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育种学题目

育种学题目

育种学题目
育种学题目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

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⑴、⑵、适应性强;

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

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⑶、⑷、群体品种和⑸;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⑹、⑺、⑻;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⑼;

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

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试用格

子方试验计算SCA 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 (每小题1 分,共11 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

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

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

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

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

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

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

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

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

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

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

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 ⑶细菌质粒⑷病毒

四、问答题(64 分)

1.详细阐述杂种后代处理方法中的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的概念、工作要点及其

优缺点;(10分)

2.杂交水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体系(10 分);

3.试分析棉花产量育种与其产量结构、株型、叶型的关系;(10 分)

4.怎样按玉米S 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转育其性状;(10 分)

4.作物抗虫性机制有哪些?(5分)

5.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6.简述水稻杂交稻配组的基本原则(5分);

7.简述我国棉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5分)

8.简述物理诱变剂诱发突变的机理。(4分)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20 分)

品种,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自交不亲和性,

侵袭力,异附加系,组织培养,缺体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分)

1.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⑴、⑵和 (3) ;

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

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⑷、⑸、群体品种和⑹;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⑺、⑻、 (9) ;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10)

三、选择题 (每小题1 分,共10 分)

四、简答题(40 分)

设计遗传学实验,测定一种作物(棉花,水稻或玉米)的天然异交率,写出实验步骤; 简述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如何配套(5 分);

某县原种场承担了该县水稻的引种试验,有8个品种需要在该场试验基地作品比试验,试绘制田间种植草图(随机区组,三重复)(5分)

简述纯系学说的主要观点(5 分)

简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5 分)

简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并填写下表(10分)

表 5×7格子方试验35个F1的平均产量以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自交系A B C D E F G 平均GCA

五论述题(20 分)

以某种作物为例(棉花,水稻,玉米,油菜等),详细说明你的育种思路.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3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20 分)

1.作物育种学;

2.品种;

3.杂种优势;

4.复交;5.毒性;6、轮回亲本;

7、育种目标; 8、初生中心;9、半同胞轮回选择;10、次生作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 分,共10分)

1.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

A.6 ; B.8; C.10 ; D.12;

2.下列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经济条件; D.作物类别

3.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延长; B. 缩短; 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4.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

A. 引种; B.杂交育种; C.回交育种; D.诱变育种;

5. 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

A.平均优势; B.对照优势;C.超亲优势; D.营养优势;

6. 改良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效果好,把握较大的是()。

A.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回交育种;

D. 倍性育种;

7.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A. 半致死剂量;

B.半致矮剂量;

C. 临界剂量;

D. 极限剂量;

8.()是使野生植物引为栽培植物。

A. 广义驯化;

B. 狭义驯化;

C. 广义引种;

D. 狭义引种;

9. 不完全双列杂交__________可配成()个组合。

A. (n-1)2/2 ;

B. (n-2)2 ;

C. n(n-1)/2 ;

D. n2/2;

10.群体内按统一标准,群体间按多项标准选择,其方法为()。

A. 集团选择法;

B. 改良混合法;

C. 衍生系统法;

D. “一粒传”混合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记×;每小题1分,共10 分)

1.垂直抗性是指一个品种对某一病害的各个生理小种高度抗病。( )

2. 在植物不同物种间生殖隔离是绝对的,远缘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种之

间的界线,使不同物种的基因得到交流和重组。( )

3.辐射育种中使用的辐射源只会引起作物发生变异,人若受到照射不会有不良影响。()

4.在(甲×乙)×(丙×乙)和〔(甲×乙)×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丁亲本

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 )

5.纯系学说说明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所以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性和群体的一致

性是绝对的。( ))

6.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杂交的F1 的异质性引起的。()

7. 双交方式是两个亲本的杂交,三交是三个亲本的杂交。()

8. 在水稻混型群体中,是各种基因型的混合。()

9. 性状独立选择法是预先定下各性状标准,然后对植株进行综合评判。()

10. 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累加性。()

四、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10 分)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和。

2.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强或适合机械化作业。

3.品种资源的保存方法分、、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技术。

4.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

五、简答题(每题5 分,共30分)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单产?

3.何谓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什么要求杂交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4.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

5.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哪些主要途径?

6.试析抗病性的一般机制。

六、综述题(每题10分,共20 分)

1 某棉花A品种抗病(显性单基因控制)但其它性状一般,B品种感病,但综合

性状较好,试根据你所学育种知识设计育种进程,直至育成新品种(

综合性状好并抗病)。

2. .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

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2 分)

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2 分)

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

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2 分)

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2 分)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

⑴稳产⑵优质⑶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⑷杂交种品种⑸无性系品种

⑹研究⑺创新⑻利用⑼群体内改良⑽ 0.45 ⑾ 0.33 ⑿ -0.09

⒀ 0.31⒁ 0.71⒂ 0.27

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11 分)

1——6题分别为⑴、⑶、⑴、⑴、⑴、⑵

7——11 题分别为⑶、⑴、⑵、⑶、⑴

四问答题(1—4 每题10 分,5—8 每题5分,9 题4 分)

1、答:

(1)衍生系统法:

①概念: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

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

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衍生系统法。(1分)

②工作要点:(2 分)

A.F2 或F3 选单株;

B.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

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

C.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

品种。

③优缺点:(2 分)

A. 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两法的缺点。

B. 选择的可靠性高:先选遗传力高的性状再选遗传力低的性状。

发挥了系谱法的长处(早代选株,按株系种植,尽早获得株系材料);

弥补了系谱法的缺点(不会使所处理材料在若干世代内增加太多,又可保存较大的变异)。保存了混合法的优点(大大减少工作量);克服混合法的缺点(减少在混播条

件下群体内出现不同类型间的竞争问题;集中精力在有希望的材料中进行选择。)

(2) 单籽传法:

①概念:杂种早期世代,每株只收一粒种子,混合播种,到了后期

世代,才选择单株,分株收获,进行株行、株系比较试验方法。(1 分)

②工作要点:(2 分)

A. 从分离世代开始,每株收获一粒种子,混合保存;下一世代稀植前一世代

所收获的种子;

B. F5 代开始选择性状较好的单株,当选单株收获全部种子;

C. 前一代单株种子种植成株行,选择好的株行;

D. 种植株系试验,选择优系。

③优缺点:(2分)

A. 尽可能保存杂种群体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B. 有效地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在最小的面积内,利用最少量的人力,

产生大量的株系或品系,供进一步比较试验用。

C. 品系的纯化和稳定情况不及系谱法

D. 如要改进的目标性状的表现受一定环境条件的限制,则利用温室或加代繁

殖会有一定困难

E. 缺少田间评定,而且只经一次选择,故要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后期工作量大。

F. 如果没有加代条件,育种群体优劣不齐,分离较大,最好不用单籽传法。

2、答:

三系七圃法:

1) 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1982)提出了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程序,即选

择单株、分系比较、混系繁殖。(1 分)不育系设株行、株系、原种三圃;保

持系、恢复系设株行、株系两圃。(1 分)

2) 第 1 季: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各选100~120 株,不育系选150~200 株。

3) 第 2 季:株行圃(2分)

A. 按常规稻提纯法建立保持系和恢复系株行圃各100~120 各株行。保持系

每个株行种植200株,恢复系种植500株。

B. 不育系的株行圃共150~200 各株行,每个株行种植250 株。选择优良的

1株保持系作父本行。通过育性、典型性鉴定,初选株行。

4) 第 3 季:株系圃(2分)

A. 初选的保持系、恢复系株行升入株系圃。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典型株系

为原原种。

B. 初选的不育株行进入株系圃,用保持系株系圃中的一个优良株系,或当

选株系的混合种子作为回交亲本。通过育性和典型性鉴定,确定株系。

5) 第 4 季: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作为回交亲本。(2 分)3、答:

皮棉产量==密度×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节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枝数×每果枝节位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3 分)

①果枝层数:由于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果枝层数主受无霜期、播种时间和种

植方式等因素的限制。(1 分)

②每果枝节位数:现蕾开花数远远超过结铃吐絮数,此因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

③脱落率: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 分)

因品种而异;

因年份(气候)而异;

因降雨和灌溉条件而异;

因施肥水平而异。

④单铃重:铃重的增加可直接增加产量,但往往带来铃数的减少。(1 分)

⑤衣分:衣分的增加可提高皮棉产量,但同时将带来种子重量的下降;减少每

室种子数既可增加衣分,又可增加指籽,但单纯选择高衣分的品种,将选出

出纤维的单株。(1 分)

⑥株型: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一般可分为塔型、筒型和丛生型。(1 分)

⑦叶型:也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主要有掌状叶、鸡脚叶和宽型叶之分。(1 分)

4、答:

①S 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5分)

S-(rf3rf3)×N-(Rf3Rf3)

S-(Rf3rf3) 配子体不育花粉50%不育

♀↙↘♂

Rf3 rf3 U Rf3 rf3(不育)

↘↘↙↘

1 S-( Rf3Rf3) ∶ 1 S-( Rf3rf3)

100%可育50%可育

②转育方法(5 分)

S-(rf3rf3)×A

S-(1/2A,Rf3rf3)

↓U

S-(1/2A,rf3rf3)×A 选不育株与A杂交

↓如此回交、自交5 次以上

S-(A,Rf3rf3)

↓U

S-(A,rf3rf3)

5、答:

(1)抗虫性与植物形态学的关系(1分)

植物的某些形态特征与害虫的偏嗜性密切相关,并能影响昆虫的取食、

消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活动。(1 分)

(2)抗虫性和植物解剖学的关系(1 分)

抗虫品种一般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高、组织坚硬,害虫难以侵入和取食。(1 分)(3)抗虫性与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1 分)

6、答:

1)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1分)

2)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1分)

3)花粉管伸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1分)

4)花粉管不能到达子房;(1 分)

5)雌雄配子不能结合。(1 分)

7、答:

1) 双亲要有较大的遗传差异;(1 分)

2) 双亲性状有所互补;(1 分)

3) 双亲有较好的配合力;(1 分)

4) 双亲要有较好的丰产性。(2 分)

8、答:

①总产居第一位,约占全世界总产的1/4;(1 分)

②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1 分)

③单产中等偏上,各产棉区差异较大;(1 分)

④皮棉消费量居第一位;(1 分)

⑤棉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在20%以上。(1 分)

9、答:

典型的物理诱变剂是不同种类的射线,育种工作者常用的是X射线、Υ射

线和中子

X 射线和Υ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物质电离。当生物体的某

些较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即辐射敏感的靶)受到射线的撞击而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的断裂。(2 分)

当修复时如不能回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如果射线击中染色体可能导致

断裂,在修复时也可能造成交换、到位、易位等现象,引起染色体畸变。(1 分)中子不带电,但它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换产生Υ射线

等能量交换,这些射线就影响DNA或染色体的改变。(1 分)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 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4.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5. 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6.自交不亲和性: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7.侵袭力: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

8.异附加系:在某种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9. 组织培养: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培养植物体的某器官或组织,诱导产生新的植株的过程;

10. 缺体:比正常二倍体染色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植株个体。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分)

⑴遗传⑵变异⑶选择⑷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⑸杂交种品种

⑹无性系品种⑺研究⑻创新⑼利用⑽群体内改良

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分)

1——5 题分别为 1,1,1,1,2

6——10 题分别为 3,1 ,2,3,1

四简答题(40分)

1.(5分)答:(1)选择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作为遗传测定的标记性状。

如棉花的绿苗对芽黄苗;(2)用具有隐性性状的品种作母本,具有显性相对

性状的纯合基因型品种作为父本;(3)将父本和母本等距、等量的隔行相间

种植,任其自由的传粉、结实;(4)将母本种子后代进行性状测定,计算显

性性状的个体比例,就是天然异交率;(5)自然异交率(%)=F1 中显性性

状个体数/F1 总个体数×100×2。

2.(5 分)答:

不育系S(rfrf)×保持系N(rfrf) 不育系S(rfrf)×恢复系

S(RfRf)/N(RfRf)

自交

不育系S(rfrf) 杂交种子S(Rfrf) 自交

保持系N(rfrf) S(RfRf)/N(RfRf)

3.(5分)答:1 2 3 4 5 6 7 8 CK Ⅰ

CK 8 7 1 2 3 4 5 6 Ⅱ

6 5 4

7

8

9 1 2 3 Ⅲ

ⅠⅡⅢ

4.(5 分)答:在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混合群体,通过个体选择分离出各种纯系,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在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5.(5 分)答: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亲性因素在结构上、生理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双亲的基因组成有关。

6.(10分)答: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某种性

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2 分)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实测值与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

的理论值的离差。(2 分)

A 0.45

B 0.33

C 0.71

D 0.27

E -0.09

F 0.31(6分)

7.答:首先考虑基因型:考虑植物的合适部位;考虑它的合适的“年龄”,过老过幼都不适宜。

五论述题(20分)

答:1.简单说明当前这种作物所用的一些育种方法;(2 分)

2.说明选择所用方法的原因(1分);

3.详细说明你的育种过程(15 分);

4.说明你要注意的问题(2分)。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3 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20 分)

1.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品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

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4.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毒性:毒性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

6、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7、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

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8、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又称原生起源中心。

9、半同胞轮回选择:用一个或几个自交系作为测验种,与轮回选择群体的优选

单株进行测交,再以其测交种的平均表现决定优选单株好坏的轮回选择方法。

10、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

而成为栽培的主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分,共10分)

1.B; 2.A; 3.B; 4.C; 5. B;

6. C;

7. C;

8. B;

9. C; 10. A.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记×;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 3.× 4.× 5.×

6.×

7.×

8.×

9.√ 10. √

四、填空题 (每空 1分,共10 分)

1.遗传,变异和选择。

2.高产、稳产、优质。

3.种植保存、贮藏保存。

4.混合选择和个体选择。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答:(1)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1 分

(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1 分

(3)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1 分

(4)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1 分

(5)异交增强后代生活力。……………………………………………….1 分

2.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单产?

答:(1)扩大群体数量;……………………………………………………….1 分

(2)有效利用水肥;……………………………………………………….1 分

(3)增强抗倒伏能力;…………………………………………………….1 分

(4)提高收获指数。………………………………………………………..2分

3.何谓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什么要求杂交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答:(1)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品种(自交系)

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2分

(2)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

均表现;……………………………………………………………………………1 分

配合力高低是选择杂种亲本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杂种的产量,只有配

合力高的亲本,才能配制出高产的杂种。所以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要求双亲具有较

高的配合力。………………………………………………………………………2 分

4. 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

(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

互补;………………………………………………………………………………2 分

(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1分

(3)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__________远的亲本

材料相互杂交;……………………………………………………………………1 分

(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1 分

5. 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哪些主要途径?

(1)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1分

(2)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1 分

(3)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1 分

(4)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1 分

(5)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1分

(6)雄性不育性利用。………………………………………………………1 分

注:答对任意5 个得满分。

6. 试析抗病性的一般机制。

①避病,感病品种因某些原因没有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1分)

②抗侵入,寄主凭借原有的和诱发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主关系。(2分)

③抗扩展,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遇到寄主的抑制而难以扩展。(1分)

④耐病,当寄主被病原菌侵染并发生了典型的症状,但受害程度较轻。(1 分)

注:对每一抗病机制做简单说明,否则适当扣分。

六、综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某棉花A品种抗病(显性单基因控制)但其它性状一般,B品种感病,但综合

性状较好,试根据你所学育种知识设计育种进程,直至育成新品种(综合性状好

并抗病)。

答:若回交育种则:

(1)选A为非轮回亲本,B为轮回亲本;………………………………1 分

(2)进行回交转育(详述回交过程);…………………………………...7分

(3)注意回交次数;………………………………………………………1 分

(4)确定回交株数。………………………………………………………1 分

若杂交育种则:

(1)A与B两亲本单交;…………………………………………………1分

(2)确定选择方法(系谱法,混合法等);……………………………..1 分

(3)详述育种进程。………………………………………………………8 分

注:本题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采用哪种育种途径,只要能育成符合要求

的新品种,均可酌情给分。

2..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系谱法即多次单株选择法,是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杂交育

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杂交后先按组合进行种植,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

F2,复交F1)开始选株,并分别种植成株行,每个株行成为一个系统(株系)。

以后各世代都在优良系统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直至选到整齐一致的优良系统,

便不在选株。继而进行鉴定、品比试验,最后育成品种的方法。………….3 分

(2)混合法,就是在自花授粉作物杂种分离的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进

行选株,只淘汰杂株、劣株,直到估计杂种的遗传性状已趋于稳定,纯合个体数

达80%的世代(约在F5—F6),才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种成株系,选择表现优异、

性状稳定的系统,进行品系试验。……………………………..3分

(3)系谱法和混合法的比较:

①对质量性状或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用系谱法在早代选择,可以起到

定向选择的作用,育种工作者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优良的系统,及时组织试验、

示范繁殖,这是系谱法的优点。………………………………………………1 分

②混合法混合种植多年,才进行个体选择,建成系统,群体中选择要比在

系统中选择要困难得多,选择数量大,系统选拔工作繁重,花费年限长,这是混

合法的缺点。……………………………………………………………………1 分

③系谱法从F2 代严格选择,不少优良类型被淘汰;混合法可以保存更多

的类型,有更多的机会选到高产、性状优良的系统。……….1 分

④混合法可以在同等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类型的植株。…………….1 分

系谱法与混合法的比较

1,系谱法从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单株,直至外部形态性状基本稳定

2,混合法在分离的早期世代不选单株,按组合混合种植,直到群体中纯合体频率达80%左右的世代选择一次单株

3.在获得稳定株系后,两种方法在处理品系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手段

系谱法的优点

1.杂种后代的系谱详尽

2.当选结果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评价

3.能及早掌握遗传力较高的一批优良材料。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则延迟到纯合度高后期世代进行选择

4.便于及时繁殖推广

5.利于消除不同类型株间的竞争性干扰

系谱法的缺点

1.不可避免地丢失了一部分受多基因支配的优良基因型(优良性状未完全表现)

2.育种规模随当选株的数目的增加呈指数级扩增

3.人力物力的因素限制了能处理的杂交组合数和能选择的植株数,从而限制了所能保持的变异类型

混合法的优点

1.对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到晚代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

2.有利于加强育成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3.简单易行,工作量小

4.能保持较多的变异类型

混合法的缺点

1.缺乏系统的系谱观察资料

2.具有重要农艺性状的单株由于竞争力弱可能被淘汰;而对植株本身有利但不

符合育种目标的性状得到发展

3.延长了育种年限

5.异花授粉或常异花作物使用受限制

衍生系统法的优点

1.系谱法与混合法相结合:在混合进级过程中,表现了混合法的优点,在杂种早代选株又体现了系谱法的优点

2.既可尽早获得优良株系材料,又可在系统内保存较大的变异

3.既可减少早期世代的工作量,又可避免混播条件下群体中不同类型的竞争“一粒传”的理论依据

1.加性效应在世代间是稳定的:随着世代推进,株系间加性遗传方差逐代增大,株、系内加性遗传方差逐代减小

2,适合温室加代或异地异季加代,缩短育种年限。广泛应用于遗传研究中(RIL

群体)

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1.性状的遗传变异易于控制

2.回交后代所需群体的容量较小,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

3.有利于打破目标基因与不利基因间的连锁

4.目标性状的选择易于操作

5.育成品种易于推广

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1.只能改良个别性状

2.限于主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

3.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时,难于鉴定识别,不易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4.回交的每一世代都要进行较大数量的杂交,工作量大

回交的其他用途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1.近等基因系:只有个别基因有差异,而其它基因相同的两个群体

培育多系品种

将不同的抗病主效基因分别导入同一推广品种中,育成以该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不同抗性基因的多个近等基因系,然后按照需要混合其中若干品系组成多系品种用于生产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培育

4、回交在远缘杂交种的应用

异源种质的渐渗

在远缘杂交种,回交可提高杂种的育性,控制杂种后代的分离,提高理想类型的出现频率

小结:回交育种的应用

1.控制杂种群体,精确地改良品种;

2.培育近等基因系

3.雄性不育转育

4.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创造新种质

5.异缘种质的渐渗(可构建遗传分析的材料)

异附加系(alien addition line)

概念: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

特点:附加染色体带有许多优良基因,但不够稳定,生产上不能直接利用,但它是选育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的重要亲本材料.

异代换系(alien substitution line):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取代而成的新类型;

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时,常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称为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

表面原因:花期不遇;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进入胚囊;双受精不完全等

实质原因:生理上的差异和遗传上的差异,即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和遗传差异克服不易交配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和组配(ABC六倍体)

2、染色体预先加倍(甘白杂交)

3、桥梁媒介(小伞山羊草)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

5、其它生物技术手段(原生质体融合)

杂种夭亡与不育的具体表现

受精后幼胚不能发育或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停止发育;

幼胚不完整或畸形;

没有胚乳或减少胚乳;

胚与胚乳之间形成糊粉层类型细胞,妨碍营养物质

从胚乳进入胚;

?种子皱缩,不能发芽或发芽后死亡;

?杂种植株在不同发育时期停止生长或中途死亡;

?生育失调,虽然营养体繁茂发达,但不能形成结实

器官;

?结实器官构造不正常、不育。

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途径

1.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谱,创造自然界本来

2.没有的新性状和新类型

3.改变品种的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变多个性状

较困难

3.简单易行,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5.诱变方向无法控制,有利突变率低

提高效率途径

1.与杂交育种相结合:将突变性状转到另一品种,突变体之间杂交可创造更优异品种 3.与组织培养结合:诱变处理植物组织和细胞离体培养过程可发现变异4.与远缘杂交结合:通过花粉处理,可克服不亲和、提高结实,使远缘杂交获得成功 5.DNA分子标记与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杂种优势(Heterosis):

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杂种优势现象的特点

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复杂

1.一般而言,二倍体的杂种优势要高于多倍体;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要低于异花授粉作物的

2.具体性状的杂种优势难以找到一般性的规律,主要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没有清晰

3.生长势、营养体和产量优势比较明显;抗性、品质、生育期和适应性等优势比较复杂

2. 杂种优势的表现主要依赖于亲本

1亲本的遗传关系越远,一般优势越强 2亲本本身的纯合度越高,一般优势越强3.杂种优势在F1世代后开始逐渐衰退

1 F1代杂种优势最强。其后,随着杂合度的降低后代杂种优势开始逐渐

2 一般而言,自花授粉作物的优势衰减速度大于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中可以利用F2剩余杂种优势

中亲优势(超中优势、平均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超过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数的比率

超高亲优势: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高值亲本(HP)

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2. 超亲优势

负向超亲优势:指杂种F1的某一性状表现出超低值亲本(LP)的现象

超标优势(对照优势):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或对照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值的比率

杂种优势指数: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

(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率

显性假说由Bruce(1910)提出,基本观点如下:

? 1、亲本的有利性状大都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大都由隐性基因控制;2、杂种集中了双亲全部显性基因;

? 3、有利显性基因全聚集在杂种里引起的互补作用产生了杂种优势

超显性假说

1,基因型杂合位点的贡献要大于基因型纯合位点的贡献,即a1a2>a1a1或a2a2 2,当a1a1和a2a2杂交后,a1a2基因型除能合成a1a1和a2a2合成的物质外,还能产生互作,形成第三种物质,当第三种物质有利于F1生长发育时,F1有优势;当不利F1生长发育时,则没有优势或有负向优势

超显性假说和显性假说异同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间的相互关系;基

于基因位点内的效应

不同点:前者认为双亲的显隐性关系和显性基因间的叠

加产生杂种优势;后者认为双亲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产生

杂种优势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五) )20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一、名词解释(共101.品种 2.种质资源 3.诱变育种 4.特殊配合力 5.杂交育种 6.杂种优势 7.生理小种 8.白交系品种 9.二环系 10.垂直抗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 ) A)较易成功 B)较难成功 C)不可能成功 D)肯定成功 2、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 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表现一般的亲本 3、在[(AXB)XC]X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 A)1/2 B)1/4 C)1/8 D)1/16 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 ) A) 91—2—3—5—4—3 B) 91—1—2—5—3—3 C) 91—1—3—5—4—3 D) 91—1—2—5—4—5 5、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 A)测验种 B)测交种 C)杂交种 D)单交种 6、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 ( ) (A)诱变一代(M1) (B) 诱变二代(M2 (C) 诱变三代(M3 ) (D) 诱变四代(M4) 、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7. A)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B)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8、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 A)同源六倍休 B)异源六倍休 C)同源异源六倍体 D)节段异源六倍体 9、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广亲和系 10、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动物繁殖学题库

动物繁殖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1隐睾;2副性腺 21生殖激素;2神经激素;3长反馈;4短反馈;5超短反馈;6外激素;7大神经内分泌系统;8小神经内分泌系统;9动物的化学通讯;10动物的物理通讯;11局部激素;12神经内分泌; 31性成熟;2体成熟;3行为系列;4精子发生;5精子发生周期;6果糖酵解;7外源性呼吸;8精子冷休克;9呼吸商;10精子成熟;11精子的趋流性; 41母畜初情期;2发情周期;3季节性发情;4排卵率;5产后发情;6安静排卵;7卵泡期;8黄体期;9自发性排卵;10发情鉴定;11初配适龄;12诱发性排卵; 51人工授精;2精子活率;3精子密度;4精子畸形率;5精液稀释;6变温保存;7液态保存;8冷冻精液;9精液平衡; 61受精;2精子获能;3透明带发应;4卵黄封闭作用;5妊娠识别;6妊娠的建立;7胎盘;8怀孕脉搏;9附植;10精子顶体反应;11卵裂;12子宫拴; 71分娩预兆;2产道;3胎向;4胎位;5胎势;6子宫复原;7产后期;8分娩;9牛胎衣不下;10破水;11努责;12产力;13恶露;14前置; 81发情控制;2同期发情;3诱发发情;4胚胎移植;5超数排卵;6诱发分娩;7核移植;8胚胎分割;9卵子培养;10排卵控制; 91繁殖力;2正常繁殖力;3情期受胎率;4不返情率;5配种指数;6产犊指数;7窝产仔数;8繁殖成活率;9第一情期受胎率;10繁殖率;11总受胎率;12总情期受胎率;13公羊效应; 二、填空题 11家畜的睾丸为()形; 2成年未孕母牛卵巢的形状为()形; 3公畜的交配器官是(); 4母畜的交配器官是();

5精子在()中最后成熟; 6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的()部; 7对分子宫二角基部之间的纵隔有一纵沟,称(); 8胎儿的发育场所是(); 21各种家畜孕酮的含量,在卵泡期都低于(); 2前列腺素是()分泌的局部激素; 3催产素分泌的调节一般是()性的; 4调节松果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5PMSG是由马属动物子宫内膜的()组织所分泌; 6HCG主要来源于孕妇胎盘绒毛的(); 7在调节家畜繁殖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是(); 8在所有的家畜中,发情周期内雌激素的含量以()期最高; 9对生殖活动有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称(); 10控制LHRH分泌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基底部的中枢神经();11低等动物中的松果腺是(); 31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 2精子的头部呈()形; 3精子的呼吸主要在()进行; 4精子的正常运动型式是(); 5精子的发生是在睾丸内的()中进行的; 6对精子起营养、支持作用的细胞称作()细胞; 7精子蛋白质的分解往往表示精子品质已(); 8精子的比重比精清略(); 9新采出的牛、羊精液偏()性; 10新采出的猪、马精液偏()性; 11早期幼畜的性腺对微量促性腺激素缺乏(); 12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 13公畜的初配年龄主要决定于(); 14大家畜的性成熟时间比小家畜(); 15精子向附睾内运行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16精子最脆弱的部分是(); 17精清中的磷脂主要来源于();

作物育种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82作物育种学 看到此处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0378考过名词解释 1.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人工进化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2.杂交种: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以创造变异,获得新类型,并通过培育和选择而育成的品种。 杂交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他们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杂交种品种通常只种植F1,即利用杂种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将发生基因型分离,杂合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它实际上包含了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纯系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品种。 3.测交种:用不育系作母本,用恢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品种。 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得的后代成为测交种。 用不育系作为母本,恢复系作为父本,测验自交系配合力进行的测交,所获得的后代称为测交种。 4.杂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后获得的基因型混杂的未经选择的种群。 5.制种:按照良种繁殖技术规范进行大规模种子繁殖称为制种。 6.系统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分别种植,每一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经连续比较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7.系谱法:自交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实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育种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牧草田间性状鉴定和亲本选配 一:目的和意义 学习牧草和草坪草田间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测定的方法。能够设计育种计划,选择适宜的亲本,进行亲本选配。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内容,了解本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 不同种属、不同生活年限的豆科、禾本科或其他科人工草地饲料作物地。2.用具 电子天平、斤秤、镰刀、菜刀、线绳、塑料袋、剪刀、钢卷尺。 三:方法 豆科、禾本科、其他科牧草的田间农艺性状测定 (一)产草量的测定:刈割法 在牧草地取样4处,每处0.25~1m2,用镰刀或剪刀齐地面(生物原产量)或距地面3~4cm(经济产量割下)或剪下牧草并立即称重得鲜草产量,从鲜草中称取1000g装入布袋阴干,至重量不变时称重即为风干重。再从风干或鲜草中称取500g,放入105℃烘箱内经10min后降温到65℃,经24h,烘至恒重,即为干物质重(绝干重)。因为测定的目的不同,时间规定也不一样,按时间特征来归纳,可以有3种产量的测定: (1)平均产量是在人工草地利用的成熟时期测定第一次产量,当牧草生长到可以再次利用的高度时,再测定其再生草产量。再生草可以测1次、2次乃至多次。各次测定的产量相加,就是全年的产量,再除以次数,即为平均产量。 (2)实际产量也叫利用前产量,即比测定平均产量早一些或晚一些所测定的产量叫实际产量。第一次测定后每次刈割或放牧时重复测定产量,各次测定的产量之和,就是全年实际产量。 (3)动态产量是在不同时期测定的一组产量。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在一定的地段,设立有围栏保护的定位样地,在样地上根据设计并预先布置样方,进行定期的产量测定。动态产量的测定可按牧草的生育期,也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10d、15d、1个月或1个季度测定1次。 生育期是指刈割时的生长发育阶段。 (二)种子产量测定 (1)选定样方6~10个,总面积为6~10m2 (2)调查每样点有效株数,平均之,再求每亩株数。公式为: 每亩株数=取样点平均株数(株/m2) (3)调查每株平均粒数(代表性植株20株平均)。 (4)通过千粒重的测定,求出每千克粒数。公式为: 每千克粒数=1000(g)/千粒重(g)×1000 (5)根据下列公式求出每公顷草地种子产量: 种子产量(㎏/h㎡)=每公顷株数×每株平均粒数/每千克粒数 或者将样方内植株全部刈割后脱粒、称重再折算成公顷产量 (四)植株高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

种子生产与经营实践作物育种学实践报告

实 习 报 告 实习小组: 学院(系、所):农学院 学科专业:农学 带队老师: 实习时间:2015年6月

水稻、玉米制种技术实践教学报告 —作物育种学和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 一、目的意义 1、参观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的现代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和眉山思蒙现 代水稻制种基地,了解基本的制种方式。 2、通过本次实践了解玉米和水稻种子的育种生产和经营管理,学习基本的 育种和栽培技术,了解农业机械化种子生产过程。 3、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现代生产相联系,巩固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学习更 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为走向社会早作准备。 二、实践时间 2015年6月 三、实践地点 1、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 2、眉山思蒙水稻制种基地 四、实践内容 1、了解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的玉米制种的基本状况,学习相关的专 业知识。 2、在师兄和老师的带领下于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的玉米制种基地, 进行人工去雄实践 3、参观思蒙水稻制种基地听老师和经理讲解相关技术,并通过水稻幼穗的 剥穗进行小麦幼穗分化的鉴定。 五、实践过程 2015年6月日一大早,我们就匆匆集合上车奔赴新津,进行玉米地的参观和学习,经历了一路的波折,我们终于来到了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一)新津县粮经复合产业示范区实习 基地建立在新津,占地面积3500多亩,在这个玉米育种基地共种植了四个品种,基地还是比较现代化的,制种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机械,包括机械化整地、施肥、播种、收获等方面。在老师给我们讲了基地的基本建设和公司情况之

后,老师让一个技术人员(貌似是个师兄)为我们做详细解说,同时也在旁边给我们一一解释,下面是所讲的主要方面: (1)播种 首先要考虑父母本的花期是否能相遇,如果按照生育期进行播种,花期不能相遇则要进行父母本分期播种。老师给我们说了不同地区为了调节花期相遇各地不同的播种方式。这个基地于3月底四月初先进行父本播种,差不多在两叶一新的时候在进行母本播种,母本的穴距是25cm,父母本的行比是1:5。在南方玉米植株密度可以在3500株/亩左右,北方7000/亩或者更多。由于北方的气候条件,北方往往不父母本分期播种,以防止跑墒。 (2)摸苞去雄 玉米制种,去雄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去雄的机械不太适合而且价格又高,这个基地是在在大喇叭口时期人工摸苞去雄,在地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玉米株顶端,听技术人员讲,那都是前几天去雄的结果,去雄很重要,必须完全去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带走棒三叶从而影响穗的结实率。去雄的时间很严格坚决不能见雄去雄,防止去雄不及时带来种子混杂,说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但做起来时间还是很紧的。实际上玉米去雄的方式还是很多的什么雄性不育、化学去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采用劳动力最大的去雄方式。同时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老师和师兄还带我们去了一块没有处理的田地,让我们感受人工去雄,我们一群人都下去抽了一行,在感觉辛苦的同时还感觉挺有趣的。 (3)去杂去劣与隔离 为了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在玉米的各个生长期,要严格控制与所种品种不一样的植株,进行去杂去劣贯穿整个玉米种植过程,可见其重要性,不过集中期只有三个,第一次去杂时在苗期,进行间苗、定苗的同时要根据苗期叶片,茎杆的特征,去除杂株;第二次在去雄之前,这个时期的其它植株特征十分明显,是去除杂株最好的时期,而且应着重去除父本行中杂株,做到“去雄不见杂”,为去雄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次是去雄达到90%以上时,对后期弱苗,小苗,病苗及遗漏杂株进行一次性去除,并将去掉的带离田块,将病苗全部掩埋。与去杂去劣同等重要,隔离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玉米花粉相对其它花粉来说保持活性的还是时间较长,特别容易造成混杂,隔离的具体事宜就不再一一解释。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实验报告

林木育种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 班级:林学XXX 学号: XXX 指导老师:付顺华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花粉生命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间接法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了解其原理。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毛笔、标签、玻璃铅笔、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皿、蔗糖、琼脂、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30%过氧化氢等三、实验材料: 油茶、茶叶、枇杷等树种以及各种花卉的新鲜花粉;杉木、马尾松等树种的贮藏花粉。 四、实验说明: 在使用经贮藏或外地来的花粉时,为保证杂交工作的成功,应预先进行花粉生命力的测定,如花粉的生命力已丧失或只有极弱的生命力时(发芽率在5%),就不能用于杂交,否则必遭失败,花粉生命力的测定是杂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二类,前者是指把花粉直接受在同种植物的雌蕊上,以后观察果实发育情况或通过解剖,检查花粉的发芽情况,以确定花粉生命力,后者又有两种方法,即培养基法和染色法。 五、实验步骤: (一)发芽法(培养基法) 把花粉播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当的温湿条件下,使之发芽,以鉴定花粉生命力,常用的培养基是由蔗糖、琼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的树种花粉,对糖浓度要求不同,培养基的pH值一般调整到6-5.2之间,如果在培养基上加入少量的硼酸和维生素B1,更利于花粉发芽。 1、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g琼脂,置烧杯中,隔水加热,煮开,使琼脂溶解(加热过程中用培养皿盖在烧杯上,以防水分蒸发丧失),然后加入10-15%蔗糖,溶解后即为10-15%糖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 趁热及滴管吸取培养基液(或直接手玻棒)滴1-2滴于载玻片的槽内,冷却后即成固体培养基。 2、播种花粉 用解剖针粘取少量花粉,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也可用小棉花球粘取少量花粉,用口轻轻一吹,使花粉均匀播洒在培养基上,播种花粉量不能太多,以每一视野(4×10)中的均匀分布100-200粒左右的花粉为宜,播种成团的,或数量过多的,必须重做,否则发芽后难以计数。 3、培养 以播好的载玻片置于或垫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以保湿,放在20-25℃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不同的花粉培养时间不一样,应隔不同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连续检查花粉发芽情况,直至花粉发芽粒数不再增加为止,花粉发芽的标准是花粉管伸长超过花粉直径为准)。 1、观察

动物科学专业《家畜繁殖学》课程试卷A答案

动物繁殖学A答案 一名词解释(15) 1.FSH:促卵泡素,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生精上皮的发育。 2.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于卵子相遇,顶体帽膨大,质膜与顶体外膜融合,形成许多泡状结构,然后泡状结构与精子头部分离,造成顶体膜局部破裂,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溶解卵丘、放射冠和透明带。 3.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由妊娠马属动物胎盘的尿囊绒毛膜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激素,具有FSH和LH的双重作用,可促进副黄体产生。 4.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整个视野中所占的比率,一般为0.7~0.8。 5.繁殖力: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是评定种用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20) 1.发情周期按照四期分法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按照二期分法可分为(卵泡期)(黄体期)。 2.发育完全的胎膜包括(卵黄膜)(绒毛膜)(尿膜)(羊膜)。 3.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 4.精子的发生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的分裂增殖)(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精细胞)(精细胞的变形)。 5.卵泡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三简答 1.睾丸的组织学结构 答:睾丸(testis)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后缘称附睾缘,有附睾体附着;前缘为游离缘。上端有血管和神经出入,为睾丸头,有附睾头附着;下端为附睾尾,连于附睾体。睾丸表面光滑,大部分覆以浆膜,即固有鞘膜(tunica vaginalis propria),其深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白膜(tunica albuginea)。(马无睾丸网、禽类无睾丸小叶) 白膜从睾丸头端呈索状深入睾丸内,沿睾丸长轴向尾端延伸,形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testis)。从睾丸纵隔分出许多睾丸小隔(septula testis),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lobuli testis)。每一小叶内含有2~3条盘曲的曲精细管。精子由曲精细管产生。曲精细管之间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 曲精细管相互汇合成直精细小管,并进入睾丸纵隔内,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rete testis)。由睾丸网发出睾丸输出小管(ductuli efferentes testis)。 白膜下的小动脉发出小支,深入实质沿睾丸小隔到纵隔,再返折入小叶。血管的这种分布特点可缓解动脉搏动时对曲精细管生成精子的影响。2.试述卵子的结构和发生过程 答:卵子呈球形,由放射冠、透明带、卵黄膜及卵黄等结构组成。 雌性动物在胚胎期,卵泡内的卵原细胞增殖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情期后,初级卵母细胞发生第一次成熟分裂、生长发育为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的刺激下,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并迅速与精子结合,形成合子。因此卵子发生过程包括胚胎期的卵原细胞增殖和生后期的卵母细胞生长和成熟等三个阶段。 1.卵原细胞的增殖动物在胚胎期性别分化后,雌性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便分化为卵原细胞,卵原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含有典型的细胞成分。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成许多卵原细胞。 2.卵母细胞的生长卵原细胞经过最后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发育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被卵泡细胞所包被而形成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开始生长发生于初情期前。在生长的同时,一些卵母细胞便发生退化。大多数动物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双线期开始后不久,卵母细胞第一次成熟分裂被中断,进入静止期。静止期维持时间很长,一般到排卵前才结束。 3.卵母细胞的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开始于初情期,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发育为卵子的时期。随着卵泡发育成熟至排卵前,卵泡内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第一次成熟分裂,由核网期进入终变期,进一步发育进入中期和后期,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第一次成熟分裂后,初级卵母细胞变成了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仅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即单倍体。第二次成熟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第二次成熟分裂维持时间很短,是在排卵后被精子刺激完成的。4 卵母细胞的成熟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或激活的情况下进行第哦次减数分裂,形成卵子和极体。 3.简述受精的过程 答: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精子穿越放射冠放射冠是包围在卵子透明带外面的卵丘细胞群,他们以胶样基质相粘连,基质主要由透明质酸多聚体组成。经顶体反应的精子所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可使基质溶解,使精子得以穿越放射冠接触透明带。 (2)精子穿越透明带穿越放射冠的精子即与透明带接触并附着其上,随后与透明带上的精子受体相结合。经过顶体反应的精子,通过释放顶体酶将透明带溶出一条通道而穿越透明带并和卵黄膜接触。 (3)精子进入卵黄膜穿越透明带的精子才与卵子的质膜接触。卵黄膜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当精子与卵黄膜接触时,被微绒毛抱合,通过微绒毛的收缩将精子拉入卵内。 (4)原核形成精子进入卵细胞后,核开始破裂。精子发生膨胀、解除凝聚状态,形成球状的核,核内出现多个核仁。同时,形成核膜,核仁增大,并相互融和,最后形成一个比原精原细胞核大的雄原核。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后,卵子第二次减数分裂完成,排出第二极体。核染色体分散并向中央移动。在移行的过程 中,逐渐形成核膜,原核由最初的不规则最后变为球形,并出现核仁。 (5)配子配合两原核形成后,卵子中的微管、微丝也被激活,重新排列,使雌、雄原核相向往中心移动,彼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1、红体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 2、黄体 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由于吸取脂类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3、睾丸下降 睾丸在胎儿期存在于腹腔内,在动物出生前或出生后,睾丸才由腹腔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 4、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5、卵泡发育波 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琐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皮质反应 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7、透明带反应 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8、卵黄膜反应 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9、顶体反应 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的过程。

10、情期受胎率 即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11、卵丘 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12、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精子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的能力。 13、适配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 14、胚胎附植 胎在子宫中定位后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附植 15、胚胎分割 是指利用特制的玻璃针或显微刀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显微分割成2、4、8或更多等分,人工制造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的技术。 16、妊娠识别 在妊娠初期,孕体发出信号(类固醇激素或蛋白质)传递给母体作用于母体,母体随即产生反应,以识别孕体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孕体进一步发育,这一生理过程叫妊娠识别。 17、同期发情 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18、超数排卵 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9、繁殖力 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1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前言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以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3)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 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3 1.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 ⑵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制。 4 实验一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了解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主要特点,熟 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发育特点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整理)遗传育种实验作物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适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艺系 2005年8月

实验一分离现象的观察和分离规律验证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玉米籽粒性状和花粉特性分离的观察,验证分离规律;观察花粉直感现象和玉米籽粒构造及其在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分离规律的理解。 二、材料及仪器 1、仪器:供实验用的玉米籽粒和果穗;固定好的玉米雄穗;显微镜、载玻片、解剖针、镊子。 2、药品:碘一碘化钾溶液等。 本实验用于观察配子分离所用的碘一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是;先将3克碘化钾溶液溶在5毫升热蒸馏水中,然后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里,加蒸馏水至300毫升,装入茶色细口瓶里,置于暗处备用。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玉米籽粒构造及花粉直感玉米籽粒包括胚、胚乳和果皮三部分。其中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所以一些胚和胚乳的性状,如胚乳的颜色、性质等在杂交当代的母本果穗籽粒上就能发育出父本性状来。例如,以白色胚乳玉米作母本与黄胚乳的父本杂交,在当代母株果穗上就能发育出黄色籽粒(已是F1的种胚),这种现象叫花粉直感。 2、玉米籽粒几种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差异 (1)果皮及种皮是由子房壁及珠被发育而成,属母体组织,它的性状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不表现花粉直感。果皮颜色有红色、棕色与无色等差异。当用红皮玉米与白皮莱米杂交后,同株高、叶色等植株性一样,在F,表现株间分离。 (2)胚乳是一个精子与二个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表现花粉直感。杂合体在同一果穗的籽粒间发生分离。遗传学上常用下列性状进行遗传实验: 实验1-1玉米籽粒构造示意图 1.淀粉层(3n) 2.糊粉层(3n) 3.果皮(2n) 4.胚(2n)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育种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主要农作物有性杂交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农学专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技术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l.以水稻为练习材料,熟悉水稻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2. 通过练习,掌握水稻有性杂交的方法与技术 3. 熟悉水稻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4.了解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有性杂交关键技术 二、实验原理 1.花器构造 水稻(Oryza sativa,L.)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属复总状圆锥花序,由主轴、枝梗、小枝粳组成。在小枝梗上着生小穗,每个小穗由基部的两片退化颖片(通常称为副护颖)、小穗轴和3朵小花构成。3朵小花中,顶端一朵为完全花,其下两朵均退化,仅见两片不孕外稃(通称为护颖)。可育小花有外稃(通称外颖),内稃(通称内颖),2个浆片(通称鳞被)、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雌蕊位于颖花基部的中央,子房一室,内藏一个胚珠;花柱先端分开成羽毛状柱头。雄蕊6枚,花丝从子房的基部生出,花药四室,长形,每个花药内约有1000粒花粉。子房与外颖间有两个小鳞片,鳞片呈圆形、白色、肉质,起着调控颖花开放的作用。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端的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成对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 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小麦(T. aestivum L.)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花生(Arachis hypogaea)属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落花生属(Arachis),落花生( A. hypogaea),自花授粉作物。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