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园原创音乐与德育的“寓教于乐”

校园原创音乐与德育的“寓教于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2210004.html,

校园原创音乐与德育的“寓教于乐”

作者:张良金

来源:《教育》2014年第15期

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中,富有朝气的校园原创音乐可以让德育活动变得更接地气,让学校的德育寓教于乐、润物有声、润物有情,可以更好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校园音乐的回望

提到校园音乐,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陆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如《童年》《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等依然回响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人的脑海中,当时一批台湾校园歌曲的演唱者或者创作者很快被大陆的青年所追捧。同时,民国时期李叔同创作的《送别》《夕会歌》以及宋扬创作的《读书郎》等一大批学堂歌至今还在传唱。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仔细想一想,今天功课明白末?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夕会歌》)

哲学家冯友兰记忆深处还记得他小时候唱的一首学堂歌:年少儿童进学校,第一孝道。父母生我多辛劳,哺乳又怀抱。出入顾复不辞劳,罔极难思报。你看林间乌鸟,尚能反哺把亲孝。吾曹若不尽孝道,何以做英豪。愿我同学事父母,大家尽孝道。

这些学堂歌曲题材广泛,节奏简洁、欢快、轻松、活泼,歌词纯真、质朴、通俗易懂,深入那个时代的学生内心。现在再听这些歌也很容易在乐声里描绘出读书郎放学归家一蹦一跳的图景。在民智初启时代,这些学堂歌在宣扬新文化、新道德方面无疑起到很大的作用。

散文大师、学者、诗人朱自清先生就曾经撰写了5首校歌和4首清华大学年级歌,作为师长的他通过这些校歌表达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莘莘学子的勉励之情和对青年的期望。

践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创办实业、提倡和创设新式教育的张謇在兴办教育的时候,也以校歌的形式来践行他的“民智兮国牢”这一教育主张。他前后写下了几十首校歌让学生吟唱,内容涉及“启迪民智”“传承道德”“忠诚爱国”等很多方面。他写于1903年的《南通师校歌》歌词是这样的:“狼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歌词直白,直接把具有乡土特色的地名入词,易记好懂,便于学唱。

其实,更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人物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中,新学课程设置中就有学堂乐歌的科目,梁启超曾说:“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

音乐:良好的情感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