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戴钢刚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还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欧阳修文学思想西昆体太学体苏轼曾巩新型文士新文风斯文传承

作为自孔孟韩柳以来正宗的道统和文统的传承者,欧阳修以自己独到的文学思想以及自己的影响力,成功领导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并将其传承下去,对整个宋代乃至以后的中国文坛都产生了极为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而针对当时文坛所流行的代表了晚唐风格那种气格狭小、雕章丽句的晚唐体、西昆体等诗歌和时文,欧阳修倡导发动诗文革新,它以恢复风雅古道为旗号,不仅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而且催生出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北宋文学。

一、新型文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北宋初年,古文革新运动应时代要求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主要有两个群体担纲:一是以胡瑗、孙复、石介等“道学三先生”为代表,他们推崇韩愈并致力于恢复儒家道统,然而他们站在卫道者的立场,要求文学为儒家之道服务,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特性,因此不能建立起富有生命力的新的古文样式;另一个群体是以柳开、王禹偁、穆修等文人为代表,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推尊和学习韩愈古文,然而他们在理论上没有提出有创见的新思想,因此在实践上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范例,却影响有限,一旦他们去世,技巧圆熟、辞藻华美的西昆时文很快又卷土重来。

由于受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的影响,欧阳修接受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振作士人品格的思想,开始有意塑造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士的典型形象,而此种形象的文士的最大特点在于对“道”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实践。①在吸取前辈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对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欧阳修意识到:诗文革新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在新的文学思想的指导之下,而且同时要使这种文学思想获得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认同。因此,欧阳修不仅以自身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还致力于文学思想的传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从而延续和巩固了诗文革新的成果。

二、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经学思想

庆历以降,随着疑古议古之风在北宋文坛的兴起,探讨性理蔚然成风,作为疑古议古的重要领军人物,欧阳修却对当时士人动辄谈论性命义理表示不满和忧虑,在他看来,“道”不应该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切于事实、系于“百事”之中的。欧阳修说: “吾之为

文, 必与道俱。”(转引苏轼《欧阳修墓志铭》) 这“道”自然不会超脱韩愈“明道致用”的范畴, 但已大大地延扩了它的内涵。他反复强调文学的思想内容, 即所谓“为道”, 必须“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 畜鸡豚”, “养生送死”之谓, 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这就是说, 文学的内容应该面对社会生活, 面对民生民本, 有益于世, 有益于黎众。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 他反驳了“有德者必有言”的前说, 认为所谓不朽的“德行之事”, 不一定就有不朽的“立言”, 道不能替代或囊括文,“修于身”,“施于事”未必“见于言”。文道结合的观念,其精要是两者之间相斥相向, 辩证统一的关系:言以载事, 而文以饰言, 事信言文, 乃能表见于后世。事信矣, 须文; 文至矣, 又系其所恃之大小, 以见其行远不远也。《诗》、《书》、《易》、《春秋》, 皆善载事而尤文者, 故其传尤远。苟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 然其道有至有不至, 故其书或传或不传, 犹系于时之如恶而兴废之。至唐之兴, 若太宗之政, 开元之治, 宪宗之功, 其臣下又争载之以文, 其词或播歌, 或刻金石。故其间巨人硕德, 闳言论, 流铄前后者, 恃其所载之在文也。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 则其传也彰; 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 则其传也不彰。欧阳修认为文章所以具有彰显于世, 流传于后人的价值, 是因为“道有至”,“善载事”, “善为言”, “事信”, 文至”。他强调了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也阐明有正确的思想内容必须同时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两者交光互映的契机就在于真实地能动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他在《答吴充秀才书》中说:夫学者始不为道, 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矣, 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 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 往往溺之。一有工焉, 则曰: “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 曰: “吾文士也, 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 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 方勉焉以模言语, 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 徒见前世之文传, 以为学者文而已, 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 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 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 虽行乎天地, 入于渊泉, 无不之也。这里可见, 那种“去圣益远”、“不为道”、“道不足”、“弃百事不关于心”的鄙薄思想内容的态度自然为欧阳修所反对, 而“道而不文”的倾向同样为他所不耻。他并没有绝对恪守正统儒家的说教, 也与后来“文便是道”的道学家的观点判然有别。他明确表示, 徒托空言, 对实际生活中的“百事”熟视无睹, 既“予之所不暇”, 而贬低艺术表现的功用, “言之所载者不文”,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的主张, “非深明之论”。事不信, 言不文, 结果都是“其传也不彰”。

在写给一位向其求教的张秀才的信中,欧阳修更为详细地阐发了“切于事实”的先圣之“道”: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乃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其言难行。(《与张秀才棐第二书》)[1](P977,卷67)欧阳修在信中批评了张秀才舍近求远、乐言三皇太古的混蒙虚无之道的习气,认为孔孟之道都是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一类切近人事的易知可行之道,故君子之“道”的要义在于践履,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切实体悟的;而文章正是建立在这种体悟的基础之上写出来的。由此欧阳修重新阐释了“文士”的定义与责任。他说:夫学者未始

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答吴充秀才书》)[1](P664,卷47)欧阳修指出,后学看到前辈之文,仅仅把它们当作文来研究,于是专心致力于文辞,舍本逐末,结果却越努力越不及,这是“道未足”的原因。“职于文”的文士,现在通俗来说就是书呆子,或是御用文人,而在秦汉以后一直地位不高,有时甚至和优伶差不多。欧阳修则提倡文士们积极关心百事,并从中获得真知,将道和文有机的结合于社会实践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写出“浩乎霈然”之文。由此,欧阳修强调了文人的文学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为其学生徐无党南归而写的赠序中,欧阳修表达了相似的意思,指出文章之丽、言语之工,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比见于言更重要的是修于身、施于事。(《送徐无党南归序[1](P631,卷44)因此,针对落入窠臼的当时文人,欧阳修以超前的敏锐目光为宋代文学的创新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那便是将文与道,文与事平衡地结合起来。

欧阳修“关心百事”的要求,首先自然是关注家国大事,但并不止于此,它还鼓励文人应对社会人生、万事万物有广泛的兴趣,而不要做只知文辞的狭隘的书斋文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现实、切近人事,也才能成为异于“俳优”的、体现时代气象的新型文人。欧阳修自身便为后学提供了最好的典范。他是政治家、儒学家、史学家、诗学家、金石学家、书目学家、博物学家……诚如他对后学提出的要求,他是“关心百事”的,他所关注的,既有政治历史的大事,也有体现个人情趣与兴趣的对金石、艺术乃至植物的爱好,而这种爱好又转化成颇有严肃的“察物”态度的学术著述。

这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士”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宋代文学之所以异于前代,除了作家在创作上的有意求新之外,作家身份特质的变化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实际上决定着创作求新的方向和内涵。宋代诗文具有突出的现实观照,这一特点的形成,自然与欧阳修着力塑造的新型文士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新认识有关;而另一方面,“关心百事”也使宋代诗文的题材内容得以大大扩展,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被大量写入诗中,但诗歌并未因此俗化或变得气格狭小、局促,反而在看似庸常的背后体现出飞腾的想象、感性的诗意和理性的思考,以及对凡俗的最终超越。显然,这与创作者的胸襟、学养和精神境界密不可分。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2](P315,卷10)苏轼此评并未溢美,而是确当之论。正是在欧阳修的努力下,新型的文士被培养起来,他们对自己的身份特征有了全新的体认,不甘作单纯的文辞之士,而勇于担当道义、关注天下兴亡,同时对世间百事、人情物态有着广泛、浓厚的兴趣。

二、新思想的传播与新文风的树立

“至于粹然仁义之言,韪然闳博之辩,蔚然组丽之文,阅于吾目多矣,若吾子之文,辩明而曲畅,峻洁而舒迟,变动往来,有驰有止而皆中于节,使人喜慕而不厌者,诚难得也。

某固不能悉得天下之士,然尽某所见如吾子之文,岂一二而可数哉。”(《与陈之方书》)[1](P1013,卷70)对于“粹然仁义之言,韪然闳博之辩,蔚然组丽之文”,欧阳修尽管并没有明确表示批评,然而不难看出他是有所贬抑的。他所针对的,正是空谈性理和西昆时文当道而形成的文坛风气,尽管这样的文章一个似乎能够体现对“道”的追求,一个有着绚烂的辞采,然而在欧阳修看来,都与他着力要树立的新文风是背道而驰的。他对于“辩明而曲畅,峻洁而舒迟”的陈之方文的赞赏,既体现着他个人对纡徐委曲的文风的喜爱,更体现着他所倡导的诗文革新的要求——峻洁舒畅、切于实用。对徐无党“辞意甚质”(《答徐无党第二书》)[1](P1012,卷70)的赞赏,同样以一个“质”字概括了他的审美追求。欧阳修之所以提倡一种文辞和语意都质朴平实的特色,正是针对空谈和华丽的时风而言。

而形成新文风的关键,在欧阳修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文章之“意”的问题。为此,他开创了应用文的先河,应用文一词也正是从欧阳修手中开始发展的。他在《答祖择之书》中说:“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事者果毅。”[1](P1009,卷69)欧阳修以儒家经典的学习谈到文、道、意的关系。所谓道纯则为文辉光,自是致力于恢复风雅古道的欧阳修文道并重的观点的体现,而尤可注意的是他所强调的“师经必先求其意”,这正体现了庆历以来新儒学的特征。随着疑古议古之风的兴起,当时学者争相发表自己对儒学的见解,汉儒的训诂注疏之学日渐被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宋人“求其意”的义理之学。而由师经的求“意”落实到为文的重“意”,在欧阳修时这种想法虽还未成熟,但宋人写诗作文“以意为主”的特征从此开始逐步明确起来。

嘉祐元年(1056),已成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在《盘车图》诗中再一次提到“重意”问题:“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1](P99,卷6)由题画诗而谈及诗画艺术的相通,宋代文学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正是从欧阳修此诗奠定基础,而宋人关于诗画艺术的重要观点,就是由“画意不画形”、“忘形得意”而来的“以意为主”。此后,刘攽便在其《中山诗话》中明确提出:“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

[3]自欧阳修开创“诗话”一体,司马光的《续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是紧随其后出现的两部诗话。刘攽比欧阳修小16岁,庆历六年(1046)进士(此时欧阳修已成诗文革新的领袖),与其兄刘敞皆为著名学者,在《宋元学案》中被列入“庐陵学案”。虽然这一传承主要指史学而言,但同为诗文皆擅的学者型文人,“受恩门下,积有岁年”(刘攽《与青州欧阳尚书别纸》)的刘攽所受欧阳修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学术,例如他的诗话创作和诗学观念便与欧阳修极有关系。刘攽“以意为主”的观点,可谓是当时诗歌革新的重要纲领之一,是对欧阳修“画意不画形”、“忘形得意”之论的认同。“文词平易”而“意深义高”的辞意要求正鲜明地体现着欧阳修所倡导的新文风:这种“平易”的文辞,不是“鄙野可笑”的浅俗之词,而是意蕴深厚而又平淡、简易、畅达的文辞。

这种看似悖反的言意关系,正体现着欧阳修对开创新文风的思考与追求。言意关系,是从《周易?系辞》到庄子、王弼等都探讨过的问题,这一本属哲学领域的探讨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在于启发了“言外之意”的言意关系与意境理论,而欧阳修在《试笔?系辞说》中对于《周易?系辞》“言不尽意”观点的重新阐发则促进了宋代新的诗文风气的形成。其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古圣贤之意,万古得以推求之者,岂非言之传欤?圣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曲,而尽其理。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1](P1985,卷130)欧阳修认为语言文字虽然有不尽言之烦、意之委曲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尽言意之“要”与“理”,也就是能够将最为核心的“意”、“理”表达清楚。欧阳修对语言文字达意功能的肯定,体现着他对于文风由朦胧转向畅达的追求。就诗歌而言,尽管欧阳修对华美的文辞也并不反对,但在他看来,“辞”的重要性须让位于“意”,为了将“意”准确地传达出来,文辞的畅达既有可能,更有此必要,而以平易之语取代繁富、雕琢之辞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欧阳修本人的诗歌即以平易流畅为特色,而刘攽的诗风平易不雕琢,清新有味,与欧阳修诗风颇为相似,这不能不说与他在诗文观念上受到欧阳修影响有关。

就文而言,欧阳修尤其强调质朴、平易、畅达,因为文更显著地体现着载道与切于实用的要求和目的,所以凡是有碍于此的险怪、雕琢、空洞、华而不实之文都是欧阳修所反对的。而他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其文学主张,成功扭转了不良文风,奠定了宋代新文风的基础。据朱熹所辑《三朝名臣言行录》:“(修)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比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牓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4](卷2)在古文运动对骈俪文风的宣战已取得很大成效之后,一种险怪奇涩的古文又在太学流行开来,这种被称为“太学体”的文风与当时任教于此的石介有关。石介是反对西昆时文的急先锋,但不免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险怪的文风不仅异于西昆时文,也与欧阳修所提倡的平易畅达背道而驰。③欧阳修因此写信给石介表达了他的不满和忧虑:“今足下端然居乎学舍,以教人为师,而反率然以自异,顾学者何所法哉?不幸学者皆从而效之,足下又果为独异乎?今不急止,则惧他日有责后生之好怪者,推其事罪以奉归,此修所以为忧而敢告。”(《与石推官第一书》)[1](P991,卷68)虽然其后石介很快离开了太学,欧阳修的担忧却成为现实,这种“诡异”的文风迅速在太学蔓延开来。而擅长“太学体”的号为“国学第一人”的太学生刘几在两次科考中的不同结局,正体现着欧阳修文学教育的成果。

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受任“主考官”,这次科考“得人之盛,著称一时”。隽才精英云集,几乎网罗了北宋中后期政界、思想界、文学界的诸多人物。文学之士有苏轼、苏澈、曾巩,理学之士有程颢、张载、朱杰庭,其首倡的“洛学”“关学”均为中国思想界史上的重要流派;政界人物有吕惠卿、曾布、王韶、吕大钧等,都是此后王安石新党及元祐旧党的中坚人物。依此,被视为欧阳修科举改革的一次巨大胜利。利用科举改革来实现自己的文学主张,是欧阳修由来已久的愿望。在北宋科举制扩大和完善的历史条件下,科场文风与整个文坛风气声息相通,联系密切,特别在散文领域,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这次受命主文,他决心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力,痛革科场积弊,刷新文风。当然,他也清楚知道,力矫文弊

风险很大,但他仍不顾一切严申考场纪律,要求应试文字言之有物,平易自然,凡为险怪奇涩之文一律黜落。果然,当奏名试榜贴出之后,那些因善写怪僻之文知名一时的人物全部名落孙山。于是其中一些嚣薄之士,群起闹事。有的人趁他早晨上朝的时候,将他团团围住,谩骂诋毁;有的人以匿名写“祭欧阳修文”送到他家,咒他该死;还有的人竟翻出庆历年间所谓的“盗甥案”,大肆造谣……当时有位太学生名叫刘几,在太学中首屈一指,最喜为险怪之语,是许多青年学子祟拜模仿的对象,在这次贡举中夺魁的呼声最高。欧阳修也早已闻知其人,读过他的文章,十分厌恶。这天阅卷,欧阳修看到一篇怪僻得让人不知所云的文章,最后几句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说:”这一定是刘几的文章”.于是,他在试卷后面写道:“秀才刺(荒谬),试官刷”。你这个秀才敢于充抗拒文风改革“刺头儿”,我作为考官就把你的名字刷掉。欧阳修用大朱笔把刘几的文章,从头至尾地横抹一道称为“红勒帛”,又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贴在墙上,让各位考官参观.后来揭去“糊名”一看,这篇文章的作者果然是刘几。欧阳修对刘几文章的处置,既是对盛行多年不良文风的狠狠打击;又是对青年学子刘几的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史有评曰:“自此科场文风幡然转变,文体复归于正”。两年之后,又是科考,欧阳修仍为“御试考官”。并严肃宣称:除恶务力,今必继续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先是读到一考生文中有论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欧公说:这又是刘几的文章,便刷下,后揭名见非刘几,而是萧某。接下去又读到论《尧舜性仁赋》,文中有曰: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欧阳修对此文大加称赞,擢为第一,并高兴地向仁宗皇帝作了汇报。及至揭糊唱名,乃刘煇。这时,在场有了解情况的告诉欧公,这就是以前的刘几,此次是改名刘煇来参加考试的。此时欧阳修有点愕然,但认为刘几能够痛改文风而又取得如此成绩,值得称赞。为了“成就其名”,他特别把刘几的文章挑选出来,在考场上让大家传诵。时人扬杰在《故刘之道(刘几)状元墓志铭》中记述道:“由是场屋传诵,辞格一变,议者既推欧阳公有力于斯文,而又服之道能精敏于变也”。刘几对欧阳修的赏识持何态度,今已不可知;可知的是欧阳修的文学观念在他的学生苏轼、曾巩、朱长文等那里得到认同与传承,并最终成为宋代诗文风气的主流。

三、在新型文学思想影响下成长的文学名人

在欧阳修之后,继之而起的曾巩是以儒修身、以儒为文的典范,无意不可入诗文的苏轼善于在凡俗中点化出盎然的诗意,深刻的思想者程颢则在“观物”中使诗歌体现出浓郁的理性特质,——他们都是欧阳修在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时录取的人才;另外,效欧阳修《诗话》而作《续诗话》的司马光与深得欧阳修赏识的王安石,也莫不是兼通经史、诗文皆擅,横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数个领域的多重身份者。此后,这样的人才在两宋比比皆是。诚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两宋乃至之后的明清时代,这类人物的大量出现,是随着贵族的消灭和科举取士制度的成熟而走上历史舞台的“进士”士大夫阶层的普遍特征;但是,两宋士人所具有的学养、襟怀、精神气度又是独具特色的,这正与从范仲淹到欧阳修对于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的塑造、培养密不可分。而作为“文”与“道”的承当者,当这些新型文士对儒家之“道”有了重新的理解和阐发后,具有崭新面貌的诗文创作也就呼之欲出了。

1、曾巩

庆历元年(1041),年轻的曾巩第一次写信给欧阳修,他称后者之文为“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又对欧阳修“不顾流俗之态,卓然以体道扶教为己务”表示钦敬,说自己“亦粗可以为多士先矣,执事其亦受之而不拒乎”,[7](卷15)表达了强烈的追随之意。其后,曾巩在《寄欧阳舍人书》中提出“畜道德”与“能文章”的古文创作的二重标准,而“(畜道德)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7](卷16)认为欧阳修正是道德文章的典范。曾巩的文道观念以及对文人身份的儒道内涵的强调,显然与欧阳修一脉相承,也正因如此,曾巩很快得到欧阳修的赏识,成为欧阳修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2、王安石

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去世,王安石在为他所写祭文中说:“……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9](卷86)和世所公认的欧阳修与曾巩具有师生关系不同,尽管曾巩一再向欧阳修举荐王安石,欧阳修对王安石也赞誉有加,可是王安石“终身何敢望韩公”(《奉酬永叔见赠》)之语,被认为并不赞同欧阳修,再加上他在变法之后与欧阳修的分歧,使二者的师生关系颇具疑义,不过,从祭文来看,王安石对欧阳修的尊敬和认同还是不难感受到。所谓“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正是对欧阳修重视作家人品的思想的回应。

3、苏轼

同样继承文道观念的还有欧阳修另一位弟子苏轼。如果说在被欧阳修擢拔之前,苏轼的文风与欧阳修所主张的相符,更多的还只是一种巧合的话,苏轼被取为高第后,写信向欧阳修表示感谢,并充分认同了欧阳修抑制太学体之举,这就是对自己偶合于欧阳修的革新思想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同时苏轼也以此表明了追随之意,从此确立了与欧阳修的师生关系,“受教于门下十有六年”。[8](P1937,卷63)

与曾巩一样,苏轼认同欧阳修的文道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颇具文学家色彩的“道统”说。元祐时期,以程颐为首的洛学派和以苏轼为首的蜀学派是北宋新儒学的代表,二派都致力于提出自己的儒家统绪。以儒学正统自居的洛学派认为自己直承孔孟,而苏轼在为欧阳修文集所作序中提出,道统当为:孔子之后为孟子,孟子之后为韩愈,韩愈之后则有欧阳修。

④苏轼将以文学知名于世的韩愈、欧阳修列于道统中,正体现了致力于塑造新型文士的欧阳修的文道思想,而苏轼不仅以这一道统的传入自任,还在继任文坛盟主后,又致力于寻找斯文传承之人。他在《太息一首送秦少章秀才》中说:“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2](P1979,卷64)“斯文”一词,苏轼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与《六一居士集叙》中都曾提到,在他的解释中显然并非纯粹的文学的概念,而是承载着儒家道统。⑤苏轼不仅乐于成为欧阳修的“我辈人”,又在对秦观、张耒、秦觏等人的称扬中,表达了斯文传承之意;所谓天下士不吾弃乃文忠公

之故,当然是苏轼的自谦之语,但也正表明了自己所继承并希望后生晚辈代代相传的是欧阳修的文道观念。

苏轼又有“文如其人”之说,同样是对欧阳修思想的继承。如前所述,欧阳修着力于培养新型文士,要求文之“道”首先体现在文人之“道”上,这就涉及到“文如其人”的命题。“文如其人”,强调的是作品之中体现的作者的道德人品或性情气质,而欧阳修所关注的,既有体现修养、风神的性情气质,更有体现价值判断色彩的道德人品。在欧阳修主持殿试的嘉祐四年(1059)中第的朱长文,曾在其书法专著《墨池编》中引欧阳修所论字法曰:“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⑥显然,欧阳修认为字以人存,并且尤其强调的是具有道德价值的作者的人品。又如他论颜真卿字:“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唐颜鲁公二十二字帖》);[1](P2261,卷141)论于夐字:“夐之为人,如其所书,盖笃于信道者也”(《唐于夐神道碑》),[1](P2279,卷141)更是明确将书品与人品联系起来。而在宋代诗文书画相通的大文化观念下,强调作者道德人品的重要性,这既是欧阳修对书法创作的认识,无疑也是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如欧阳修评价自己的好友、著名诗人梅尧臣:“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梅圣俞墓志铭》)[1](P496,卷33)所谓“仁厚乐易”,自然有出于天性的性情因素在其中,但欧阳修强调的“用以为欢而不怨怼”的“君子”之诗,显然更是一种体现儒家道德修养的人品气质。他在《仲氏文集序》中说:“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1](P617,卷43)在《薛简肃公文集序》中说:“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1](P618,卷43)不难看出,欧阳修所赞赏的劲正豪迈、纯深劲正之“文”,体现的也都是具有道德力量的作家之人品。

文品能否与人品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历代争论不休的问题。“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论诗绝句三十六首》)元好问的诘问,代表了否定“文如其人”这一命题者的态度;而在欧阳修来说,既然已有强调作家道德品性的前提条件,“文如其人”自然是可以成立的命题;他的学生苏轼、王安石、朱长文等对此也都抱着认同的态度。

苏轼亦将书法与为人联系起来。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提出的“凡书像其为人”、论书须“兼论其平生”、“心正则笔正”的观点,[2](P2206,卷69)正与其师一脉相承。苏轼又曾称赞他的弟子黄庭坚:“观其文,求其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评价其弟苏辙:“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不管是以文观人还是以人观文,显然都是建立在认同“文如其人”说的基础之上,亦即认同欧阳修对于作家道德品性的强调。苏轼本人也正被他的弟子认为是“文如其人”的道德文章之典范:“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10](卷5)“先生文章忠义为当世准的”,[11](卷6)“其正直之风,忠义之节,德行之实,文章之望,凛然著于四朝,蔼然闻于四海”。[12](卷6)正是在对道德品性与“文如其人”的认同中,从欧阳修到苏轼,再

到以“四学士”、“六君子”为核心的苏门弟子,构成了兼具道德底蕴与审美追求的宋代文人与文学的典型特色。

在具体的创作思想上,欧门弟子也多有继承,从而将欧阳修草创的宋代诗文的基本特点最终发展和确立为区别于前代的“宋调”。例如“禁体物”诗的创作便极具代表性。苏轼有《聚星堂雪》诗,其小序曰:“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13](P1813,卷34)欧阳修“禁体物语”是指于皇祐二年(1050)作《雪》诗,自注云:“时在颍州作,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1](P764,卷54)这首《雪》诗,从创作成就来说并未成为诗史上的名篇,但它所体现的创作特色和诗歌史意义是深远的。欧阳修这种“禁体物”的诗歌实验,首先,与他在《六一诗话》中记载的九僧困于许洞之事⑦体现出同样的创作思想,所谓“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即要求脱出狭小、陈旧的格调,追求自出己意的阔大气象;其次,“禁体物”所体现的脱略形似、遗貌取神,与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中“以意为主”的思想出自同一圭臬。欧阳修之后,苏轼、朱长文及南宋的杨万里皆有这类“禁体物”诗创作。事实上,欧阳修的“禁体物”诗对于宋人的创作而言,其意义并不在于提供了某种具体的诗歌体式或范式,而更体现着重“意”、自立等具有典型“宋调”特征的普泛性的创作精神。这类成功的创作实践,和欧阳修在与后学的书信往来中所明确提出的创作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对宋人影响深远的文学教育思想。

四、结语

注释:

①参见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第三章《理学与宋代古文》,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

②据祖无择《龙学文集》卷十二,此信是“龙学未第时,发书求教,差人诣洪州投下,文忠公时为职官,次年龙学第三名及第”,即作于景祐四年(103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朱刚《“太学体”及其周边诸问题》(《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提出,欧阳修所反对的太学体的险怪奇涩不是指文风而主要针对其思想内容,并以程颐的落榜为例证之。笔者以为,若果如此,视程颐为理学宗师的朱熹当不会站在欧阳修的立场批判太学体。

④苏轼《六一居士集叙》:“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三百有

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苏轼文集》卷十,中华书局,1986年,第315页。

⑤参见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⑥朱长文《墨池编》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此段话不见于欧阳修文集,但从其意来看,是符合欧阳修的一贯思想的。

⑦欧阳修《诗话》:“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风、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二十八,第1951页。

【参考文献】

[1]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刘攽.中山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Z].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M].四部丛刊本.

[5]沈括.梦溪笔谈[M].丛书集成本.

[6]杨杰.故刘之道状元墓志铭[A].无为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A].南丰先生元丰类稿[M].四部丛刊本.

[8]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A].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A].临川先生文集[M].四部丛刊本.

[10]黄庭坚.跋东坡墨迹[A].山谷题跋[M].津逮秘书本.

[11]李攽.汝阴唱和集后序[A].济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李廌.程因百诗序[A].济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一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活动,是宋代文学研究中的两大重要课题。论者或辨析欧阳修“道胜文至”、“穷而后工”等理论建树的价值内涵,或探究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但这两方面的研究往往各自为营,没有做到彼此关联、有机统一。事实上,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内容丰赡、视域广阔,其文学思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本体论或创作论层面上,而是着力从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予以深入客观的考察,尤其是在

“文学接受”方面所进行的思考,对其文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对丰富中国古代文论思想宝库具有重要价值。最能体现欧阳修文学思想之多维性的,是他作于景元年(1034)的《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文中简称《代》)。为便于论述,现将文章主体抄录于下:某月日,具位某,谨斋沐献书枢密相公阁下。某闻《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诗》、《书》、《易》、《春秋》,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荀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然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之。其次,楚有大夫者,善文其讴歌.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 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清代徽墨的发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陆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这一时期徽墨出现了集锦种类的墨,墨雕题材也更加丰富。墨雕题材多取自山川、建筑、风光、典籍、典故、儒家、道家、佛家等,少则几锭为一套,多则几十锭为一套,徽墨成为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 由于社会动荡,近代徽墨的发展一度停滞,直至解放后制墨业才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徽墨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传统艺术文化的徽墨也注意吸收时代元素,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徽墨如同由传统文化之根生发的绿叶,它从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滋养,同时也以自身的发展扩充着中国文化的根系。 (取材于项颂的文章)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沈德潜《游虞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③,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③垤磈磊:垤,小土丘;磈磊,成堆的石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识:体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汇总

文学常识 (一)古诗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五)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七)名言警句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 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八)古诗文详解 古诗词:《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 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 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 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 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沈德潜作品精选精练

沈德潜作品精选精练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 ..,君乃从 ..学。年十四,翁弃养 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 ..、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

《沈德潜.范文正公祠堂记》阅读练习

《沈德潜.范文正公祠堂记》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当穷时,必有固穷之节与兼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于心。夫然后可以处,可以出,可以历颠跌顿踣之境,而建不世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俎豆尸祝于名山,而其名不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坚,所操者有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已任。观其之南都,入学舍,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参知政事,总离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凡他人之所重,远莫胜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也。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伏闯争郭后之废,坐贬斥;触吕夷简怒,高若讷辈僭毁之,再贬斥;以祸福顺逆之故擅复元昊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为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以危言中公,而有司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究其设施,未尽公之大用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任州郡,则功在决辑;镇边境,则能寒西人之胆;官枢密,参大政,则能课实效,减任子,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德行之士。迄今奏议勋业,彪炳史书,虽山林妇竖,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抑也。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畎亩之中,卒能跨有荆、益,业分鼎足,危难受托,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其忠武之流亚与?且讲明正学,延安定胡先生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其于理学,能开先矣。宜百世以下,奉祀日隆。而圣祖仁皇

帝命从祀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隐居求志斯能 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公本吴人,又尝出典乡郡,有功于吴。故祠堂在吴县天平山之阳,依公祖墓也。壬子夏五,议修故祠,桐城张公命作文正公祠堂碑记,因特揭其大节之不朽者著于石。 (选自《归惠文钞》卷八)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必有固穷之节与兼普者天下之志固穷:安于穷困 B.言者以危言中公中:中伤,陷害C.则能课实效课:考核 D.又尝出典乡郡典:制定典章律令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其名不敝于天壤则移其民于河东B.观其之南都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C.凡他人之所重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其忠武之流亚与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以议论的方式表明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志向,不能因为贵贱、荣辱、得失而有丝毫介意。B.范文正公在读书时便以天下为已任,学舍的起居饮食条件不佳,别人难以忍受,他却能安心读书,不以为意。 C.范文正公生平遭际坎坷,多次被贬,他虽然也曾担任台谏、州郡

小学语文1-6年级文学常识(古诗、课外名著)汇总

小学语文1-6年级文学常识(古诗、课外名著)汇总! 文学知识汇总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宋代文学成就: 最高的是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 中国古典八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 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诗仙(李太白)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中国文坛上的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范文正公祠堂记 沈德潜

范文正公祠堂记沈德潜 人当(处在,在)穷(困窘)时,必有固(固守)穷之节(节操)与兼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比喻内心不满或不快)于心。夫然后可以处.(退隐),可以出(退隐、出 仕),可以历颠跌顿踣(1、跌倒。2、引申为困顿)之境,而建不世(非常、非凡)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去世以后),俎豆(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2.指奉祀。)尸祝(1、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2、祭祀。3、崇拜。)于名山(在名山里祭祀他),而其名不敝(凋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奉行的原则)坚(坚定),所操者(操持的品行)有本(根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观其之南都,入学舍(学校),起居饮食,人所不堪(忍受),而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一个人处境不利就是我的罪过)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做到)参知政事,总离(违背)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初心,本心),凡他人之所重,远莫胜(不能胜任的,达不到的)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胸怀抱负)也。窃尝综(梳理,综合)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摧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我曾经私下梳理他一生的经历并考量, (发现)处处节节都是足以摧折他的志向并且挫败他的事业的遭遇。)伏阁争郭后之废,坐(因……获罪)贬斥;触吕夷简怒,高若讷辈(类)谮(诬陷;中伤)毁之,再贬斥;以祸福顺逆之故擅复元昊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从中央政府中罢免,指庆历新政失败),为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谏官)以(因为)危.(正 直)言中(诋毁)公,而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员)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指庆历新政)。究(探究,考察)其设施(设置安排),未尽(充分发挥)公之大用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政见);任州郡,则功在抚辑.(1聚集:编~。2和睦:安抚,安定:以~一方。3收敛:~杖(收起拐 杖)。);镇边境,则能寒西人(指西夏)之胆;官枢密,参大政,则能课(1、考核:考绩)2、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课家人负物百斤。3、征收赋税;差派劳役: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4、占卜:使之课,莫不奇中。)实效(取得实际效果),减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任子,官员的子弟),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重用)德行之士。迄(到)今奏议勋业(功业),彪炳(文采焕发;照耀)史书,虽山林妇竖(小孩),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抑(屈服)也。 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畎亩(田地间)之中,卒能跨有荆、益,业分鼎足(立下三足鼎立的功业),危难受托,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其(大概)忠武之流亚(同一类的人或物。)与?且讲明(讲述辨明)正学,延(邀请)安定胡先生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小学语文常见文学常识分类大全

中国文坛上的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 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沈德潜《古诗源》

沈德潜《古诗源》 按:《古诗源》由沈德潜(一六七三——一七六九)选编,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 卷一古逸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 【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康衢谣 《列子》:帝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亿兆愿戴己与,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云: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伊耆氏蜡辞 《礼记?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祝辞曰: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末句言草木归根于薮泽,不生于耕稼之土也。】 尧戒 《淮南子?人间训》。 战战慄慄,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大圣人忧勤惕厉语。】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同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舜将禅禹,于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倡之,八伯咸稽首而和,帝乃载歌。” 【旦复旦隐寓禅代之旨。】 八伯歌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帝载歌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

褰裳去之。 南风歌 《家语》:“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其诗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叶平。】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禹玉牒辞 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竟似歌行中名语,开后人奇警一派。】 夏后铸鼎繇 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困学记闻》云:“太卜三兆,其颂皆千有二百,夏后铸鼎繇云云。”北与国为韵,而以一西一东句间之,章法甚奇。】 商铭 见《国语》 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离咎也。 【嗛嗛,小貌。转以德居食先,此古人章法。】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7.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9、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11.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12.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13.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14.初唐四杰指()、()、()、() 1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16.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 17.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18.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19.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王维--()刘禹锡--()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集锦完整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集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着名篇目有《关雎》、《硕鼠》、《氓》、《伐植》、《七月》等,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作品为《论语》,共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语录体。它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4、孟子,名柯,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8、李斯的代表作是论辩文《谏逐客书》。

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大全 1.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明 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贵在积累,必须持之以恒。文学经典能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节省的大家的时间,现整理了常考的100道文学常识题,快来一起做一做吧!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高频考点100题汇总(含答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高频考点100题汇总(含答案)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 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13、康熙皇帝的庙号是(__________)。 14、《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__________)。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出自古诗《__________》。 16、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__________)。 17、“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__________)。 18、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__________)。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暑假还剩下最后儿天,是一个让孩子与别人拉开差距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要好好把握这个时间。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劝学类黑发不知... 暑假还剩下最后儿天,是一个让孩子与别人拉开差距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要好好把握这个时间。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年之计在于春,一Fl之计在于晨。 3.—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四季类

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迟口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0.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5?王师北定中原口,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思乡类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修改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惜时类】: 颜真卿《劝学》 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熹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季类】: 春天: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天: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秋天: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冬天: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贺知章《咏柳》 朱熹《春日》 杜甫《绝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杜甫《春雨》 杨万里《小池》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杜牧《山行》 李绅《悯农》 柳宗元《江雪》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思乡类】: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节日类】: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心情类】: 悲伤: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高兴: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忧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顾炎武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李清照《绝句》陆游《示儿》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李白《赠汪伦》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静夜思》 王安石《兀日》 杜牧《清明》 苏轼《水调歌头》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陆游《示儿》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