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马原的心得体会

关于马原的心得体会

关于马原的心得体会

我一直觉得,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代表着政治,代表着执政党的信仰,也代表着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学说。这样的结论使我觉得马克思理论高高在上,是党员的必备书,而不是普通人所能去接触,去领会的。换句话说,就是感觉它离我很远,很远。

上了马原课后,在老师的引领下真正地慢慢去接触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生动的事例让我对马原有了改观,愿意去走近马克思和他的理论。在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后,我不禁感叹:马克思不愧是新千年的第一思想家!西方有学者将他与孔子比肩,要我说,马克思确实有权获此殊荣。如果说孔子将旧千年人们从上古的文明蛮荒地带中解放了出来,而马克思,则给新千年的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就如伊格尔顿说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

马克思理论,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只是这种哲学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有历史学等其他理论,可以说马克思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吸收了很多前人理论的精华,同时又增加补充了很多新的思想,比如唯物辩证法,比如剩余价值理论,比如用历史唯物主义去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本原……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自认为很难真正领会马克思的思想精髓,但是读完他的著作后,结合上课时老师所阐述的,再回想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事,我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无时不在,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在此谨以表达一下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有些教材上关于某些知识的描述是十分严谨的,比如某一个定理适用于误差在多少范围内有效,比如某种结果是经过1000次不断重复的实验得出等等,这就是马克思原理中的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问题。科学的发展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在18世纪被人们认为是绝对的真理,而在20世纪新发现的量子领域中牛顿的经典力

学却是错误的。这也是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问题。因此,我们大学生在学习,或者是搞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问题,并坚持用实践来去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选课,马克思原理中提到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虽然我可能并不喜欢某些课程,但肯定必定存在种种原因让我非学好它不可。我曾经常常郁闷于为何我们专业要学习诸如工程力学、应用电子学等等C类课程,但是在学习某门专业课时,惊讶的发现老师真的提到了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原理。这真的是印证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清事物所处的阶段”这一原理。我们现在学的许多课程之前都有一定的联系,学好一科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即使对一些学科没兴趣,也应该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它学的很好。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古人有云:“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可见人在一生总中总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可正是处理这些问题让我们不断地加深了经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它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呢?古人亦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见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的,只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那么即使在最幽暗的深谷,我们也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也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不要千方百计地掩饰或者一次次地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做“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我觉得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地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比如说浙大最近实施的绩点算法改革,绩点实行了分段制,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不满,因为改革之后分数差距缩小了,尤其是在中低分段绩点普遍往下降。但是长此以往,我们浙大的学生可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学号一门课而不是总希望从老师那里多争取1分2分,同时也激励了只想在考前突击一下混个7、80分的同学必须更加努力。这用马克思原理来描述就是,改革是旧事物旧观

念逐步稳定地由新事物取代的过程,而且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旧事物旧观念与新事物新观念的矛盾性决定了旧事物一定会阻碍改革的实施,但是改革的最终结果却是使得整个社会(浙大竞争力)得到了发展。

再说到微积分、线代里常用的归纳法、演绎法。马原里统称为辩证思维法。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向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问题,提高我们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种各样的活动之前都要有一个写策划的过程,而策划的制定,都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来进行分析,正如马克思理论当中说的:“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一个词代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就是注重事实,从实际出发。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传统观念,提出“太阳中心论”。为此,哥白尼在教会的迫害下长期流落他乡,但他仍坚持真理,毕生不悔。同时,布鲁诺坚持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死亡也常常笼罩着他。最后,宗教势力决定将他送到刑场遭受火刑。布鲁诺被钉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伴着脚下熊熊燃烧的烈火,仰望天空吐出最后的一句话:“火并不能将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再来看近代中国,在盛行“浮夸风”的年代,彭德怀不相信能够亩产几千斤。于是,他亲自种了一分试验地。他精心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直到收割。他将收获的小麦一过秤,共90来斤,他对众人说:“就算我照料不好,翻一倍,亩产 200斤,顶天了,绝对不可能达到几千斤!”我们的革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事求是”做了最好的注脚。

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与我们浙大的求是精神有着一样的内涵。浙大的前身叫求是书院,校歌中“昔言求是,实启尓求真”也可以看的出来。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里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竺可桢老先生说过:“校训为求是,实事求是,自易了然,然而言易行难,一旦利害冲突,甚难实行‘求是’精神。近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布鲁诺三氏,除前一人著书外,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历险如夷,视死如归,以身殉科学。……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自浙大创办以来,“求是精神”就一直是历代浙大人的精神灵魂和思想瑰宝。我们浙大学子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浙大历年以来一直是科研成果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小到策划,大到社会建设,都要讲究注重客观实际。尤其是社会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和艰苦探索的过程,它的成功建立表明了实事求是是何等的重要。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著作内容之多,道理之深,不是我一下子就能学习并且加以利用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用马克思的原理去思考问题,去感悟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我想,这也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所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