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

导学案汇总

一.§§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二.§§16.2 动量和动量守恒

(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三.§§16.3 动量守恒定律

(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四.§§16.4 碰撞

(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五.§§16.5 反冲运动火箭

(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碰撞现象。

2.经历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的猜想过程。

3.领会实验的基本思路,感悟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4.培养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能。 【自主预习】

一、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 . 追寻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

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

v '、2v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

(1)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2)2

222

1

12

22211v m v m v m v m '+'=+ (3)

2

2112211m v m v m v m v '

+'=+ 分析:

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二、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

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典型例题】

问题一实验操作过程

例题1:在课本参考案例(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

问题二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题2:为了研究碰撞,实验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闪光照相每隔0.4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如图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 B=1.5m A,拍摄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 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求出:

(1)A、B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各为多少?

(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两滑块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和是不是不变量?

问题三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例题3: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

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

是M的滑块A、B,做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

(1)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

销卡住A和B,在与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起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 和B与挡板C和D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至C运动时间t1,B至D运动时间t2。

(3)重复几次取t1,t2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

②应测量的数据还有;

③作用前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作用后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

§§16.1例题详细参考答案:

例题1 [答案] ABD

[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正确。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2/2—0,即初速度为0,B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C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正确。

例题2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1)碰撞后:

V B/=0.50m/s,

V A/=0.75m/s

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运动的时间是t1=0.2s,由此可知: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2 s,则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 B=1.0m/s,由题意得v A=0。

(2)碰撞前:m A V A十m B v B=1.5m A,

碰撞后:m A v A/十m B v B/= 1.5m A,所以m A v A+m B v B=m A v A/+m B v B/,即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

例题3[解析](1)为了保证滑块A、B作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使气垫导轨水平,需要要用水平仪加以调试。

(2)要求出A、B两滑块在卡销放开后的速度,需测出A至C的时间t1和B至D的时间t2,并且要测量出两滑块到挡板的距离L1和L2,再由公式v=s/t求出其速度。

(3)设向左为正方向,根据所测数据求得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 A=L1/t,v B=L2/t。碰前两物体静止,v=0,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0,碰后两滑块的速度与质量乘积为(M+m)L1/t1-ML2/t2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强化训练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实验,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二者关系应是( )

A.m1>m2B.m1=m2

C.m1

2两球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两球均静止,于是可以断定,在碰撞以前( ) A.两球的质量相等

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同

C.两球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的大小相等

D.以上都不能断定,

3.在“探究验证”的实验一中,若绳长L,球1、2分别由偏角α和β静止释放,则在最低点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分别为、。若碰撞后向同一方向运动最大偏角分别为α,和β,,则碰撞后两球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m B v。= kg·m/s;碰后m A v A,+m B v B,= 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5.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为未放被碰小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 球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若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OP,,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注意M A>M B)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6.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k g和0.2kg.A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车发生一维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猜想:把两小车加在一起计算,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

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b)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

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

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人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越过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然后,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下图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g;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下图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 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cm处,问:

(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

(3)设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m A:m B=2:3,

试分析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强化训练

详细参考答案

1.D

2.C

3. [2gl(1-cosα)]1/2[2gl(1-cosβ)]1/2 [2gl(1-cosα/)]1/2、[2gl(1-cosβ/)]1/2

4. [解析] (1)小车A碰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在纸带上的点应该是间距均匀的,故计算小车碰前速度应选BC段;CD段上所打的点由稀变密;可见在CD段A、B两小车相互碰撞.A、B撞后一起做匀速运动,所打出的点又应是间距均匀的.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速度.

(2)碰前m A v A十m B V B==0.420kg·m/s.

碰后m A v A/十m B v B’=(m A十m B)v=0.417kg·m/s.

其中,v A=BC/Δt=1.05m/s。

v A’=v B’= DE/Δt = 0.695m/s.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5. [解析] (1)将l0个点圈在圆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刻度尺测得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约为64.7cm.

(2)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的时间t相同,而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故水平位移s=vt,所以只要测出小球飞行的水平位移,就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平抛初速度,亦即碰撞前后的速度,通过计算m A·OP,与m A·OM+m B·ON是否相等,即可以说明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故必须测量的是两球的质量和水平射程,即选项A、B、D是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案] (1)64.7cm(64.2-65.2cm均可);(2)A、B、D

6.答案:mv

7.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放开滑块1 0.620 0.618

8.答案:(1)60cm(2)Δt/2(3)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含义,知道动量是矢量。

2.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动量变化。

3.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会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有关现象。

重点:动量的概念

难点:一维动量变化。

【自主预习】

一、动量: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记作p=mv。动量是动力学中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量。在谈及动量时,必须明确是物体在哪个时刻或哪个状态所具有的动量。在中学阶段,动量表达式中的速度一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2)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服从矢量运算法则。

(3)动量的单位:动量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为kg·m/s。

(4)动量的变化Δp:

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p=mv,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因此,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也发生变化。

设物体的初动量p=mv,末动量p′=mv′,则物体动量的变化

Δp=p′-p=mv′-mv。

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上式是矢量式。

二、冲量: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冲量是描述力在某段时间内累积效果的物理量。其大小由力和作用时间共同决定,是过程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在计算时必须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上的冲量。

(3)关于I=Ft公式中t是力作用的时间,F必须是恒力。非恒力除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力可取平均值以外,一般不能用此式表达。

三、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p′-p=I或mv′-mv=F(t′-t)

(3)理解:

①它反映了物体所受冲量与其动量变化量两个矢量间的关系,式子中的“=”包括大小相等和方向相同(注意I合与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

②式子中的Ft应是总冲量,它可以是合力的冲量,也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还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③动量定理具有普遍性,即不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作用力不论是恒力还是变力,几个力作用的时间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都适用。

④动量定理反映了动量变化量与合外力冲量的因果关系:冲量是因,动量变化是果。

(4)应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有关现象:

由F=Δp

t可知:

①Δp一定时,t越小,F越大;t越大,F越小。

②Δp越大,而t越小,F越大。

③Δp越小,而t越大,F越小。

【典型例题】

一、动量

【例1】一质量m=0.2 kg的皮球从高H=0.8 m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的最大高度h=0.45 m。试求:球与地面相互作用前、后时刻的动量以及球与地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例2】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

B.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越大

C.物体的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

D.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可能不变

二、动量定理

【例3】质量为0.5 kg 的弹性小球,从1.25 m 高处自由下落,与地板碰撞后回跳高度为0.8 m ,设碰撞时间为0.1 s ,取g =10 m/s2,求小球对地板的平均冲力。

【例4】一个物体在运动的一段时间内,动能的变化量为零,则

(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动量变化量为零

C .物体的初末动量大小相等

D .物体的初末动量可能不同

§§16.2例题详细参考答案:

例题1 【答案】p1=0.8 kg·m/s,方向向下 p2=0.6 kg·m/s,方向向上 Δp =1.4 kg·m/s,方向向上

【解析】以向下的方向为正,则由mgH =12mv 2

与地面接触时的速度v 1=2gH =4 m/s

此时的动量大小p 1=mv 1=0.8 kg·m/s,方向向下,为正。 球刚离开地面时的速度v 2=2gh =3 m/s

此时的动量大小p 2=mv 2=0.6 kg·m/s,方向向上,为负。

所以Δp =p 2-p 1=(-0.6 kg·m/s)-0.8(kg·m/s)=-1.4 kg·m/s,负号表示方向向上。 例题2 答案:D

例题3 【答案】50 N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解法一:分段处理:取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物体做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可知:

碰撞前的速度:v 1=2gh 1=5 m/s(方向向下);

碰撞后的速度:v 2=2gh 2=4 m/s(方向向上)。碰撞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16-2-2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

(N -mg)t =mv 2-mv 1 则N =mv 2-mv 1

t +mg

0.5×[4-(-5)]

0.1

N +0.5×10 N=5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地板的平均冲力大小为50 N ,方向竖直向下。 例题4 【答案】CD

【解析】根据E k =12mv 2

,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零,因动能是标量,则初末速度的大小相

等,但方向可能不同,故A 错误,C 、D 正确;若物体的初末速度方向不同,则动量变化不为零,B 错误。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同步强化训练

1.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B.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C.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惯性大

2.关于动量的大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小的物体动量一定小

B.质量小的物体动量不一定小

C.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D.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不一定大

3.关于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速度方向相同

B.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C.与物体受力方向相同

D.与物体受到的总冲量的方向相同

4.对于任何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

B.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

C.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5.对于力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越大,力的冲量就越大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力的冲量也不一定大

C.F1与其作用时间t1的乘积F1t1等于F2与其作用时间t2的乘积F2t2,则这两个冲量相同

D.静置于地面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经时间t物体仍静止,则此推力的冲量为零

6.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泥土上易碎,是因为掉在水泥地上时,杯子()

A.受到的冲量大

B.受到的作用力大

C.动量的变化量大

D.动量大

7.汽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B.汽车输出功率不变

C.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汽车动能变化相等

D.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汽车动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8.一个质量是0.1 kg的钢球,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求: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9、一质量为0.5kg的木块以10m/s速度沿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向上滑动(设斜面足够长), 求木块在1s末的动量和3s内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g=10m/s2)

v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同步强化训练

详细参考答案

1. 解析: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不一定大,A 错;同样,动量大的物体速度也不一定大,B 也错;动量相同指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故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 对;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质量大,惯性大,D 也对。答案:C 、D

2. 解析:物体的动量p =mv 是由物体的质量m 和速度v 共同决定的,仅知物体的质量m 或速度v 的大小并不能唯一确定动量p 的大小,所以B 、D 选项正确。答案:B 、D

3. 解析:动量变化量Δp =p′-p =mv′-mv =m Δv ,故知Δp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与v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A 错误,B 正确;由动量定理I =Δp 知,Δp 的方向与I 的方向相同,D 正确;若物体受恒力作用,Δp 的方向与F 方向相同,若是变力,则二者方向不一定相同,C 错误。答案:B 、D

4. 解析:动量p =mv ,是矢量,速度v 的大小或方向之一发生变化,动量就变化;而动能只在速率改变时才发生变化,故选项B 正确,A 、C 、D 均错。答案:B

5. 解析:力的冲量I =Ft 与力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冲量不一定大,A 错B 对,冲量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冲量相同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相同,C 错,冲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 错,因此选B 。答案:B

6. 解析:由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和泥土上时,速度相同,动量相同,D 错,最后速度减为零,动量变化量相同,C 错,由动量定理可知冲量相同,A 错,落在水泥地上作用时间短,受到的作用力大,B 对。答案:B

7. 解析:由P

v -f =ma 可知,a 、f 不变时,v 增大,P 增大,故A 对B 错。汽车做匀加速运

动,在任意两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即Δv =at 。而汽车动能变化量ΔE k =12m(v 22-v 2

1)

=1

2

m Δv(v 2+v 1)不等,C 错。动量变化量Δp =m Δv 相等,D 对。答案:A 、D 8. 解析:动量是矢量,题中钢球速度反向,说明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动量必发生变化,计算变化量时应规定正方向。取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

物体原来的动量:p 1=-mv 1=-0.1×6 kg·m/s=-0.6 kg·m/s 弹回后物体的动量:p 2=mv 2=0.1×6 kg·m/s=0.6 kg ·m/s 动量变化:Δp =p 2-p 1=0.6-(-0.6)(kg·m/s)=1.2 kg·m/s。 动量变化量为正值,表示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向左。

答案:有变化,变化量方向向左,大小为1.2 kg·m/s 9.

答案:2.5 kg ·m/s ; 7.5 kg ·m/s

§§16.3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力和外力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自主预习】

1.系统内力和外力:

在物理学中,把几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合称为,系统内物体间的作用力叫做,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做。

2. 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的推导过程:

(2)内容:。

(3)表达式:p=p′

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写为:m1v1+m2v2=m1v′1+m2v′2。式中m1、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v1、v2为相互作用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为相互作用后两物体的速度。该表达式还可写作p1+p2=p′1+p′2。

若物体1的动量变化为Δp1,物体2的动量变化为Δp2,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可写为:Δp1=-Δp2。

(4)动量守恒的条件:

①系统内的任何物体都不受外力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如天空中两星球的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视为这种情形。

②系统虽然受到了外力作用,但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像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的碰撞就是这种情形,两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③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的瞬间,火药的内力远大于其重力,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动量近似守恒。两节火车车厢在铁轨上相碰时,在碰撞瞬间,车厢间的作用力远大于铁轨给车厢的摩擦力,动量近似守恒。

④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F外≠0,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Fx=0或Fy=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典型例题】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例1】如图16-3-1所示,斜面体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A、

B叠放在斜面上,且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B、C三者组成的系统中,A所受的重力是内力

B.在A、B组成的系统中,A、B之间的静摩擦力是内力

C.A、C之间的静摩擦力是外力

D.物块B对物块A的压力是内力

二、系统动量守恒

【例2】如图16-3-3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mA>mB,中间用一段细绳相连并有一被压缩的弹簧,放在平板小车C上后,A、B、C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地面光滑,则在细绳被剪断后,A、B从C上未滑离之前,A、B在C上沿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 ) A.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则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也守恒

B.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B组成的

系统动量不守恒,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也不守恒

C.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B组成的

系统动量不守恒,但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例3】如图16-3-4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

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子弹开始

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例4】如图16-3-5所示,一带有半径为R 的1/4光滑圆弧的小车其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圆弧的最顶端由静止释放,则球离开小

车时,球和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16.3例题详细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判断某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首先应确定系统,然后按照内力和外力的概念去判断,没有系统这个大前提而作的判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只有B 选项正确。 2. 【答案】AC

【解析】当A 、B 两物体组成一个系统时,弹簧的弹力为内力,而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为外力。当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等大反向时,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当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时,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动量不守恒。而对于A 、B 、C 组成的系统,由于弹簧的弹力,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均为内力,故不论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否相等,A 、B 、C 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均为零,故系统的动量守恒。

3. 解析:系统受到墙壁对弹簧的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要摩擦生热,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答案:B

4. 解析:球和车组成的系统虽然总动量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且全过程满足机械能守恒,设球车分离时,球的速度为v 1,方向向左,车的速度v 2,方向向右。则:

mv 1-Mv 2=0① mgR =12mv 21+12Mv 2

2②

由①②得v 1=

2MgR

M +m ,v 2= 2m 2

gR

M(M +m)

§§16.3《动量守恒定律》同步强化训练

1.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3-1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做一个系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

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

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

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2.一辆平板车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一人(原来也静止)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3-2所示,在锤的连续敲打下,这辆平板车将( )

A.左右来回运动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3.在光滑水平面上停着一辆平板车,车左端站着一个大人,右端站着一个小孩,此时平板车静止。在大人和小孩相向运动而交换位置的过程中,平板车的运动情况应该是(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静止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3-3所示,三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B、C两球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以速度v0沿B、C两球球心的连线向B球运动,碰后A、B两球粘在一起。对A、B、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B.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C.三球速度相等后,将一起做匀速运动

D.三球速度相等后,速度仍将变化

5.甲、乙两人站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他们的质量都是M,甲手持一个质量为m的球,现甲把球以对地为v的速度传给乙,乙接球后又以对地为2v的速度把球传回甲,甲接到球后,甲、乙两人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A.2M

M-m B.

M+m

M

C.2(M+m)

3M

D.

M

M+m

6.如图3-4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水平向右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B.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C.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后匀速

D.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减速后匀速

7.质量为10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入质量为240 g、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此后木块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为100 m/s,这时木块的速度又是多大?

8.如图3-7所示,质量为m2=1 kg的滑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1=50 g的小球以1 000 m/s的速率碰到滑块后又以800 m/s的速率被弹回,试求滑块获得的速度。

9.质量为m1=10 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v1=30 cm/s的速率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m2=50 g的小球以v2=10 cm/s的速率向左运动,碰撞后,小球m2恰好静止,则碰后小球m1的速度大小、方向如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第2章 专题2:追及相遇问题

第二章专题二: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知道“追及”过程中的临界条件 【学习难点】“追及”过程中的临界分析 【知识预习】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 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

高中物理导学案()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一、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2、物体 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 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 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 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三、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的物体 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特点有哪些? 四、空间时间时刻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来表示.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小试身手】

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3.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高考理综考试的时间是150分钟 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合作探究】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 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 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 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 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 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导学案习题及答案

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学习,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学习,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列车转弯处内外铁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造成翻车事故 B.因为列车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倾倒 C.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与铁轨的挤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物体突然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将做离心运动。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突然变大时将做离心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要向心力的数值发生变化,就将做离心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外界提供的向心力突然消失或变小时将做离心运动。3.下列哪些现象是为了防止物体产生离心运动( ) ①汽车转弯时要限制速度②转速很高的砂轮半径不能做得太大。 ③在修筑铁路时,转弯处轨道的内轨要低于外轨④洗衣机脱水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市内公共汽车在到达路口转变前,车内广播中就要播放录音:“乘客们请注意,前面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这样以( ) A.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前倾倒 B.提醒包括坐着和站着的全体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后倾倒 C.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外侧倾倒 D.主要是提醒站着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可能向转弯的内侧倾倒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合力F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或 学习心得 学习目标1、能够区分时间和时刻,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2、针对实例进行分析,掌握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3、进一步领悟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量是位移,根据位移就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 课本导读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指的是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简称时间. 2.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时刻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运动轨迹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4.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5.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 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 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x B-x A. 图1 合作探究 核心知识探究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情境] 1.电台报时一般这样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听评书连播节目时,最后播音员往往说:“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这里面“时间”的意思有何不同? 答案报时中的“时间”指的是某一瞬时,而听评书却需要“一段时间”,不能是一个瞬时,所以同样是时间,却有不同的含义. 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这里的“18时59分57秒”是时刻还是时间呢?时间和时刻有什么联系呢?如何表示时间和时刻? 答案是时刻. 时间和时刻可以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数轴上的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如图所示,t1、t2对应的是7∶00和7∶05两个时刻,Δt=t2-t1=5 min是一段时间.从时间轴上可以看清两者的联系:让t2逐渐趋近于t1,时间间隔Δt就会越来越小,当Δt=0时,时间轴上的区间就变为一个点,时间就变为时刻了. 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情境] 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一位同学想从济南的家去广州看比赛,他有三种出行的方式:一是先坐公交车去飞机场,然后乘飞机到广州;二是坐高铁;三是坐汽车去.三种出行的方式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呢? 答案通过不同的方式都是从家到了体育场,路径不同,即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位置变化是一样的. [要点提炼] 1.路程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导学案

选修3-4全册教学学案 选修3-4_11.1简谐振动 【学习目标】 1.认识弹簧振子并能判断出振动的平衡位置。 2.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余)弦曲线,知道简谐运动图 像的意义。 3.能够根据简谐运动图像弄清楚各时刻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 和大小规律。 【自主学习】 1.弹簧振子 (1).组成: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系统叫弹簧振子,它是一个理想化 的模型(为什么?)。 (2).平衡位置:振子__________时的位置。 (3).机械振动:振子在______位置附近的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 2.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1).简谐运动: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___________规律,即它的振 动图像(x-t 图像)是一条________曲线。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弹簧振子的运动就是__________。 (2).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坐标系的建立:在简谐运动的图像中,以横坐标表示______,以纵坐标表 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 ②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物体的_______随_______的变化规律。 重点知识或易混知识 问题1.根据对平衡位置的理解,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① 在弹簧振子中弹簧处于原长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② 在弹簧振子中物块速度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③在弹簧振子中合外力为零时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问题2.振动图像的理解,结合判断正误 ① 如右图所示正弦曲线为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1大小为cm cm 10910322=+。 ③ 如右图,3s 内的位移为x 2 大小为10cm 。 ④ 如右图,1.5s 时的速度方向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⑤ 0.5s 和1.5s 时的位移相同,速度也相同。 ⑥ 0.5s 和3.5s 时的位移相反,速度相反。 X X 1

4.3 牛顿第二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 ________ 成正比,跟 ___________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 方向相同。 2.比例式:___ 或者 _________,也可以写成等式:______ 。 3.力的单位:式中k是比例系数,它的选取与公式中物理量单位的选取有关。当时还没有力的单位,为了使用方便,k取1时,能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定义为“1个单位的力”,为纪念牛顿,把该单位称为“牛顿”,用符号N表示,即1N=1kg·m/s2。此时,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_______。 4.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式中的F指____________。表达式:F合= _______ 1. 作用力质量作用力 2. a∝ F/m F∝ma F=kma 3. ma 4. 物体所受的合力 ma 对牛顿第二定律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矢量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 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 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V=Sd V 是滴入浅水盘中纯油酸的体积,等于油酸溶液的体积乘以浓度。S 是单分子油膜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 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 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 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子 做无规则热运动。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随距 离的增加,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图1图象中实 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 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不同分子温度相同,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273.15T t K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5、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 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通常处于平衡位置, 势能最小。分子势能随距离增加,先减小,再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学校:百灵庙中学学科:高一物理编写人:史殿斌审稿人: 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标量和矢量.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课本p9页的内容想一想: 1、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时间12秒91的成绩夺得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 2、北京时间8点整 3、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温州开往杭州5114次列车开车时间12点30分,请各位旅客自觉排队等候检票 以上几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有什么区别? 思考:1、结合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时间、时刻的定义吗? 时刻:。 时间:,也是时间坐标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表示,时间间隔用表示。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

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4.特征:时刻有先后,无大小;时间无先后,有大小 例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E.小明同学迟到了 例2、请在如图1所示的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间隔(填相应的字母): (1)第1s末,第3s初,第2个两秒的中间时刻; (2)第2s,第5s内,第8s内; (3)第二个2s,头5s,前8s内; 二、路程和位移 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和小强一家分从北京分别乘飞机和坐火车到重庆 旅游,两家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正好走到一块,小明对小强说:北京到 重庆也不是很远才1500公里,一会就来了。小强说:嗯,我们是做 火车来的,走了2087公里。 小明和小强都是从北京到重庆,两人所说的数据有什么区别? 思考:1、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路程: 位移:表示的物理量。 定义:,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 指向终点 2、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 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导学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导学案 主备人:赵红梅 2015年4月16日 学生姓名:班级: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C.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 不可回收的航天器在使用后,将成为太空垃圾.如图1所示是漂浮在地球附近的太空垃圾示意图, 对此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地越低的太空垃圾运行周期越大 B.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角速度越小 C.由公式v=gr得,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速率越大 D.太空垃圾一定能跟同一轨道上同向飞行的航天器相撞 3.已知引力常量G,在下列给出的情景中,能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 A.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和时间t B.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周期T C.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D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和卫星的周期T 4.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 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2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T1、T2、 鑫达捷 图2

(完整word)高中物理选修3-3资料

高中物理选修3-3复习 专题定位本专题用三讲时分别解决选修3-3、3-4、3-5中高频考查问题,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 选修3-3: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 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选修3-4:①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及双缝干涉实验;⑤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⑥电磁波的有关性质. 选修3-5: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②原子的能级跃迁;③原子核的衰变规律;④核反应方程的书写;⑤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⑥原子物理部分的物理学史和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应考策略选修3-3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复习中应以四块知识(分子动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 选修3-4内容复习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 选修3-5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多是科技前沿的知识,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因此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动量守恒定律和核反应两条主线,强化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分析综合题目的能力. 第1讲热学 高考题型1热学基本知识 解题方略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②分子体积:V0=V mol N A(占有空间的体积).

③分子质量:m0=M mol N A. ④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V S.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 ①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 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为r0(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的合力为0)时,分子势能最小. 2.固体和液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流动性,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热学知识点复习→制作人:湄江高级中学:吕天鸿 一、固、液、气共有性质 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温度T越高,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温度T还决定其内能的变化。 扩散现象:相互渗透的反应 2、分子运动的表现 布朗运动: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被分子不平衡碰撞,颗粒越大,运动越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且都随着分子间距r的增加而。 (1)分子力的合力F表现:是为F引还是F斥?看间距与分界点r0关系,看下图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 当r

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 →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原子排列:无规则 2,、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与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如碳形成的金刚石与石墨 3、有些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常考晶体有:金刚石与石墨、石英、云母、食盐。常考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 三、热力学定律→研究高考对象为→主要还是理想气体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 表达式中正、负号法则:如下图 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 (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ΔU=0。温度T ↑,则内能增加,ΔU >0 (2)等容过程:W=0。若体积V ↑,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号计算。反之亦然 (3)绝热过程:Q=0。 3、再次强调:温度T 决定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也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 四、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P 、V 、T=t 0c+273 三个物理量关系 1、三条特殊线 (等温线:P 1V 1=p 2V 2 ) 2、液体柱模型 (1)明确点:P 液=egh 一般不用。当液体为汞时,大气压以 为单位时,高为h cm 时,P 液=h .计算气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1节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1节导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能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反馈,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3.全力投入,勤于思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及坐标系的应用。 难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和物体可以视为质点的条件。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等),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 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 2.限时15分钟。 I .课前预习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理 的变化。 2.质点:用来______有质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质点.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______和______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3.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______的另一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______.通常以______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4.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______上建立坐标系.物体只 沿一条直线运动,应建立______坐标系.物体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应建立______坐标系. Ⅱ.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1.地面上的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列车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 ) A. 向前运动 B .向后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16.4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6.4 碰撞 【教学目标】 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碰撞问题。 2.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3.知道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的区别。 4.知道什么是散射。 重点: 难点: 【自主预习】 1.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________。 2.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________。 3.一个运动的球与一个静止的球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________,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________会沿着这条直线。这种碰撞称为正碰,也叫________碰撞。 4.一个运动的球与一个静止的球碰撞,如果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________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这种碰撞称为________碰撞。 5.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做________。 6.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从能量是否变化的角度,碰撞可分为两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说明:碰撞后,若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此时损失的机械能最大。 7.弹性碰撞的规律 质量为m 1的物体,以速度v 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 2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设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1v ′1+m 2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1=12m 1v ′21+12 m 2v ′22 联立两方程解得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m 1+m 2 v 1。 (2)推论 ①若m 1=m 2,则v ′1=0,v ′2=v 1,即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将交换速度。惠更斯早年的实验研究的就是这种情况。 ②若m 1?m 2,则v ′1=v 1,v ′2=2v 1,即质量极大的物体与质量极小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前者速度不变,后者以前者速度的2倍被撞出去。 ③若m 1?m 2,则v ′1=-v 1,v ′2=0,即质量极小的物体与质量极大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 撞,前者以原速度大小被反弹回去,后者仍静止。乒乓球落地反弹、台球碰到桌壁后反弹、篮球

高一物理导学案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课时)编写人: 方申马继元审核人:刘学明授课时间:2016年8月21日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当选用不同参考系时,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预习指导】 依据学习目标先自学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在导学案上标注重点、难点、疑点。尝试完成后面的练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物体和质点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简称运动) 第一部分:物体与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教材P 9 1、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雄鹰、足球都在做机械运动。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有困难的,你知道困难出在哪里吗?。 2、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否可以将问题简化呢?(思考) 3、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___的点称为质点。 【思考与交流】 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半径约为6400km,与太阳相距1.5×l08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 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高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 归纳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选修3—3知识点检测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1)分子大小数量级 (2)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 A=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球模型分子大小: 立方体模型分子大小: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已知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 mol 、物体的密度ρ、阿伏伽 德罗常数N A a. 分子数量: b. 分子质量: c.分子体积:特别提醒: 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集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仅适用 于,对气体不适用,对气体其表示。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 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 (3)热运动:的无规则运动与有关,简称热运动,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 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画出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 (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 。但总是斥力变化得 。 (4)r 0位置叫做 ,r 0的数量级为 m 。 (5)假定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乙分子从远处由静止释放,在乙分子向甲分子靠近的过程中:a.乙分子的运动状态 b.乙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如何变化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 ,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 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 来反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 ,分子势能 当0r r <时,分子力为 ,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 ,分子是能 当r =r 0时,分子势能最 ,但不为零,为负值,因为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 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 )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与 (两种方式是 的) 特别提醒: (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 ℃的水结成0 ℃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 ,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