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非技术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非技术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非技术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非技术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非技术因素

分析与化解对策研究

宜宾市社科联课题组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极大地刺激了煤炭消费的需求,推动了煤炭生产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25.23亿吨,是2000年9.99亿吨的2.52倍。然而,伴随煤炭生产迅速扩张,原煤产量高速增长的是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矿工生命消失在“煤海”。建国以来全国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总共20起,其中8起就发生在本世纪以来的这8年时间里。

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特别是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不断暴发,给广大矿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严厉进行治理整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作用。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重大事故从2006年以来明显减少,但重特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百万吨煤死亡率仍高得惊人。以2006年为例,当年美国百万吨煤死亡率只有0.03,澳大利亚是0.05。发展中国家印度、南非、波兰等煤炭大国也只有0.5,而我国则高达2.41。虽然2007年以来又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极不稳定,随时都有反弹的可能。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瞒报事故和死亡人数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严重,因而实际情况还要严峻得多。煤矿事故频发己成为各级党政的空前压力,一道急需破解的尖端难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除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以外,非技术因素是其中危害性最大、防治更难的因素。本文将侧重对

其分析研究,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对策,力求为各级党政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非技术因素的构成范围与主要特点

煤炭行业是易发事故的高危行业。煤矿生产是否安全,除取决于自然条件(即自然因素)好坏外,更取决于技术力量(即技术因素)强弱与经济社会环境优劣和人的行为(即非技术因素)良莠。自然因素是指煤矿的地质构造、瓦斯含量、地下水状况和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是生产技术水平及装备、安全防护技术水平及装备等。而非技术因素,则是泛指除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之外的足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经济社会因素与人的行为。

非技术因素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有正面与负面之别。积极的非技术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而消极的非技术因素则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本文研究的非技术因素是指消极的非技术因素(统称非技术因素)。

非技术因素的范围极其宽泛,大体由七大层面的经济社会问题和人的不良行为尤其是不安全行为构成:(1)思想理念层面。主要包括煤炭生产经营和安全防护的指导思想、观念理念、发展思路、目的动机、传统习惯等方面的问题。(2)政策法规层面。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问题。(3)监督管理层面。主要包括政府角色、机构设置、队伍素质、人员数量、监管方式、手段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4)权益分享层面。主要包括责权划分、利益分配、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5)员工素质层面。主要包括煤矿生产管理者、经营者和矿工在内的员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精神状态、思想情绪、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道德品行、价值取向、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6)生产条件层面。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安全防护、工作环境、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7)经济社会环境层面。主要包括经济发

展方式、生产消费模式、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社会生活方式和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的问题。总之,凡除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之外的一切可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己知或不可预知、显现或潜在的因素都可归在其中。

非技术因素具有动态性、隐秘性、复杂性和顽固性等几个主要特点。所谓动态性,是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固而不化的,而是随同时间、事物、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所谓隐秘性,是因为它大多表现为人这个活体与活体之间的碰撞,思想意识与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无形无声的暗中“勾兑”,往往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琢磨不透,难以预知。所谓复杂性,是因为它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庞杂,各种关系纵横胶着、盘根错节、反复无常。所谓顽固性,是因为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反复发作,死灰复燃,防不胜防,难以根治。

上述构成范围与主要特征表明,非技术因素是一种比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更难于认知、预测与掌控的因素,是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力更强、危害性更大且难根治的顽疾。病根是利益驱动,要害是权力“寻租”,关键是治理乏力。

二、非技术因素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表现

非技术因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以下六个方面是其集中表现。

(一)违法抗令累积了引发煤矿事故的严重隐患。

较长期以来,煤矿违法抗令开采的问题就相当突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中小煤中尤为严重。违法抗令开采的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无证照或证照不齐。据对2003年至2005年期间所发生的148起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统计,无证照的17起,证照不齐的25起,过期2起,待批的2起,四项相加共计46起,占148起事故的31%。此外,即便是“六证齐全”的煤矿中,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弄虚作假等非法手段获取的。二是违抗停产整顿或关闭禁令。上述148起事故中,违抗停产整顿和关闭令的就有27起,占18.24%。2006年全国发生的

39起特大以上事故中,非法、违法违规的高达22起,占39起事故的56.41%。其中不少煤矿多次被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下令停产整顿,仍顶风作案,继续组织生产。有的被下令关闭,乃至封门上锁,但矿主竞然组织人员撬门砸锁,蛮横开采。三是非法越层越界盗采。非法越层越界盗采现象在相当数量的煤矿中普遍存在,且手段多端,行为诡密,禁而不止。

违法抗令开采不断累积了事故隐患,成了引发煤矿事故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例如2005年6月8日发生特大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造成22名矿工死亡的湖南省冷水江市资江煤矿,既无证照,又抗停整。事故发生前,当地政府曾8次下令该矿停产,5月底还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停产整顿名单之中,但该矿置之不理,继续抵抗,继续生产,结果不到10天时间就发生了悲剧。2005年8月7日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23名矿工死亡的广东省兴宁市王槐镇大兴煤矿,由于没有营业执照和采矿许可证,7月14日省政府决定关闭该矿,但仍继续组织生产,结果20多天后就发生了特别重大矿难事故。又如2005年12月7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导致108人死亡的河北唐山市刘官屯煤矿,也是无证开采,违抗停产整顿禁令。当年7月河北省有关部门下令该矿停产整顿,12月份就大难临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再如2005年3月17日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9名矿工遇难的重庆奉节县新政乡苏龙寺煤矿,当月中旬被当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下令停产整顿,事故发生前2小时再次被要求停产整顿,但矿主仍不执行,继续生产。2008年2月28日发生透水事故,14名矿工遇难的黑龙江省鸡西市建宝煤矿,今年1月1日当地监管部门发现该矿问题严重,专门派人前去强行上锁停产,但矿主在尚未批准复产的情况下私自组织人员违规开采,终酿矿难。2008年5

月13日井底炸药爆炸造成34人死亡事故的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安信煤矿,虽然“六证齐全”,并都在有效期内,但“六证”是通过瞒报产量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炸药也是非法购买的。类似的例子太多,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大量存在。

违法抗令之所以猖狂之极,除了经济利益驱动之外,与地方保护主义和某些地方政府的“堕政”“软政”关系很大。

(二)超能生产加剧了煤矿安全环境的不断恶化。

调查发现,超生产能力、超安全保障能力、超劳动强度、超定人员生产等现象在煤矿中非常普遍,有的地方、有的煤矿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以2004年为例,当年全国27个省(区)市中,就有20个省(区)市超产,其中19个省(区)市超产都在10%以上,有3个省市更是超产50%以上。在严重超出生产设计能力生产的同时,也大大超出了原煤生产的安全保障能力。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调查,当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9.52亿吨,而具有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仅为12亿吨,至少有7.5亿吨原煤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三年多以后的今天,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在一些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些地方,原煤产量无节制地扩大,矿工的劳动时间无限制的随意延长,劳动强度大大超过所能承受的极限。此外,伴随超能超强生产的超层越界开采也相当惊人。

超能超强生产所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煤矿安全被严重忽视,安全投入被严重削减,不断加剧了煤矿安全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大量事实证明,超能超强生产己成为引发煤矿事故的一大杀手。如河南郑州煤业集团大平煤矿,所核定的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而2004年1-9月产煤就达96万吨,结果到10月20日就发生了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名矿工遇难。又如辽宁省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所核定的年生产能力90万吨,2004年实际产煤148万吨,净超58万吨,超出生产能力60%以上,结果到2005年2月14日该矿就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名矿工遇难,30名矿工受伤。再如新疆阜康神龙有限公司煤矿,年生产能力只有3万吨,而2005年上半年实际产煤18万吨,仅半年时间就超出年生产设计能力6倍。结果,当年7月11日就发生了83人死亡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07年11月6日发生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人死亡的山西省洪洞县新窑煤矿,既严重越界越层,又严重超能生产。该矿2006年投产,年生产能力21万吨,但实际产煤50多万吨,批准在2号层采煤,但事故却发生在相隔180米非法开采的9号层。规定每班不得超过61人,但事故发生时井下多达128人。“超生”现象不仅中小煤矿严重,在一些国有大型煤矿也较严重。凡发生事故的大型煤,几乎都存在超能超强生产问题。

超能超强生产之所以如此疯狂,从客观上讲,经济高速增长剌激煤炭消费需求迅速扩张,推动煤炭价格大幅攀升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2007年全国原煤产量分别是2000年的2.53倍,2003年的1.46倍,2005年的1.20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也随之一路大幅攀升,成倍甚至成几倍翻番,2008年6月份政府采取限价措施遏制电煤价格上涨,但不到1个月时间仍上涨20%左右,政府不得不再次下达限价令。

从主观上讲,超能超强生产有其更复杂的原因,经济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是要害。首先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短期经济效益所致。一方面,政府出于加快发展、加速跨越、为官一任、富裕一方之需要,千方百计在煤炭这块“乌金”身上打主意。有媒体报道,凡是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几乎各级政府都把煤炭作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中70-80%来自于煤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下达企业的生产指标往往大大超过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和现有安全保障能力。如2008年7月1日发生井下重大中毒事故,造成18名矿工死亡的陕西省神木凉水井煤矿,2007年建成投产,年产能为400万吨,但2008年要求完成指标却高达1200万吨,整整超出800万吨。凭心而论,当地政府的出发点无可厚非,因为产煤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甚至是偏远山区,除了开采煤炭,别的出路不多。在“靠山吃山”和“以经济发展经济”的观念影响下,快出煤、多出煤,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商品优势、现金优势,成了这些地

方政府追求的重大目标,一条快捷生财之道。出发点故然可以理解,但这种违反客观规律,无视安全生产,置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的行为实在是不能原谅的。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党政出于政绩考核之需要,片面地把经济指标(GDP)作为考核班子和干部的核心指标甚至唯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此外,政府官员中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不懂煤矿生产规律,缺乏煤炭生产和安全知识,乱下指标,乱加马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是矿主谋求高额暴利,铤而走险所为。煤炭行业虽说是个高危作业,但同时又是个高利润、高收益行业,特别是近几年,由于能源紧缺和煤炭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煤炭采掘已经成为暴利行业。煤炭生产在给国家特别是当地财政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煤矿特别是矿主们带来了巨大的暴利。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曾经指出:只要有300%的利润,一些人就敢于上“断头台”。在巨额暴利的驱动下,一些矿主利令智昏,胆大妄为,铤而走险,藐视国家法律,无视安全生产、漠视矿工生命,拼命扩大生产,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据矿工们反映,在一些煤矿,一天要干十一二个小时,个别煤矿甚至长达十三四个小时。第三是行业竞争激烈与关闭小煤矿使然。随着煤炭需求量的扩大和价格攀升,煤炭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夺煤大战”每每上演。在经济增长目标的刺激下,煤炭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可能由那些安全设施和制度较为完善的国有煤矿予以满足,这就为地方小煤矿提供了广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到2004年全国小煤矿达2.6万多处,产量占到了全国原煤产量的30%左右。这样一来,不仅小煤矿需要超能超强生产,迅速占领一席之地,而且反过来又使一些国有大中型煤矿也步入超能超强生产行列。与此同时,国家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和大煤矿的发展,对小煤矿采取高频率停产整顿和大批量关闭等政策也是导致超能超强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采取此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决策也是对的,但始料未及的是这一举措反而为超能超强生产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是大量小煤矿被关闭使本来供应就很紧张的煤炭市场供

应更为紧张,进一步推动了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刺激了超能生产的欲望。二是促使小煤矿更加肆无忌惮地超能超强生产。由于大量小煤矿都有可能被关闭,这就迫使它只作短期打算,甚至作“垂死”前的挣扎,不顾一切地加快生产。一些被停产整顿的小煤矿也加快生产来减少“损失”。三是为国有大中型煤矿超能生产提供了“合理”借口。按国家相关部门的设想,关闭小煤矿所产生的煤炭供应缺口可以通过大型煤矿产量的快速增长来填补。但事实上,这种设想给国有大型煤矿造成了巨大增产压力,使得这些大煤矿有了更好的借口变本加厉超设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进而加大了国有大中型煤矿的事故隐患。

(三)弄虚作假造成了对煤矿安全状况的失察误判。

从大量煤矿事故的案例分析中看到,弄虚作假行为在煤矿中己泛滥成灾。一些煤矿在事故发生前,或为骗取证照,或为避免关闭,或为掩盖超采等,不惜一切弄虚作假,瞒上欺下。2002年11月9日发生瓦斯爆炸11人死亡的吉林省靖宇县青松乡煤矿,为了掩盖事故隐患和获准复产,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时,竞用坑木堆挡通往事故隐患多的巷道,谎称是储木场。本文前面提到过的山西省吕梁市安信煤矿,为骗取合法证照,2008年1-5月份产煤4万吨,但只上报1.5万吨。为了掩盖越界开采区域,该矿竟在井下设置假密闭墙,遇有人检查时就关闭铁门。同时还在井下设置了一个壁式工作面,用于应付检查。有的煤矿为了掩盖越层越界开采,居然打检查人员在地面上换服装的时间差,迅速将越界口密闭,以谋骗过关。有的中介组织在利益驱使下,主动为矿主编造假材料,合伙欺骗上级。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制裁处罚,一些矿主往往迟报、少报、瞒报事故或死亡人数。尤其是在一些小煤矿,发生1-2人的一般事故后,矿主们往往采取极端恶劣的手法掩盖真象,封锁消息。除了给遇难者冠以“病亡”的死因这一贯用手法外,极少数矿主还采用控制知情范围,异地处理尸体,以及提高赔偿金额,封堵死者家属之口等更加恶劣手段。2007年12月山西省有一煤矿私挖滥采致使瓦

斯爆炸造成6名矿工死亡,矿主立即转移尸体,到2008年4月都未上报。山西宁乡县一煤矿2008年7月9日发生透水事故,9名矿工死亡。但上报称无人死亡。山西孟县秀水镇南庄沟联办煤矿发生顶板垮塌事故,2人死亡,不仅不上报,反而销毁证据。面对调查组,矿主又出据虚假材料,做伪证并指使他人做伪证,结果被罚170万元。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极少数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竞然也参与合谋谎报瞒报事故和死亡人数。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官员需要隐瞒事故来减轻自己的责任和过失,赢得一年一度的安全目标考核成绩。例如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2005年7月2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36名矿工遇难。事故发生后,矿主向内蒙古地区转移、藏匿17具遇难矿工尸体,而这一行为是由宁武县煤矿工业局局长、总工程师与忻州市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副队长共同策划并得宁武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同意的。类似事例很多,但都是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都是为了掩盖真象,推脱责任,逃避处罚。

弄虚作假行为已成为引发煤矿事故的一个重大隐患,干扰了监管人员的视线,造成了监管层对煤矿安全形势特别是事故隐患的失察误判,延误了对事故隐患的整治和对矿难抢救的最佳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官煤勾结”成为煤矿安全环境治理的最大障碍。

“官煤勾结”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腐败行为在煤炭领域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副委员长就曾指出:“从己查处的案件看,几乎每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腐败行为。”其实,实际情况还要严重得多,不仅特别重大事故如此,就连有些一般性煤矿事故的背后也存在腐败行为。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一位主要领导几乎在同一时间严厉指出:“‘官商勾结、官煤勾结’已经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在这以后,中纪委和国务院相关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整治,虽然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时至今日仍没有找到有效根除的良方。

“官煤勾结”的形式很多,手法十分恶劣。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将“官煤勾结”的腐败现象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即:(1)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负责人在小煤矿入股,谋取非法利益;(2)政府官员暗中自办煤矿或庇护亲属违法办煤矿;(3)政府官员违规滥用审批权,收受矿主贿赂;(4)纵容、包庇煤矿违法生产经营;(5)参与或默许、包庇隐瞒事故。除上述五种形式外,以亲属或代理人名义入股的有之,不具名、不投资,只以提供保护为条件而“分红”入“干股”的有之,而更多的则是不拘形式,当仁不让,来者不拒。有的甚至公开索取,狮子大张口,动辄几万几十万。

“官煤勾结”各有所图,双方都心知肚明。作为矿方特别是矿主,目的只有一个,花钱买“靠山”、买“保护伞”,掩盖不法行为,逃避法律惩处,谋取更大暴利。而作为某些官员,则是为了捞取好处,中饱私囊。反正你身上有的是钱,而我手头有的是权,只要你肯花钱“免灾”,我就愿拿权帮你“消灾”。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一些经常发生事故的地方,类似现象较为普遍。事故发生之前一些政府官员(包括一些执法人员)对煤矿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有时甚至一路“绿灯”,百般袒护,主动“分忧”,大力扶持。事故发生后,又绞尽脑汁“想办法”、“出主意”,制造伪证,掩盖真象,甚至合谋瞒报,欺骗上级。

产生“官煤勾结”的根本原因是煤炭行业的暴利诱惑。巨额暴利使得财大气粗的“煤老板”们舍得并拿得出钱来买“靠山”,免“灾祸”,目的是用“小钱”来赚取更大的暴利。而作为政府官员中的那些意志薄弱者,在金钱的诱惑下,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脑后,置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昧着良心干起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勾当。“官煤勾结”的渠道很多,各类“证照审批”和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验收、停产整顿、关闭等均有可能给权力“寻租”提供条件和可乘之机。

当“官煤勾结”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并筑就了一个坚固“堡垒”

之后,要想在短时期内攻破它绝非易事,单靠“清理”、“严惩”一类措施难以奏效。在“官煤勾结”中,有的官员已经完全占到了矿主的一边,并与之结盟,共同对抗上级政府的指令,对煤矿非法生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他们为官的职责。再加他们中的一些人本身就来自于煤炭系统或与煤炭系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利益错综复杂,要想从某个环节上打开缺口,铲除这一毒瘤,无异于“与虎谋皮”,更何况每个非法煤矿的“保护伞”至少都有三五个。

“官煤勾结”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环境治理的最大阻碍和威胁煤矿安全的

最大隐患,它使那些非法煤矿和矿主们的不法行为获得了全面保护和大力扶持,使一些重大安全隐患被严重忽视或掩盖了起来。而当某些矿主们的不法行为一旦获得政府官员的明支暗保之后,他们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践踏不仅仅是“有恃无恐”,而是“变本加厉”了;他们对各级政府下达的整顿关闭指令的反应也不仅仅是“敷衍”,而是公开对抗了;他们对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不仅仅是“漠视”,而是全然不顾甚至近乎于“草菅”了,近几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五)监管失当影响了中央政策措施的治理效力。

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这个时期,是中央政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力度最强的时期。粗略统计,自2003年以来到2008年上半年,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意见等文件多达615个。其中2003年187个,2004年110个,2005年158个,2006年120个,2007年104个,2008年上半年30个。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煤矿事故最多、事故级别最高、破坏性最大的时期,许多特别重大的恶性事故都在这个时期暴发。尤其是2005年,这一年是进入本世纪以后中央政府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环境政策措施最严、工作力度最强的一年。

然而就在这一年,恶性事故却直线上升,本世纪发生的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8次特别重大事故中,就有3次发生在这一年,一次死十人以上百人以下的特大事故也明显多于以往年份。一边高频率出台政策措施,大力度进行治理整顿,一边煤矿事故频频暴发,重特大事故直线上升。如此大的反差,如此尴尬的局面,令管理层深陷被动境地。我们丝毫不怀疑中央政策措施的治理效力,更不否认其治理效果,尚若没有或缺少这些政策措施,问题肯定还会更加严重。问题的关键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何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认真贯彻,甚至失去效力?从各地反映出来的大量问题看,除了本文前面提到过的“弄虚作假”、“官煤勾结”等因素的干扰阻碍之外,我们认为,监督管理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监督管理失当,是泛指整个监督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尚存诸多不完善、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和弊端,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一些方面:(1)思想观念不适应。主要是对新形势下煤炭生产经营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认识不够,对可能引发“官煤勾结”等腐败问题估计不足,预防滞后;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肤浅,旧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仍较浓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远未消除。在对待煤矿事故的问题上,还有人常持“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思维定式;(2)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问题是缺乏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前瞻性;覆盖面尚存诸多“盲点”和“空白”;职工医疗、保险、劳动保障、伤亡赔偿等尚待完善;制裁标准浮度过大,客观上给权力“寻租”和情感“勾兑”预留了较大空间。(3)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是监督与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对小煤矿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对矿主的监管、惩罚机制残缺乏力;对地方政府在煤炭开采、证照审批与用地审批等方面尚待规范;对矿工人身安全与权益保护机制尚存诸多“空白”。(4)政策措施有缺陷。主要是有些政策措施过于宏观原则,偏重于普遍与一般,忽略特殊与个别,要求上缺乏差别性和针对性,东南西北一笼统,大小煤矿一般粗,贯彻起来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在己关闭的小煤矿恢复

生产上,虽说多因自然灾害所逼,出于无奈,但多少也凸显出政策前后脱节、自相矛盾的缺陷。(5)监管方式欠科学。一是政策措施出台频率过快过密,上个没来得及贯彻下去下一文件又到,结果,有些文件到了“传阅件”就止步打住。二是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灭火”,疲于奔命,少有时间去冷静思考和研究解决那些带普遍性、根本性、战略性、长期性的要害问题。三是部门配合不协调。除安监部门外,公安、工商、国土、环保、林业、工业、发改、财政等部门都在管,但由于“分工太明确,界限太清楚”,平时各人打扫“门前雪”,问题来了你推我扯,表面谁都在管,但实际又谁都不想管,也管不了。四是宣传教育重突击,轻平时,这样“活动年”、“活动月”,那样“活动周”、“活动日”过于频繁,一些长期性、日常性该抓的重大问题往往被冲淡,甚至被挤掉,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五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验收与考核考试过滥过杂,要求往往又不切实际,迫使下边忙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六是广大矿工的主体地位作用被严重忽视,有时甚至把该受监督整顿的对象当作监督力量,助长了歪风,挫伤了正气。(6)治理方法不客观。重事后整顿惩罚,轻事前防范治理。绝对化、模式化、简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加区别的“一刀切”十分突出,某家煤矿出事,所有煤矿均被诛连,“一律”停产整顿,风头一过,又一切万事大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己成定势。(7)监察力量太薄弱。全国煤矿量大面广,极为分散,大多又地处偏远。然而按国家批准的编制,全国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只有2800多人,扣除内部管理服务人员,平均每名监察人员要面对上百家煤矿。(8)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监管人员除了欠缺专业技术知识外,作风飘浮比较严重。听汇报多、看材料多,深入实际少,深入矿井实地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更少,即使去了,也是“跑马观花”,浮在面上。以文件传达文件、会议贯彻会议多,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少;口头讲得多,亲自动手少;文件发得多,检查落实少,特别是对停产整顿或关闭小煤矿一

类重大问题,缺乏盯死看牢,跟踪到底精神,对顶风作案未予及时制止。(9)现场监管漏洞多。现场监管是煤矿安全保障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突破,灾难很可能就即将临头,许多煤矿的问题就出在这个环节上。简单查阅一下煤矿事故的案例就会发现,许多煤矿在事故发生之前,不是没有配备安全监管人员就是少配或安排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充数;煤矿安全防护技术设备不是没有就是老化失效;有的虽然配备了自救器,矿工戴与不戴没人监管,有的只是用来对付检查,即使戴上也不管用。许多煤矿没有制定安全监管制度,即使有也大多仅限于贴在墙头或放在办公桌上。一些驻矿的煤监员,不能认真履行职责,有的只起摆设作用。如2007年5月23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矿工13死1伤的四川省泸县兴隆煤矿的驻矿煤监员,事故发生后,一问三不知,连该矿的安全员是谁他都不知道。一些地方政府对煤矿安全的管理不力,平时只重效益,“堕政”严重,疏于防范,一旦事故发生,首先不是立即组织抢救,而是把精力过多放在研究统一报道口径的文字表达和应付上级查处的对策上,尽可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10)惩罚力度过于软。煤炭生产经营的暴利滋生了一批大胆妄为、铤而走险甚至敢于上“断头台”的人,虽然每次事故都“严惩”了一批,但却不见有人“断头”;虽然经济上也进行了制裁,但相比轻而易得的暴利仍是“九牛一毛”;虽然也实行了连带行政责任追究,但追究方法过于刻板,过于模式化、固定化、简单化,同时象征性的成分较重,在此地“下课”彼地“起坎”、不降反升的例子并非极少数。惩罚过轻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那些不法分子的气焰。此外,安全投入欠账太多,安全理论研究滞后,以及监管经费不足等也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造成监管失当,治理失效的原因很多,而电煤供求关系紧张冲击安全监管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几年,由于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远大于生产增长速度,导致了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危及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需的电力基

础安全。于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保证电煤供应的政策措施,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了一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则和煤炭生产规律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采取下指标方式强令煤矿企业供煤。有的甚至以“不供煤,就关停”相要挟。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一些煤矿于事故隐患严重而不顾,超负荷生产;相关部门也放松了对煤矿安全的监管;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打牢煤矿安全基础的工程也被暂停施行,为电煤生产让路,致使煤矿安全陷入电煤供应紧张的恶性循环之中,给本来就压力巨大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更大冲击。

(六)缺才少贤抽掉了煤矿安全“堤坝”的底层基石。

如果把煤矿生产安全保障体系比作防洪堤坝的话,那么,广大矿工就是“堤坝”最底层的基础,而矿工中的各类专业技术骨干、生产能手等人才贤能则是底层基础中的基脚石。基石坚固,基础就稳固,整个“堤坝”就牢固,反之则会坍塌。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人才匮乏抽掉了安全“堤坝”的基脚石所致。

矿工既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更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煤矿情况最熟悉,对安全生产最关心,然而,由于人才匮乏,缺贤少能,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安全生产主体作用。调查发现,不少煤矿的矿工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比例,许多矿工除了一身蛮力气,其他本事不多。在一些偏远地区煤矿工人的素质更是低得使人难以置信,矿工中居然还有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楚,有个煤矿的采掘队长甚至写不起自己的名字。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多少反映了矿工队伍素质的一个侧面。除了文化素质低下外,技术水平更差,绝大多数都不懂生产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使用不来自救器的矿工并非个别。安全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违规违章作业己成为矿工中的“通病”。80%以上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矿工疏忽大意或违章作业造成的。

造成人才匮乏,矿工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矿本身不具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众所周知,煤炭采掘脏、苦、累、险,物质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外边的人才不想来,而里边的人才又往外跑,长此以往,人才匮乏就成为必然。二是农民工占主体。中小煤矿甚至包括一些大型煤矿的矿工大部分都是农民临时工,而愿来挖煤的农民工又大多是有力气没文化或文化低的人。三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固定某个煤矿干上一年的比较少见,大多数只干几个月或几十天,最短的只有两三天,别说学技术,就连煤矿是个啥样都不知道。四是业主忽视对矿工的培训。许多煤矿本来就不重视工人的培训,加之人员流动过快,一些业主更不愿把钱花在矿工的培训上,生怕为他人“作嫁衣裳”。据一些煤矿反映,他们也办了不少培训班,但培训结束后不到一个月,这些人全都走光。四是矿工利益被侵害。由于矿工整体素质差,加之我国劳力供应量大,许多矿主置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克扣矿工工资,剥夺矿工的合法权益,伤害了矿工们的感情,挫伤了参与安全防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导致人才越来越少,煤矿安全“堤坝”的基脚石一块一块地被抽掉。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现象,许多小煤矿表面上“人才”充裕,但这些“人才”绝大多数是从那些稍大一点的煤矿流进来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原煤矿只是技术水平的一般工人,有的根本毫无技术,但到了小煤矿立刻身价百倍,不是充当技术指导,就是以“师傅”自居,这也是小煤矿事故不断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六个突出表现外,侥幸心理、疏忽大意也是引发煤矿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心理在许多矿工和矿主身上都很严重。侥幸心理是挖煤采矿的大敌。

三、防范和化解非技术因素影响煤矿安全的对策措施

防范和化解非技术因素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紧迫而复杂的重大任务,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煤矿自身、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需要同整治和优化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结合进行,需要经济、行政、法律、文化等手段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一)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过度依赖增加煤炭等物质资源消耗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最主要的特征。而这种过度依赖所造成的煤炭资源过度开采,煤炭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和对煤炭暴利的疯狂追逐,则是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环境恶化,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所以,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才是实现煤矿生产良性循环、科学发展、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彻底摒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消费模式,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消费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还没有真正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高能耗、粗放型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消费模式还相当突出,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高增长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尤其是对煤炭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过度性消耗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GDP的5.5%左右,而煤的消耗总量高达25亿吨以上,占了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15%左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思想解放,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进一步理顺经济发展思路,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自觉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全社会营造起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下决心关闭、淘汰高耗能企业,大力发展清洁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逐步降低煤炭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消耗比重,保持煤炭生产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推进,彻底改变粗放型、低效率的煤炭生产状况。点多面广,集中化程度低,小煤矿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安全生产环境差,是我国煤炭生产的突出特征。以2003年为例,当年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占据了全国煤炭产量的46.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1.5%;南非前4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62.3%,而我国神华、大同等前8家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在全国煤炭产量中所占比重总共不足22%。近几年陆续关闭了一批小煤矿,平均生产规模有所扩大,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所占产量比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提高不大。为此,建议中央政府在煤炭生产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按照“稳定东部、开发中部和西南、研究新疆青海的开发方式”的既定方针,本着“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原则,科学规划煤炭生产发展布局,在继续实行对小煤矿关闭政策的同时,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步伐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采取重组、兼并、合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煤业集团,尽快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和一批5千万吨左右的大型煤炭企业,扩大产能,增加产量,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化解供需矛盾,平抑市场价格,从源头上堵死谋取煤炭暴利的渠道,挖掉“官煤勾结”的经济基础,弱化利益驱动的原动力,为煤矿创造一个安全生产、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大力提升煤矿自防能力,筑牢安全“防堤”坝基。

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煤矿自防则是整个“防堤”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些煤矿之所以事故不断,防不胜防,主要问题就在于自身建设没抓好,自防能力太薄弱。

1、狠抓自强建设,蓄积自防能量。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首先,煤矿应在现有基础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不断挖掘潜能,不断拓展空间,扩大产能,做大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实际控制力。其次,应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更新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采煤水平;配足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防护器具,用先进的方法和科学手段监测、排查事故隐患和实施救援,增强其抗风险防事故的能量。

2、加强内部管理,健全防护体系。各煤矿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生产责任制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领导下井跟班制度、安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等,并注意处理好这些制度与生产生活管理制度、组织人事管理制度的协调衔接。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量化、细化、具体化,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人人有责、不留空白,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知其任、明其职、尽其责。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应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既考群众,也考领导,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考核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考核结果要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奖罚机制要坚持重奖重罚原则,尤其对违章违规操作酿成事故的干部或员工必须重罚。无论是内部管理制度还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都必须与煤矿自身的实际相符合,突出个性化,注重针对性,强调可操作性。

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融于全员”、“融于工作”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身心健康,关爱和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这个核心,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利用各种场所和场合广泛宣传,用生动鲜活的形式教育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其安全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安全防护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提高员工素质,打牢群防基础。各煤矿应本着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宽阔的创业平台、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优惠的生活待遇,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和政策吸引人才。煤矿与院校应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以送出去、请进来和委培、函授等方式培养人才。煤矿应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费用,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给予重奖。建议国家通过建立煤矿教育基金、实施财政补贴以及减免相关专业学费等措施,扩大大专院校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招生规模,并将大专院校安全生产专业从目前的二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与此同时,鼓励现有矿业大学在煤矿较多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办分校,以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奇缺问题。

对于广大员工的教育培训,应把重点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生产技能、安全技能培训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应突出安全生产、安全防护、自救技术、逃生技巧、器具使用和隐患排查等方面的知识。而思想道德教育,则应突出团队精神,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安全道德、安全行为、安全纪律、文明生产等内容。新招矿工须经培训合格才能下井上岗操作,应作为一条死规定、硬杠子来执行。

建议县级及以上各级政府把煤矿人力资源开发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设立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基金,由政府和煤矿分别投资,重点用于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煤矿专业学生教育培养奖学金。创办煤矿职工中专学校,力争使文化程度低的职工特别是农民工都有机会进职工中专学文化、学技术、学安全、学管理,成绩合格者发给文凭,逐步达到井下无文盲半文盲矿工作业。

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关心广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他们的特长,赋予他们支配与其职务和专业水平相适应的权力,使他们有职有权有利。对于广大员工,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安全工作的更多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多采纳他们的建议,主动关心他们疾苦,切实维护他们的

煤矿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及安全技术措 施

煤矿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及安全技术措施 目录 一、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及收尾的安全技术措施-----3 二、采煤工作面开工前安全检查和敲帮问顶制度-----------3 三、井巷掘进开工前安全检查和敲帮问顶制度--------------4 四、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4 五、掘进巷道贯通时的安全措施--------------------------------4 六、矿井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安全措施--------------5 七、排除停工区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6 八、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7 九、矿井综合防尘措施--------------------------------------------7 十、矿井防治水措施-----------------------------------------------8 十一、学习贯彻情况------------------------- -----9 一、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及收尾的安全技术措施 1、选择与顶板相适应的支护方式,支架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 2、炮眼布置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工作面要成直线。 3、支护要及时,严禁空顶作业。 4、出现透水预兆时,要立即撤离人员,待查明构造带与积水区域的情况后,方可作业。

5、坚持上班前、放炮后严格进行敲帮问顶、支架验收、交接班和顶板分析等制度。 6、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采掘工作面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二、采煤工作面开工前安全检查和敲帮问顶制度 1、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敲帮问顶时,其它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敲帮问顶工作由班组长负责。 3、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磅锤、长、短钢钎等敲帮问顶作业工具。敲帮问顶要由外向内,从下到上进行。 4、敲帮问顶时,先检查和维修工作面被崩倒的支架,再清除工作面的伞檐、危石。 5、采煤工作面伞檐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不得丢失顶煤和底煤。 6、敲帮问顶时,工作面顶板出现离层、断裂,又不能立即挑下时,必须立即进行支护或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临时支护必须牢固可靠。 7、敲帮问顶作业时,应注意观察煤壁和小井口附近顶板压力。 8、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必须有防止煤层垮落和片帮的措施(采用单腿棚或支架),点柱应紧靠煤壁,顶部要背实。 9、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存放点与工作面的距离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0、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 三、井巷掘进开工前安全检查和敲帮问顶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节煤矿安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煤炭生产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以及煤炭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些煤矿企业出现经济紧张、安全管理滑坡等现象,安全工作欠账较多,企业领导忙于找市场、谋出路,安全状况时常出现反复,有的集团公司(矿务局)、矿的事故发生量出现反弹,使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分析近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从1994 年 以来,除1999 年外,原国有重点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都保持在“1”以上,不但未有新的突破,而且略有上升;原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瓦斯爆炸等大的恶性事故还时有发生。 一、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安全工作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威胁最大、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根据全国煤矿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就发生2903起,死亡21940人,平均1.3天发生一次。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532起,死亡10192人,相当于7天发生一起;发生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2起,死亡1850人;200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瓦斯事故743起,死亡2407人,平均每天发生瓦斯事故2.01起。 2.煤矿火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煤矿火灾中,外因火灾对职工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我国对外因火灾的控制成效很大,近年很少发生外因火灾事故;但内因火灾,即煤层自然发火,问题却十分严重。我国煤矿约50%左右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间隔最短的只有20天。据1953~1988年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发火300余次,每年新冻结煤量达20万t。许多矿区的自燃火区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大量的煤炭资源被白白烧掉,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煤矿职业病发病率相当惊人 井下煤炭开采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防护措施不力,则会严重损害矿工的身体健康,成为尘肺病的诱发因素。据1996年底统计资料,全国省属以上国有煤矿尘肺病患者高达17.5万人,占全国尘肺病总人数的40%以上,已累计死亡53722人,现有患者121278人。根据对20世纪90年代尘肺病死亡人数的分析,每年大约有3000人左右死于尘肺病。 4.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煤矿每发生一起伤亡事故,都要付出数目可观的抢救费、医疗费、抚恤费、子女养育费等,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突水事故和明火火灾事故,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更大。据一些矿区的分析资料,每当事故造成1人死亡,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平均约30万元;发生一个尘肺病人,一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治疗费和失去工作能力的损失)近万元。按这个标准估计,全国煤矿一年由于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40亿元,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一年煤炭销售收入的10%左右。 二、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灾害严重、先天条件较差 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比较,不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自然灾害也较为严重。根据2002年原国有重点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在576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和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编号:SM-ZD-31245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前言 为保障我矿四个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建立建全生产应急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生产应急工作,通过对现有四个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评估,找出制约安全生产的环节,制定应对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生产因素。 第一章生产布局 我矿现有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中央水仓综掘+松动爆破工作面,车场石门综掘工作面,中央水泵房炮掘工作面。 其中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为独头掘进工作面,通风、运输、排水、压风等系统相对独立。 中央水仓掘进面与车场石门掘进面共用井底车场、副斜井运输系统。 中央水泵房运输任务由斜风井承担,同时,斜风井与井底车场已贯通,斜风井兼作水仓掘进面、车场石门掘进面、

中央水泵房掘进面作业人员的通行巷道。 第二章制约安全生产因素预测 本年度矿井主要以矿井基本建设为主,其中矿建工程主要为主斜井掘进、中央水仓掘进、车场石门掘进、中央水泵房掘进等井底车场系统的形成。 一、不安全因素预测、分析 1、掘进工作面危险源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掘进工作面五大致灾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结合本矿井的实际状况,各生产环节主要有如下危险源: 1.1 井下作业的危险源有:瓦斯超限、除尘风机用支护锚杆吊挂、巷道顶板破碎、受未探明的裂隙水威协、掘进过程中与老巷贯通。 1.2装药和爆破作业中的危险源有:装药作业范围内存在杂散电流,明火或火种携带入爆区或爆破器材库等。 1.3 斜井提升过程中的危险源有:过卷、断绳、掉道等。 1.4掘进工作通风存在危险源:水仓、车场石门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风筒布置不符合标准,造成工作面循环风;主

2017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程规定 、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矿井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必须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矿井测风制度、报表。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 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 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矿井必须制定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的应急预案。因检修、停电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 必须制定停风措施。 、矿井开拓或者准备采区时 在设计中必须根据该处全风压供风量和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 、矿井应当每年制定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 并组织实施。矿井应当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或者岩粉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井上、下防火措施 、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每季度应当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矿井防灭火使用的凝胶、阻化剂及进行充填、堵漏、加固用的高分子材料 应当对其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评估 并制定安全监测制度和防范措施。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 必须开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 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 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 健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 必须在 ?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每周1次抽取封闭采空区气样进行分析 并建立台账。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 、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分工职责)

、排查出隐患进行分级,明确相应的治理督办、验收、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事故隐患排查台帐(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通风质量标准化 一、系统管理 ( )通风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准备一、二巷调整系统,企业负责人审批。 ( )巷道贯通专项措施。矿总工程师审批。 ( )串联通风措施。矿总工程师审批。?重大事故隐患? ( )专用回风巷维修时指定专项措施。矿总工程师审批。( )主要通风机: ①爆门检查维修记录(每 个月) ②风设施检查维修记录(每季度) ③度全矿性反风技术方案、总结报告 、风量配置 ( )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 (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 ( )矿井年度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 )配风计划、测风报表 ?重大事故隐患? ( )矿井外部漏风率测定。每年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版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2020) 1.总则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发展。 一、基本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有负责安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调度和应急管理、安全培训、职业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三)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四)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不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煤矿矿长应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实施并兑现安全承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资金等保障,营造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突出理念引领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三)强化风险意识 深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增强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风险意识,实现源头管控,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四)注重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建立并落实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考核,实施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定期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检查结果的总结分析。 (五)促进科技进步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装备、工艺,优化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努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六)推动持续改进

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示范文本

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集团公司给神东下达的商品煤生产计划为 20900万吨,奋斗目标为21650万吨,其中自产煤18250 万吨,外购煤3400万吨。按照这个计划,排定一季度全公 司商品煤生产计划安排5250万吨,其中自产煤4380万 吨,外购煤870万吨。元月份商品煤生产计划为1750万 吨,其中自产煤1460万吨,外购煤290万吨。 元月份,公司面临搬家倒面集中、14个工作面遇构 造、内蒙境内矿井随时停限产等因素影响,完成1750万吨 商品煤计划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为确保元月份及春节期 间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特制定如下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落实。 一、安全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工作会和安全工作会精神,结合公司安全工作部署和1号文件要求,狠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基础管理和现场执行力,保证抓好每一天的安全生产。 2.以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管控及系统完善,做到全公司重大危险源心中有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结合本安体系建设,推行作业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控制,严格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总结借鉴20xx年质量标准化考核评比经验,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 4.加强“两节”期间员工劳动纪律管理,严格执行矿领导跟班带班制度,严厉打击“三违”,特别要严禁脱岗、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前言 为保障我矿四个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建立建全生产应急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生产应急工作,通过对现有四个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评估,找出制约安全生产的环节,制定应对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生产因素。 第一章生产布局 我矿现有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中央水仓综掘+松动爆破工作面,车场石门综掘工作面,中央水泵房炮掘工作面。 其中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为独头掘进工作面,通风、运输、排水、压风等系统相对独立。 中央水仓掘进面与车场石门掘进面共用井底车场、副斜井运输系统。

中央水泵房运输任务由斜风井承担,同时,斜风井与井底车场已贯通,斜风井兼作水仓掘进面、车场石门掘进面、中央水泵房掘进面作业人员的通行巷道。 第二章制约安全生产因素预测 本年度矿井主要以矿井基本建设为主,其中矿建工程主要为主斜井掘进、中央水仓掘进、车场石门掘进、中央水泵房掘进等井底车场系统的形成。 一、不安全因素预测、分析 1、掘进工作面危险源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掘进工作面五大致灾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结合本矿井的实际状况,各生产环节主要有如下危险源:

1.1井下作业的危险源有:瓦斯超限、除尘风机用支 护锚杆吊挂、巷道顶板破碎、受未探明的裂隙水威协、掘进过程中 与老巷贯通。 1.2装药和爆破作业中的危险源有:装药作业范围内 存在杂散电流,明火或火种携带入爆区或爆破器材库等。 1.3斜井提升过程中的危险源有:过卷、断绳、掉道等。 1.4掘进工作通风存在危险源:水仓、车场石门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风筒布置不符合标准,造成工作面循环风;主斜井、中央变电所停风造成有害气体集聚等。 1.5其他危险源有:安全设施和装置失效等。 2、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

浅析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浅析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高度危险性;事故;安全生产;基础;保障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技术管理具有前瞻性、规划性、指导性及基础性的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1.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为此,必须把煤矿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进而酿成事故。 2.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 3.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附件1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 第三条考核定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 第四条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煤矿必须同时具备《评分方法》设定的基本条件,有任一条基本条件不能满足的,不得参与考核定级。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次,所应达到的标准为: 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90分以上(含,以下同),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正常工作时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0人、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100人;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9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 二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以上,井工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露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边坡、采装、运输、排土、机电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均不低于70分。 三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70分以上,井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一)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一) 前言 为保障我矿四个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建立建全生产应急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生产应急工作,通过对现有四个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评估,找出制约安全生产的环节,制定应对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生产因素。 第一章生产布局 我矿现有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中央水仓综掘+松动爆破工作面,车场石门综掘工作面,中央水泵房炮掘工作面。 其中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为独头掘进工作面,通风、运输、排水、压风等系统相对独立。 中央水仓掘进面与车场石门掘进面共用井底车场、副斜井运输系统。中央水泵房运输任务由斜风井承担,同时,斜风井与井底车场已贯通,斜风井兼作水仓掘进面、车场石门掘进面、中央水泵房掘进面作业人员的通行巷道。 第二章制约安全生产因素预测 本年度矿井主要以矿井基本建设为主,其中矿建工程主要为主斜井掘进、中央水仓掘进、车场石门掘进、中央水泵房掘进等井底车场系统的形成。 一、不安全因素预测、分析 1、掘进工作面危险源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掘进工作面五大致灾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结合本矿井的实际状况,各生产环节主要有如下危险源: 1.1井下作业的危险源有:瓦斯超限、除尘风机用支护锚杆吊挂、巷道顶板破碎、受未探明的裂隙水威协、掘进过程中与老巷贯通。 1.2装药和爆破作业中的危险源有:装药作业范围内存在杂散电流,明火或火种携带入爆区或爆破器材库等。 1.3斜井提升过程中的危险源有:过卷、断绳、掉道等。 1.4掘进工作通风存在危险源:水仓、车场石门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风筒布置不符合标准,造成工作面循环风;主斜井、中央变电所停风造成有害气体集聚等。 1.5其他危险源有:安全设施和装置失效等。 2、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对以上影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瓦斯超限、水害、爆破伤害、顶板破碎等。以上危险源可能造成工作面临时性停产整改,影响、破坏掘工作面以至整个矿井的系统正常运行等。 3、不安全因素预控措施 我矿安全科牵头,组织调度室、技术科、通风科、机电科、后勤服务中心以及掘进队等负责人,参考并依据矿井危险源辨识资料分析及现场调查结果,预测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五大影响因素。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的,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技术面貌,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煤矿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2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和完善的《作业规程》的核心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作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计和

设备能力的选型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有力,这些都必须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对比,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是煤矿的基础,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业规程》是实施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文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规定了操作中的具体做法,是技术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除了对系统和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劳动组织有详细明确的说明以外,还有应针对性很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果地质条件和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时,还应及时制定补充措施。目前,在《作业规程》的编写、审批、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1)有的《作业规程》写得较为笼统,欠具体化。例如《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掘工作面禁止空顶作业,在《作业规程》中也照写禁止空顶作业,现场条件需要工人进入无支护区进行临时支护怎么办?在临时支护没有完成前,工人在无支护区作业算不算空顶作业?(2)有的单位为了怕承担事故责任,便将《作业规程》写得面面俱到,把一些没有实际内容根本无一点针对性的东西统统罗列进去,甚至原封不动地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也抄了进去。而且每发生一次事故,增加一些内容。这样发展下去《作业规程》会成什么样子?但对此作法似乎是谁也没有理由反对或改变。(3)在编写《作业规程》时安全系数多大比较合适是值得研究的,安全系数过小,会出现工人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正 式版

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前言 为保障我矿四个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建立建全生产应急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生产应急工作,通过对现有四个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评估,找出制约安全生产的环节,制定应对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生产因素。 第一章生产布局 我矿现有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中央水仓综掘+松动爆破工作面,车场石门综掘工作面,中央水泵房炮掘工作面。 其中主斜井炮掘工作面为独头掘进工

作面,通风、运输、排水、压风等系统相对独立。 中央水仓掘进面与车场石门掘进面共用井底车场、副斜井运输系统。 中央水泵房运输任务由斜风井承担,同时,斜风井与井底车场已贯通,斜风井兼作水仓掘进面、车场石门掘进面、中央水泵房掘进面作业人员的通行巷道。 第二章制约安全生产因素预测 本年度矿井主要以矿井基本建设为主,其中矿建工程主要为主斜井掘进、中央水仓掘进、车场石门掘进、中央水泵房掘进等井底车场系统的形成。 一、不安全因素预测、分析 1、掘进工作面危险源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新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我公司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明确安全技术管理责任,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我公司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一、技术管理范围 (一)制定生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地质勘探、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 (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及矿区配套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管理。 (三)地质勘探及储量管理。 (四)矿井采区接替工程管理。 (五)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管理。 (六)工程质量管理。 (七)机电设备管理。

(八)防治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及机电、运输等重大灾害的安全技术管理。 二、组织机构 组长:总工程师:王树军 副组长:通风助理:王建军机电科科长:张军峰 安全科科长:秦国锋调度室主任:赵中胜 总工办主任:马广俊信息中心主任:郭广庆 地测科副科长:申利军 职业安全卫生科:王建军(兼) 成员:各基层队技术员 设立采掘生产技术、矿井“一通三防”、地质测量、水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治和工程设计等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齐技术管理和工作人员。 三、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一)总工程师职责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政府部门和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促进煤矿企业合法、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家446号令,及其它相关煤矿管理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生产”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事故。 2、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企业负责,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安全生产法人负责和投资决策人负责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及法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承担法律责任。 3、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性,同时将各种制度贯彻到平时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4、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同时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并有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同时每班必须配备一名有责任心的跟班管理干部,实行8小时跟班作业。煤矿企业还必须配齐持有有效特种作业资格证的瓦检员、放炮员、电工、绞车工、安检员、瓦斯监控员。 5、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法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包括“一通三防”防治水、防灭火等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人员至少4人以上。 7、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年度生产方案和各项工程的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8、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各矿应设立专职安全检查机构,且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旬集中检查一次,排查隐患,督促各项措施的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748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 方法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详细 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效益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

(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 管理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节煤矿安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煤炭生产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以及煤炭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些煤矿企业出现经济紧张、安全管理滑坡等现象,安全工作欠账较多,企业领导忙于找市场、谋出路,安全状况时常出现反复,有的集团公司(矿务局)、矿的事故发生量出现反弹,使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分析近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从1994年以来,除1999年外,原国有重点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都保持在“1”以上,不但未有新的突破,而且略有上升;原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瓦斯爆炸等大的恶性事故还时有发生。一、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安全工作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威胁最大、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根据全国煤矿1991~2000年的统计数据,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就发生2903起,死亡21940人,平均1.3天发生一次。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532起,死亡10192人,相当于7天发生一起;发生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2起,死亡1850人;2002年全国煤矿共发生瓦斯事故743起,死亡2407人,平均每天发生瓦斯事故2.01起。 2.煤矿火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煤矿火灾中,外因火灾对职工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我国对外因火灾的控制成效很大,近年很少发生外因火灾事故;但内因火灾,即煤层自然发火,问题却十分严重。我国煤矿约50%左右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间隔最短的只有20天。据1953~1988年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发火300余次,每年新冻结煤量达20万t。许多矿区的自燃火区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大量的煤炭资源被白白烧掉,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煤矿职业病发病率相当惊人 井下煤炭开采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防护措施不力,则会严重损害矿工的身体健康,成为尘肺病的诱发因素。据1996年底统计资料,全国省属以上国有煤矿尘肺病患者高达17.5万人,占全国尘肺病总人数的40%以上,已累计死亡53722人,现有患者121278人。根据对20世纪90年代尘肺病死亡人数的分析,每年大约有3000人左右死于尘肺病。 4.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65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六枝特区湘发煤矿 安 全 技 术 管 理 制 度 二〇一四年

一、矿井进展规划、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治理制度 为了适应矿井快速进展的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组织治理,加强企业中、长进展期规划的治理,规范“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决策程序,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完善企业决策机制,确保矿井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进展。为此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治理制度 (一)治理职责及分工: “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治理由矿长负责,分管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经营治理部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工作,生产技术科包括地测防治水专业、机运科、通防科等单位负责各业务职能范围内基础资料的编制工作,各单位技术主管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编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各业务治理部门治理职责: 1.经营治理部:参与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矿井“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并负责编制落实经营方面的各项规划打算指标。 2.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生产、衔接、采区接替等方面的各项规划工作。负责编制落实人职员资方面的指标。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回采效率、掘进效率、原煤效率、全员效率、队组个数、劳动用工、平均人数等打算。 3.地测科:负责对各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巷道走向长度、倾向长度、容重、储量以及地质方面规划工作。

4.机电科:依照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落实供电、设备租金、大动力设备大修更新及机电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打算。依照“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制定的生产衔接负责编制供水、供风、供液及本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打算。 5.通防科:负责编制落实通风能力核定、通风作业打算及本系统大修改造项目等打算。 依照矿井生产实际情况每五年编制下一期“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矿井“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要确保矿井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稳健有序增长,并经矿决策通过后,上报集团公司。 二、“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编制、审查、决策制度 (一)治理职责与分工: 1.矿级治理层是本矿的总最高决策层,负责对矿井全局性、长远性等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具体事项为: (1)重大的经济合同及投资方案,技术引进和对外联营方案; (2)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行; (3)企业中、长期进展规划; (4)重要经营项目的开发和经营进展战略; 2.总经理会是本矿的决策核心,研究决策矿井建设、进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3.矿长是公司第一治理者,全面负责生产、经营治理工作,对日常治理业务和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进行决策。矿长对生产经营和行政治理中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召开办公会进行讨论,征求意见,报矿党政联席会进行决策。

XX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XX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2012年,集团公司给神东下达的商品煤生产计划为20900万吨,奋斗目标为21650万吨,其中自产煤18250万吨,外购煤3400万吨。按照这个计划,排定一季度全公司商品煤生产计划安排5250万吨,其中自产煤4380万吨,外购煤870万吨。元月份商品煤生产计划为1750万吨,其中自产煤1460万吨,外购煤290万吨。 元月份,公司面临搬家倒面集中、14个工作面遇构造、内蒙境内矿井随时停限产等因素影响,完成1750万吨商品煤计划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为确保元月份及春节期间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特制定如下安全生产组织措施,请各单位认真组织落实。 一、安全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工作会和安全工作会精神,结合公司安全工作部署和1号文件要求,狠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基础管理和现场执行力,保证抓好每一天的安全生产。 2.以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管控及系统完善,做到全公司重大危险源心中有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结合本安体系建设,推行作业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控制,严格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总结

借鉴2011年质量标准化考核评比经验,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 4.加强“两节”期间员工劳动纪律管理,严格执行矿领导跟班带班制度,严厉打击“三违”,特别要严禁脱岗、睡岗、顶岗,严禁酒后上岗、带病上岗、疲劳上岗。各矿井要严格执行人员入井验身制度,发现一例查处一例,严重者要追究领导者的管理责任。 5.加强业务保安,加大节日期间中夜班动态检查力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作业现场生产状况,抓好现场生产组织管理。安监局和各业务部门要加大中夜班动态检查力度,各单位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现场跟班带班制度,靠前指挥。重点加大四点班、零点班和节假日的检查频度和力度,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对“三违”人员要严加处理。 6.加强技术业务保安,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做好综采面过冲刷、过断层和过薄基岩的管理,提前制定针对性措施,保证煤炭产量和质量。 7.强化劳动组织,制定保勤措施,提前安排好员工轮休,做好节日期间保勤工作,确保“两节”期间员工思想稳定、心情舒畅,集中精力工作。月底对各矿井产量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产组织保障措施 1.结合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充分考虑各矿井生产接续和影响因素,认真做好日、旬、月的作业计划分解工作,并及时分析、总结安全生产运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