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国后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建国后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新中国历次对外战争回顾与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一共经历了8次主要的对外战争,分别是抗法援越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50)、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中印战争(1962)、中苏珍宝岛战争(1969)、抗美援越战争(越南战争,也叫“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1963-1975)、抗美援老(挝)(1969-1973)、中越战争(1979)和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几场战争,应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因为要么规模不是非常大(如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要么中国直接参与的力度不是非常大(如抗法援越战争等),同时,也是因为本文的侧重点和限于篇幅的原因,以下就不一一详细谈及。只是选择性地做一个大概的说明。

1950抗法援越战争:1950年8月,中国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援越抗法,是我军第一次跨出国境作战。这次我军走出国境线有三个特点:出兵最少;没有出动作战部队;没有直接参与作战。但仍然给予了越南重大支持,帮助越南获得了民族解放。

1950~1953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美国通常称为“韩战”):这是我军第二次跨出国境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军队出国作战时间最长、出动兵力最多、歼敌最多、同时也是伤亡最大的一次跨境作战。朝鲜是中国百年耻辱的痛。新中国刚成立一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饮马鸭绿江,面对帝国强敌是战是躲避,中国人能否立足世界,这个艰难的选择摆在面前。中国是否又要被入侵,不能寄托在帝国的善心上。美帝对新生社会主义的扼杀之心已现,这一仗中国必须打,御敌于境外是最好的选择。趁敌立足不稳,立即出兵显然是个明知的选择。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一鼓作气,长途奔袭,自以为此战就要结束了。然而就在他们松懈时,中国军队悄然入朝,突然发动袭击,联合国军溃败。在朝鲜北方,由于金正日经营多年,军民一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是中国以落后的武器打败了先进的联合国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军队的奉献精神。然而当攻下汉城时,中国军队没有果断的后撤,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朝鲜南部是平原地区,易于机械化作战。中国军队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困难。所以在联合国军星期天攻势下,损失惨重。但是最后在英勇的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下,最终还是迫使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停战。从政治上来讲,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为保护金正日政权而战。中国出兵参战更多的是军事战略上的考虑,因此打出的口号也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以看出,这一仗不是为政治而战,如果朝鲜不是中国百年耻辱的烙印,这一仗很可能不会打。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自中华民族定鼎北京以来几个世纪都对朝鲜半岛特别关注,决不能允许外部势力染指朝鲜!就算是明朝清朝晚期到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地步也要出兵朝鲜。

1962中印之战: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解放军第四次跨出“国境线”。这次“越境”作战有三大特点:一是人民解放军跨出的是当年英印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而不是“西姆拉边界谈判”前的中国边境线--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二是人民解放军在收复英殖民主义者和印度霸占的中国领土后,又主动撤回到实际控制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一方,并且从这条线再往后撤20公里,没有通过武力改变中印边境现状,没有侵占印度一寸土地;三是将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和俘虏无条件地交给印方。打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中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而喜马拉雅山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关系着水系安全。控制他的意义一点不亚于平原粮仓。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制高点,战略地位自然显著。印度不顾中国多次抗议,企图要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边境线,进而控制整

个喜马拉雅山山脊。这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和水系安全,这一战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打得漂亮。然而要打这一战必须克服很多困难,主要是东线。虽然西藏如今修通了铁路,物资运输得到大大改善。但是在那个年代把战争物资运往前线不是一般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东线还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脊,再下到岭南作战才能收复失地。西线采取稳打,攻克高点,占领并驻守。东线只能采取迂回包抄,歼灭敌武装,清除据点,并象征性的收复达旺。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迫于战略物资的运输条件,不得不放弃藏南洼地,后撤至易守难攻的高地驻守。这一战打的漂亮,但又有许多无奈。以至于最后只好做顺水人情,把大量物资和俘虏无条件送还给印度,以占领舆论制高点并换取和平空间。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是友好古国,近代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欺辱掠夺。既无仇恨,又无政治分歧。因此这一仗完全是因为领土争端,并无政治因素。

1969 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苏珍宝岛之战发生于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至十七日,是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爆发的,也是苏联走上霸权道路后的必然结果。珍宝岛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中国人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到3月中旬,全国各地参加示威的军民总数达到了4亿多人次。世界舆论认为:中国人真的发怒了。

1963~1975援越抗美战争(美国通常称为“越战”,越南方面称为“抗美救国战争”):援越抗美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次跨出国境线作战。这次出国作战的特点是;只派高射炮部队、工程兵部队、铁道兵部队、扫雷部队,没有与美军地面作战部队短兵相接;另一特点是:中、越、美三方对中国出兵都心照不宣。这场战争从1963年持续到1975年,长达12年之久。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都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这场战争的背景是: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除了给北越工兵支援、武器支援和物质支援外,还给予北越政治和外交上的坚定支持。毛泽东委托周恩来给美国人一句话:“你们美国人不能越过北纬17度线”,这句话实际上抵得上百万雄兵。要知道,北纬17度线是北越和南越的分界线。正是因为这句话,北越的实力得以保存。时至今日,部分美国军事专家在总结越战失利时,仍然把矛头对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软弱,他们认为:美军不能越过17度线给美军在军事上极大的束缚,美国强大的海陆空军队无法进行战略展开,而北越主力部队也由于这句话的保护得以保存下来,从而能够多次组织有力的反攻。也许,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所谓的“战争最高境界”吧。历史上能够对美国做到这点的,也只有毛泽东一人而已。

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只好寻求同中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当然,中国也深受影响,越战正值中国十年文革时期,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从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而事实证明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第七次跨出国境作战。 1979年2月17日,人民解放军跨出国境对越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对于这次跨境作战,中国政府的原则是:一是有限的;二是不长期化;三是不扩张。这也是我军出国作战时间最短的一次。越南地处南海西部,是中国重要出海口最长沿线国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被美帝视为眼中钉,应有很多相同的战略利益。但是越南却选择了亲苏,入侵东南半岛,试图建立印支小帝国。战争起因,说是边境纠纷。但又在地图上找不到分歧点,只能是一两个山头的纠纷。然而这种纠纷却要牺牲无数优秀儿女,损耗大量物资。如今山还是那个山,边境还是那个边境。只有边境上漫山遍野的地雷,还见证着两国挥之不去的阴影

1984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和1985年,越南又数次侵犯中国云南、广西,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对越进行自卫还击,保卫了祖国边境的安全,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第三次跨出国境作战是“中缅联合作战”: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人民解放军两次出国与缅甸军共同围剿国民党残余部队,历史上称之为“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由于实际上并不是对外战争,因此本文没有将它和上述战争列在一起。

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每隔几年,中国就会发生一次对外战争。而且,大部分战争,都是在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处于极端困境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我们前面详细谈到的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等等都是如此。我们通常说,“不打无准备的战争”。但是,当战争到来时,通常都不是在你准备好的时候。然而,中国都赢得了这些战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保证了中国的和平。其实,一个国家决定是否发起或参与一场战争,很多时候都不是根据准备的情况,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势而定。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战争都是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的,相反,大多数成功的战争都是在延续经济的成就或者扭转经济的颓势或者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铺路。

是的,战争是惨烈的,战争也是残酷的。除了战争狂热分子,没有人愿意看到战争的发生。人们都想看到的是和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和平是乞求不来的。我们不轻言战争,不轻启战端,但也没有必要忌讳战争,谈战争色变。翻开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赤裸裸的战争史。“能战方能言和”,古今中外皆然。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应对战争的勇气和能力,那么也就丧失了拥有和平的权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