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发生中和反应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在本单元课题1中详细地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并讲述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学习课题1的内容已掌握了酸和碱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在此基础上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中也意义重大,故教材将此内容单独作为一个课题。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中和反应,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从而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设计的。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融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以知识为载体,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交流合作意识的形成,积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学习,再用中和反应来解释有关日常生活问题,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同时,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酸和碱是否反应的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教材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 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

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说学法和教法 学法: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 教法: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 三段:激疑——探究——形成 五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按照教法的三段五环探究式学习进行展开教学。首先,是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激起学生思考酸和碱之间发什么了什么反应,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在合作探究解决课题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药品进行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学生不仅能学会探究方法,体验探究乐趣,还能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利用多媒体,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状态的图片,对酸碱溶液发生的反应实质进行揭示,从而给出中和反应的定义和新的化合物——盐的概念。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我将给出概念巩固题和实际应用题两种,紧密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加强巩固学生所学。 拓展延伸,应用课题这一环节,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水垢,并提出要求学生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4.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分析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三、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这个家庭小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实验用品: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安排:中和反应15分钟,中和反应的应用10分钟,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0分钟,布置家庭小实验和课堂小结5分钟,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5分钟) 五、教学过程 来源:人教网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4)会用PH 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1、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及其化学式书写;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二)新课-[情境引入]: 酸和碱都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和反应? [板书]: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3-8]说出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 2O [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1)、Cu(OH)2 + H 2SO 4 (2)、Ca(OH)2+ HCl [过渡]其它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情况。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 2O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2NaOH + H 2SO 4===Na 2SO 4 + 2H 2O 石灰水与硫酸反应:Ca(OH)2 + H 2SO 4===CaSO 4 + 2H 2O [思考讨论]:NaCl 、 CaCl 2 、Na 2SO 4 、CuSO 4 、CaSO 4的组成特点:它们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板书]: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即:酸 + 碱 ==== 盐 + 水 (放热反应) [设疑]: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和反应的实质(借助FLASH 动画展示NaOH 和HCl 反应过程) [分析]:我们来看看微观模拟图:反应前,HCl 中有解离的H + 和Cl ˉ,NaOH 中有解离的 Na + 和OH ˉ。混合后离子的种类有没有改变呢?Na + 和Cl ˉ在溶液中粒子形式存在,加热后为NaCl 白色固体物质;HCl 中的H + 和NaOH 的中的OH ˉ在混合后的溶液中没有了,它们结合生成了一个H 2O 分子。H + 和OH ˉ没有了,因此溶液的酸性和碱性都消失了,所以我们说NaOH 和HCl 发生了化学反应。 [板书]:中和反应的实质:H + + OH ˉ== H 2O [设疑]: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思考讨论]:1、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两个例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除铁锈。 CO 2+Ca(OH)2=CaCO 3↓+H 2O Fe 2O 3+6HCl =2FeCl 3+3H 20 2、讨论: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有什么关系?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板书]:1、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判断中和反应的依据:反应物-酸和碱,生成物-盐和水。 [学生练习]:1、下列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B.Fe+2HCl === FeCl 2+ H 2↑ C.KOH + HCl === KCl + H 2O D.2NaOH + CO 2 === Na 2SO 4 + H 2O [过渡]: 若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生产沉淀、颜色变化等),则帮助判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 六 、Array教 学 过 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2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和反应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学习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它不仅是贯穿于酸、碱和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酸碱性质的延续,是学习盐、酸碱度、PH值、复分解反应等概念的前提。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 二、说学情 1.学生基础 【知识技能方面基础】①学生已了解常见的酸碱的基本性质以及二者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对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初步认识。 ②学生在上册书六单元中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已知道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要加石蕊溶液来指示。同时学生具备了熟练的实验技能,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所以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活动。 【生活经验基础】学生已有蚊虫叮咬涂抹肥皂水、胃酸过多服胃药、蒸馒头用碱面等生活经验。 2.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多中和反应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怎么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呢?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谈论→得出结论→理解迁移 2.教法:五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巩固内容 扩展延伸,应用课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 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六、教学过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说课人:陈法来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科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碱中和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体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 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学情分析 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教师须加以引导,掌握中和反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 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六,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活动七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重点:溶液酸碱度的测量和意义 学习难点: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三、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 (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六,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加深对氢氧化钠溶 液与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及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出示一瓶碳酸钠溶液。先问:碳酸钠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什么?——盐。但是它有一个俗称叫纯碱,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用 酚酞溶液试验,发现酚酞变红——碱性。)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pH的范围:0~14之间 2.pH的表示: pH>7,碱性

pH<7, 酸性 pH =7,中性 3.pH的测量方法:用pH试纸(取下一张,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于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让学生注意观察使用pH试纸的操作) 五、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7,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然后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结出下列内容。) 注: (1)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 (2)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只能是酸性溶液,如NH4Cl 溶液的pH小于7,但NH4Cl不是酸,是盐。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只能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的pH大于7,但它不是碱,是盐。 (3)酸的pH小于7,酸溶液越稀pH越大,但不 会大于7;碱的pH大于7,碱溶液越稀pH越小, 但不会小于7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

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 六、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本节知识点】 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 3、盐的组成 4、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5、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6、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7、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知识】 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⑵溶液pH的测定方法:①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②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pH。 【方法技巧】 ⑴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①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②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⑵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思维误区】 ⑴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 【考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判断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主要考查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方面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通常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保进行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南昌市第二 中学周根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严重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严重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严重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博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多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多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简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从头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 结合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课题一“多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大凡都伴随有明明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明的现象发生,学生对 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简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优良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初三化学中和反应教案全面

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一、学习要点 中和反应 【课前预习】 1.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完成下列表格: 3.施用__________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被蚂蚁、蚊虫叮咬了,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涂上________或__________可以止痛、消肿。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_,这样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课堂学习】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2】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2】中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呈什么性?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4.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酸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碱+ 酸→盐+ 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2HCl + Ca(OH)2 H2SO4 + 2NaOH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物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 2、中和反应是________与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反应 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 反应实质:OH-+H+== H2O 5、中和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生活实例,并解释相关问题: (1)解释“向酸性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2课时 第一课时 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 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教师强调】 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精选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

(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 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实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结合教师的难点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用肥皂洗过的衣服晒干后会留下白色的痕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班级学生分成3组做下面的实验,并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第一组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二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三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指导观察图10—12和图10—13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韩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

设疑导入 实验分析 〈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 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 现怎样的情况呢? 〈指导实验〉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 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 因。 提出猜测 动手实验 讨论交流 分析原因 突破平时在教师 指导下实验现象 总明显的惯例,使 学生形成悬念为 下面的科学探究 做好准备。 顺水推舟 深入探究 〈引导〉 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 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 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继续上述实 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玻璃片上 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指导观察图10—14 〈小结〉 NaOH+HCl = NaCl+H2O 〈举例〉 按课本要求 进行探究实 验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比较实 验获得新知,增强 了求知欲。 在小组讨论的基 础上辅以举例,让 学生自己观察和 归纳相同的部分, 便以理解后面的

Ca(OH)2+2HCl = CaCl2+2HCl 2NaOH+H2SO4 = Na2SO4+2H2O 中和发应的定义。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 形成概念 〈归纳、汇总〉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 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 为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 和反应。 理解记忆 适当记载 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为下面实际运 用作准备。 指导运用 加深理解 展开联想 〈投影〉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 系列图片 〈归纳〉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 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 和处理 3.用于医药 观看图片 不断思索,寻 找生活中其 他的例子 通过图片展示,让 学生深刻地体会 到化学课上所学 知识能密切与生 活实际联系起来, 并形成了想把前 面的知识也投放 与社会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发散 性思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