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复习题(含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含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含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B)。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8、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B)。

A、10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

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10、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D)。

A、两者均为离散变量

B、两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娈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2、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C)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

B、该地区每名职工的总收入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D、该地区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小数

16、统计研究要通过统计指标及其体系来达到认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这指的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B)。

A、方法性

B、数量性

C、总体性

D、描述性

18、从理论上说,抛一枚硬币可以无穷尽地重复进行,其正面或反面朝上的结果所组成的总体属于(B)。

A、有限总体

B、抽象总体

C、具体总体

D、不可计数总体

20、对教师按职称进行分组,则适合采用的测定尺度是(B)。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22、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A、职工平均收入

B、亩产量

C、某省G DP

D、产品合格率

24、以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运用的方法是(B)。

A、演绎推理法

B、概率估计法

C、数学分析法

D、主观判断法

(四)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X)

4、个体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

6、品质标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X)

8、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X)

10、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X)

12、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X)

14、企业利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X)

16、政治算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X)

18、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

20、统计学不是一门方法论学科。(X)

22、统计分组法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4、具体总体可以被看作是抽象总体的组成部分。(√)

26、总体中的某一类或某一组可以被称为子总体。(√)

28、样本一定是有限的。(√)

30、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X)

32、定比尺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

34、标志值的集合也可以称为总体。(√)

36、某年某市人均G DP30000元/人是一个动态指标。(X)

38、从广义上看,我们也可以把统计指标理解成为数量标志。(√)

40、对无限总体只能计算质量指标。(√)

1、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哪些特点?

见本章“学习要点”中(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中的1;

2、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如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标志表现则用文字具体表现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数量标志表明个体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如工人的工龄是数量标志,标志表现也就是标志值为3年、5年、8年,15年等。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个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

3、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

3、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也可以说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实际存在的总体现象数量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我们按一定统计方法对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进行登记、核算、汇总、综合,就形成各种说明总

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例如,对某地区工业企业(总体)的每一工厂(个体)的总产值(标志)的不同数量(标志值)进行登记核算,最后汇总为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和区别表现为:首先,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表现为: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个体的标志表现结果综合概括而来的。数量标志可以根据定距尺度或定比尺度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可以根据定类尺度或定序尺度计算出各类个体数和各类所占比重等指标。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两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4、统计学有哪些基本作用?

4、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提供了必需的方法和途径;(二)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佳生产方案设计和最优质量控制是统计学的一大应用领域;(三)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搜集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和支持决策的重要职能;(四)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5、如何理解具体总体与抽象总体的关系?

具体总体与抽象总体是按其存在的形态不同而区分的。具体总体是由现实存在的各个具体事物所组成的,如客观存在的全国人口总体、某批产品总体等。抽象总体是由想象中存在的多个假定事物所组成的,如某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总体、某特殊类型的消费总体等。抽象总体是对具体总体作某种抽象的结果,是具体总体的抽象化和延伸,而具体总体是抽象总体的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对研究总体抽象化既有利于各种数据的处理和使用,又能在许多场合更深入地提示出事物的本质。

6、什么是定类尺度?试举例说明。

6、定类尺度也称列名尺度或名义尺度,它是只表明个体所属类别而不能体现个体数量大小或先后顺序的尺度,也即只能对个体起到一个分类的作用。如人的性别分为男、女两类。这种尺度除了用文字表述外,也常用数码符号(即数字)来表示,如人的性别标志可用“1”或“0”来表示男或女,但这样的数码符号只起到计数的作用,没有量的定义。定类尺度是包含信息量最少的最低层次的尺度,但必须符合两个原则:互斥原则和穷尽原则。定类尺度主要用以测定品质标志。

7、什么是定距尺度?试举例说明。

定距尺度也称间距尺度或差距尺度,它是以数值来表示个体特征并能测定个体之间数值差距的尺度。例如2位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为56分和85分,这不仅说明前者不及格、后者良好、前者低于后者,而且还说明前者比后者低29分。但定距尺度只适用于描述能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数量标志,因为这类数量标志不存在绝对零点,譬如气温0℃不代表没有温度,20℃也不代表比10℃暖和1倍。

8、什么是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试举例说明。

8、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确定性变量是指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其影响因素是明确的、可解释的和可人为控制的,从而变量值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是可确定的。例如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受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两个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变量是指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其影响因素是不确定的、偶然的,变量值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是不确定的。例如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受水分、气温、光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9、什么是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是指能提供各种真实描述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和计算,并用表格、图形和综合指标的方式来加以显示。推断统计学是能提供以样本的观测结果来估计总体参数或作出各种假设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在随机性和概率论基础上对事物的不确定性作出推断。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合在一起就构成完整的统计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其深入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

二、单项选择题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10、某市规定2002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0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C)

A、进行各种汇总

B、进行各种计算

C、充分利用分组法

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16、将次数分布数列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是(D)。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组限

C、分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

18、分布数列是说明(A)。

A、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B、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C、分组的组数

D、各组分布规律

20、某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为(B)。

A、71

B、26

C、156

D、348

22、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和组距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C)。

A、组数与组距

B、组限和组中值

C、变量与次数

D、变量与组限

24、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过程的(B)。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6、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B)。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编制统计表

四、判断题

2、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

4、统计推算既是间接取得统计资料的方法,又是深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6、典型调查与概率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10、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12、在组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

14、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16、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18、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20、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2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与联系?试举例说明。

1、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1)它们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两者可以互相变换。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应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两者是一致的。

2、统计调查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于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现象?

2、见本章教材统计调查的种类。

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3、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或某些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统计方法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按标志的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统计分组按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4、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4、第一步:对资料进行分析:A、计算全距(R);B、变量的性质;C、变量值变动是否均匀。通过全距的计算以及变量是离散型还是连续型来确定编制单项数列还是组距数列,根据变量值的变动是否均匀确定编制等距还是异距数列。第二步:在编制组距数列时,还需确定组距和组数,其原则是能真正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第三步:确定各组的组限。离散型变量的组限可不重叠,连续型变量的组限必须重叠。第四步:将总体各单位分布到各组、计算次数、颁率、变量数列就编制而成。

5、什么是上限不在内原则?

5、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变量数列组限采用重叠分组时,有一个上、下限归入哪个组的问题。一般地,对选用变量值越大越好的指标的分组应遵循“上限不在内”原则,即每组的上限所对应的单位数不计入该组内,而下限在内,如某班某学生考试成绩正好60分,则该学生应放在60-70这组,而不应计入60以下这组。

6、什么是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应遵循什么样的组织原则?

6、见本章教材统计调查方法。

2、1991年第四季度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资料如下:(1)据此编制分布数列(提示: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是连续变量);(2)计算向上向下累计频数(率);(3)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图。

97、123、119、112、113、117、105、107、120、107、125、142、103、115、119、88、115、158、146、126、108、110、137、136、108、127、118、87、114、105、117、124、129、138、100、103、92、95、127、104

4、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

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

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

66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6、解:(1)“学生考试成绩”为连续变量,需采组距式分组,同时学生考试成绩变动较均匀,故可用等距式分组来编

较少,分别为7.5%、10%。大部分同学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说明该班同学成绩总体为良好。

考试成绩一般用正整数表示时,可视为离散变量也可用单项式分组,但本班学生成绩波动幅度大,单项式分组中能反映成绩分布的一般情况,而组距分组分配数列可以明显看出成绩分配比较集中的趋势,便于对学生成绩分配规律性的掌握。

第三章

二、单项选择题

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D)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

A、不变

B、扩大到5倍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6、计算平均比率最好用(C)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C)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 10、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B )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 、代表性也相等

D 、无法判断 12、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D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2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C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6、已知某银行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百分之六十,则该成数的方差为(B ) A 、20% B 、24% C 、25% D 、30% 18、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C )

A 、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 、适用条件不同

C 、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 、反映的变异程度不同 20、统计学中最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是(C ) A 、A · D B 、σ C 、V σ D 、V A 、 D 四、判断题

2、居民人均收入是平均指标。(X )

4、简单调和平均数是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变形。(X ) 6、最能反映权数性质的权数形式是频率权数。(√) 8、一个数列不可能没有众数,也不可能没有中位数。(X ) 10、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X )

12、在正态分布情况下,X 、与M 0、Me 之者近似相等。(√)

14、在左偏钟形分布中,有o e m m x ==。(X )

16、同一批产品的合格品率与不合格品率的标准差是相等的。(√) 18、几何平均数实际上是变量值的对数值的算术平均数。(X ) 20、平均数能绝对说明总体的平均水平。()

1、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时常常用到的两个指标。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一般情况下是资料已经分组得出分配数列的情况下标志值的次数。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权数是直接给定的标志总量。在经济统计中,经常因为无法直接得到被平均标志值的相应次数的资料而采用调和平均数形式来计算,这时的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它仍然依据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来计算。它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如下:

f xf

xf x

xf x m m x ∑∑=∑∑=∑∑=

-

1

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2、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数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变异系统的应用条件是:当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不能采用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不仅受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3.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试举例说明。

在权数相等的场合,比如计算工人平均工资,当各组工人数完全相同时,应用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结果相同。

4.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有哪些优缺点?

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了解和掌握。缺点是它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因而测定的结果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现象的实际离散程度。

5、什么是平均指标?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发展的一般水平或用来比较同一单位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还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 6、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7、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

重要方法。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计算题

2

解:

12

.950

456

50711101020988571

1==?+?+?+?+?=

=

∑∑==-

n i n

i i

i

fi

f x

x (件)

4、某酒店到三个农贸市场买草鱼,其每公斤的单价分别为:9元、9.4元、10元,若各买5公斤,则平均价格为多少?

若分别购买100元,则平均价格又为多少?

解:

47.915142

==∑∑=

-

f xf x (元/公斤)

45.9101004.91009100300=++=∑∑=

x m m x H (元/公斤)

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销售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该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

解:(1)

f xf

x ∑∑=

=%

126500780

6500%133000%122000%101500==?+?+?

(2)

%12650078013.039012.02401.0150390240150==++++=∑∑=

x m m x H

8、某种产品的生产需经过10道工序的流水作业,有2道工序的合格率都为90%,有3道工序的合格率为92%,有4道

工序的合格率为94%,有1道工序的合格率为98%,试计算平均合格率。

解:

% (97929809409209010)

432=×××=G x 10

解:

95.2638622700

==∑∑=

f xf x (元)

M 0=

74

.27650202323

250211=?++=?++

i d d d L (元)

M e =43

.2715035284325021

=?-+=?-∑+-i f S f

L m m (元)

0M m x e <<左偏

12解:

6.76503830

==∑∑=

f xf x (分)

04.750

.3521

1

==

-=

?∑∑==n

i i

n

i i

i

f

f x x

D A (分)

()

46.9504472

1

2

==

∑-=

∑=f

f x x n

i i

σ(分)

14

解:92.9=甲x (mm )96.9=乙x (mm )

23.0=甲σ(mm )25.0=乙σ(mm )

%29.2=甲σV %51.2=乙σV

甲乙σσV V >∴甲工人的零件质量比较稳定

16

解:

10.911118107510==

甲x (斤)03.9299386400

==乙x (斤)

09.82=甲σ(斤)08

.68=甲σ(斤)

%01.9=甲σV %33.7=乙σV 甲乙σσV V <∴乙稻种的稳定性比较好

18(2)若年利率按单利计算,即利息不转为本金,则该笔投资的平均 年利率为多少? 解:(1)平均本利率为

%

......491050810710510410211624632211=××××==f fn n f f G x x x x Σ

平均年利率

%49.51=-G x

(2)

%50.5162

%84%76%53%4%2=?+?+?+?+=∑∑=

f xf x

20

660

16050030035

.040.040

.05002110=+=?++=?++

=i d d d L M (元)

91

.69091.19050030055.015.05.050021

=+=?-=?-∑+=-i f s f

L M m m e (元)

第四章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C )

①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②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数列 ③企业总产值按时间顺序形成的数列④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形成的分组数列

4、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

①时期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6、在时点数列中,称为“间隔”的是( D)。

A 、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间的距离;

B 、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

C 、两个相邻指标在时间上的距离;

D 、两个相邻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

8、计算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资料来源是(D ) ①前者为时点数列,后者为时期数列 ②前者为时期数列,后者为时点数列 ③前者为变量数列,后者为时间数列 ④前者为时间数列,后者为变量数列

10、某企业2002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单位:万元) 月份 1 2 3 4 月初库存额 20 24 18 22 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C )

A 、(20+24+18+22)/4

B 、(20+24+18)/3

C 、(10+24+18+11)/3

D 、(10+24+9)/3

12、某企业02年一季度的利润额为150万元,职工人数120人,则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利润额和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分别为:(B )

A 、50万元,40人

B 、50万元,120人

C 、150万元,120人

D 、以上全错 1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

A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积=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差=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和=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16、1990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00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A ) A 、3.3万人 B 、3万人 C 、33万人 D 、30万人

18、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C)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 、算术平均法 B 、调和平均法 C 、方程式法 D 、几何平均法

20、如果时间数列共有20年的年度资料,若使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结果修匀之后的时间数列只有(C ) A 、19项 B 、18项 C 、16项 D 、15项

2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方程Y C =a+ Bt 在什么条件下a=y , B =Σty/Σt 2

(A)。

A 、Σt =0

B 、Σ(Y —y )=0

C 、ΣY =0

D 、Σ(Y-y )2

=最小值 24、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配合(D )。

A 、直线模型

B 、二次曲线模型

C 、逻辑曲线模型

D 、指数曲线模型 26、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指数应该是(B )

A 、等于零

B 、等于1

C 、大于1

D 、小于零 28、上题中,a 的取值应为多少(A ) A 、110 B 、144 C 、36 D 、76 (四)判断题

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均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4、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

6、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8、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10、平均增长速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次方根。(×)

1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14、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所得的结果越好。(×)

16、如果时间数列是按月或按季度排列的,则应采用12项或4项移动平均。(√)

18、如果时间数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20、各季的季节指数不可能出现大于400%。(√)

1、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答: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充分的可比性。

2、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

答: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两者均为平均数,都是反映现象数量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区别是:序时平均数为动态平均数,从动态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代表性水平,而一般平均数属于静态平均数;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来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则通常由变量数列计算。

3、动态数列采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动态数列本身,通常可以计算两大类分析指标。水平类分析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等;速度类分析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把速度和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可以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

4、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前一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而定基发展水平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时间数列中常指与数列中的最初水平对比的相对数。两者关系是: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等于时间数列的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而相邻两定基发展速度的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5、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

答:时间数列的分析指标有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水平分析是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水平指标侧重绝对量的变化,不能客观地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缺乏可比性,而速度指标又会把其后面的发展水平隐藏起来,如水平法的平均发展速度仅反映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仅和一些特殊时期(最初、最末)的指标值有关,仅用它反映现象发展往往会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要把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结合起来,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通常可以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

6、用移动平均法确定移动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用移动平均法确定移动项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从理论上说移动的项数越多,修匀的作用越大,但这样失去的数据也越多,所以项数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选择奇数项移动,一次就可得出趋势值,但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时,通常要作两次才能移正趋势值,所以没有特殊需要时可尽量选择奇数项移动平均;当时间数列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自然周期(如按月或按季)时,移动的项数应与其自然周期相一致(如12项或4项)。

7、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数列的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

答:根据时间数列确定变化发展模型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量变化特征确定其趋势形状。一般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直线模型;当其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配合二次曲线方程;当其三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配合三次曲线方程;当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固定时,可配合指数曲线模型。

8、“按月(季)平均法”与“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

答:按月平均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时间数列中各年同月(季)平均数(1);其次计算数列总的月(季)平均数(2);最后计算季节指数(3)=(1)/(2)

当时间数列仅有季节变动而无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可用上述方法测定季节变动。

趋势剔除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用移动平均法或趋势模型等方法求出长期趋势值(数列T);其次计算修匀比率Y/T或(Y-T);最后对Y/T(或Y-T)重新排列,重复“按月平均法”的步骤,最后计算出季节比率。

当时间数列既有季节变动,又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应用“趋势剔除法”来测定季节变动。

计算题

计算该院上述时期平均每年的毕业研究生数。

解:虽然人口数属于时点指标,但毕业人口数却是一段时期内累计的结果,故需采用时期数列序时平均的方法:

平均年毕业研究生数=∑a÷n=(200+230+160+250+300+260+350+298)/4=2048/4=512人

解:这是连续登记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其序时平均数与时期数列一样采用简单平均。

九月上旬平均每天的电视库存量=(120+130+125+145+110+100+135+120+80+105)/10=1170/10=117(台)

分别计算该企业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解:(1)上半年的资料属于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故用“首尾折半法”

即该企业上半年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280/2+300+325+310+300+290+280/2)/6=300.83(万元)

(2)下半年的资料由于登记的间隔不等,故用间隔月份进行加权计算。

下半年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280+320)/2×3+(320+350)/2×2+(350+300)/2×1〗÷6=1895÷6=315.83(万元)

(3)全年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300.83+315.83)÷2=308.33(万元)

也可以用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的公式计算。

解:这是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的比重=(360/2+362+340+346/2)÷(2000/2+2020+2030+2010/2)=1055/6055=17.42%

解:第一季度平均的单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产品总成本/第一季度产品数=(45000+24000+51000)÷(45000/25+24000/20+51000/25.5)=120000/5000=24元

解:资金利润率=利润/平均资金占用额,利润=资金利润率×平均资金占用额

所以一月份的资金利润率=13÷【(140+120)/2】=10%

二月份的利润=10%×【120+125】/2】=12.25(万元)……依此类推

上半年平均资金占用采用“首尾折半法”

1.2%,之后下降到1%,按此增长率到2003年人口会达到多少?如果要求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50万以内,则91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2003年的人口数=120(1+1.2%)10(1+1%)13

=153.87万人

如果将2000年的人口控制在150万以内,则91后人口的增长速度设为x%

120(1+1.2%)10(1+x%)10

=150x%=1.044%

即人口的增长速度应控制在千分之十点四四。

(2)该企业1996-2000年的年初总资产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1)计算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资产额,属于序时平均数,由于资产是时点数,资料登记的间隔也相等,故用首尾折半法计算,注意这里的“首”是96年初(即125),“尾”应该指2000年末(即将2001年初的260)。所以1996-2000年的平均资产额=(125/2+140+165+190+220+260/2)/5=181.5万元

(2)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00220

5

=17%

2003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2)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何异同 解:设直线方程为y=a+ Bt

则趋势方程为:y=6.3+2.96t

预测2003年产量=6.3+2.96×9=32.94(万元)

a=Σy/n=127/7=18.14 B =Σty/Σt 2

=83/28=2.96 则趋势方程为:y=18.14+2.96t

预测2003年产量=18.14+2.96×5=32.94(万元)

由于取的t 值不同,用两种方法得出的趋势方程是不同的,但它们的趋势值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预测的结果也相同。

若已测定2003年该产品全年的销售额可达40万元,则各月的情况如何?

解:计算的步骤是:(1)计算各年同月的平均数;(2)计算三年中所有月份的总平均数;(3)将各同月平均数除以

第五章思考题及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2、类指数的性质类似于总指数,只是(C)

A、编制方法不同

B、计算方法不同

C、范围不同

D、同度量因素不同

4、综合指数包括(B)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6、派氏价格综合指数公式是(A)

A、∑

1

1

1

q

p

q

p

B、

1

q

p

q

p

C、

1

1

q

p

q

p

D、

1

1

q

p

q

p

8、因素分析的根据是(D)

A、总指数或类指数

B、两因素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指数体系

10、如果用同一资料,在特定权数条件下,利用平均数指数或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它们的计算形式不同(B)

A、两者的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都不相同

B、经济内容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C、指数的经济内容相同,两种指数的计算结果也相同

D、指数的经济内容相同,两种指数计算结果不同

12、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几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量总指数应采用(C)

A、综合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4、我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一般采用(B)为权数计算平均数指数。

A、统计报表资料

B、抽样调查资料

C、零点调查资料

D、典型调查资料

16、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为(A)

A、P1Q1

B、P0Q0

C、P0Q0

D、前三者均可

18、用指数体系作两因素分析,则同度量因素必须(B)

A、是同一时期

B、是不同时期

C、都是基期

D、都是报告期

20、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22、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C)

A、质量指标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24、某工厂2002年比2001年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D)

A、35%

B、5%

C、38%

D、4.35%

26、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1元钱(B)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28、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则销售量应(D ) A 、增加15% B 、增加5% C 、增加5.25% D 、增加15.79% 30、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7.5%,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三种产品价格的总指数为(C )

A 、

3%5.107%106%103++=

p I B 、20500350002040020500

%5.10735000%10620400%103++?+?+?=

p I

C 、

%5.10720500

%10635000%1032040020500

3500020400+

+++=

p I D 、3%5.107%106%103??

(四)判断题

2、按比较对象的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4、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6、有时由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8、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选择其相应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报告期上。(×)

10、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指数就是平均指标指数。(×)

12、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给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14、多因素分析法所包括的因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分析中,为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影响,假定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对多因素的排列顺序可以不加考虑。(×)

2、统计指数有何重要作用?统计指数如何分类?

答:统计指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它以相对数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②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③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其标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按比较对象的不同,分为时间性指数、空间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什么是指数化指标?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指数化指标与同度量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在指数分析中,把所要研究的现象,即所要测定其变动的指标,称为指数化指标。将在经济意义上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的数量过渡到能够直接加总的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其中一个因素必然是数量指标,另一个因素则必然是质量指标。当我们要测定数量指标的变动时,则数量指标为指数化指标,而相应的质量指标就是同度量因素。反之,当我们要测定质量指标的变动时,质量指标为指数化指标,而同度量因素为相应的数量指标。随研究目的不同,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可互为同度量因素。 6、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平均数指数?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综合指数是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数指数是通过个体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或加权调和平均数编制总指数的一种方法。

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数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②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综合指数要求全面的资料,平均数指数既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③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平均数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主要是用于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综合指数因用于对比的总量指标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因此在经济分析中,不仅用于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方向和程度,而且用于因素分析,表明因素变动对结果变动影响的程度。

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平均数指数可以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加以应用。

8、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平均指标指数?

答: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叫平均指标指数。在简单现象总体划分为各个部分或局部的条件下,平均指标的变动往往取决于部分标志水平变动的影响和各个部分的单位数占总体比重变动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需要编制三种平均指标指数。它们是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它们组成如下的指数体系: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10、什么是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有何特征?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统计分析中,将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间在数量上存在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统计指数体系一般具有三个特征:(1)具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2)体系中的单个指数在数量上能相互推算;(3)现象总变动差额等于各个因素变动差额的和。

指数体系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数量方面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绝对效果,即进行因素分析。

2、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解:列表计算如下:

总产值指数:

%

04

.

161

77000

124000

1

1=

=

f

Q

f

Q

47000

1

1

=

-∑

∑f Q

f

Q

(万元)

工人人数指数:

%

91

.

130

77000

100800

1

0=

=

f

Q

f

Q

23800

1

=

-∑

∑f Q

f

Q

(万元)

劳动生产率指数:

%

02

.

123

100800

124000

1

1

1=

=

f

Q

f

Q

23800

1

1

1

=

-∑

∑f Q

f

Q

(万元)

指数体系:161.04%=130.91%×123.02%

47000万元=23800万元+23200万元4、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工资总额指数:

%

57

.

127

486

620

1

1=

=

f

x

f

x

134

1

1

=

-∑

∑f x

f

x

(千元)

工人人数指数:%08.117486

569

1

0==

∑f x f

x

83

001

0=-∑∑f x f x

(千元)

各车间工资水平指数:%

96.108569620

1

011==

∑f

x f

x 511011=-∑∑f x f x (千元)

指数体系:127.57%=117.08%×108.96%

134千元=83千元+51千元

6、试根据下表企业资料计算总指数(产量指数、成本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实际经济效果。

产量指数:

%

75.1484800071400

0010==∑∑=

q p q p I q 2340048000714000010=-=∑-∑q p q p (元) 成本指数:

%

75.836400053600

1011==∑∑=

q z q z I z 1040064000536001011-=-=∑-∑q z q z (元) 出厂价格指数:

%

03.777140055000

1011==∑∑=

q p q p I p 164007140055000101

1-=-=∑-∑q p q p (元) 8、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②计算总产值指数和产品产量指数;

③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总产值变动所受的因素影响。

出厂价格指数:

%

60

.

109

750

822

1

1

1

1

1=

=

q

p

k

q

p

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822-750=72(万元)

总产值指数:

%

97

.

114

715

822

1

1=

=

q

p

q

p

107

715

822

1

1

=

-

=

-∑

∑q p

q

p

(万元)

产量指数:

%

90

.

104

715

750

1

1

1

=

=

q

p

q

p

k

35

715

750

1

1

1

=

-

=

-∑

∑q p

q

p

k(万元)

指数体系:114.97%=104.90%×109.60%

107万元=35万元+72万元

10、某企业2002年产值比2001年产值增加了15%,2001年产值及个体产量指数资料如下:

计算:①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②产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解:列表计算如下:

2002年产值=10000×115%=11500万元

产品产量总指数:

%

25

.

102

10000

10225

0=

=

q

p

q

kp

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产值=10225—10000=225(万元)

总产值指数:

%

00

.

115

10000

11500

1

2=

=

q

p

q

p

总产值增加额=11500—10000=1500(万元)

产品价格总指数=

%

47

.

112

%

25

.

102

%

00

.

115

=

由于价格上升而增加的总产值=1500-225=1275(万元)

要求: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产值。

产量总指数

%

50.12310001235

35045020040.13501.145025.12000

0==++?+?+?=

=

∑∑q

p q kp I q

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产值=1235-1000=235(万元)

要求:①计算四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产值总指数;

②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由于产量变动和价格变动对产值变化的影响。

产品产量总指数:

%17.1021730017676

0000==∑∑=

q p q kp I q 由于产量上升而增加的总产值=17676—17300=376(万元)

产值总指数:

%69.1011730017592

0011==∑∑=

q p q p I Pq 产值增加额=17592—17300=292(万元)

价格总指数:

%

53.99%17.102%

69.101==

=

产量总指数产值总指数P I 由于价格下降而减少的产值=292―376= ―84(万元)

相对数指数体系:101.69%=102.17%×99.53%

292万元=376万元+(―84)万元

16、某工厂工资水平和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要求:①计算全厂平均工资指数;

②用相对数和绝对数说明平均工资变动中两个因素的影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分析由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总变动的影响。

①全厂平均工资指数=

%

75

.

118

24

.

693

20

.

823

680

471400

685

563890

1

1

1

=

=

=

f

f

x

f

f

x

(可变构成指数)

由于全厂平均工资上升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823.20―693.24=129.96(元)

②全厂工资水平指数=

%

92

.

106

94

.

769

20

.

823

685

527410

685

563890

1

1

1

1

1

=

=

=

f

f

x

f

f

x

(结构固定指数)

由于各级别工资水平上升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823.20―769.94=53.26(元)

工人人数结构指数=

%

06

.

111

24

.

693

94

.

769

680

471400

685

527410

1

1

=

=

=

f

f

x

f

f

x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由于工人人数结构变化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769.94-693.24=76.70(元)

③由于职工人数构成的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额=76.70(元)×685(人)=52539.50(元)

由于工资水平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额=53.26(元)×685(人)=36483.10(元)

18、某百货公司所属两个批发部某年上半年商品销售额及库存资料如下:

②计算百货公司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较的商品流转速度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进行因素分析;评价整个公司商品流转工作的好坏。

解:①百货批发部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百货批发部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

44

.4

33

.

243

1080

1

4

2

256

245

232

2

250

1080

=

=

-

+

+

+

次 =

56

.4

67

.

271

1240

1

4

2

300

270

267

2

256

1240

=

=

-

+

+

+

次百货批发部商品流转次数指数=

%

70

.

102

44

.4

56

.4

=

由于商品流转速度加快而增加的销售额=(4.56—4.44)×271.67=32.60万元

文化批发部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13

.4

5.

169

700

1

4

2

171

163

170

2

180

700

=

=

-

+

+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得研究对象就是( C )。 A)抽象得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得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得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得规律与方法 2、构成统计总体得个别事物称为(D )。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得就是()。 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得得划分依据就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得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得单位就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得调查资料就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就是否连续 4、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时限 C、标准时间 D、客观时间 5、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得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6、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得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B )。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 C)连续性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7、抽样调查必须遵循得原则就是( C )。 A、全面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 C、随机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8、连续生产得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就是这样安排得,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 得产品进行检验,这就是(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就是为了( A )。 A) 避免登记得重复与遗漏 B) 确定调查对象得范围 C) 确定调查单位 D) 确定调查时限 10、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得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得( C )。 A) 80__89% 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_99% 80、1__90% 90__100% 85__95% 100__109% 90、1__100% 100__110% 95__105% 110%以上 100、1__110% 110%以上 105__115% 11、下列分组中哪个就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12.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得计划完成程度为( D )。 A)105% B)104、76% C)5% D)4、76% 1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得指标就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统计学试题库7

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 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 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 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3.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 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 4. 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 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5. 若估计标准误Syx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σy,则说明回归方程()。 ) A. 很有意义 B. 毫无价值 C. 计算有误 ` D. 问题不成立 多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 B. 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 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 现象相关为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 E. 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2. 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 B. 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 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 E. 自变量可靠程度的大小 3. 对于回归系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 。 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C. b越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小 D. b与相关系数具有b=r·σy/σx,的关系 ¥ E. b满足Σy=na+bΣx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统计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答案: D 【2】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 )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 A: 生产性 B: 多样性 C: 同质性 D: 先进性 答案: C 【3】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提供对一个( )的全面观察。 A: 企业 B: 家庭 C: 单位 D: 经济体 答案: D 【4】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答案: A 【5】下列属于双边备择假设的有()。 A: B: C: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6】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都提出原假设,与原假设对立的假设称为()。 A: 备择假设 B: 单边检验 C: 双边检验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7】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A: 茎叶图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答案: C 【8】对水库中鱼的存量,往往采用()获得数据。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 答案: B 【9】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答案: D 【10】平均增长量等于()。 A: 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B: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C: 各期水平与上一期水平之比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11】两个相邻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 A: 增长速度 B: 环比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 累计增长量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V”或错误的符号“X”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X) 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V )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X)。 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X)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V)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V) 9.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X) 10.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X) 12.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14.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X) 15. 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V) 1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X) 17. 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X ) 18.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V) 19.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X) 20.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X)。 Z q1 p1 21. 在单位成本指数——中,'p1p1 —'弋1卩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V)。 瓦q1 P o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XX年《统计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两大基本)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C.统计预测和决策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2.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付款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3.下面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B.饼图C.直方图D.折线图4.统计分组后,应使()A.组B.组D.组)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 6.根据经验,当算术平均数小于中位数且小于众数时,次数分布为() A.对称分布B.右偏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或左偏分布 7.对两个总体分布进行变异性比较,当它们的平均数不等,计量单位不同时,需要计算()比较。 A.标准差系数B.标准差C.平均差D.方差8.当原假设正确,按检验规则却拒绝了原假设,则犯了() A.取伪错误B.检验错误C.第Ⅰ类错误D.第Ⅱ类错误 9.每一吨铸铁成本yc(万元)和铸件废品率x(%)变动的回归方程为:,这意味着()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万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万元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万元10.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个标志分组,再从各类型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是() A.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11.根据经验,当算术平均数大于中位数且大于众数时,钟形分布为() A.对称分布B.右偏分布C.左偏分布D.负偏分布12.正态总体,总体方差σ2未知,小样本(n<30)的情况下,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1-α的置信区间为() A. 2 2 ) B. 2 2 Sn )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1.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B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B.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C.两者都可以随时变换 D.总体可变换成总体单位,而总体单位不能变换成总体 2. 下列标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C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D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有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5. 社会经济现象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总体单位之间必须存在( B ) A. 差异性 B. 同质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6. 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一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D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 D. 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10. 某企业1994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6%,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75% B.98.15% C.133.33% D.101.89% 11. 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2.“平均每个人占有钢产量”这个指标是( D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3.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其(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 14.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这四个指标中有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C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5.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A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