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绪论

预防医学绪论

预防医学绪论
预防医学绪论

预防医学绪论

《爱丁堡宣言》中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

WHO所指的“五星级医生”-------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

《案例》李某:男,49岁,公司经理,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突然手捂胸部跌倒在地,45分钟后被送进了急诊室。心电图显示前导联ST段压低3mm,随即进行溶栓治疗,但病情发展为室颤抢无效而死亡。

家人和单位员工无比悲痛,社会各界也无比惋惜

请问:作为一名医生,你对此有何感想?

尸检发现:这位病人的血胆固醇高达356mg/dl,心脏的左总和前降支有大块血栓。

据家人介绍:该病人近几年体重持续增加,吸烟量也越来越来多,但其他方面看起来倒挺健康。他的兄弟姐妹也较为健康,但两个姐姐正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而病人的父亲和叔叔均早死于无兆的心脏病。该病人成年后只看过三次医生,主要为了治疗间断性的慢跑所致的关节损伤,在医生的记录中只注明了关节损伤,但未提及病人的吸烟史、家族史、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较少等问题,病史中无有关病人血胆固醇水平的记录。

上述案例的特点: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或死亡都是在生命的早期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

在发生疾病如冠心病的几个月、几年或几十年以前就可发现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或亚临床疾病状态,但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检查和干预治疗。

(一)预防医学概述

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订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

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同样,尽管预防医学在目的和许多方面与公共卫生有重叠,但它也不等同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主要是通过组织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和促进人群的健康,其对象是全社会整个人群,实施的措施更为宏观和宽泛。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当代健康观: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的健康观,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当代的健康观,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诠释。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为达到心身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每一个人都必须有能力去认识和实现这些愿望,努力满足需求和改善环境"。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4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

(1)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受教育程度,就业,等。

(2)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分类:①按有害物的性质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②按物质的来源分为来自自然环境中的各类物质、来自工业生产的有害物质以及在农业耕种等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③按所存在的载体分为空气、水、土壤和食物中的各类有害物质;④按接触的地点分为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⑤按接触的途径分为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消化吸收、皮肤渗入和被咬伤,等。

(3)个人因素:包括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以及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包括拥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等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得性。

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健康生态学模型(health ecological model)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问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的交互作用来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三)三级预防策略

1.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1)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其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①病理发生期;②症状发生前期;③临床期;④结局。

(2)健康疾病连续带(health-disease continuum,HDC){从建康→疾病→健康(或死

亡)的一个连续过程。

(3)预防的机会窗(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prevention):根据疾病自然史的几个阶段以及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而为预防疾病所留出的时间。

2.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prevention strategies at three levels)。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疾病预防教案

疾病预防教案 一、灾后常见感染疾病基本知识 1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6-11月份。传播方式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2,是手足口病及其它疾病流行的防控工作 二、如何防控疾病感染 (一)注意重点场所消毒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习惯。1、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养成用肥皂和洗手液、用流动水进行洗手、用干净毛巾和纸巾擦手的习惯。2、防传染: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要佩带口罩,以免传染他人。3、注意饮食卫生和休息:均衡饮食,不吃生冷食物,多喝开水,不喝生水;适量运动,避免疲劳;注意休息,充足睡眠,保持身体良好的健康状况。4、注意室内外清洁和空气流通: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课室、居室清洁与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和人群拥挤的地方活动。 (二)注意重点场所消毒 控制室内集体活动。活动时注意检查各种室内场馆的通风降温设备装置,做好通风工作;每节课应不少于3次开窗,保持课室空气新鲜。

(三)注意重点场所消毒。图书馆、电脑室、教室、寝室、厕所等公共场要定期消毒。供学生用的玩具、餐具、被服按规定进行消毒,个人使用的口杯、牙刷不得交换用。 (四)指导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家校联系,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指导家长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化,发现孩子发热、出疹等,及早带孩子就诊,配合医生在家或医院治疗,并报告学校 (五)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发现病历要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

疾病预防教案1

《小学生常见疾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也难免会有些常见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二、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有哪些呢? 近视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它们防治方法。 (2)防治方法: a.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b.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 2.龋齿 (1)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 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那么如何预防龋齿呢? a.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b.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既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 c.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d.少吃甜食,加强锻炼合理营养。 e.定期检查。 3.蛔虫感染 (1)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2)防治方法: a.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最新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也难免会有些常见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有哪些呢? 近视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它们防治方法。 1.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

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不要”: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2)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 2.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 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 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

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那么如何预防龋齿呢?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既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 (3)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少吃甜食,加强锻炼合理营养。 (5)定期检查。 3.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防治方法:

幼儿园大班疾病预防教案模板五篇精选

幼儿园大班疾病预防教案模板五篇精选 在日常的生活中,生病是常有的事情,各种疾病带给我们很多的痛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大班疾病预防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 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 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四、开展比赛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 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五、结束部分 一起说手足口病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澡来勤换衣;你拍二,我拍二,开窗通风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把好关;你拍四,我拍四,人多地方我不去;你拍五,我拍五,晒晒毛巾和被褥;你拍六,我拍六,盐水天天来漱口;你拍七,我拍七,生冷食物不要吃;你拍八,我拍八,手足口病赶跑它;你拍九,我拍九,太阳下面扭一扭;你拍十,我拍十,良好习惯要保持。 活动目标 1.了解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懂得如何预防近视。

《预防医学》教案1

《预防医学》教案 一、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健康的新概念,三级预防内容。 熟悉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重点防治内容和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 预防医学定义 2. 预防医学的发展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防治,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病防治。 3.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 健康与疾病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 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性卫生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和研究。 6. 三级预防的内容,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 2. 第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 3.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 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 5. 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6. 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医师的关系。 【授课班级】2014级护理高职 【授课日期】2016.08.31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第二节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 1. 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4. 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 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3. 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4.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何防制环境污染? 5. 什么叫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6. 何谓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7.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预防医学教学教材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健康的新概念,三级预防内容。 熟悉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重点防治内容和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 预防医学定义 2. 预防医学的发展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防治,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病防治。 3.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 健康与疾病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 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性卫生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和研究。 6. 三级预防的内容,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 2. 第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 3.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 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 5. 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6. 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医师的关系。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 1. 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4. 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 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3. 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4.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何防制环境污染? 5. 什么叫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6. 何谓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7.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8. 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病治防的种类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 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2)人文素质: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3)职业素质:发扬工匠精神,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更美的精神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改革求新追优精神;具有获取、评估、整合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意志坚强,主动适应现实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64(理论54+ 实验1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4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预防医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案例1 “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 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 案例2 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问题: 1.何谓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

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3篇

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3篇Primary school spring disease prevention teaching plan

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3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 2、篇章2: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 3、篇章3: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 篇章1:小学春季疾病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春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初步知道这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知道怎样预防春季传染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但春天刚刚来到,天气还较冷,不时有冷空气南下,这个季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比如说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春季传染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春季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学习新课。 师:谁得过感冒的?感冒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预防医学》答案教案资料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职业健康安全试题-7《预防医学》教案资料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37《预防医学》 第三部分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1分) 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是--、---、---、---、---、--、--、--。3.高温作业类型有-------------、----------------、--------------三种。4.中暑分为---------------- 、------------------、--------------三型。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occupational hazard 2.生产性毒物 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4.Silicosis 5.PTS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7分)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 A.二氧化硅B.锰烟C.木尘D.二氧化 硫E.锌烟 2.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铬化合物是() A.元素铬B.三价铬C.六价铬D.七价 铬E.五价铬

3.SO2所引起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咽喉炎的总称 B.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总称 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咽喉炎的总称 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总称 E.慢性呼吸道疾病 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种。 A.100B.105C.110D.115E.120 5.职业病诊断应由()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2B.3 C.5D.7E.9 6.-----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A.病史B.体格检查结果C.职业史 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E.实验室检查结果 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 A.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 D.卫生行政部门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 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数量。 A.脂肪B.总热能C.蛋白质 D.脂肪与总热能E.脂肪与蛋白质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左右。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流行性疾病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流行性疾病的病症状况,懂得了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2.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转冷,班上好多同学都生病了。 学生讨论:感冒给你带来哪些不便? 这段时间,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此时,同学们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健、保暖,以免患上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流行性疾病基本常识: 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的传染病有结核病、乙肝、流行性感冒等,性病大多也是传染病。对于传染病,

切断其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都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损伤、心脏病等等。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存在于任何组织或器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就事论事进行预防、保健或治疗。 注意营养、作息、运动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主要做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中医很注意“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最近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正是“情绪因子”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在疾病发作的时候,合理治疗是使身体恢复健康必不可少的。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多休息等。在了解用药的基本知识以后,小病可以自己服药解决,但要看清药品说明,避免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中毒。从未用过的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做好过敏测试。 三、作为学生应如何预防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呢?(学生讨论,并请学生总结规纳)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定期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中央和省的各项部署要求,我市按照“密切追踪、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有效防范传染性疾病,全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使学生了解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应对各种传染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症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护。 2、明确传染性疾病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 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将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落到实处。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传染性疾病的资料及其它传染病(如水痘,手足口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了解与认识 (1)甲型H1N1的症状:这种病症状类似感冒,患者会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疼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湘雅医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激烈,形成“红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2)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口腔,鼻,眼睛),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2.辨析与矫正判断下面的同学属于什么疑似病例?为什么? (1) A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和水疱疹。 (2) B同学表现为发热,手,脚,口腔分别出现红疹子,又痒又疼。 (3) 学生讨论。 (4) 教师小结:上述A同学就像我们班的贺楚毓同学的症状类似,只不过她当时身上没出现水泡,以为是感冒,打了两天针后才出水痘。而B 同学就是轻微的手足口病了。这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3.防护与拓展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的机会。 (2)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可做茶饮。也可以用学校发放的预防传染病的药单抓药坚持服用。 (4)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然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篇二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的传染病教案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预防医学》答案电子教案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

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的传染病教案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