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白酒现状--论文

中国白酒现状--论文

中国白酒现状--论文
中国白酒现状--论文

武汉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白酒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姓名杨xx

学号 06080808601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李援亚 +

2010 年 5 月23 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概述 (1)

1.1白酒发展历史 (2)

1.2 白酒类型及代表 (2)

1.3 白酒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2)

第二章白酒行业现状 (4)

2.1 白酒行业现状综述 (4)

2.2 行业低迷原因 (6)

2.3 白酒行业主要特征 (9)

2.4 市场分析 (10)

第三章用SWOT模型分析白酒核心竞争力 (11)

3.1 内部资源分析 (12)

3.2 外部环境分析 (14)

3.3 SWOT结果表 (19)

第四章针对SWOT 分析提出创新对策 (20)

4.1 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 (20)

4.2 品牌管理与白酒竞争力 (22)

4.3 OEM经营在白酒行业应用 (24)

结束语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摘要

白酒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历史悠久。经过建国几十年来的发展,目前每年总产量在300万吨左右,为国家上缴税金500亿元。2008年,我国白酒行业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0%以上。全行业将加速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行业综合利用的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而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为我国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白酒行业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改造,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了解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白酒行业发展历史、现状、外部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核心竞争力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白酒行业. 现状. 发展前景、竞争力、解决方案

II

1 概述

1.1、白酒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这个段落,经历了漫长的200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启蒙期。用发酵的谷物来泡制水酒是当时酿酒的主要形式。

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历时1800年,这一段落为我国传统酒的成长期。在这个时期,酿酒业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受到重视,官府设置了专门酿酒的机构,酒由官府控。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历时120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成熟期。新丰酒、兰陵美酒等名优酒开始涌现;黄酒、果酒、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发展。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国传统酒的发展进入了灿烂的黄金时代。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时期,是我国传统酒的提高期。其间由于西域的蒸馏器传入我国,从而导致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白酒的发明。自元时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从此,这800多年来,白、黄、果、葡、药五类酒竞相发展,绚丽多彩,而中国白酒则欣欣深入生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料佳品。

1840年到现在,历时15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变革期。在此期间,西方先进的酿酒技术与我国传统的酿造技艺争放异彩,使我国酒苑百花争艳。新中国建立的40多年来,中国酿酒事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1.2、白酒的类型及代表

根据白酒的质量特点或香型区分,主要有清香型、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兼有浓、酱两种香型的其它香型白酒。

白酒的香型和质量特点,主要是由工艺和发酵设备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工艺和发酵设备,就有什么香型。

清香型白酒,以清香纯正为特点,以汾酒为代表,采用清蒸清茬工艺和地缸

发酵。米香型白酒,以米香醇正为特点,如桂林三花酒,以大米为原料,小曲发酵,液态蒸馏。

浓香型白酒,以浓香甘爽为特点,以泸州特曲和五粮液为代表,采用混蒸续碴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以酱香柔润为特点,以茅台酒为代表,采用超高温制曲,晾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除此以外,取上述浓、酱两种香型白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制的混合香型白酒,如董酒、白沙液等,称为其它香型白酒。

1.3 白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3.1 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民族遗产,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六大蒸馏酒,特别是固态法白酒,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独有的民族传统产品。

1.3.2 许多白酒厂在当地是纳税大户,白酒为地方、国家的财政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些白酒厂就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在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酒类产品中,白酒行业所创造的效益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我国的白酒行业每年为国家创造利税120亿元左右。

1.3.3 在目前农村粮食生产、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白酒行业实现了粮食的深加工,白酒生产消耗的大多是粗粮、杂粮,提高了农产品(谷类作物、薯类作物)的加工转化效率,增加了附加值;同时对当前解决农民卖粮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缓解储备困难、减少政府储备费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1.3.4 白酒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白酒的生产吸纳了众多的城乡劳力,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1.3.5 白酒行业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白酒行业的兴衰往往会影

响相关行业如原料、造纸业、包装业、印刷业、广告业、设备、机械、生物工程制品(酶、酵母)、养殖业、物流运输业等。

2 白酒的行业现状

2.1 行业现状综述

白酒是中国传统产业,属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为奢侈品,因此有20%

的消费税及附加每瓶0.5元的定额税。近年来,国家把白酒从限制发展的行业中解禁,使得白酒业的发展环境变得相对宽松些。但是全国白酒企业林立,仅纳入国家统计的就有2万多家,除个别国家名酒厂外,绝大部分实现了民营化。

白酒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一直沿用传统生产工艺。1984年国家对白酒行业提出了四个转变即:高度向低度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固态酒向液态酒转变、低档酒向高档酒转变。二十多年来,白酒业围绕着这四个转变,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结构和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酒业步入了发展的低谷,白酒专卖制度的取消使众多酒厂纷纷倒闭,重生产不重经营的后果凸显。九十年代以后,国家对白酒行业政策一变再变,先是取消了广告费的税前列支,接下来又取消了外购基酒的税收抵扣,之后又增加了每瓶0.5元的定额税。2005年以来,国家将白酒原有25%的消费税降低至20%。白酒行业的转变如下:一是扩大自身基础酒的生产能力;二是在中低档产品上实现固液结合;三是白酒香型逐渐向浓香型倾斜;四是川酒全国大流行。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白酒市场经过不断的竞争与淘汰,逐渐形成了以茅、五、剑为龙头的第一梯队,以年销售在20亿元以上的为第一梯队,全国约有十家;十亿元以上的为第二梯队,大约有十多家;五亿以上的为第三梯队,约有二十几家;超亿元的为第四梯队。从产品结构上看,第一、二梯队的厂家近年来纷纷推出其高端品牌,尤以水井坊、国窖1573、洋河蓝色经典为最。这些品牌可以说引领着白酒消费的潮流。由于五粮液的成功,致使多粮馥郁型的白酒在市场上开始走俏,四川宜宾地区产多粮风格浓香型基酒成为各个厂家竞相追逐的抢手货。伴之而来的是资源供应不足,酒龄不够,从而又带动了酱香型白酒的走俏。

以2009年7月为例,本月单月产量为56.5万吨,同比上升3 8 . 0 4 %。2 0 0 9年1—7月白酒累计产量为368.49万千升,增速21.47%,比1—6月的增速上升1.40%,较去年同期上升2.60%。7月白酒的产销量延续了6月以来的增长之势,产销量增速更是创下了年内的新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国税总局于7月下旬公布

的将于8月1日重新核定白酒企业的消费税计税价格,从严征收消费税。该消息使得各类白酒的终端价和批发价都有所上升,厂家提高白酒出厂价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上升推动白酒产销量的提高。

在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我们注意到:3—5月行业的利润增速从1—2月的29.71%迅速降至-3%。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7.75%下降至13.77%,利润的增速逆收入增速的上升反而下降,说明行业销售额的增长并非来自高端产品,而来自中低端产品。茅台、五粮液等高端产品从年初一直采取控量保价的措施,高端产品的销售同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近日贵州茅台以及泸州老窖公布的中报可以明显看到,上半年它们的实际销售状况并不理想,主要是通过盈余管理实现增长的,如果剔除这个因素,实际情况是同比下降。以2009年资料为例:

分析认为:上半年行业增长的贡献主要是源自作为二线品牌的白酒。因为在此阶段二线品牌充分享受白酒消费市场中的“消费下移中的上行”,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商务、政务紧缩开支,对于高端的白酒有较大冲击,二线白酒承接了一部分下移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为刺激经济,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投资,由于这些地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本来就不明显,新增的大规模投资反而刺激了当地商务、政务的消费水平,因而消费水平反而得到了提高,由于这些地区以前的消费基础较低,提升后也只是达到二线品牌的消费水平。但是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白酒的存货价值往往是在提升的。

2.2 白酒行业低迷原因

2.2.1内因:

2.2.1.1技术含量低。我国的白酒厂是在农村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一些大、中型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仍然处于一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的粗放式、低层次的阶段;技术、工艺传统,经验性强,很大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2.1.2 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进入白酒行业的技术门槛低,投资资金少、见效快,又没有相关的酒类管理法规,致使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纷纷上马。目前整个白酒行业是点多面广,平均规模小,布局散乱。全国近40000个白酒企业相对于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而言,几乎是每县摊上20多个酒厂。各种品牌的白酒产品不下几十万个、产量超过20000吨的企业有33家(2001年),合计产量占行业产量的33%。

2.2.1.3整体装备水平较低。大多数酒厂装备水平低,设备简陋老化,一些小型企业连最基本的进出厂的检测设备都不具备,卫生、安全难于达标,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

2.2.1.4人才相对匮乏。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制约,加之大多数酒厂地处偏远的村、镇,导致白酒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一些中小型企业连个本科生都没有。很多酒厂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战略,一些酒厂用人政策保守、封闭,地方情结浓厚,很少公开吸纳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加盟。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白酒业发展的瓶颈。

2.2.1.5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现代工业企业相比,白酒企业管理层意识普遍相对滞后,管理方式陈旧,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的规划。这体现在生产方式、营销手段上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风。不少企业不是在工艺上、产品开发上下工夫,追求创新与进步,而是急功近利、走捷径,对外宣称传统工艺、纯粮酿造的佳酿,实际是大规模外购基酒勾兑。某一个白酒品牌在市场上走俏了、流行了,许多企业纷纷仿效之,从产品的诉求、名称、包装、销售方式力求形似神似。结

果大家都是在一种低层次的、平庸的水平上竞争;同时中国白酒品种逐渐趋同,一些有特色、有个性的白酒逐渐淡出市场,浓香型大有一统天下之趋势。

2.2.1.6供大于销。随着啤酒、萄酒和果酒类产品的发展,白酒的消费空间进一步缩小。当前的白酒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消费者的需求。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部分白酒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微利状态。激烈竞争的结果是许多白酒企业开工不足倒闭、破产或转产,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现象。

2.2.1.7厂盲目发。白酒企业一直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之一,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仍有一些地方在新扩建白酒项目,这些白酒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浪费较大。在全国近4家白酒企业中,大部分为小型企业,全国白酒企业的平均年产量只有近200万t,产业结构不合理。

2.2.1.8 白酒企业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仍需引导。白酒企业多,平均规模小,资本分散,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现状,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进行收购和兼并等! 但因其他方面不能配套!最终导致失败。

2.2.1.9 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仍然较低。白酒和其他酒种相比,存在装备水平低,技术进步缓慢的现象。不少白酒企业设备老化,检验手段不齐全。除一些大中型企业外,其余多数企业仍是手工作坊式和粗放型生产。一些小型企业连最基本的进出厂的检验设备都不配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2.2.1.10四高一低,现象严重”。所谓“四高一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白酒中一些产品的宣传费用高、包装成本高、产品价位高、回扣高,以及瓶中的白酒质量低。这一现象已在国内消费者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殃及和透支了白酒这个大品牌。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肯定对白酒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对中国白酒这一大品牌的透支。

2.2.1.11 三废”治理仍需加强。大中型企业中采用固态法工艺生产的白酒

糟处理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特别是稻壳问题,很多企业未采取任何工业化处理措施,就直接排放或丢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1.12冒伪劣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发生的10余起恶性假酒中毒事件,共死亡107人(1996年云南会泽假酒案死亡35人,1998年山西文水、朔州假酒案死亡27人,中毒千余人),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危及生命安全。有毒白酒屡屡发生,使消费者对白酒望而却步,许多消费者不再饮用白酒。

2.2.2 外因

2.2.2.1 国家税收政策。2009年7月23日,国税总局对外公布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指出在保持20%从价税不变的前提下,将大型酒企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售价,核定为各自销售公司对外销售价格的60%一70%范围内。该方案于8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此份主要针对大型酒企规避税收的“重拳”甫一公布。就引发了国内白酒行业的大震动。此次调整总体思路是“税率不变,计税价格调整”,但税基改变将使白酒纳税额提高一倍,因此此次白酒消费税调整将会较大影响企业净利润。白酒行业或将再洗牌。

2.2.2.2 入世后影响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受世界酒类的关联影响很小,洋酒虽也会对国内白酒的中高端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整个白酒行业入世后受到的直接、正面的冲击将并不会很大。因为,第一,白酒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第二,白酒堪称为中国的国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三千年的酒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很难被其他的酒类所替代。

中国入世以后,白酒行业受冲击最大的,倒有可能是一些企业的传统道德、规则、意识、观念。随着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逐步与WTO规则及国际标准协调一致。

2.2.2.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民收入降低,GPI指数居高不下,物价系数持

续走低,社会有效购买力下降。白酒这类奢侈消费品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减少。

2.2.2.4社会舆论的影响近几年来,有关专家、新闻媒体大力提倡、宣传啤酒、葡萄酒、果酒的消费,潜移默化地引导了人们的消费分流,消费者对酒类消费偏好转移。

2.2.2.5 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方式的多元化近年来,消费者的保健意识、营养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年轻一代消费追求品牌、时尚、文化,饮洋酒、葡萄酒、啤酒,无疑会减少对白酒的需求。

2.3 白酒行业的主要特征

2.3.1酒企业的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工业化和多元化格局。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余家,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的白酒企业约4700家.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

和非国有企业2006年为2340家,20008年为2620家。

2005年,全国白酒产量达1.5万t的白酒企业近90 家,其中产量在2万t以上,白酒企业有30家。2007年,白酒年销售收入前50家白酒企业中,集团化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8家。为了提高效益和回避行业风险,白酒企业除向低度酒,葡萄酒,露酒等行业扩展外,许多大型企业集团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始对饲料,医药和生物工程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坚持以“酒为基础,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2白酒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新品牌不断涌现。随着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微机勾兑等技术的进入,白酒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市场竞争,白酒企业格外重视品牌的塑造和培养,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开发,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品牌策划。目前,名优酒的数量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品牌产品不断出现,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喜爱。200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白酒产品合格率达90%以上,大中型白酒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在97%以上。

2.3.3 白酒产品向低度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白酒产品以低度酒为主流。39度(酒精体积分数39%)以下的低度白酒产量已经占白酒总产量的40%左右。同时白酒消费呈现区域化和“北高南低”的总体趋势。

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由于其出酒率高、产效率高、害物质含量低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占到55%以上。

各种香型的白酒也有了不同的发展。目前场上浓香型白酒占70%左右,清香型白酒占15%左右,兼香、酱香以及其他香型的白酒占15%左右。

白酒的包装更是呈现多样化。种瓶形及精致的外包装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了白酒的消费和发展。

2.4 市场分析

2.4.1 白酒市场的理性旧时代:1994年前,白酒市场处于求大于供的初级竞争阶段,生产就等于销售,对高端品牌产品的认同属于单一传统的指定认可,即国家权威部门认定。1952年国家首次评出四大香型的典型代表茅台、汾酒、西凤和泸州老窖。之后直至1963年八大名酒评出的这段时间,高端界面被这几大名酒所垄断。这种单纯而传统的理性品牌认知阶段就是中国白酒市场的理性旧时代。理性的轰然倒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思维新梦

想在白酒行业中开始涌现。1994年底,山东鱼台县的孔府宴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取得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标版广告权,1995年以神奇的超过11亿的销售业绩进入白酒行业前三名,单纯的电视广告就能创造如此大的效益,于是企业的广告推广失去了理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消费也失去了理性,1997年标王秦池的突然崩塌使白酒市场丌始冷静思考怎样的营销和消费才算科学的。

2.4.2 酒文化的觉醒:1997年,江苏今世缘在南京以“缘”为文化卖点,湘酒鬼以醉而不倒的“鬼”文化为文化基的推出,赋予白酒文化一种清新空气吹进了消费者正迷茫于广告轰炸制胜后时代的晕眩中,市场很快接受了这两个品牌并大加追捧,尤以全国性品牌湘酒鬼的超高端第一品牌的高价定位和“酒文化的领导者”的巧妙结合,使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极大地成功,轻松挤进高端知名品牌的行业队伍。年加快了进入白酒行业的步伐,规模也更大。

2.4.3 新时代的特点:人们渴望改革却又不愿意抛弃历史沉淀下来的精髓,人们崇拜社会精英却学会了更加理性的品味精英。国窖1573则紧紧抓住盛世年代人们的表现欲,急于要表达“有钱”“有文化”的从众心理,针对新富阶层,大力诉求“文化精英”、“品味酒"、“有文化神秘的窖池",将“历史”与“文化’’相结合迅速引爆市场。打破了“茅五剑”长期垄断的高端市场,使高端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宽广,人们对高端品牌的认同也更加理性和整合。

第三章用SWOT模式分析中国白酒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下面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白酒行业的竞争力和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

3.1内部资源分析

3.1.1 strength分析

3.1.1.1 中国白酒的文化力

现代市场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在21世纪的经济格局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酒文化作为一种

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活跃,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外出消费也变成了常态,这都促进了白酒的消费,餐饮业近几年来年均16%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推动白酒等酒精饮料的消费。

3.1.1.2 传统习惯的惯性

中国人有饮酒的传统,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之说,在很多场合,白酒仍是无可替代的,可以增加气氛,调节气氛,相比之下,别的酒种和饮料就达不到白酒的效果,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这种习惯决定了白酒的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量。

3.1.1.3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国白酒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一些企业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2年12月,成都全兴集团水井坊有限公司组织了一个“水井坊中法酒文化交流团”,对法国巴黎和干邑地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文化访问。期间还进行了首次中西方的酒文化交流,并举行了一场凝聚了东方文化精髓的酒道表演。独特的中国酒文化向法国以及全世界进行了有效的传播。中国白国白酒是完全可以融人世界的。

3.1.2 Weakness分析

3.1.2.1缺乏文化引导

中国白酒业有个普遍现象:谈品牌必谈文化;谈工艺必称是古法酿造,似乎是“文化”得不得了,但这“文化”水分太多。我们的白酒文化更多的是形而上学的东西,与生活明显脱节,没有体现在饮酒者的行为模式中。那些历史,那些传说,那些酿造工艺,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酒的颂扬,充其量只能说是文化资源,而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白酒业,恰恰是文化缺失的行业。

3.1.2.2 缺乏规模经济

中国白酒约350万KL的产量,分属于近4万家酒厂。分散生产、分散经营是中

国白酒业的一大特点。由于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和诱人利润空间,许多中小酒厂大量存在,在白酒增长较快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酒厂数目达到了4万多家,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酒厂。而这些酒厂大都是作坊式生产,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更谈不上规模经营了。

3.1.2.3 市场竞争无序

酒类市场流通秩序确实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酒类市场流通秩序确实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酒类商品的正常流通;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屡禁不止,假酒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酒类流通秩序混乱,无证无照经营严重,不正当竞争现象屡屡发生;不法经营者偷税漏税,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等等。

3.I.2.4政策上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

没有人倾听行业的呼声,也没有人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后果就是政策上既缺乏连续性,又不能体现行业利益。但纵观这几年的酒业政策,带给业内的弊大于利。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Opportunity分析

3.2.1.1中国本土潜力大,中国经济强势增长,消费升级

2008年,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亿元。收入的提高使食品购

买能力得到了较快增长,促进了白酒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嗜好性消费品的消费增长。2008年1-12月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971亿元,较去年同期722亿元增长31.08%。利润总额达到100.2亿元,较去年同期73.2亿增长36.9%。白酒行业产量达到397万吨,同比增长18.18%。销售收入从2003年起开始同比大幅增长,2002年年底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幅为3.78%,2004年底销售收入增幅上升为12.41%,到了2006年销售收入增幅已经达到31.08%。近几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率大幅增长。

3.2.2.2产品结构调整

白酒行业中低档酒市场萎缩让位于中高档白酒产品的趋势较为明显。近两三年来,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吨酒价格也呈逐步上升态势,从市场反馈回来数据也显示白酒的零售价格也一直在稳步上涨,也充分体现出白酒消费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2—3年消费持续升级将是白酒行业保持稳步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3.2.1.3趋势低度化、品牌化

受健康原因、洋酒、葡萄酒等其他果酒迅猛发展的影响,白酒低度化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白酒低度化至少有这么几大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让更多的人参与喝白酒、增加了一个新品类;低度白酒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时在对低度白酒生产中,经对原酒的吸附、过滤等处理,可减少白酒中的甲醇、杂醇油等有害成分,有利于饮者身体健康;从销售的角度看,一个营运而生新品类的出现,会带来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白酒低度化后对厂商也有好处:一方面,在中国民间,普通百姓们对白酒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不上头,能多喝”,所以,在有些地产酒区域,某些厂家通过工艺处理增强了低度酒的口感,达到“酒好不上头,能多喝’’的美誉,这就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在民间增加了销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商家们由此多了一个新的利润品种,多了一个“年节礼品酒”,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产品,既增加了销量又迎合了市场需求。

我国白酒的品牌化经营趋势明显:做品牌尽管是整个市场喊了很多年的理念,随着我国白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

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我国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已愈发普遍。掌握真正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也从中赚取了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回报,比如国家认定的酒类驰名商标“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杏花村”等。不仅是大企业,愈来愈多的中小或地方企业也清醒认识到,品牌效应引发的顾客忠诚度不但可以确保市场份额,创造竞争优势,而且往往会超过完全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所带来的收益。2008年,品牌将愈发成为酒类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利器。由于渠道、价格、消费习惯及感情因素的影响,地产名酒已逐渐成为白酒消费的主体。特别是由于地产白酒在地域文化、家乡观念等情感消费上所占据的优势,2008年,地产白酒的销售趋势将继续趋旺。近两年来,高端白酒的价格总体上变化不大,而中低端白酒竞争却日益激烈,“价格战”更是屡见不鲜。而这种残酷拼杀,也导致各地域市场的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不断推出各具卖点的新品,以维持利润,竞争直接促进了地产白酒势力的逐渐强大,使其它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

3.2.1.4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白酒行业规范发展。

2006年1月1日,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实施,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征收管理规定》,这些政策对促进我国酒类市场早日走上法制化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有着现实而积极的意义。除此以外,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局、认监委等有关政府职能机构,也相继出台或实施了一批管理办法,从不同领域和层面规范了白酒的生产经营,整顿了白酒的市场秩序。再次,企业自身建设也是促进行业进步的基础。2006年,随着国家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改组改制趋势更加明朗,各地白酒企业纷纷打破原有的体制格局,通过改革、改制、并购、重组等形式形成了许多大型集团,他们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运用了灵活的营销模式,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创新,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促进了白酒市场的稳步发展。同时一批企业影响力广、品牌知名度高、质量可靠、信誉优良的白酒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保证了龙头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使骨干企业主导行业发展。

3.2.1.5 民族文化容易进入国际市场

民族文化为企业文化提供营养,企业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企业产生、经营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目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一些原本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再一次焕发生机。

3.2.2 Threats分析

3.2.2.1外来资本进入。

近年来,外来资本进入白酒业的事件屡有发生。对于资本来说,进入白酒业主要就是为了取得较大利润,因此,许多外来资本都急功近利,大量透支原白酒品牌。这样,外行资本于几年就跑了,大量的白酒品牌却从此销声匿迹,对整个白酒行业的打击将是很沉重的。

3.2.2.2 洋酒、啤酒、保健酒、黄酒、葡萄酒等对白酒市场的蚕食尽管国内白酒行业市场形势一路看好,但也面临着重重的压力和更多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加上国际贸易中取消了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迅速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由于洋酒的大量进入以及葡萄酒、啤酒等替代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替代的产生。老百姓对白酒的需求从质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是一种奢侈品,奢侈品牌的文化价值含量是很高的,它是奢侈品牌之魂。一个产品的历史越长,它的文化内涵就会越丰富,社会历史文化价

值就越大。白酒是文化产品,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取代,是开放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侵蚀。而我们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包括文化的影响力,尤其是酒文化的影响力,还需要经历~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据悉,目前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洋酒对中高端白酒和礼品酒市场已经产生了冲击,保健酒和葡萄酒也在蚕食着高端礼品酒的市场份额。以2010年为例:

3.2.2.3 国家税收政策

2005年上半年,国家开始调整白酒消费税征收办法,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在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维持现行按出厂价的25%和15%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500克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消费税,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消费税调整在国内白酒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它对国内白酒业的影响巨大,除有一部分企业关闭之外,必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行空前的大兼并、大组合。白酒行业将加速演变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范局面。白酒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主要受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加大了调整产品结构,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更大,大集团的优势更加明显,行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3.2.2.4 白酒市场洗牌,行业重组

来自于全国白酒市场的洗牌和洋酒的进入,市场资源逐渐向名酒和一线高端品牌集中,白酒全国总销量500多亿元,前四家就占了30%左右的份额。名酒在市场销售方面优势明显,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强势的品牌宣传强势进入地方区域市场,形成价升量增的好局面,其威胁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目前浓香型、

酱香型和清香型等主要香型的代表性企业占据白酒企业前10强的位置。如表4-I:

国外品牌促使竞争白热化,世界白酒走向中国。从表面看,加速培育其品牌的品质认同与品牌亲和力,从而加剧白酒业更为激烈的竞争。从内在看,酒类行业关税降低以后,国外品牌携资本优势大举涌入市场所带来的真正挑战,是其由“并购控股”直接转变为“参股渗透",进行资本渗透。

3.2.2.5 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提高

消费者消费意识的理性回归,对名牌的依赖性进一步提高,品牌依赖率占到67%,品牌就意味着高品质、可信赖的产品,几大名酒在品牌宣传与品质提升方面的成功运作将会不断蚕食地产名酒的市场份额。

随着健康消费意识的形成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食品、医疗卫生、新闻界等权威人士的舆论引导,白酒的需求从质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讲究健康、品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尽管禁酒令和酒驾在国家的要求下越来越严格,但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似乎不甚明显,继2010财年各大白酒企业交出高歌猛进的成绩单后,2011年的上半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止步。有时,我们这些身处行业中的人也不禁纳闷,禁令越凶,尝试的人反而越多,这到底是人性使然还是别的什么?所谓存在即合理,拨开行业迷雾,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白酒行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1、全国性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功的机会; 综观白酒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性品牌的崛起和成功几乎没有,如果说洋河和郎酒这几年的发展勉强还能够与全国性品牌沾上边的话,那也是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复苏而已,并非新打造的全国性品牌。也就是说其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历史基因帮助其走上了全国性的品牌道路。况且,目前洋河和郎酒的成功也仅仅是局部市场的成功,与当初的金六福、浏阳河等全国性品牌横扫全国市场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更无法与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茅台、五粮液相比较,因为更是相去甚远。 回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白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大量冒出的风靡一时的流行性全国品牌带给行业的感觉就是全国性品牌的打造非常容易,谁的胆子够大,谁的广告投放最多,谁就能在全国市场红火起来。只不过,这些全国性品牌大都只能红火一时,有些甚至在红火过后迅速销声匿迹。相比这样的全国性品牌,目前的全国性品牌虽然打造难度越来越大,但一旦打造成功其旺盛的生命力却会让企业受惠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正因为新推出的白酒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为全国性品牌的机会,现有的全国性品牌就要珍惜这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2、地方名酒成为全新新势力; 地方名酒的崛起就是近五年的事情,以前的地方名酒稍有业绩就忍不住全国化的冲动,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企业自身也伤了元气。当地方名酒企业清楚了自身的地位,安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就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如今的白酒行业不管在哪个省,曾经的地方大佬再度崛起成为地头蛇,且地头蛇的位置越来越牢固。湖北的白云边、枝江、稻花香,湖南的开口笑、酒鬼、武陵,河北的衡水、山庄等都是地方名酒崛起的典型代表。 地方名酒的崛起不但对当地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形成了压力和挤压,也对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制造了障碍和狙击,可以说,全国性品牌之所以越来越难以成功,就是因为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阻滞了其扩张化的道路。 3、消费者消费趋向多元化和名酒化,喝好酒成为一种时尚;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还像以前那样,全国人民都以喝一种酒为时尚。就像明星走红地毯,如果碰上撞衫那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咱们喝酒虽然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白酒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不会因为你喝的是茅台就一定跟着喝茅台,我可能选择喝五粮液、喝开口笑、喝国窖、甚至我可能就喝一支啤酒或者一支无比保健酒,我就不跟你一样。但不管喝什么酒,消费者选择喝名酒、喝好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这种变化带给行业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机会,让大多数的地方名酒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期。 4、高端产品成为地方白酒的热点和企业未来的支柱; 如果哪个白酒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高档产品在目前的行业里面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的许多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还把它叫作企业的形象产品,意即卖得不多,但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告诉别人我这里其实也能生产高档酒,所以我主打的产品酒质是有保证的,大家不用担心。现在的地方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就不仅仅为了形象着想了,那是真刀真枪要卖给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喝掉的。 高档产品能够成为地方白酒企业的热点和嗜好,除了行业趋势和消费升级考虑外,也有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需要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关。地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白酒行业发展历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认为,白酒行业的发展盛衰轨迹与国家大的经济发展景气周期密切相关,此轮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就是由于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从而引发了消费升级。从历史上看,可以将国内近代白酒产业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随着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并放松对白酒生产的管制,造成供给扩张从而带动市场的同步发展,属于计划经济卖方供给扩张型市场; 1989年-199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带动白酒产业量价齐升,这是中国近代白酒行业发展的第一轮繁荣期,主要为需求强劲拉动,是长期受压制的大众消费的一次爆炸性释放; 1997年-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引发需求持续萎缩,以及流通体制改革后渠道的转换等原因,导致白酒产能过剩,白酒行业呈现量价齐跌,许多二名酒也是在此后实现了凤凰涅槃,如张弓、洋河、宋河等。今天,多数白酒品牌的市场地位也是从这个时期重新起步,如今各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是在那个时期播下的“种”; 2004年至今:房地产、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导致消费升级,从而促使白酒行业跨入新一轮的繁荣扩张期。白酒品牌的成长在这个阶段与经济现象出现奇迹般的吻合,显示出(品牌)两极分化的苗头。超高端品牌一再竞相刷新价格新高,而把白酒当作啤酒卖的东北酒也渐成气候,走向价格的另一极端。 价格放开后的中国白酒产业已经历经20多年的发展,总体呈现出10年左右一个大周期,平均3-5年调整一次的发展规律。历次白酒行业的繁荣均是在经济过热和持续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经济过热期,白酒销售出现量价齐升,这时期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基本都是赢家;而在经济萧条时,出现量价齐跌,行业难免会深度洗牌。通过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可以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新经济体大通涨背景下的国内白酒繁荣走向,有个大致的方向性判断。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白酒行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利润总额增速有所回升。2015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酒企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558.86亿元,同比增长5.2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7.04亿元,同比增长3.29%。 图表2011-2015年白酒行业利润总额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精品】

中国经济发展 通过十周的学习,这门通识课让我获益不浅,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小组的合作讨论下,我了解并知道了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及东西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我重点了解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与前景。在这里我谈谈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的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不足的一些看法。 一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形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二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的世界需要中国必须开放,它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对所有国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开放不是依赖别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邓小平就说道:开放也是改革,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当中国的经济体制前进一步,就会遇到旧开始朝经营权不断向地方和部门分散,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段扩大、管理手段更加接近国际通行做法。尤其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与转型,通过融入国际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与价值链创造,中国已经演变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并在2009年成为世界出口与贸易盈余的第一大国。在这一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开篇:中国白酒业正在大乱与大治中前行 2005年1-11月全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322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05%。白酒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同时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行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WTO条款的实施、国外白酒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竞争日渐加剧,白酒企业普遍面临如何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 目前,营销手段的变化和终端通路的竞争,成为白酒品牌生死攸关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白酒业发展路线图,不难发现在中国白酒业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其营销节奏的变化,各家白酒企业和白酒品牌的内涵都得到了鄣显。自从白酒生产销售放开之后,白酒业就进入了营销时代,从文化营销到广告营销、概念营销再到整合营销,仿佛一夜之间,白酒业的市场开发重点就转移到了市场终端的角逐。当终端操作从深化急速发展到恶化,几乎所有营销培训课都贯穿了“得终端者得天下”思想。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商家买断品牌行为的频繁上演和愈演愈烈,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于是,在终端竞争的硝烟战火里,市场开始了细分的步伐--强者愈强弱者不灭。这就像一场决斗中强者与弱者的对话--高端白酒拓展路线为:区域分割,高举高打,全力打造样板市场;区域性白酒则先求点胜,积点成面,尤其是部分传统名酒产地通过纷纷推出区域性强势品牌,坚守固有阵地,在市场运做中,营销手段、市场策略、整合力度各方面都不亚于全国性的品牌运做,加之品牌与当地的公共关系、地方支持,各自为王,称霸地方,其中,很多老名牌酒也被挤压

成区域性品牌,汾酒、四特、西凤、洋河、宋河、宝丰等都是典型例证。区域白酒营销的成功,使白酒市场前期比较成功的全国性强势品牌:小糊涂仙、金六福、浏阳河、金剑南等受到猛烈冲击,风光不再,利润降低。 乱局就是大局,乱局就是机会。 对未来3年白酒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国性强势品牌将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日渐明显,同时区域性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后,将不断更新、淘汰,向前发展,以扩大市场份额与领先优势。今后盲目发展全国性品牌的路子将很难走通,而原有强势品牌里推新品、深耕渠道则成为必然。 同时,白酒趋向“时尚化”,也是解救白酒业本身束缚的一剂良药。 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偏向于红酒或国际名酒,为什么没有考虑中国白酒?白酒文化虽然悠久,但不是每个酒都可以诉求“古”文化,酒文化的塑造关键是要结合自身资源与时俱进,比如从色泽、口感和包装上注重美感和艺术感的结合让白酒时尚起来可吸引最大的消费群——年轻人,同时使增长有限的白酒市场蛋糕变大。 中篇:白酒行业未来走势的“十四大猜想” 一:终端竞争将延续 在整合营销中:目标人群、公共关系、政治权力、市场细分、市场选择更加重要 全国性强势品牌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明显。并且区域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下,将不断更新、淘汰。 二:营销将会向深度营销进化,销售渠道毛细化,专业化 以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水井坊、国窖1573为主,在重点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 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到2015年,服务 增加值比重将增加四个百分点达到47%[1]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 良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10.3% ,国内旅游收入 同比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夜旅游外汇增长3.3%[2]。 预计到“十三五”,我国旅游人数会达到35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5 亿。从宏观面看,酒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国家政策将突破预期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战 略性支柱产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一大入境 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旅游市场。 (二)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1、全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也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内,将再一次引来历史性的大发 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随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酒店集团在本土的竞争。 3、连锁化、集团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4、民营企业将在中国酒店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酒店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企业,国家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退 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 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在政策法规,经融环境和维护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 些因素都为民营企业介入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获得国务院通过,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首次 上升到中央战略级别,国家有意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包括旅游在内的整个大消费崛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 2010年12月29日,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旅游产业发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 白酒历史悠久,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通常情况下,人们按香型将白酒划分为清香型、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兼香型五种类型。 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94万千升,同比增长24.38%。四川已经替代山东成为我国第一大白酒生产地,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17.5%。 从产品构成来看,浓香型白酒在市场中占统治地位,占总产销量的70%以上;而出厂价格5~30元的低价白酒是主流,约占55%;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低度酒亦成为发展趋势。 2007年国内白酒销量485万千升,略小于同期产量,处于攻略大于求的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加,我国白酒消费呈现数量减少、度数降低的趋势。而啤酒和葡萄酒等替代品的蓬勃发展,更压缩了作为烈性酒的白酒的生存空间。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白酒消费明显高于收入水平更高的东、南方地区,这表明消费习惯才是推动白酒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收入只是将需要变成有效需求的催化剂而已。 30~55岁的男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而30岁以下男性由于选择面较广,消费占比并不高。自用和请客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而用来送礼的人不足20%。 口感、价格、品牌是影响人们白酒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也显示精美包装也有助于购买。从价格方面来看,中低价格的白酒是消费的主流,而高档白酒消费占比非常低。 包装和粮食是白酒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成本,分别占40%和20%左右。白酒制造业在面对极其分散的粮食和包装物供应商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对于

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高毛利率,我们认为生产成本并未我们关注的最主要因素。 酒店依然是白酒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当前白酒的零售终端价格一般相当于其出厂价的2倍,正是由于整个白酒行业的暴利,使得生产厂商和销售渠道之间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争夺利润的情况。著名白酒生产企业对下游渠道亦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行业结构: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九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23%;“十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1984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产量的45%,2006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总产量降至8.6%,烈性酒在整个饮料酒的比例日趋合理。 “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粮、满足消费为目标走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道路,对白酒行业调整的力度加大。 目前,白酒产品结构调整已见成效,白酒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高中档产品增加,低档产品比例下降。2003年白酒行业开始缓慢复苏,1999年,前20位白酒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只占整个行业的26%,利润占行业的55%,到2006年前20位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已53.73%,占利润比重64.53%。 从香型、酒度、酒质看行业结构。香型是按照白酒的感官品评和理化成份确定的典型。目前,我国白酒分为11种香型,其中主要包括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米香型和兼香型等。 在目前市场上,浓香型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在60%,清香占12%,酱香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月)(doc 16页)

第一部分: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1月) 目录: 一、行业运行综述 二、行业热点分析 三、市场状况分析 1、区域市场分析 2、主流品牌分析 四、行业竞争状况 1、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2、新品开发状况分析 五、发展趋势预测 一、行业运行综述 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酒类市场以文化内涵为基调的品牌竞争为主终于转向了以价格竞争为主。虽然关税下调等外部环境推动洋酒抢占了部分白酒的市场份额,但白酒作为国内传统主流消费品类,仍然是节前酒类市场竞争的一号主角。1月各大商超里白酒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国内一线品牌白酒的销售将比平时高出50%,地产酒销量也不断提升。 二、行业热点分析

1、陈酿白酒热问题 近期白酒市场被一股“陈酿”风所包围。越来越多的酒厂生产出“XX年陈酿”,甚至一些新建的酒厂也推出自己的陈酿系列,这么多的酒厂都有自己的陈酿,其中哪些是真实的很难让人分辨。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部分陈酿之说是一种严重的消费误导行为,是对中国白酒的不尊重。那些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而进行的企业误导行为,无疑是对中国白酒声誉和诚信的诋毁。而目前白酒行业内造成陈酿成风的主要原因,除了标准的缺失外,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用来检测不同年份酒的方法,白酒品鉴专家的舌头,毕竟无法尝出年份的区别,而国外发达国家对于酒的年份标注有严格的规定。在“陈酿概念”的误导下,未来的中国白酒市场极有可能变得混乱不堪,而消费者最终也将远离白酒而去,希望白酒企业可以尽早清醒,还原“白酒”的纯净。 2、白酒从量税有望取消 近期“取消白酒从量税”的呼声越来越高。日前国家发改委已提出建议,尽快研究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取消白酒产品每斤0.5元的从量消费税。国务院领导对此建议已经做出了批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2001年新增的“从量税”何故又要取消?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从量税的初衷是扶优限劣,可惜事与愿违,现在白酒行业的状况是产量不断萎缩、效益逐渐下滑。去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白酒骨干企业五粮液、XX老窖、XX茅台等30余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2010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2010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消费者需求分析 我国酒类消费中,白酒仍然是消费主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高品质得名白酒成为人们追求得目标,受价格得影响,人们对白酒得消费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对白酒得品质更为看重。同时,地产酒成为白酒消费主体。由于货源及价格因素,加上地域性消费习惯,地产名酒(特别是中低档地产白酒)必将成为白酒消费得重点。在食品、医疗卫生等权威人士和新闻界人士得舆论引导下,消费者得消费观念开始更新,保健意识逐步加强,白酒消费逐步向低度酒转移。 第二节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高品质白酒成为消费主流。通过对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主要考虑因素进行得调查发现,有22.5%得消费者对白酒品牌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25.4%得消费者比较注重白酒得纯粮特点,只有8.1%得消费者没什么讲究。这说明人们对白酒消费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得感性消费模式,提升品牌、强调保健、体现文化应成为白酒生产厂家今后考虑得重点因素。 品感成为选择白酒得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对白酒得质量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得因素是白酒得口感,选择者所占比例达49.9%,其次是白酒得品牌及酒后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18.1%和12.6%;此外,在对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得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在选择某一品牌时,主要考虑因素选择口感得占47.5%;同时,白酒价格也是不容忽视得

因素,选择价格因素得消费者占20.7%。 白酒得“礼品角色”湘潭消退。白酒历来是人们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得情谊载体,中高档酒在礼品性消费中占有一定比重;但现在,消费者觉得高档白酒价格昂贵,便宜得又觉得寒酸,故开始置身其他选择。在对白酒消费动机得调查结果统计中,有32.3%得消费者购买白酒用于请客,自用得占46.2%,两项合计所占比例为78.5%,仅有11.7%得消费者购买白酒是为了送礼,这表明白酒消费具有目得得明确特点。 中档白酒得消费潜力较大。调查发现,对白酒价位得选择,有32.5%消费者选择20——40元得中档白酒,38.7%物消费者选择40——60元得白酒,而选择60元以上价位白酒得仅占18.9%,这说明中档白酒得销量更大,其市场潜量也较大。 第六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低档白酒分散性竞争格局没变 中低档白酒分散性竞争格局依然存在,消费者经常受促销和广告得影响,选择不同品牌。一方面,白酒市场出现了一类新的竞争者,部分实力经销商借助现有生产线,推出自己得白酒品牌,成为白酒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另一方面,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开始崛起。随着中低档白酒竞争日趋激烈,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断推出各具特点得新品,加上地产白酒在地域文化、家乡观念等情感消费上 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白酒市场规模发展状况 从白酒产量看,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10.8万吨,至1996年发展到顶峰为801.3万吨,是建国初期的80倍,其后开始走低。1998年开始大幅度滑坡,自1999年前后白酒进入调整期,经过不断地磨合与洗礼,我国白酒产业于2003年起开始全面复苏。 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产量331.3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545.32亿元,同比增长11.79%,实现利税总额134.97亿元,同比增长8.4%,利润总额42.26亿元,同比增长31.45%。 2004年全国白酒总产量312万千升,我国白酒产量到达了10年来的最低点同时也成为了白酒产量的转折点。销售收入实现530亿元,增长了15.2%。近60亿元的利润总额不仅创下了38.9%的各行业最高增长,在酿酒行业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也达到了57.6%。 2005年起,中国白酒消费出现恢复性增长,产量达到349.4万千升,同比增长5.04%;销售收入741.07亿元。 2006年全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970.3亿元,同比增长31.08%;产量达397.1万千升,同比增长18.18 %。 2007年全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42亿元;产量达491万千升。 2008年白酒产量 569.34万千升,同比增长15.79%,销售收入1574.85亿元,同比增长27.79%。其中高档酒的销售额为180亿元-200亿元。 2009年,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08.1亿元。 2010年,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661.14亿元,同比增长35.17%。 我国的白酒生产企业,在1995-1997年高峰时,数量高达4万多家,但大多是工艺技术落后、粮食能源损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截至09年底,我国白酒生气企业为1.8万家。 图一:我国白酒产量变化趋势 我国白酒产量变化趋势

当代中国经济论文.doc

第一,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促进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由于要素禀赋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并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获得最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符合各地区的现实状况,并且引导要素进一步从过剩向稀缺地区集中。张秀生和陈慧女(2008)认为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使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实现最优配置,而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的。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策略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充分验证了 这一点。 第二,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减小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国情的复杂,我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个渐进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实质是以发展速度的稍微减慢获得了较低的改革风险,符合风险最小化的方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肩负着为后进地区探索改革经验,提供开放窗口的任务,同时也相应获得了更高经济水平的“风险溢价”,这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第三,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是区际分工和竞争的基础。各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为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这是因为后进地区的经济主体不甘于较低的分工水平和不利的交易条件,必然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面对后进地区的竞争和追赶,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也不会放下前进的脚步。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使区际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并加剧了区际经济在竞争中发展。 消极效应 第一,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法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了地方政府利己动机的必然结果。于潇和范力达(1998)认为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与区域不平衡扩大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加剧的条件下,各地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将纷纷采取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商品自由流通,最终阻碍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二,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固定汇率并且资本账户管制下,发达地区在获得贸易收益的同时也可能输入通货膨胀并提高要素报酬水平。当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时,随着流动要素过度流向发达地区,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由发达地区向后进地区传导,而后进地区滞后的收入水平加剧了后进地区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使国民经济发生停滞和动荡。 第三,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将不可避免地使后进地区失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要素和技术基础,并进而使发达地区失去升级产业结构的动力。张军扩和冯杰(2006)认为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传统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增速回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理性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负面的,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促进这类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面对如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作为国家能够为这一现状做出何种努力呢? 1.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制度因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政府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

白酒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白酒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作者:易拥 一、前瞻观点:白酒行业由调整期步入重构期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白酒行业不被看好。酒企由于销量降低开始采取调整措施,采用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但并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开始进入重构。这不仅仅是对白酒形势演进的判断和结论,也是2014年及以后白酒发展的主线和方向。 二、白酒行业背景: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 自2012年底,由于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及“禁酒令”以来,白酒市场的低迷状态依然在持续。如今经历了2013年一年的深度调整期,白酒行业2014年一季度业绩仍未见到好消息。白酒上市公司一季报中除了贵州茅台和青稞酒能保持量和利微增至外,其他白酒企业如皇台酒业、水井坊和沱牌舍得等酒企的业绩下滑超过50%。一季报中五粮液甚至因接受经销商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购货,行业内酒企艰难处境由此可见一斑。 艰难处境下,酒企正在各出奇招试图挽救业绩。调整期伊始国内高端白酒普遍采用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调整措施,从产品价格、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调整。无奈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业内多数酒企的业绩依旧处于下滑态势,酒企不得已需要出台更多措施以进行自救。 三、2014年白酒行业数据 根据《2014-2018年中国高档白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为1226.20万千升,同比增长7.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018.01亿元,同比增长1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04.87亿元,同比下降1.9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0.44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中国白酒、白酒市场、白酒企业现状分析

中国白酒、白酒市场、白酒企业现状分析 一.本质认识 通过固态发酵蒸馏取酒,是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工艺,这既是中华大地自然生存环境的选择,又决定了中国白酒独特的产品风味和消费习惯,当然也对白酒经营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精神产品 白酒是一种酒精饮料,人类饮用白酒,主要是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能够刺激人的神经,产生兴奋作用。长期和大量饮用白酒,人体神经系统会对乙醇产生依赖,饮用白酒就会产生“快感”,不能饮用就会烦躁和不安。 通常的白酒,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但是白酒却是一种标准的精神产品,因为白酒消费从来都是与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也要喝酒;愤怒了喝酒、悲丧了更要喝酒;有朋自远方来要聚集在一起喝酒,独在异乡为异客苦闷了一个人也要喝酒;…… 在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红喜事还是白喜事,也无论是个人的喜事还是组织的喜事,都必须有酒,都必须有白酒!很难想象,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原因,中国人会无缘无故地饮酒。 正因为如此,白酒具有精神产品的所有特性,正所谓“水的外形,火的性格”。 2.民族特性 中国白酒由于采用“固态发酵”的方式,生产周期较长,各地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采用菌种不同、酿酒原料不同和生产工艺的不同,造成了产品风味的明显差别,不仅有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凤香型、米香型等香型类别的明显差异,而且即使同一香型也会因为其他因

素有明显的差别,比如,同为浓香型的典型代表,五粮液就具备“五粮型”典型风味,泸州老窖就是“单粮型”的典型代表。 中国白酒“固态发酵”生产方式决定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中国白酒不同于主要通过“液态法”生产的西方烈性白酒的消费方式。伏特加等西方烈性酒是纯酒精饮料,不含发酵中产生的芳香物质,而纯酒精是无色无味的,因此,西方烈性白酒既可加冰、又可加水、还能够加入各种果汁和饮料一起饮用。 中国白酒除了乙醇主体之外,不同的芳香物质构成了中国白酒的主要特点,也成为消费者长期饮用形成消费偏好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传统白酒的消费者而言,如果加水、加冰就会立即改变口味,酒将不酒,更不用说加上果汁和其他饮料了。 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生产工艺,决定了中国白酒深深的民族烙印,也决定了中国白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就会有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中国白酒的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白酒企业不是一些人断言的“夕阳工业”,而是一项永远不会落幕的“永久事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白酒消费的方式可能升级,但中国白酒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白酒事业大有希望。 3.中国方式 与西方烈性白酒另一个显著区别,是中国白酒是佐餐饮料。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及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餐厅、餐桌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交场所,白酒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交工具。 当今社会,个人的事情要到餐厅吃饭、要喝酒,公司的事情要到餐厅吃饭、要喝酒,政府的事情也要到餐厅、要喝酒;请别人帮忙,要到餐厅、要喝酒,事情办完了,要表达谢意,更要到餐厅、要喝酒;不吃顿饭、不喝场酒,即便是别的方式都到位了,还是觉得没有办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