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数的大小比较》预习学案

《小数的大小比较》预习学案

《小数的大小比较》预习学案

信息窗二预习提纲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默读教材第55页----57页。读一读朗读教材第55页----57页。

做一做谁能快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几个数?

10000 987 5673 567 1000

想一想1、绿毛龟蛋和金钱龟蛋哪个重?

2、平胸龟蛋哪个长?

想一想1、怎样比较11.85和24.3的大小?11.84与11.68呢?

2、0.4与0.40哪个大?

做一做试着解答课本57页中的第1题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说一说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可能性的大小教案

可能性的大小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7-89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和发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简洁性并学会如何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游戏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价值。为后面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知识铺垫。教材在呈现本专题的内容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呈现了提供给学生开展试验活动的材料,通过学生的试验进一步必会磨出一个球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其次呈现了“想一想”的内容,通过讨论结果,将描述可能性的语言“不可能”、“一定能”转化为数据表示,为后续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了铺垫;我对教材做了稍微的变动,因为我想让学生对概率有一个较直接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教会孩子们如何用数来表示这个可能性的大小,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它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体现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价值,并且把这一思考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经历学习、猜测、推理、试验验证、反思、应用等学习历程,希望能上出数学课的研究气氛。 学情分析 因为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可能性,而本节课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他们可能会对游戏中的出现的问题会比较感兴趣,而这也是我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我会引导他们游戏、讨论、发现、思索等等,探索出我们的本节课的“魂”。根据对我的学生的了解,我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找到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的矛盾点,从而开始探索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他们能够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猜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的过程,体验概率感念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对话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可能性,了解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培养唯物主义辩证思想; 2、通过动手试验、数据分析、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白球和黄球若干个、布袋子若干

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1和“试一试”,第65~66页例2和“练一练”,第67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能使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和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的球各2个(形状、大小、材质完全相同)、扑克牌、投影仪等;学生分小组准备红桃A~4、黑桃4这5张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出示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示意口袋是空的)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拿起1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这2个球除了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材质等都完全相同。把这2个球放人口袋里(把球放人口袋),现在口袋里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启发:可能(板书:可能),这词用得好!你能解释为什么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吗?

谈话:对呀: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边讲解边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你们小组的摸球结果怎样?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 讨论:请大家比较各个小组的摸球结果,看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参和学生的讨论,并加以适当引导,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的次数、黄球的次数不完全相同;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都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这样的摸球游戏,之所以要让这两个球除颜色外,其他的都完全一样,就是要使每个球都可能被摸到,也就是每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均等的。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再问: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1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和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

18.2.2 菱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名校学案--集体备课】

18.2.2 菱形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用菱形的定义,我们容易得到,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从研究菱形性质的逆命题正确性中得到菱形的判定.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的推导与归纳. 难点:菱形的判定的正确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自己写出菱形性质的逆命题,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并相互交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由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运用定义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③运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时,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④要证明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只需先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⑤判断: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在完成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完成自学提纲时遇到的偏差和困难之处.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在菱形判定的证明步骤不当或思路不清之处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 4.强化 (1)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按定义判定. ②按对角线判定.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以下至P58练习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写出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再作图思考如何证明逆命题的正确性. (4)自学参考提纲: 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 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若按定义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要证它是平行四边形,需找两对对角相 等.因此可连接对角线.再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到角相等.请按上述分析填空尝试证明; b.若按对角线来判定,则需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垂直,这就只需证它的一组邻边 相等,就可得它是菱形.证一组对边平行就可通过连接一组对角线,运用一组内错角相等证得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然后再证对角线垂直.尝试分析填空写出证明过程.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12和65,则它是菱形吗?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解: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有AD=9,BD=65,AC=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知 11 6,35 22 AO AC DO BD ====,则在△AOD中,AO2+DO2=AD2,∴△AOD为直 角三角形,∴AO⊥OD也即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其面积为1 126536 5. 2 ??= ③完成P58练习题第1(1)题和第3题.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说课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天长市秦栏小学岑桂岗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教学可能性。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描述可能性到定量刻画可能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个理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而教学难点则是: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所选择的教具为:课件、彩球、纸袋、纸牌. 二、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上目标呢?根据教材特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故事导入 2、创设情境 3、直观演示 学法: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3、实践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环节:故事引入;探究交流;迁移提升;小结评价;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是故事引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第一个环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 经过探究推理得出菱形的几种判定方法。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掌握并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 3.想一想:由菱形定义可知判定菱形的一种方法: 。 符号语言∵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过来,四条边都相等是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用菱形的定义证明)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1:四边的四边形 ...是菱形. 探究2.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于是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ABCD,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ABCD是菱形.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2: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三、应用新知、大胆展示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线段BD垂直平分AC,且相交于点O,∠1=∠2.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四、归纳整理、自我反思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五、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 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 了一个菱形。理由是. 6、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C,与AB相交于点E,DF∥AB,与AC相交于点F,试说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BF都是矩形,AB=BF,AD、BE相交于M,BC、DF交于N,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案设计] 可能性大小优质课教案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案设计] 可 能性大小优质课教案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例1教学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可能性。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复习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基本思考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例2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1)题让学生继续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第(2)题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通过练习加深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教学准备: 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可能性的资料作为教学参考。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

小学数学《可能性大小》教案

《可能性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 教学目标: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游戏的公平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可能性问题,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这些可能性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可能性大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小立为全班同学参加运动会购买运动装,他统计了全班同学服装号码。

从全班中任选一个同学,他的服装号码是65或70号的可能性比12 大吗?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盒子里有5个白球,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为( )。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盒子里有9张红桃,1张梅花。小强任意抽出一张,他抽到什么花色的可能性最大?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

踩汽球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 步骤:当场选出十名员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四、课堂小结: 1.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无论怎么实验,无论做多少次实验,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就是“0”。 (2)无论怎么实验,无论做多少次实验,“一定能”发生,并且只有这一种情况发生而没有其他情况出现的事件,它的可能性是“1”。 (3)要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只要数出总共的数目做分数的分母,要求的事件出现的数目做分数的分子,可能性就可以用真分数来表示。 2.用实验法验证可能性的大小:当两种事件都存在时,则这两种事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在众多事件当中,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小。 3.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方案:当两种事件都存在时,则这两种事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在众多事件当中,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活动方案,应用的是逆向思维,也就是数学中的倒推法。应用逆向思维可以设计出我们需要的可能性方案。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菱形的对边 。 菱形的四边 。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对角线 。 菱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 菱形的面积= ; 二、新知学习 根据菱形的定义得到:有一组 相等的的 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反之,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如果是,如何进行证明呢?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于O 点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证明: 菱形的判定定理: 的 四边形是 。 探究2:思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之,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如果是,如何进行证明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菱形的定理: 的 是 菱形 。 三、探究3:菱形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 例1已知:如右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5,OA=2,OB=1. 求证: □ABCD 是菱形. A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B=BD,DE∥AC,CE ∥BD. 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4、如图,在Rt△ABC中,∠B=90°,E是AC的中点,AC=2A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作AF∥BC,连接DE并延长交AF于点F,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5、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大小》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大小》教案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刘春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摸球、装球、抽奖等活动,能初步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可能性的抽象概念。 【教学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再过两天是什么日子吗?(生:国庆节。)是呀!在那天将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庆庆祝活动。森林学校的小动物门也想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有聪明的小猴,漂亮的松鼠,憨厚的小熊,它们都想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可名额只有一个。小朋友们猜猜会是谁呢?(引导学生:可能是……) 师:是呀!三个小动物任何一个都有去可能。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也称之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这个“可能性”。(板书或课件揭示:可能性)。 二、初步感知: 1、摸球中体验“可能”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 ①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种颜色的球? ②你能解释为什么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吗? 相机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我们来个男女大比拼:(出示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搅拌。一共摸10次。摸到红球算女生得1分;摸到黄球算男生的1分。)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用画正法统计摸球结果。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 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要再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依据是什么?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即可. (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 【问题牵引】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 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周围的四边形变成菱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 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 求证:□ABCD 是菱形。 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 ,由∠AOB=∠AOD=90o及AO=AO ,得ΔAOB ≌ΔAOD ,可得到AB=AD (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 ,最后证得□ABCD 是菱形。 【归纳定理】 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3、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3 如图,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 于点O ,且AB=5,AO=4,BO=3,求证:□ABCD 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 成了△ABO 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OB=90°,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可利用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证得。 活动4、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操作探究】过程: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 ,连接BC 、CD ,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提问: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O D C B A

可能性大小概率

概率 教学目标: 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定义; 2、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概率); 3、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逐步学习利用列举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1.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概率)。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是指一定能发生的事件,或者说发生的可能性是100%; (2)不可能事件是指一定不能发生的事件; (3)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4)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5)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P . (6)可能性与概率的关系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于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则它的概率越接近0.(图6-30) (7)古典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m n . (8)几何图形的概率 概率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图形的面积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 2.概率的理论计算方法有:①树状图法;②列表法. 3.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概率的值 4.利用概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概率判断游戏的公平性等 三 典型例题 例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一百万 B.打开电视机,任选一个频道,正在播新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义安镇栗村小学韩丽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义安镇栗村小学的教师韩丽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章认识概率8.2可能性的大小教案

8.2 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1.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3.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中,从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和感受从实验→结果(估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机会不总是均等的. 教学难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引入:让美羊羊和同学们先来做一个“找同桌”的游戏吧!让我们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探索.游戏规则:先请4名同学来做游戏,其中2名同学是同桌关系,其中一名同学蒙上双眼,另3位同学站在周围转圈,当中间这位蒙上双眼的学生喊停时,他手指指向哪位同学,就算找到这位同学.在玩之前同学们请猜一猜,蒙上双眼的学生从3位同学中一定能找到他的同桌吗?再请2名同学来,从5名同学中找同桌,蒙上双眼的学生一定能找到他的同桌吗?两个事件中找到他的同桌的可能性相同吗?(要求:参与游戏,独立思考,积极交流.)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摸球实验. (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白球和5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①你认为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哪种颜色? ②你认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③每位同学从袋子中摸1个球,记下所摸球的颜色,然后将球放回并摇匀; ④按③的方法请几位同学轮流摸球,并将试验结果填入下表: 我们用实验验证了大家的猜想. (2)怎样才能让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呢? (3)怎样才能让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更大呢? (4)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要求:动手实践,小组活动,在实验中交流.)

参考答案: (1)①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③④学生活动记录数据,随机数据. (2)可以使袋中的白球数比黄球多. (3)再多放一些白球. (4)在摸球试验中,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是随机的,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与白球的数量以及总的球数有关. 活动二、掷骰子. 任意地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落地时, (1)朝上的点数会有哪些可能? (2)任意地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 我们一起来实验. (3)如果全班同学每人抛掷2枚均匀的骰子,记下朝上的点数的数字,并计算出2次点数之和.(请思考:2次点数之和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抛掷若干次之后,点数之和是几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呢?) 在这些结果中,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 实验验证: 两个点数之和频数频率 2 3 4 5 6 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案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上p.64-67例1,“试一试”和例2,“你知道吗?”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 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联系条件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 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体验随机事件,感悟随机思想。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 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4人分为一组,每组准备口袋,红球、黄球和绿球,一张条形黑卡纸(依次在每个位置上写上10个序号)扑克牌6张;每人准备红色和黄色水彩笔;教师准备相应的口袋和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玩几个小游戏来研究游戏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要做游戏。正是因为要做游戏,所以请同学们遵守纪律,听清要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做到吗? 二、认识可能性 1、学习例题一,认识可能,

出示口袋,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谈话:这是一个空口袋,里面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1个红球和1个黄球,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要怎样摸?(板书:任意摸) 示范摸球:像这样把口袋,掂一掂,抖一抖,或者先用手把球搅拌一下,不看口袋里的球,伸手去摸一个出来。 提问: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哪种颜色?你猜猜看! 分小组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⑴组长负责,在小组的口袋里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⑵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出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 ⑶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并且按红 球或黄球,用红色圆片或黄色圆片整齐地贴在黑色卡纸上; ⑷小组完成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 体会?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把完成的黑色卡纸按顺序,对应呈现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摸球情况。 提问: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是怎样的?既有橙色球,又有白色球,两种球都有可能) 追问:如果老师现在再摸一次,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回顾:通过刚才的摸球活动,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小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出。(板书:可能) 2、引导“试一试”认识“一定”,“不可能” ⑴观察分析,认识“一定”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下面我将从以下5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 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本 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 标: 1、通过实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四、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上课时我问学生想吃糖吗?猜一猜在老师的左手里还是右手里?感受可能性,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的主题——可能性。【设计意图:选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学生投入、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概念;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65-P6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时间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悟到事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情况,并能做出判断,进行描述与运用。 教学难点: 当小概率时间发生时,如何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知道“当试验少的时候结果可能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当试验次数不断增加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情境图中的场景,一个不透明纸箱,两个球(红、黄) 观察:两个球的形状、大小、材质等。 明确: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 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可能红球也可能黄球)(板书:可能)

思考:为什么?(不确定) 试验:学生自己摸球,两个学生黑板演示,摸十次,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讨论:根据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明确: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试验中,每个球都可能被摸到,并且每个球被摸到的的机会是均等的。 2.教学“试一试” 将两个红球放进纸箱中。 提问:几个球?什么颜色的?如果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怎样? 追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 再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1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能摸出红球吗?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成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成为不确定事件。 4.教学例2 (1)下面我们来玩玩摸牌游戏。观察老师手里拿的牌,除牌面不同外,其他都一样吗?花色、牌面分别是什么? 洗牌后反扣牌面,任意摸出一张, 提问:摸之前能确定吗?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2)把红桃4换成黑桃4 提问:这时,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 小组讨论、交流。 (3)验证:洗牌、摸牌、记录。 提问:通过摸牌游戏,你能发现什么?又有哪些收获? 小结: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出的结果做出判断。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称性: 二、设问导读: 探究一:如图,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二: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探究,容易得到: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上述结论: 探究三:李芳同学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 请你画一画。 通过探究,容易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上述结论: 例1. 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 ,AC=8,DB=6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三、自主检测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一条对角线垂直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 (2011福建省三明市,14,4分)如图,?ABCD中,对角形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BCD成为菱形.你添加的条件是(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3. (2011?贵港)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ABCD,若AD=6cm,∠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 四.巩固提高: 1.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Q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