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水教案(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水教案(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水教案(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水教案(知识点 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一章水

知识点概述:

1)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96.5%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 3.5% ;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2)水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空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3)水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4)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5)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35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蒸馏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泌氯细胞,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植物细胞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6)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 3.5% ,其中大约 1% 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青海湖,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 2.5% 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7)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 0.3% ,它主要包括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8)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下雨、下雪、与雾霜露的形成。。

9)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咸水,且淡水的主体是无法利用的冰川,可以用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

10)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11)利用玻璃杯和冰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大气中有水。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中存在水。

实验器材:玻璃杯、冰块。

实验过程:(1)把冰块放入干净的烧杯中,(2)观察和记录玻璃杯的外壁有无水珠生成。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杯液化成水珠,证明大气中有水。

12)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如:吃西瓜时有很多西瓜汁;吃甘蔗时有甘蔗汁。

拓展:蜡烛燃烧软化能不能说明空气存在水分?

13)在测定“种子里含有水分的”实验中,如果要比较不同种子的含水量,应控制那些条件相同?不同种子的质量相同。烘烤时间要相同。把种子倒进干燥清洁的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不久能看到从试管里冒出的水蒸气

在近试管口的管壁上凝结成小水珠,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种子里含有水。

14)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高,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水量高,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 60-90% 。

15)水母的含水量高达 98 % ,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 60 % ,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 72 % ,血液中含水 80% ,骨中含水 50 % 。一般成年人每天排尿约 1.5L ,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 0.5-1L ,我们每天至少应饮水2-2.5L 。

16)人们曾发现埋藏在地下的1000多米的莲子始终没有发芽,后来人们把这种子播种在有水的泥土里,竟然发了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种子实在太干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水的密度和三态变化

1)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器材:量筒、天平、砝码、烧杯、水、胶头滴管

1。量筒要放平稳。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天平的使用

拓展:显微镜的组成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纯水在4 C o时的密度是1克/厘米3。其意义是: 4 C o时体积为1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1克,4 C o时水的密度最大。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纯水的密度 1000 千克/米3。(用国际主单位表示)

4、单位换算 1g/cm^3=1kg/m^3 , 1ml=1cm^3

2)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水结成冰的的时候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一段铜丝拉成两段,每一段铜丝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强调质量微变)

4)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0C o。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 o。把一杯0C 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用质量相同的0C o冰和0C o水冷却食品用 0C 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 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 o。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6)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7)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 o,则48C 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8)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9)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10)蒸发和沸腾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不同点: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但

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1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C o。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盐水的沸点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1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增大压强。

13)水蒸气发生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所以皮肤被100C o水蒸气烫伤比被100C o开水烫伤危害严重。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用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会儿后才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镜面产生水雾。

14)南极平均气温在-25C o,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较低。

15)夏天如果用电风扇对这温度计吹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如果在温度计的水银泡上包上浸过乙醚的纱布,过一会儿示数下降,这是因为乙醚蒸发要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例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升华)霜的形成,冬天树挂的形成(各两个)。

16)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过程是:熔化、汽化、升华,需要放热的过程是:凝固、液化、凝华。

17)寒冷的冬天早上,房间门窗玻璃内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这是凝华现象。有时候窗玻璃内表面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18)由于水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和降水,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叫做水循环。

19)降水、水汽输送、蒸发和沸腾、径流等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过程中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也带来了风力和水力的能量资源。但是水循环也会造成降水的时间、空间的不均匀,而形成洪涝或干旱。

20)水循环按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间水循环;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上内水循环;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上水循环。

21)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例题解析:

2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湿衣服变干

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

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液化

4、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

5、霜的形成

6、冰箱中拿出饮料过一会儿瓶壁上出现水珠

7、露的形成

8、电灯泡中钨丝变细

9、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液化

(原因:CO2易升华升华吸热舞台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以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作为介质凝结为小水滴大面积看来就像云雾了)

10、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凝华。

11、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12、吃冰淇淋感到凉爽熔化

13、飘渺的雾

23)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输水管外壁出现小水珠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3〉水是常用的溶剂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是混合物。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易错题:蒸馏水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

3)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常见考题分析)

拓展: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液体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的混合物叫乳浊液。这两类液体统称为浊液,久置后一般会出现分层现象。

例举你知道的悬浊液和乳浊液。泥水、血液、豆浆(悬浊液)牛奶、

浊液和溶液最主要的区别是悬浊液中物质颗粒大。分散不均匀,久置后要分层;溶液中分散的颗粒较小,分散均匀,久置后要分层。

常见的溶剂除了水之外,还有酒精、汽油等。油脂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易溶

解;碘在水中不易溶解,在酒精中易溶解。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4)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名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5)把10克蔗糖放入80克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了蔗糖溶液,其中水是溶剂,蔗糖是溶质。所得的溶液质量是 90 克。

例题解析:

6)指出下列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医用消毒酒精溶质酒精,溶剂水。碘酒溶液溶质碘,溶剂酒精。

2、生理盐水溶质食盐,溶剂水

3、高锰酸钾溶液,溶质高锰酸钾,溶剂水。

5、葡糖糖注射液,溶质葡萄糖,溶剂水。

6、汽水,溶质二氧化碳,溶剂水。

7、白酒,溶质酒精,溶剂水。

7)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匙和小匙,取用量多时用大匙,取用量少时用小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取用。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然后使试管直立,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避免药品占在管口和管壁上。

8)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把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9)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它是否还能继续溶解。

10)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11)溶液中含有较多溶质的,称为浓溶液。溶液中含有较少溶质的,称为稀溶液。

1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13)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加该溶质。

14)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溶质的溶解度。我们用溶解度来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在相同温度下。

1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16)应用溶解度计算的式子:(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S: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S:(S+100g)

18)30C o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5.8g/100g,表示在30C o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5.8g ,如果在该温度下要溶解22.9g硝酸钾,则至少需要 50 g水。

19)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 克。

20)溶解度曲线:反映物质 溶解度 的随 温度变化 的情况。

2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大多数物质的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如 硝酸钾 。有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食盐 。及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熟石灰。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曲线越陡,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

22)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的底部,感到试管变热,这说明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 热量,溶液温度 上升 ;而把少量硝酸铵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的底部,感到试管变冷,这说明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 下降 ;氯化铵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表明在溶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 的变化,有些有明显 放热 的现象,有些有明显 吸热 的现象,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

23)1.2克碘溶于适量酒精中,配成20克碘酒溶液,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溶液质量为 20 克,溶剂质量为 18.2 克。

24)常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会产生 乳化 作用。洗涤剂分子,一段易溶于食物油和煤油,另一端易溶于水;亲油的一段钻进油滴,无数洗涤剂分子包围在油珠周围,使油状的小液滴破碎,变得更细小;而亲水的一端向外,这样使油与水形成一个较稳定地分散体系。

知识的衔接:

一,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100%100?+=?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应明确五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

4.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范围之内,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克,说明20℃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的NaCl ,所以,20℃时,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36g

g 36×100%=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溶液中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由溶解度决定的,而溶解度受制于温度,所以要讨论溶液中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意义.

5.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所带结晶水成为溶剂一部分,如CuSO 4·5H 2O 溶解于水,溶质为CuSO 4,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

(2)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如SO 3溶于水,SO 3+H 2O ====H 2SO 4,其溶质是H 2SO 4,而不是SO 3,溶剂质量也相应减少.

(3)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如20℃时20 g NaCl 投入到50 g 水中(20℃时S NaCl =36 g ),20℃时,50 g 水中最多溶18 g NaCl ,故溶质质量为18 g ,而不是20 g .

二、溶液稀释 增浓的计算

1.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加水稀释.加入水之后,溶剂质量增加了,溶液质量也增大了,但溶质质量不变,这是我们进行这类计算的关键所在.

例题[例1]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分析:我们先来找出稀释前后溶液、溶质、溶剂的变化: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c %

加水前 50 g ×98%=49 g 50 g -49 g =1 g 50 g 98% 加水后 49 g 1 g +x 50 g +x 20%

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则 (50 g +x )×20%=50 g ×98%

50 g +x =%

2098%g 50? x =245 g -50 g

x =195 g

答:需加水195 g

2.溶液增浓的计算

[例2]有100 g 10%的NaCl 溶液,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需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分析: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加NaCl 前 100 g ×10%=10 g 100 g 10%

加NaCl 后 10 g +x 100 g +x 20%

解:设加入NaCl 质量为x ,则

x

x ++g 100g 10×100%=20% 解得:x =12.5 g

答:需加入NaCl 12.5 g

在进行溶质增浓的有关计算时应注意加入溶质,溶解后,整个溶液的总质量也会增加.

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会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分为三步.

1.计算:在配制之前要先把所要用到的药品质量计算出来,如要配制50 g 6%的NaCl 溶液,需要NaCl 和水各多少克呢?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求出需NaCl 质量为50 g ×6%=3 g ,水的质量为50 g -3 g =47 g .

2.称量:将计算出的药品用量称量出来,称固体用天平,量液体应该用量筒,应当注意的是,量筒只能量出液体的体积,而第一步的计算中得到的是液体的质量,所以还应利用密度公式:V

m =ρ转化一下. 3.溶解:将称量好的药品倒入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当固体药品全

部溶解,我们就得到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

※问题全解

1.怎样正确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

2.怎样快速掌握溶液稀释的计算?

答: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进行运算,无论是用水,或是用稀溶液来稀释浓溶液,都可计算.

(1)用水稀释浓溶液

设稀释前的浓溶液质量为m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可得:m ×a %=(m +n )×b %.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

设浓溶液的质量为A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稀溶液的质量为B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两液混合后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则可得A ·a %+B ·b %=(A +B )·c %

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算.可列成十字交叉图式如下:

c a b c B A --=

这种运算方法,叫十字交叉法.

注意:在用十字交叉法计算时,c %必须是已知的量,即用这种方法不能求c %.

例:利用80%的浓H 2SO 4和5%的稀H 2SO 4配制30%的H 2SO 4溶液3000 g ,问需这两种溶液

各多少克?

解:利用十字交叉法

即80%的浓H 2SO 4和5%的稀硫酸质量比为1∶2.

所以80%的H 2SO 4溶液用量为3000 g ×

31=1000 g 5%的H 2SO 4溶液用量为3000 g ×3

2 =2000 g 【学习方法指导】

1,俗语说“万变不离其宗”,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始终要扣紧它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例1]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现将20 g 食盐充分溶解在50 g 水中,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点拨:本题已告诉了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所以就应先考虑20℃时,50 g 水能否将20 g NaCl 全部溶解,因为未溶解的食盐不能算溶质.

2,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 g 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是1.19 g/cm 3)多少毫升?

3,配制500 mL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 g/cm 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

多少克?

一、水的组成

活动:水的电解

1、在水的电解器的玻璃里管内注满水,为了 增加水的导电性 ,可以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 气泡 和两只玻璃管内液面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为阴极)

2、验证两种气体的方法: 直接点燃 和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阴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形成 淡蓝色 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置在火焰上烧杯内壁 有水珠 出现。这种气体是 氢气 ;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这种气体是3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的 。

结论:A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因此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和 数量 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为H2O 。

C每 2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 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总结:(1)从宏观看,水由H、O两种元素组成;

从微观看,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2)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5、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但氢气和空气混合在一起,空气里混有氢气的体积达到 4%--74.2% 时点燃就会发生,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同样,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都存在发生爆炸的范围。所以

6

拓展训练: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解析: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则可证明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 ()

例题训练:右图是简易电解水的装置:

(1)在图的括号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表示)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

里产生的是气;

二、水的净化

(1)天然水的净化原理:自然界中的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状态。天然水中还含有病菌与病毒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等。人们常在自来水中加入明矾净水,目的是除去水体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家用饮水机中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毒、有气味、有颜色的物质,最后投药消毒,这样净化后的水变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

(2)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一个基本操作,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三靠、两低、一贴",三靠是指: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两低是: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里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无气泡。

(3)水的净化过程:通常水的净化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对这几个步骤的分析:

静置沉淀能除去水中一些比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质量较小的固体颗粒,则静置沉淀的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过滤[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淀下来的杂质,还可以除去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一些能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

吸附相对于过滤而言,吸附净化水的程度要高些,它不仅能除去水中漂浮的固体杂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如有颜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但它也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蒸馏是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的过程,不仅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也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颜色与气味,还能降低水的硬度,通过蒸馏出来的水基本上是纯净的水,但成本较高,只能适用于少数比较特殊的地方,如医疗上的蒸馏水等。

三、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就成为水体污染。

2)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1、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2、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3、工业和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3)水体污染后会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会破环土壤结构。(污染水的危害:由于受到污染的水一般有毒、有害;水体中有病毒、病菌;水体含氧少;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过量的 N 、 P 元素的污水进入水体,水中的藻类、浮萍水生生物等过度繁殖,从而使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体黑臭。

5)“南水北调'就是把丰富的长江水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输送到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6)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世界水日 3月22日,中国水周 3月22日——3月28日。宁波属于湿润区、丰水带,降水丰富。但宁波仍属于缺水地区。

防治办法: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上的"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拓展知识:硬水和软水

(1)硬水: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形成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3)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较多的浮渣。(4)使用硬水给生活带来的麻烦:①洗衣服时,不但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长时间使用硬水洗衣会使衣服变硬。②锅炉用硬水形成锅垢,浪费燃料,使锅炉局部过热,引起变形,甚至引起爆炸。(5)硬水软化的方法:硬水分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暂时硬水主要含有的钙、镁化合物为Ca(HCO3)2和Mg(HCO3)2,通过加热烧开即可使其软化,而永久硬水主要含有CaCl2、MgCl2 等钙、镁化合物,不易软化,需进行更高一级的操作才可软化

中考真题实练:

1、(2011年福建福州,2题)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2011年江西,3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D.工业污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2011年四川眉山,4题)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吸附

C、沉淀

D、蒸馏

4、(2011年湖南怀化,24题)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干旱,在我市,辰溪、麻阳两县旱情尤为严重

(1)写出水的分子式;

(2)干枯的池塘时时散发着恶臭,你能闻到臭味的主要原因是;

(3)任写一条水的作用;

(4)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书的做法;

(5)对含碎菜叶、泥沙等的生活用水,采用操作后,可再利用于冲厕所、浇花等。

(6)排放含磷洗衣粉的污水可造成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选填“原子”、“离子”、“分子”、“元素”)

(7)常用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命题学校:信懋学校命题人:杭喜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成绩为15秒 B.我们上课用的课桌高为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500克 D.某地区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2、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洞里的石笋能长粗长高,是生物 B.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一只公鸡,会走会飞还会叫,这只“鸡”是生物 C.点击电脑键盘,屏幕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电脑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所以电脑是生物 D.不能从生长、运动、或应激性等单一特征就确认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 3、水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的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4、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香蕉 B.西瓜 C.银杏的白果 D.荔枝 5、运动会上,小李的跳远成绩是米,裁判员使用的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厘米 B.1毫米 C.1米 D.1分米 6、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7、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8、松树和狗这两种生物大家都知道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下列四个答案中你能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C.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哪项措施最有效()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子库 10、下列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马尾松 B.胎生狗脊 C.法国梧桐 D.银杏 11、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 12、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小科将“羊、牛、马”分成一组,将“虎、狮、狼”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及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及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及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及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及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华师版科学七下第1章测试卷 含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常德分享了“海绵城市”建设——水治理的成功经验。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工业上应该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认为此实验()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5.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降低后升高B.不变C.降低D.升高 6.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二氧化碳B.小水滴C.空气D.水蒸气 7.将冰块放进外壁干燥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易拉罐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液化D.升华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有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9.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10.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1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12.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 13.现有100 g 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水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科学探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答] 可以利用水蒸气遇冷能液化成液态水的知识来回答。例如,在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刚拿出时,瓶子外面是干而冷的,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从而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气。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70%~80%,其中水母占98%,草本植物中约占70%~85%。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水分。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水。它为了能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可以通过关闭汗腺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 三、水的循环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重难点分析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重难点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零章是重点 走近科学(预备章)对控制变量法和对照组有所了解,为今后实验探究题做准备(分值有涨) 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培养科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 什么是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与单位换算,为计算分析题打基础 4.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生物学习注意归纳分类整理,并需要反复记忆 1. 艳丽多姿的生物 2.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 1. 动物的主要类群 2. 植物的主要类群 3. 细菌和真菌 4. 生物的分类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生物) 1.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 1. 生物体 2. 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是个难点,细胞结构与功能是重点 3. 组织、器官和系统 第五章地球(地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和经纬网根据经纬网确定位置是个难点 3. 地图和平面图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地理)了解 1. 火山与地震 2. 海陆的变迁 3. 千姿百态的地形 第七章地月系(天文宇宙) 1. 地球的运动 2. 昼夜与四季 3. 月球与月相月相是个难点,中考必考 第八章星空世界(天文宇宙)了解 1. 观天认星 2. 太阳 3. 太阳系 4.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七年级(下册)前两章是重难点 第一章水(化学) 1. 地球上的水 2. 水的三态变化(该节为物理)三态变化是个难点 3. 水是常用的溶剂溶解度曲线相关问题是个难点 4. 配置溶液(实验)溶质质量分数是个难点,之后会和化学计算结合,综合性更强 5.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6.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章空气(化学) 1. 空气的存在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八年级上册还会讲到它的测量 2. 空气的成分红磷燃烧实验 3. 氧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其现象, 开始接触化学式和相关化学方程式 4. 二氧化碳 5. 保护大气圈 第三章阳光(物理) 1. 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的传播小孔成像是个难点 3. 阳光的组成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个难点 第四章土壤(地理)(中考不要求) 1. 土壤的组成与性状 2. 土壤与植物 3. 人类活动与土壤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物) 1. 种群和群落 2.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和食物链是重点 3. 生物圈 第六章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生物) 1.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2. 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七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 1. 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重点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种子萌发常作实验探究题 3. 植物的无性生殖 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推荐】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重点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重点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绝大部分,海水的盐度是千分之三十五。 2、陆地水占地球水体的小部分,人类能利用的淡水又只占陆地水的小部分(冰川、地下水)。 3、人类能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和江河湖泊水。 4、大气水的量很少,但是对水循环的作用很大,露、雾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 5、常见农作物中含水最高的是玉米和小麦。 6、人体含水量约60%,每天要饮水2到2.5升。 7、密度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大小。 8、纯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达到最大,为1.0×103千克/立方米 9、三态变化名称和对应的物态与热量变化 10、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 种类现象发生条件发生部位 蒸发和缓的任何温度都进行液体表面 沸腾剧烈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不断加热液体表面和内部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种类。 12、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有水的称水溶液,无水的,含量大的称为溶剂。 13、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溶解到100g水里达到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就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 14、黄河水是悬浊液,油加水、牛奶(胶体)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的溶液。 15、水电解:通直流电,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是2:1。加些氯化钠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16、氧气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氢气检验: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内壁会有水珠产生。 18、水的两种说法:宏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9、检验水的存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蓝色的氯化钴变红色。(文字表达式) 20、中国是缺水的国家。 21、空气成分:含有78%氮气,21%氧气。 22、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含量很少,但用途很大。 23、工业制取氮气和氧气:用分离空气法,加压降温使空气液化后分离。 24、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5、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类物质叫催化剂。 26、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7、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可以和很多可燃物发生反应。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章 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板。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和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 ) A .矿泉水 B .食盐水 C .自来水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3.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 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 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的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6、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 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 、其它原因 7、将一杯质量分数为26%的盐水倒去一半后,剩下的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13% B 、26% C 、52% D 、不一定 8、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 A 、质量、体积中、密度都不变 B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冷却热饱和溶液 B .蒸发溶剂 C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D .加热冷饱和溶液的方法 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白醋 B .白酒 C .淘米水 D .雪碧 11.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10C 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 2 0C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 20 C 时,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1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13、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S/g t ℃ NaCl KNO 3 t 2 t 1 2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_第0章_走进科学优秀教案

走进科学 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了解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思考并讨论: ①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太空飞去?(拓展:牛顿的故事,瓦特等;总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②什么原因使蝙蝠在黑暗中具有高超的飞翔本领? ③什么原因使鱼类、鸟类形成了迁徙的习性? ④为什么企鹅能够在冰雪世界环境生存? 引发思考:你对以上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昆虫蜕皮;刮风下雨;日食月食;水的蒸发和凝固等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出现的彩虹 B 神舟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例题2:流星产生的原因? 解析:夜色中的天外来客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光,高温陨石高速下落形成流星。 例题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 总结: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的答案,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与思考,科学是可以认识的。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小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