲置耕地通过流转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学生寄宿后虽然在伙食费、交通费方面除政府补贴外每月给家庭增加了约100元的支出,但父母减轻了思想负担,减少了家务劳动,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长期或短期的劳务活动,获取更多的现金收入。从总体上看,无论是规模化种植的农民还是进城陪读的农民,都从不同渠道增加了收入。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安全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市州、县区的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对学校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1、安保措施存在漏洞。在我们调研的40余所学校中,城镇学校基本都安装了监视平台,按学校规模配备了2—3名受过专门培训的专职

保安,各类防暴装备较为齐全。但农村学校因为经费等原因,既没有安装监控设备,又很难招聘到年富力强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保安,通常是将一些年龄较大且没有受过培训的教师作为兼职保安,学校安全很难保障,这种情况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占到总数的20%左右。如某乡中心小学的保安就是由2名年龄50岁以上的教师兼任,维护校园安全的能力难免让人质疑。某市第四中学的2名保安都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也没有经过公安部门培训,缺乏基本的安保知识和技能。

2、学生接送不够安全。各地教育、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学校对寄宿生的接送想了很多办法。政府方面:通过购置专用校车、给公交车发放油补、按座位数进行补贴等方法,保证学生能安全按时被接送,这样的接送方式在我们调研的10个县区占40%。学生家长方面:通过采取家庭互助组、中心村定点接送、联户租车等方法接送学生。从总体上看,寄宿学生接送安全系数明显提高。但在农村中小学也还存在着学生家长用小货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接送学生以及超载接送的情况,有的甚至用一辆摩托车同时接送4个孩子,道路交通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

3、供暖设备不够完善。从基本面上看,全省城镇学校和酒泉、庆阳、金昌、嘉峪关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都已做到了集中统一供暖或学校自备锅炉供暖,但武威、甘南、临夏、陇南等市州的一些偏远农村学校仍然用煤炉采暖。尽管学校在安全方面工作做得很细,却仍然存在火灾和煤烟中毒隐患。如天祝县某些学校办校条件异常艰苦,根本没

有自备锅炉采暖的经费,调研组实地查看的1所中学、1所小学和1个教学点,都在用煤炉采暖。

4、饮食卫生不够健康。在我们调研的5个市的40余所学校里,90%的城镇学校和70%的农村学校都安装了流水洗刷设备,还给每个寄宿学生配备了专门存放碗筷的柜子。同时,学校对食堂饭菜留样48—72小时,以备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查。但仍有个别城市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流水洗刷设备,有的低龄学生的碗筷由食堂工作人员在一个桶里统一洗刷,碗筷混用现象严重,且无完善的消毒设施,很容易导致学生中某些个体病例的传染,一旦遇上某些传染病流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群体安全。

5、定期体检不能保证。城镇学校和中心乡镇的学校都能保证至少每学年为学生统一体检一次,并为学生发放体温计自行晨检,对体温异常的学生都能及时进行处理。但一些乡村学校和农村教学点因条件所限,没有为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往往都是在重大传染疾病流行期间由政府统一组织体检,疾病流行结束后,就停止了对学生的晨检工作。某学校汇报说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了体温计天天晨检,但调研组分批询问了10多名学生,却都不知道发放体温计一事,也没有做过晨检。

(二)教师调整配备问题

教育布局的调整优化了师资力量,但学校的撤并和寄宿制学校的增多,对教师的重新配置产生了新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1、主辅教师比例问题。寄宿制学校的规模化教学使主辅教师比例出现新的变化,教辅人员需求增多,生活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校

医严重短缺。据我们在10余所学校中的现场询问,每名生活指导教师平均要照顾100多名学生,每个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都很重。特别是面对寄宿学生集体生活不适应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另外学校没有校医,也为学生中一些突发性疾病的及时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2、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在原来大部分农村学校只开语文、数学等主课,音体美等副课实际上被忽略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很突出。学校布局调整后,规模化教学中对音体美等课程的重视和加强,使这一问题很快凸显。从我们在40余所学校中直接了解的情况看,基本上都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学生此类专业课都无法保证课时和质量。从2006年到2010年,全省通过“特岗计划”补充的音体美教师仅有520多名。永昌县每年接收省上分配的招录教师达70—80名,但没有1名音体美专业教师。

3、教学点教师质量问题。目前城镇学校教师素质普遍较高且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农村教学点大多是一些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的教师,“爷爷教孙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我们在天祝县某农村教学点看到,2名50多岁、头发花白的教师负责着18名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学任务,其情其景令人不胜唏嘘。再如金塔县男教师55岁、女教师50岁以上的共有263名,其中200名就在农村教学点任教。

(三)学前教育缺失问题

农村小学撤并中原来附设在小学的幼儿园被随之取消,转而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设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分为公办和民办2种,其中又以民办为主。如永昌县整合后现有幼儿园41所,其中公办的只有1所,其余全为民办幼儿园,且服务半径过大,最远的达15公里,加之幼儿生活无法自理,不具备寄宿能力,一些家长只能选择放弃孩子的学前教育。截止2009年末,我省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只有4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四)寄宿制带来的费用增加问题

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寄宿制与非寄宿制相比,学校成本支出至少新增了以下项目:宿舍及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宿舍与食堂工作人员成本、宿舍与食堂的管理成本等。同时,寄宿制学校水费、电费、采暖费等大幅增加,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尽管国家发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但这些资金都通过“一折通”全部发放到了学生家长手中,学校的公用经费并没有增加,结果寄宿学生越多,学校负担就越重。如寄宿生为725人的金塔县三合小学列出的经费支出如下(见表3):

金塔县三合小学经费开支表表3 单位:元

(五)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一是寄宿生住宿条件普遍较差,除新建的学校按设计标准一间住8人外,改扩建的中小学校,大多数是8人的宿舍住12—16人,少数农村学校甚至还有住20多人的通铺。二是一些农村寄宿学校食堂面积过小、设施不全,不便学生就餐。如天祝县打柴沟初中,766名学生只有1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小餐厅,且无饭桌和凳子,根本不具备学生就餐的条件。三是寄宿学校普遍缺少学生浴室。在我们实地调研的5个市中,只有酒泉市由政府出资统一为所有寄宿学校修建了学生浴室。

(六)闲置校产处置利用问题

目前全省闲置校舍的利用有以下3种形式:一种是作为当地村委会办公用房、“农家书屋”、医疗所或村民活动室;另一种是办幼儿园或农民工培训点;还有一种是租赁或拍卖。总体上闲置校舍的利用率不到10%。这些闲置资产中除无法继续利用的危房外,在管理使用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四、推进布局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推进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布局的调整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财政能力、地理位置、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不宜套用某一模式搞“一刀切”,更不能强行推进,尤其在民族地区、山区、经济落后地区更要避免因撤并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应科学规划、先建后撤,能改造利用的尽量利用,避免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同时,各级财政应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要完善学

校相对集中以后的学生宿舍、食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

(二)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学校安全

一是为学校安装监控设备,随时监控周边动态。这方面可借鉴金昌和酒泉两市的不同做法。金昌市电信公司为金川区的中小学免费安装了监控平台和摄像头,每年每个摄像头收取9800元的租金;酒泉市结合公安部门的“天眼”工程,由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出资为市区范围内的学校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公安部门的监控网络,每个探头虽需7000—8000元的安装费,但以后每年只交不足1000元的互联网使用费。二是由政府和学校共同筹资,从保安公司招聘政治上可靠、年龄轻、身体素质好的保安,加强学校安保工作,并尽可能延伸到农村中心学校。三是考虑到大多数地方财力有限,统一购买校车很难实现,建议由县级政府给予交通运输企业适当补贴,实行公交车定点接送,在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减轻家长负担。四是严格执行学校饮食卫生检查制度,每天的饭菜都要留样至少48小时,同时应安装流水洗刷设备,杜绝碗筷混用现象,防止传染病流行。五是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一般应为每学年一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进行晨检。

(三)科学调整教师编制,增加教辅人员岗位

应对现有教师编制进行调整,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设置生活指导教师编制。从各地寄宿制学校实际运行情况和教育部门的测算分析看,小学生每50人,初中生每60—80人需配备1名生活指导教

师,也就是小学生活指导教师占教职员工的1/3,初中为1/5,方可满足需要。此外还应考虑为学校增加1名校医和1名心理辅导教师编制。

(四)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保证教学点教育质量

截至2009年全省还有2891个教学点,大部分教学点学生在50人以下。对这些教学点教师力量的配备,直接体现着城乡教育公平,影响着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借鉴山东省胶州市城乡教师双向挂职交流形式,研究制定我省城乡教师、校长长期交流制度和城乡学校联办统筹制度,为教学点选派教学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定期轮流任教,以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

(五)改进招考录用方式,补充专业教师队伍

调研中教育部门和许多学校校长针对音体美专业教师缺少问题,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考虑到音体美教师文化课考试成绩普遍较低的实际,在统一招录时适当降低这三个专业考生的文化课分数;二是继续实行分专业考试,适度增加音体美三个专业的录取名额,解决结构性缺编现象;三是改进省上特岗教师录用办法,适当提高非师范类学生录用门槛。各地对近年来通过特岗计划分配的非师范类、专业跨度大的教师意见比较大,反映比较强烈,建议特岗教师招录以师范类学生为主,适当限制专业跨度大的非师范类学生报考教学岗位。

(六)坚持“公用公益”原则,有效利用闲置校产

应坚持在“产权归教”的基础上,按照“公用公益”的原则,将闲置校产重新整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由政府主导,利用闲置校舍在每个乡镇改扩建1所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入园率。在保障兴建幼儿园用

地用房的基础上,利用其它闲置校产兴办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或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如改造为村委会办公用房、“农家书屋”等。此外,可以参照金昌市的做法,由教育部门统一进行拍卖,也可参照武威、酒泉的做法进行租赁,所得资金由教育部门用于发展当地的义务教育或学前教育。

(七)区别对待不同情况,适度增加公用经费

高寒阴湿地区采暖时间长、费用高,如天祝县年采暖期长达7—8个月,县城的5所集中供暖学校年采暖支出共达304万元,占公用经费的76.7%,农村自备锅炉采暖的8所学校采暖支出共达120万元,占公用经费的92%;农村14所煤炉采暖学校采暖需用煤1568吨,费用达125.4万元,占全部公用经费的65%。甘南大部分县的寄宿制学校情况与天祝县类似。此外,寄宿制学校在做饭、洗澡、洗衣、洗脸、洗碗等用水及用电、采暖等方面均比走读制学校办学成本高(见表3)。建议制定寄宿制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在目前执行的非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向高寒阴湿地区给予采暖补贴政策,解决采暖费困难的问题。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索罗乡学区2009-201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09—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09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 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篇一: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需求和现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对xxxx州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集中办学工作的了解,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对xxxx州古丈、泸溪、凤凰、吉首4个县市(以下简称xxxx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基本情况 ㈠布局现状 xxxx市共有638所中小学,其中:城区共有完全小学16所,独立初中8所,普通高中7所。xxxx市共有乡镇67个,有九年一贯制32所,独立初中36所,中心完小44所,教学延伸点423个。如:古丈县。全县共有64所中小学,其中:城区有完全小学3所,独立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农村

12个乡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完小7所,教学延伸点42个。 ㈡办学情况 xxxx市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371个、在校学生24584 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330个、在校学生20938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1580个、在校学生44104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203个、在校人数8081人。完中初中部有教学班263个,学生13675人。如:凤凰县。全县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141个、在校学生 7218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118个、在校学生6673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703个、在校学生20813人。初中共有教学班188个、在校学生9900人。其中,独立初中学校有教学班170个、在校人数9360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71个、在校人数3752人。 二、xxxx山区中小学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办学点分布过散过小 xxxx州属于武陵山脉贫困山区,具有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且分散。xxxx市共有423个农村教学点,只有166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农村除3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外,其他初中学生均在800人以下。如:吉首市,49个农村教学点,只有7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许多农村学生由过去的走读制转为寄宿制,我校也是这些寄宿制学校中的一个。在寄宿制学校运转的这几年间,我们感觉,教育资源的整合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 1、寄宿学生的管理问题 由于住宿学生相对比较集中,其管理难度必然增大。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这对教师转换角色和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不少教师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对于农村而言,国家现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1:2 3、初中1:18)明显偏低,教师数量和教师学科结构不能满足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缺乏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 3、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也导致教师编制的不足。寄宿制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校又缺少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男教师兼职当保安,晚上巡逻护校;女教师兼职当保姆,照顾学生起居。教师大都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孩子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并且,一旦寄宿学生生病,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就更大了。 4、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加之工作忙,自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比较陈旧,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突出问题 1、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当前中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压力下,各个学校都理所当然的将升学率作为自己日常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各门考试学科上。这种重成绩轻德育的做法导致许多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方面存在偏差,严重者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2、教师疏于本职违规补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就应该是在课堂上进行传道受业解惑,全身心对学生负责。然而近年来校外违规有偿补课新闻层出不穷,部分教师在课上故意不讲重点,逼着学生不得不报自己的辅导班,不仅侵犯了学生的权益,而且扰乱正常教育秩序,违背教学的初衷。 3、高等教育教学宽松缺乏实践。中国学生在经历高中魔鬼阶段上了大学后纷纷放飞自我,很难把心思放学习上。普通高校日常教学也管理宽松,仅将完成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责任,讲授内容泛泛而谈、华而不实,不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自我的能力,学生自然也无心去听,导致最后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 二、建议措施 1、将德育工作放在日常教学重要位置。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还要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定期给在校师生开展德育教育、人生价值观等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多措并举惩治违规补课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范补课行为的发生,并对顶风违纪的教师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布;教师要尊重自己教学育人的本职工作,把自己当全部精

力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贪不义之财,不做有损学生利益的事;媒体公众也要加强外部监督,积极举报违规补课行为。 3、提升高等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综合多方面测评教学能力,保证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要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设置课程要紧贴专业能力建设,同时也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社会实践课等实用课程,提升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盐龙街道)

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 各居委会、学校,镇直机关企事业相关单位: 为合理调整学校校点布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制定。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城中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居委会、194个居民小组,现有总人口108582人。目前,现有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6所;完小14所;完中一所(镇二中)、初级中学一所(镇一中)。幼儿园入园数5709人,入园率80%;小学有2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91人;初中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27人。小学教职工总数564人,中学教职工总数180人;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56492平方米,初中校舍18048平方米;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省级示范小学3所,省级示范初中2所,省级文明学校4所,市级3所,县级8所。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普九以来,我镇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校舍改造,经过各居委会和学校的不懈努力,全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但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变化

趋势、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历史形成的中小学布局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镇小学办学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文化小学、盘江、××三校,学生已达9000多人,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较小,大班数额增多现象严重,原因是城市住房的发展,带动进城务工及子女就学的方便,因而从农村到城市入学的学生逐年递增。从近六年测算,平均每年净增300多人,学生人数的增多严重制约着我镇城区小学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三、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XX年秋季新建环城小学开始招生,计划招一年级新生360人,三年后办学规模达到XX人。 (二)完善镇一中、镇二中基础设施建设。 1.镇一中新建教学楼3531平方米,学生宿舍2745平方米,学生食堂1689平方米。 2.镇二中新建综合楼860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33300平方米,学生食堂XX平方米,学生宿舍4000平方米。 (三)规划新建学校。 1.计划XX年新建一所规模达2400人的中学。 2.计划2019年新建一所规模达2400人的小学。 (四)第二批学校危房改造安排。 1.茶花小学排除D级危房(教学用房)1260平方米,拟建一幢1070平方米的教学楼。

学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学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近年来,必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喊 越响,但实际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质量等于学生考分的质量观仍未根本改变;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市场经济对师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考分的指挥棒效应仍十分显著,大纲、教材及考纲、考试又高度统一的状况,只能从学校自身着手,通过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质量观,深化教学管理和改革,变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不看重学生成绩,又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在今天的学校招生体制之下,没有成绩,学生就过不了今天的关,就不可能被高一级的优质学校所录取,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只有成绩,学生就过不了明天的关,如果教师只把眼睛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应试教育的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这就要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中的一部分只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不适应激烈竞争的未来,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未来。也就是说,教师为了让现实顺利考入高一级学校,今天学生一定要有

一个优异的升学成绩;教师为了学生的未来,还要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够把学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教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了这种质量意识之后,也就有了工作的着力点。现在我们学校有些老师,既不抓教学成绩,也忽视了对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一味地埋怨学生素质是如何的之低,家长不怎样配合。教知识时不推敲教法,考完之后不注意复习巩固,这样,质量从何而来。 2、常规方面,原有的好做法没有继承下来,又缺乏创新精神,造成了如今的人云亦云,应付差事的局面。具体表现:不能按时进教室,更谈不上候课;踩点上班或铃响后进校园,司空见惯;课前缺少对教材的研发,对所讲授课程的准备,讲到哪里到哪里;坐着上课或上早读,屡见不鲜;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互相听课,互相学习的风气没有形成;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时间钻研教育理论,没有时间接待家长,没有时间找差生谈心,也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高效课堂方面,有部分老师还是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堂不设疑,整节满堂灌,不留检测题。导学单、训练单没有,学校如果硬要,那就印点卷子完成任务。高效课堂我们制订了管理制度,各科设定了教学模式,还制定了操作性很强的各科预习办法,这些都成了纸上谈兵,没有落实。 二、希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学校还是有一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教师的风范。薛芳霞老师、李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 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需要层次理论谈我国当下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angdi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活动中,教师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教育体质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整个教育体质的大机体中,学校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个的细胞,整个机体的进步,必须通过这些细胞的活动表现出来。考虑到教师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管理体质的改革,应把重心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中来,为此我将结合个体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保障年轻教师生存所需,是保持教师队伍发展新鲜血液的坚实基础。 生存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而当下生存的概念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还要考虑到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等等。而教师的薪资待遇无疑是教师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决定了地区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颇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不理想,这一收入较低而社会生存所需资源相对较高的矛盾,在刚从校园走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小学阶段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的局面更加严重。为此合理提高中小城市教师薪资水平,对年轻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 2.为教师消除后顾之忧,是促进教师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依然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人,依然离不开社会中所共有的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是当下我国一直努力解决但一直起色甚微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处于收入一般水平的他们,想要有一套商业住房,以目前的形式恐怕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这样的形式下,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学活动以外投入更多的经历以获取更多的收入,于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一类问题,学校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是关键,更多的福利住房,等是学校内部资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协调学校环境,增加教师归属感,集体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离不开其他个体以及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集体中寻求爱与被爱,以及群体归属的满足。学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活动,学科之前教学的互补,学科之内的交流借鉴,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每位教师作为其中的个体,只有建立更高的归属感,才会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团题的进步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管理中,也应适时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情感交流,同时注意协调内部矛盾,已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4.发展管理民主,让教师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激发教师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个体都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强的主观期待,也愿意通过表达自己的某些思考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当

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容校貌已有了极大改观,教育设备不断完善,育人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在教育战线上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不利于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里表现尤为突出:一、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我们都知道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的关键,现阶段 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 是收入相对下降。06年工资普调后,其他行业的各种补贴和福 利待遇没变,而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后,学校用于激励教师 多带课,带好课的这部分资金已没了着落,因为缺少了必要的 物质激励,导致出现教师尽量少带课,教学质量能应付,考勤 纪律能对付就行的局面,这种课带多带少一个样,教与不教一 个样,教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守不守纪一个样的现象,极像改 革前的吃大锅饭。反正总是没有钱,凭着良心混着过日子的就 行,有这样心态的教师不在少数,虽然也不乏有大量的安于清 贫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师们仍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默默工作 着,但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学校已不再是一块“净土”,对物质利 益和幸福生活的期盼也是教师们的追求,物价的飞涨,其他行 业收入的增加,迫使广大乡村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单 靠精神上的奖励已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教师们更关心的是

能得到多大的实惠。这种除了纯工资收入以外,没有课时津贴,没有教学质量奖,没有考勤奖,没有任何福利的状况持续时间 越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发展就越不利,长此以往, 后果堪忧。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师资配备不整齐。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致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眼里,这个 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了神奇与美丽,所以在他们的心理希望 看到和接触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也是年轻美 丽的,据一项关于“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调查数据表明:70% 的学生喜欢像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淘、佩佩一样年轻 漂亮帅气有活力的教师。而在我县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 构偏大,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虽然目前中青年教师占大 多数,但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 化现象将更为严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农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医院开足 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缺额不大但比 例不协调,有的学科偏多,有的学科偏少,而专业的体、美、 音、微机教师的配置严重不足。 三、学校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钱的家 难当。目前学校的管理工作真到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 吃草”的尴尬境地,学校既无财权,又无人事支配权,要调动 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仅靠领导权威、理论说教、思想工作

对学校布局调整后的一些思考

对学校布局调整后的一些思考 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学孙建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农村小学的入学人数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村村有小学的学校布局越来越显露出种种弊端——教师难配备,课程难开全,教育难管理,质量难保证,严重影响着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本着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宗旨,各地坚持把布局调整与巩固危房改造成果相结合,与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做大做强做优中心校,引导周围农村学生向中心城镇聚集,为撤并村完小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心小学在集镇、定点学校在中心村的新格局。从调整的实际来看,现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种为兼并式,即将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向另一所社会声誉和教学质量都比较高的学校合并,以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目的;一种为分离式,即将一所相对落后的学校或规模小的学校分离到相对就近的几所学校;一种为联合式,即将几所较为落后的学校同时兼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建设。 学校布局调整从被调整的学校角度来看,主要包含有人、财、物、事及社会关系等教育资源的合理转移。转移工作的科学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优化。如果处理不当,疏于管理,就会出现一些与调整初衷不相符的因素:

(1)教师群体出现流失与不和谐。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又有社会关系的教师借机调出教育战线,致使师资流失;或者是乡镇的一部分骨干教师也找各种关系进了城,致使乡镇的教师结构老化,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学校受到调整,教师群体会产生失落感,归属他校后,如果思想和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个失落群体为了保障自我利益不受侵害,会自发形成小团体,搞帮派结对,这些必将影响工作的顺利发展。 (2)教学设施严重流失。其一是在调整前期,一些管理人员抱着日后好做人的思想,做起了好好先生,管理也随之松散,使得一些教学设施被蚕食鲸吞,可用于家庭的教学设施被一些不自觉的教师“借”回了家,成为私有财产,导致一部分老百姓也顺手牵羊把一些校产带回家;其二是在调整时由于教职工思想的松懈,安全保卫工作不到位,让一些梁上君子有了可乘之机,使教学设施遭到盗窃和破坏。 (3)学校资金被私分、乱用。有些学校管理者为了平息调整引发的思想动荡,平衡失落感,再加之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于是,出现调整时以各种名义把来之不易的学校资金分光、用光,导致学校资金流失。 (4)校舍闲置、破损。调整后,由于机构不复存在,学校剩余财产也就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时间久了,校舍就由闲置变得破损,甚至坍塌,固定的教育资源无形浪费。 学校布局调整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调整过程中,如果不加强教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大学校园内的商业活动是学校师生生活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应在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为恢复我校校园本应有的和谐、美丽、宜人面貌,发挥校园环境育人作用,改变目前混乱的现状,特制定我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一、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必要性 我校商业网点大部分缺乏统一管理,管理主体多、布局随意、结构混乱、品质低下、参差不齐,呈现出“自由市场”的现状,致使环境“脏乱差”,有碍观瞻,引起师生极度不满,上级部门在相关检查中多次提出整改要求。这些商业网点经营活动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设立导向和动机严重错位。 学校大部分商业网点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建立起来的。学校部分单位利用管理和使用的资源,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或改变其使用功能,或“见缝插针”地乱搭乱建,开展商业活动,导致学校商业氛围过重。 2、安全隐患巨大。 改变公房用途开展经营活动,其实际用途与房屋原设计功能不相适应,这种差异导致建筑物及经营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乱搭乱建开展经营活动,其建筑物功能设计不合理,搭建的建筑物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3、法律、经济风险不可控。 由于我校校园商业活动在早期缺乏统一监管、各自为政,导致校园经营行为极度不规范,引发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有:有些单位利用手中资源擅自与经营户签署经营协议,容易给学校带来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并且价格形成机制随意,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单位和个人不及时将经营收入上缴学校财务,容易形成小金库或中饱私囊,造成学校收入流失。 为此,经党委常委会审定,学校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公有房产经营行为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专用设施场所有偿服务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学校经营情况清查,从全面自查、复查结果看,商业活动管理混乱、合同协议签署失据、布局不合理、经营项目多而杂乱等现象十分突出,重新定位、规划、治理迫在眉睫。全校上下应从育人的高度,为学校的形象负责、为学校的发展负责,对校园环境治乱中商业行为规范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原则 成都两校区划分为教学(科研)及办公区、图书馆区、运动场馆区、学生宿舍区、教师公寓区、学生生活服务区、教职工生活服务区等区域,商业网点应根据各区域的特点进行分区布局,并坚持以下原则: 1、生活配套导向的原则:我校商业网点应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以配套需求为导向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从方便广大师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合理规划,严格禁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的经营行为和场地使用。 2、符合建筑规划的原则:商业网点的设置要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及其使用功能相协调,方便师生学习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维护校园环境。 3、总量控制的原则:两校区原则上均要大量减少商业网点,根据校园总体规划逐步对现有的商业网点进行调整。依托学校周边商业及配套设施,还原学校应有的校园氛围,扭转学校日益变成商业赢利场所的局面,彻底整治校园内“见缝插针”式的摆摊设点行为。 4、严格管理的原则:学校商业网点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未经学校批准,任何

民办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苍南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县人民政府督导室组织教育局督导室、幼教办等对我县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用以问卷调研为主,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实地调研县机关幼儿园、灵溪镇太阳人幼儿园、宜山宜一幼儿园、龙港蓝天幼儿园等各具代表性的12所幼儿园深入了解当前我县学前教育办园条件、班额学额、师资状况、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等问题。通过调研,采集了大量反映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有效信息。我们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统计相关数据,剖析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我县学前教育抓规范化管理,建精品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及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县3-6岁入园幼儿共3.5万余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4.7%。 (二)构建优质学前教育体系。近年来,对全县学前教育进行统筹布局,撤并低、小、散幼儿园。目前,全县幼儿园199所,其中公办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1所,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86.1%。近几年,我县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强等级示范园建设。现我县拥有省示范幼儿园3所,市示范幼儿园5所,市一级8所,县一级(省三级)幼儿园59所。 (三)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我县先后出台了《苍南县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暂行规定》、《苍南县、市一级幼儿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和《苍南县镇一级、准办级幼儿园(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文件。近年来,我县依法清理了非法幼儿园,每年进行年检,对检查不合格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有效保证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倾力打造优秀园长。 园长是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发展。为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队伍的建设,提高园长管理水平,提升办园品位,近年来,我县以行动促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形式,组织园长考察学习、园长培训、教育科研与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等,不断提升园长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 (五)对口支援,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支援薄弱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示范园为中心,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合中国国情基础上的,让我们的基础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国要提高教育竞争力、紧跟时代潮流,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有哪些 一、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 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如果把我们今天正在努力追求的德育称作是现代德育的话,那么历史上三种德育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德育,它们分别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德育,建国前几十年解放区的德育和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不过,这里所指的传统德育主要是指第一种,它是在小农经济、专制政治和大一统文化中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臣民和顺民。不管人们对这种德育和伦理道德赋予多少赞美之辞,甚至还有人把目前德育的困境归结为“传统美德的失落”,但都要指出的是,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存在根本差别,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社会是现代法制型社会,而不是传统的道德至上型社会,其基本内涵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对学校教育包括德育的要求是培养公民。培养臣民的德育与培养公民的德育性质上是根本对立的。 二、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 以改革开放为界,建国至今的学校德育大体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规范化的德育模式,一种是主体性德育模式。自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规范化德育 模式的一统天下。规范化德育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服从既

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教育过程,不允许学生对学校传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顺从,在家里是“遵父母言的好孩子”,在学校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在我国德育实践中,长期以来,老师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德育的主要办法就是灌输与训导。 主体性德育倡导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它认为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 价值观念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发展道德自主行为能力。如果说,规范化德育要求的是“教会顺从”,那么,主体性德育追求的是“教会选择”;如果说规范化德育的结果是教师、成 人替学生作主,那么,主体性德育的结果是在教师和成人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建构。这两种德育的矛盾与冲突,将贯穿现代德育形成的全过程。 三、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里有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上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人员也不在少数。但其专业化程度却不容乐观。在中小学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似平是专业水平低的教不好书的人才来做德育工作。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做德育工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把学生管住、吓住,不出事就可以了。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也只是科任教师的专利。通过访谈一些中小学,发现两个具有普遍性的事实:第一,做班主任是吃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做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既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辅导室仅仅当作是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事后处理的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的事情;少数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在哪个部门还不清楚,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怕麻烦的现象,或干脆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三无”和“三不”现象在不少学校中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不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第二,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够满意: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况,课程或讲座由一些人独自开设,协调性欠缺,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要学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对工作环境有特定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与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或与学生处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没有固定值班时间,仅有的办公桌椅只是一个摆设,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缺少专业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是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仅仅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五,辅导中往往偏重于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还是仅仅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热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脱离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

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芷红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我校教育持续、健康、稳定为着眼点,围绕上级提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我校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为实现科教兴镇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奋斗目标: 按照“重规范、创特色、高质量、争一流”的办学目标,实现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管理工作全面完善,再塑我校教育新形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办学目标 1、以宣传与舆论为先导,大力宣传教育法规,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地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重点,从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 2、坚持建设教育强镇的目标不动摇,切实理清工作思路,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办学条件规范化 1、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依法投入,发挥镇财政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学校坚持在“四个一点”(学校省一点、争取上级拨一点,向人家要一点,自己再挣一点)上想办法,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在“绿化、美化、净化”上要上新台阶。

2、学校要把眼光投向校内的配套建设,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电教仪器设备建设、文体卫建设和学校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由“校舍型”向“设备型”转变。特别要加强学校现代化教学技术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实现教育教学创特色 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一系列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做到全方位的整体推进,全面实施。 1、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条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贯彻落实上级“减负”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3、落实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求,倡导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改革,我校要制订出创特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创特色校。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去,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加强法制教育,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实施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深的情操。 6、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每年举办文艺演出及小学田径运动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学生特长,展示特色成果。 7、开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每年对学校进行素质教育评估。同时,建

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市2010-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小学合理布局、有序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的成长规律,把握中小学办学特点,面向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论证,准确测算,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 -2008年撤并小学129所,整合初中校2所。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有中小学402所(不含民办学校),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23所,职校3所,初级中学50所,小学321所。 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有的甚至有

两所。农村学校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部分小学和初级中学由于生源、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和投资出现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教育资源日益相对短缺,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统领,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的长远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建后撤、典型引导”的思路,正确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稳步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校安工程进程,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布局规划原则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布局调整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