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第 10 课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5分钟)

1、知识准备:(3分钟)

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知识、具有幽默的小故事、幻灯片等。

2、揭示课题:(2分钟)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

3、自学目标:(1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根据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解释,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3)、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自学内容(9分钟)(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完成以下问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粱()惠()诣()乃()曰()禽()2)参照课文或工具书理解背诵下列字、词的意思。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甚:很。

聪惠:聪明、聪慧。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名声。

孔子的第26代后子孙,学识渊博

诣:拜见。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乃:就,于是。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设,摆设。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示,给------看。

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曰:说。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您,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禽:这里指鸟类。

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2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组之间互相提问重点字、词的解释。

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分钟)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惠(huì)曰(yuē)禽(qín)诣(yì)“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èi”

“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g ”

2、注意下列的字的解释。

惠、诣、示、曰、未、闻、夫子、禽

四、当堂检测(重点突出)(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8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ó ēn huì zào yì jiāqín

()()()()2、比一比,再组词。

梁()甚()惠()禽()粱()其()慧()离()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聪惠:_________ “惠”通()乃:________。

曰:_______。未闻:____________。

五、自主反思(我能提高)(是否学会了,反思很重要)(5分钟)

我学会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

第 10课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5分钟)

1、知识准备:(4分钟)

幽默小故事、智慧小题、课件等。

2、揭示课题:(1分钟)

3 、自学目标:(1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的翻译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4、自学内容(9分钟)(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

1、认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

2、分析课文,理解翻译文中句子的意思。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 ,特点是。

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意思: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乃:

意思: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摆设,这里指()为()摆设水果。

意思: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现出孩子的什么品质?。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示:曰:未闻:

意思:

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2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用书上的原句回答)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能否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呢?

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分钟)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背诵全文。

2、文中杨氏之子这样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四、当堂检测(重点突出)(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8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甚_ 。孔君平诣,父不在,乃呼。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答曰:“”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设果,果有杨梅。

意思:。(2)、孔指以示曰:“此是君家果。”

意思:。(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意思:。

五、自主反思(我能提高)(是否学会了,反思很重要)(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氏之子》导学案

关注备课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学导练”导学案
课题
21.杨氏之子
课时
2 课时
授课 类型
集体 备课
1.认识“诣、禽”2 个生字,会写“梁、诣”等 3 个字。
学 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目 标 3.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重点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课前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做预习单。 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 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古代有

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程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020 年印制

导学过程
检查读通情况。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引导学生读准节奏。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 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 顿。)(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2)为设果:小儿(杨 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放,摆设。(3)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4) 未闻:没有听说过。未,没有。闻,听说。(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 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 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 字词义。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 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 应答,妙趣横生。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 能力强。)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 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所答 言语的妙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 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等。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背诵课文。 3.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汉朝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

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学法指导】 1、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4、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我会读 1、我会认,会写以下生字。 梁惠诣乃曰禽 2、我会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一直在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能诵读哪些古诗词?能接受我的挑战吗?你可得把题目给听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板书课题。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冯,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感受小孩聪明和其语言的艺术。在本课最后,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作些布置。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应对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古文的韵味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小孩应答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谈话:谈语言艺术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单元。 2.板书,齐读课题。简介《杨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点。 3.再读课题,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 4.谁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自己的姓氏,怎么介绍?(激发学生趣)

二、读通课文,体会节奏 1、强调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板书:熟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交流:疑问与发现 教师强调:“应、为、惠、曰、禽”的读音,“曰”的写法。 3、抽读课文,了解读文言文的情况。 (评价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比较不同。 请大家听听,老师读的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停顿不一样) 5.师生练读,划出节奏。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试读,划出朗读时的停顿。(学生反复读中比较,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划出。重点弄清“家/禽”)再按节奏读。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参考课文后面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21 杨氏之子 导学案设计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 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1. 准备《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的相关篇目;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课前准备 2. 搜集本文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富有哲理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 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入题( 用时:5 分钟) 二、初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读懂故事( 用时:18 分钟) 四、小结收获( 用时:2 分钟) 1. 课件出示幽默小故事:周恩来幽 默故事之“派克”的来历。 2. 过渡,引出课题。 3. 介绍文章的体裁,了解作者及作 品出处。 1.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 教师范读。 3. 课件出示课文( 标出停顿线) ,引 导学生自由朗读。 4.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1. 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是怎样读懂的? 2. 全班汇报,交流课文的意思。 3. 多种形式的朗读。 1. 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 2. 布置作业。 1. 自由读幽默故事,读后说一说周 恩来的幽默体现在哪里,并谈谈自 己的感受。 2. 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 3. 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作 者及《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了解。 1. 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 认真听老师范读,给课文划分停 顿。 3.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4. 练习朗读,读后评价。 1.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文 中的每一句话。再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的意思。 2. 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下的注 释。 3. 多样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分角 色读,齐读。 1. 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调动以往 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1. 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要指 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 中的“ 为” 读wèi,二是“ 应 声”的“应”读yìnɡ。 2. 学生在朗读时,特别要指导 学生注意停顿的恰当。 1. 学生在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插图 及猜读等方法。 2. 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 地方进行点拨。 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 用时: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回顾: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在回顾课文的主要 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 要的两个人物,按照事情的起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重点目标)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难点目标) 课前准备 1、试读课文三遍。 2、将下面的词语意思写在课文中。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3、将文后词语注释的意思写在课文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能言善辩,有时胜过千军万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解释课题:“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的”。“杨氏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朗读,把握语感 1、教师范读课文两遍,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做停顿标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根据停顿标注练习朗读,注意读准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3、同桌赛读、组内赛读、全班赛读。(提示: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读出节奏感;语速要慢,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1、一句一句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标注,说说句子的意思。 疑难句子注释: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句子前面要加上“小孩”。 “孔指以示儿曰” 省略了宾语,“指”的后面要加上“果”。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突破理解*的意思,把*读准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提示: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下来,与大家交流。 参考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

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提示:从学生读错的地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交流学习成果,彻底弄懂*的意思。 四、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读法。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惠”,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聪惠呢? 提示: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参考

人教版《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本文篇幅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

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著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0 杨氏之子 预习学案

八肯中联合小学语文学科自主学习案 课题:10《杨氏之子》 1 课型:精读课五年级 一、自主学习。 (一)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1、用自己得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课题,说说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得课题有什么不同。 (二)我会读 (1)借助拚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把课文读通顺。(学法一:多读)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学法指导: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学法二:看注释) 3、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意思。 ①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学法三: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学法四: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意思。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三、质疑问难: 把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下面。

通关卡:(堂清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qín qíng)。”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选做题: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课题,按自己的理解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 3、根据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 二、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1、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我们找出来帮助理解文章意思。注释里没有的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同组交流。 诣乃 甚曰 未惠 示闻 2、连词成句,理解句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同组交流,说说意思。 2、默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完整版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杨氏之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给你们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是那么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恩来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第三单元的学习将引领我们领会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九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

人教版语文5年级下《杨氏之子》优秀导学案

10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 (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原文或相关的白话文故事。 课时:2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是初读文言文吧!让我来帮你。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3、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靠读者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4、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基础达标: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之”的意思是();杨氏之子的意思是()。(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惠()曰()禽()

(3)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4)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在现代汉语中,“慧”的意思是();“惠”的意思是()。诣的读音是(),旨的读音是();“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 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 (1)父不在,乃呼儿出 (2)为设果,果有杨梅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 的品质特点。地展示了杨氏之子 我的疑问: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老师交流: (1) (2) 我来盘点一下 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大声地朗读。() ◇先读,读熟后再看课后注释或查字典。() ◇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释或查字典。() ◇先通过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地朗读来进一步理

杨氏之子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黄集镇中心小学黄晓莉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准备: 1、课件。 2、收集相关资料。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精设提纲,预习探究。 1、本课中有哪些难读难写的生词,你是怎样掌握住的? 2、读课文,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结合注释,看看你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5、收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歇后语等。 二、导言引入、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做出停顿标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而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根据停顿标注分组练习朗读课文,自由展示朗读情况。 ⑴、指导学生读准“为、应”。 ⑵﹑提醒学生注意“梁、惠、乃、曰”的书写。 3、参考注释,在小组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4、谁能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四、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1、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慧”,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聪慧呢? ⑴、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2、启发思考,领悟幽默 这个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在于: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3、分角色表演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同桌分角色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幽默。) 4、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⑴、不要破坏校园的花草树木。 ⑵、不要随便开关学校水龙头。 ⑶、严禁践踏草坪。 ⑷、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工作。 5、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语,学生谈感受。 6、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测评巩固,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它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内容 10《杨氏之子》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 导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 准备诱发 】 1、师: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认识几个会说话的人。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一个五岁孩子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师范读课文,点拨:文言文,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学习古诗的方法。 3、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 点拨导思 】 1、交流生字词自学成果; 2、逐句交流句子的意思; 句子4: “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吗?”还是“这是你们家的水果。”(这是你们家是水果。) 句子5: “家禽”在这里是一个词吗?(夫子家的鸟) 男女生对读4、5句。 3、同桌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师生评议:要讲的亲切,因为两家很熟悉; 话要幽默些。)

【教育学习文章】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学案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学案 www.5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2328154.html,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使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是第一次,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前准备: 教学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由敬辞雅语的使用引入,让学生初步感悟语言的艺术。 问人姓氏说(贵姓) 未及迎接说(失迎) 无暇陪同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一、解题 、出示课题,比较本课题目与前几节课题的异同,简要了解文言文。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本文出处。

杨氏之子_导学案

10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 的巧妙。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预习导引 自主学习: (一)我会读、我会说 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下列字音。 惠( ) 曰( ) 禽( ) 诣 ( ) 为( )应( ) 3.我理解词语 (1)惠:同“慧”()的意思。(2)诣:() (3)乃:()(4)曰:() 4.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我了解《杨氏之子》选自()朝()写的(),这是一部记载()的小说。本文讲的是()的故事。(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初步感知课文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3、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怎样?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合作探究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 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 当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文本)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高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认知,能够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答。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 由于学生初步开始接触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并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古文阅读常识,通过学习来理解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对简单古文的阅读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文言文却是头一次遇到。学生一看到文言文,首先在心理上就会生产畏怯心理,所以教材在选编过程中,选择了《杨氏之子》这篇浅显易懂的文章,意在通过此文的学习,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所认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对于字词的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与现代文

杨氏之子 导学案

《10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 (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原文或相关的白话文故事。 课时:2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是初读文言文吧!让我来帮你。 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3、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靠读者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4、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 基础达标: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之”的意思是();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惠()曰()禽() (4)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在现代汉语中,“慧”的意思是();“惠”的意思是()。诣的读音是(),旨的读音是();“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 (1)父不在,乃呼儿出 (2)为设果,果有杨梅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

杨氏之子_导学案

. 10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 的巧妙。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预习导引 自主学习: (一)我会读、我会说 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下列字音。 惠( ) 曰( ) 禽( ) 诣 ( ) 为( )应( ) 3.我理解词语 (1)惠:同“慧”()的意思。(2)诣:() (3)乃:()(4)曰:() 4.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我了解《杨氏之子》选自()朝()写的(),这是一部记载()的小说。本文讲的是()的故事。(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初步感知课文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3、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怎样?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合作探究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 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 当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