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其次,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丰富其内涵。教材通过两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算式的关系,得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归纳。为了充分发挥运算定律对于运算的依据作用,在“做一做”中安排了4个数相加的练习,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并不限制加数的个数,合理、灵活地运用它,会使计算十分的简便。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已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综合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试题的灵活运用,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就是分数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架设桥梁,把学生引入渴望探究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探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五个教学环节,即(一)、限时口算,训练思维。(二)、创设情境,初步探索。(三)、“观察体验、总结规律”。(四)、实践应用,完善新知。(五)、课堂小结,思维拓展。

(一)、限时口算,训练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所以我先安排了2分钟答题卡式口算训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初步探索。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5+16+75和1.5+3.8+6.2两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计算的方法和速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接着追问计算准确、速度快的的同学说说是如何计算的?运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学生在叙述计算过程中就会说到运用到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知识。接下来回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内容,并用字母表示公式。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加法,还可以推广到小数加法,那么,这个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加法也适用呢?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在计算中回顾加法运算定律,一方面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了解定律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加法的探究欲望,为下面探究新知识做了铺垫。

(三)、“观察体验、总结规律”。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观察体验、揭示课题。教师提出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咱们能帮小强解决吗?接着出示例二中两道分数加法计算题,3/7+2/5()2/5+3/7 和(2/3+1/4)+3/4()2/3+(1/4+3/4),让学生不计算,先猜想一下在括号里填的什么符号,是怎么想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揭示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第二个层次:探索新知,总结规律。在这里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围绕3

个问题进行探究:

1、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2、说说自己的想法,第2题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3、从上面两组算式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接下来让小组进行展示汇报,教师做精讲点拨。

第三个层次:结论应用,加深理解。我通过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两道题,使学生体会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分数加法中应用、体现出计算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索讨论,发现式子的特点,并在体验中发现结论。使学生明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字母表示数的范围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直观感知了加法运算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发展了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这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也培养学生今后灵活解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完善新知。

1、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课件出示)

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3.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伯伯修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3/10千米,第二天修了2/7千米,还剩7/10千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训练,增强学生观察比较,运用规律、寻求计算技巧的能力。学生能够将同类结合起来进行简便运算,体会到运用定律的好处,也增强学生运用定律、简便运算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思维拓展。

这节课我们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了分数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后提出你能计算这道题吗:8/9-(1/5-1/9),让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通过拓展题目的是让学生始终在问题的探索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四、设计特色: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应用。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以学过的加法复习题为观察点,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

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在比较中探索发现结论,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归纳。通过观察、对比、计算、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从而将加法运

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灵活运用。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

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谈话: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与计算,特别是简便计算打交道。请你说一说:对于计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行一番复习吧! 二、整理、复习

1、先来考考大家的口算: 25?4= 176--76= 125?8= 38+64= 25?8= ( )?( )=48 2、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判断。 A?B=B?A.......() 325?( 15+85) =325?15+85 ( ) 136÷4÷17=136÷(4?17) 32?(20+4) =32?20+4...... ( ) 125?32?25=125?8+4?25( ) 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所学对这些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一下整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面表格的整理做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合作提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 A、举一些例子说明 B、用语言来表达 B、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2)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相互提问。 A、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运算定律或性质 4、学生整理,反馈: (1)教师将学生表格投影出示。 (2)出示教师的表格: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有没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三、练习提升: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闭上眼,让我们有序地把这些运算定律默记在脑海中。是啊,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我们的计算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简便。接下来,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125?13?8 12?(97+3) 273-63-37 (4+8)?25 3200-4?25 48?25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西师大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的 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它是乘法的拓展和提升,把整数乘法扩展到了小数乘法,为了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具有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由整数乘法为依托来展开教学,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积的计算过程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最后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会存在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 困难。从以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进位和小数点位置不对的错误。再有就是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难点,学生不善分析数量关系,找不对解题方法。本教学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讲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了对比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及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相同性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新课导入,②探究新知,③巩固新知,④达标练习。⑤总结全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转化法。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法和归纳法。 (6)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感受到了小数乘法的初步意义。揭示了课题。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29页例2。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

【精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内容、例7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12 8×(5×4)(24+36)×5 (8×5)×4 24×5+36×5 12×7 (1)指名学生口答。 (2)说明连线理由。 2.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乘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演示课件。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师:我们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计算变得更为简便,那么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是否也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相等算式连线和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势联想,以旧引新,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思考,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一)引导观察,提出猜测 1.出示教材第12页的教学内容(PPT课件演示)。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 对于本节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2、教学地位及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本课分层次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依托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最后再将得数转化成以元作单位的数。例2脱离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小数乘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的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身影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的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富于教育。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全课总结,畅谈收货。 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学生是数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主任,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人人参与计算,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

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我今天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104页例4及相应的习题,主要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烂熟性、灵敏性的一个严重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我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把小数加减法简易计算的呈现方式放到一个生活大背景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各班的成绩,从而感受亲身经历活动,亲自悟出道理,使他们从中很好的提炼了数学模型。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无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过程,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运算。 2、在详尽情境中,灵敏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题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习题 一、运算,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 63.5+32.45-26.5 70.6-(4.7+17.5) 57.1-43.26+21.75 19.25+3.7-5.25 35.68+14.93+24.32 30-3.15-12.85 二、辩对错,并改正。 (1)13.54-2.45-0.55 ﹦13.54-(2.45+0.55) ﹦13.54-3 ﹦10.54 () (2)32.43-(5.43+12.76) ﹦32.43-5.43+12.76 ﹦27+12.76 ﹦39.76 () 三、解决问题 1、许老师身高1.70米,张老师比许老师高0.04米,王老师比张老师矮0.12米,王老师身高多少米? 2、灰太狼为红太狼买了一束花,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4.6元,灰太狼发现售货员多给了他9.6元,这本书的实际价钱是多少? 3、熊大和熊二采集树种,第一天采集了3.2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采集了1.59千克,两天一共采集了多少树种? 答案

一、运算,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 63.5+32.45-26.5 ﹦63.5-26.5+32.45 ﹦37+32.45 ﹦69.45 70.6-(4.7+17.5) ﹦70.6-12.2 ﹦58.4 57.1-43.26+21.75 ﹦13.84+21.75 ﹦35.59 19.25+3.7-5.25 ﹦19.25-5.25+3.7 ﹦14+3.7 ﹦17.7 35.68+14.93+24.32 ﹦35.68+24.32+14.93 ﹦60+14.93 ﹦74.93 30-3.15-12.85 ﹦30-(3.15+12.85) ﹦30-16 ﹦14 二、辩对错,并改正。 (1)13.54-2.45-0.5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来分析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小数加法、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做准备。 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和算法。难点是理解算理及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其次,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生本教育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活动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环节一:复习引领情境导入 为了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首先复习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的有关知识,为后面探究新知做铺垫。 接着,多媒体出示公园一角买风筝放风筝的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动态显示。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小明提出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钱?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3.5×3,教师引导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乘整数》。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主题图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的内容。 2、说教材的作用及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烂熟性、灵敏性的一个严重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小数加减法简易计算的呈现方式放到一个生活大背景中,让学生通过“商品大奉送”和“找朋友”两个游戏,亲身经历活动,亲自悟出道理,使他们从中很好地提炼了数学的模型。 3、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易运算。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优良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敏性。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辩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4、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简易计算的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简易计算的方 法。: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解放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法: 课改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这种“牵引式、接受式”的学习为

《小数乘整数》最新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最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xx 二小xx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运算定律》,所选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 在10 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 通过100 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 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

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有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技能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 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准备:

1.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1 推广到小数(2)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口算下面各题。 0.25×4=0.125×8= 0.125×0.8×4=0.2×5+0.5= 50×0.32×0.2=9.8×7+3×9.8= 2. 填上合适的数。 (1)0.125×1.3×0.8=(____×____)×____ (2)2.3×(100+2)=____×____+____×____ (3)(7.5-1.25)×0.8=____×____-____×____ (4)3.26×102=3.26×(____+____)=3.26×____+3.26×____ (5)4.3×9.8=4.3×(____-____)=4.3×____-4.3×____ (6)30.8×10.1=30.8×(____+____)=30.8×____+30.8×____ 3. 用简便方法运算。 1.25×4.8×0.08 9.54×101 2.6×4.3+5.7×2.6

0.89×2.4-0.39×2.4 3.64×0.8+6.36×0.8-3.8 4. 学校为庆祝“教师节”举行文艺演出,做了36套合唱服,64套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料1.8米,一共需要布料多少米? 5. 一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1.25千克,照如此运算,8辆汽车一个月(按31天运算)可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一桶油连桶共重5.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重3.1千克,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7. 大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面包车的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1.2倍,小轿车的速度是面包车速度的1.5倍,小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 一根铁比刚好围成周长是0.8米的正方形,另一根铁丝刚好能围成长0.25米,宽0.15米的正方形。这两根铁丝哪根长?是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依旧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大多少?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到小数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祖山总校杜玉华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位学生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能使计算更快捷方便,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限个例证让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2.课件。 教法、学法:教师以指导学生预习,组织探究活动,设疑解难为主;学生以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抢答,引入课题。 题组一: 0.52+0.48= 2.8+0.2+5= 0.48+0.52= 2.8+(0.2+5)=

问:刚才口算的两组题目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凑整,并联想到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同或计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一样。) 题组二: 135+39+65+11= 134-66-34= 问:你是怎样算得那么快的?(引出应用运算律可以让计算简便) 刚才简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学生齐说,老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1、猜一猜。 师: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这些字母都表示整数,现在大家猜一猜,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小数吗?换句话说,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运算中也能用吗? 2、交流预习成果。 师:课前我们已有过预习,现在在小组内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并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交流时师板书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吗?) 3、指名几个学生汇报,并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例证。全班交流,验证猜想。 4、教师也举一例验证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二)在实际问题中验证猜想,展示预习成果。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计算的形式验证加法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下面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再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出示例4图:新圩小学上一届秋季运动会的比赛场景,这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米接力赛。 课前老师已布置了预习任务:(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通过例图中两位学生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3)你是怎样计算他们可能的总成绩的?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4)还有什么疑问吗?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它是乘法的拓展和提升,把整数乘法扩展到了小数乘法,为了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具有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由整数乘法为依托来展开教学,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积的计算过程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最后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会存在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以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进位和小数点位置不对的错误。再有就是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难点,学生不善分析数量关系,找不对解题方法。本教学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讲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了对比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及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相同性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方式进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复习内容: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第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 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 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25×8= 200÷25= 0÷50= 100×0= 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2、复习括号。 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①20×5=100 ② 70-30=40 ③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谁能说说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例1、例2,小数乘整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请同学帮她们算算分别用了多少钱。接着出示题目:(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12元,共用去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人教版四下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

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1、谈话引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