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2梯形的导学案

5.2梯形的导学案

2

1O C

D B A

O C D B

A 5.2. 梯形的学案

一、学习目标: 姓名: 15P

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有关定理。

二、学习重点:

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有关定理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三、复习检测:

1、一组对边 而另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 的两个角 ;

3、在 的两个角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

5、等腰梯形是 对称图形,对称 是 ;

四、学生自读教材:

布置学生自读教材109P 做一做开始,111P 练习为止;

(不包括练习) 五、例题讲解: 例1、如果梯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与同一底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它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

解:梯形ABCD ;理由如下: ∵OA= ;OD= ;∠1= ;

∴△OAD ≌ ( )

∴梯形ABCD 。 ( )。

例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CD ∥AB ,AC=BD.

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DB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

∴得 ( )

且∠DBA= ;

∴BD= ;DC= ;

六、归纳提升: 1、对角线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

2、等腰梯形对角线的交点在它的 ;并且与 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等腰梯形的辅助线,也可以过顶点作另一条 的平行线,将两底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来;

C D A E C D B A

八、课堂检测:

1、(全班)画出等腰梯形ABCD ,AB ∥CD ,使AB=5cm ,CD=2cm ,高DE=2cm 。

并计算它的周长与面积。

2、(单组)求证: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 。

求证:梯形ABCD 。

3、(双组)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且AC ⊥BD ,当AC=6时。 求梯形的高。

4、(挑战题)若以14 cm 、9 cm 为底,13 cm 、7 cm 为腰画梯形,这样的梯形能否画出来?为什么?

九、作业:《名校课堂》58P 全做;59P 6、7、11、12题必作, 13题选作。

三河一中高三物质结构系列导学案(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必修2)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导学】 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 式。 锂:氦: 钠:氖: 钾:氩: 铷:氪: 銫:氙: 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来?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 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可见,元素周期 系的形成是 [讨论与探究]请运用构造原理解释为什么周期系中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 多(分别是多少)?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课本14~15页的6个科学探究!

(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通式开头元素电子排布式 结尾元素电子排布式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能级,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列, ①价电子层: ②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知道) (3)s区有个纵列,d区有个纵列,P区有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 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及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 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序数; 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序数。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族、族、族和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区和区。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元素)和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元素向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s区p 区 d 区ds 区 f 区分区原则 纵列数 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及计算公式 名称代号计算公式 牙项间隙acP1.5~56~1214~44 ac0.250.51 大径d、D4d=公称直径,D4=d+ac 中径d2、D2d2=d-0.5P, D2=d2 小径d3、D1d3=d-2h3, D1=d-p 牙高h3、H4h3=0.5p+ac,H4=h3 牙顶宽f、f′f=f′=0.366p 牙槽底宽W、W′W=W′=0.366p-0.536ac 图2 梯形螺纹的几种切削方法 3.梯形螺纹测量 梯形螺纹的测量分综合测量、三针测量、和单针测量三种。综合测量用螺纹规测量,中径的三针测量与单针测量如图3所示,计算如下: 图3 梯形螺纹中径的测量

M=d2+4.864dD-1.866P (dD表示测量用量针的直径,P表示螺距。) A=(M+d0)/2 (此处d0表示工件实际测量外径) 二、梯形螺纹编程实例 例如图4所示梯形螺纹,试用G76指令编写加工程序。 1.计算梯形螺纹尺寸并查表确定其公差 大径d=36 0 –0.375; 中径d2=d-0.5P=36-3=33,查表确定其公差,故d2=33–0.118 –0.453;牙高h3=0.5P+ ac=3.5; 小径d3=d-2 h3=29,查表确定其公差,故d3=29 0 –0.537; 牙顶宽f=0.366P=2.196 牙底宽W=0.366P-0.536ac =2.196-0.268=1.928 用3.1mm的测量棒测量中径,则其测量尺寸M=d2+4.864dD-1.866P =32.88,根据中径公差确定其公差,则M=32.88–0.118 –0.453;

附录 附表1 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 193--81) 注:1。优先选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第三系列尽可能不用。 2.括号内尺寸尽可能不用。 3.M14x1.25仅可用于火花塞。 4.M35x1.5仅用于流动轴承锁紧螺母。

梯形的面积学案

《梯形的面积》评课材料 1、注重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在学习《梯形面积》之前,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两节课的内容,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虽然是一个新的内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学时教师据此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密切联系之前的学习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表述结论,从而经历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对课件的直观演示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的目的。 3、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内交流—选择可行的方法”这样三个步骤,完成了转化和归纳的全过程。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4、激励评价到位,而且贯穿于整节课的全过程,这样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好。 5、小组合作时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交流时目标明确,活动有效,小组长在组织时也有一定的秩序,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建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横截面的这道题数字有些大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只列式不计算,在后面的考考你有多聪明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题计算,因为这两道题的数字相对于小一些,这样还可以节省出后面 练习的时间。 星期三下午听了周艳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下面我就梯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片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简单的评述。 (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教者在新课导入时,教者借助知识的迁移引发学生的猜想:“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同时教师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2、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准备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关系? 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锂 3 二1s22s1或[He]2s1 钠_____ 三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钾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铷_____ 五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Kr]5s1 铯_____ 六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或[Xe]6s1 2 随着元素原子的_______递增,每到出现_______,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_______,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逐渐增多,最后达到___个电子,出现_______;然后又开始由_______到_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 (1) 周期 ①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周期开头及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开头元素______________,结尾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 ①纵列与族 纵列序数 1 2 3 4 5 6 7 8~10 族ⅠA ⅡA ⅣB ⅤB 纵列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ⅠB ⅡB ⅣA ⅤA ②价电子层元素的___________ ________简称“价电子层”,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p32- p33的内容,学习例1和例2,进一步复习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在实际计算中灵活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小数的产生。 2、明白小数的意义。 3、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4、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一、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3、出示例1、(1)把1m 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dm 是10 1 m 就是0.1m, 3份是 3dm 是103m 就是0.3m ,7份是7dm 是10 7 m 就是0.7m 。 (2)把1m 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cm 是100 1 m 就是0.01m, 3份是3cm 是 1003m 就是0.03m ,7份是7cm 是100 7m 就是0.07m 。 (3) 把1m 平均分成1000份。1份是1mm 是1000 1 m 就是0.001m, 3份是3mm 是10003m 就是0.003m ,7份是7mm 是1000 7m 就是0.007m 。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二、 合作探究。 1、出示例2小长颈鹿身高1.8m,成年雄长颈鹿身高5.63m , 写作: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 . 8 5 . 63 1 2 . 378 2、说出各位数表示什么?是什么位?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单跨厂房的钢屋盖设计(24米跨度梯形屋架)

一、设计题目 单跨厂房的钢屋盖设计(24米跨度梯形屋架) 二、设计资料 (1)该车间有20/5t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A3级)、无天窗; (2)钢屋架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柱顶,钢材采用Q235,混凝土等级为C25; (3)对于梯形屋架,屋面采用1.5mX6.0m的大型屋面板(屋面板可考虑作支撑用); (4)车间长度为240m,纵向柱距为6m。温度伸缩缝采用双柱。 (5)柱网布置图如图一所示: 2、荷载图二:A组图二:B组

永久荷载:采用加气混凝土屋面板1.5×6.0m,重量(标准值)为0.9 KN/m2;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重量(标准值)为0.1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q=0.12+0.011L计算,L为屋架跨度,以m为单位,q为屋架及支撑自重,所以为0.384KN/m2; 可变荷载: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雪荷载的基本雪压标准值为S =0.65KN/m2,施工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而是取两者的较大值; 三、支撑布置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设置在房屋两端及伸缩缝处第一开间内,并在相应开间屋架跨中设置竖向支撑,在其余开间屋架下弦跨中设置一通长水平柔性系杆,考虑大型屋面板在屋架平面外的支撑作用,取两块屋面板宽;下弦杆在屋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为屋架跨度的一半。 四、荷载计算 沿屋面斜面分布的永久荷载乘以1/cos=(√10*10+1)/10=1.005换算为沿水平投影面分布的荷载。 4.1标准永久荷载值 加气混凝土屋面板1.5*6m 0.9*1.005=0.905 KN/m2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1*1.005=0.101KN/m2 屋架与支撑 0.384KN/m2 合计 1.39 KN/m2 4.2标准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两者取大值,从资料可知屋面雪荷载大于活荷载,故取屋面雪荷载作为标准可变荷载。 屋面活载 0.5 KN/m2 雪荷载 0.65 KN/m2 合计 0.65 KN/m2 4.3三种荷载组合 4.3.1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全跨节点荷载设计值: F1=(1.35*1.39+1.4*0.7*0.65)*1.5*6=22.622 KN F2=(1.2*1.39+1.4*0.65)*1.5*6=23.202KN F3=(1.2*1.39+1.4*0.7*0.65)*1.5*6=20.745 KN取F2=23.202KN 4.3.2在使用过程中全跨永久荷载和半跨使用荷载。 全跨永久荷载设计值: 对结构不利时: F1.1=1.35*1.39*1.5*6=16.889KN(按永久荷载为主要控制) F1.2=1.2*1.39*1.5*6= 15.012KN(按可变荷载为主要控制) 对结构有利时: F1.3=1.0*1.39*1.5*6=12.51 KN 取F1.1=16.889KN 半跨节点荷载设计值:

《三角形的面积》导学案

《三角形的面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能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难点: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卡 1.知识回顾 (1)平行四边形有()条高。(2)要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一条()的长度与它所对应的一条()的长度。(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2.教材助读 阅读课本第25页,思考“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并试着做一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题。 (1)三角形可以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它也能通过()法转化成()形。 (2)通过阅读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 (3)用字母表示:面积用字母()表示,a表示三角形的(),h表示三角形的(),因此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3.预习自测 4cm 课内探究 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发现。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理解题意。 2、用学过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cm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结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用字母表示是()。 探究点二:求三角形的面积: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课本第24页的试一试。 2、求右面三角形的面积: (1)有两个底,该用哪一个?为什么? (2)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只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它所对应的高,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当堂检测。 完成练一练第1~4题。 【训练案】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菜地底是24米,高是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9dm,底是9dm,高是()dm。 3、一个三角形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8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米。 5、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高是1.6cm,它的面积是()。 二、判断。 1、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 5、 ()三、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想好了再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元素周期律---学案.pdf

《元素周期律》学案授课人:孙燕红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律。 2、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的方法。 3、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学习方法:归纳推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二、元素周期律

学与问: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规律性变化(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Ⅰ)实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强弱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Na、Mg、Al的金属性强弱 小结: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实验探究一:

自主探究 知识迁移: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A.NaOH B.Al(OH)3C.Fe(OH)3D.RbOH (Ⅱ)元素的非金属性(Si、P、S、Cl)强弱 请阅读课本16页表三,总结: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从下到上,非金属性逐渐。小结: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2) (3) 知识迁移: PH3、H2S、HC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HClO4、H2SO4、H3PO4的酸性逐渐。 归纳: 通过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知识线 能力提升: 方法线 创新应用: 1、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原子半径 C.最外层电子数 D.化合价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熔点增高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NH3 B、原子半径:Na>Al>S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金属性:Al>Mg>Na 6、同一周期的X、Y、Z三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3XO4、H2YO4、HZO4,则: (1)X、Y、Z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 (2)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它们稳定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一)

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学,交流,探讨出小数的性质。 2. 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2. 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位。 2、是由3个( )、2个( )、8个( )组成的。 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3. 填小数或分数。 104米=( ) 米=( ) 1000 76米=( ) 100 27=( ) =( ) =( ) 二、【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38页(例1、例2)的内容,自学完成下面的问题。(学生观察米尺)

问题: 这里的元和元各表示多少钱呢 元和元,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元就表示2元5角0分,元就表示2元5角, 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3、比较和的大小 是3个 ;是30个 ,也就是3个 。 2 、比较、和的大小 问题:1. 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监控:因为1dm =10cm = 00mm , 问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因为1dm =10cm =100mm ,

所以=。 因为 1分米= ()厘米=()毫米所以米= ()米= ()米 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 规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自主探究】 1. 把和化简 (1)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 (2)应怎么化简依据是什么 说出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是70个(),是7个(),因为70个1/100是7个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强调:今后在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都要化简。 小数性质的应用: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o”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课堂练习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2)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本课时内容较多,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要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时间,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师生共同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①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②1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③第Ⅰ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④增多,原子半径逐渐⑤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⑥减弱,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⑦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性逐渐 ⑧增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锂在氧气中加热:⑨4Li+O22Li2O; (2)钠在氧气中加热:⑩2Na+O2Na2O2; (3)钾与水的反应:2K+2H2O2KOH+H2↑。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F、Cl、Br、I、At,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Ⅶ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写出卤素单质的化学式、状态和颜色: 卤素单 化学式状态颜色 质 氟F2气态淡黄绿色 氯Cl2气态黄绿色 溴Br2液态深红棕色 碘I2固态紫黑色 3.比较卤素单质与氢化合的条件,并分析由此能得出的结论:

卤素单质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与氢气化合的产物 结论 氟 阴暗处能反应 HF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氯 光照或点燃 HCl 溴 加热至一定温度 HBr 碘 不断加热 HI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 2NaCl+Br 2; (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 2KCl+I 2; (3)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2KI 2KBr+I 2。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依次增大的吗? 【答案】整体上依次增大,但钠的密度比钾大。 2.实验室中,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锂也能保存在煤油中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会浮在煤油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因此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封在石蜡里。 3.结合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答案】碱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卤素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与氢气化合生成对应的氢化物。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绿豆大的钠、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盛有水的表面皿中,其现象是 。 【实验2】①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②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③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其现象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助他完成实验现象。 (2)锂、钠、钾、铷、铯中, 与水反应最剧烈。 (3)根据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实验1:钠、钾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与水反应更剧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的性质一导学案西师大版

小数的性质(一)

二、自学教材,感知目标。 自主学习:课本第53页,理解并记 忆小数的性质. 思考: 在0.3的后面添上1个0、2个0、3个0,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把0.02中间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用图画一画 或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教师精讲 探究一:小数的性质 (1)小组内探究交流: 1.除了书上的证明方法,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0.3=0.30=0.300吗? 2. 把0.02中间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用图画一画或举例说明)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3)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精讲 引导阐明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这里要注意一定要是在小数的末尾,若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要变的 探究二:如何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学生自学教材,思考:理 解并记忆小数的性质。 去掉小数中间的0和去掉 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区 别?会改变小数的大小 吗? 自学中发现自己存在的 问题。 合作探究中向同学学习, 解决自己自学中的问题。 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的好习惯。 自学中发现自己存在的 问题,对难以解决的问 题,小组内交流讨论,相 互帮助解决。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 己自学,在亲历、体验 的过程中感悟小数的性 质。

(1)小组内探究交流: ①怎样改写?为什么可以这样改 写? ②”10”这个整数怎样改写成两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应该写在哪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3)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精讲 改写小数位数的前提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即可,整数改写成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四、巩固新知〔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小组内点评,再全班订正. 2. 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题。小组内点评,再全班订正. 五、达标测试 当堂检测 1、填空: ()的()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这叫做小数的性质。2、化简下面各数。 0.40 = 2.900= 12.000=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教师精讲帮助学生把新 知系统化、规范化。 层次练习,使不同层次学 生能掌握知识,对学习有 兴趣。 巩固练习,是学生及时 巩固新知,使只是掌握 更牢。

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时间 2020 — 2020学年上学期周 【课标要求】 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课前练习】完成下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课本图1-16所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

么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6.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 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典例解悟】1.

认识小数导学案

《小数的组成》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P30页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 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能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 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训练思维灵活性,培养热爱数学的品质。 学习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自学导引: 一、 自主探索 自学例3,例4 (1)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2)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3)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4)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A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 位,右边第一位是 位。 B 、百位和百分位分别在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通过自学两个例题,除了有很大收获外, 还有什么疑惑需明天和

同学讨论的请想好写下来: 二,尝试达标: 1、小数是由()部分和()部分和()组成的,整数部分最低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位。 2、1克就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是()千克,用小数表示是()千克。 3、()0.01是0.1,10个()是0.01,10个0.1是()。 0.35里有()个0.01,有()个0.001。

课后巩固 1、3厘米是一米的(),用小数表示是()。 2、万位在小数点的()边第()位,万分位在小数点的()边第()位。 3、0.825是由8个(),2个(),5个()组成的。 4、判断 (1)小数点的右边第二位是十分位。() (2)0.05表示百分之五。() (3)0.145里有个145个0.1 。()

《小数的性质》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P34-35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实践能使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善于探索的精神。 自学导引: 自学例5: 1、说出结果。0.3元=0.30元为什么? 2、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3、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自学例6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它的的末尾添上“0”使其大小不变? 通过自学两个例题,除了有很大收获外,还有什么疑惑需明天和同学讨论的请想好写下来: 二、尝试达标 1、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 ○○○○ 2、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梯形的面积计算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8——89页信息窗3第二个红点及相关习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情境图呈现的是水产养殖场中甲鱼池的场景。图中有一个近似梯形的甲鱼池(1号)的平面示意图。意图通过解决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通过拼一拼、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学习活动,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操作--推理--归纳--应用,体验认知的全过程。从而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本课中我还运用知识迁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组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类比推理等学习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必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抽象出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知识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好玩。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导学案.doc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 主备:邢永宁审核:李丽马伟民件鸿雨 教师寄语:成功源于不断的积累! 【学习口标】 1?掌握以V1IA族和I A族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课前小测】 1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I A族包括___________ 七种元素,第VUA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预习】课木P22【交流?研讨】 【预测同主族元索的性质】 【自学课本P23】 【自测填表】 %1V1IA族元素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示意图 单质与虫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 原子得 电子能 力条件难 易 氢化物 稳定性 化学式酸性强弱 F C1 Br I

结论:第V1IA族元索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电子,它们原子得电子能力都_____ ,都是—的非金屈元素。它们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都是______ ,能与大多数金属 ,其单质常做_____________ 剂。但是从氟到碘,原子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单质的氧化性实验探究 (F2> CI2、Br2> I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向ImL澳化钠溶液中加入 ImL氯水,再加入2mL四氯 化碳用力振荡 向ImL碘化钠溶液中加入 ImL氯水,再加入2mL四氯 化碳用力振荡 向ImL碘化钠溶液中加入 ImL溪水,再加入2mL四氯 化碳用力振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氧族、氮族等非金属主族元索性质的递变规律类似VIIA族元索,但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同周期的VIIA族元素 ___ 。 二、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预测某种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自学课本P2?观察?思考】预测金屈钾的性质 【实验设计】 (1)钠、钾跟水反应的实验(请填写课本上的表) 注意:实验吋,剩余的钠钾要____________________ o (2)预测I A族元素(乂称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 意图 原子 半径 原子失 电了能 最高价 单质反应的剧烈程 度

自动售货机PLC梯形图及解释 MAIN

X000 X001 0 M1 X002 X003 PLS PLS PLS M1 M2 M3 13 ADD D0 K1 D0 M2 21 ADD D0 K2 D0 M3 29 ADD D0 K5 D0 X000 37 CMP CMP D0 D0 K11 K14 M4 M7 52 56 M4 Y002 M7 Y003 T1 T4 Y000 Y001 M4 X004 M15 60 SUBP D0 K12 D0 Y002 T0 Y002 K70 T0 T2 T1 T1 T2 K5 K5 X0接开关,打开后常闭。若按下X1,发出一个上升沿,M1通 若按下X2,发出一个上升沿,M2通 若按下X3,发出一个上升沿,M3通 若M1通,则D0值加1若M2通,则D0值加2若M3通,则D0值加5若D0>11,则M4通若D0>14,则M7通 M4通,说明可以买汽水,汽水指示灯亮 M7通,说明可以买咖啡,咖啡指示灯亮 汽水指示灯亮且按下X4,或按下汽水排出,D0减12 汽水指示灯亮且按下X4,T1通,开始计时汽水指示灯亮且按下X4,T0开始计时,限制时间 T0时间到后,汽水排出关闭 T1通,T2开始计时

M7 X005 M15 86 SUBP D0 K15 D0 Y003 T3 Y003 K70 T3 T5 T4 T4 T5 K5 K5 112 X000 X006 Y003 Y002 M15 M15 M15 118 CMP D0 K4 M30 M30 M20 SUB D0 K5 D0 T11 PLS M20 T10 Y006 T11 T10 T10 T11 K5 K5 M15 M32 153 M31 M40 M21 CMP SUB D0 D0 K2 K2 M40 D0 M41 T13 PLS M21 T12 Y005 T13 T12 T12 T13 K5 K5 咖啡指示灯亮且按下X5,或按下咖啡排出,D0减15 T3时间到后,咖啡排出关闭 咖啡指示灯亮且按下X5,T3开始计时,限制时间 咖啡指示灯亮且按下X5,T4通,开始计时 T4通,T5开始计时 按下找钱按钮,M15自锁 若D0>4,则M30通 M30通,则Y6通,出币5元 M30通时,T10开始计时,闪烁五次,即5元出币时间 T10通,T11开始计时 若D0>2,M40通 T11通一次,M20加 1 D0值减2 T13通一次,M21加 1 M40通,则Y5通,出币2元 M40通时,T12开始计时,闪烁五次,即2元出币时间 T12通,T13开始计时 M20通,D0值减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3 梯形的面积 学案

梯形的面积 预习指南: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 知新 1.写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教材第95页情境图。 (1)拼摆法。 ①两个( )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梯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③ (2)分割法。 ①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 )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①的面积+三角形②的面积 =( )×( )÷2+( )×( )÷2 =( + )×( )÷( ) ②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 )形和一个( )形。 梯形的面积=( )形面积+( )形面积 =( )+( ) =( + )×( )÷( ) (3)梯形的面积= ,如果用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 和h 分别表示梯

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为。3.教材第96页例3。 (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 ),要求它的面积,也就是求( )的面积。 (2)已知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代入面积公式计算。 S=( )=( + )×()÷()=( )(m2) 4.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每日口算4.06×100=16×0.2=0.5÷0.2=7÷0.5= 0.9÷4.5= 4.6×0.1=0.35×2= 4.2÷2=

参考答案: 1.上底下底腰高 2.(1)①完全相同②上底加下底底高一半 (2)①三角上底高下底高上底下底高 2 ②平行四边三角平行四边三角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上底下底高 2 (3)(上底+下底)×高÷2S=(a+b)×h÷2 3.(1)梯形梯形 (3)(a+b)×h÷236 120 135 2 10530 4. (12+18)×9÷2 =30×9÷2 =135(cm2) (7.2-1.6-2.2+7.2)×4.8÷2 =10.6×4.8÷2 =25.44(cm2) 每日口算:406 3.2 2.5 14 0.2 0.46 0.7 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