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署名文章】《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署名文章】《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署名文章】《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署名文章】《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启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了共产主义者的观点、目的和意图。从它问世后至今已翻译成200种文字,再版1000多次,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和世界。它的影响之大,它的传播范围之广,它的生命力和真理性之强,是无以伦比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它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巨大影响和伟大意义。

一、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本是如何产生的

在中国有一句毛泽东的话流传甚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十月革命之前,日本是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有三条途径:日本、法国、俄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本就是当年留学日本的陈望道从日文翻译过来的。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世纪末的五十年时间中,《共产党宣言》一直未能传到中国,在中国未产生多少反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流很少,加上受语言及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影响。19世纪末一批有识之士为探索救国富民之路,愈来愈关注国外的理论和思潮。同时,出国留学生越来越多。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加之文化上的相通之处,到日本留学成为首选地。仅1905-1906年留日学生就达到1600人。

1896年旅居英国的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读到《共产党宣言》,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读到《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1899年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大同学》

一书中,援引了《共产党宣言》的一句话: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1903年3月,留日学生赵必振翻译了日本人福井准造写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有四处提及《共产党宣言》,把马克思译为加陆·陆马斯(卡尔·马克思),把恩格斯称为“野契陆斯”,并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

1903年9月,中国达识社翻译了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家幸德秋水1903年6月写的《社会主义神髓》,书中提到了《共产党宣言》,但把《共产党宣言》译为《共产党宣言书》,把“阶级斗争”译为“阶级战争”。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号刊登了在日本留学过的朱执信写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把马克思译为马尔克,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而且把《共产党宣言》译为《共产主义宣言》。

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组建中国共产党条件逐渐成熟,这就需要一种理论武装。

1920年月1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出狱后,从北京大学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准备带到上海译成中文。陈独秀到上海后听说有一个名叫陈望道的留日青年正在夜以继日地在家乡从日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立刻把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托人捎给陈望道,供他翻译时参考。实际上,在此之前,留日学生中后来成为国民党重要人物的戴季陶也想翻译这本书,无奈日文翻译水平差,只好让精通日文的陈望道翻译。陈望道深知责任重大,毅然辞去浙江第一师范教师之职,立即返回家乡的一个小山村。当时陈望道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主要考虑到政治风险和人身安

全。这里十分偏僻,群山包围,离浙江义乌县城较远,外来人几乎没有。尽管家中也有好房子住,但他不愿意让兄弟姐妹知道,所以自己把这间网尘密布的柴房作为自己的房间。经过几个月的呕心沥血,译稿完成。本来译稿准备在《星期评论》连载,但《星期评论》被停刊。没有经费,《共产党宣言》无法出版。恰巧此时,第三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访,闻知此事,出钱秘密成立印刷所资助该书出版。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发行。印数1000册。由于排版错误,书的封面文字印成了《共党产宣言》。9月《共产党宣言》第二版发行,把第一版的印刷错误改正了。该书在中国现存仅有9本,把马克思、恩格斯译为马格斯和安格尔斯,把最后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译为“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

1919年4月6日,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首次用白话文译载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章的部分内容。15月李大钊编辑的《晨报》刊载了日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河上肇写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都摘译出来。把“幽灵”译成了“妖怪”。1920年初,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直接从德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油印一些作为内部流传,因为没有公开发行,流传不广。

之后,又有多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文陆续问世。1949年之前,共有6个中译本问世。第二个译本由华岗先生采用英汉对照形式,1930年出版。1938年第三个译本由成仿吾、徐冰先生直接由德文译成中文。第四个译本1944年9月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由一个学者陈瘦石翻译,是作为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参考资料才得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1942年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中央派博古根据俄文对成仿吾译文重新译定。194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设在莫斯科的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