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没有这条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也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首先要坚持他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

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二、为什么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三个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需要我们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三、重点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范畴”、“实践范畴”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范畴

一、发展观的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发展的本质:

指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的目的:

指人类的幸福进步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安全。

3、发展的内涵: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各领域。

4、发展的要求:

涉及发展的基本条件、手段、政策措施。

5、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世界观、方法论和战略思想的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第一: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现实针对性:不要自我满足;要扎实、不搞空头政治。

2、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

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现实针对性:不能以物为本;不能以官为本;不能以少数人为本。

3、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现实针对性:不能片面发展;不是GDP唯一。

4、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现实针对性:不搞单兵突进;不是四平八稳。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略。

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

1、必须强调解放思想。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党的思想路线决定党的生命,决定着兴衰成败,经过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形成了完整体系:1941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1978年11月,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问题;2002年11月,江泽民提出永葆党的先进性关键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是前提。

过去30年每个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转变,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1978年,批“两个凡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1992年,姓“社”姓“资”争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7年,姓“公”姓“私”争论,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非权宜之计,公有制、私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共同发展。

(3)当前对待解放思想的态度。

引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解释当前的态度:“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

一轮大发展”,“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气魄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必须强调改革开放。

(1)为什么要强调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通过改革加以推动,需要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得以发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形式。

(2)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特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当前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当前对待改革开放的四重任务。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财税、金融、预算体制改革。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建设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创造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基本建立全社会保障体系。

3、必须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为什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主要是靠牺牲生态环境和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2)我国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水泥、钢铁、煤炭的消耗就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0%、26%、30%。

(3)努力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古代社会:天人分裂。

近现代社会:人天分裂。

当代和未来社会:天人合一。

4、必须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为什么要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阶。

(2)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范畴

六大实践领域:

经济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政治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社会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生态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党的建设领域科学发展。

1、经济建设:要“又好又快”。

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收入差距、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矛盾突出,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政策强调的重心由“快”转向“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2、政治建设:要“积极稳妥”。

(1)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四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四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3、文化建设:要“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是综合国力、软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

(2)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没有文化的民众是愚蠢的民众;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4、社会建设:要“更加注重”。

(1)重要性:

过去提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严重缺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含义:有关民生的所有内容。

(2)实在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生态建设:要“良好生态环境”。

(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对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意义重大。

(2)坚决克服错误的发展观念:

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先肚皮,后脸皮;

先温饱,后环保;先粗放,后精细;先发财,后文明。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3)干部:用正确的政绩观评价。

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

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要完善考评内容,破除GDP唯一;还要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4)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倡节俭式的生活实践;

提倡绿色循环型的生活方式。

6、党的建设:要“改革创新”。

(1)党的建设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党的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民主集中制变成集中民主制。例如:“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

决策过程不科学。例如:“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以下服从真理”,“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

选举出现违规现象。

监督缺位。

(3)党的建设走制度建设和创新之路。

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党的五大制度体系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决策科学体制创新、制约监督体制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创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促进经济建设—为了“民富”

促进政治建设—为了“民主”

促进文化建设—为了“民智”促进社会建设—为了“民生”促进生态建设—为了“民安”促进党的建设—为了“民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