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饮食文化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中西方有着天然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不同的饮食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

关键字:饮食文化中西方差异价值观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在黄土地上崛起的民族,千百年来,翻腾的黄河和肥沃的土地供养了亿万炎黄子孙,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耕种和捕猎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并在一代代人的学习和传承中将其保留并发展了下来。饮食文化是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距离神州大地千万里之远的西方世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主要是以放牧、打猎为主的游牧民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中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这一点从根本上与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完全不同。而这些饮食文化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两种不同的中西方文明,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中西方的价值观。

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也正是有了这些差异,饮食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不同的饮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思想与观念,而不同的思想与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总体可以从饮食观念、饮食结构、饮食礼仪和饮食方式这四个方面来讨论,并通过这四方面的论述来阐明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点。

首先,从饮食观念上来看,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中国菜肴极其重视“味”,其次才是“色”与“香”。所以中国的厨师都善于应用各种调味料,对菜肴的味道的把握有着极高的水平和自我要求。这一特点在川菜和湘菜这两个菜系中尤为突出。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从中餐追求“味”和西餐重视“营养”这一差异可以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的更多的是对美和愉悦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对美性的向往。而西方饮食文化则从理性出发,坚持食物的营养大于一切,偏爱食物的原汁原味,这充分表现出西方人价值观中爱科学、重理性的精神。

其次,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国土疆域辽阔,物产

丰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饮食来源丰富。但也正因为地域广阔,不同地域之间有着不同的饮食结构,但总体来说,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性食物还是占据了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大部分,这一点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相同的。在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历史中,谷物作为主食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作为受赠者的我们,也对这种谷物产生天然的感情。正是这种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使得“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古老的中国一直经久不衰。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都向往和平、无争和安定的生活,这种情感也逐渐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中扎根下来,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要比白人弱的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民族,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这种通过饮食文化衍生出来的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及推崇使得中国人天生就有着与人友好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立世的旗帜。然而,在西方世界,由于自然气候等地理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在历史演进中产生了不同于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前者使得人们在饮食结构中更偏向于动物性食品为主,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西方人探险与征服自然的性格特点。这两种文明可以说直接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在西方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是牛奶面包和肉类食物,他们对动物性食品的依赖如同中国人离不开五谷杂粮一样。然而这种饮食结构上对动物性食品的高程度依赖使得西方人不得不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为了生存再去寻找资源的根源所在。而这便激发了西方人传统价值观里征服自然的思想。西方人认为人高于自然,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创造改变自然,从而获得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这种从饮食文化里反射出来的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在西方人的价值观里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渐根深蒂固,成为西方文明的鲜明旗帜。

从饮食结构的差异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的价值观不同,前者是与谷物为伴,主张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后者则是崇尚食肉者的竞争文化,宣扬征服自然的精神。

再次,从饮食方式上看,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餐具的使用。

很明显,选择不同的餐具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中西方不同价值取向的反映。根据克拉克洪的观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文化取向:(1)认为人类屈服于自然;(2)认为人是自然固有的一部分;(3)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中国人使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中国,使用筷子的人们因为没有刺、戳的不文雅行为而显得比较优雅、有教养,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也显得文雅、温和。著名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曾经谈到筷子的使用,他说,筷子不像刀叉被用来切、刺或戳食物,因此食物不再是人类暴力下的牺牲品而变成了人们通过筷子和谐传递的物质。事实上,在这种意义上,筷子已经成为人与食物之间文雅的媒介,而且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筷子我们便可以知道中国是奉行第二种价值取向的国家。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中国人行事时力求与自然平衡,尽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强烈反对并尽量避免攻击或侵略。

克拉克洪的第三种价值取向在许多西方国家得以体现,在这些国家,人们相信自然界是要被人类控制、驯化和征服的。由于生态或历史的原因,许多西方国家的祖先靠打猎为生。肉就成了人们的基本食物来源并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为了在严峻、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人们必须擅长狩猎即使用如刀、叉、剑、矛等武器与动物搏斗或杀死动物,这就导致了他们侵略与冒险的性情。与筷子相比,刀叉代表着暴力、残忍和对食物的毫不掩饰的毁坏。事实上,西方国家的饮食方式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

从对餐具的不同选择可以折射出两种文明的不同价值观,即中华文明的重和谐尚儒雅的传统和西方文明的冒险与征服的精神。

Abstract: It is a fact that the diet cultur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national culture for the reason that it influences both our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To some extent,the diet

culture can reflect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history and values of a nation.Due to so many differences exist in diet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their values are very different form each other.

Key words: diet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ulture differences values

参考文献:

杜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英)罗伯茨(Roberts,J.A.G.).《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中外饮食文化》隗静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蔡德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西方饮食文化》杜莉孙俊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内容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饮食文化。而与此同时,在西方,也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特色的餐饮文化,其中最著名的菜点要属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等。本文讲述的就是中西方餐饮文化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 「关键词」餐饮中西方礼仪文化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主要受地域、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餐饮特点、用餐礼仪、烹饪方法、餐具选择等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首先,就餐饮特点而言。由于地域差异,中国形成了鲁菜、苏菜、川菜、粤菜这四大菜系。其中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鲁菜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苏菜在选料方面,注重选料广泛,营养调配,分档

用料,因料施艺,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工艺方面注重烹饪火工。刀法多变,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咸甜醇正适中。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兼美、酥灿脱骨而不失其型。滑嫩爽脆而显其味;川菜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重视蒸释,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是其特点。酸、甜、麻、辣香、油重、浓、注重调味,以辣、酸、麻脍炙人口,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荣誉;粤菜的品种繁多,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谓而不腻。菜的用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季秋力求清淡,冬季偏浓醇,粤菜餐谱绚丽多姿。烹调技法精良,并以其用料之博而著称。 而西方最著名的菜品主要是以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最为著名。意大利菜为西餐之母。意大利菜肴最为注重原料的本质、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过程中非常喜欢用蒜、葱、西红柿酱、干酪,讲究制作沙司。烹调方法以炒、煎、烤、红烩、红焖等居多;法国菜的烹调方法很多,几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种烹调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烩、焗、铁扒、焖、蒸等。法国菜的口味偏于清淡,色泽偏竽原色、素色,追求高雅的格调;德国菜在口味上较重,材料上则较偏好猪肉、牛肉、肝脏类、香料、鱼类、家禽及蔬菜等;调味品方面使用大量芥茉、白酒、牛油等,而在烹调上较常使用煮、炖或烩的方式;在烹调方面上,美国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煮、蒸、烤、铁扒等。美式的食物作法都很简单,而且口味也不错。 由此可以看出:对比注重“味道”的中国饮食,西方秉持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背景】 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饮食这方面的探究,可以小见大,况且我们认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历史而不是自然造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他们文化的浓缩。我们主要是想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 1、采访餐饮界人士 2、行动研究 3、收集资料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日确定任务安排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3日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2012年2月3日汇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并在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资料;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 在结束研究后,我们整理的成果如下: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西方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 Why the difference is so great in the food cultur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a. Actually, no matter wes tern countries or china, the food culture is deeply i nfluenced by its culture respectively.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2)西方文化。 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 2.哲学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本文章是对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双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及个人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未来的看法 【关键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文化的先驱。无论是从食物原料、烹饪方式还是从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及饮食观念来看,都是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及哲学理念。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的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各树一帜,各领风骚,各有各的特点。中国饮食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是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其技术之高超,菜式之多样,造型之精致,不得不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经沦为另一些国家的殖民地,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并结合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综合性饮食文化[1]。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2]。中西饮食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传播,交流中不断碰撞、融合,是中西的文明不断创新,更为人类的文明添砖加瓦。 1.饮食原料和饮食结构 从“食”的角度来看[3],中国人的注视一股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事实上,在中国传统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品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现如今,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加平常,但以蔬菜为主导的意识仍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他们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奶类食品也大都是取之于动物。 从“饮”的角度上看也是如此。中国人习惯于饮茶,茶的性味平和,需要通过细品方能领略个中真味,悠远绵长,与植物性格相合[4];而西方人则喜欢酒、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料,尤其是酒,有着水一样的外形,火一样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使人神经兴奋而麻痹,西方有许多以浓烈为特点的著名的酒;咖啡一般以苦、醇、香而著称,饮后会使人兴奋,后力很足;茶类也多是红茶、奶茶等,口味比较重,总的来说西方人是比较热情奔放的[5]。 2.烹饪方式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烹饪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中国的烹饪强调随意性[6],各大菜系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及各种调料的搭配,都会因厨师的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同一道菜,也会就季节、场合、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同时,同一道菜还可能因厨师的即时情绪变化而做出不同于其原烹饪特色的菜肴。据史书记载[7],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烹饪在中国向来被视为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趣味性,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众多以饮食为人生之乐的国内外人士,几乎可以说是中国饮食的专利,它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使之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8],令西方乃至世界其他民族可望不可及。(2008年第18期(总253期)农家之友工作研究) 然而,西方的烹饪却与中国截然不同,其菜肴制作讲究规范性,要求调料的添加量要精准到克,烹饪时间精准到秒。比如西餐中的牛排,除了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添加调料外,刚做出来的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如出一撤,其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再拿美国来说[9],其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也依旧是万变不离其中,炸薯条、炸鸡、炸鱼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英对照)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Can you imag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First of all, I will introduc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diet culture. Western diet history Italy cuisine is the originator of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French cuisine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king, American food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upstart. Western food making skill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diet, they love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cooperation with a delicacy. Western diet varieties The famous dishes are Italy, French, American, German, Russian, etc. famous drinks include wine, coffee and black tea. Do you know,why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just like the menu,western diet is very tidy and serious,but the Chinese is multifarious. Now, you have known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nu,but do you know why diet has a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 Actually, western diet due to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 customs, appears in cooking methods of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趋势。本文主要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美食盛会为契机,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饮食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上海世博会在持续六个月的精彩运营后,完美的落下帷幕,其出色的餐饮服务无疑是精彩的一笔。世博会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游客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这给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世界博览会是各种新思想、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饮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营养知识,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西方饮食业也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精华,充实了新的内容。总之,中西方餐饮不论是从饮食意义烹饪过程饮食习惯还是饮食方式等各方面,都将赋予新的丰富而独特的饮食 文化内涵。 一、上海世博会饮食情况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博览会,而且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世博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像日本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等许多国家馆内备有餐厅,包括横跨几大洲的各类美食,从日本顶级大厨带来的日本料理到法国馆提供的正宗法式浪漫大餐。为了能更好地展现美食的世界风味,除了快餐的洋品牌引进外,餐饮中心里还专门设立了世界风味美食区,由法国、土耳其、日本、东南亚等诸国的美食构成。世博快餐包括了十多家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快餐品牌,从汉堡炸鸡到馄饨面条,各种口味供人选择。世博会也为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改变了外国人对中餐的传统印象,让世界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博会的供餐上,中西餐结合,凸显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意大利甜品、美国汉堡、法式大餐、日本和牛、土耳其烤肉、德国啤酒、泰国咖喱、新加坡小吃、挪威三文鱼、韩国泡菜、比利时巧克力等等,各国美食尽展风貌,各显特色。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球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6300509003 潘洁口腔医学院09级 很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这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看了那个西餐礼仪的视频后让我颇有小感,原来仅仅是吃饭就有那么多的不同与讲究,当然中西餐的差异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自然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就让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是饮食观念的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但同时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

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也会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再次是饮食对象的不同。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最后饮食方式的不同。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概述: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每张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点: ①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主人的右侧和左侧。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③各桌次的尊卑,应以与这桌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⑤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对于少于5人的便餐,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右高左低;中坐为尊;面门为上;灵活安排。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研究时间:201110–201201年 年级:高一年级 指导老师:周聃 组长:郭姝含 课题成员:刘珺佩、肖雨荷、周思瑶、 上官知立、贺迎欢、陈彦、 刘斯琪、郭姝含、杨文婷 结题时间:2012.2

摘要:饮食文化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体现了人们的社交理念。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对发扬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促进其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为切入点,从饮食观念及习惯和对象、烹饪的随意与规范、用餐方式及餐具以及用餐礼仪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差异、下午茶的由来、各宗教的饮食习惯 正文 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各方面差异的比较分析 1.饮食观念及习惯和对象: 饮食观念的差异: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饮食习惯的差异: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 4A Moule4 Unit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课题小组特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认真的比较,这里将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中西饮食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人文等环境下所创造的不同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饮食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是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起源,受人们的观念影响不同,它们自然有很大差异。下面简要从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西方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本文研究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色及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中找出融会贯通的地方,期望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交流

摘要 (1) Ⅰ.前言:饮食文化发展 (3) 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3) 2.1 风味多样 (3) 2.2 四季有别 (4) 2.3 注重情趣 (4) Ⅲ.西方国家的饮食特色 (4) 3.1 独特的饮食科学 (4) 3.2 起伏的饮食历史 (4) 3.3 众多的饮食品种 (5) Ⅳ.中西方饮食差异表现 (5) 4.1 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5) 4.2 用餐方式及餐具的差异 (6) 4.3 饮食结构不同 (6) 4.4 餐饮礼仪的差异 (6) Ⅴ.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及思考 (7) Ⅵ.结论 (9) Ⅶ.参考文献 (10)

I前言: 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饮食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期的一个永恒话题。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狭义的饮食文化和广义的饮食文化。狭义的饮食文化,是基于饮食与烹饪各有相同而言的,与烹饪文化相对应;广义的饮食文化,包含烹饪文化和狭义的饮食文化的内容,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下面根据广义的饮食文化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中西方国家历史长短、方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存在差异,故而中西方饮食文化不一样。 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我们先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世界上,中国赢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以下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2.1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地方风味。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高一(2)班 组员:江泽滨(48)谢少浩(23)谢耀祖(30)翟泽钰(46)郭柯(08)中国国力的增强,伴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的斗争下两者渐渐融会贯通,这不但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中,更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西方的饮食差异也不容小觑,西方与中国饮食上的差别更为巨大。 但是提及饮食,“俄式大餐”在没有来过莫斯科的人的眼中是那么有诱惑力的词汇。不得不说,俄餐中可用的食材真算不上丰富,肉类,奶类和块茎类的蔬菜是餐桌上的主角。俄罗斯人常说:俄餐就是‘五大领袖’‘四大金刚’和‘三剑客’。怎么讲呢,‘五大领袖’则为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四大金刚’是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而‘三剑客’就是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这就足以代表了俄罗斯的美食。与俄罗斯人的豪爽如出一辙,俄餐总是量大实惠,油大味厚,带着股哥萨克式的粗放与豪气。 “鱼子酱!今天你吃了吗?”如果让俄罗斯人选出餐桌上最受宠的食物,鱼子酱恐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种在许多中国人初尝起来“又腥又咸”的东西,究竟是如何拴住俄罗斯人胃口的呢? 记得俄罗斯作家瓦伦拉莫夫曾开玩笑说:“如果哪个作者描写贵族的饮食,而不提象征身份的黑鱼子酱,那他肯定不是个俄罗斯作家。”18世纪的时候,俄罗斯上层社会流行说法语,但推崇法国文化的贵族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伏尔加河流域产的鱼子酱,竟然是法国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壮阳品,从此鱼子酱登堂入室,成为俄国贵族们餐桌上的新宠。 吃鱼子酱最好的方法,便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入口。若要倒在盘子里面吃,盘子要先冰镇一下。若要直接就着瓶罐吃,那就把瓶罐放在碎冰里面。薄片吐司涂上无盐牛油,俄式薄煎饼,或一两滴柠檬汁,可随意搭配。但是,鱼子酱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路途——送进阁下嘴里——这一段路的运输工具,就别无选择了,非得是一把汤匙不可。 黑面包是俄罗斯最珍贵、最古老的食物。它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方人的米饭。黑列巴的形状像一个小枕头,外壳考的很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的嚼不动,这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的价格的不多商品之一。 面包、面粉和稻米是最普通的主食。早在9世纪,俄罗斯就出现了用发酵面粉烘烤而成的黑麦面包——俄罗斯最传统的面包。在16世纪的东正教辩论会上,主教们推翻了用无酵饼当圣餐的提议,决定采用黑面包,从而使之更为普及。 黑面包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来颜色像中国的高粱面窝头,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点儿酸,又有点咸。黑面包极富营养,又易于消化,这是因为,发酵黑面包用的酵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据俄罗斯朋友介绍,烤黑面包挺费事的,光和面和发酵就得近两天时间。做好的面包坯,放入温度均匀的俄式烤炉里用文火焖烤,出炉时面包底部能敲得梆梆响,色泽黑光油亮,切开香软可口而又不掉渣,这才是黑面包的上品。由于工艺复杂,所以俄罗斯主妇们一般都不在家里自己做,而是到面包房去购买。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课程论文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 系别:教育二系 专业年级:初教六班 姓名:李倩 学号:13310604 指导教师:李智强 职称:讲师 2015年 6 月13 日

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 (1)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1)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3) 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5) 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5)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5) 参考文献: (7)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许多国家享有盛誉。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