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3池国华-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

2003池国华-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

2003池国华-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
2003池国华-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

池国华 吴晓巍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6025)

【摘要】 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管理者对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本文首先剖析了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其次回顾了管理控制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文献;最后总结了管理控制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所带来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控制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 环境变迁 理论演进

内部控制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主体角度可分为董事会控制,管理者控制,员工控制,从而形成三个层级的内部控制:一是战略规划控制,即董事会对战略制定的控制;二是战略实施控制,即管理者对战略执行的控制;三是任务控制,即员工对作业的控制。管理控制从广义上讲应包含这三方面的控制;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张先治,2002)。我们这里将管理控制作狭义解释。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随着企业环境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增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主要都是从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角度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而忽略经营效果效率提高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忽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评价和研究。

一、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确保账目正确。这一阶段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49年,A ICPA首次正式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这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这一定义强调内部控制“制度”不局限于与会计与财务部门相关的控制方面,而且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和内部审计等。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认为该定义的含义过于宽泛,因此A ICPA于1953年在其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做了正式修正,并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部分,这种划分是为了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目的在于缩小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无论怎样,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正式将管理控制纳入其制度体系之中,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A ICPA在其颁布的SAS55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指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之所以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是因为人们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割的。因此此时的内部控制融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于一体。

35

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由AAA、A ICPA、IIA、FEI和IMA 等多个专业团体组织参与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并且指出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与企业目标相适应,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监督、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控制活动。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要素都不再仅仅局限于纠错防弊,而更多是为了保障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而设置的。内部控制应该是存在于企业并为企业而服务的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其内容和形式应该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而且应该为管理人员所理解。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应该包括内部管理控制,而且应该以内部管理控制为主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从内部控制的嬗变进程看,最初定义内部控制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的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主要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在验证会计信息正确性时离不开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杨育红,2001)。但这只是一个重要原因,推动内部控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组织管理当局自身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渐认识到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0世纪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不确定,比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技术的不断更新、组织结构的更加复杂、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这一切都迫使企业需要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行更多的授权,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企业分权管理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战略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内部管理控制不仅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处于主导与支配地位。首先,从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内部控制从控制目标角度可分为财务报告可靠性、营运效率效果和相关法令遵循。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维护股东利益,因此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目

标,这一目标决定了为实现企业营运效率效果的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而其他控制的目标则是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财务报告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营运效率效果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遵循相关法令的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保证,也就是内部控制的保证。其次,内部控制可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次。其中,战略控制考虑的是设置和制定整个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作业控制考虑的是确保作业和任务的可靠执行;而管理控制的过程设计则是为了确保整体目标能够进一步分解和落实部门目标和日常任务,并能够被所有组织成员以一种合作的形式执行,以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连接企业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桥梁,没有有效的管理控制,不仅导致企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企业作业控制将迷失方向。

二、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

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获得和利用效率效果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其理论也在企业环境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和发展(David Otley,1995)。这四个阶段分别为封闭———理性阶段(The Closed Ritional Perspec2 tive)、封闭———自然阶段(The Closed Natural Per2 spective)、开放———理性阶段(The Open Ritional Perspective)和开放———自然阶段(The Open Natural Perspective),每一阶段都形成了主流观点。

回顾国外管理控制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发展阶段的管理控制研究无不受企业环境的支配与影响,并且体现当时企业环境的特征;每一发展阶段出现和存在的管理控制模式都是当时企业环境的影响结果;而企业环境的逐渐变化又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管理控制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推动管理控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发展(如表1所示)。这一结论恰恰符合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COSO 报告不仅强调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的变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而且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吴水澎等,2000)。

45

表1 管理控制理论的基本演变

发展阶段封闭—理性封闭—自然开放—理性开放—自然

产生时期

 1960以前

 

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七

十年代

20世纪八十年代

 

1990以后

 

环境特征4S仍处于“渐变”阶段4D3C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研究基础经典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主流观点试图设计“一种最好的管

理控制模式”以适用于所

有的企业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与应

用应考虑行为性结果

管理控制模式设计和应用

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变量

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和应

用应该根据控制模式运行

的内外部环境而定

创新模式诊断控制模式信任控制模式边界控制模式互动控制模式

在封闭———理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企业外部环境普遍属于一种“4S”状态,即静态的(Static)、单一的(Single),简单的(Simple)和安全的(Safe)。由于外部市场变化相对平稳,企业可以相对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多数学者普遍受到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多数管理控制研究都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的:其一,能够在脱离环境的前提下理解,企业外部环境不是影响企业管理行为的变量,最重要的过程和事情内生于企业;其二,包括经营者在内的职工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企业能够以一种理性的行为方式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试图寻找出“一种最好的方式”设计管理控制系统,认为存在“一种最好的管理控制模式”能够普遍应用于所有企业,如Drucker(1964)。因此这一阶段的管理控制理论研究是以普遍应用为导向,以理性思维为方法。这个阶段的研究文献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出正式的管理控制模式以取代过去的典型官僚政治式控制,主张以预算控制为主导的诊断控制模式。①

封闭———自然观点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期间,与上一阶段相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明显,仍处于“渐变”阶段。同时,70年代美国一些大公司如Franklin National Bank、Du Pont Walston和Equity Funding的失败也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管理控制模式缺陷的反思,比如Franklin National Bank就由于其CEO奉行以领导者个人命令和决策为主的官僚政治式控制,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再如Equity Funding丑闻的发生是因为管理当局为下属的管理者设置了无法通过合法方式达到的目标,导致诊断控制模式产生负面效应。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者一方面仍然坚持管理控制模式内生于企业的观点;另一方面开始注意到管理控制模式运行的行为性结果,并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尤其是人的因素对管理控制模式的影响,力图对管理控制模式进行创新。这一转变同时反映了管理控制研究基础已从古典管理理论转变为一般管理理论。

关于预算控制及其行为性结果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如果在设置预算控制目标时不考虑管理者或者职工的特性、能力和态度等因素,就会导致管理控制目标难以实现。由于诊断控制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发挥管理者和职工对于管理控制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有的学者开始提出以管理业绩评价为主导的信任控制模式。Hopwood(1974)在界定不同管理控制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模式对个体行为和组织业绩的影响。Todd(1977)则通过实地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一家公司内具有相同战略和结构特征的两个部门的不同管理控制模式,认为组织和个体目标的明晰性、业绩与报酬关系的导向性、员工控制的自主性是建立一个有效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因素。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导致了一个重要概念———信息感应(Information inductance)的产生,信息感应概括了管理控制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歪曲和人为操纵这一普遍的现象,反映了信任控制模式容易受被

55

①按照Robert Simons的划分,可以把管理控制系统划分为诊断控制模式、信念控制模式、边界控制模式和互动控制模式四种类型(1995)。

控制对象所提供信息影响的观点。

总之,七十年代出现的管理控制系统运用产生的行为性结果影响了学者们对管理控制的研究,促使学者们在设计管理控制模式时更多地考虑企业内部环境尤其是人的因素,这也促使了信任控制模式的产生与不断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企业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动态的(Dynamic)、多样的(Diverse)、困难的(Difficult)、危险(Dangerous)的特征。企业外部环境的这种“4D”变化已经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而不是封闭性的,两者之间的界限是互相渗透和变化的;企业不仅高度依赖于其环境,而且必须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才能在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最终获得成功。

因此在这一阶段的管理控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如何创新管理控制模式,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权变管理理论开始被应用到管理控制研究领域(Otley,1980)。多数文献已经形成共识,即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作用必须反映企业特定的组织背景,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变量。

战略是对企业所处特殊环境的性质和要求的一种持续适应,而管理控制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必要途径,因此学者们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战略这一能够反映外部环境的控制变量,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不同的公司战略意味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要求有不同类型的管理控制模式与之相适应;(2)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与运行与公司战略应该保持一致性,尤其在业务部门层次;(3)即使在同一公司,由于不同业务部门战略层次存在内部差异也要求应用不同的管理控制模式(如G ovindara2 jan,1989);(4)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模式———边界控制模式,该模式主要是确保经营活动能够在既定的组织行为边界和战略边界内进行。

20世纪90年代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同时,随着知识资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文化观念等因素也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和管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开放———自然阶段,人们开始谋求能够灵活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管理控制模式。

两种发展趋势标志着开放———自然观点的形成:(1)外界环境变量不再被认为是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惟一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外界环境变量不仅仅只是被动适应的因素,某些外界环境构成成份可以受到人为操纵和管理(Chua et al.,1989);另一方面其他如技术、规模、文化、结构等因素也对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和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管理控制系统运行的内部环境作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许多研究文献检验了价值观或文化在决定控制系统有效程度的作用。同时也有文献研究了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对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影响(Champan,1997)。

权变管理理论仍然是这一阶段管理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一些最新的管理理论如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2 tion)等理论也被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上一阶段中权变理论只是对少数几个重要变量与管理控制模式的关系进行研究;90年代以后由于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有更多的变量也对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与运行产生了影响。

这一阶段的管理控制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以归结为:(1)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应该根据控制模式运行的组织背景而定。一个能够使得控制系统和组织内外环境权变变量相互匹配的模式能够导致个体和组织绩效的提高。(2)提出互动控制模式,以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环境的变化是动态的、持续的,管理控制也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改进,管理者必须开展组织对话、推进学习、鼓励创新,以把握未来发展中的机会。

三、对我国管理控制研究的思考

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关系及管理控制理论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多方面的:(1)管理控制应该是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内部会计控制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防止舞弊欺诈行为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更加重视提高营运效率效果、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力。因此应该以确保营运效率效果目标为核心,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主导,构建内部控制框架。(2)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研究管理控制的基本假设与逻辑起点,脱离现实环境进行管理控制模式设计与创新无异于闭门造车,只能使管理控制流于形式。(3)管理

65

理论及其发展是管理控制研究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看管理控制涵盖了管理的全部领域,因此管理控制研究要取得进展需要吸取管理理论的成果。实际上COSO报告一个有价值的发现就是揉和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吴水澎等,2001)。(4)研究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和运行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变量,还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环境变量。当然管理控制系统与组织背景之间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被动适应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对过去文献的回顾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总结管理控制文献的研究局限,结合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可以认为管理控制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在于:

11如何合理地设计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我国大多数的研究是借鉴COSO报告成果研究和设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而没有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环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框架缺乏应有的操作性。要使得管理控制系统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应该结合企业环境设计。国外的研究文献注意到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各种变量的影响,但是由于对企业环境的内涵存在着各种分歧,因此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尽可能包容所有的关键环境变量的设计框架。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基于环境的管理控制系统,首先需要明确管理控制环境的定义,其次需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管理控制的关键驱动变量;最后需要考虑不同的环境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管理控制的影响。

21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国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应该如何设计?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跨国公司的管理控制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是关注其战略和市场,其次才是控制。无疑这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与单纯的国内企业环境存在根本差别,如不同政府和法律体制的影响、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31新经济环境究竟对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新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企业的管理活动需要进行一系列变化,从而面临与过去不同的一些难题。如人和知识的难以分离、人的行为评价困难加上知识到结果的转化过程复杂,导致激励控制更加困难;虚拟组织跨越传统企业边界,导致管理控制过程突破传统的企业价值链,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信息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之一,但是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控制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更为有效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展示”,《会计研究》第5期。

杨有红,2001,“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先治,2002,“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探讨”,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年会学术研究创新奖获奖论文。Chua,W.F.,T.Lowe and T.Puxty,1989,Critical Pers pective in Management Control,Macmillan,London.

Chapman,C.S.,1997,Reflections on a contingent view of ac2 counting,Accounting,Organization and S ociety,22.pp.189—205

Drucker,P.,1964,Control,Controls and Management,In:C. P.Bonini,R.K.Jadeite and H.M.Wagner,Management Controls’New Directions in Basic Research,Mc Graw—Hill, Maidenhead.

David Otley,Jane Broadbent and Anthony Berry,1995,Re2 search in Management Control:An Overview of its Develo p2 ment,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6,pp31—44. Hopwood,A.G.,1974,Leadership Climate and the Use of Ac2 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Accounting Review. pp.485—495.

Otley,D.T.,1980,The Contingency Theory Management Ac2 counting Achievement and Prognosi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 ociety.pp.413—428.

Robert Simons,1995,Control in an Age of empowerment,Har2 vard Business Review,85.pp65—81.

75

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营业部为了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及公司制度,明确了反洗钱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定了反洗钱工作小组人员设置及主要职责。(二)、营业部反洗钱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制定情况:完善和下发了营业部相关细则和办法,将日期细化、具体,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营业部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三)、组织机构建设情况:设立营业部反洗钱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营业部各岗位、各项业务管理中涉及洗钱活动预防和监控措施,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设立反洗钱专干:全面负责营业部反洗钱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以及与上级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四)、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情况:对可疑交易客户留存信息及相关客户资料再次进行审核、检查。并将核查内容和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至合规管理部,并按照规定保存反洗钱工作核查底稿。严格按照《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妥善保存客户反洗钱反馈记录。(五)、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情况:1 、业务办理中客户身份识别情况:(1)、在开户环节对客户身份识别在办理开户业务时,要求客户本人持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真实、完整地填写客户基本信息表格,业务人员通过“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其他的身份辅助证明”、“公安信息查询网”核查客户身份证明文件相关信息,或通过现场征询、客户回访等方式确认客户的身份信息,认真、严格审核客户填写的信息内容,留存相关资料复印件。并准确录入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包括客户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职业、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等信息。对所办理业务进行检查,各项业务办理均符合相关制度要求,未发现匿名、假名账户。(2)、客户相关信 息资料变更我部办理资金账户重要信息修改业务均严格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对客户重新识别身份信息,要求客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和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书办理变更手续,未为身份不明的客户办理业务或提供服务。 (3)、客户转托管、撤销指定及大额资产转出业务营业部在办理转托管、撤销指定交易业务、大额资产转出业务,经检查,业务人员在为客户办理此类业务时, 均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和审批制度进行办理。(4)、其他业务办理过 程中的身份识别,包括第三存管、变更存管银行、代办股份确权、清密、账户基本信息变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工作总结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09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2010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2011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11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12年4月试运行。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主要有:(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国外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讯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的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在国内,财务舞弊案件同样令人触目惊心,中航油、银广厦、红光实业等一系列造假案件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人们渐渐的从惨痛的教训中开始反思健全的内部控制对有效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想深层次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所依赖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信息化。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的,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这给传统内部控制的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在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观念,从信息技术下内部控制产生的新的特点出发,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目前,内部控制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解释来自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控制程序、增强控制手段,将信息技术有效地集成到业务和信息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来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丰富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化稳定安全地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1、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单位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进行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对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制约,不断完善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同时加强考核,以考核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从制度、会计、审计、安全等多方面,形成相互融通相互制约机制。我单位专门成立业务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检查,并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 2、财务会计管理 对财务会计方面,实行领导负责制,对我单位进行管理和检查,实行报告制。①加强学习和内部管理。对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规章制度及时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学习,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各项业务,确保结算和核算质量;②加强核算,提高经营效益。③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按上级部门规定列支各项费用,坚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方式与程序 一、决策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重大决策必须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事先进行法律分析或法律审查,防止和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行政决策。

(二)坚持科学决策。重大决策,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对一些专业性强、情况复杂、影响深远的问题,要组织有关专门机构进行论证,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方案,或多个比较方案。 (三)坚持民主决策。重大决策,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要广泛听取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二、决策程序 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一般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提交、决策反馈三个阶段。 (一)决策准备阶段。包括提出建议、调查研究、拟订方案、论证评估及征求意见等工作。 (二)决策提交阶段。包括确定提交、准备材料、通知落实、审议决策、形成纪要等。 (三)决策反馈阶段。在作出决策后,负责决策实施的部门或实施单位要定期向上级领导报告决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反映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便进行追踪决策。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概要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环境愈加复杂激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发展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在1936年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正式提出,其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各界逐步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逐步总结与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到40年代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到80年代到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再到90 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关注点、内控技术、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都随着经济发展和学术界的研讨在不断变化。在内部控制发展初期,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职责分工和交叉检查等方法,抑制账目舞弊的发生。现今,内部控制一般是指企业为保证完成其目标,确保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保证企业运营策略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有序进行,确保企业高效率的运行而在公司里实行的调节、管制、计划和评估的方式及其技术措施的总称,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公司想要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并充分获取、利用所有资本,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在公司内实行的一系列约束和调整的策略、流程和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指公司在经营管理当中对于一些风险源实施辨别、确认、评估与监管,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实施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监控与预防,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的程序。 风险管理概念最早在1930年由美国管理协会(AMA提出,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迅速扩大,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对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与相关理论的研究逐步增加。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早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

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公司内控制度方面的基本情况说明 2011年4月14日 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目前,公司内部制定并仍有效、在沿用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57份,其中:安全、综治管控类11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13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6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休假加值班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14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4份,财务管控类3份,其它管控类6份。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持续改善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自身开展“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所需,公司对2011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结合管控实际需要整理出60份现行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60份规范性文件中,公司将其中仍可沿用的45份文件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单位、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后一步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提供基础;另外对其中的12份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废止了3份文件。 二、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措施: 总体上来说,以“制定好”和“执行好”为主线,通过近两年多措并举的方式,公司在制度执行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在中层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对集团、公司各方面的管控要求、管控目的更明白,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的比较到位,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时时刻刻按规则处事,大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一项工作的推进,小到一支笔、一件工具的购臵,都能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规定去处理。 采取的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把握了以下原则:1、集团有明确规定的,按集团规定执行; 2、集团没有明确规定的,按公司已有的规定执行; 3、集团、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公司会议集中商讨一个方案,权限范围内的按方案执行,权限范围外的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 1、抓好制度的“制定”环节: 一是要求出台的制度要简洁、适用、有效。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各项管理规定,文字上基本上没有“穿衣戴帽”的废话,都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有明确管控要求、可操作性强的实质性内容。

传媒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媒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媒业的发展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虽然近些年一些传媒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改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研究传媒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传媒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其必要性 内部控制简答来讲就是一个保护企业经济资源与会计信息的体系,确保企业经济资源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其手段是利用企业单位本来的分工,分工就会而产生的制约与联系的关系,这些关系就能将整个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方便真正控制和掌握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来讲它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越着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建立完善一套适合现代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显得极为重要,而这个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地位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简单是国内竞争了,而是整个世界的竞争。但是在竞

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风险也变的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接着就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当建立完善好一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效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控制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会大幅度的改善。另外就是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于公司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企业内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企业进行有效决策的信息基础。还有就是加强企业风险的防范,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竞争以及国际竞争都变的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经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断加剧。一个想要不断发展、不断强化自我的企业就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前列,就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从控制角度来看 1.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硬件和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的能力。而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就是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混乱,内部组织如同虚设;股份不均,一股独大;人事部门的岗位分配不合理;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利用马克思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内部控制的其他概念或理沦要素都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木质演绛推论出来的。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尽管实用,Eli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李连华,2007)0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运用组织fil:会学的规则理沦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他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内部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法”,足管理权威的来源之一。而竹理权威体系既包括纵向等级制权威体系,也包括横向平行权威体系。一可以石出,卜述两者的观点具有4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刘明辉,张宜t } ( 2002 )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性,保i} I: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林钟高,徐虹,吴玉莲( 2009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J性足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全套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 班级:会计142 学号:14291109 指导教师: 2015年06月29日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与大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由于一些客观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局限性,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题,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没有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认识的片面性、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相关问题,提出内部控制的控制要点、设计原则及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加强内部审计控制等相关对策,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建议与措施。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提高现有目标定位的层次,扩大目标范围。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了体制上的不完善之外,管理者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其次,从内部会计控制上来看,许多中小企业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虽然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各法规体系不够健全,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最后,鉴于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总的来说就是要转变观念,本着严谨和创新的思想,深入细节,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高效化、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最基本的条件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小企业健步、稳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并有效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成因;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900万家,同比增长14.9%,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万个,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却存在着一种中小企业“生长力强,生命力弱”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4.2岁,民营企业为2.9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却非常艰难。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明显不足,在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其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这影响到中小企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从当前实际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或措施。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其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

河池市宜州区广维小学 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开展内

部控制风险评估;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 2.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等工作。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权力运行机制的构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建立支出管理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机制制度。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对不相容岗位与职责进行了有效设计;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有效的分离和实施。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系统设置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权。 业务层面的主要内容: 1.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对预算进行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预算执行差异率。 2.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收入实行归口管理和票据控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上、风险防范及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与健全。本文以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结合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措施,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ofit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but the current domestic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Taking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hongqing's soaring energy Co., Ltd.,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s ;issue ;countermeasure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XX公司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进一步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体系及职责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建设和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责。 (一)领导小组与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学习贯彻国资委、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XX 集团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关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审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部署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指导、检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施、运行和内部控制建设期的评价工作;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研究、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阶段成果总结、组织建立长效机制。

办公室职责: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决策和部署,组织制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编制经费专项预算方案;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建设期的评价、学习、培训、调研,宣传报道和信息报告等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二)牵头部门职责 1.财务部为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牵头部门 主要职责:研究起草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向XX集团报 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其他相关工作。 2.党群工作部为内控体系建设监督评价工作牵头部门 主要职责: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关业务培训;组织编制并更新《内部控制手册》;开展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对单位 内控体系建设进行检查;其他相关工作。 (三)各业务部门职责 各业务部门职责:按照业务分工和职责,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内部控制目标,负责梳理相关规章制度,提出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并修改完善;查找经营管理风险点,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结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管理程序和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和控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 限公司为例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关键词: (3) 1绪论 (3)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1.1选题背景 (3) 1.1.2研究意义 (4) 1.2研究综述 (4) 1.2.1国外研究综述 (4) 1.2.2国内研究综述 (5) 2公司治理行为主体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5) 2.1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相关理论 (5) 2.1.1公司治理的释义 (5) 2.1.2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构 (5) 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7) 3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内部控制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7) 3.1阿里巴巴公司简介 (7) 3.2 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现状 (8) 3.2.1内部环境 (8) 3.2.2风险评估 (8) 3.2.3控制活动 (8) 3.2.4信息与沟通 (8) 3.2.5内部监控 (9) 3.3 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9) 3.3.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9)

3.3.2风险意识不强 (9) 3.3.3信息与沟通不足 (10) 3.3.4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不足 (10)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3.4.1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10) 3.4.2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10) 3.4.3高素质员工比例较小 (10) 3.4.5内部审计不独立 (11) 4 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1) 4.1改善内部环境,完善企业文化 (11) 4.2构建阿里巴巴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11) 4.3控制活动建设 (12) 4.4改善对子公司的控制方式 (12) 参考文献 (12)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及其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及其要素 摘要: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内控研究有很强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不是千篇一律与一成不变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不相同的,这一特殊性又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企业定位与科学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和组织效率提高的产物,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企业组织形态进化、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指导,将内部控制理解为: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是企业的各个成员不分级别都应该实施和参与并努力实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1.1 明确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是领导层的义务,更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明确"全民参与"的观点,能够使得企业员工主动的维护内控制度,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 1.2 明确内部控制应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企业的经营过程是指通过规划、执行与监督等基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进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绝对不是凌驾于企业正常业务之上的,它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了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取代管理。 1.3 明确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机制"。正如其他的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内控制度制定完成后,完美的实施不是机械的执行,而是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趋于完善,沿着发现问题-信息反馈-解决问题-效果评估-逐步修正循环往复的进行。 1.4 重视"软管理"。按照理论界的定义,软管理是指精神层面、无形的事物,比如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内容。内部控制特别需要"软管理"的措施,不仅仅重视规章制度等方面,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风格,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都十分重要。

财政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366430.html, 财政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作者:张少华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14期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财政局作为国家资金调配和运转的重要部门,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已经针对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制定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因为内部控制发展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还不具备规范的操作流程,这就导致财政局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财政局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财政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财政局;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在财政局各项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财政局实现内部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好的体现。但是,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民政局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针对这种现象,民政局在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对目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一、财政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部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在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内部控制意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财政局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机构方面。結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财政局已经构建出了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但是通常大部分决议都是通过会议决策的方式来进行,并且监督职责也是局党组会议,这就导致局党组不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同时还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这种现象经常会引发监督职责问题的产生。另外,很多财政局领导人员没有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上没有树立出严格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通常将重点放在了业绩方面,而没有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落实;第二、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财政局各项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于财政局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存在很多人力部门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财政局的实际情况转聘相对应的岗位人员,这就导致财政局很多职工不能对财务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自身缺少足够的工作经验,从而对财政局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最新版】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财政局: 根据财政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XX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对我局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是合理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出发,形成了一套事事有复核、人人有监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内部制衡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不相容岗位不能一人兼任的原则,设置了财务、业务、稽核和待遇审批等科室,在其内部再进行岗位细分,比如财务部门会计、出纳分设等,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 (二)加强内部检查,确保各项规范和流程得到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规范和流程,根据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要求,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局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执行财经纪律和工作流程等情况进行检查,形成专题报告,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提升内部

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洁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省厅和财政、审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熟练掌握财经法律法规运用、财务制度规则和经济业务流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 二、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研究制定工作方案。XX年5月19日、6月13日、8月16日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落实了牵头和监督科室,研究并制定下发了《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二)建立健全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进一步促进了我局内部控制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 (三)调整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印发了《水务局关于调整内部控制委员会成员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四)加强宣传,提高干部职工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五)制定了《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试行)》,对主要经济业务流程、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了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从源头上规范了我局经济业务的各个层面。

内部控制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又称三要素阶段,其中不包括( B )要素。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会计系统 D.控制程序 2.COSO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在( B )发布的,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A.20世纪80年代 B.1992年 C.2002年 D.2004年 3.( C )是指主体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其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主要考虑控制活动的定义P6 4.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款(SOX404)及相关规则采用的是( C )。 A.内部控制体系 B.内部控制结构 C.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D.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5.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之处不包括( D )。 A.新提出了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B.新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 C.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D.提出了风险评估概念 6.不属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八要素的是( A )。 A.控制环境 B.事项识别 C.控制活动 D.监控 它是内部环境而不是控制环境(整合控制阶段和结构阶段的要素),此外还有目标设定、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P9 7.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控制活动的类别可分为( A )。 A.经营、财务报告及合规三个类别 B.经营、信息及合规三个类别 C.信息、财务报告及监察三个类别 D.经营、信息及监察三个类别 8.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属于其他内部因素根基的是( C )。 A.信息与沟通 B.监察 C.控制环境 D.控制活动 9.代表了成熟阶段的研究成果,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是( C )。 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企业准则公告第55号》 B.英国《综合守则》 C.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P5 D.特恩布尔委员会的特恩布尔报告 10.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不包括( B )。P10-12 A.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B.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C.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 D.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11.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框架是由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四部分组成的P13 B.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 P18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奴的作用。 C.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 D.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12.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由三大类组成,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业务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P19 B.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 P19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 C.控制业务类应用指引是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的控制,此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 D.控制手段类应用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包括担保业务、业务外包 P19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 13.基于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1985年《会计法》对会计稽核所作出的规定,是我国首次在法律文件上对内部牵制提出的明确要求 B.2001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所有的证券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C.2005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D.2010年出台的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要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是2012年1月1日P17 14.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容,下面有关内部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内部控制的思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