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

二次供水消毒

一、定义: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再度加压、储存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

输送给用主户的供水方式。

二、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方法

1、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器(电解法)、和二氧化氯发生器(化学法)

2、氯消毒

3、氯胺消毒

三、以二氧化氯为例介绍含消毒剂消毒

1、优点:灭菌效果好且不易出现细菌再生,消毒过程不产生总有机卤化产物,有一定的除臭作用。

2、二氧化所消毒器(电解质)和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

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两种化学剂经过精确计算成溶液,再通过精密计量泵将两种药剂溶液注入反应器生成二氧化氯。

四、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应当在保持期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件贮存。

2、严格按规定深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当记分溶解。

3、本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保证末梢水余氯不低于0.05MG/L

5、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号(卫生准字)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上,采购时向供货商索取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

6、水箱、水池必须密闭,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24小时加锁。

饮用水消毒技术

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

供饮用。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一氯化消毒

1.常用氯消毒剂的种类

1.1氯

分子式为Cl2,分子量是70.91。氯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气体,氯气较空气重2.5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氯臭味。当加压至6—7个大气压时可液化,体积缩小 457倍,可灌入钢瓶中贮存,故又称液氯。液氯较水重1.5倍,将液氯置于大气中,立即变成气体,将氯气通入水中可得氯水。氯加入水中可变为盐酸和次氯酸。

1.2漂白粉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氯化石灰。它是将氯气通入熟石灰中而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32%—36%),还含氯化钙(29%)、氧化钙(10%—18%)、氢氧化钙(15%)及水(10%),通常以Ca0Cl2代表其分子式。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大量沉渣。漂白粉稳定性差,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因此不宜保存过长时间。

1.3漂白粉精

将氯化石灰乳经过结晶分离,再溶解喷雾干燥即制成漂白粉精,漂白粉精含次氯酸钙约80%,还含少量的氯化钙(2.74%)、氢氧化钙(1.9%)。漂白粉精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沉渣,稳定性较漂白粉好,有效氯含量是漂白粉的一倍。

1.4有机含氯消毒剂

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 1.5次氯酸钠电解食盐所得氯气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分子量为74.44。次氯酸钠为淡黄色液体,有氯臭,有效氯含量为12%—14%,易溶于水,稳定性差,受热及阳光照射有效氯易丧失,故不宜长时间保存。

2.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2.1氯的杀菌机理

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去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有资料指出病毒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一系列的代谢酶;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2.2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下列各因素的影响:加氯量、接触时间、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2.2.1加氯量:

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水中至少应保持游离性余氯0.3mg/l。在配水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05mg/l。余氯分为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两种,游离性的HOCl、OCl-和Cl2;化合性如NH2Cl和NHCl2。前者杀菌力较强,后者杀菌力较弱。

2.2.2接触时间:

氯加入水中后,必须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用游离性有效氯(指HOCl和OCl—)消毒时,接触时间应至少30分钟,游离性余氯达0.3—0.5mg/l;采用氯胺(指NH2C1和NHCl2)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在l—2小时,化合性余氯达1—2mg/l。

2.2.3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当PH值<5.0时,HOCL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值的增高,HOCl逐渐减少而OCL-逐渐增多。PH值在6.0时,HOCl在95%以上;PH值>7.0值,H0CL含量急剧减少;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值>9时,OCl-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验,次氯酸(HOCl)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要太高,以免生成OCl-较多,H0CL较少而影响

杀菌效率。用漂白粉消毒时,因同时产生Ca(OH)2,可使PH值升高。故当漂白粉因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而使有效氯含量低时,消毒效果会受影响。

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一氯胺高,三氯胺则几乎无杀菌作用。它们之间的生成量比例,取决于氨和氯的相对浓底,PH值和温度等因素。一般而言,当PH值>7时,一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近似相等;PH值<6.5时,主要为二氯胺;三氯胺只有当PH值<4.4时才存在。

2.2.4水温:

水温高,杀菌效果好。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

2.2.5水的浑浊度:

用氯消毒时,必须使生成的次氯酸(HOC1)和次氯酸离子(OCl-)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方能达到杀菌效果。如水的浑浊度很高,悬浮物质较多,细菌多附着在这些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使杀菌效果降低。这说明消毒前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的必要性。悬浮颗粒对消毒的影响,因颗粒性质、微生物种类而不同。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小,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微生物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

2.2.6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菌强。消毒往往达不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1普通氯化消毒法

当水中需氯量较低,且基本无氨(<0.3mg/L)时,加入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染较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氯能与酚形成有嗅味的氯酚);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

3.2折点氯消毒法

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游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本法的优点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氯多,因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

烷;需事先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样折点不明显;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需加碱调整。

3.3氯胺消毒法

在水中加入氨(液氨、硫酸胺或氯化胺),则加氯后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这种方法为氯胺消毒。氨与氯的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范围一般为1:3—1:6。本法的优点是:三卤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则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2小时)和较高的余氯量(1—2mg/l),因此接触时间长,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

3.4过量氯消毒法

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较严重时,或在野外工作、行军等条件下,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时,可加过量氯于水中,使余氯达l—5mg/l。消毒后的水需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活性炭脱氯。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1加氯地点

在水的净化处理流程中,加氯地点可选择为: 4.1.1滤前加氯指在混凝沉淀前加氯,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良混凝沉淀和防止藻类生长,但易生成大量氯化副产物。

4.1.2滤后加氯

指在滤后水中加氯,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它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可采取二次加氯,即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各加一次。

4.1.3中途加氯

在输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途的加压泵站或贮水池泵站的补充加氯。采用此法既能保证末梢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的管网水含余氯过高。

4.2加氯设备

大中型水厂一般均采用液氯消毒。液氯和干燥的氯气对铜、铁和钢等金属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时,化学活性增强,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大,因此为避免氯瓶进水,氯瓶中的氯气不能直接用管道加入水中,必须经过加氯机后投加。氯的投加设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真空加氯机和转子加氯机。

真空加氯机上部为一玻璃罩,浸于水盘中,罩内压力较大气压低。液氯钢瓶内的氯经减压气化后吸人玻璃罩内,由另一管孔通往水射器,与压力水混合后送至加氯点。转子加氯机钢瓶内氯气先进入旋风分离器,除去铁锈、油污后再经弹簧膜阀、控制阀到转子流量计和中转玻璃罩,在水射器抽吸下,氯与压力水混合并溶解,氯浓度大于1%,经加氯管道送往加氯点。加氯点应选在无压的管渠内。近来国内一些水厂引进了国外较先进的真空加氯系统,可根据原水流量以及加氯后的余氯量进行自动运行。小水厂可用漂白粉消毒。所用漂白粉其有效氯应达到25%。调制和投加漂白粉溶液桶应有两个,以便轮流使用。溶液桶内可配成浓度1%—2%的漂白粉澄清液备用。有的水厂也采用漂白粉精片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

5.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

5.1氯化副产物的形成及危害

在氯化消毒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一系列氯的副产物。通常,将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物。天然水中有机前体物以腐殖质(含腐殖酸和富里酸)为主要成分,其次有藻类及其代谢产物、蛋白质等。腐殖质是氯化消毒过程中形成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的主要前体物质。三卤甲烷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主要有四种:即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其中以氯仿含量最高。据研究表明氯仿具有致突变性和动物致癌性。

氯化副产物中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有卤乙腈、卤乙酸、卤代酚、卤代酮和卤代醛等。这类物质目前现有仪器难以检测,但它们仍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和致癌性。

5.2防治措施

对氯化副产物的防治,可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选择有机前体物含量低的水源;加强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净化措施;防止藻类在制水构筑物内的生长,以降低有机前体物的含量;改善氯化消毒方法,如取消预氯化和避免折点氯消毒,采用管网中途加氯等,以减少氯化副产物的形成;采用颗粒活性炭过滤,以除去已形成的氯化副产物;此外还可考虑采用二氧化氯或臭氧作氧化剂/消毒剂,也可改用氯胺消毒。 6.氯制剂效果测定用于饮水消毒的含氯制剂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和次氯酸钠等,其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液氯含有效氯在99%以上;新鲜漂白粉含有效氯在30%—35%;漂白粉精片含有效氯高达60%—70%;刚生产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在13%-14%。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必须达25%以上,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应在10%以上才能作饮水消毒剂。有效氯的测定可采

用碘量法。其原理是: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出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还可采用较简捷的蓝墨水快速测定法。因蓝墨水能为有效氯所漂白,故可根据消耗蓝墨水的体积计算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饮水在采用氯化消毒时,将涉及三个指标:加氯量,需氯量和余氯。加氯量是指水中所加入的氯量。

需氯量是指消毒饮水所需要的氯量。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将加氯量减去余氯量即为水体的需氯量。饮水中余氯的作用是表证消毒效果,并可防止饮水受到再次污染。余氯有三种形式:总余氯、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中游离性余氯含量不得低于0.3mg/L。

余氯测定方法有:碘量法测定总余氯量,原理同有效氯测定;邻联甲苯胺的比色法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氯量,其原理是在PH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比色定量;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可分别测定三种形式的余氯和干扰假色,它的原理是当余氯与邻联甲苯胺生成黄色化合物后,再加入亚砷酸盐其颜色不再变化,如先加亚砷酸盐将余氯还原为氯化物,则余氯不能与邻联甲苯胺作用生成黄色化合物,此时溶液呈现的颜色为干扰物的假色。根据亚砷酸盐及邻联甲苯胺的加入次序,并控制不同的显色时间,则可分别测出游离性余氯,化合物余氯和总余氯的含量,并能去除假色干扰。

由于邻联甲苯胺具有致癌性,目前国际上已取消此比色法,而采用DPD法测定水中余氯(包括游离氯、化合性余氯、总余氯)含量。其原理是:氯与D.P.D在偏酸性条件下作用,生成桃红色产物,颜色的深浅与水中余氯的含量成正比。按加人试剂的顺序不同,可测出三种不同的余氯。

二其他消毒

1.二氧化氯消毒

本世纪4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用二氧化氯(C102)用于水的消毒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制造复杂,价格较贵,过去未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外为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据资料统

计,在1977年欧洲使用二氧化氯的水厂就有数千个,美国有103个水厂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两年也有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饮水的水厂出现。

1.1二氧化氯的理化特性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为橙黄色气体,溶点-59.5℃,沸点11℃,冷水中溶解度为2.9g/l(即4℃时的溶解度),热水中分解成HCl02、C12和O2。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但不和水起化学反应,在水中极易挥发,其水中溶液呈黄绿色,敞开存放时能被光分解.因此不宜贮存,必须在现场边生产边使用;在密闭,避光条件下存放,很稳定,如果轻度酸化(PH6)则更稳定。二氧化氯很容易爆炸,当空气中浓度大于10%或水中浓度大于30%时,都具有爆炸性。因此在生产时常用空气来冲谈二氧化氯气体,使其浓度低于8%—10%。将此气体溶于水时,水中二氧化氯浓度约为6—8mg/L。

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有很强的氧化性。

1.2二氧化氯的消毒力

从研究资料显示,二氧化氯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灭能力均很强,由于CLO2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不含H0Cl和H0Cl-形式的有效氯,然而其浓度常以有效氯的术语表示。Cl02氯原子为正4价,还原成氯化物时将可得到5个电子,因此其氧化力相当于氯的5倍,有效氯含量为263%。故二氧化氯是极为有效的饮水消毒剂。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杀灭原理是: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透过性能,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使膜的渗透性增高;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

1.3二氧化氯的毒性

二氧化氯及其歧化形成的亚氯酸盐和氯酸根有一定的毒性。C1O2-能引起动物的溶血性贫血和变性血红蛋白血症,CLO2还具有降低血清甲状腺素的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只有在接触高浓度二氧化氯及歧化产物亚氯酸盐时,才会产生不利影响;低剂量接触一般不会影响其健康。例如:有人用小白鼠作实验,饮用含亚氯酸盐100mg/l的水,可使它们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饮用含量为10mg/l 的水就未引起这种变化。让大鼠长期饮用含二氧化氯10mg/l的水,两年后也未检查出对动物健康有害的作用。

1.4二氧化氯消毒

CLO2在饮水消毒中除可单独使用外,也可与其它消毒剂配合使用。如用CL02作制水前处理,然后在滤后水中加氯,这样可防止形成过量的三卤甲烷,减少构筑物上藻类的生长,并能避免管网水中C102、C102-和CL03-的总量过高。

CLO2的投加量与源水水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只作消毒用时,加入量为0.1—0.3mg/L,兼作前处理时,约为0.6-1.5mg/L。但无论何种情况,其余氯量应与游离余氯相同,且管网中CL02、C102-和CL03-的总量应低于1mg/L。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杀菌效力逐渐减弱。但消毒效果不受PH值的影响(PH6—10),这使其对水质PH的变化比氯有更强的适应性,特别适用于碱度较高的水源水消毒;也不受天然水源中经常存在的氨的影响;因此,二氧化氯作为饮水消毒有其特有的实用性。

1.5二氧化氯消毒的优缺点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的消毒中有以下独特的优点:可减少水中三卤甲烷等氯化副产物的形成;当水中含氨时不与氨反应,其二氧化氯的氧化和消毒作用不受影响;能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消毒作用不受水质酸碱度的影响;经二氧化氯处理后,水中余氯稳定持久,防止再污染的能力强;因氧化作用强,可除去水中的色和味,不与酚形成氯酚臭;对铁、锰的除去效果较氯强;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可以安全生产和使用。其缺点是: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必须在现场制备,立即使用;制备含氯低的二氧化氯较复杂,其成本较其它消毒方法高;二氧化氯的歧化产物对动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变性血红旦质血症等中毒反应。

2.紫外线消毒

2.1紫外线消毒原理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紫外线波长主要为200-300nm,其中240—280nm波长的杀菌力较强,254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对病原微生物杀灭作用的原理是:当微生物被照射时,紫外线可透入微生物体内作用于核酸、原浆蛋白与酶,使其发生化学变化而造成微生物死亡。据研究,紫外线使DNA上相邻的胸腺嘧啶键合成双体,致DNA失去转录能力,病原微生物死亡。

2.2紫外线消毒方法

用紫外线消毒饮用水时,一般采用紫外线饮水消毒装置进行。消毒装置是管状,使水由一侧进入,另一侧流出,管道中用紫外灯照射。目前紫外线灯为高压石英水银灯。用于饮水消毒的设备有两种:套管进水式(浸入式)和反射罩式(水

面式)。套管进水式是灯管外有石英套管,水从灯管旁流过而消毒;反射罩式是利用表面抛光的铝质反射罩将紫外线辐射到水中,所处理的水为无压流。灯管有效寿命为500h,灯管分低压灯管和高压灯管,高压灯管单位时间内消毒的水量较低压灯管为多。利用紫外线消毒时,水的色度和浊度要低,水深最好不超过2cm,光照接触时间10—100s。

2.3紫外线消毒的优缺点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所需接触时间短,杀菌效率高,不改变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产生残留物质和不良异味;缺点是消毒后水中无持续杀菌作用,每支灯管处理水量有限,且需定期清洗更换,(每周应用酒精棉球擦试灯管),成本也较贵。因此,除单位供水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外,未获得广泛应用。

3.臭氧消毒

3.1臭氧的理化特性

臭氧又称三氧。臭氧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在常温下为淡兰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臭氧气体经低温压缩处理可呈液态,沸点为-112.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常温常压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浓度溶液。臭氧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并放出新生态氧:3.2臭氧消毒的优缺点

臭氧消毒的优点是:消毒效果较C102和CL2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PH 在6—8.5范围内均有效;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同时还有除臭、色、铁、锰、酚等多种作用;除水中有溴离子外,不产生三卤甲烷;用于前处理时尚能促进絮凝和澄清,降低混凝剂用量,并因而减少化学污泥量。缺点是:投资大、费用较氯化消毒高;水中03不稳定,控制和检测O3均需一定的技术,缺乏剩余消毒剂,出厂水无剩余03(03对管道腐蚀作用强,也不允许有剩余03),因此需用第二消毒剂,以防止细菌后生长。

三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

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

机的水倒灌入氯瓶。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

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次氯酸钠溶液。

2.2农村水厂

农村水厂以深井加水塔的供水方式为多,也有使用地面水而进行完全处理后的供水生产方式。农村水厂的饮水消毒根据其经济条件不同而选择的方法不同,

大部分采用的是漂白粉消毒,也有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少数水厂采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3.农村分散式给水

我国农村目前分散式给水面还有相当的比例,为保证饮用水质的卫生安全,井水必须经常消毒,尤其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更不可忽视。井水消毒可采用普通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普通消毒法即每天向井内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粉精)溶液。消毒前,应先测量井中的水深和直径,算出井水水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根据井水水量和加氯量(或需氯量)计算出每次消毒所需的漂白粉(其有效氯含量也应事先测定)重量。将漂白粉加水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把澄清液倒入井内,用洁净水桶或竹杆在井内搅和,半小时后,从井中取水样测定余氯含量,使保持在0.3—0.5mg/L为宜。如余氯不足或过多,说明所加药量太少或过多,应作为下一次消毒时参考。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次,一次在早晨群众用水前,一次在午后。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

圆井水量(m3)=水井直径(m)2×水深(m)×0.8

方井水量(m3)=边长(m)×边宽(m)×水深(m)

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m)3X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不同水源水消毒的加氯量

水源种类加氯量(毫克/升) 1立方米水中加漂白粉量(克)

深井水 1.5-1.0 2-4

浅井水 1.0-2.0 4-8

上坑水 3.0-4.0 12-16

泉水 1.0-2.0 4-8

湖河水(清洁透明) 1.5-2.0 6-8

(水质混浊) 2.0-3.0 8-12

塘水 (环境较好) 2.0-3.0 8-12

(环境不好) 3.0-4.5 12-18

持续加氯消毒法

由于普通消毒法余氯不能保持很长时间,需每日消毒2次,工作量较大,有时使消毒制度难以坚持巩固。因此各地群众创造了持续消毒法,可延长消毒时间,减少工作量,且使用也方便。具体方法是选用竹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等容器。现在也有一种塑料瓶式的持续加氯容器,其瓶盖为密封球型。可浮于水面,瓶体上部有可调节小孔,消毒剂装入后可根据消毒用量调节孔的开闭,使用也很方便。使装漂白粉容器浸于水面下40cm左右,借取井水时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液不断渗出与水接触,使井水中经常保持过量的有效氯进行消毒,达到连续消毒的效果。一般一周左右取出容器检查和调换药物,并经常测定水中的余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可采用过量氯化消毒法。此法是按常量加氯量的10倍(即10—20mg/L)进行井水消毒。特殊情况指:当地发生肠道传染病并怀疑与水有关;井水大肠菌群及化学性状发生显著变化;新井开始使用前;旧井修理后;井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有污染可能时。具体方法:先将井水淘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的漂白粉澄清液清洗,按加氯量10一20mg/L 放入漂白粉液,过10-12h后将水打光,待井内重新有水后,再消毒使用,必要时井水经细菌学检查合格后方可饮。用过量氯化消毒的水具有强烈氯臭,可用硫代硫酸钠脱氯。硫代硫酸钠的用量一般为漂白粉用量的一半或等量。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 1.范围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评价,本规范规定了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消毒剂杀灭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化学处理剂 2.2消毒设备产生生活饮用水消毒剂或消毒作用的设备 2.3消毒副产物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使用后在消毒生活饮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2.4新产品依据新原理、新有效成分生产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新剂型和新复配制剂。 3.卫生要求 3.1所有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以表1所列检验步骤,检验结果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消毒目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3.2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在消毒过程中余留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剂残留物、由原料和工艺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不应超

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 3.3消毒剂及其原料副产物和消毒设备使用后水中可能带入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未予规定的有害物质时,该有害物质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且该有害物质增加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限值的10%。 如果上述有害物质没有可参考相关标准时,应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进行试验以确定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容许增加值为最高容许浓度值的10%。 3.4消毒剂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3.5消毒设备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消毒设备中与生活饮用水接触部分的浸泡试验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2019年版)

自然灾害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2019年版) 为保证灾区民众能够得到安全的生活饮用水,须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的消毒处理以及水质的检验。 B.1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B.1.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按有效氯4-8mg/L投药,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min后测余氯0.3-0.5mg/L即可。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B.1.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B.1.3大口井的消毒 B.1.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 井水量(t)=井水深(m)×3.14×[水井半径(m)]2 漂白粉的投加量(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井水量(吨)×加氯量(mg/L)) 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浑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min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min后即可使用。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时段前进行。 B.1.3.2持续消毒法 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孔径为0.2-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

饮用水基本安全知识

饮用水基本安全知识 一、选择饮用水常识 (1)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或开水,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饮用消毒药剂消毒后的水;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浑浊、有颜色水洗漱等。(2)取水优先选井水、泉水,也可选用河岸渗滤水。 (3)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并用干净的水冲洗。 (4)有消毒剂味道的水是较安全的饮用水。 (5)选择水源的顺序为井水、泉水、山溪水、江河水、水库水、湖水、池塘水,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水源水质分析的结果来划定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标识,加强保护水源地。 (6)要共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二、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措施 (1)水源井周围50米或地表水源沿岸30 米范围内,禁止建厕所、牲畜圈,禁止排放粪便、污水或倾倒垃圾,不得在水源边喷洒农药等。(2)粪便进行统一消毒和管理,动物牲畜尸体等及时清除并立即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地点应距水源地150米以上并远离居民日常生活区,填埋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填埋按比例加入生石灰(重量为动物尸体重量的1/4~1/2),填埋完成后对填埋地进行标识。 (3)在水源地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或其上游地区;对于水井,应在周围设置拦截措施,要建井台、挖排水沟,并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防污染物进入。每天定时对井水消毒,用公用水桶进行取水。

三、简易判断饮用水水质方法 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 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 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 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水质(快速)检验设备等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合格后才能饮用。 四、饮用水消毒方法 (1)家庭和个人用水: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①漂白粉精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混匀静置30分钟后可饮用; ②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二氯异氰尿酸钠药片(泡腾消毒片)5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③氯亚明消毒法:先将氯亚明配成10%溶液,每100公斤水中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④次氯酸钠消毒法:清水100公斤加入10%次氯酸钠5~6毫升混匀搅拌,静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⑤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2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2)井水:按井水深度和直径计算出井水量,按比例计算消毒剂投放量进行投加。

几种饮用水消毒方式比较

各种消毒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面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必须选择能替代氯消毒的、适合农村特点的、经济安全的消毒方法。其中,较为理想的是二氧化氯(CIO2)和臭氧(O3)。 二氧化氯(CIO2) 二氧化氯的应用现状 20世纪4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发现CIO2用于水的消毒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制造复杂,价格较贵,一直未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两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O3) 臭氧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许多国家还对臭氧应用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生活饮用水杀菌消毒方案

生活饮用水杀菌消毒方案 紫外线杀菌原理和相关知识:紫外线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光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细分 UVA(315~400nm)UVB(280~315nm)UVC(200~280nm)。UVC最易被DNA(核糖核酸)吸收,紫外线消毒系统就是使用UVC。莱特莱德紫外线杀菌设备集光学、微生物学、机械、化学、电子、流体力学等综合学科于一体。采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紫外C光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当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生物等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波光253.7nm)照射后,其细胞的DNA、RNA结构被破坏,细胞再生无法进行,从而达到水的消毒和净化的目的。 波长185nm谱线在空气中产生臭氧,而臭氧可起到杀菌、除味的效果。185nm的谱线还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分子,产生氢基自

由基并最终将水中的有机物分子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去除TOC的目的。 生活饮用水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自来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紫外线杀菌系统→水箱(生活直饮水/生活饮用水) 石英砂过滤器:采用水泵加压,使原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特点:运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过滤效率高,阻力小,处理流量大,反冲次数少。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纯水、食品饮料水、矿泉水和电子、印染、造纸、化工行业水质的预处理及工业污水二级处理后的过滤。也用于中水回用系统、游泳池

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深度过滤。对于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活性炭过滤器过滤:介质:活性炭,工作原理:利用活性炭的吸咐性能去除液体中的杂质使液体得到净化。 特点: 1、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胶体微粒、微生物。 2、可吸附氯、氨、溴、碘等非金属物质。 3、可吸附金属离子,如银、砷、钗、六价铬、汞锑、锡等离子。 4、可有效去除色度和气味及制药工业除去水中热源,延长交换树脂的使用寿命。 软化器:又称离子交换器,离子交换器是用于降低水中的硬度,生水由上而下通过交换器进行软化,水中含有的镁、钙、阳离子与水交换剂的钠离子互相交换,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及硫酸盐垢,从而获得软化水。 精密过滤器:也叫保安过滤器:采用PP棉、尼龙、熔喷等不同材质作滤芯.工作原理:通过不同孔径的滤芯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细菌及其它杂质等,使原水水质达到反渗透膜的进水要求。 反渗透膜: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水箱:不锈钢纯水箱,304或316材质,多种规格型号,主要用于水处理未端的水质储存。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摘要】本文对生活饮用水中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液氯、二氧化氯及氯胺消毒工艺的原理、优点、缺点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安全消毒的概念,指出紫外线+氯组合消毒工艺是保障消毒安全的重要技术选择。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方式 一、常规饮用水消毒方式及影响因素 水厂传统的饮用水常规消毒方式主要有液氯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近几年又开始采用氯胺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这些消毒方式各有利弊,分析如下: 1.液氯消毒 (1)原理。液氯消毒是将液氯气化后变成气相氯气,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HCIO和CIO-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CIO是中性分子,可以靠近附着在带负电荷细菌的表面,并渗入到细菌体内,对细菌进行氧化,进而造成细菌死亡;而CIO-带负电,难于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附近,所以CIO-虽有氧化能力但对水却难起消毒作用。在我国用液氯作消毒剂对自来水消毒十分普遍。 (2)优点。一是杀菌效率高。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二是持续性好。氯气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是因为水体经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缺点。一是存在二次污染。氯与污水中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化合物,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有害。二是安全性较差。液氯有毒,有泄露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形成氯胺,降低消毒能力。氯与氨反应生成氯胺,会影响消毒效果。 (4)影响因素。一是接触时间。氯加入水中后,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是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的有效条件。二是pH。水的pH越低,所含HCIO越多,当pH9时,CIO-接近100%。三是温度。温度越高,氯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越好,水温每升高lO℃,病菌杀灭率提高2倍~3倍。 2.二氧化氯消毒 (1)原理。二氧化氯可有效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能力,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二氧化氯原子为正4价,还原成氯化物时可得到5个电子,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剂,它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饮用水管理制度

学校饮用水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卫生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县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5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水井要设有井盖,加固上锁,设专人定时供水。二次供水蓄水池要加盖、加锁,溢水口要加设网罩。 (三)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县疾控中心检测一次。师生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记录。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四)从事二次供水蓄水池和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五)师生直接饮用的桶装水必须是标有生产日期和QS认证标志的,并每月向供水方索取检验报告,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六)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七)注意安全、节约用电。当天工作、学习结束后必须关闭房间所有电源,包括饮水机电源。严禁学生自行拆御饮水机,如有故障及时到总务(后勤)处更换。 (八)锅炉房供水设备每学期使用前必须进行排污、清洗。锅炉房提供师生饮用的开水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和幼儿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60-70℃后存入保温桶,确保学生和幼儿安全。 (九)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活动型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不得从事饮用水管理工作。 (十)学校应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并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为保证灾区民众能够得到安全的生活饮用水,须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的消毒处理以及水质的检验。 B.1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B.1.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按有效氯4-8mg/L投药,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min后测余氯0.3-0.5mg/L即可。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B.1.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B.1.3大口井的消毒 B.1.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

井水量(t)=井水深(m)×3.14×[水井半径(m)]2 漂白粉的投加量(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井水量(吨)×加氯量(mg/L)) 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浑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min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min后即可使用。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时段前进行。 B.1.3.2持续消毒法 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孔径为0.2-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一次加药后可持续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余氯量在0.7mg/L左右。若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B.1.3.3超量氯消毒法 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

最新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 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backbone, County standing when Lieutenant, guerrilla activity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water zone of Wujiang County border. In early 1940, Chang Shen Liqun sectors Yu Qingzhi is appointed to three district and three enemy Guard Captain. Yu assumed office, the positive innov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line, master puppet performance. Three 次氯酸钠溶液。 2(2农村水厂农村水厂以深井加水塔的供水方式为多,也有使用地面水而进行完全处理后的供水生产方式。农村水厂的饮水消毒根据其经济条件不同而选择的方法不同,大部分采用的是漂白粉消毒,也有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少数水厂采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饮用水消毒制度

招堤街道三岔小学 饮用水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卫生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三)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五次清洗。师生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记录。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四)从事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五)师生直接饮用的桶装水必须是标有生产日期和QS认证标志的,并每月向供水方索取检验报告,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六)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七)注意安全、节约用电。当天工作、学习结束后必须关闭房间所

有电源,包括饮水机电源。严禁学生自行拆御饮水机,如有故障及时到总务(后勤)处更换。 (八)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活动型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不得从事饮用水管理工作。 (九)学校应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并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二、学校生活饮用水索证制度 (一)采购饮用水消毒药品,必须索取商家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消毒药品的检查合格证复印件. (二)采购所有的饮用水消毒药品时,须认真仔细查看所购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注册商标、保质期限、标签等,禁止采购“三无”和伪劣产品。 (三)所有的消毒药品索证材料需保存好,以备待查。 三、学校供、管水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一)供、管水人员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 (二)供、管水人员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 (三)体检不合格的供、管水人员(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时调离工作岗位,体检不合格的人员,不予从事该工作。 (四)供、管水人员在健康证即将失效前10天,由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员统一组织供、管水人员体检办证。 (五)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员须每天对供、管水人员个人健康、卫生情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 “凡味之本,水为最始”。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 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 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 1)水中的病原体 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一般细菌的等电点大都以PH3.0~3.5左右,所以在常见的PH 值范围6.5~8.5内,水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带负电的。这个性质使得带负电的消毒剂分子不易接近细菌,从而影响消毒效果。但是由于细菌是带负电,因此能在水处理的混合沉淀工艺中被部份去除。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细菌主要有杆菌、弧菌、钩端螺旋体及其它病菌等。 对人类致病的原生动物主要有各种溶组织变形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等。其虫体和卵囊的大小在0.75~21微米的范围内。 常见的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有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丝虫,以及肺吸虫、血吸虫、麦地那龙线虫等。 病毒的体积要比细菌小得多,大小范围约为0.02~0.45微米。病毒外部有蛋白质外壳保护内部的核酸,消毒剂必须进入外壳破坏核酸才能将病毒杀死。水可传播病人的排泄物中的上百种病毒。 水中寄生性真菌一般并不通过水感染人类,但一些真菌可通过公共浴场和泳池形成皮肤交叉感染,如霉菌等。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一.直接投加法:投药前按下式计算水量:水量(m3)=井水水深(m)×[水面半径(m)]2×3.14 一般井水消毒漂白粉投加量为 4~6 克/m3,较浑浊河水、塘水等漂白粉投加量为 6~12 克/ m3。计算出漂白粉投加量后,应先将漂白粉配制成漂白粉溶液。将漂白粉上清液投加到需消毒的水中。漂白粉溶液的配制方法:称取 所需漂白粉,加少许清洁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加适量清洁水稀释至充分溶解,搅匀后静止沉淀,静置后取漂白粉上清液倒入需消毒的井水中,用吊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井水搅匀,待 30 分钟后即可使用。每天消毒 1~2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 l~2 小时进行。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 2~3 倍。二.持续消毒法:持续消毒法是把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容器内,加水搅拌后放入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作用,使氯经容器的孔眼或容器壁慢慢地渗出来,以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一次投药可维持数天至数周。用作持续消毒的容器种类很多,如用塑料袋、塑料窗纱袋、竹筒、陶土罐或罐头盒。消毒容器的上方与木块、泡沫塑料或竹筒连结在一起,并保持一定距离,使容器浮在水面下 10cm 处。竹筒持续消毒器是直径 5~6 厘米的一个竹筒。一端保留竹节,一 端开口,在靠开口端边上钻几个直径 0.2 厘米的小孔,竹筒内放半筒漂白粉,加水少许调成糊状,用木塞将开口端塞紧。消毒时将浮筒悬在井水中,使漂白粉筒浸于水面下40cm 左右。塑料袋持续消毒器,用 18×25 厘米长方形塑料袋(无毒),在上部 1/3 处每边开 0.2~ 0.4 厘米小孔数个,袋内装 250~500 克漂白粉,加少许水调成糊状, 再用塑料绳扎紧袋口,使用时用浮筒悬于井中。用消毒片进行水消毒时,用量为每片加水 150 千克,具体消毒方法请详见说明书。三、老井的卫生处置:长时间未使用 的老井应实施卫生处置方法为:彻底清理井内污泥、异物,采用过量氯消毒法消毒,即按加氯量lO-15mg/L 投入漂白粉或消毒片,当嗅到水中氯臭较重时,维持l2 小时,将过量氯消毒的水抽干,新渗入井内的水即可利用,并按常规井水消毒方法进行日常的井水消毒工作。四、注意事项: 1、漂白粉进行水消毒时,不能直接将漂白粉投入 需消毒的水中。 2、漂白粉具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高 浓度时对人有刺激性,配制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漂白粉性质不稳定,易潮解结块,有效氯易挥发,当漂白粉有效氯下降到 15%以下或己结成硬块时就不应使用。 3、消毒后的饮用水应达到消毒效果,水中游离余氯量应达到 0.3~0.5mg/L, 即氯嗅 明显,投药不要过量。

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 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二、药物消毒 饮用水的消毒,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加氯的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灵片、消毒灵粉和优氯净片4种。为能有效消除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饮水卫生,现将几种氯制剂的使用方法分述如下:(一)漂白粉、消毒灵片的使用方法 A、水缸水的消毒 用100公斤水(大约3挑水)在水缸中,取优氯净片或消毒灵片1片放入一个矿泉水瓶中,然后加水待药片全部溶解后,将1/10药液倒入水缸中混匀,30分钟后即可饮用;若水量有变动,仍按100公斤水加1/10的药液类推。配好的药液应密封、避光、保存,若超过24小时,最好另配。 较为浑浊的水可单纯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用明矾混凝沉淀以及砂滤。 B、井水、水池水、水塘水的消毒 根据蓄水量、水质情况来估算消毒药用量。水量测定公式如下: 圆形井水量=深(m)×3.14×半径平方(m2) 形井(池)水量=长(m)×宽(m)×水深(m) 计算出蓄水量,根据水质情况:水质状况较好的,一般每立方(吨)水加优氯净片或者消毒灵片1片,使用漂白粉则加8-12克【☆漂白粉使用方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夜倒入水中,井水则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饮用】,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3次。水质较差的,可增至2-3倍用量。 投药方法: 1、直接投药法:将所需量消毒药品放入容器内溶解后(若使用漂白粉则参看前述使用方法)将消毒药液倒入水中与待消毒水混匀,使用片剂消毒药根据情况亦可直接投放,30分钟后即可饮用。此法适用于水量相对固定的如小水窖等的消毒。

饮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概况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 “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流正在面临干涸的危险; 地球大约41%的人口居住在这 些流域,1万种淡水动物和植物 中至少20%已经灭绝,全球共有 43个国家缺水,缺水的人口工 有7亿,到2025年,缺水人口可 能超过30亿.”但是那可能是一 个可怕的结论,“人类看到的最 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的眼泪。” 生命离不开水。在日长生活中,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对水源的需求,各地都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供水系统。我们是怎样获得干净、清洁、健康的水资源呢?正是水处理消毒技术保证了千家万户的水源供给,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地饮用水。 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水处理技术日趋成熟,饮用水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饮用水常规含氯化合物消毒技术 1.1氯消毒技术 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茵表面,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氯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但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氯消毒的特点很多,其经济消耗不高,消毒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余氯的测定也很容易。传统的给水处理观念中,认为饮用水使用氯消毒技术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问题,即使较大城市的长距离给水管网,只要维持管网末梢一定的余氯就可以保

证饮用水的安全(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管网末梢为≥0.05 mg/L)。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发现即使采用氯消毒技术对给水进行了处理,给水管道中仍检出几十种细菌,除少数铁细菌和硫细菌外,主要是以有机物为营养基质的异养菌。有时,输水管道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甚至超过出厂值。这是因为氯消毒后未杀死的细菌的自我修复生长和外源细菌进入管道造成的。 20世纪 70年代,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代醛等在饮用水中被发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消毒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氯在进行饮用水预氧化和消毒时与水中某些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产生易挥发的和不易挥发的氯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由于其强致癌性已成为研究人员的主要观察目标,而且也分别代表了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两类消毒副产物。常规处理工艺对预氯化产生的副产物不能有效去除,氯消毒技术渐渐不能达到当今人类的健康要求。而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环境中产生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进入给水系统会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研发新的给水消毒技术已势在必行。 1.2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是微红,略带黄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分子式为:ClO ,分子 2 量为 67.46g/mol。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氯氧化作用,能较好杀灭细菌、病毒,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保证较长时间的杀菌功效。另一方面,作用期间受 PH影响不敏感,可除臭、去色。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细菌的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穿透性能,可以有效地氧化细胞酶系统,快速地控制细胞酶蛋白的合成,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对大多数细菌表现出比氯更高的去除效率,对很多病毒的杀灭作用强于氯,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在欧洲和北美都有一定的应用,被认为是氯消毒剂的理想替代品。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以保持剩余消毒剂量;氧化性强,能分解细胞结构,并能杀死孢子;不产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副产物,不产生致突变物质。 但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氯酸盐,这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潜在威胁。目前,亚氯酸盐的含量已经有明确的数据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氯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质量浓度建议控制在 200μg /L以下,

生活饮用水消毒安全评价规范

生活饮用水消毒安全评价规范 为加强对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监管,卫生部近日组织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并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1.范围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评价,本规范规定了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消毒剂杀灭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化学处理剂 2.2消毒设备产生生活饮用水消毒剂或消毒作用的设备 2.3消毒副产物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使用后在消毒生活饮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2.4新产品依据新原理、新有效成分生产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新剂型和新复配制剂。 3.卫生要求 3.1所有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以表1所列检验步骤,检验结果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消毒目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

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3.2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在消毒过程中余留在生活饮用水中的消毒剂残留物、由原料和工艺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限值要求。 3.3消毒剂及其原料副产物和消毒设备使用后水中可能带入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未予规定的有害物质时,该有害物质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限值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且该有害物质增加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限值的10%。 如果上述有害物质没有可参考相关标准时,应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进行试验以确定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容许增加值为最高容许浓度值的10%。 3.4消毒剂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限值的10%;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不应增加。 按表3《总体性能试验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 3.5消毒设备卫生要求根据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按表2《生活饮用水消毒剂评价剂量》计算处理后生活饮用水中金属离子增加量、无机物增加量和有机物增加量不应超过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