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文关键词: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推进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文简介:摘要: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邮市坚持机具与 面积同步落实、插秧与育秧同步推进、推广与控制同步加强、创建与项目同步实施,补齐机插短板,提升 机插水平,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关键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短板;整体推进受地形地貌、 种植习惯、多级提水等因素影响,水稻机插一直是高邮市粮食生产机械化 如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文内容: 摘要: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邮市坚持机具与面积同步落实、插秧与育秧同步推进、推 广与控制同步加强、创建与项目同步实施,补齐机插短板,提升机插水平,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短板;整体推进 受地形地貌、种植习惯、多级提水等因素影响,水稻机插一直是高邮市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短板。2017 年,高邮市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 。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高邮市农业机械管理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重点、攻难点、 打造亮点,强势推进水稻机插工作。 1 坚持“四个同步”,补齐机插短板 1.1?机具与面积同步落实 2017 年初,高邮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工作 的通知》 ,明确各乡镇园区水稻插秧机推广数量、机插面积及机插秧池面积。2017 年计划推广乘坐式插秧机 450 台,经过第三方核查,实际推广乘坐式插秧机 458 台、步进式插秧机 13 台;落实水稻机插秧池面积 427.73hm2,比 2016 年增加 80hm2。 1.2?插秧与育秧同步推广 在推广插秧机的同时,大力推广育秧流水线。2017 年计划推广育秧流水线 40 台(套) ,实际推广 48 台 (套) 。为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现场演示活动,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 场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机插水稻育秧质量。 1.3?推广与控制同步加强 在大力推广机插秧的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宣传直播稻的风险和劣势,并将控制直播稻纳入 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1.4?创建与项目同步实施坚持把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与 实施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农机科技入户、农机获证奖补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实施麦秸秆还田集成 机插秧技术的,优先给予秸秆还田奖补;新购插秧机的优先享受获证奖补培训,优先推荐为农机科技示范 户。 2 注重“五个配套”,提升机插水平 2.1?抓重点机具配套,提升机插装备水平 (1) 根据创建规划要求抓配套。 按照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要求 (乘坐式插秧机年作业量 30hm2/ 台、步进式插秧机年作业量 10hm2/台)配套插秧机,确保插秧机保有量满足作业要求。 (2)根据年初计划 任务抓配套。按照年度推广计划,做好乘坐式插秧机以及育秧流水线的推广工作。要求已完成推广任务的

乡镇要总结经验,提高机具使用效率;未完成任务的要分析原因,加快推广进度。 (3)根据机具更新变化 抓配套。乘坐式插秧机尤其是品牌插秧机更新较快。为此,市农机部门着力抓好在用机具的跟踪检查和动 态管理工作,根据机具更新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装备结构。 2.2?抓技术配套,提升机插应用水平 (1)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针对机插育秧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2)做好机具使用中的 故障处理工作。根据插秧机机务管理规范要求,帮助机手解决操作中的疑难问题,落实插秧机的安全管理 要求。 (3)做好机具使用后的维修保养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机手使用和维修插秧机 的能力,使其真正做到农忙前会调试、农忙中会使用、农忙后会保养。 (4)完善技术路线。针对高温、干 旱、连续阴雨、台风等特殊气候条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完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2.3?抓奖补政策配套,提升机插作业水平(1)改机具奖补为作业奖补。通过提高机插作业奖补标准来提高 水稻机插率。 (2)改机插奖补为育秧奖补。对机插秧池面积达到 0.13hm2(2 亩)的农机生产经营者给予奖 补。 (3)改基地奖补为村组奖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面积较大,有的还跨村跨组,不便于考 核,对村组水稻机插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奖补更便于操作、更有效果。 2.4?抓服务主体建设配套,提升机插服务水平 (1)抓服务主体的装备建设。按照“新型服务主体统一服务面积达到作业面积的 80%以上”的示范创建 要求,配套乘坐式插秧机和育秧流水线,积极开展“订单式”“承包式”作业服务。 (2)抓服务主体的能力建设。 按照“两创一建”要求,着力提升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五种能力,即:农机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经营 发展能力、规范管理能力和配套保障能力。 (3)抓服务主体的制度建设。在农机合作社社务管理上,做到 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在财务管理上,做到有独立的银行账号,有健全的会计核算,有合理的利益分配; 在机务管理上,做到制度健全、停放整齐、维保到位、机况良好。 2.5?抓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机插规模化水平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整治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灌排设施老化问题。由于 道路建设及区划调整,该市灌排圩口有所变化,一些灌排设施、沟渠涵闸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为此,该 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灌排条件,满足了机插水稻浅水薄灌要求。 (2)解决农户土地流转问题。按照 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要求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变一家一户种植为种田大户种植,变小田块种植为大规模种 植,为实现水稻大面积机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徐瑞杏 王荣清 李静



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意见

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孝感政发[2011]1号 【发布部门】孝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2.11 【实施日期】2011.02.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意见 (孝感政发〔20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2月10号召开的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孝感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意见,意见说: 一、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长。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由上年的76.7万亩增加到80万亩;加快发展马铃薯,面积由上年的14.5万亩增加到18.5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力争高于上年。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常年蔬菜基地面积由58万亩增加到60

万亩,总产量63亿斤,比上年增长5%。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禽蛋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6%;肉类总产44万吨,比上年增长6%;水产品产量达到37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养殖业比重由上年的56%提高到58%。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二、及时足额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国家、省去年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尽快宣传、落实国务院今年出台的促进粮食生产“新十条”等政策,对国家、省后续出台的政策,要确保迅速落实。市、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涉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挪用,确保发挥政策资金的效用。做好粮食收购的准备工作,全市夏、秋粮政策性收购点分别超过30家和100家,确保按照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 三、加大农业投入。抢抓机遇,切实加大项目策划、申报工作力度,切实增大争取中省投资、扩大民间投资、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成效,综合投资总额今年比上年增长10%以上。加大市本级财政支农力度,2011年预算内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支出比上年增长10%以上;预算

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办[2017]46号)要求及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全市农机化工作重点安排,以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创建为抓手,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高效,现结合我县创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农业生产全要素供给、全程服务”的目标要求,创建集“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维修保养与存放、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人员培训管理、农资、农机产品展示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事社会化服务综合体,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2020年全县计划创建7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其中粮食生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5个:某镇1个、某镇1个、某镇1个、某镇1个、某乡1个;茶叶生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2个:某镇1个、某镇1个。 二、创建主体 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主体是有创建意愿、依法登记注册、基础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1、设施农业用地审批、租赁合同等相关手续齐全有效,并在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一定规模。开展粮食作物服务的,拥有农机具20台以上,社员人数达15人以上;开展茶叶生产服务的,拥有耕作及茶园管理机具10台以上,名优茶加工流水线1套以上,社员人数达10人以上。 3、组织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至少配置2-3名的常驻管理人员,配备取得农机维修职业证书的专业人员。 4、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本核算,产权关系明断,财务核算规范,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记载清晰、准确。 5、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实行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对成员开展经常性(每年不少二次)安全生产数育,没有发生过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三、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设施建设 1、机库棚区。机库棚应为半封闭或全封闭库房,地面硬化,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整洁干净,安全防火等设备齐全。粮食生产作业的农事中心机库棚面积不低于300平米;茶叶生产服务的农事中心机库棚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2761897.html,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秦明凤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11期 摘要: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粮食生产在人类生 存与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也有“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的说法,与此可见粮生产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与发展,目前粮食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近几年来广大农民的种粮意愿并不强烈,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撂荒等现象,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粮食生产;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大量转移,而且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确保粮食安全现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普通老百姓关注的重要话题。粮不在仓而在田,粮食生产搞好了,粮食供应才有保障;粮食生产没有搞好,粮食供应就会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十分必要。现笔者就我县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调研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 1.种植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1)粮食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水稻面积适度下调,积极扩大鲜食甜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全县建成2个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并通过区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承担桂林市稻田秋种玉米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甜玉米1.15万亩。推广早稻+秋红薯+红薯干的发展模式,示范区面积达到650亩,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 (2)规模化经营巩固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日渐繁荣。2017年,全县粮食加工企业28 家;合作社总数达到14家;家庭农场1家。 (3)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已获得一个有机大米品牌,三个绿色大米产品认证,一个无公害大米认证。 (4)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已经形成了桂林金土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桂林绿苑米业有限公司、县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玉宏玉米专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计划

强化五大举措发展粮食生产 计划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国家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已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十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时刻牢记着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发展粮食生产的社会责任不能丢掉,积极采取五大举措,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近年来,县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初,全县均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在每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管委会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年,全县将按新增粮食产量1.5亿斤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广泛推行水稻高产创建,重点在6个乡镇兴办6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将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把惠农政策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的手中。一是认真落实农民负担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种田负担。二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资金据实和及时足额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三是认真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经营权。四是认真宣传和执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年,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后,全县通过三级干部会议、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宣传。五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年,全县实施占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XXX 个,新增耕地1XXX亩,同年12月,国土部、农业部在成功举办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的揭牌仪式。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县三面环水,既是一个水资源大县,也是水灾害大县。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近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较好地改善 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改善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县每年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高产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田等级。年,全县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总投资XX.X亿元。二是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介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介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WFP〕处于全球共同抗击饥饿战争的最前线。该机构在全球81个国家实施了紧急救援和进展项目。自1963年成立以来,总部设在罗马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差不多投入了300亿美元和4700多万公吨的粮食,用于抗击饥饿、推动经济和社会进展,以及为全世界的突发事件提供紧急援助。 1994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成为联合国系统第一家颁布了自己的使命声明的机构。在该声明的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政策,确定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根除全球饥饿和贫穷“使命”中的四个问题:谁、什么、哪里和如何。 作为联合国的粮食援助部门,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其粮食用于:满足紧急需求、支持经济和社会进展。同时还提供必要的后勤支助,以及时准确地向最需要的人提供粮食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努力将饥饿问题提升到国际议程的核心位置,同时推动能够直截了当造福于贫困和饥饿人群的政策、战略和行动。 自1996年以来,世界粮食计划署就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局掌管。执行局由36个成员国组成。世界粮食计划署秘书处的最高领导是执行干事,由联合国秘书长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联合任命,任期五年。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对象要紧是自然灾难的受害者;流离失所者;全世界在贫穷和营养不良中挣扎的饥饿贫民。其中,世界粮食计划署优先关注妇女的困境,并在粮食严峻短缺的欠发达国家里积极开展抗击饥饿工作。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向82个国家的9700万人提供了粮食援助,其中一半以上是儿童。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方式要紧是:随时预备调集粮食,以向天灾人祸的受灾地区提供援助;建立快速反应工作队,制订应急计划,以便将粮食和人道主义援助迅速投放到受灾地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是关心受灾地区人民重新站起来的一种手段;粮食援助是遏制长期贫穷的最有效手段。其中,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工人支付口粮以建筑关键的基础设施,向儿童提供粮食援助作为上学的奖赏,从而推动了有关国家的进展进展。

论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论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摘要:本文讲述了现今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何为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过去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粗放的量的增长为主,也包括非市场化刺激带来的不理性消费增长。国内农机行业已经历经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农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机工业总产值不断跃升。工业总产值从1977年的54.2亿元跃升到2012年的3382亿元。对于农机产业来说,过去10年是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多亿元 2.12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2.13农机产品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向多样化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需求量明显减少,而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和林业机械需求量增加。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正在不断涌现。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2.2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 2.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速,依靠科技进步,农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农业机械工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装备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不够。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要求。 2.22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粮食生产规模小,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较低,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使农民很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 2.23 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不适应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3.中国农业机械化大致发展趋势 在现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机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村

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有效供给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保持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 2008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风险,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基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战胜了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取得了喜人佳绩。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亩产超过660斤,总产、亩产均创历史纪录,实现了连续5年增长。同时,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水产、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农业生产继续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2009年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社会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我国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淡水资源趋紧等因素制约,粮食已很难出现长时间、全局性过剩,近5年历史上少有的农业连续增产,也只是实现了谷物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当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国内市场粮食、棉花、生猪、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这将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三是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政策效应有所减弱,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大,粮食连年增产有可能导致松懈倾向,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粮食生产,降低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 为实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任务,2009年要重点在3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粮食安全责任,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田面积和自给水平、落实地方储备任务。进一步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继续向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进一步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粮食发展后劲。 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油料等短缺农产品生产,稳定生猪、棉花等产业。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启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适宜地区木本油料生产,扶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生产。推动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支持优势产地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加强生产、储运保鲜

优质粮食工程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

优质粮食工程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 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要力争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测覆盖面提升60%左右,“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 “优质粮食工程”2018年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年又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何以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怎样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6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解读。 优粮优产:好粮油是种出来的 前不久,第五届水稻开耕文化节在黑龙江省虎林市举办。作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地区,虎林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好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些条件为生产高品质大米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开耕文化节现场,中粮与种植农场代表签订了19000亩的水稻收购合同,确保按照标准化种植手段,提供高品质粮源。 “优粮优产”是优质粮食工程的首要一环。“要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特色调整种植结构,支持创新模式,让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种植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订单农业,实现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充分体现‘好粮油是种出来的、好粮卖好价钱’的导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说。 专家认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从而建立起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课程名称:粮食经济问题 论文题目: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专业班级:经贸0708 学生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马强 学期:2008——2009——1

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源,主要有自然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然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客观性,由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粮食的需求成刚性增长,以及从国外进口有较大风险,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最后,本文讨论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等。本文逻辑较严密,提出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较全面。 关键词:粮食安全对策中国粮食生产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源 有专家指出,未来我国粮食增长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科研体制不顺和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其它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水旱灾害趋于加重。在过去的3年中,国内耕地净减少了1300万亩。据一些学者预测,从“九五”期间到2010年,我国耕地预计将减少400万公顷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减少600万公顷。因此,未来时期耕地减少将会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基础的因素。 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121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约一半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0%,干旱缺水成了这些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生产最为严重的瓶颈。从长远看,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完全有可能超过耕地资源。有关专家建议,要保证粮食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不断增加水利投资,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由于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减少,以及农业科研体制的错位,导致了农业科研人员积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粮食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抓好2015年粮食产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粮食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抓好2015 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粮食管理 【发文字号】浙农计发[2015]4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粮食局浙江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5.03.02 【实施日期】2015.03.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粮食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抓好2015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 (浙农计发〔2015〕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粮食产销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市场供求的稳定。但种粮比较效益不高、政策激励作用弱化、种粮成本较快上涨等问题仍然存在,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加大。为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抓好2015年粮食产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要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金投向,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促进稳粮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力度不减,突出政策整合。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扶持,确保投入力度不减少,着力推进政策整合改革,切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规模导向。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统分结合,突出因地制宜。省级重点加强工作指导,提出原则性意见。各地根据当地粮食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细化的政策,并抓好落实。 --坚持公开透明,突出便捷高效。进一步推动政策执行实施、资金申请拨付等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简化操作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二、引导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各地要从当地粮食生产等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粮食生产,提高规模经营效益。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效率发挥、经营主体效益保障和我省耕地资源实际,现阶段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一般以100-500亩为宜。各地要加大对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投入力度,加强主体培育,新增资金向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倾斜。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大户、家庭农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世界粮食计划署由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合办,是联合国内负责多边粮食援助的机构,于1961年第16届联大和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决定成立,原定于1963年开始运作,但因1962年多地遭遇粮食危机,提前投入运作,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出版有《世界粮食计划署新闻》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年度报告》。 该组织的宗旨是以粮食为手段帮助受援国在粮农方面达到生产自救和粮食自给的目的,援助方式分紧急救济、快速开发项目和正常开发项目3种,其活动资源主要来自各国政府自愿捐献的物资、现金和劳务。目前主要认捐者有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荷兰、日本、德国、瑞典、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 南北战争之后,随着耕地的大规模扩张和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粮食剩余开始在美国出现并日趋严重。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失去了处理余粮的一大渠道,美国农产品开始了不可避免的堆积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了骇人的规模。 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向美国展示了对外粮食援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消化国内的粮食库存,美国国内的领导者以及人道主义积极分子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粮食对外援助联盟。1954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的核心法令《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又称《480公法》),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对外粮食援助。 然而《480公法》远不足以处理美国的剩余粮食,以休伯特·汉弗莱和麦戈文为代表的众多议员积极修正发案,提出建立一个多年的综合粮援项目,向参议院提交了《国际以粮食换和平法》的议案。迫

于汉弗莱的挑战压力,1959年1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关于农业的特别演讲中宣布了“以粮食换和平”的口号,成立了粮食换和平办公室,但并未真正实行。到了60年代初,美国开始了推动创建多边粮食援助机制的历史性进程。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 【法规类别】粮食管理 【发文字号】甘农牧发[2014]102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农牧厅 【发布日期】2014.04.14 【实施日期】2014.04.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 (甘农牧发〔2014〕102号) 各市(州)农机(农牧、农业)局(委),厅属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实现省内粮食动态平衡,供需安全可控”的目标要求,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主攻薄弱环

节机械化、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效益为着力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技术转化升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切实增强粮食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坚持市场拉动,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市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粮食生产机械化的长效机制;坚持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建立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机具;坚持农机农艺联动,建立适合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规程,促进规模化应用;坚持宣传促动,争取部门支持和配合,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470万千瓦以上,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四)发展重点 1、小麦 以提升生产机械化质量目标,主攻中南部丘陵山区机械播种和收获制约因素。加快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免少耕播种和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模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2、玉米 围绕全膜双垄沟播、垄膜沟灌、垄作沟灌和农田高效节水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突出解决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难题,加大深松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秸秆及废膜回收利用等技术的集成配套,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河西走廊

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粮食现状与前景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1994年莱斯特---布朗发表了《Who Will Feed China》的著名论文,对中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悲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当时随着粮食产量达到高峰,长期的下降可能开始了,到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很有可能至少下降将近1/5,或每年下降0.5%;未来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将会大幅推高世界粮价,其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此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学界、社会乃至多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虽然未必准确,但对于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却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在该文发表数年后,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客观评价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国粮食的基本概况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按国土资源部内部的统计,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7亿亩。中国农业用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2.人口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量显示:目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3.73%、农村人口占46.27%; 男性占51.2%、女性占48.8%;15岁以下占17.5%、60岁以上占 14.9%。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 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作值得自豪的成就。 3.主要粮食作物及生长习性 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到120天。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到140天。 4.中国公民的食物来源 来自农作物 中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品种,此外还有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稻谷,占粮食总产量的 40%左右,小麦产量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本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除了在部队服役三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这次学习的过程中,从我所在村庄的粮食生产现状调查,再联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形成了以下的工作报告。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我自己也有5亩责任田,每年都还会做做农活。我所在村庄是丰城市张巷镇邹坊村委会,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耕地约2000亩,人口1500户,属于中小型村庄,是属于赣抚平原地带,主要耕种水稻。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播种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5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10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开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高科技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6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和“四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种补贴等“四补贴”资金由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尤其是中央财政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四补贴”资金1116亿元。水利部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调度力度。中国气象局认真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报道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 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没能够被足够重视,当前面临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问题。 1 、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山区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

全球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全球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周陈凤 201421110125 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大幅波动是一场“结构性突变”。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两轮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不同,本轮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从2006年开始,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大。特别是从2010年年中开始至今,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糖类等供需缺口明显拉大。世界银行7月发布的初步研究结果估计,由于粮价飙升,全球最多将可能有1.05亿人因此沦落贫困线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也显示,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有8.54亿。现在世界上有10亿人挨饿,每一秒钟就有一个儿童饿死。粮食危机国已达37个,13个国家发生了粮食骚动,世界粮食储备只够维持53天。 当前影响世界粮食市场和粮价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这是影响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二是耕地因素,全球可耕土地面积已接近饱和,可新增耕地主要在非洲和南美洲。三是技术因素,世界粮食供需不稳定、粮价波动较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不够广泛,特别是在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缺乏现代农业科技设备、技术和人才,农业生产率低下,导致这些地区粮食危机频发。四是人口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专家都预计全球未来每年至少新增5000万人口,如果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30斤粮食计算,未来10年世界粮食需增加1.6亿吨。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强调,世界现有10亿饥饿人口,而世界粮食计划署只能救助其中的10%。五是政府因素,部分出口国采取的临时粮食出口限制政策实际加重了世界对粮食的不稳定情绪,从而进一步助推粮价走高。此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然灾害日益增多,局部政局动荡不稳,战争内乱时有发生,人车争食图穷匕见,富国补贴祸害穷国等也导致了全球粮食安全的出现。 一是建立应对价格波动的政策机制。因为农业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各国政府建立动态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稳定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同时要提高生产率与抵御风险的能力,除增加耕地面积之外,农作物单产产量的提高也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建设良好的灌溉系统,促进提高生产率,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健全粮食安全机制。特别是

903三农问题概论真题

903三农问题概论(2018年) 一简答题(7个中任选6个作答) 简述我国现目前的脱贫攻坚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形成,集体经济有一定规模,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城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替身,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县城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 “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 “三稳”,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到2020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 “两协调”,即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 调整任务:1.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2.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 3.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 4.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简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

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1)粮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2)粮食生产是农业部门的基本任务。 3.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 (1)按大洲:亚洲最多,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5以上;次为欧洲,占1/4;北美洲占1/5。 (2)按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国的粮食年产量都在一亿吨以上。包括法国在内,这五个国家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5,其中中国粮食生产约占世界1/5。(3)按人均产量: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均产粮1500千克左右。亚洲、拉丁美洲人均产粮较少,非洲最少。 (4)主要商品粮产区:北美洲的温带草原区和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区。 (5)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其中美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总出口额的一半。 4.世界粮食问题 (1)表现——亚非拉国家的匮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过剩问题 (2)原因——地区生产的不平衡(根源);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与人口增长过快 实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3)解决途径——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控制人口增长(长期);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国农业生产 一、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南方的水稻栽培和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都为世界最早;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栽培养蚕和栽培养茶树的故乡;我国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糖料、大豆、茶叶、花生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利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的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②工业中有大量原料需农业供应;③农产品出口换取的巨额外汇可支援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证实现四化的根本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农产品还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农业仍居战略重点的首位。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