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历史复习教学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历史复习教学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历史复习教学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历史复习教学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历史复习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戴羽明

摘要: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SOLO分类评价是一种高度关注思维品质的评价理论,是以评价学生思维能力层次为目标,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SOLO分类评价理论认为,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因此该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引领教师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历史思维能力;复习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高考试题命制与评分要求也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往我们过于关注历史思维能力的不同分类,如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始终未能对历史的高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也影响着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进程。“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创生对此产生了重大突破,为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近年来,国内对此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在实践上也有了重大突破。2006年,广东省在高考历史卷中率先运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2007年,上海高考同样予以施行。201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文综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陕西、湖南等省使用)中的第40题,也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呈现出日益扩大的态势。

高考既是对教学的检验,也是对教学的引导。无论如何,一线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此催化传统复习教学发生积极转变。

一、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准确认识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认为一个人在其总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每个阶段,还有几个不同的水平,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这些水平可以通过其思维结构的复杂性得以表现,它是可以直接检测的,能够判断一个人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该理论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弥补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存在的不足,为评价学生理论分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提供了可能。

“SOLO”将思维结构予以五个层次的划分①: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逻辑,但只要把握其中的两个关键,就会显而易见:1.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有着“质”的差异。“SOLO”力求准确描述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的焦点是思维能力的“质”,而不是知识信息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五个层次之间呈现“逐层递进”的关系。“SOLO”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表现出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越高。

根据“SOLO”设计出来的历史试题与传统相比,在题型与题目的表述上,表面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然而,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反映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例如,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第37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通过?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提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其参考答案为: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由此可见,SOLO分类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结①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历史教学》2004.12.)

果评定的标准制定上,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评价只是将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概括性陈述,答案中含有若干关键性的要点。在进行评定时,一般只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对应参考答案的要点给予“对”或“错”的划分,最后进行“量”的统计。这种二元式的评价方式显然存在简单化倾向。而SOLO分类的评价方法则是将参考答案,依据五个思维能力层次进行“质”的描述,评定时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区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不同程度,然后给予不同的分值。这样能够真正显现出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

二、在复习教学中,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合理运用

“SOLO分类评价理论”属于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其理论核心是以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成长必然要经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是由少到多的“量”的积累,再发展到“质”的跃迁。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思维能力所呈现的递进层次,制定相应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复习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学知识量的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SOLO”进行一些了解,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评价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诊断,确定自己的学习水平,制定个人的复习规划,增强信心,明确方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一)遵从认知规律,实施因材施教

“SOLO”在五个层次划分中,前三个层次注重基础知识“量”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则注重理论思维“质”的飞跃,这与历史认识论正相吻合。历史认识论将历史认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推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学习和认识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不同阶段的复习教学计划。

“SOLO”的“单点结构层次”和“多点结构层次”,对应历史学习的认知阶段,近似于“感性阶段”和“知性阶段”。感性阶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环节。针对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由于学生的生活范围及其阅历十分有限,感知历史只能通过了解史实来实现,而且还需要足够的历史信息“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以强化。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还要努力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实际生活,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知性阶段,是感性认识的延伸与升华,需要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史实中依据历史概念,提取历史要素,并将具体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空间范围及相关相类进行排列梳理。

“SOLO”的“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对应历史学习的认知阶段,近似于“理性阶段”。这一阶段是历史认识从现象升华到本质的最高阶段,与“SOLO”的高级层次相一致。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在对历史形成感性认识和知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逐步走向理性思维,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发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而运用科学理论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②

例如,在设计复习必修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别了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核心内容,例如孔子、孟子和荀子等诸子百家,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认识这些思想家核心思想的本质特征;

(“SOLO”的第二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对具体的历史内容进行了解)

第二阶段,将这些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概括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演进过程,认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SOLO”的第三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将各个具体的历史内容依据时间纵向有机排列,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三阶段,联系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必修Ⅱ“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等内容,进一步认识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的科学论断;

(“SOLO”的第四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将不同领域依据时间横向相互关联,运用科学理论,揭示历史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四阶段,分别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与西方思想进行中外比较,通过异同比较,概括人类思想发展的共性特征,分析东西方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揭示人类思想潮流发展的共同趋向,确立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基本立场。

(“SOLO”的第五层次,“拓展抽象结构层次”;依据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通过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方法进行综合思考,最终得出能够体现时代要求的科学结论)

②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这四个阶段的复习教学设计,是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容结构,与学生历史学习的认知规律,参照“SOLO”理论的五个层次标准,而确定的阶段性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历史复习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教师教学策略的灵活调整,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对知识进行简单“复制”,而后进行深入思考,从“记什么”发展为“想什么”,需要逐步提升。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加之历史内容的错综复杂,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某一问题的完整认识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循环反复。为此,需要教师必须做好付出足够精力和耐心的心理准备。

(二)研究本体知识,合理设计问题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所谓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只能停留于空谈。“SOLO”理论提示我们,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历史问题情境,对历史情境的分析理解有赖于必要的历史知识,这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提升发展,即引导学生向“关联结构层次”与“拓展抽象结构层次”迈进。这一整个过程即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它关系到学生的后继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和《考试大纲》中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剖析其中的知识内容与思维能力实际要求,将“历史知识”与“能力要求”对应整合,并将其予以“问题化”。“问题化”设计的层次划分应近似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三个历史认识层次。一般说来,“微观”是将个别的历史事件和情节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往往就事论事,弄清真相;“中观”是将一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以根据时间、空间、内容等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外部联系;“宏观”是将历史发展的全局与整体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以发掘历史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向。三者之间体现出线性的、平面的、立体的或是一维的、二维的、多维的不同层次。③例如:《课标》必修Ⅱ“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可以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中心问题,按照不同层次设计4个具体的问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SOLO”的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中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③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

(“SOLO”的第三层次,根据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途径及其与两次工业革命的互动关系。)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SOLO”的第四层次,联系必修Ⅰ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必修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等内容,综合分析政治、科技等领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4.如何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进行客观评价?

(“SOLO”的第五层次,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视角审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残酷殖民掠夺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上的4个问题设计,不是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罗列,而是将所有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相关的史实,按照历史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依据历史认识的逐级层次进行整体架构。课堂教学是用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学生个体知识的构建,恰恰是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SOLO”的递进层次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将所有复习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以逐步增强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问题设计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在教科书中未必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将以往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各个分散的“点”进行有机关联,进而将这些“点”逐步形成“线”“面”“立体”,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系统”。以此体现出历史认知,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历史思维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

这里需要我们认清的是,“知识”与“能力”并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两者之间即相互依存,又能相互转化,绝对不能有所偏废。虽然我们这里还在继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但教学目标却发生了本质性转变,意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认识”,达成“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过于强调能力,只能将历史学习落入空洞虚无;而过于强调知识,则又将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SOLO”评价方法,虽然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突破对于情感态度领域的评价。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能力只能满足效率的要求,而历史思维则是对学习结果“质”的保证。事实上,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理解,其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之前,其实就具有意识结构。当学生接到试题进行分析理解时,其意识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已经具有自己的立场和一定的认识能力,自然而然的会根据自己的立场,选择他认为最合理的切入口,以便开始理解;在进入理解状态时,总会预先有一个假设,以确定该问题将要获取的解题方向和答案内容。④由于已经具有的意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学生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是历史理解的一般前提,这与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考试命题不单纯是在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是非立场,这就需要学生不能因为设问的开放,而在回答时过于主观随意,更不能出现情绪化,诸如涉及到民族矛盾等方面问题。这就提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力的训练,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要进行正确史观的教育。要使学生牢固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地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同时,还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新的史学研究视角,适当了解当前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训练

以往,由于“采点给分”的评分方法,学生以为只要将相关的内容全都写在考卷上,无论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只要其中含有正确的知识点,阅卷时就会给分。这就使得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往往更多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缺乏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训练。可是,“SOLO”的评分方法与其有着质的不同,实行“采意给分”的阅卷方式,则不论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写出了多少字数,而是要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进行认真分析,从而界定学生思维能力所达到的不同层次,最终依据标准予以判别。由此可见,这一根本性转变,则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单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知”,更要能够做到“真知”,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文字撰写进行充分表达,以反映自己的思维活动,展现自己的学习水平。

复习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传统试题命制技术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高三复习教学的思路,到目前“教材中心”“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等现象依然严重。具体表现

④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为,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答题训练时,仍然用“采点给分”的答题思路,未能要求学生根据试题设问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未能针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内在意义展开充分思考,不是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而仅仅是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一般性的罗列,导致学生的答案只是一些知识的堆砌,无法体现问题思考的内在逻辑。所谓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现象,不仅不能适应当前高考命题思路的转向,更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必须要认清形势,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具体的习题训练中,要求学生在答题一定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争取做到文通字顺,逻辑性强,努力克服文字混乱,表述不清等现象。

另外,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还有其特殊要求,那就是要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解答开放性试题时,还要能够将自己的认识思考融入其中,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述有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复习教学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有不断地加强训练才能有所成效。

“SOLO”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作为一种与学科教学和考试结合紧密的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工具,引领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反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有益于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这与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今后课堂教学发生本质上的转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当然,“SOLO分类评价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实际操作和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历史问题和目标要求,不能生搬硬套,注意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倾向。同时,还要与其他评价方法将结合,真正做到全面科学地指导教学。

参考资料:

1.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历史教学》2004.1

2.)

2.黄牧航主编:《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0.)

3.黄黎明颜穗芬:《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天中学刊》2007.22.6)

4.廖华红何琼:《发挥考试测量的诊断功能以科学命题导向中学历史教学——高中历史纸笔测试中SOLO 评价法的应用研究》(《历史教学》2008.4.)

5.冯一下:《对推进SOLO评价法研究和试验的几点想法》(《历史教学》2008.8.)

6.康铮林唯:《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历史思维训练实验研究》(《历史教学》2008.12.)

7.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solo分类评价法

solo分类评价法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这个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根据学生总体上的思维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对学生的每个反应进行分类。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比格斯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各个层次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 SOLO分类评价法的各个层次及其具体表现: 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 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 拓展抽象结构层次(extended abstract)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SOLO分类评价法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所以SOLO 分类评价法可以用于形成性的学生学业评价。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专题复习之“地理图表的判读” 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王 龙 276300 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之中,明确提出高考的主要考核目标之一——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的获取来源地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分值等等方面,其中从图表当中获取解读信息是整个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重要理念。那么图表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怎样利用你的慧眼恰当的获取并解读其中的信息呢?下面与笔者一起进入探究天地。 地理图表的主要类型见下图。 一、景观图类 景观图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突出特征。地理景观图多为地图事物的素描图或照片,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自然景观图和人种、名胜古迹、工农业生产等人文景观图。 判读地理景观图的基本方法:(1)准确判读图中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何种地理现象。(2)细心观察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3)根据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相关知识作答。 (一)人文景观图 例题:(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 ,则 电站远景反光板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简析:该题辅以景观图,利于学生理解光热电站的含义。该电站为太阳能光热电站,反光板的主要目的是聚焦太阳能,使高塔锅炉加热。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从青藏地区继续向东北经过甘肃中部直到内蒙古中西部,单从资源条件来看,第1题选项中只有柴达木盆地符合光照条件。第2题,由于高塔的特殊性(高度大、温度高),容易吸引鸟类栖息,而误伤鸟类。第3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冬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度,故影长与塔高之比大于1。 答案:1.A 2.C 3.D (二)自然景观图 例题:(2014年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4~6题。 4. 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 5.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6. 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 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简析:该题提供了一副自然景观图,为河滩砾石分布图。根据图中提示参照某一块砾石的直径为9厘米,可以看出该图中大部分砾石粒径都很大。由于粒径大,重量大,一般显现出的沉积作用明显。根据流水中沉积作用的特点(河口处粒径小,多为砂石;河流的凸岸多发生沉积;凹岸多为侵蚀),不难选出答案。图中砾石圆滑,是流水在携带过程中砾石的相互磨蚀,加上流水的侵蚀而形成。

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_吴有昌

收稿日期:2008-02-26  作者简介:吴有昌(1974-),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高凌飚(1944-),男,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N o .3,2008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008年6月 J u n .,2008 S O L O 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吴有昌1 ,高凌飚 2 (1.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S O L O 分类法是一种新的评价理论,它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S O L O 分类 法对学习理论的贡献是:把“阶段”观念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应用到教学实践;解释了功能方式的转换,克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困难。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包括:为评价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构建了一个比较学习质量的共同平台;为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S O L O 分类法;教学评价;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 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8)03-0095-05 S 0L 0的英文全称为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O b s e r v e d L e a r n i n g O u t c o m e ,即可观测学习结果的结构。S O L O 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 i g g s )教授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近年来S O L O 分类法开始在国内得到介绍,其学术观点逐渐被同行所接受,也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为了让更多的同行认识S O L O 分类法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对其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开展深入研究。 一、S O L O 分类法概述 (一)S O L O 理论的起源 比格斯教授提出的S O L O 分类法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在两个方面上一致:(1)认为儿童在思维及建构理解方式上与成人有质的不同,并努力建立起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模式;(2)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认为描述学习发展和认知结构的最佳方法是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这体现了S O L O 分类法对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S O L O 分类法的产生又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所遇到的矛盾密切相关。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在发展中遇到了两个主要矛盾:(1)皮亚杰理论中所谓的“异变”现象普遍存在,阶段概念的可行性受到质疑,用发展阶段理论难以解释;(2)皮亚杰理论难以应用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为了解决这两个矛盾,以比格斯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水平是一个纯理论概念,是 95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讲解

SOLO评分法及解题方法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 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 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这个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根据学生总体上的思维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对学生的每个反应进行分类。 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 1.前结构(prestructural) 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2.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

地理示意图分类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8100988.html, 地理示意图分类解读 作者:刘德辉 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地理》2013年第01期 地理示意图种类繁多,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用简明形象或直观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时,考生要能够用地理术语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以及图示内容和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回顾知识,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结合具体问题,要求答案简明,紧扣题意。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地理原理示意图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例题 2012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2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 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练

-------------------------------题型归类、方法探析----------------------------- 高考地理七大图表类问题分类精练 地理图表即直观反映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各类图像和表格,它可以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地理图表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非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也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向。就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所以,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的总结、归纳。 【考纲解析】 1. 高考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核主要表现为以下10种能力:(1)识记能力;(2)概括能力;(3)综合能力;(4)读图、析图、作图能力;(5)表述能力;(6)运用能力;(7)判断能力;(8)比较评价能力;(9)应试能力;(10)创新能力;其中,(4)能力是最具学科特色的能力。 2. 考纲的能力目标,在内容制定上是以考试要求为依据,按照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制定的。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来源,往往来自于地理图表。 【命题热点】 1.近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图表的比重逐年激增,因其强大的兼容性和广阔的覆盖面,成为高考题最为理想的切入点。 2.局部区域图、变式统计图、景观示意图、等值线图、表格图是考察地理能力目标的有效载体,也必将成为09高考命题的主要的信息呈现形式。 【命题方向】 结合各地历年考题的关联情况,该类考题的呈现形式涉及: (1)地理统计图 (2)等值线图 (3)光照图 (4)地理景观图 (5)地理模式图

(6)关联图 (7)区域图 【分类解析】 I、统计图表 按其表述形式,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玫瑰图、三角坐标图)、结构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矩形结构图) 【1.坐标图】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两项或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它一般用柱状、曲线、折线、点等来表示相关的地理信息。常见的坐标形式有: 1.两维坐标: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如课本中比较多见的有: 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包括一日内的变化(如气温的日变化图、气压的日变化图)、一年内的变化(如全球气温年变化图、降水量柱状图)、多年内的变化(如郊区农作物产量变化图、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气温平均值的变化图)。纵坐标表示空间的变化:包括水平方向的变化(如夏至日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图、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如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变化图)。 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有相互关联的地理事物,它们也可以用两维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如震级与烈度之间的关系、资源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等。 2.三维坐标:这种图表尚未在课本中出现,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如土壤的成分组成、气候的气温降水资料、风频玫瑰图等。 【方法与规律】 解读坐标图时,首先要能正确判读并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明白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哪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获得坐标中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直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如曲(折、直)线递减段表示纵坐

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1]

收稿日期:2008-02-26 作者简介:吴有昌(1974-),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高凌飚(1944-),男,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N o .3,2008J OU RNAL OF S OUTH C H I NA NOR M AL UN I V ERS I TY (S OC I AL SCIENCE ED I T ION )2008年6月Jun .,2008 SOLO 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吴有昌1,高凌飚2 (1.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S OLO 分类法是一种新的评价理论,它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S OLO 分类 法对学习理论的贡献是:把/阶段0观念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应用到教学实践;解释了功能 方式的转换,克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困难。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包括:为评价学习的质量 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构建了一个比较学习质量的共同平台;为开放性 试题的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S OLO 分类法;教学评价;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 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8)03-0095-05 S0L0的英文全称为Str ucture o f the Observed Lear n i n g Outco m e ,即可观测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 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 i g gs)教授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近年来SOLO 分类法开始在国内得到介绍,其学术观点逐渐被同行所接受,也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为了让更多的同行认识SOLO 分类法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对其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开展深入研究。 一、SOLO 分类法概述 (一)SOLO 理论的起源 比格斯教授提出的SOLO 分类法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在两个方面上一致:(1)认为儿童在思维及建构理解方式上与成人有质的不同,并努力建立起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模式;(2)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认为描述学习发展和认知结构的最佳方法是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这体现了SOLO 分类法对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SOLO 分类法的产生又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所遇到的矛盾密切相关。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在发展中遇到了两个主要矛盾:(1)皮亚杰理论中所谓的/异变0现象普遍存在,阶段概念的可行性受到质疑,用发展阶段理论难以解释;(2)皮亚杰理论难以应用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为了解决这两个矛盾,以比格斯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水平是一个纯理论概念,是95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基于SOLO等级分类评价法分析高考题

案例1:2018年天津卷第7题 (1)MgCl2·6NH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

(2)第1空回答错误;(

案例2:2018年天津卷第10题 O (3)O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 能有效利用CO2,电池反应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 6O2·? 6CO2+6O2·? 3C2O42?+6O2

案例3:2016年第29届奥赛第1题 第 1 题( 8 分)写出下列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1将热的硝酸铅溶液滴入热的铬酸钾溶液产生碱式铬酸铅沉淀[Pb2(OH)2CrO4]。 1-2向含氰化氢的废水中加入铁粉和K2CO3制备黄血盐 [K4Fe(CN6)·3H2O]。 1-3酸性溶液中,黄血盐用KMnO4处理,被彻底氧化,产生 NO3-和 CO 。 1-4在水中,Ag2SO4与单质S作用,沉淀变为Ag2S,分离,所得溶液中加碘水不褪色。答案: 1-1 2Pb2++H2O+3CrO42–→Pb2(OH)2CrO4↓+Cr2O72– 1-2 6HCN+Fe+2K2CO3→K4Fe(CN6)+H2↑+2CO2↑+2H2O 1-3 5Fe(CN)64–+61MnO4–+188H+→5Fe3++30NO3–+30CO2↑+61Mn2++94H2O 1-4 3Ag2SO4+4S+4H2O→3Ag2S+4H2SO4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是学校命题,分值为100分,,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16个小题。11题单项选择题,共44分,5题综合题共56分。试题特点: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本套试题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地图等,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3、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5)综合能力不足。 2、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各种统计图,也是承载地理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进行各种统计图的讲解和专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系统计图,三角形坐标系统计图,多轴坐标系统计图,

在政治开放性试题中如何运用SOLO评价法

在政治开放性试题中如何运用SOLO评价法 本文通过对等级描述型评定方法—SOLO的简单介绍,结合具体的高中政治主观开放性题例,阐述了在政治开放型试题命题与评判中该如何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究,能和我们广大的中学政治教师们一起,在日常教学、命题与阅卷中对开放性问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判标准。也使我们的开放型问题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量化评价方法而不至于被空泛化以至于流于形式。 【关键词】教育评价前沿发展素质评价政治开放性试题 历史上一出现按一定体系和计划来实施的教育,就随之有了教育评价。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学记》(写于战国时期)中就有关于当时考核制度的论述。隋朝确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可看作是有系统的教育评价活动的萌芽,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却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又称测验、测定)运动发展而来。而我在本文中着重介绍的SOLO 分类法是由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J·B Biggs)教授首倡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它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已在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就SOLO(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法作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评价实践,在这些地区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而随着我国教育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与其相对应的评价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比如最近引起各方关注的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一般说来,开放性试题是与传统纸笔测验中的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纸笔测验中封闭性试题的种种不足,特别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封闭性试题所无法取代的优点。所以,开放性试题成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工具。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评价工具与方法,都会有其不足。比如,开放性试题在评分上就难以做到标准与客观。这一问题不解决,开放性试题就难以进入学业评价、特别是高利害和大规模的学业评价之中。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开放性试题评分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研究。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方法在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而独独更加应该关注的政治学科动静不大。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面对开放性试题的编制、评判,经常感到无从下手,教师不知如何的去评分,学生不知如何去解答。很多时候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法无法规范化、科学化,以至于最后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流于形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文中将针对我们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并结合SOLO分类法的一般性,试图给我们的开放性试题的编制、评判开一副量化的药方。并希望大方之家指教。 等级描述型评定方法(SOLO分类法)的简单介绍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图表解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图表解读(第五章)【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 【知识链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南、以西地区为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为高原。向东进入我国的第二级阶梯,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平均海拔1000~2000米,分布着我国绝大部分的高原和盆地,再往东进入我国第三级阶梯,集中了我国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我国各地的降水差别很大,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距海洋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沛;西北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小,降水稀少。 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所在的纬度相差近50度,除青藏高原外,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在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更为明显。 【图表解读】本图是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年平均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叠加图,它综合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东向西,我国地势逐级下降,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气温及对应的景观表现有规律的变化。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向东到了长江三角形洲,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一派“水乡”景色。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山清水秀;向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植被开始变疏;再往西,戈壁、沙漠广布。这些自然景观的显著变化都与降水量的变化相关。

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与北部的黑龙江在气候、自然景观等方面差异明显,对比强烈。 我国各地的气温、降水、地形、地势等各个地理要素不完全相同,自然环境存有着明显的差异。 【图5.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图5.4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知识链接】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东西方向延伸,横亘在我国中部;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于江苏注入洪泽湖,全长约1000千米。秦岭—淮河这条分界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此线南、北两侧的气候差异较大,人文地理景观也存有很大的差异。 【图表解读】本图是秦岭—淮河南、北农村生活景观的素描画。南、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别主要是受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来说,北方多旱地,南方多水田。因为南方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水资源充足;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流量也小,

突破11 原理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解析版)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模式图等。 每一幅地理示意图都有自己的“意”,即其所表达的具体的地理概念、原理、成因和规律等。地理示意图的常见判读步骤如下。 (1)读图示,明图意。通过读示意图的图名、图例、注记和已知的地理要素信息,判定示意图所表达的“意”。例如通过读图名可知上图之“意”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 (2)抓关键,挖内涵。获取图中主要地理事象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挖掘其内涵,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要明确其包含了哪些地理事象,揭示了什么原理,地理事象与原理间有什么关联;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需要抓住图中示意的环节,明确主要地理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判读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要关注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例如,抓住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西北季风和低气压,可以判定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3)调知识,答问题。根据示意图揭示的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例如,可通过迁移南亚西南季风成因的知识,分析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西北季风的成因,即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之南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考向1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图为北京城区与郊区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示意图,与上图中4—7时和12—14时情况最接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7年1月28日是中国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市中心区城市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假期的城市热岛强度为冬季最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寒潮突然降临B.产业大量转移C.市区人口减少D.气候突然变化

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数学开放题

本文将介绍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数学开放题,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来为数学开放题编制评分标准进行举例分析论述。 关键字:SOLO分类评价理论,数学开放题,编制评分标准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appraisal the ory the basic concept. How to carries on using the SOLO classificatio n appraisal theoretical analysis mathematics opening topic and how co mes using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appraisal theory for mathematics op ening topic establishment to grade the standard to carry on will give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elaboration by this article. Key words: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appraisal theory, mathematics opening topic, the establishment grades the standard 引言

一般地,一个数学命题是由条件、结论、解题依据和解题策略这四个要素所组成,当四个要素至少有两个不齐全时,这个命题就属开放题。数学开放题蕴含了较多的未知信息和迷惑性,解这类问题时,不仅需要用到观察、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常规思维方法,而且还要用到像“先猜后证”,直接思维以及灵感等非常规思维方法,故没有固定模式可套。因这类问题作为考试题更容易区分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它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年来,数学开放题的确纷纷在高考中出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遗憾的是试题理念是新的,而评价方法还是旧一套。虽然专家们已经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评价意见,但对具体如何给数学开放题评分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1.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什么叫SOLO分类评价法 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英文缩写为SOLO。比格斯认为,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二分类评价的基本含义 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一)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二)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三)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专题10-表格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专题10-表格练习-新人教版

专题10 表格 考向地理表格的判读方法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

6 地理表格的判读思路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表名。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例如,本题中表格标题为“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需要考生注意,该表格表示的是逐月累计量,而不是每个月的量。 (2)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是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主要因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例如,本题第一栏表示月份,第二栏表示发送量(万人),考生读表格时,要认真观察第二栏数据的变化规律。再如,观察气候统

计资料表格时,要特别注意气候要素中的7月和1月数据。 (3)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读表格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大多数表格直接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和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作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例如,本题要求通过阅读表格,判断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这就需要考生首先明白结冰期不能通航,累积量要么为0,要么不变,根据这一原理,在表格中寻找符合要求的月份即可。 (4)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纵、横向类比分析。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差异、相反和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018年11月浙江省地理选考卷)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完成1—2题。 月份101112次年23456月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专题训练一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图一),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山脉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脉为东西向,两侧分别为高原、盆地 B.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植被类型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这里 2.对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很大、有冰期 C.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 D.河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6月份 3.制约图中③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热量 读图二,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5.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气候湿润B.地形以盆地为主 C.有色冶金工业发达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读图三,回答6~8题。 6.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 地利用租金,且b =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X轴表示昼长,且a=24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b=900,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四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度、30度、0度。读图完成9—11题。 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夜幕深沉 10。a、b、C、d四点比较 ( ) A.a点自转的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到日出 C.四点都位于大陆上

高中地理地理高考题型分类归纳优选稿

高中地理地理高考题型 分类归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目的是为发挥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 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 答题的方向是: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 1、环境问题 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 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如: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 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节流”:—— 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