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大世界上至今无解的自然怪象

六大世界上至今无解的自然怪象

六大世界上至今无解的自然怪象

六大世界上至今无解的自然怪象

1.法国比利牛斯山圣泉

比利牛斯山脉中的劳狄斯小镇上的岩洞里有一眼清泉,它以神奇的治病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就连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皮肤病患者来此洗疗之后也会很快康复,因此成为闻名全球的神秘“圣泉”。

2.东山风动石

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各地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动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所以我们称它为风动石。曾今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搬走风动石,日舰“太和丸”用钢丝索系于风动石上,开足马力,可多条钢丝索被拉断了,风动石却纹丝未动,最后日军只得放弃这一企图。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是个难解的谜。3.印度圣石

印度西部希沃布里村庄,有一座神庙,庙前空地有2块各重90公斤左右的“圣石”。只要人们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圣石”底部,异口同声且不停顿地喊着“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奇-奇”,沉重的石头就从地上弹跳起来,悬升到约2米的高度。直到人们喊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它才会落回到地上。难道人们的语言和动作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重力的效果呢?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原因,成为悬而未解之谜。

4.洪都拉斯蓝洞

在静谧的海洋上,会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高处望过来,深邃、神秘、诡异,总感觉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时空之门。

洪都拉斯蓝洞,是世界十大地质奇迹之一。由于洞很深,因此呈现出深蓝色的景象,这一结构被称为“蓝洞”。

5.法国石棺泉

同样是在比利牛斯山区,在阿尔勒小镇教堂里,存放一口1500多年前的石棺,石棺长约1.93米,用白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令人不解的是石棺终年盛满清泉般的水,却没人能解释出石棺中的水从哪里而来。水利专家使用所有的办法都未能使石棺内水源断绝。石棺内的水不流动,但却能够自动更换一样保持洁净。许多科学家都未能解释出这个谜团。

6.印尼爪哇谷洞

爪哇谷洞,是印度尼西亚最为恐怖奇异的山洞。当人、动物从洞口经过,或是离洞口还有6至7米距离,就会被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拖入”谷洞而被吞掉。据当地人说,山洞里白骨已堆积不少,都没法分哪些是人骨哪些是兽骨。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解释清楚爪哇谷洞巨大吸力是怎么回事。

现在,印尼政府已把它附近设为禁区,禁止任何人进入。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考小组从未间断对它的考察研究。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 一、前言 当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我国1987奶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申报遗产的数量逐年剧增,至今,我国现已经有4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单世界文化遗产就有27处,随着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及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检测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是本国以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当前随着经济和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重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维持。 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从世界文化的价值载体(文物本体和价值环境)、影像遗产价值载体的风险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周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观察和识别,客观反应遗产的保存现状,并综合遗产的保护效果,避免文物地本体的快速劣化。监测结果也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因而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构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和目标 2.1.意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 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

科学十大难题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近十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构成恒星、行星甚至人体的基本物质只占整个宇宙中所有物质的百分之五。其它的则属于科学家们刚刚才了解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那么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存在于何处?而什么又是暗能量?研究者希望能找到答案。 意识的生物基础是什么? 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勒奈·笛卡尔就指出思想和身体是完全分离的。之后,其他哲学家对意识自然属性看发就一直存在争论。 今天的科学家则指出意识是来自大脑内部的神经细胞组织极其特性。并以此观点来对笛卡尔观点提出挑战。而分解这些特性和过程的实验性工作目前才刚刚开始。 格雷格·米勒在《科学》杂志的这期特刊上写道:“即便如果实验的结果不能为意识是如何从神经细胞的一片混乱中产生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它也能为此问题的下一轮提供参考。” 人类的寿命到底能延长到多长? 如前,在对酵母、蠕虫以及老鼠进行寿命延长实验使一些科学家相信人类很快就能够很容易地超越目前100多岁的寿命记录。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人类寿命有可能更为有限。珍妮弗·寇瑞恩在《科学》上所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中指出,无论延长还是有限,人类寿命能够得到延长的可能性“可能会带来深远的社会效应”。 地球内部是如何活动的? 革命性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即认为地壳是有不同的板块构成的,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目前的地表形态——所涉及的深度并不够深。里查德·A·克尔写道:“剩下的还有6300公里厚的岩石以及构造板快下面的铁元素,它们的搅动推动着我们这颗行星的热能发动机内部的工作。” 随科学家不断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研究者已经发现地球地壳下面的这台发动机是如此吸引人且复杂。先进的地震成像技术、对矿物质的研究以及用电脑模拟的方法将有可能为研究地球内部轰鸣声提供线索。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自然现象

15、自然现象 一、导入 1、看这是什么?-----美丽的彩虹! 你看过彩虹吗?什么时候能看到彩虹? 这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 3、揭题:大自然中有很多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 二、新授 1、说说自然现象--------你知道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2、看自然现象图片-----老师收集了一些自然现象图片-----再看,这是----蓝天白云,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你们天天看到,也就司空见惯了,熟视无睹了。 3、你对哪些自然现象印象深刻,为什么? 三、欣赏作品 1、欣赏有关自然现象的作品,有些是课本中的,也有些是其他小朋友画的。 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分析绘画工具及画法) 2、同桌讨论---------你画什么自然现象,准备怎样画? 四、学生作画要求:还等什么呢?赶紧画出你们熟悉或喜欢的自然现象吧。尽量画大画满,如果添上人物活动就更棒了! 五、作品展示及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六、总结拓展 1、对人类有益的 这么多自然现象,有些是人类需要的,离不开的,例如:下雨、下雪、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等,再如:人们根据自然现象辩别方向(看太阳的位置、树轮的疏密) 2、有些自然现象却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例如:地震、龙卷风、火山爆发、沙尘暴、泥石流等等。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自然现象呢? (1)、利用自然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一些自然现象能利用的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火山灰的利用、…… (2)、防止或者减小灾害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力量实在是太微小了,对于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等不能阻止,但是对于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等,却可以预防或者减小灾害……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使沙漠化进程慢一点,可以使沙尘暴影响范围不扩大,渐渐缩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可以减小洪水带来的灾害,防止泥石流…… 所以我们从小要有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多植树造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拯救我们人类! 3、课后收集利用自然现象造福于人类的事例。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说说看。

[课外阅读]奇特的燃烧现象

[课外阅读]奇特的燃烧现象 1982年,法国东部城市梅茨有家麦芽厂的粮食仓库发生了大爆炸,4座几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粮食仓库被摧毁,18人死亡,全厂陷入瘫痪,周围的居民也受到极大的惊吓。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罪魁祸手竟然是仓库里的粮食粉尘。 其实这也不希奇,我们知道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燃点,二是要有充足的空气。粉尘的体积很小,而且每一粒粉尘的表面都同空气充分接触,当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任何一个微小的火种都会使它达到燃点而燃烧起来,并使有限空间空气的温度由室温一下子升到几百度以上。这时候空气会急剧的膨胀起来,从而引起爆炸。 梅茨的粮仓爆炸事件并不是唯一的事故。据统计,仅美国新奥尔良市一地,20年来就发生了400多起这样的事故,造成200多人死亡和几千万美元的损失。所以人们把粉尘看作是仓库的“敌人”。为了避免这样的悲惨事故,除了尽量不使粉尘飞扬外,通常也同加油站一样,都要在门口挂上“严禁烟火”的红色字牌,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粮食粉尘会发生燃烧现象,像面粉、硫磺、淀粉、煤粉、糖等物质在仓库储藏或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发出燃烧现象。不同的是,不同的粉尘在空气中引起爆炸的最低密度是不同的。淀粉和硫磺粉尘在每升空气中的含量超过7mg时,遇火就会爆炸;而面粉、糖粉的爆炸极

限为每升10毫克;煤粉爆炸极限为每升17mg。 最奇特的燃烧现象是发生在我国广西兴安县小宅村的“群火”。1981年以来,每到秋季,莫名其妙的火灾频频出现。村里的物品不明不白地自燃起来,而且起火点总是同时在多处发生,给村民们造成了损失,还引起了村民们的恐惧。 专家们曾经到那里实地调查,据了解,小宅村村西约2千米处正在开采硫磺矿。“群火”现象很可能是硫磺粉尘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成硫酸,硫酸作为脱水剂使得物质碳化而发生了燃烧。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_省略_地的管理与监测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樊锦诗

2008年第6期敦煌研究 NO 1612008 (总第112期)DUN HUAN G RESEA RCH TO TAL 112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收稿日期:2008208210 作者简介:樊锦诗(1938—  ),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围绕莫高窟遗产价值,重点阐述管理和监测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莫高窟遗产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以环境、文物本体、安全防范、游客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窟监测体系。莫高窟的管理和监测,对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莫高窟;价值;保护;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K87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8)0620001205 一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 珍贵价值和保护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认定莫 高窟符合(i )、 (ii )、(iii )、(iv )、(v )、(vi )等六条标准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范围内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有三处,莫高窟是其中之一。敦煌莫高窟建于4—14世纪,由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木构窟檐、窟前寺塔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组成,具有戈壁沙漠间绿洲的环境特征。是我国绵延最久、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保存良好、影响最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理由如下。 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在4—14世纪以汉地文化为基础,融汇吸收了印度等西域佛教艺术、文化以及藏 传佛教艺术、多民族文化,创造了系统的、绵延时 间最久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典型,这在现存的佛教遗址和遗迹中是不多见的。 标准(ii ):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莫高窟的开凿,影响了周边石窟的开凿,如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莫高窟形成的人文景观,为古代敦煌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藏经洞和莫高窟名声大噪,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世界人文学科领域兴起了以博大精深的藏经洞出土文献和莫高窟石窟内容、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至今成为长盛不衰的“显学”;给绘画、舞蹈、戏剧、造型装饰等艺术的创作以极大的启发;东亚日本法隆寺壁画、东大寺戒坛院雕塑、唐招提寺、药师寺建筑等都与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彩塑、建筑十分相似,莫高窟佛教艺术为中国佛教艺术影响东亚国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例;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1?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综合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科学与方法》 维纳《控制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诺依曼《计算机和人脑》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 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 普利高津《结构、耗散和生命》 数学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论螺线》《论浮体》《论球和圆柱》 刘徽《九章算术注》 祖冲之《大明历》 笛卡尔《几何学》 费马《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 莱布尼茨《一种求极大、极小值与切线的新方法》 欧拉《无穷分析引论》《分析力学》 拉格朗日《分析力学》《解析函数论》 高斯《算术研究》《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 黎曼《单复变函数的一般理论基础》《关于几何基础的假设》 康托尔《超穷数理论基础》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华罗庚《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陈省身《陈省身文集》 陈景润《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丘成桐《微分几何》 物理学 吉尔伯特《论磁》 惠更斯《摆动的时钟》《论光》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 焦耳《论热功当量》《关于伏打电产生的热》 亥姆霍兹《论力的守恒》《声学》 开尔文《涉及空气弹性及其效果的新物理——力学实验》《论热的动力学理论》 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论法拉第的力线》 伦琴《论一种新的射线》 赫兹《论电动力学理论》《论电动力学作用的传播速度》 普朗克《关于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卢瑟福《放射学》《新炼金术》 玻尔《论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 德布罗意《量子理论的研究》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有趣的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北纬30度,解不开的千古之谜 在地球北纬30度四周,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度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度四周。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线四周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 ——长江断流。 公认6300公里,目前实为6211.3公里的中国长江,历史上记录了它两次忽然枯竭的史实,令人费解不已。 公元1342年,江苏省泰兴县(现在泰兴市)内,千万年从未断流的长江水一夜之间忽然枯竭见底,次日沿岸居民纷纷下江拾取遗物。忽然江潮骤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希奇现象在泰兴县再度出现。当时,天色苍黄,江水忽然出现枯竭断流,江上的航轮搁浅,历经两个多小时,江水汹涌而下…… --鄱阳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忽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员全部神秘失踪。山下堤昭脱下潜水服后,精神惧怕,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闻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 过去了40年后,爱德华·波尔终于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阳湖底失魂落魄的经历。他说:“几天内,我和三个伙伴在水下几公里的水域内搜寻“神户丸”号,没有发现一点踪迹。这一庞然大物究竟在哪里?正当我们沿着湖底继续向西北方向寻去时,忽然不远处闪出一道刺眼的白光,飞快向我们射来。顿时平静的湖底出现了剧烈的震动,耳边呼啸如雷的巨响隆隆滚来,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将我们紧紧吸住,我头晕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滚动,我的三个潜水伙伴随着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挣扎出了水面……” ——三番五次骚扰的怪火。 在江西鄱阳湖畔的波阳县(原为鄱阳县)莲湖乡朱家村,村民朱满善、朱松善家里无缘无故地不断发生火灾,火星红色,线型走状,每次起火都很希奇,易燃的东西没烧着,难燃的物体偏偏着火,而且火势无论多大,每次浇上一点水即

世界文化遗产(简)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形势:难以抵御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战争、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世界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3、保护措施: (1)《世界遗产公约》 时间:1972年 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2)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时间:1976年 职责: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3)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4、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 (1)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突出意义、普遍价值)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的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

世界自然科学十大发现

世界自然科学十大发现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由伊萨克·牛顿发明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大经典力学基本运动定律的总称。该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微生物 微生物由荷兰的透镜制造商列文·虎克17世纪末发现,约两个世纪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这一理论又使医生攻克了多种疾病:伤寒、小儿麻痹症及白喉等。 盘尼西林(青霉素)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细菌理论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遗传法则 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反应,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地动说(日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世界文化遗产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明智之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第一节从定义看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二、遴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Ⅰ)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Ⅱ)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Ⅲ)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Ⅳ)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Ⅴ)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Ⅵ)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编号:

513-003 1979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奥斯威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威尼斯及其泻湖意大利:威尼斯及其泻湖Venice and its Lagoon 编号:546-004 1987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始建于5世纪、由118 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 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2、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莫高窟的劫掠1905 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1907 、1914 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 件。1909 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组织探险队,到敦煌掠取了大量经卷。1910 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 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

最新神灵世界的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 对上帝的信仰既不属于知识,也不属于道德,而是属于情感。也就是说,上帝只是我们心理上的情感安慰。人在情感方面都有软弱的时候,这时他需要一种依托。 ——施莱尔马赫 神学=信仰和敬畏。 哲学=理性和思辨。 科学=推理和论证。 哲人对宗教和信仰的观点道出了困扰人类多年的矛盾,科学与宗教,主观体验与理性思辨。在恩格斯的著作一开头,就写道:“当我们要寻找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时,如果不到那种象德国自然哲学一样竭力把客观世界嵌入自己主观思维的框子里的自然科学派册中寻找,而到那种单凭经验、非常蔑视思维、实际上走到了极端缺乏思想的地步的相反的派别中去寻找,那么我们就大致不会犯什么错误。 现代化产生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容易滋生荒谬感、虚无感和孤独感。科学家滑入神灵的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旺盛的探索精神,当他们所探索的真相因为手段,技术和理论支持的滞后无法进行下去,他们必然要逼迫自己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让他们维护科学家的自尊并可以说服自己的解释,这就是神学。英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灵学的条目中写道:“欺诈问题侵袭着这个领域。在心灵研究的历史上夹杂着一些可耻的人和事。例如有借此谋取钱财的,有关心死后生存的。在美国和英国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在恩格斯的这篇大作中,重点的批判对象是当时三位走入歧途的科学家:阿尔弗勒德·华莱士、威廉·克鲁克斯、策耳纳。恩格斯指出这些人为了研究降神现象,带来了许多物理仪器,但是没有带来“主要的仪器,即怀疑地批判的头脑”,因而没有使自己的头脑“始终保持工作能力”。 (1)第一个重点批评对象华莱士是“和达尔文同时提出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发生变异的理论”的功勋卓著的动物学家兼植物学家。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华莱士(1823-1913),1875年他出版《论奇迹和现代唯灵论》,热心催眠术、灵学。他同意生物进化的现象,但认为人类的智慧是藉着超自然的力量才得以进化的。认为我们的肉体是经过自然选择而定型的,但心智的开发却有赖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关于人类特质的进化论,只有在看不到的心灵世界才能找到解释。华莱士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为了人类而创造的,所有植物和动物的进化都是由一个超自然的智慧所设计好的。 现在看来,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华莱士相信降神术明显是走入了歧途,而对于他相信催眠颅相学也是走入了歧途则需要加以说明,因为后者往往更容易披上科学的外衣。催眠颅相学是当时催眠学说和颅相学拼凑而成的江湖骗术。当时的催眠的学说是动物磁力说,由奥地利医生麦斯默尔(1734—1815)提出,即认为人的身体内有一种神秘的“动物磁力”,可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语文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将搜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 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针对这一学习要素,以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为依托再次进行了落实。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又知道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写一写你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要求 1.翻开课本第104页,请大家默读习作要求,勾画出具体要求的句子,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2.屏幕出示习作内容,生汇报。 3.出示要求,师适时点拨。 (1)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去过的一处景点收集资料。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往往有很多景点,每一处景点要介绍的内容也很多,如历史背景、独特风光、有关传说等,我们在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最有特色的风光进行介绍更能展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写作指导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吗?请说一说。 2.通过读课外书、上网、看电视你搜集了哪些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3.学生分组交流。 4.学生把搜集的图片、表格、文字等资料在视频展台上向大家一一介绍。 (二)写作思路点拨 1.拟定文题:本次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题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字来拟定,也可以不受其限定。 2.文体:可以是解说词、导游词等形式,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借助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来表达。 3.抓住重点:抓住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它的现状、形态描写下来,让读者对你写的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4.穿插故事:通过穿插历史故事或者传说,把文章写得更加有趣。叙述故事或引用材料时,如涉及到直接引用别人的话,需要注明资料的来源。 四、构思习作,开心练笔 (一)习作构思 1.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写。 2.按怎样的顺序写。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成为震撼世界的大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成为震撼世界的大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 现之一 1855年时的达尔文,此时他46岁 地球上生存着几百万种动物和植物。这么多的生物,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说,是上帝创造的;有人说,是天生就有的;也有人说,是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从简平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而来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进行着自然选择。这一进化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因此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年轻时喜欢在户外采集植物,观察动物,他对博物学格外有兴趣。博物学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总称。达尔文在剑桥大学获得学位后不久,恰好有条英国皇家海洋调查船“小猎犬”号,要出发环航世界,测定贸易路线。达尔文申请在“小猎犬”号上当一名博物学者,随船考察。达尔文在这艘船上生活了将近5年之久。每航行到一个地方,他就尽量采集岩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还写了许多笔记。在达尔文时代,以前的老观念是:物种是不变的,各个物种间互不关联,彼此没有血统关系。而达尔文在对大展生物现象进行考察之后,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且不同的物种有共同的祖光。达尔文得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某个物种只要条件比其他物种优越,哪怕是略见优越,电会有很好的机会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这就是著名的“自然选择”理论。生物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的斗争,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强者或是适应者可继续生存,这叫作“适者生存”,它是“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 动物和人有着很大的悬殊,可达尔文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些原始细胞”,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古代世界的类人猿,后来又进化成今

神奇的自然现象

(投10,生活花絮) 探索大自然 五(7)班杨浩 大自然真是如此神奇,它创造了万物,并给与了万物生命。同时,它还有无数神秘又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伟大坚韧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是高尚纯洁的象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柏是坚毅挺拔的象征。可是,嫩草为什么不会被熊熊烈火烧死?荷花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松柏又为什么能在石缝中生长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原来野草的生命力顽强,是因为为它提供养分的是根部,所以即使大火烧掉了它的叶子,它的根部还是能重新长出嫩芽,除非是连同它的根部一起烧掉,否则还会一直生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们的外表层布满了蜡质,当它们的叶芽和花芽从淤泥中抽出来的时候,表层的蜡质让污泥浊水很难沾附上来,即使有一点污泥浊水沾附,也会被雨水冲洗干净;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这就避免了水分蒸发,让松树耐旱,同时,像针一样的叶子会让树干的阻力变得很小,这样让松树既不会被大风刮倒,也不怕风霜雨雪,自然能坚韧地生长在石缝中了,著名的迎客松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北极光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自然现象,它出现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一般在北极圈上空绚丽多彩的光体就是北极光。从本质上来说,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上运作所激发的光学现象,它的行成

一般有三大要素:太阳风、地球磁场和大气。当带电微粒流向地球磁场作用范围时,在磁场的影响下,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物质碰撞而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这就是北极光。 大自然的神奇现象远远不止这些,有太多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指导教师:李泽徐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世界上最酷的七大地理自然景观

世界上最酷的七大地理自然景观 地球上有许多美丽壮观的奇迹建筑,诸如中国长城等世界七大奇迹,这些都是人类建造的奇景,其实地球母亲在50亿年的进化历程中,从未停止塑造壮丽的地理自然景色,以下是地球七大洲中最酷的自然景观。 亚洲中国芦笛岩洞 中国桂林地下有一处壮观的地下洞穴系统,被称为“芦笛岩洞”,也是桂林的自然艺术宫殿,其长度为240米(750英尺)。据记载,在唐朝时期该洞穴最多可容纳1000人,目前一些人工灯光照明能够显示洞穴中的岩石结构,自1962年该洞穴正式向游人开放。 该洞穴中最大的一部分是金龙的水晶宫殿,可容纳至少1000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可用作防空洞。洞穴非常像一个独立的石笋。 北美洲犹他州石拱门

在美国犹他州石拱门国家公园保护区存在着2千多个石拱门,它们被称为“魔鬼的花园”,这是一些壮观的自然砂岩拱门,最高的石拱门达到88米(290英尺),高耸于犹他州干燥的沙漠地区中。 经历数千年风沙和罕见的沙漠暴风雨的侵袭,石拱门是残酷地质变化进程的有力证明。到石拱门国家公园参观的游人很容易身处“险境”,来自石拱门顶端的岩石很容易掉落下来,砸伤路过的游人,很难说这种令人惊讶的地形能够持续存在多长时间。

南美洲玻利维亚阿塔卡玛盐湖

玻利维亚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Uyuni)位于海拔1万英尺的安第斯山脉上,其面积是美国博纳维尔盐湖面积的25倍。这里蕴藏着100亿吨盐暗示着远古明清盐湖的存在,目前昔时的明清湖已蒸发消失,水份早已进入干燥的山脉空气之中。阿塔卡玛盐湖并不是因其蕴藏大量的盐而闻名,每当雨季来临时,盐湖表面就变得像镜面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镜子! 浅浅的死水和山脉稀薄空气的沉静使游客们产生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虽然阿塔卡玛盐湖十分偏远,但还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他们可以居住在盐湖宾馆中。来到阿塔卡玛盐湖游玩的游客最好不要忘记带照相机,或者当遇到美丽的一瞬间时别忘记打开镜头盖。 非洲毛利塔尼亚撒哈拉之眼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郑雪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41 学号: 2234126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2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 指导教师陈瑞红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 文明发展的见证。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 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 Tutor Chenruihong 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读后感

《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读后感 从现在延续到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去寻找人类的踪迹,考古学家们费尽心思,先后找到了各个独立王朝中十大谜一般的历史痕迹。《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最鲜为人知的史前文明,并且配发了许多全彩图片,针对这十个谜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每个古迹由许多小题目组成,每个小题目娓娓地诉说了一个个离奇的故事,一段段神秘的历史…… 人们只习惯了解有哪些古迹,其实不大去详细地了解有关他们的细节问习题。所以这本书对此作了详尽的描述。比如,有突然毁灭却又昌盛一时的玛雅文明、曾是“人间天堂”的摩亨佐。达罗却不知何故消逝变成了群葬数千人的墓地、藏有食人怪物却一夜之间被地震和洪水推毁的克诺索斯迷宫、埃及的图坦卡蒙陵墓、因绝世美女海伦而沦为废墟的特洛群城、曾有数百尊臣石像的复活节岛、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密林中的吴高窟、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血腥斩首之王的陵墓西潘王陵。以上十大古迹充满迷人的吸引力,把你带进远古的呼唤,具有神奇的魅力,不信,你随我走进玛雅文明看看…… 古玛雅从发现至今,有许多遗迹充满疑团。公元前2500年,玛雅人竟能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先进的天文台和神庙宫殿。他们不仅在手工业、农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在科学领域也有很高的地位。他们的数学观念和计算方法比欧洲人早800多年,其中有一个金字塔的台阶基数恰好是365级。 还有,在一棵大橡树下发掘出来的一个水晶头骨无任何加工痕迹,

而且当光线照在头骨的任何部位上,都能从眼窝处发射出去。他们的太阳历算作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5天禁日,全年正好是365天。他们将一年的金星历定位584天,而现在定位583.92天。更令人奇异的是玛雅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的居民却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无人知晓其中奥秘。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此类震惊世人的谜团,阅读它,你可以踏上考古的征程,感受远古的呼唤。这些文明古迹,是历史长河中的绝唱,即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残酷洗礼,即便被遗忘了上千年,当再度被发现时,他们仍然是那么灿烂,仍然令人们为之惊叹称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