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

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

1.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

1.液体培养基:增菌

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

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

(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

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

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

1.1.2按功能来分

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

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

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

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

3.用途:

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

1.1.3按成分来分

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其它一些辅助物质。

2.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3.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胞生长和繁殖,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天然培养基(如血清)。

血清中含有:①多种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铁蛋白等)②多种金属离子;

③激素;④促贴附物质,如纤粘蛋白、冷析球蛋白、胶原等。

⑤各种生长因子⑥转移蛋白⑦不明成分

培养基分类归纳总结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典例精析

例1. 连线题:

例2. 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的是( )

A.除去其他微生物

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C.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

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

答案:C

[解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是通过微生物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思考:微生物“吃”什么?

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1.2培养基的成分

一.培养基: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1.基本成分:

(1)碳源:分无机碳源:CO2、CO32-、HCO3-主要用来培养自养微生物

有机碳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培养异养微生物

(2)氮源:分无机氮源:NH4+、NO3-(为硝化细菌提供N源和能源)

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

教师强调:含C、H、O、N的有机物是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2.特殊营养: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含有)

3.pH、氧气的需求:

思考:不同的微生物培养时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相同吗?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参考教材附录3内容)

教师总结: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

学生自主分析其营养构成?

思考探究:

1.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营养物质?

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2.培养乳酸杆菌时培养基需要特殊添加什么物质?维生素

3.培养霉菌时需要如何调节培养基的pH?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

4.培养细菌时需要如何调节培养基的pH?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二. 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例如:碳氮比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典例精析

例3.牛肉膏与蛋白胨中的牛肉膏能为细菌提供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

B. 提供碳源、氮源等

C.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D.只是碳源

答案:B。

[解析]牛肉膏与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还可以提供生长因子.

2.无菌技术

探究新知:学生阅读课本“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消毒方法:

(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2.1.消毒与灭菌: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消毒与灭菌的器材和区别。补充芽孢和孢子(课件展示)

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

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孢子: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

思考: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

(2)玻璃棒、试管、烧瓶和吸管高压蒸汽灭菌或灼烧灭菌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酒精消毒

典例精析

例4.灭菌的标准是()。

A. 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B. 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 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D.使病原菌不生长

答案:C

[解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2. 无菌技术的范围:

1.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无菌范围:实验操作空间消毒、操作者的手、衣着消毒

实验用具灭菌、实验操作过程、酒精灯旁操作

思考: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

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典例精析

例5.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

A.灼烧灭菌 B.高压蒸汽灭菌

C.干热灭菌 D.煮沸灭菌

答案:B

[解析]培养基要用来培养微生物。,所以要严格无菌,包括芽孢和孢子,即灭菌。

课堂小结

本节课可以结合前面果酒果醋制作等实际生产实例导入,使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引入无菌技术,并强调无菌技术的范围,教育学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长毛的或过期的食品,防止杂菌污染。

课后习题

1、收集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实例,并通过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2、我们打针输液时,首先要用酒精擦拭针刺处,为什么?

板书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项目1任务1活动3熟悉产品活动2

《客户服务》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举例:教师职业 2、周期排班是将人员按次序进行循环式轮班,实行部门预先规定的轮休方式。 例如:一周为一个周期 3、不定期排班,又叫做弹性排班,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高低峰期灵活调配工作人员,避免出现高峰期人手不足、低峰期人员空闲的情况。 例如:双十一排班 活动排班属于不定期排班 【实践】 任务一:制作一份促销活动期间的客服排班表,便于在活动期间有足够的客服人员进行服务,要求白班、晚班各有三人在岗,一人轮休。(参考书P14页表1-6。

二、客服排班技巧 提问:从刚才的任务中,你觉得排班要注意什么? 回答: 1.根据顾客流量大小时间段分批排班,顾客流量大的时间段多安排些员工。 2.促销活动,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多安排些员工。 3.新老员工搭配。 4.工作表现积极的员工与表现相对差点的员工搭配。 5.不宜将老乡,同学关系的员工安排在一起。 6.不宜将两位平时表现都好或者都不好的员工安排在一起。 提问:你要是作为员工,你最在意什么? 由于客服人员的岗位位置不同,岗位业务能力的不同,接待的客户数量和成交量的不同等因素,需要对每一位客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此来与他们的薪酬挂钩,一般客服人员的薪资计算公式为:薪资=底薪×KPI绩效考核百分比+业绩提成+奖金+补贴。 四、客服绩效考核 客服绩效考核是卖家对企业或店铺内客服员工的考核,针对其不同类型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与考核指标方法。它是员工管理的一种措施,也是帮助员工成长的激励手段,更是考核员工绩效与薪资管理的重要方式。 提问:你觉得客服绩效考核一般考核哪几项? 教师讲解KPI表格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

高三生物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培养基和____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以及____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_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_____条件。 2. 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如下: ①对实验操作的_____、操作者的____和___进行__________。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器具进行____。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①消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不耐高温的液体用______;人们也常使用(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煤酚皂溶液等)消毒、____消毒。 ②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避免___________。 ⑤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____,温度为_____,并维持_____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___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①基本操作步骤:___→____→____→调pH→____→_______。 ②相关问题:a.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标解读】 1、知道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其中大肠杆菌要求每公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你用什么办法将他们找到并准确计数?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一、基础知识 1、培养基(阅读教材) 1.1概念(略) 1.2培养基的种类 (1)形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琼脂) (2)成分——天然和合成培养基 (3)作用——选择和鉴别培养基 思考:1、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工业生产?为什么? 2、如何区分S型细菌和R型细菌? 3、什么是菌落?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创新设计) 思考:1、硝化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C源和N源有不同吗?能源呢? 2、结合细胞元素组成说明大多数培养基的组成为何有4类?一定都需要吗? 1.4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PH、氧气

思考: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就是4类吗? 牛肉膏和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营养? 2、特殊营养物质是什么?试举一例。(介绍生长因子) 3、你能将土壤中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分离出来吗?说一说最佳方案。 4、分离菌种是否一定要选择培养基?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2、无菌技术(阅读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1意义、对象 2.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2.3消毒与灭菌的方法、适用对象 思考:1、什么是巴氏消毒法?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特别注意什么? 2、以下各项分别适用哪项无菌技术?简单说明理由 试管口;培养基;接种操作间;葡萄酒;培养皿;接种针(环);口罩; 手;空气;饮用水 3、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什么目的? 二.实验操作(录像)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程序: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思考:1、为何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溶化? 2、制备过程中要调节适宜的PH值,要在哪一个环节操作?为什么? 3、请阅读倒平板操作(P17)并回答讨论1—4 4、试管培养基常制成斜面的作用是什么? 2、接种(4种方法) 2.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 2.1.1目的 2.1.2平板划线操作(略) 思考:请回答P18讨论1—3 2.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2.1目的 2.2.2系列稀释操作: ①取盛有9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01-1药物制剂技术一项目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方案任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药物制剂技术一 (固体制剂技术)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揽表(每个项目8个课时以上便要分解,模块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生产岗位不写GMP对人员的要求)

(以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模板仅作参考,各位老师作参考编写各 自岗位的内容) 项目四平面轮廓加工 项目描述: 平面轮廓加工是按《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中级技能考核要求编入的核心项目。该项目含盖了圆弧直线轮廓凸台加工、型腔加工、复合轮廓加工等多个任务模块。通过项目学习与实践,加工出合格的平面类零件。 模块三复合轮廓加工 一、模块描述: 该图纸为玩具注塑模具中的一个上模零件,其作用是利用注塑机合模使得上模配合动模板与下模板凹模形成注塑腔体,要求须按照图纸加工出零件,达到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并将加工出的零件和其他已有的下模零件组装起来完成其零件腔体功能。该模块是对之前技能学习的综合检验,也是对该项目的综合评价。

姓名 工件号 得分 轮廓名称 四方台 八边形凸台 内孔 弧形凸台值 程序文件名 (O1) (O2) (O3) (O4) 基本尺寸 008 .090- 02.045.79± 05 .00 66+φ 005 .040- 半精加工刀补量D01 理想目标尺寸L 理 实际测量值L 实 Δ修正 精加工刀补D01’ 最终测量值 是否合格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分析图纸,安排加工工艺; 2.掌握如何实现安全加工的程序编制方法; 3.能结合刀补划分粗、精加工阶段,加工出合格零件。 三、教学资源: PPT 多媒体教学课件 摄像仪视频演示 2人一台数控铣床 每人一本课程任务书 四、教学组织: 实操前指导课分组,按任务岗位分组,每组有工艺分析员、程序员、质检员和组长组成,分5组,20人小班化教学;上岗实操,2人一台机床,1人实操,另1人安全操作流程监督,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项目二任务一《设计与制作名片》项目教学设计(优.选)

《设计与制作名片》项目教学设计 一、任务描述 名片是标识姓名及其所属 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 卡片。递送名片是新朋友互相 认识、自我介绍最快最有效的 方法。交换名片是商业交往的 第一个标准动作。自古至今, 名片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 具,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久盛不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更加精巧、富有创意。本任务就是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 CS6软件为一名置业顾问设计一张简洁、特点鲜明的名片。 二、任务目标 学生通过完成本项目,达成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新建文件、置入文件的操作;掌握文字工具、拾色器、颜色面板、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完成任务的所需要的技术,并较熟练的完成任务;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交流,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完成本任务,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任务分析 现在的名片主要是由图形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元素组成。从排版方式上看,有横式名片、竖式名片、折卡名片三类,横式名片大小一般为55 mm×90mm,竖式名片大小一般为90 mm×55mm,折卡名片大小一般为95 mm×90mm。本任务中的名片是一位房地产置业顾问的名片,名片中有电信的LOGO,主人的姓名、职称、供职单位和相关的联系信息,均以文字呈现,制作难度较低。 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彰显教师指导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地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求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增长能力。 四、活动策略 学生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Photoshop CS6常用工具基本的操作方法,本次活动难度不大。因此,我们采取“创设情境→任务分析→找出问题(知识储备)→解决问题→任务实施→活动评价→拓展提高”的流程,达到完成任务的目标。 五、活动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 人教版]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0、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0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0、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_p^、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 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教学策略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表3-4。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些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些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或课本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记下来。大家可以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元素符号为Na,相当汉字拼音Na。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

【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提问】元素符号是世界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①2N ②4H 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②“4H”表示4个氢元素;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这里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知识。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4H”表示4个氢原子;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投影】展示资料 【资料】 元素中文造字有规律,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有“钅”字旁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元素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元素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元素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通常情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教师】请大家结合资料,来分析一下元素的分类。 【提问】元素分为哪几类? 【回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又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分。【追问】各有什么相同的偏旁部首? 【回答】金属都有“钅”字旁(汞除外,汞是液态字旁),固态非金属都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都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都有“氵”字旁。 【提问】同学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商品摆放有什么规律? 【回答】分类摆放,如食品、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化妆品,等等。 【设问】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呢? 【讲解】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教案 (全国通用版)

课题3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课题元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 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 其他信息。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 号。 3.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有关知识, 并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 一些其他的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 构的认识。 备课笔记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项目一 走进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 学情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新生大部分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个别学生甚至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更热衷于打游戏看视频,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但是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于课程的独特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我们应该紧抓这一特点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新教材第一册知识模块为: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基础、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微视频制作。本学期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有学会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 2003的基本操作等。 2.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项目学习为主导,活动实施为思路,突显“做中学”的思想,变“接收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学习活动从探究性问题开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探究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真实的问题;学习过程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在项目实施或每项活动进行前,要对活动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在活动中要通过及时的指导、有效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对项目成活进行总结完善、确保在项目结束时能形成较完整的项目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题3元素1

班级姓名氧气

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中的电子数不同 D.原子中的中子数不同 2.某药品说明书上表明:本品每克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这里 所标明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具有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无论原子核内中子数是否相同,只要是___________相同,它们就属于同种元素。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7.隔绝空气加热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CaO)。由此推断组成碳酸钙的元素有。 8.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填“√”,在错误的后面填“×”) (1)混合物一定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2)某原子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外一种原子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同()(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4)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二、迁移应用: 9.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放射出一些固定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 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10.每个水分子里含有() A.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 B.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 C. 氢元素和氧元素 D.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蜡烛中() A.一定含有C、H、O三元素 B.只含有C元素 C.含有C、H元素 D.只含有O元素

(完整版)旅客列车客运乘务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

《旅客列车客运乘务》课时授课教案任务一了解旅客列车分类、车次及编号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专业名称:高铁服务 授课日期:

8.临时旅客列车。没有空调。 9.临时旅游列车。 说明:列车车底就是我们俗称的车厢。有各种型号,现行的基本都是25型车厢,25G一般用在快速列车和普快列车,桔黄色,设计时速120KM,25K一般用在特快列车,蓝色,时速160KM。前面有S 的指双层车。 学以致用: 连一连,利用所学知识,将下列列车进行归类。 G1212次长春-上海动车组列车 K532次武汉-成都东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D352次上海-合肥特快旅客列车 Z12次沈阳北-郑州快速旅客列车 T225次北京-大连临时旅客列车 L7701次北京-张家口南高速动车组列车 二、旅客列车的车次 车次是某一列车的简明代号,具体有以下含义: 1.列车的种类——是客车还是货车,如是客车还可判明是直通的还是管内的。 2.列车的等级——是快车还是慢车,如是快车还可区分是直达特快、特快、快速等。 3.列车的去向——是上行还是下行,在我国以向首都北京、支线向干线或指定方向为上行,车次编定为双数,反之为下行,车次编定为单数。 知识拓展:我国幅员辽阔,开行的长途旅客列车往往在途中需要转几个方向,从上行变为下行,又从下行变为上行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车次的编码就需要随上下行的变化而变换。如上海到西安的T138/T139次,从上海站始发时为上行车次,即为T138,到徐州站后变为下行车次而开往终点站西安站,以内为T139次。 表1-1旅客列车车次编定表

三、旅客列车的车辆编号 1.动车组列车的车辆编号 动车组列车的车辆编号是由车种代码、技术序列代码、制造序列代码和编组顺位代码组成的。 图1-1动车组的车辆编号 车辆车种代码(两个或三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表1-2动车组车辆车种代码 1)技术序列代码(一位阿拉伯数字) BSP动车组为1。 四方动车组为2。 唐客动车组为3。 CRH6型动车组为4。 长客动车组为5。

[管理学]教学设计1

市场营销专业 《营销策划》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一“市场调研”技能 子项目一:市场调研 一、项目描述 本项目的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前导,是今后教学内容的必备基础,模块以成立调查团队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对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行调查,收集宏观环境因素,分析外部环境,认识市场调研在营销策划中的作用。本项目是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组建“调查项目团队”; 2、能够运用市场调查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调查; 3、能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三、教学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ICC/ASOMAR营销与社会调查准则》; 3、多媒体教室、营销综合实训室; 4、市场研究项目范例。 四、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取小组形式的项目教学,学生以3-4人为一组,组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建一个“调查项目团队”,每个学生在“调查项目团队”里,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调查项目团队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市场调查项目,整个教学过程将以各自的市场调查项目为载体,按照的业务流程,分为若干个模块来展开。整个课程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战训练同步进行的过程。 本模块的教学组织:教师集中讲解,让学生了解产品的需求、调查需求;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生组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学生在实训室进行“调查项目团队”形象设计,并根据调研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介绍,师生共同点评。

项目一“市场调研”技能 子项目二市场预测与决策 一、项目描述 根据市场调查工作的业务流程,模块一是“市场调查”工作的第一任务。项目小组在接到调查项目后,首先明确界定市场调查目标;其次就调查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最后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市场预测与决策。 完成市场预测与决策工作,并形成正式的书面报告。 学生通过在实训室及现场的实训教学,掌握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分析,利用调查资料对企业、产品进行分析,市场预测与决策的相关技能,为后续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项目是市场营销策划的基础,也是市场研究人员的核心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 2、能够结合具体的策划项目,分析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SWOT相关理论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 三、教学资源 1、营销实训室、网络机房; 2、市场调查决策书范例; 3、市场调查与决策案例。 四、教学组织 本项目采取以3-4名学生为一组的团队形式的项目教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集中讲解,学生在实训室分组训练。课内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决策分析,课外学生按分工查阅资料。学生分组介绍,师生共同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