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序控制文档

工序控制文档

工序控制文档
工序控制文档

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5) 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6)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项目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命令。

3. 交工验收阶段主要任务

1) 加强工序间交工验收工作的质量控制。

2) 竣工交付使用的质量控制。

a) 保证成品保护工作迅速开展,检查成品保护的有效性、全面性。

b)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c) 核查、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d) 在保险阶段,对本工程进行回访维修、增补、修订已有的预防纠正措施。

11.3 工程创优体系及保证措施

11.3.1 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1. 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合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周转材料,施工工具,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2. 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工期紧,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样板’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和质量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工期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工期的保证。

3. 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树立起安全质量放首位的概念,但工期的紧迫,就要求项目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

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编制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11.3.2 技术制度、技术策划执行质量的保证

1. 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发放图纸后,业内技术人员会同施工班组组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疑点、难点、错误,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

2. 关键、特殊工序的策划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明确本工程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即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工序。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业内技术人员、施工班组组长、质检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周密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质检组针对质量通病易发工序制订质量通病预防工艺措施。

3. 技术交底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经理),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组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组长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施工组长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4. 工序质量控制

1) 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进行作业,运用我公司先进的工法和施工技术、经验,提高工序质量。

2) 加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按《过程控制程序》实行监控,尤其是被列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序要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检查、重点难点技术攻关、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所用工具及设备的能力检定、工序验收等各个环节予以全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3) 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推行‘样板房’制度,明确标准,增强可

4) 操作性,便于检查监督,暴露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大面积施工之前,样板做好后,经甲方代表、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积施工。

5) 在施工实行‘工序操作流程制’,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作业检、交接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返工,同时也提高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6) 严格执行施工员、质检员监督制度。

5. 在本工程中重点控制的技术保证项目:

1) 施工前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

2) 各种试验分析报告;

3) 综合布线各种线缆通路的控制;

4) 综合布线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5) 智能系统调试

正常运行的标准控制;

6) 网络达到设计要求的测试控制;

7) 机房标准施工和投入使用的施工控制;

8) 各楼宇验收前的运行状态控制。

11.3.3 工程档案质量的保证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全面反映,为确保本工程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整个工程资料的可追溯性。我公司将在本项目设立一个专职资料管理员,对工程档案质量进行保证,为‘样板’工程取得可靠的凭证,起主要保证职责如下:

1. 保证本工程所采用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配备的全面性、准确性;

2. 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合理;

3. 来往函件的收发、管理;

4. 根据优质工程要求,负责工程保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5. 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1.3.4 材料质量的保证

1. 所有甲、乙双方采购的材料设备,都要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材料。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2. 为保证材料质量,要求材料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语施工。

3. 有监理见证抽检试验制度,所有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必须有监理见证,严把材料的质量关。

59

11.3.5 施工班组操作质量的保证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以及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各工序在操作过程中质量达到要求。

1. 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

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2. 施工队伍进场严格执行入场教育制度。安全、质检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他们分别进行安全管理制度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和操作技能的教育,提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3. 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班组组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4. 加强岗位培训,对一些高、难、新技术的岗位施工人员必须先由公司劳务部门先行培训合格后,才能由熟练工人带领上岗操作。

5. 指定专人管理,随施工、随检查、随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保持队伍相对稳定,从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7. 实行优质优价,调动他们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11.3.6 工序产品保护制度

1. 建立设备保护工作相关的奖惩制度,如‘贵重设备进楼交接制度’、‘允许进楼

施工交接制度’、‘持证进楼制度’,确保产品得到保护。

2. 成立专职设备保护小组,杜绝设备的丢失、被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11.4 单项工艺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创优计划,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所有单项施工工艺都要进行有控制,

使所有参建人员明确创优计划,创优目标,达到一次成优的目标,各分项工程的

程序质量控制如下:

1. 预埋工程质量程序控制

2. 各系统线缆铺设安装工程质量程序控制

3. 设备安装工序质量工艺流程

4. 网络调试工程质量工艺流程

5. 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是保证隐蔽工程质量的关键。

1) 项目经理对隐蔽工程质量总负责,项目部负责将各项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严格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程序,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

a) 施工班组在工序完成后,对隐蔽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检查评定表;

b) 质检工程师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隐蔽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告项目经理。检查合格后,由项目经理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

c) 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 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质检工程师经常在工地施工面检查,及时指出工程中的不合格处,让施工作业班组迅速加以改正。

3) 隐蔽工程检查中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对预埋件、预留等的检查做到无一遗漏,位置正确。

4)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要在质量计划中设立质量控制点,上道工序检查不合格的不准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5) 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事先通知

监理工程师,让监理工程师有足够的准备和充分的检查时间对将隐蔽的工程的每一部分进行检查、检验。项目部将给予方便和合作。

6) 预埋完成后必须首先经过现场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三级检查,并备有书面记录,然后由监理工程师按隐蔽工程验收,经验收签证后才能通过。

7) 隐蔽工程的验收要争取一次通过,建立奖优罚劣的制度,对隐蔽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的施

工生产班组予以一定的奖励,对隐蔽工程一次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和生产班组,给予一定的处罚,将验收情况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8) 按要求整理好各项目隐蔽工程资料,隐蔽工程施工中应有严格的施工记录,记录中应有检查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及检查部位等,并将施工过程划分为各个施工阶段,每个施工阶段都有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签字,返工后的隐蔽工程复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同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复检申请,并办理相应签认手续。

6. 电气照明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完毕后,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进行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开关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照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发现问题立即断电,迅速查找原因进行检修。

12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2.1 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种多流水作业,如何作到忙而不乱,杂而不混,科学有序地组织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工程建设的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制定以下具体安全措施。

12.1.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班组组长为组员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项目形成纵横网络管理体制,各自职责如下:

2.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3. 技术负责人: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项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

4. 安全监理: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

安排项目内安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动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5. 施工组长: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进行施工前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12.1.2 安全管理组织计划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将严格执行二级交底和教育制度,即项目总工、项目安全负责人向施工组长和部门负责人交底,施工组长、部门负责人和施工班组交底。

12.1.3 安全防护措施

该工程专业工程繁多,其安全防护范围广现场施工用电安全防护、现场机器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现场防火措施等。

1. 现场安全用电

1) 现场设配电房,并且具备一级耐火等级;

2) 现场施工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负责人;

3) 照明使用单相220V 工作电压,室内指明主线使用单芯2.5mm 铜芯线,分线使用1.5m m 铜芯线;

4) 机器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措施;

5)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1) 施工现场各种机器设备要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使用;

2) 所有施工用设备不允许带病作业。

3.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1) 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和国家法令、法规、规定的要求,必须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综合管理;

3)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工作牌;

4) 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禁止赤脚、穿拖鞋施工;

5) 施工人员不得任意拆除现场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如工作需要,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方可;

6) 施工人员工作前不许饮酒,进入施工现场不准嬉笑打闹;

7) 施工人员应立足本职工作,不得擅自动用不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设备。

12.2 文明施工纲要

文明施工是我公司企业形象最直接的反映,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重要措施。为搞好现场文明施工和管理创建文明施工现场及清洁卫生的环境,实现工地标准化、现场化,确保施工现场文明、卫生、安全。

12.3 文明施工目标

创建文明样板施工工地。

12.4 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某住宅小区是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具有先进功能的智能化小区,故本项目的文明管理必须成立文明施工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现场各专业技术人员均为成员,文明施工的日常管理领导由组长主持。

12.5 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1. 检查时间: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小组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材料检查,文明施工管理小组牵头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对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07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本程序用于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真实的证据和信息。 2 范围 适用于本矿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记录和管理。 3 职责 3.1企管科是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记录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3.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记录的填写、收集、保管、标识和管理。 4 工作流程 4.1记录表格的设计与要求 4.1.1记录表格的内容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 4.1.2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设计整理。必要时,在

某些较复杂的记录表格中要有填写说明。 4.13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负责人审批,多部门使用的由业务归口负责人审批。 4.1.4记录表格编号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执行。 4.2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 4.2.1记录必须用钢笔填写,做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填写及时。表格中的所有项目必须按规定填写。 4.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由记录产生部门指定人员收集、整理。 4.2.3记录一般为文字记录形式,也可以采用磁盘、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介等。 4.3记录的贮存和保管 4.3.1记录由产生部门保存,填写人记录完毕定期交付保存者。 4.3.2记录保存者确保收集记录的连续性,不得缺损和丢失。 4.4记录的查阅 外来人员查阅记录,须经管理者审批后方可进行。 4.5记录差错的修正和空格的要求 4.5.1当记录存在笔误和计算差错时,只允许划改(在

计算机系统中文件控制及数据保护程序

(请贵单位根据本机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对于贵单位不涉及的内容可相应删减) 1 目的 保证本公司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及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全公司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及数据的管理。 3 职责 3.1质量负责人对计算机系统中的体系文件的保护负总责。 3.2技术负责人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技术数据记录的保护负总责。 3.3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公司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的管理。 3.4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协助实验室人员对计算机系统中文件控制及数据保护处理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1计算机系统中文件及软件的安全管理 4.1.1本公司计算机需设置密码,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和修改计算机上的文件及软件。 4.1.2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做好本公司所有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防病毒工作。 4.1.3本公司所使用的检测专用软件按《设备管理程序》规定,由设备管理员会同检测室负责人进行评审,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准确性,填写《检测专用软件评审表》,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4.1.4本公司对检测专用软件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设置相应的使用权限。检测仪器设备专用的计算机一般不得与网络连接。 4.1.5本公司所有进行文件传送的计算机均需具有实时防病毒设置,所有使用的软件和存储媒体均通过正规渠道取得。各类文件及其备份均不得外借。 4.1.6非授权人员不得擅自删除、拷贝、打印计算机内各类受控文件。 4.1.7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体系文件均要保存打印文本作好审批记录,并以此书面文件为准作好备份归档。 4.1.8管理室确保体系文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地从本公司局域网上撤除原有无效或作废文件,并发布现行有效的文件。

IATF16949 统计技术及数据分析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目的 规定了公司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的方法及责任,有利于使公司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3.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工作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 公司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部门负责将与本部门业务、职能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5.程序内容 5.1 统计技术管理 5.1.1 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SPC控制图(Xbay-R、X-MR等)、MSA、CP、FMEA、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统计表、甘特图、折线图、柱状图、网络图等等。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统计工具。但应予以规定且核准,工作中即按规定实施。 5.1.1.1柱状图:应用于某一段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在同一要求下所处的状态对比。 5.1.1.2 统计表: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5.1.1.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5.1.1.4 因果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1.1.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5.1.1.6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5.1.1.7 折线图: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汇总并规律统计,查看其趋势图形,以了解其实际状况。 5.1.1.8 FMEA: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失效分析。 5.1.1.9 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 5.1.1.10 CP: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质量控制计划。 5.1.1.11 甘特图:用于项目工作的进度日程计划安排。 5.1.2 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5.1.2.1各部门通过对公司一级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以验证各相关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5.1.2.2在对有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时,各相关部门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5.1.4 统计技术的培训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7039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本程序用于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真实的证据和信息。 2 范围 适用于本矿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记录和管理。 3 职责 3.1企管科是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记录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3.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记录的填写、收集、保

管、标识和管理。 4 工作流程 4.1记录表格的设计与要求 4.1.1记录表格的内容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 4.1.2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设计整理。必要时,在某些较复杂的记录表格中要有填写说明。 4.13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负责人审批,多部门使用的由业务归口负责人审批。 4.1.4记录表格编号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执行。 4.2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 4.2.1记录必须用钢笔填写,做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填写及时。表格中的所有项目必须按规定填写。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业务平台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XXXXXXXXXXX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

目录 一. 概述 (1) 二. 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 2.1数据信息安全存储要求 (2) 2.2数据信息传输安全要求 (2) 2.3数据信息安全等级变更要求 (3) 2.4数据信息安全管理职责 (3) 三. 数据信息重要性评估 (4) 3.1数据信息分级原则 (4) 3.2数据信息分级 (4) 四. 数据信息完整性安全规范 (5) 五. 数据信息保密性安全规范 (6) 5.1密码安全 (6) 5.2密钥安全 (6) 六. 数据信息备份与恢复 (8) 6.1数据信息备份要求 (8) 6.1.1 备份要求 (8) 6.1.2 备份执行与记录 (8) 6.2备份恢复管理 (8)

一. 概述 数据信息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要保护数据信息免受威胁的影响,从而确保业务平台的连续性,缩减业务平台有可能面临的风险,为整个业务平台部门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机密性,特制定本规范。

二. 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1 数据信息安全存储要求 数据信息存储介质包括:纸质文档、语音或其录音、输出报告、硬盘、磁带、光存储介质。 存储介质管理须符合以下规定: ◆包含重要、敏感或关键数据信息的移动式存储介质须专人值守。 ◆删除可重复使用存储介质上的机密及绝密数据时,为了避免在可移动介质上遗留信 息,应该对介质进行消磁或彻底的格式化,或者使用专用的工具在存储区域填入无 用的信息进行覆盖。 ◆任何存储媒介入库或出库需经过授权,并保留相应记录,方便审计跟踪。 2.2 数据信息传输安全要求 ◆在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时,应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加密技术,选择和 应用加密技术时,应符合以下规范: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加密技术的法律法规; ?根据风险评估确定保护级别,并以此确定加密算法的类型、属性,以及所用密 钥的长度; ?听取专家的建议,确定合适的保护级别,选择能够提供所需保护的合适的工具。 ◆机密和绝密信息在存储和传输时必须加密,加密方式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不对称 加密。 ◆机密和绝密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必须使用数字签名以确保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使用数 字签名时应符合以下规范: ?充分保护私钥的机密性,防止窃取者伪造密钥持有人的签名。 ?采取保护公钥完整性的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公钥证书; ?确定签名算法的类型、属性以及所用密钥长度; ?用于数字签名的密钥应不同于用来加密内容的密钥。

公司设施设备控制程序

1.0目的和范围 为了确保本公司所有用于物流服务的设备设施能够满足 服务的能力和品质要求,所有的设备设施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 公司运转。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流过程所有使用到的设备以及所有的基础设施。 3.0职责 ●综合治理部监督设备部门负责设备、设施的验收、移交、建档、维修、保养及报废处理工作。同时负责编制,维修打算,定期保养打算及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等治理文件。 ●使用部门负责其日常安全操作、日常点检、日常保养和维修等工作。 4.0工作程序 (1)立项 a、综合治理部依照设施设备技术状况,编制《设施设备年度更新打算》报总经理审批。 b、使用部门依照进展规划要求进行设备策划,编制《设施

设备年度新增打算》,报总经理审批。 C、设备使用部门提出年度打算外的设备需求,报综合治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2)设备购置 设备购置具体按《采购及分包方操纵程序》进行。 a、综合治理部负责依照批准的打算组织调研。 通用设备(如叉车、车辆等),综合治理部选择厂家,询价、议价、比价,编写调研报告,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确定是否招标采购。 专用设备,由使用部门确定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调研报告,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确定是否招标采购。 b、无需招标采购的设备,综合治理部依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商务谈判,签订购置合同,报总经理批准后盖合同章。 c)需招标采购的设备,按相关规定进行,招标后由综合治理部签订购置合同,报总经理批准后盖合同章。 d)设备合同由综合治理部负责保管。 (3)接收:新购设备进入公司后,由综合治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开箱检查。清点设备、随机附件、设备资料。设备及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负责治理,设备资料由综合治理部收存。设备、资料、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范本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活动以及其他相关质量活动的数据和信息按规定收集、分析,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识别改进机会并与竞争对手或适用基准比较,找出差距采取措施,作为决策和持续改进的依据。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评审和利用。 3. 引用文件 ISO9001:2000 数据分析 《质量手册》章 4.定义 无 5. 职责 厂办负责数据和信息的归口管理。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 厂长负责组织对数据和信息的评审和决策 生产办统计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告。 6 工作程序 数据和信息的分类 6.1.1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 a. 质量记录; b. 产品不合格信息; c. 不合格品率; d. 顾客的投诉抱怨; e. 内外部质量成本等。 6.2.2 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 a. 过程运行的测量和监控信息; b. 产品实现过程的能力; c. 内部审核的结论; d. 管理评审的输出; e. 生产效率; f. 交货期等。 数据的收集 6.3.1质检科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以及审核、评审、测量和监控

数据。 货、索赔以及竞争对手相关的数据。 6.3.4 厂办根据各部门的数据汇总报表责成财务科计算出产品成本发展趋势、 废品成本、内外部损失、各种消耗和鉴定费用等数据。 6.3.6 各部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数字统计的方法加文字说明的 形式,报告厂办。 数据的分析评审 6.4.1 厂长主持,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参加,每半年对数据进行一次分析。 6.4.2 评审的依据是行业标准、组织的计划目标和内控或企业标准、竞争对手 或适用的基准。通过分析提供下列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 有效性的评价依据。 a. 顾客满意度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不满意的主要方面; b. 产品和服务方面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c. 过程产品特性的变化和趋势; d. 供方产品过程和体系的相关信息。 6.4.3 分析应形成文件并保存。通过分析找出差距,以便采取纠正措施,改善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 措施和应用 6.5.1 根据分析结果,质检科组织相关部门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并监督检查 并将实施效果报厂长。 6.5.2 纠正措施优先解决与顾客相关的问题和组织的生产、销售、服务中的关 键问题。 6.5.3 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寻找改进的机会 7.质量记录 不合格品统计表 HD-QT-80501 统计分析报告 HD-QT-80502 8. 相关文件 《服务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HD-QP-801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HD-QP-803 《产品要求和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HD-QP-701 《采购和供方控制程序》 HD-QP-70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HD-QP-804

最新记录控制程序(20190919070842).pdf

版本号 A 记录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2017年10月01日第 1 页共 8 页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 控制程序 (2)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2) 4.2 记录表格的编制和审批 (3) 4.3 记录表格的发放和更改 (3) 4.4 记录的使用和管理 (4) 4.5 记录的特殊控制 (5) 4.6 记录的保存期限 (6) 4.7 记录的处置 (8) 5 相关文件 (8) 6 记录 (8)

1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证实其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的证据,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形成的各项记录,包括:文字、图表、声像及电子文件等。 3 职责 1)档案室负责所有归档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2)各部、室负责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3)工程总承包各项目部对归档前各阶段产生的记录负责管理和控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开车阶段所涉及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4) 记录的填写人员,对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同时应满足各类记录表 格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5)质量安全标准部对本程序实施控制管理。 4 控制程序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4.1.1 记录的控制范围 1)凡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报告、检验和验证数据等,均属记录的控制范围,记录 表格是一种文件,按文件进行控制,对于记录的特殊性则应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2)记录控制是一个过程,其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其输出是 具有客观证据的报告或填写后的表格,其过程内容包括策划、编制、标识、贮存、保护、 检索、借阅、保存、归档、处置和改进等。 4.1.2 记录的分类 记录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四类: 1)管理职责方面的记录(包括文件控制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目标实施记录, 文件受控清单等。 2)资源管理方面的记录,如人员教育培训、经历、资格、考核记录,设备管理、设备 维修记录,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记录等。 3)产品实现方面的记录,如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和产品让步放行记录等。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利用网络开展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活动(以下简称数据活动),以及数据安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纯粹家庭和个人事务除外。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国家坚持保障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鼓励研发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数据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数据免受泄露、窃取、篡改、毁损、非法使用等,依法惩治危害数据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地(市)及以上网信部门依据职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第六条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参照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定数据安全计划,实施数据安全技术防护,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安全事件,组织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章数据收集 第七条网络运营者通过网站、应用程序等产品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分别制定并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收集使用规则可以包含在网站、应用程序等产品的隐私政策中,也可以其他形式提供给用户。 第八条收集使用规则应当明确具体、简单通俗、易于访问,突出以下内容: (一)网络运营者基本信息; (二)网络运营者主要负责人、数据安全责任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种类、数量、频度、方式、范围等; (四)个人信息保存地点、期限及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五)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规则,如果向他人提供的; (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策略等相关信息; (七)个人信息主体撤销同意,以及查询、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八)投诉、举报渠道和方法等;

设施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有效保障生产、检测、公共设备/设施的持续有效运作。确保不影响生产过程运作。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公共设备/设施的管理计划。 3. 职责 3.1生产设备的维护计划,由人力资源部维修人员负责实施。 3.2检测设备的校验/检查/维护计划,由品质部负责实施。 3.3公共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4. 内容 4.1公司应对企业所有设备,建立台帐并分类管理。保留其设备溯源性。 4.2各部门使用设备,其维护计划由部门主管制定,日常性维护保养,由操作员实施。涉及特定的维护保养,由企业指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专业预期维护和预防性保养与维修。 4.3 维护计划 4.3.1设备设施的保养与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设施的能力展开,确保设备能正常运作为原则,展开切实有效的预期维护和预防性保养。 4.3.2所有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均应参考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与保养活动只能高于使用说明书要求。 4.3.3具体的维护保养计划,应根据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发生率、特定部件的损耗程度展开。 4.3.4检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校准与检测监视,应以确保检测过程的有效、准确为原则。适当时,应做对比与数据分析,监测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以保证品质监测过程的客观有效运作。 4.3.5生产及办公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关键功能性部件,定期做预期检查

验证,日常做预防性保养。涉及到安全、启动连接的配件/工具,每日作业前检查性维护。 4.3.6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做到:生产完成批次产品后,清场时应清洁清洗消毒设备。 4.3.7检测设备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第三方校验(一工作年不少于一次),使用前,应确认验证设备设施的功能的有效性,确认其功能充分满足相应要求时,方可从事相应的检测活动。 4.3.8所有涉及设备设施的专业性保养时,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涉及安全的设备,应在使用前,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杜绝(盲目)违章作业。禁止非专业人员进行机器拆卸、电源连接等工作。 4.4 设备运行控制 4.4.1所有设备,在运用前,操作人员均应检查其: 清洁及清洁程度是否会污染产品?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确保其正常无污染方能正常作业。 4.4.2所有设备,在运用关机前,操作人员均应检查其: 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设备损坏?确定及时清洁消毒与设备卫生安全防护方法。 4.5设备维修-维修过程应记录 4.5.1生产过程中发生设备异常,需及时在生产现场维修的,在展开维修前,应对生产过程实施清场。 4.5.2清场完成后展开维修,维修前应确认工具数量及状态。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主动清理维修现场,确认工具及残损部件无残留后,撤出现场。 4.5.3生产人员及时对设备和生产现场进行清洁消毒,对维修现场做二次清场处理。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 4.6需增加设备时,由相关部门主管,按程序申请,报总经理核准后,实施采购或外借。新增设备运用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确保无污染残留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7所有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做设备安全操作培训,培训过程必须涉及:设备常态安全操作;设备异常管理与控制;紧急应急方法;产品安全与人员安全;作业安全防护与产品卫生安全防护。

档案、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档案、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以提供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证据,并为公司的产品实现、环境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可追溯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为文件修改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种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控制。 3 职责 3.1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负责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监督检查各部门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解决本程序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3.2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体系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做好本部门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并定期归档上交综合办公室。 3.3记录填写人应严格按本程序规定要求填写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工作要求 4.1记录的种类 记录的种类主要包括:培训记录、检验报告、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内审报告、评审报告、审核报告、事件事故报告、不合格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信息、能够证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文件化信息,等等。 4.2记录的形式 电子版填写(电子邮件、软盘、光盘等形式)和纸张填写(卡片、表格、图表、报告等形式)。 4.3记录填写

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填报及时。当需要修改或发生错误时,在被修改的内容上划一道横线,并在上方填写新的内容,必要时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 4.4 记录的标识 4.4.1一般以记录、表格名称、编号或代码来表示。对外来的与体系有关的记录可直接引用”原有标识”。 4.4.2 记录的编号方法为公司名称+手册章节号+程序、制定编号+记录编号。 4.5 记录的检索 4.5.1由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的《QEO管理体系记录清单》。记录清单内容包括: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号,记录版本号与修订状态号,记录的保存期,使用部门,备注。当记录发生修改或换版时,划掉原登记,并在“备注”栏注明注销日期;修改/换版后的记录,另行登记。 4.5.2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接收公司《QEO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并在公司《QEO 管理体系记录清单》中界定本部门、项目部记录范围。 4.5.3各职能部门定期将有关记录整理交综合办公室归档,并办理QEO记录交接手续。记录交接的内容包括:记录编号、记录名称、数量、填写部门、保存期限、交接人等。 4.5.4按照记录的编号、编目、部门或记录名称到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进行检索。 4.6记录的归档 4.6.1会计档案管理 1)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 2)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每月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数,由会计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包括制单、审核、记帐、主管),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归档保存,归档前应加以装订。 3)会计报表应分月、季、年报、按时归档,由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分类填制目录。 4)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总经理批

数据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检测数据的采集、计算和数据传递等进行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安全和保密并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检测中心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检测数据的采集、记录、计算、转换和传递,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完整、安全和保密。 3.2 审核人员负责复核检测数据的正确性,防止错误数据转换和传递。 4 工作程序 4.1.1 人工采集和记录使用带刻度的仪器设备,需要人工读数据并记录数据时,通常记录至最后分度值后一位。数字仪表记录至最后一位显示数字。 4.1.2 仪器设备自动采集和打印数据有图谱和检测数据,应标识样品和检测日期,检测资料存档以备检查。检测数据需要转换到记录表格或检测报告中去时,应由执行检测的人员进行。 4.1.3 数据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有非法定计量单位的仪器设备,应编 制计量单位换算表,分别记录以原计量单位和经换算后的法定单位的数据。 4.2.1 记录数据的有效位数依照相应规程的有效位数决定。 4.2.2 计算结果的有效位数按检测标准、规范规定执行,标准、规范未明确规定时,可参照 国家标准限值指标,比国家标准限值指标规定的数值多保留一位小数。 4.2.3 检测结果的判定按标准检测方法规定执行。 由划改人签字或盖章。 对测定和计算方面的数据,在所规定的精确程度范围以外的数字,按以下规则进行取舍。

4.4.1 拟舍弃的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时,则进1;等于5而右面的数字并非全部为0时,进1;等于5而右面无数字或全部为0时,若所保留的数字末位为奇数,进1,为偶数则舍弃。 4.4.2 不得进行连续修约:拟修约数字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修约获得结果,不得多次按规则4.4.1连续修约。 4.4.3 对于在检测方法中,另有数字修约规定时,则按规定执行。 4.5 计算机和自动设备的维护 4.5.1设备使用人应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保证其功能正常,在投入使用前及每年对仪器设备软件进行确认并填写《软件确认记录》。设备使用人注意数据采集、输入、存储、传输或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检测中心计算机实行专人使用管理,使用密码登录,使用者严禁随意删改机内系统文件并防止病毒侵入,及时将重要数据备份,每3个月将数据归档至资料室。 4.5.2当用电话、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式传输检测结果时,要确保结果准确性、完整性尤其是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等要求,涉及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内容,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对方是本检测中心客户时,本检测中心才能使用电话、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式传输检测结果,否则可能引起法律纠纷。 4.5.3 为保证连接到互联网或局域网的计算机文件和数据的安全,应安装病毒防火墙确保计算机能有效地防止非法的入侵。 4.5.4委托方要求向其传送电子结果报告时,应严格按照委托方的要求进行电子传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传送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准确性。 4.6 本程序未提及说明之处,参照《保护委托方机密及所有权程序》、《文件控制程序》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等程序进行管理。 5 相关记录 5.1 保护委托方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5.2 文件控制程序 5.3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6. 相关记录 6.1 计算机原始数据备份记录 6.2 软件确认记录

设备设施控制程序

设备设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用于识别、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质量要求所需要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识别并管理设备和基础设施中人和物的因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厂房与公用设施、生产与检测设备、工具、支持性服务设施的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对评估不合格的厂房设施与设备的处置及对设备购置、报废的批准。 3.2采购部根据总经理批准实施设备采购及验收。必要时由总经理直接实施采购。 3.3生产部负责对厂房与公用设施的规划、验收与维护,负责设备和工具的购置、验收、维护 维修、报废,负责设备操作与保养规程的制定,负责支持性服务设施的维修,负责设备设施档案的建立与保管。 3.4生产部生产车间负责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负责工具的使用、日常维护。 3.5品质部负责检验计量设备仪器的验收、使用、维护和管理。 3.7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 4工作程序 4.1 厂房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4.1.1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爱护厂房设施,遵守使用规定,做好必要的日常维护工作,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以《设备报修单》的形式向生产部报修。 4.1.2对水、电、气等公用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视同为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严格遵守 相应的操作与保养规程。 4.1.3若出现不能通过正常的维护予以解决的不合格情况时,则由生产部组织内部修整或委托 外单位修整,修整后应按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修整难以达到要求时应考虑重新规划建设。 4.2 生产设备的管理 4.2.1 设备的购置 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生产设备的配置申请,在《设备采购申请单》上注明所购置设备的名称、型号、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负责采购。 4.2.2设备的验收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用版)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38

记录和记录管理控制程序(通用版) 1目的 本程序用于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真实的证据和信息。 2范围 适用于本矿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记录和管理。 3职责 3.1企管科是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记录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3.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记录的填写、收集、保管、标识和管理。 4工作流程 4.1记录表格的设计与要求

4.1.1记录表格的内容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 4.1.2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设计整理。必要时,在某些较复杂的记录表格中要有填写说明。 4.13记录表格由记录产生部门负责人审批,多部门使用的由业务归口负责人审批。 4.1.4记录表格编号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规则》执行。 4.2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 4.2.1记录必须用钢笔填写,做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填写及时。表格中的所有项目必须按规定填写。 4.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由记录产生部门指定人员收集、整理。 4.2.3记录一般为文字记录形式,也可以采用磁盘、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介等。 4.3记录的贮存和保管

设施设备和软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日常办公、工程营造以及销售服务的设施、设备和软件进行管理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满足相关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施、设备和软件的建造、购置、使用及维护,以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设施、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办公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日常维护,包括办公网络设备和软件的日常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2 前期部负责向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本项目施工临时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等设施的配置。 3.3 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工地现场办公用房、销售用房及样板房的建设,以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机械、检测设备实施进场检验并作定期检查。 3.4 总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组织销售用房及样板房的设计委托和评审,确定装修和配置要求。 4.流程图 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设施管理流程图 5.流程说明 5.1办公场所及设备设施管理 5.1.1公司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向综合管理部提出办公场所或设备设施的配置申请。 5.1.2 综合管理部根据《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规定》,对配置申请进行评审。 5.1.3综合管理部评审时应充分考虑公司内部可调配资源,并主动向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了解集团内部可调配资源情况。 5.1.4申请购置车辆时,应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会签,标准内由片区执行总经理审批,超标准的由集团总经理审批。 5.1.5集团内部的车辆调配,应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会签,集团分管执行总经理审批。 5.1.6公司总价2万元及以上的资产购置、租赁与处置申请需按相应权限报相关领导审批。 a)2万元以下的,由公司负责人审批; b)2万元及以上,10万元以下的,由执总片区会签,片区执行总经理审批; c)10万元及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由集团综合管理部会签,片区执行总经

(完整版)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进行适当收集和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的机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来自检验检测活动及其他质量活动数据统计、分析的控制。 3.术语 本程序采用了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规定的术语。 4.职责 4.1各相关科室收集相关信息,提供本科室质量目标数据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并定时上报质量负责人。 4.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所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管理。 4.3办公室负责对外数据的收集、统计、汇总、上报。 4.4所长负责对数据分析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工作程序 5.1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5.1.1用户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 5.1.2服务满足政府和用户需求的符合性; 5.1.3服务、过程的特性及发展趋势,包括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机会。 5.2数据的收集 5.2.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收集质量目标完成结果、内外部审核

情况、管理评审的输出、上级部门检查的结果及反馈、质量监督抽查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5.2.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收集检验检测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5.3可以采用的统计技术方法 5.3.1对用户满意度、质量审核分析等,一般采用调查表、统计表等方法。 5.3.2对质量目标的完成结果、服务情况、供方情况等,在受控状态下,一般采用抽样检验、调查表、统计表等找出过程的发展趋势。 5.4对数据分析的要求 5.4.1正确运用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2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应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5.4.3根据评价的结果,寻找改进的机会。 5.5数据分析结果的处理 5.5.1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应传递给所长,由其组织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寻找改进的机会,组织实施质量改进。 5.5.2数据分析的结果、质量改进的情况和建议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接受安全监察管理程序; 6.2内部审核程序; 6.3不符合控制程序; 6.4投诉与抱怨处理程序等。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00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及记录表格

7、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 体系中心:负责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记录的保管和控制。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产生的记录的管理和控制,并接受体系中心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记录填写要求 a)记录的填写要认真,内容真实、准确、字迹要清晰。用黑色墨水钢笔、签字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填写。记录应填写完整,不应有漏项、空格,空白处用斜杆划掉; b)所有记录都有记录人签名,注明日期。纸张大小要统一,以便装订; c)质量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d)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保持清晰,易于识别;若因笔误写错时,记录人应在错误的地方划上双杠线,然后在其旁边空白地方填写上更正后的内容,并由改写人签名或盖印章;

e)记录表格由相关的人员编制。编制的表格要适用,可操作,尽量减少记录人写字。 4.2记录的保管和贮存 ---记录要有标识,如名称,编号等;记录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乱放。---记录贮存在文件柜中,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存放,便于检索,还要能防潮,防虫害。 4.3记录的保存期 ---记录要登记,见附表IQM07-01B。 ---对于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存期办理。 ---与产品直接有关的记录,军品保存期与产品的寿命期相适应,民品保存期一般为五年。 ---其他方面的记录保存期为四年。 4.4记录的查阅 ---记录不外借阅,需查阅者到保管记录处查看,经记录保管人同意,调阅相应的记录。 ---查看记录的人不得在记录上乱画,保持记录清晰,看后交于记录保管人存放。 ---需要复印记录者,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记录保管人按批准的要求进行复印。 4.5记录的处理 ---记录到保存期限后,由记录保管人做好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统

数据执行保护

数据执行保护 数据执行保护(DEP) 有助于防止电脑遭受病毒和其他安全威胁的侵害。 应用会留出一部分电脑内存用于暂存数据,同时留出另一部分内存用于暂存应用使用的指令。黑客可能试图诱使应用运行(也称为执行)放置在电脑内存中伪装成指令的有害数据。这可能会让黑客得以控制你的电脑。 DEP 可以防止应用运行用于暂存指令的那部分内存中的数据,从而保护电脑。如果DEP 发现某个运行此类数据的应用,它将关闭该应用并通知你。 与防病毒程序不同,硬件和软件实施DEp 技术的目的并不是防止在计算机上安装有害程序。而是监视您的已安装程序,帮助确定它们是否正在安全地使用系统内存。为监视您的程序,硬件实施DEp 将跟踪已指定为“不可执行”的内存区域。如果已将内存指定为“不可执行”,但是某个程序试图通过内存执行代码,Windows 将关闭该程序以防止恶意代码。无论代码是不是恶意,都会执行此操作。 注:基于软件的DEp 是Windows Xp Sp2 的一部分并默认启用,不考虑处理器的硬件实施DEp 功能。默认情况下,软件实施DEp 应用于核心操作系统组件和服务。 DEp 默认配置的目的在于保护您的计算机,并尽量减小对应用程序兼容性的影响。但是某些程序也可能无法正确运行,视您的DEp 配置而定。您可以使用本文档中介绍的任务在计算机上配置DEp: 为计算机上的所有程序启用DEp 将程序添加到DEp 例外列表 为整个计算机禁用DEp 重要: 安装操作系统时,使用默认出现的“开始”菜单,便可获得本文档中的步骤说明。如果修改了“开始”菜单,操作步骤会略有不同。 开始之前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在Windows Xp Sp2 上配置DEp 的指导。 注:在运行Microsoft Windows Xp 64 位版本并附带DEp兼容处理器的计算机上,硬件实施DEp 已默认启用。64 位应用程序将不会通过内存的“不可执行”区域来运行。不能禁用硬件启用的DEp。 Windows Xp Sp2 上的软件启用DEp 以及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的32 位应用程序可以配置为使用内存的“可执行”或“不可执行”区域。 为计算机上的所有程序启用DEp 硬件和软件DEp 的默认配置可以保护核心Windows 组件和服务并对应用程序兼容性产生最小的影响,但是您可以选择将DEp 配置为保护计算机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和程序。如果您将DEp 配置为保护计算机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和程序,则可以获得额外的保护,但是也可能会引起其它应用程序兼容性问题。如果您将DEp 配置为保护计算机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和程序,并且某些32 位应用程序存在兼容性问题,则可以从软件DEp 保护中豁免这些应用程序。 禁用硬件DEP就目前来说是可行的。 在无法通过Windows本身禁用后,你可以进入BIOS进行禁用。

设备设施配置与能源控制程序

设备设施配置与能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能源利用效率等,保持设备持续的过程能力,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提高能源绩效水平。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用能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3 职责 3.1 设备科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关键工序设备的确认。 3.2 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用能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设备科负责监督、检查各用能设备的运转情况。 4 工作程序 4.1 设备的选型及购置 4.1.1 设备在选型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等性能,由责任单位对需购设备进行考察、论证,严禁选用淘汰型产品。 4.1.2 凡属扩改工程(项目)及新增的设备,由项目办负责;针对影响能源绩效较为显著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生产过程中需更换的设备,由设备科负责;凡属基建、环保、电器、仪表、计量设备,由归口单位负责。 4.1.3 新增或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在考察论证结束后,需经分管经理、总经理批准后,交归口部门按选型要求落实采购。

4.2 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移交 4.2.1 在确保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设备使用单位一般只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设备的安装及调试,由项目办或设备科负责联系有资格的安装单位进行。外来人员施工时,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批件,并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4.2.2 安装过程中,有关基础的制作、装配、电气线路和自动控制等项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控制等要按相关规定执行。 4.2.3 设备安装竣工后,由工程施工主管单位组织公司领导和设备安装、使用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验收与移交,具体按设计指标和有关施工规范执行。 4.3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4.3.1 设备科定期对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通报有关单位。 4.3.2 设备实行以操作工为主的机械、电器、仪表维修工四结合的包机制,重点由操作工和机械维修工组成的双包机制,达到台台设备都有人负责。 a) 操作工要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正确的启动、运行和停止等操作;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保持设备 的清洁,及时消除(或回收)跑、冒、滴、漏;认真进行交接班;备用转动设备要每班盘车,保证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若不能处理时,要向车间领导报告; b) 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一般性故障的排除。每天对设备各部位运行情况、泄漏点、润滑部位等进行检查(检修),产生的废油、废液进行回收,其它固体废弃物按《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