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8版毛概第十一章

18版毛概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四个全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对比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坚持“四个全面”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致力于实现“四个全面”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性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培养学生对“四个全面”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参与意识、贡献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新课导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讲授新课】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 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习近平强调,如果到 2020 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 ,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 2020 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

重进一步提高。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8、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9、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10、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

从现在到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

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

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加强环保督察,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

新格局。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等目标要求。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越强。

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总之,用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坚涉险,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不断探索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些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和重要思想保证。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解放思想目的和实质都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我国改革开放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其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要继续大胆试验,试点改革。

同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整体推进、协同改革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也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 ,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

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

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要求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步子要稳,就是方向要准,行驶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习近平强调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

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

要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2012 年 12 月 4 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习近平明确提出“捍卫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 。

2、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 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3、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1、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体现人人平等,任何组

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方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 ,不能搞“全面移植” ,不能照搬照抄。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第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2、“全面”是基础。

体现为管党治党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人人、处处、时时纳入其中,无一例外。

3、“严”是关键。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全面从严治党讲认真,就是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4、“治” 是要害。

坚持标本兼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

本章小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作业布置:

查阅相关资料论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