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电大2013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学、经济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

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三、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2、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群体的特征:

(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4、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5、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意。

6、社会分层的标准:社会分层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标准,那就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财富、声望与权力。(1)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段、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2)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这是社会标准。(3)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7、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A、它是自然形成的。

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

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E、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

8、合作需要的条件:

(1)合作者具有一致的目标。

(2)合作者具有相近的认识。

(3)合作者具有切实的行动。

(4)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的相应的利益。

9、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1)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它的目标简单、明确。

(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E、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10、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

(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成员的异质性高。

(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

(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1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4)城乡社区现代化。

(5)群体组织现代化。

(6)人的现代化。

12、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包含着会一个人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要素,道德比习俗具有更强的约束和控制力。

(2)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

(3)道德的约束力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时期,道德的控制力更受到挑战。

13、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

(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14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2)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

(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5、社会保障的功能:

(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在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

16、社会制度的功能:

(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

(3)对社会起整合作用。

(4)传递社会文化。

17、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

(1)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2)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判定越轨行为发生影响。(3)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评价。(4)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的规范,这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1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实质及解决途径: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

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C、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D、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措施:

劳动就业问题是批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A、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B、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休经营,这对缓解就为大力有很好的作用。C、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为了不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严格控制人口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D、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为了不使失业和待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20、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才能正常运转。

(2)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任何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

(3)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4)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

(5)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人”、“社会人”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应的管理策略:

答:“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认为工人是为挣钱来工厂做工。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把工人看成机器而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认为工人不仅是为钱而来,而且具有多方面要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关心,激发他们积极性,提高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

2、试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答: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它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

具体来说,社会舆论可能产生两种控制效果。(1)当社会舆论代表社会正义的一种正确意见时,它有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就是指此种情况。(2)但是,社会舆论未必总能对社会现象给予正确评价,特别是在新生事物出现之初更是如此这是革新者畏于人言,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做法,这是舆论的控制作用就属于消极了。

3、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实质、危害及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答:(一)当前我国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人口问题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人口数量庞大。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度由东往西逐渐降低,分布很不平衡。(2)人口素质低。不管是受教育程度,还是婴儿死亡率,残疾人占有比例都显现出我国人口素质的不高。(二)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治原因导致(2)人口惯性(3)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危害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3)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老龄化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带来重要影响。

(四)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有以下几点:(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主要要靠立法和教育改革来提高人口素质。(3)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可以直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可以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直接缓解过剩人口压力。

4、试述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答:(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是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第一,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①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②较低级的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③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④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⑤并不是所有的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和超越。⑥马斯洛把需要的满足看成是重要的。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较好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5、科层制及其功能分析:

答: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但是,科层制是不现实的,是纯粹理想型的。它没有考虑到组织环境变化对组织运行的影响,也没有考虑组织成员的多种需求,实际上,社会组织的环境与加入组织的成员都在不断变化,预先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从而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影响组织效率。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教材P6):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教材P36) :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教材P43):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教材P12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单向沟通(教材P190):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6.主文化(教材P228):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7.单环学习(教材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8.敏感性训练(教材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第二部分: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人九下综合性学习练习题附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脚踏一方土 1.你调查到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漫画《最后的耕地》,说说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土地问题极为严重,请你就耕地锐减,侵占、浪费土地等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但在这次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活动中,看到的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土地的荒芜,对此你产生了哪些思考?(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与“土地”有关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归纳人们赋予了“土地”哪些含义? 材料一:《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横(‘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与植物二者依存的关系。萧启宏经文:土音通吐,万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 材料四:中新社西安4月30日电(记者张珂)今天下午,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后,连战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吴永琪馆长代表秦俑馆赠送的一块秦土。这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此间人士表示,由于西安是连战先生的出生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乡泥土,将这块秦土赠送给连战先生,非常有纪念意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2.举例说明如何表现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的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4.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感情交流功能(5)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答:“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6.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7.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民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作业三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综合练习(三) (十一至十七章) 一.填空题 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南朝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负责组织编纂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___诗文选集__。 2. 从唐初至现代,《隋书》所著录的总集至今保存完整的仅有三部《___文选___》、《__文心雕龙___》、《__玉台新咏》,而《_文选__》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3.《文选》所录的作品,上自先秦,下迄_齐梁_____,除无名氏外,共有123__家,__700____篇。 4.《玉台新咏》是南朝梁、陈间的著名诗人_徐陵_____编的一部诗歌选集。它是继《诗经》《楚辞__》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__汉代____至__梁代____的___690___首诗歌。 5.明代《玉台新咏》的刻本,都是根据南宋永嘉_陈玉父__刻本刻印的,但这个版本比___陈玉父______本多了_179_首诗。 6. 在重视华美辞采的南北朝时代,陶渊明的诗风被目为“__质直____”,并不被人们特别看重。钟嵘的《诗品》仅仅将他列为___中品__,而将写山水诗的谢灵运列入__上品____。直到__唐代____,陶渊明的地位才大大提高。 7.庾信的作品,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风格绮艳流丽,后期____劲健苍凉_;作品的主要内容前期多是奉和应制、吟花弄月、美人艳情,后期多写___身世之感_________、亡国之痛、_乡关之思_。 8.清代有两个人为庾信集作注:一是吴江人___吴兆宜_____作《庾开府全集笺注》十卷;一是钱塘人_倪璠_____作《庾子山集注》。 9.倪璠的《庾子山集注》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钱塘_崇山曲堂__刻本。后来又有道光十九年___同文堂_____刻本和光绪二十年的_儒雅堂__刻本。 10.____李白__是屈原以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选择题 (D )1.《玉台新咏》八百六十九首诗的版本系统中,最好的是版本是 A.五云馆活字本 B.兰雪堂活字本 C.华亭杨元鑰刻本 D.赵氏寒山堂刻本 ( C )2.《曹集诠评》的“曹集”指的是 A.曹操的诗集 B.曹丕的诗文集 C.曹植的诗集 D.曹植的诗文集 (B )3.“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里的“曹子建”和“我”分别是指 A.曹植钟嵘 B.曹操谢灵运 C.曹植谢灵运 D.曹操钟嵘 (B )4. 教材认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学家是 A.曹操 B.曹植 C.班固 D.李陵 (C )5.诗歌风格被苏轼评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人是 A.曹操 B.曹植 C.陶渊明 D.杜甫 (A )6.最早给陶渊明诗编集的人是 A.萧统 B.阳休之 C.宋庠 D.思悦 (B )7.称赞庾信文章“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人是

人九下综合性学习练习题(附答案)

脚踏一方土 1.你调查到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漫画《最后的耕地》,说说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土地问题极为严重,请你就耕地锐减,侵占、浪费土地等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但在这次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活动中,看到的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土地的荒芜,对此你产生了哪些思考?(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与“土地”有关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归纳人们赋予了“土地”哪些含义? 材料一:《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横(‘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与植物二者依存的关系。萧启宏经文:土音通吐,万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 材料四:中新社西安4月30日电(记者张珂)今天下午,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后,连战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吴永琪馆长代表秦俑馆赠送的一块秦土。这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此间人士表示,由于西安是连战先生的出生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乡泥土,将这块秦土赠送给连战先生,非常有纪念意义。 “土地”的含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社会学概论复习总结题.doc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单选题] 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 B.综合说 C.普遍说 D.平等说 [答案]:B 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o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主文化与亚文化 C.主文化与反文化 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 [答案]:D 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屮,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 B.7% C.8% D.9% [答案]:B 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木我、自我和()o A.主我 B.镜中我 C.超我 D.客我 [答案]:C 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o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答案]:C 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o A.参与观察法 B.实验法

C.田野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答案]:A 7?—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屈于O o A.角色冲突 B.角色距离 C.角色不清 D.角色屮断 [答案]:A &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 B.帕克 C.伯吉斯 D.沃思 [答案]:A 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 B.马克思 C.帕累托 D.帕森斯 [答案]:C 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 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D.量才用人 [答案]:B 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较长的依赖牛活期 D.大众传播媒介 [答案]:D 12?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社会互动可分为()。 A?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 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 A )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 B )。 A 秦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秦末汉初( C )建立()。 A 赵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赵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 D )代。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 )。 A 潮州八邑 B 潮人古邑 C 潮州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 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 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赵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湖南 B 江西 C 江苏 D 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潮州圣王 D 潮汕圣王 16、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B )。 A 青徐流人 B 衣冠南渡 C 司豫流人 D 乌衣南渡 17、香云纱是岭南特有的衣料。其原材料是( D )。 A 丝绸 B 丝麻 C 纱 D 薯莨 18、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 A )。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