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概论大题

文学概论大题

文学概论大题
文学概论大题

文学概论大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情境体验:情感总是主体需要与一定环境相互关系的产物;文学的特殊本质在于传达作家曾经体验过的审美情感,为此,作家就必须将曾经激发了自己审美情感的审美情境呈现给欣赏者。所以,审美的情境性是审美体验的基本特性,情境体验是审美体验的第一种类型。

情境体验最大的特点是以“我”(作家)为中心,直接抒写作家的见闻、情感、体验。这一方面表现了主体对客体的绝对统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主体对客体的绝对依赖。

22、审美领悟 23、文学传播

24、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一)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

(二)对象化就是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

(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就是对象的人化

自然的人化以及“人化自然”;

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正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四)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就是在对象身上自我确认;

这种自我确认所带来的无功利喜悦是引发和构成美感的基本要素。

25、文学作品的结构有什么样的含义和功能?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涵义

结构是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总体安排。

如果把题材比喻为作品的血肉,主题比喻为作品的神气,情节比喻为作品的筋络,那么结构就是作品的骨骼。

结构不等于情节和格式

(二)文学作品结构的功能

结构解决写作材料的相互关联问题;

结构解决写作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作品结构发挥引导读者阅读顺序,调动读者审美体验的作用

26、什么是印象批评?

从“批评家”要素出发,注重传达批评主体感受作品所激发的体验印象,强调批评对作品把握的直觉性与整体性。印象批评于19世纪末的法国兴起,代表人物有法朗士和朗松等。印象批评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

有着密切的相关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周作人、李健吾以及新时期以来的一些批评家都在实践印象批评的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请举例分析文学欣赏中情与理的相互关系。

情感与理智在人的具体心理过程中,一般是作为心理要素存在的;就是说,在包括文学欣赏在内的心理过程中,情与理的对立统一性地存在于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中的。

在文学欣赏中,情与理的这种相互渗透体现在:

(一)文学欣赏之初的情感定势中包含了人类与个体的理性积淀

不同的读者怀着不同的阅读动机,以不同的期待视野进入作品,见仁见智;直接影响读者的是他们由阅读动机和期待视野构成的情感定势,他们似乎不需要经过任何“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理性的思维过程,就直接做出了直觉式的判断;但就在他们的情感定势中已经饱含了人类文化理性积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生活理性积淀形成的“潜意识”。

(二)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情感距离的维持依赖理性

文学欣赏中,读者越是能够在想象中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就越是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就越容易被文学形象所打动。但是如果读者当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读者身份,陷入人物的角色心境不能自拔,反倒不利于审美体验的顺利发展。这就是审美心理学上讲的“审美心理距离”;所谓“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而在文学欣赏过程中适度维持审美情感的距离依靠的正是理性的冷静与清醒。

(三)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情感体验将升华为理性观照

文学欣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审美领悟,审美领悟阶段仍然是读者全部心理要素共同参与的审美判断过程,但理性色彩较为浓重些。这种理性色彩表现为:

第一,超越具体形象的自身意味,去领悟作品整体的深层涵义;

第二,基于对自己的审美体验的整合,对作品本身进行判断和评价;

第三,基于对自己的审美体验的整合,发生对当下社会的实践性思索。

当然,上述文学欣赏过程中的理性表现,与一般理性认识又有一定区别;不仅因为它不是文学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且因为文学欣赏中的理性因素具有较强的直觉性和从属性。

28、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是什么?

主要特点是:第一,科学模拟

科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实现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动态模拟和对外部信息的智能反馈。

它本身似乎对文学的网络传播方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它却是一切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是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特征的前提。

第二,多媒融合

多媒融合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呈现事物的形貌特征目的的表现手法。

多媒融合是网络文学的突出特点,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网络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第三,远程传播

远程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区域瞬时传播。

远程传播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前所未有地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第四,实时交互

实时交互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借助事先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本站或异地的人机对话(类似于计算

机游戏);二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实现单媒的(文字或语音)或多媒的(可视电话)人际对话。

实时交互是文学网络传播的主要优势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学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作家可以开放他的写作过程:读者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写作及修改过程,随时发表评论,替作者出出主意;如果作者授权,读者甚至可以改写、续写作者的作品。作者也可以随时了解有多少人已经和正在读他的作品,他们有什么反应等等。

21、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角色体验是指作家在想象中进入其笔下人物的角色位置,置身于人物的角色情境中,从而对人物的角色心理进行把握、体验和表现的全部心理过程。

2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们在实践中利用形象对客观世界进行感觉、判断和把握的一种心理活动

23、体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文学价值不同层面的审美境界体现在哪些方面?

25、文学作品结构的安排应遵循什么原则?

1、结构的安排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2、结构的安排要服从人物塑造和意境创设的需要;

3、结构的安排在富于变化中保持和谐统一,在相对完整中给读者留下充分发挥想象的自由空间;

4、结构的安排要服从不同体裁的特殊要求;

5、结构的安排要照顾到不同民族和文学传统的欣赏习惯。

26、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消费的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享用固定关系的打破(二)文学生产成为谋生的手段

(三)文化传播行业的成熟与活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举例说明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自己举例子)

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1、形成了以著名作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

2、作家群体在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相同或相似;

3、群体成员在创作实践中既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又形成了有特色的群体风格,即流派风格。

28、试谈谈你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理解。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涵义

文学的批评标准是指批评家从一定的文学观念出发,在文学批评实践中持有的,用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价值尺度。

(二)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标准的相互关系

文学观念是人们对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的总体看法,是人们文学价值观念的基础;文学的批评标准则是人们的文学价值观念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文学批评标准的多样性

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真善美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中说:“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7页)(五)文学批评标准的美学核心与多元互补

文学的价值属性是丰富的、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不但可能而且应该是多样的;但文学的基本属性是艺术,基本功能是审美,所以,对于它的批评标准应该是以美学批评标准为核心的多元互补。

21、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主要活动范围和研究对象是人文科学,尤其是他们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属于人的东西和以人为中心,故名。14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发展到欧洲各国,成为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

22、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词汇的音译,原意是“组合”、“结构”,后借用为电影艺术术语,专指影片的剪辑与组接。蒙太奇是电影艺术造型的特有语汇,如果说镜头是电影的词汇,那么蒙太奇就是电影的语法。

23、读者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文学作品的内容与科普著作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25、构成文学价值的层面主要有哪些?1感性生命的层面2审美情感的道德层面3人的类存在和命运的层面

26、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二、艺术表现的广阔性三、艺术内涵的深刻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试论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由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创作精神构成。

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审美理想是作家审美意识的最高层次,影响、制约着作家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精神;

审美理想决定着作家表现什么以及用什么态度去表现,因此,审美理想主要影响作品的内容。

审美理想的作用

作家的审美理想虽然要受到社会影响的制约,但并不意味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完全是顺应社会现实的;相反,理想的品格与价值正是在于它源于现实又能超越现实。审美理想的这种超越功能使得它可以赋予作品以理想的光辉,照耀人类前行。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涉及的主要是美的不同领域、不同表现、不同品格的问题。

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中的兴趣中心,是其审美意识中的兴奋点。

审美情趣决定着作家的表现范围以及表现方式,因此,审美情趣主要影响作品的形式。

审美情趣的表现

1、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题材选择:情趣制约表现范围

题材的选择不仅受审美情趣的影响,也有其他因素,如王维前半生兼有边塞,而后半生专事山水。

2、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体裁选择:情趣制约表现样式

3、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风格特点:情趣制约创作个性

创作精神

创作精神涉及的是作家创作方法的选择问题,是选择中的心理定势和价值标准问题;

作家的创作精神是审美意识的最低层次,对上受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对下与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相连;

创作精神的作用是将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与鲜明独特的作家体验融为一体,其本质是审美主客体统一的途径、方法与手段。

28、怎样理解对其他民族文学成果的吸纳与借鉴?

对其他民族文学成果的吸纳与借鉴

(一)文学的世界性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必然性

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日渐加深,文学的世界性趋势日益发展。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方向的新的思想内容的文学,往往会对其他民族的文学带来深刻的启示,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独特新颖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技巧,会对其他民族的文学产生重要影响;文学新思想的借鉴往往伴随着文学新形式的移植。

第三,伴随文学思潮而来的文学观念的传播。

(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第一,“一个国家的文学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学的影响是和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关系的相似性成正比的。”(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60页)就是说,相似的社会关系导致相似的社会需求,而相似的社会需求有利于民族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不同民族间文学的相互影响一般发生在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政治、经济交往密切的民族间,文学交流也必然频繁。

第三,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作用也是双向的;但双向的不等于是对等的,社会发展(有

其是经济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民族,在文学交流中其影响力也较大。

(三)“拿来主义”和“洋为中用”的原则

借鉴外来文学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盲目排外和妄自菲薄都是不足取的。

继承是为了创新,借鉴同样是为了创新。在借鉴以创新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所谓“洋为中用”,就是“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首先要准确了解外民族文学对于本民族文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分清精华与糟粕,批判地吸收;再次,要“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要能用“洋”经验解决“中”的问题;最后,“洋为中用”要为文学的民族化发展服务。

2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以后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7世纪在法国发展得最为典型,18世纪在欧洲占支配地位,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逐渐消失。

22、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23、精神分析批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构成文学价值不同层面的心理机制有哪些?

25、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26、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是什么?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中说:“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7页)

此前,恩格斯在一篇文章中也说过:“我们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56页)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同一封信中还提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的要求。

“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反映了作为懂得艺术规律的政治家的恩格斯的批评视角以及他对文学的社会思想性特征重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举例谈谈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思绪指向。

审美领悟阶段通常有三种思绪指向:

1、指向作品:沉浸于部分内容的体验和形式的玩味,或转化为批评式阅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念在口中,却像含着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香菱语)

2、指向自身:体悟作品的人生意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可能触类旁通,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3、指向宇宙:生发终极关怀的历史感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指向的发生与作品文学形象的内涵有关,也与读者的人格气质有关;同时,三种指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往往会交替乃至混合出现。

审美领悟阶段仍然是读者全部心理要素共同参与的审美判断过程,但理性色彩较为浓重些。

28、谈谈文学对其它艺术的吸纳与借鉴。

(一)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吸纳与借鉴的必然性

1、文学的起源原本就是与其他艺术门类共同发生的,文学自身保有与其他艺术门类相通的基因;

2、不少文学新体裁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密切联系,使文学自身保有与其他艺术门类相通的基因不断增加;

3、现代艺术,尤其是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借鉴融合的机会大大增加;

4、文学在这种借鉴中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文学对其他艺术吸纳与借鉴的一般规律

1、新体裁的产生往往成为文学对其他艺术吸纳与借鉴的契机;

2、艺术通感是文学对其他艺术吸纳与借鉴的主体条件;

3、新的文学趣味与美学原则是文学吸纳与借鉴其他艺术动力与追求。

(三)吸纳与借鉴其他艺术的原则

1、文学吸纳与借鉴其他艺术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2、文学吸纳与借鉴其他艺术应有利于发挥文学的艺术特点与优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语言思维在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语言思维,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意识层。

22、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1934年,当时的苏联文艺界在讨论创作方法时,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现实主义态度和方法,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与腐朽的作品和作家,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故而得

23、散文诗散文诗是指兼有散文与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诗往往被视为自由诗的一种;它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用韵,但有自然的节奏与音调的和谐美感,努力创设诗的意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文学作品情节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文学作品的情节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构成。

25、生活经历和人生追求对于作家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生活经历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积累素材:既包括亲历亲为,又包括多角度、多渠道地摄取素材;

第二,开阔眼界:不但能拓宽素材与感受的来源,而且眼界、胸襟的开阔还能提高作家的精神境界,强化作家领悟、消化生活素材的能力;

第三,培养情感:素材可以道听途说,作品所传达的真情实感只能来源于生活的第一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人生追求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激发正确的创作动机;例如:鲁迅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二,决定作家的人生体验、终极关怀乃至艺术追求的方向、深度与广度;

第三,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例如:鲁迅反对“瞒和骗”的文学。

26、简析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试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及文学成就。

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上承“五四”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旨,外与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和女权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息息相关,但它的根还是深深扎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心理的嬗变之中的。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在创作上的特点一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特征的凸现,二是“私人化”的写作。

主要代表作有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铁凝的《玫瑰门》、伊蕾的组诗《女性心态》、徐坤的《白话》、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等。

28、批评家应该遵循怎样的批评原则?

一、文学批评应该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开展文学批评,这是文学批评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现象,主要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形象传达作家审美体验的,批评家当然要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开展文学批评才能把握住作品的关键,从而保证批评的科学性。

二、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其结果的科学性不但要靠方法与程序的科学性来保证,更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文学批评要有全面、整体的观点

文学批评要有全面、整体的观点,这是针对文学批评的评价性功能而言的。

评价要正确,一是要态度公正,二是要力戒片面性。四、文学批评应该贯彻“双百”方针

文学批评是科学,也是学术;应该贯彻“双百”方针,才有利于发现真理,发展学术。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_A 一、单选题 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席勒 ? D.斯宾塞 答案A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A.文采 ? B.情感 ? C.观众 ? D.文化 答案C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 A.文学积累 ? B.文学创作 ? C.文学鉴赏 ? D.文学批评 ? E. 答案B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 A.物质实践活动

? B.精神活动 ? C.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 D.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 E. 答案B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 B.英加登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 E.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 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 ? B.诗歌 ? C.戏剧 ? D.散文 ? E. 答案B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A.立普斯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布洛 答案D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 A.席勒 ? B.莎士比亚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答案C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 ? B.新批评 ? C.接受美学 ? D.结构主义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 A.“表现”说 ? B.“实用”说 ? C.“再现”说 ? D.“客观”说 ? E. 答案B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2007 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7-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文学概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

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审美文化素质,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本质和特征,文学形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则,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运用理论阐释各种文学现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new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文学概论习题大全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是只研究()的文学。 2、文学是主体的()创造。 3、观察文学的视点即()、()、()、()。 4、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5、()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6、艺术通感与()有关。 7、()是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二、选择(20分,每题2分,1—5题为单选,6—10题为多选)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A、抽象性 B、评价性 C、科学性 D、认识性 2、()是作品核心和纲领。 A、形象 B、主题 C、题材 D、语言 3、首先强调意境对文学的重要意义的是()。 A、鲁迅 B、陆机 C、苏轼 D、王国维 4、必须体现视觉形象和行动性的是()。

A、电影文学 B、戏剧文学 C、小说 D、报告文学 5、文学欣赏以()为主要目的。 A、审美 B、感受 C、体验 D、娱乐 6、文学的本质论有()。 A、创造论 B、再现论 C、表现论 D、客体论 7、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是()。 A、情景交融 B、具体可感性 C、“虚实结合”性 D、韵味性 8、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 A、感伤主义 B、启蒙主义文学 C、自然主义 D、古典主义 9、戏剧文学按性质和审美效果可分为()。 A、哑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10、直接的文学消费包括()。 A、文学消费 B、文学阅读 C、文学分析 D、文学评价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的基础理论是艺术理论。() 2、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精神的体现。() 3、文学创作是按照审美这一最基本的尺度进行生产的活动。()

4、典型形象的塑造过程,即艺术的典型化过程。() 5、写实性文学不能虚构。() 6、工业题材属于狭义题材。() 7、陌生化效果理论与“间离”有关。() 8、综合艺术涵盖音乐艺术() 9、现实主义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摹仿。() 10、别林斯基提出了“历史的美学的”批评原则。() 四、解释题(20分,每题5分) 1、表现论 2、艺术想象 3、古典主义 4、文学典型 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情感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20分,1题20分) 举例论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模拟题 1 一、解词: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提出的关于文艺学对象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由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系统,他把这四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一种三角形的模式,并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历史上的文艺理论,由此把历史上的文艺理论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四大 类。这个理论虽有简单简单化之嫌, 但对理解文艺学的对象问题极富启发性。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答:文学作品是以客观世界中人与人的各种现实关系以及整体现实中人的思想情感活动为反映表达的对象, 通过个别的具体生动的殉描绘, 以间接显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它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中形成的题材, 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形象时,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融合于其间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形象之中。文学形象就是与同形同构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文学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直接融合。。二、静态与动态的互转。一部作品的文学形象在人的心目中不一层不变的存在的。因为艺术形象本身体的储蓄性与象征性在召唤着读者的审美想象力, 并渗透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中一读者本身体又是一个历史的存在, 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的特征也必然在其思维方式上, 在其理解和想象活动中刻上特殊的印记, 这种影响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到他对语言符号的解码破译行为中。体现到文学形象在他心目中的构成结果。 三、担当着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它使得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这两个领域得以沟通。它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集中体现在文学形象上。第一,文学形象使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直接同一。第二,文学形象赋予文学生产与消费以自由性。 文学概论模拟题 2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 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 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 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 二、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 二、重点掌握 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 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 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重点名词 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 二、重点掌握

文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 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四、什么是陌生化?有人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试对典型化与陌生化的关系加以阐述。(13分)197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任务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只有真实的典型形象,才能取信于读者和观众,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典型形象逼真的本身,就是构成文艺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文艺家要写出典型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就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精密仔细、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 五、什么是悬念效果?试以《雷雨》剧情为例予以分析。(12)155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