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情感困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中生情感困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中生情感困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中生情感困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中生情感困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来源:南模中学范依琳发布时间:2009-05-08

一.一般资料

雁雁,高中生,女,1986年出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雁雁的口吻)

母亲很自信,甚至有些自傲,喜欢说教,但是很优秀,父亲在家中没有主导权,有点怕母亲。小学至初中,自己的成绩很优秀,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深,因为母亲很优秀,自己就很喜欢模仿母亲的行为举止,模仿母亲的自信,希望自己向母亲一样优秀。母亲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例如:母亲漂亮,父亲丑,别人说像父亲,不愿承认自己像父亲,更愿意说自己像母亲。母亲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坚信这一点。直到初三之前,自己都是遵照这一条做的。初三是人生中的转折,认识了两位男生,一位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可以很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位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大度宽容很快乐。这两个男生的生活方式完全颠覆了自己关于“成绩好就有尊重与快乐”的价值观。而自己并不快乐,拥有的只有成绩,没有朋友。羡慕那两位男生不仅快乐而且有很多好朋友,于是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优秀的成绩,而是自由的生活方式。并认为:“自已不快乐,成绩那么好有什么用?”开始颓废,成绩一路下滑,不知怎的混入高中,连唯一引以为豪的成绩都没有了。

高一时,由于和班级同学相处得不好,母亲的不断说教加深了对家长的敌视,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了。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认识了A 同学,A同学是语文课代表,冒着大雨来医院帮自己补习,深深感动,但是A同学是一个更为自私功利的人,将所用的帮助视为利益的交易。自己被A同学的歪理说服了,自视为一个非常失败的人。A同学总是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讥讽、嘲笑,使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荡然无存,觉得自己很没用,毫无快乐可言。

三.观察和她人反映

雁雁是高二年级中比较特殊的学生,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其言行举止和其他老师的看法。通常高二的学生较少会对副科书本中的问题钻研地很深,可是雁雁经常回来询问副科书本中有关概念上的问题,对有些概念喜欢追根问底。据其他老师介绍,她在高一时出车祸,非常严重,心理有点问题,莫名奇妙地思考一些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

初步对雁雁有点印象之后,上她们班的课时,特别留意了她的反应。从表面上看,她很开朗,甚至在常人的眼里,开朗地有些过分。性格像个男孩子,留短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想说什么就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估计别人的感受。上我的课,她很认真,也很投入。可以这

么说,单从外表观察,她除了有一点自我外,其它看不出有任何一反常态。

四.评估与诊断

雁雁很聪明,知识面也很广。作为高中生,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时期,许多问题他们都似懂非懂,有时执著任性,有时盲目效仿,这是需要有人指点她们,帮助他们摆脱困惑与苦恼。通过咨询,我觉得对于什么是正确的学习与待人接物的方法,她知道的内容不比一个成年人少。她的问题就在于,知道的很多,可是无法学以致用。她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寻求帮助。可是,每当她表现出反复的时候,别人往往不耐烦,甚至是讥讽。因此,她自卑、缺乏自信,观念上发生冲突,从前的困扰再次浮出水面。

因为自卑,没有自信,所以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很对立,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因于父母,怨恨他们对她的消极影响;在学校试图用自傲来掩饰自卑,与同学的关系也不好。因为没有自信,一旦遇到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做法的正确性。对现实的目标没有着落,感到没有意义。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的最终目标为树立雁雁的自信,排除杂念,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此终极目标细化为多个子目标: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摆脱对A同学的惧怕,建立并达成学习各阶段的目标,正视自己。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因人而异拟定咨询方案是本次咨询的前提。

当事人在情感上有了困惑,我没有先让她宣泄,而是先从了解她的种种想法入手,然后慢慢在咨询过程中理清思路,从而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逐步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当事人慢慢地从困惑中解脱,达到援助以求自助的目的。

环境的渲染,自身情感的体验是我对当事人心理咨询的主要手段。

她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又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自己,这一矛盾始终伴随着她的情绪在上下波动。为此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和“现实疗法”。在咨询中,使用聆听、关注、沉默、通感、自我披露等技巧。首先,要和当事人建立信赖关系,当产生信任时她才会接受你的帮助,接受你的观点。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绝对的耐心。其次,在谈话的过程中给她做一个示范,告诉她什么是正确的,注意每一个环节,将所有的小事都视为一个教育的机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是怎么做的,我的角度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那些环节出了问题,怎样做会更好。再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共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可急于求成。我始终认为“心理援助”是一个帮助患者自助的过程,所有的理论还是时间都应该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举

止中,这样的援助才是有效的。

另外,还要避免“移情”,采用William Glasser的现实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力量,重视当前的行为,协助当事人拟定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以尊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强调当事人自身的优点和潜能。避免当事人对咨询者的依赖心理。

七.咨询过程

(一)人究竟为什么要活着?

我们的谈话就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记得那天快下班了,她特地来找我,我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和她并不熟,甚至没有对话过。她一进门就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老师啊,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我很关切地看着她说:“好啊,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隔了好久,其间她的眼神一直犹疑不定,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我非常吃惊,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怎么解题,这个女孩子怎么会思考这么深奥的问题。我就问:“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因为我遇到了一些事情。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不是想死”

——“什么事?”

——“我觉得,现在不知道要干什么。”

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她断断续续地说着她的过去,她的现在。她反复强调的是,过去的她是一个很快乐的人,现在的她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在描述的过程中,她不断引用别人的话(或者是书本上的句子,或者是名人名言,还有一个重要人物——A同学的观点),她常说的句式为“**说,***。所以,我***”。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搭话,只是在她思路断开的时候帮助她回忆刚才的话语。接着,她离开了,或许有了一些安慰和小小的心理满足。

在这次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它需要模仿,模仿父母、模仿同学、模仿A同学、模仿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每一种观点对她的影响都很深,她乐此不疲地去模仿各种各样的做法,可是没有效果。她觉得很有挫败感。我觉得有必要弄清问题所在,有必要进行更深的心理咨询。有一点我很高兴,她是主动来找我咨询的,可见她本人还是有继续求助的愿望的。这不仅增强了我的信心,还使我初步形成了辅导计划,不宜立即“逼”她宣泄,而是设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树立自信,让她自己冷静地思考生活的意义,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走出人生的“低谷”。

(二)自身缺点的来由

她又来了,这次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A同学对她的影响”,在她最困难的时候,A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她非常信任A,愿意在她的面前坦言自己的缺点。A同学对事物总是抱着非常功利的态度,A

同学直言不讳喜欢和阴险的人交往,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雁雁,在她的面前雁雁总是非常无地自容,因为雁雁的优点在A同学看来一文不值。每当雁雁有点快乐高兴的时候,耳畔总会浮现出A同学的话语“雁雁,你有什么资格这么高兴,这么自信``````”于是,雁雁又陷入缺乏自信的状态中。在谈话的过程中,雁雁的话题总是不停的变幻,非常跳跃。

——现在我们的谈话已经进入一个多小时了,你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什么?

——告诉你我的倔强、顽固、不自信都是由来由的。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的错误模仿,模仿父母,模仿A,可能我现在不会这么没有自信。

给我的感觉,她很混乱,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初中时很有自信,甚至自傲,但是内心也很自卑,因为自己不快乐,只能用自傲来伪装自己的自卑。高中阶段,发现曾经使用的从母亲处学来的处事原则,在高中并不适用。矛盾的结果是成绩下滑,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结果,连最后自傲的资本——成绩也没有了,她陷入几乎崩溃的状态中。通过书本的指示,她不断向将适用于别人的做法应用在自己的身上,可是不成功。于是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父母眼中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A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无厘头的人。将自己缺乏自信归因为别人的过错,她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是“小时候我是一个没有判断力的孩子,错误模仿了父母,造成现在这种状态,如果,她们做得好一点,我就不会这样了”。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别人的责任,她根本没有错。

这次咨询后,雁雁和我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她问我:“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为什么要关心我?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其他老师总是不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觉得我有问题。”我回答:“因为你很信任我,愿意把你最秘密的事情告诉我,我感到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对一个社会上的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被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被你需要的同时,你也被我所需要,这是一种双赢。”说完这番话后,可以明显地感到,她受到了启发。第二天将她所有的日记都拿给我看,告诉我她的想法,曾经的与现在的。

(三)艰难的历程

之后,除了暑假,每周二下午4:00左右,我和她约好在办公室和我谈心(我对她不称为咨询),有时关于人际关系、有时关于学习。从多次的谈话中,我发现她本质上是一个很孤单的人,因为曾经太被重视,现在又太不被重视,因此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挫败感。可是她不愿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总是认为世界对她不公平。她总是反复强调,曾经的自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孩,但是现在是一个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人。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立,讨厌过去。因为孤单所以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感受,因此她会因为与别人接触时对方不经意的一句

“你怎么老这样”或者一个不耐法的眼神儿不安、伤心。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到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告诉她怎么做,而是让她思考怎么做,真正树立自信。在咨询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以非常正面的例子,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励她。将她视为自己的朋友,她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可以随时打电话来告诉我她的想法。

2. 在交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字的语音语调,不能流露出一点不耐烦,这种情绪可能会对她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3. 基于她没有自信,总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没有将别人的观点内画,丧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在谈话中,我首先强调她的自我意识,肯定雁雁的存在,肯定她的想法,用心倾听她的想法。对于某些具体的事件,我也强调自己的想法,经常有意用这样一种口吻“我认为```”“我觉得```”,那么在潜移默化中也加强了她的自我意识。

4. 她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常会跑题。每当此时,我总是说“你想说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你是怎么想的,”,有意无意地告诉她,我在乎你的想法,有意识地增强她的自信。并且针对她对过去的自己怨恨,告诉她无论是过去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是真实存在的(知道过去的自己的不好,说明在成长,是一个积极地认识自己的过程),要学会肯定自己,学会宽容,直面自己的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

5. 在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过程中,我会有意与她分享双方的喜怒哀乐,告诉她我的想法,互相交流,将有针对性的文章推荐给她,共同探讨。

6. 每当她怀疑自己是否跟得上其她同学,感到独步在她的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时,我以真实的案例为例子,告诉她尽头就在不远处,她会走出去的。

八.咨询效果评估

(第一次咨询当天)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不为什么庆贺,只为了心中的暖意和踏实。我和范依琳聊了很久。突然我有种泪如雨下想哭的感觉,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其实我一路走来位的只是找回原来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找回快乐。我相信我是个曾经拥有自信的人,快乐的人。现在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也会受其影响,我希望我会一直自信地走下去。``````独立思考、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不要怀疑。``````(摘自雁雁的日记)

(第二次咨询后第二天)你是一个宝藏,被我发现了,于是我便常来你这挖宝。你总是放下手头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接待我,我心里很感动,也很荣幸。我们俩在老师办公室里聊天,我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感觉,我心里会有想法跑出来,认为老师会谴责我无聊和浪费时间,疯``````我的目光一直闪烁压抑,等待着打击,等待着风吹草动,打击降临的时候的来临。可每次我退缩的时候,总迎上你肯定的目光,“正常的回应”,

还有传递着的快乐。

有时我被认为生活是无权如此愉快的,会遭人谴责。因我长久地遭人谴责,久而久之,加之我的不坚定,我便开始恐惧了,即使我同时很快乐,表现很突出、另类,脸上挂着笑``````但我回忆起那个拥有那份无需坦荡来修饰的单纯的快乐逝世后,我就不接我如今的状态,究竟该怎么办?你肯定了我,也使我敢于肯定我自己,让我重拾信心`````` 我从来没有和她的母亲联系过,因为她和母亲的关系很对立,甚至是敌对,我担心如果莽撞的与父母联系若被雁雁知道,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可是一天她的母亲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告诉我,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每星期都来找我,告诉我她自己的想法,也经常打电话到我家和我交流。因为有一次,雁雁在和我通话之后,一个人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与自己大声交谈,很开心。母亲从她的口中得知我的存在,直到有一位老师很喜欢自己的女儿。雁雁母亲打电话给我的目的是专程感谢我对她女儿的关心,并希望我能制止她女儿无休止的看电视,同时保持联系。

(咨询五个月之后的周二下午)雁雁来找我,说她终于想通了,决定不再去想那些困扰很久的混乱的问题,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每次和我谈完话后,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现在她要把一些困惑先记录在本子上,以后再寻找答案。她说以后会经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喜怒哀乐。以前总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自信的状态都是别人造成的,现在觉得问题在自己,自己是一个容易被影响的人。她说以后不来找我了,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现在的我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

咨询的过程中有反复,有挫折,最后的结果尚未浮出水面,我相信现在所记录的也只是咨询中的一个过程,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会给与足够的时间和信心,等待下去。

她母亲让我救救这个孩子,让她好好学习,别再看电视,为此我特地在她说不来找我的第二个星期二把她找来,询问她情况。她说知道看电视不好,也在慢慢改正,希望给她一点时间。最近,她说不看电视了,想好好学习。``````结果只能等待,只能慢慢来。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中学生辅导个案报告 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陈利芳 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材料 姓名:费玉婷 年龄:16岁 籍贯:浙江湖州 学校年级:初二 二、主要问题 胆小、自卑心理严重产生较大精神压力,情绪波动较大,觉得同学歧视她,整天沉默寡言,不愿和人交往,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 三、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且不稳定,学习兴趣不大。 (2)家庭情况:父母都生活在农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四、辅导对策及过程 1、帮助小婷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我找了个恰当的机会跟她很自然的进行第一次谈话。 “小婷,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她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小婷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小婷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小婷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小婷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 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 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 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 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 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 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 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 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 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 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 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 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 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 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周公渡中学李迎春 一般资料 王蒙(化名),男,14周岁,独生子女。在校八年级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加之学业考试的失败、代养人的责备、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一方面精神颓废、自卑,另一方面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从而萌发厌学逃学情绪,甚至想退学,心理问题严重。经过心理辅导老师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使求助者焦虑、逆反、沮丧等情绪得以松弛。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与他人相处较和谐,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辅导的目标。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我以前学习蛮努力,成绩很好,刚读初一时,爸爸妈妈去外地谋生,把我寄养在外祖父母家,他们只是偶尔打个电话回来,去年过年也没回来。近两个月来情绪时而低落,时而烦躁焦虑,易激惹,觉得被别人看不起,气愤时想痛哭却只抽噎,对自己的学习现状非常不满意,想退学跟随父母去打工。 在学校很没有劲,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意乱,现在干什么都没兴趣。进入初二第一次月考,成绩下降,姥爷说我笨,不是读书的材料,以后考不上大学,不如读个技校,早点工作,养家赚钱。他说的话让我很烦躁。后来几次都没考好,我很焦虑。自己也想改变成绩不好的状况,但是发现虽然用功了,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想让爸爸出钱上个补习班,可是他们又不在身边,后来上课听不懂干脆就不听,作业不会做就不做,考试卷稍难一点就不写。老师也找过我谈话,但我就是听不进去。有几次还顶撞了科任老师。在学校没有朋友,回到“家”又没人可聊天,很郁闷,这种状态有两个多月了,自己很想摆脱目前的状况,想退学跟爸妈去打工。不知道该怎么办,听说学校有心理咨询(谈心)室,就想找个人诉说烦恼,寻求帮助。 三、观察和反映 心理辅导老师观察:课间前来谈心室时,特意要求回避其他教师,衣饰整齐,提及父母时,语气凄凉,眼神忧郁,神情紧张,情绪十分低落,话少,常常陷入沉默,言语不是很流畅,思维反应缓慢,说话吞吞吐吐的,对心理辅导老师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自知力较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两个多月来对初二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反映:该生刚入学时,学习比较认真,上课也较专心,作业都能完成,但从七年级下学期起,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又缺乏必要的辅导,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下,他非常自卑,也越来越不认真学习了,上课时漫不经心,或睡觉或低头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题目稍难就交白卷,无论老师怎么批评就是屡教不改。与同学关系也较疏远。课堂上也有好几次因为一点小事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因影响同学上课,被多次请到我办公室来。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太愿意参加,最近还常常逃学,真是无药可救。每个老师提到他时,都是摇头、叹息、抱怨甚至愤怒。 外祖母反映:这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性格较内向,成绩也不错。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长期分开,有点忧郁,因为在我家住,性格更内向。在家很少说话,一般就是问一句答一句,成绩下降了很多,在家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就上前说了他两句,就嫌我们唠叨,“砰”的一声把房门关起来,以后回家就关门,也不知道在房间里干什么,吃饭的时候才出来。初二第一次月考没考好,他情绪还很不稳定,一会说不想读书了,一会又说想去找工作。 四、分析和诊段 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想痛哭;注意力不集中,懒散不愿参加文体活动。身体消瘦,有时入睡不好。不愿与长辈交往,亦没有朋友,情感不能得到理解和宣泄。产生退学念头。 五、原因分析 14岁属于青春期,认知和情感飞速发展,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滞后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因而情绪不稳定。与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篇一 学生姓名:xxx 班级:四年级辅导老师:xx 时间:x月xx日 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xxx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xxx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xxx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

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xxx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xxx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xxx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

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 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 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基本情况介绍: 王玮,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概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作业不端正,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 背景资料: 王玮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调皮。父亲母亲都初中毕业,均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辅导策略和实施: 对于他所出现的种种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以下几次的心理辅导: 第一次咨询 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督促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

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多进行校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 第二次咨询 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陶豫浩,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陶豫浩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体育活动课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我就特意走到他身边,和他做游戏`聊天,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第三次咨询 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第四次咨询 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辅导效果:

疫情开学后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

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 案例概述: 此案例中的男孩,第一次进入心理咨询室并不是自愿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是班主任非让他找心理老师的聊聊的,他坦率地告诉心理老师,他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理由如下:首先,他觉得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跟本就用不着。其次,他例举许多大企业家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毕业,而读过大学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比比皆是。第三,他认为能力比知识、学历更重要,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大多是高分低能的‘残疾’人,他不愿将时间花在努力学习变成书呆子上。 男孩前来咨询,显然是有备而来,针对他这种振振有词的观点,心理老师得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引导与驳斥,心理老师先让孩子做一个测试:如果有个地方藏着无价宝藏,但要到那地方必须过一条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的河,问这个孩子是否愿意为过河花时费力建造一艘大船?男孩当然愿意。心理老师接着问他,过了河后,这艘船再也用不着了,是否会后悔?是否认为造船无用? 心理老师以这个形象的比喻启发男孩,事实上,中学所有学习过程正如造船,而无尽的宝藏是人生的未来,中小学的学习锻炼了人的思维,而思维的锻炼需要一定的载体――那就是学科知识,再者,现在的课本与生活联系还是较紧密的,现在用不着并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 心理老师让孩子认可中学知识还是有用的之后,又继续引导男孩:“现在你高二了,与那些只小学初中的亿万富豪相比,学历已算高了,既然认为读书无用,何不退学创业,没准若干年后又是一个亿万富豪。” 男孩认为这不现实,因为时代不同了,心理老师又引导男孩说出这个时代创业成就亿万富豪的人,像张朝阳、李彦宏、杨致远、马云等人,在引导讨论中,让男孩认识到:1、能力与学历并不矛盾,如果能力强,加上高学历,就如虎添翼;2、成绩好,意味着某些能力较好,因为学习更是非智力因素的体现,比如自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志力等;3、中学是人生学习大好时机,错过很难补上的,更要抓紧时间;4、学历低的成功人士并非青少年学习不努力,而很多人是因为社会或家庭原因不能继续读书的。 第一次心理辅导,心理老师让男孩对读书重要性有所了解。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通过对一例女性同性恋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体会。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的满足,而且她的确与一个女同学建立了性关系。尽管这个关系因为她又去“调戏”别的女性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但是她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的情感与性欲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去年,她和一个叫阿紫的女护士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性关系,并且不久前她向父母公开了这件事。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严厉禁止她们的这种交往。由于阿兰仍我行我素,父母感到非常丢人,一气之下告诉她,绝不允许阿紫进家门,阿兰从原来的掌上明珠一下变成了眼中钉,并且,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现实困难,因为她目前的工资很低要靠父母的资助补贴生活、完成自学考试。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同性恋后的结果和担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同性恋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18592

汪紫君,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中等,性格内向,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 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胆小怕事的性格,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儿子,更造成彭某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加之彭某小时候与奶奶在一起,受老人性格影响,与人交往较少,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 辅导方法 1、教师主动接近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现场观察和模仿,即教师陪彭某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 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起初教师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

马文欣,女,12岁,51班。在校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爱奇思异想。芮某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与人相处显得任性、霸道、易生气,经常讽剌挖苦同学,甚至动手打与其开玩笑的男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常与同学闹别扭,教师问其原因,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讨厌他们!”因而,独来独往,不合群,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自言自语,或与草木交谈,边抚摸边喃喃自语。 案例分析 芮某,系独生子女,幼时得到其母及长辈的万般宠爱,加上其先天性的斜视,使得其母因愧疚,而给予其极大的怜爱,只要芮某需要,都会无条件地去满足,久而久之,促使其任性、刁蛮、霸道、自私性格的养成,造成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亏,否则就大发脾气,因此,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 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芮某日渐感受到了自己长相的缺陷,与同龄人比,自惭形秽,这样,漫漫地滋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主动邀别人玩。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或望着某处出神,同时,心理也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起来,总怀疑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私下里在议论自己的长相,所以,与同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当其自我感觉他人的言行是有意伤害自己时,马上以攻为守,对对方进行讽剌挖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辅导方法 1、加强个别会谈:教师常与芮某个别面谈,时间地点不限,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她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同时为了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利用日记作文,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抓住其在日记作文中表露出的积极情感,给予夸张式的书面肯定及鼓励:如“瞧!你是一位多么富有爱心的女孩啊,大胆地把你的爱化为大家可以看得见的行动吧!”“其实同学们比你想象的还要热情得多呢!只要你乐于加入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将非常欢迎,试试看吧!”“你有着同学们难以比拟的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发掘其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 3、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充分发挥其爱好语文、爱想爱写的优势,多次给她提供在班上当众读自己文章中精彩片断的机会,或要她介绍写作经验,帮助其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使同学们改变了对她“刁蛮、任性、霸道、自私”的看法,缩小了与同学间心里距离。同时使其得到被他人认可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律意识,发扬长处,改正缺点。

4、芮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芮某与同学心理上形成的敌对情绪,要及时双方进行辅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学校学院:学号:摘要:学习心理问题,学校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使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案例由初中女学生展开,介绍了该生的问题原因、并介绍了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等来改善其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和具体的指导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估。 一、基本资料: 女,16岁,文化初中, 家庭关系较好 二、来访者主诉及主要问题 她说自己曾因为数学成绩不好从而讨厌上数学课,甚至一上数学课就打不起精神,似乎数学课是自己的安眠药,然后自己曾经由于和学校的一些不当朋友一起打过架、发生过口角而被退学,重上学校(转学)后,一看数学头还是大,而且对数学的反感更为严重尽管她曾多次转学,但这件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她自己也说爸爸妈妈都太宠她了,甚至她要天上的星星爸妈都会给她,父母多数事情都为她

做好决定,导致她遇事不知怎么做,不过有些事她自己很懂得把握分寸,尤其是和男生在一起方面,也很自爱。 爸爸也为她选了两条路:一是直接工作,二是来这儿,她选择了来这重新思考一下,希望可以现在的状态可以改变,可以不那么痛苦的上学可以让自己摆脱父母的溺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她是自愿来到这儿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她平时不太爱说话,特别是在集体的时候,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为人比较文静,但也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特别是在她觉得无聊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些原则、底线她还是懂的分辨的。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评估: 针对她的数学情况,我详细地和她交流了一下,结果发现在几何方面她还是不错的,但在代数方面比较欠缺,如她比较讨厌数字,也买了一些数学参考书,但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主要是由于她本身对数学的厌恶或有心存偏见的倾向,导致了她学不好数学或静不下心来学数学。

心理咨询师论文(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失眠抑郁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管长生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波罗和硕卫生院

失眠抑郁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松山区波罗和硕卫生院管长生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男性失眠抑郁性的心理咨询个案。采用认识疗法进行咨询,通过5次会谈,取得良好效果。文章报告了在收集临床资料基础上形成的评估诊断结果,报告了咨询目标及方案的制定过程以及每次会谈的主要内容和进展,并从求助者个人感受方面呈现了咨询效果。 关键词:失眠抑郁症认识疗法个人感受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45岁,原为电脑硬件技术员,一年前被公司裁员后待在家中,无业。有慢性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况十余年,其间曾有两次抑郁发作,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在服用抗抑郁西药后得到部分缓解。 此次发病主要表现在情绪日渐低落已经两周,认为自己毫无本事,不可能找到新的工作,不能养活家人,自己又有这种病,反而会拖累家人。因为其父亲在过世前,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亲眼见到父亲痛苦的模样,并总是记忆犹新,所以认为自己的病和遗传有关,不可能彻底治好。看见上中学的儿子形迹有些孤单,不常与同学交往,便认为儿子也是遗传得到了这些糟糕的基因,患上了同样的疾病。整日痛苦不堪,甚至自认为儿子的“病”已经很重,有好多的症状,将来儿子不会有好的前途。满脑子都是一些过去所经历的不愉快的、失意的事情在那儿打转,觉得自己的家庭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看不见光明和希望。

二、主诉 头晕头痛,肩背发紧,时有疼痛,脚步行走沉重。整日都打不起精神找工作或学习,对其他的事也不感兴趣,或者就是为儿子的“抑郁症”而焦虑,在是否带儿子去看病诊断的事情上思前想后,不能决断。自感已经被这些事折腾得头晕脑涨,心悸不安,不堪忍受。每晚睡眠很浅,不易入眠,早晨5点左右醒来,不能再入睡,必须外出步行,约1一2小时后再回家。没有朋友,只有少数熟人,关系也很浅。时常待在家中,没有做任何的健身运动。患者明知有些苦恼是自己过分的担忧或是疾病引起,但不能自我控制,由此感到非常难受,也非常疲惫。虽然表示出求治心切,但也透出对自己的病灰心丧气的表情。 注意力差,这两周内已经有两次曾经开车没注意到是红灯,仍然继续驾驶通过,险些造成车祸,在别人的喇叭声中才回过神来,遭到对方的指责后,越发自责和内疚。也意识到自己的“脑子有大问题”,觉得总有一天自己的性命会葬送在类似的事件中,所以对自己20余年的开车经验也开始怀疑,对自己驾驶没有自信。没有食欲,吃饭只是完成任务。 心理测验结果: 1、《SDS》测验结果:总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抑郁症状明显。 2、《EPQ成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45分; N:60分;P:62分。 三、临床观察表现 临床表现可见面容憔悴、发黄、神情压抑、焦虑和少许的不安、背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