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igma-测量溶菌酶活性

Sigma-测量溶菌酶活性

Sigma-测量溶菌酶活性
Sigma-测量溶菌酶活性

L6394

Page 1 of 3

SPMICR04

Revised: 09/15/94SIGMA QUALITY CONTROL TEST

PROCEDURE

Enzymatic Assay of LYSOZYME 1

(EC 3.2.1.17)

PRINCIPLE: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Cells (Intact) Lysozyme >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Cells (Lysed)CONDITIONS: T = 25E C, pH = 6.24, A 450nm , Light path = 1 cm

METHOD: Turbidimetric Rate Determination

REAGENTS:

A.66 mM Potassium Phosphate Buffer, pH 6.24 at 25E C

(Prepare 100 ml in deionized water using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Anhydrous,Sigma Prod. No. P-5379. Adjust to pH 6.24 at 25E C with 1 M KOH.)

B.0.015% (w/v)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Cell Suspension (Substrate)

(Prepare 25 ml in Reagent A using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ATCC 4698 lyophilized cells,Sigma Prod. No. M-3770. The A 450nm of this suspension should be between 0.6 and 0.7.)C.

Lysozyme Enzyme Solution

(Immediately before use, prepare a solution containing 200 - 400 units/ml of lysozyme in cold Reagent A.)PROCEDURE:

Pipette (in milliliters) the following reagents into suitable cuvettes:

Test Blank Reagent B (Substrate) 2.50 2.50Equilibrate to 25E C. Monitor the A 450nm until constant, using a suitably thermostatted spectrophotometer. Then add:

Reagent C (Enzyme Solution)

0.10 ------Reagent A (Buffer)------ 0.10Product

Information

(EC 3.2.1.17)

PROCEDURE: (continued)

Immediately mix by inversion and record the decrease in A450nm for approximately 5 minutes.

Obtain the ?A450nm/minute using the maximum linear rate for both the Test and Blank. CALCULATIONS:

(?A450nm/min Test - ?A450nm/min Blank)(df)

Units/ml enzyme =

(0.001) (0.1)

df = Dilution factor

0.001 = Change in absorbance at A450nm as per the Unit Definition

0.1 = Volume (in milliliter) of enzyme used

units/ml enzyme

Units/mg solid =

mg solid/ml enzyme

units/ml enzyme

Units/mg protein =

mg protein/ml enzyme

UNIT DEFINITION:

One unit will produce a ?A450nm of 0.001 per minute at pH 6.24 at 25E C using a suspension of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as substrate, in a 2.6 ml reaction mixture.

FINAL ASSAY CONCENTRATION:

In a 2.60 ml reaction mix,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are 66 mM potassium phosphate,

0.014% (w/v)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cell suspension and 20 - 40 units lysozyme. REFERENCE:

Shugar, D. (1952)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8, 302-309

NOTES:

1.This assay procedure is not to be used to assay Lysozyme, Bovine Recombinant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Sigma Prod. No. L-9772, Lysozyme, Human, Recombinant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Sigma Prod. No. L-2026, and Lysozyme Insoluble Enzyme on Agarose,

Sigma Prod. No. L-1129.

L6394Page 2 of 3

SPMICR04

Revised: 09/15/94

(EC 3.2.1.17)

NOTES: (continued)

2.This assay is based on the cited reference.

3.Where Sigma Product or Stock numbers are specified, equivalent reagents may be

substituted.

Sigma warrants that the above procedure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utilized at Sigma and that Sigma products conform to the information in Sigma publications. Purchaser must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and products for its particular use. Upon purchase of Sigma products, see reverse side of invoice or packing slip for additional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sale.

L6394Page 3 of 3

SPMICR04

Revised: 09/15/94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试验及标准 国家标准GB1094-85《电力变压器》中规定的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加压时间步骤,如图5所示。其试验步骤为:首先试验电压升到U 2下进行测量,保持5min ;然后试验电压升到U 1,保持5s ;最后电压降到U 2下再进行测量,保持30min 。U 1、 U 2的电压值规定及允许的放电量为 U U 2153=.m 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 <500pC 或 U U 213 3=.m 电压下允许放电量Q <300pC 式中 U m ——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试验前,记录所有测量电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50%。 测量应在所有分级绝缘绕组的线端进行。对于自耦连接的一对较高电压、较低电压绕组的线端,也应同时测量,并分别用校准方波进行校准。 在电压升至U 2及由U 2再下降的过程中,应记下起始、熄灭放电电压。 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 。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高重复脉冲为准,偶尔发生的较高的脉冲可忽略,但应作好记录备查。整个试验期间试品不发生击穿;在U 2的第二阶段的30min 内,所有测量端子测得的放电量Q ,连续地维持在允许的限值内,并无明显地、不断地向允许的限值内增长的趋势,则试品合格。 如果放电量曾超出允许限值,但之后又下降并低于允许的限值,则试验应继续进行,直到此后30min 的期间内局部放电量不超过允许的限值,试品才合格。利用变压器套管电容作为耦合电容C k ,并在其末屏端子对地串接测量阻抗Z k 。

溶菌酶实验 实验报告 第七组

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实验报告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第七组 组员:

一、实验内容: 溶菌酶的提取和系列性质测定 在研究酶的性质、作用、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时都需要使用高度纯化的酶制剂以避免干扰。酶的提纯工作往往要求多种方法交替应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常用的提纯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酶蛋白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操作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分离提纯效果。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球蛋白G,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4×104,是一种强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10.0以上,并对温度和酸不敏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家禽的蛋清中,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液、淋巴液等细胞中,植物卷心菜、萝卜、木瓜等,以蛋清含量最丰富,约为0.3%。 本实验用鸡蛋为原理,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硫酸铵沉淀,分子筛层析等步骤提取溶菌酶。 二、实验原理: 1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

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2.柱层析技术 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溶菌酶提取

方法对比讲稿用 2.1 结晶法 溶菌酶具有耐热、耐酸的特性,并且易溶解在盐溶液,稳定性好,通过改变盐溶液的条件,可使溶菌酶以晶体形式析出而得以分离,结晶法也因此成为制备溶菌酶晶体最为传统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主要过程可简述如下,向富含溶菌酶的蛋清中加入(NH4)2SO4等中性盐,依据溶菌酶的等电点区,用氢氧化钠调节蛋清溶液的 pH,再加入溶菌酶晶体进行诱导,4℃放置大概 2 周,即可析出大部分的溶菌酶晶体,而与其它杂蛋白质得以分离。如要得到到更高纯度的溶菌酶,可将析出的溶菌酶晶体过滤,重新溶解,再利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重结晶即可。结晶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是目前从蛋清中提取分离溶菌酶的首选方法,但它要求溶菌酶的含量要相对高,因此不适宜溶液中微量溶菌酶的分离。此外,晶体的形成,蛋白质结晶既受到自身分子结构的影响,又受到结晶条件的影响,结晶过程中只要有细微的差别,晶体的产量和质量都将受到很大影响(结晶过程不好控制),所以蛋白质结晶是一个宏观看似简单而实际微观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为进一步完善结晶法分离纯化溶菌酶,研发人员越来越重视膜结晶法的研究与应用。相比于常规结晶方法,膜结晶法对蛋白质初始浓度要求低、结晶诱导时间较短、尤其是结晶过程可控,因而具有明显优势。 2.2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借助溶液中各种蛋白质等粒子的带电差异,而与离子交换剂之间具有强弱不一的结合力,达到分离纯化物质的操作技术。依据原料及分离纯化的不同要求,可分别选择羧甲基琼脂糖、羧酸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等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实现自动化连续操作,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是目前溶菌酶生产的常用方法。 (联用层析法因分离速度快、处理量大等优势而受到研发人员的广泛关注,包括膜亲和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尤其是离子交换层析法 20 世纪 80 年代便开始广泛应用于溶菌酶地分离纯化。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高效、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是溶菌酶生产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2.3 色谱法 以亲和力为基础,将不溶性的载体与可逆结合的配体相偶联,制备成具有特异亲和性的分离介质,选择性地吸附生物活性物质,依据待分离物质的特性再利用相应组成的溶液洗脱而达到分离提取需要物质的目的,这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亲和色谱技术。亲和色谱技术是诸多色谱法的一种,选择性高、快速、高效,适合蛋清溶菌酶高效分离与纯化的需要。随着生产对技术要求的提高,研发人员以传统的膜处理为基础,利用固定离子亲和色谱和膜分离相结合,制备固定金属亲和膜,因其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多方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金属亲和膜对溶菌酶的选择吸附性能良好。如若将间歇式吸附与连续式脱附耦合亲和层析法相结合,用于溶菌酶分离纯化,蛋白质回收率和吸附剂利 用率都会有明显提高。 2.4 亲和分离法 亲和力为基础,借助物质间的特异性结合力,使目的物质或者杂质与相应的配基结合而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物的目的,即亲和分离法,包括亲和沉淀法、亲和膜分离法、亲和过滤法、亲和层析法等。尤以亲和层析法和亲和沉淀法的应用广泛。亲和层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和酶的生物学特异性,即蛋白质或酶与其配体之间所具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Lysozyme,E.C.3.2.17),全称为1,4-p -N -溶菌酶,又称为细胞壁溶解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酶,因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具有溶菌作用而得名。 (一)溶菌酶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溶菌酶易溶于水,遇碱易破坏,不溶于丙酮、乙醚,是一种白色、无臭的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14.7ku,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氨基酸残基及芳香族氨基酸如色氨酸残基的比例很高,含有4个二硫键,如图2 -24所示,其等电点为10~11。在37℃条件下溶菌酶的生物学活性可保持6h,当温度较低时保持时间更长,利于溶菌酶在体内发挥作用。禽蛋蛋清是溶菌酶的重要来源,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17 -1所示。溶菌酶由两个区域组成,由一个长的α螺旋所联接,其二级结构大多是α螺旋。N末端的区域( f40~80)由一些螺旋线组成,大多数是反平行的β折叠。第二个区域由fl~39和f89~129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的这两个区域被一个螺旋体(f87天冬氨酸- 114精氨酸)所分离,分子组成了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基本结构,对溶菌酶发挥抗菌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 表17 -1 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特性 特性数值 相对分子质量14 400 亚基数 1 氨基酸129 等电点10.7 二硫键数 4 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0 E1%280nm 26.4 93℃时的D热值(每分钟破坏90%的活性)110 酶活力的实验通过浑浊溶壁微球菌的细胞溶解 (二)溶菌酶的来源 溶菌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人和许多哺乳动物的组织和分泌液中,均发现有溶菌酶存在,其物化性质基本相似,溶菌酶的来源如表17 -2所示。溶菌酶主要分布于禽蛋和鸟类蛋清中,尤其是浓厚蛋白的系带膜状层中。禽蛋中异常丰富,占整个蛋清中的 3.5%,鸡蛋蛋清是溶菌酶的主要商业来源。 表17 -2溶菌酶的来源

溶菌酶资料

溶菌酶 ----新型免疫抗菌抗病毒药物、饲料添加剂 溶菌酶研发背景: 抗生素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不仅用于临床,也广泛用于畜禽饲养和农业方面。在过去的50多年中,由于饲用抗生素在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且病原菌抗药性逐年增强,致使疗效下降,剂量提高,造成动物疾病越防越难防,越治越难治,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危害。同时也给全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4年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现在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因此寻求广谱、高效的新一代饲用抗菌药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摆在人类面前的课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系博士生导师、高级研究员王雯禾博士(1993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获微生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发现: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对微生物细胞壁具有水解功能的抗菌酶,如溶菌酶lysozyme能够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而使微生物死亡,而且溶菌酶lysozyme在人和动物的唾液、眼泪、乳汁以及肌体组织中大量存在,是人和动物自身重要的免疫因子,与人和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溶菌酶lysozyme的溶菌(杀菌)作用与传统的抗生素药物相比,具有对某一病原菌所有血清型都有效的优点,克服了一种抗生素只能预防一种或其中一种血清型病原菌的不足,更不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 王雯禾博士认为,溶菌酶lysozyme作为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在替代抗生素,控制耐药菌,生产绿色肉蛋奶食品方面是最佳的选择。并多次鼓励和支持国内年轻的科学家、学者,致力于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对全人类的健康有杰出贡献的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并于2003年10月推出最早用于防治动物疾病的产品--溶菌酶系列,由于它不但能溶解(杀死)细菌,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而且还能和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所以它作为预防动物疾病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正在动物疾病防治的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溶菌酶生产原理 ---- 一种基因克隆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荷兰科学家就研制出phyA基因工程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基因克隆菌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伟大的研究成果在生物领域被迅速推广和使用。 溶菌酶是我们澳洲的研究专家团将来源于健康动物体内的溶菌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克隆重组进入受菌体,筛选优选优良菌种,通过生物发酵和生物提取工艺以及冷冻干燥技术产生的一种水溶性溶菌(杀菌)蛋白酶。 ·溶菌酶的社会效益 溶菌酶在畜牧业中推广应用,一方面将降低疫病造成的产量下降,减少由此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大大提高畜牧水产业的经济效益(若按仔猪的死亡率达10-20%,鸡死亡率达20%左右,水产死亡率达3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到2.8亿元以上,4.44亿左右和5.2亿元),另一方面的推广应用能很好的解决家畜家禽水产疫病防治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并能改善肉蛋奶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可促进我国畜禽水产肉蛋奶的出口,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溶菌酶的生态效益 本产品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活性生物成分——溶菌酶进行分离提纯所得到的制剂易泰·溶菌酶,不含激素和化学防腐剂。因此本产品在生产中的应用无毒、无药物残留、不会产生耐药菌株,不但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还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溶菌酶系列产品

溶菌酶

溶菌酶 2010级基地班马冬珂10104109 一:溶菌酶的性质: 1907年,Nicolle最早发表了枯草杆菌溶菌因子的报告,两年后,Laschtschenko指出,鸡蛋也有较强溶菌活性,并把它命名为溶菌酶(Lysozyme,EC3.2.1.17)。紧接着Fleming和Meyer等证实植物中也含有溶菌酶,以后人们对溶菌酶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1) 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有机物中的糖苷水解酶,作用于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和N一乙酰胞壁之间的8—1,4键,能使某些细菌细胞壁中的粘多糖成分分解。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球蛋白,等电点在pH值10.8左右,分子量为14000,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当pH值在1.2—11.3的范围剧烈变化时,其结构几乎不变。在酸性环境下,溶菌酶对热的稳定性很强;pH值低于4时,溶菌酶可以长期在室温下存放。其纯品为白色或微黄、黄色的结晶体或无定型粉末,无异味,,微甜,易溶于水,遇碱易被破坏,不溶于乙醚. 280nm的消光系数为13.0。酶活性可被该酶活性可被一些金属离子Cu2+,Fe2+,Zn2+(10-5~10-3M)以及N-乙酰葡萄糖胺所抑制,能被Mg2+,Ca2+(10-5~10-3M)、NaCl所激活。 二:提取原材料和提取方法: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组织的分泌液中,一些植物(如卷心菜、木瓜等)的汁液中也有强力的溶菌酶活性。目前一般从蛋清和蛋壳中提取溶菌酶。 提取原料:鸡蛋(含量约为2%到4%)。鸡蛋清按水分和固形物所占比重,则含水分87%,固形物13%;固形物中大约90%是蛋白质, (2) 提取方法: 1.蛋清中溶茵酶的提取:蛋清中的溶菌酶可用吸附法提取,过程如下:蛋清过滤(90目100目),加入724型树脂吸附(每公斤蛋清加15g)一倾去蛋清一冲洗并控干树脂。用质量分数10%硫酸铵洗脱一洗胶液中加入晶体硫酸铵(30g/100mL)沉淀溶菌酶,沉淀晾干即得到溶菌酶粗制品。蛋清中的溶菌酶也可用直接结晶法制取,即在蛋清中加入食盐(NaCI)。使其质量分数达到5%,并调节溶液pH值至10.0左右,加入少许溶菌酶晶体为晶种,于-4摄氏度冰箱冷却静置7d一14d即可获得溶菌酶的结晶品。这种工艺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溶菌酶,收率也比较高。可广泛用于从蛋清提取溶菌酶的工业化生产。 2.蛋壳中溶茵酶的提取:蛋壳中(实际上是蛋壳膜)溶菌酶含量虽然较低,但从变废为宝的角度考虑,仍是提取溶菌酶的重要原料。具体工艺流程如下:蛋壳一质量分数1%NaCI抽提滤液加热去除杂蛋白,加聚丙酸凝聚(富集),溶解凝聚物,加氯化钙沉淀上清液结晶。 三:制备(重点): 1..酸性条件下热处理法提纯溶菌酶:在酸性条件下溶菌酶具有热稳定性,不易变性失活,且溶菌酶和卵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1.0和4.5,由于溶菌酶和卵蛋白的性质著异,因而在实验中采用热变性和调pH值使卵蛋白沉淀的方法来探讨去除卵蛋白的较好方法。研究发现溶菌酶和卵蛋白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力,在加热

溶菌酶应用简介

1. 溶菌酶简介 溶菌酶,又称细胞壁水解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组织及分泌物、原生动物、昆虫和各种微生物中。1922年Fleming等发现,在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有能够溶解细胞壁杀死细菌的酶,因而被命名为溶菌酶。它能够水解N一乙酰葡萄糖胺与N一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一1,4糖苷键,因此可以溶解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具有溶菌作用,溶菌酶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安全性能高,在食品、医药、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溶菌酶的理化性质(可要可不要) 溶菌酶是一种糖苷水解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碱性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 300,分子中富含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其多肽链经盘绕折叠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外形结构, 溶菌酶纯品为白色粉末结晶,无臭、甜味,易溶于水和低浓度的盐溶液,不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正常条件下溶菌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50℃,最适pH为5~7,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热稳定性强,耐酸性强,pH为4—7时,100℃下处理45 min仍能保持其酶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变性。 3. 溶菌酶的作用 1.抗菌消炎 2.抗病毒: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作用。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3.增强免疫力:溶菌酶作为机体非特异免疫因子之一,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在机体正常防御功能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作用。 4.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溶菌酶还具有激活血小板的功能。可以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从而体现其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5.促进双歧乳酸杆菌增殖:溶菌酶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儿肠道细菌双歧乳酸杆菌的增殖,促进婴儿消化吸收,可以促进人工喂养婴儿肠道细

实验一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实验一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实验目的: 1、掌握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溶解的原理及应用。 2、证实体液中溶菌酶的存在观察溶菌酶的溶菌现象。基本原理: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唾液、泪液、痰、鼻腔分泌物以及白细胞和血清等均含有丰富 的溶菌酶。测定分泌物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及其变动情况,可作为评价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溶菌酶的杀菌机理是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层,粘肽是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溶菌酶能切断粘肽结构中的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B - 1,4 糖苷键,破坏粘肽支架,使细胞壁破坏。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护细菌,即抗低渗,故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后,在低渗环境中可发生溶解。溶菌酶的主要作用对 象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粘肽层外还有脂多糖、外膜和脂蛋白结构, 故在一般情况下溶菌酶不易发挥直接作用。实验材料: 1、葡萄球菌: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普通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 2、标准溶菌酶:称取溶菌酶标准纯品,用蒸馏水配制为1000ug/ml 原液, 并稀释为100、50、10 ug/ml 标准液,用前保存在冰箱中。 3、唾液:用无菌平皿收集唾液,可在同学间收集。(于饭后两小时,清水漱口3 次,10 分钟后,收集唾液于清洁烧杯中); 4、其它:无菌打孔器(孔径2mm ),无菌毛细吸管、毫米尺等。实验方法: 1、制备含葡萄球菌的琼脂平板加热融化3%琼脂,冷至60C ~70C时, 加入1ml 葡萄球菌菌液,混合均匀,倾注于无菌平皿内。 2、用无菌打孔器在葡萄球菌琼脂平板上打孔,孔径2mm 左右,孔距5- 20mm 。用针头挑出孔内琼脂, 3、用毛细吸管取新鲜收集的唾液加入琼脂孔内,每孔加满唾液,同时加标准溶菌酶作阳性对照。 4、置24-28 °C下12-18h观察结果。观察各孔周围溶菌情况,测量溶菌环直径。实验结果: 用毫米尺或三角板量取小孔周围溶菌环直径,并作记录,可与标准溶菌酶阳性对

局部放电测试仪校准装置

JFD-401 局放仪校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按照DL/T846.4-2004《局部放电测量仪》、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JJG(机械)145 -93《局部放电检测装置》检定规程的要求,检定局放仪需用仪器有:示波器、正弦信号发生器、脉冲发生器、双脉冲发生器、频率计、电压表、电流表、电容电桥、兆欧表等。上述仪器中除脉冲发生器、双脉冲发生器外,均为常规测试仪器。而脉冲发生器要求电压覆盖范围宽,脉冲波形满足特殊规定要求;双脉冲发生器需输出脉冲时延可调的双脉冲,固均需专门研制。本校准系统的核心即为一台高性能的校准脉冲发生器和一台双脉冲发生器,校准脉冲发生器可以满足局放仪视在放电量测量线性度误差、正负脉冲响应不对称误差、开关换档误差、检测灵敏度等主要检定项目检定的要求;双脉冲发生器可以满足局放仪低重复率脉冲响应误差、脉冲分辨时间测量、脉冲频率测量、数字式局放仪等检定项目检定的要求。另配的校准回路箱提供屏蔽的校准回路,使检定时干扰水平大大降低,保证检定的顺利进行以及检定的测量精度。 二、原理和结构 JFD-401 校准系统分为四大部分:JFD-401C校准脉冲发生器、JFD-401J 积分系统、JFD-401S双脉冲发生器和JFD-401H校准回路箱。校准脉冲发生器可输出幅值大范围可调、波形符合要求的校准脉冲。双脉冲发生器可输出脉冲频率可调、两脉冲间隔脉冲时延可调、波形符合要求的校准脉冲并可进行脉冲计数、积分系统用于以积分方式检定局放仪方波发生器。校准回路箱可以调节试品电容及耦合电容,使其满足检测阻抗的调谐范围。上述四部分分别装在独立的金属机箱里,保证屏蔽效果良好。 三、技术参数 JFD-401C 校准脉冲发生器的技术指标如下: 1、校准脉冲上升时间:<60nS 2、校准脉冲电压幅值可调范围:粗调档分0db,-20db,-40db三档;细调档可从1.0V至110V无级调节;实际上可以做到从10mV至100V连续可调。 3、校准脉冲电容档:20pF,50PF,100pF,500pF,1000PF,2000PF 共六档。

溶菌酶

内容 1:溶菌酶简介 1.1 溶菌酶 溶菌酶(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溶菌酶存在 在自然界中,溶菌酶普遍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和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液、鼻涕、尿液、乳汁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肾、淋巴组织、肠道等)。 从木瓜、芜青、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萝卜等植物中也能分离出溶菌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高。 溶菌酶生理作用 在生物体内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理功能,还可激活血小板,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具有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2:溶菌酶的种类 溶菌酶的研究最早是从尼科尔(Nicoile)1907年发表枯草杆菌溶解因子的报告开始的。两年后,Laschtschenko指出:鸡卵白强烈抑菌作用是酶作用的结果。1922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 1937年由Abraham与Robinson从卵蛋白中最先分离出晶体溶菌酶,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根据来源不同,将溶菌酶分为三类 (1)动物源溶菌酶 ?动物源溶菌酶包括鸡蛋清溶菌酶及人和哺乳动物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在鸡蛋清中约含有3.5%左右的酶,分子 量为14000,其等电点在pH10.8左右,最适效应温度在50℃,化学性质稳定,pH 在1.2~11.3之间改变时对酶结构影响很小,pH在4~7范围内100℃处理1min仍 有近100%的活力,在210℃条件下加热1.5h仍具有活性。 鸡蛋清溶菌酶在碱性环境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分解G+细菌,但对G-细菌不起作用。研究表明其它鸟类蛋清溶菌酶也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其排列顺序和鸡蛋清溶菌酶不同,并且活性部位也不相同。 人溶菌酶分子量为14600,对人的溶菌酶研究发现它是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有4个S-S键,其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及组成与鸡蛋清溶菌酶相比有极大的差异,但三级结构有相似性,其溶菌活性比鸡蛋清溶菌酶高2倍。对于哺乳动物溶菌酶,目前仅从牛、马、羊等动物的乳汁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化学性质与人溶菌酶相似,但结构尚不清楚,其溶菌活性远低于人溶菌酶。 (2)植物源溶菌酶 目前发现含溶菌酶的植物有近170种,在木瓜、无花果、大麦等植物中均已分离出溶菌酶。植物源溶菌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000~29000单位,其对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但其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 (3)微生物源溶菌酶 上世纪60年代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溶菌酶,根据其作用对象分为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方法一 1.取血,断尾或腹主动脉采血,在室温下静置1h,然后4℃冰箱中保持4h, 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备用; 2.用0.1mol/L的磷酸缓冲液(PBS,PH6.4)将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O.D.570=0.3,菌浓度为4×106cfu/mL); 3.取3.0 mL该悬液于离心管中,再加入50μl血清混匀,570nm下测初始光密 度值(A0); 4.然后将试液移于37℃水浴30 min; 5.取出后立即置于冰浴10 min以终止反应,测反应后的光密度值(A); 6.计算。 公式: U=(A0-A)/A U:溶菌活力;A0:反应前光密度值;A:反应前光密度值 方法二 1.取血,断尾或腹主动脉采血,在室温下静置1h,然后4℃冰箱中保持4h, 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备用; 2.用0.067mol/L的磷酸缓冲液(PBS,PH6.4)将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配制成0.2mg/ml的菌悬液; 3. 3.0 mL该悬液于离心管中,再加入40μl血清混匀,540nm下测初始光密度 值(A0); 4.然后将试液移于28℃水浴30 min; 5.取出后立即置于冰浴10 min以终止反应,测反应后的光密度值(A); 6.计算。 公式: U=(A0-A)/A

U:溶菌活力;A0:反应前光密度值;A:反应前光密度值 方法三 准确称取溶菌酶标准品,用pH 6.4,1/15 mol/L PBS配成1ug/mL,,临用时用PBS稀释成500,100,50,25,10 ug/mL标准液,用以制成标准曲线。以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leikticus)冻干粉为底物,用1/15 mol/L,pH 6.4磷酸缓冲液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浊液(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640 nm测定并调整其浓度为透光率达30%-40%)。O.D.530=0.3,菌浓度为4×106cfu/mL)。 取0.1 mL血清于小试管中,置28℃水浴锅中预热5 min,然后加入1.8 mL 已预热的菌液,立即计时,至2 min时加入2滴5 mol/LKOH溶液以终止反应,立即用0.5 cm比色杯于640 nm波长测其透光率T1%。取同样血清0.1 mL于1滴5 mol/L的KOH溶液中摇匀,28℃预热5 min后加入1.8 mL已预热的菌液,在同样温度下至2 min时同法测定其透光率T0%。T1%-T0%为透光率差值,即溶菌酶所致透光率的变化。再从标准曲线上可查血清中溶菌酶含量。 附: A所需器材 离心管温箱移液枪枪头血凝板冰离心架722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剪刀 B所需试剂 灭菌生理盐水:0.65% 0.067mol/L的磷酸缓冲液(PBS,PH6.4): 甲液:KH2PO49.08g/L 乙液:Na2HPO49.47g/L或Na2HPO42H2O 11.88 g/L 或Na2HPO47H2O 17.87g/L或Na2HPO4 12H2O 23.88 g/L pH6.4的PBS为:甲液73.5mL 乙液26.5ml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随着电力设备电压等级的提高,人们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国近年来110kV以上的大型变压器事故中50%是属正常运行下发生匝间或段间短路造成突发事故,原因也是局部放电所致。局部放电检测作为一种非破坏性试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局部放电一般不会引起绝缘的穿透性击穿,但可以导致电介质(特别是有机电介质)的局部损坏。若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不但能够了解设备的绝缘状况,还能及时发现许多有关制造与安装方面的问题,确定绝缘故障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因此,高压绝缘设备都把局部放电的测量列为检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产品不但在出厂时要做局部放电试验,而且在投入运行之后还要经常进行测量。对电力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是一项重要预防性试验。 根据局部放电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如电荷的交换,发射电磁波、声波、发热、光、产

生分解物等,可以有很多测量局部放电的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两大类,电测法包括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非电测法包括声测法、光测法、化学检测法和红外热测法等。 一、电测法 局部放电最直接的现象即引起电极间的电荷移动。每一次局部放电都伴有一定数量的电荷通过电介质,引起试样外部电极上的电压变化。另外,每次放电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在气隙中一次放电过程在10 ns量级;在油隙中一次放电时间也只有1μs。根据Maxwell电磁理论,如此短持续时间的放电脉冲会产生高频的电磁信号向外辐射。局部放电电检测法即是基于这两个原理。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法、介质损耗分析法等。 1.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脉冲电流法的基本测量回路见图3-5 。图中C x代表试品电容,Z m(Z'm)代表测量阻抗,C k代表耦合电容,它的作用是为C x与

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测量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电力设备在交流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包括测量在某一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设备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二、测量基本方法与步骤 2.1试验方法:根据接线方式可分为并联法、串联法,即检测阻抗与被试品串联进行测量,称为串联法;检测阻抗与被试品并联进行测量,称为并联法,此时,需加测量用耦合电容器。对于变压器来说,一般通过套管末屏处测量,类似并联法。 (1)并联法: 2.2试验步骤: 2.2.1试验接线:应根据被试品的特点完成接线,检查试验加压回路、测量系统回路;

2.2.2试验回路校准:在加压前应对测试回路中的仪器进行例行校正,以确定接入试品时测试回路的刻度系数,该系数受回路特性及试品电容量的影响。在已校正的回路灵敏度下,观察未接通高压电源及接通高压电源后是否存在较大的干扰,如果有干扰应设法排除。 2.2.3试验前试品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 (1)使试品表面保持清洁、干燥,以防绝缘表面潮气或污染引起局放。 (2)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试验期间试品应处于环境温度。 (3)试品在前一次机械、热或电气作用以后,应静放一段时间再进行试验,以减少上述因素对本次试验结果的影响。 2.2.4测定局放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 拆除校准装置,其他接线不变,在试验电压波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电压从远低于预期的局放起始电压加起,按规定速度升压直至放电量达到某一规定值(一般为局放仪在测量时可观测到的设备放电)时,此时的电压即为局放起始电压。其后电压再增加10%,然后降压直到放电量等于上述规定值,对应的电压即为局放熄灭电压。测量时,不允许所加电压超过试品的额定耐受电压,另外,重复施加接近于它的电压也有可能损坏试品。 2.2.5测定局部放电量 (1)无预加电压的测量 试验时试品上的电压从较低值起逐渐增加到规定值,保持一定 时间再测量局放量,然后降低电压,切断电源。有时在电压升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基础和原理-新版.pdf

变压器试验基础与原理 1.概述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为使输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建设和使 用更加经济可靠,就必须改进限制过电压的措施,从而降低系统中过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水平。这样,长期工作电压对设备绝缘的影响相对地显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产品出厂时进行的高电压绝缘试验(如:工频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 作冲击电压等试验),其所施加的试验电压值,只是考核了产品能否经受住长期 运行中所可能受到的各种过电压的作用。但是,考虑这种过电压值的试验与运行中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关系,特别对于超高电压系统,工作电压的影响更加突出。所以,经受住了过电压试验的产品能否在长期工作电压作用 下保证安全运行就成为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为了考核产品绝缘长期运行的性能,就要有新的检验方法。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感应耐压试验(ACSD 和ACLD)就是用于这个目的的一种试验。 2.局部放电的产生 对于电气设备的某一绝缘结构,其中多少可能存在着一些绝缘弱点,它在- 定的外施电压作用下会首先发生放电,但并不随即形成整个绝缘贯穿性的击穿。 这种导体间绝缘仅被局部桥接的电气放电被称为局部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在导体附近发生也可以不在导体附近发生(GB/T 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 注1:局放一般是由于绝缘体内部或绝缘表面局部电场特别集中而引起的。 通常这种放电表现为持续时间小于1微秒的脉冲。 注2:“电晕”是局放的一种形式,她通常发生在远离固体或液体绝缘的导体 周围的气体中。 注3:局部放电的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 电磁辐射、超声、发光、发热以及出现新的生成物等。 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常存在着气隙。另外,变压器油中可能存在着微量 的水份及杂质。在电场的作用下,杂质会形成小桥,泄漏电流的通过会使该处发热严重,促使水份汽化形成气泡;同时也会使该处的油发生裂解产生气体。绝缘内部存在的这些气隙(气泡),其介电常数比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要小,故气隙 上承受的电场强度比邻近的绝缘材料上的电场强度要高。另外,气体(特别是空

溶菌酶检验标准

1术语和定义 溶菌酶酶活性单位:在25℃、pH值为6.2的条件下,于450nm处每分钟引起溶酶小球菌体(Micrococcus Lysodeiktidus)溶液吸光度下降0.001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本定义适合“比浊法”。 溶菌酶效价:溶菌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对数计量与抑菌圈直径(面积)呈对数关系,通过检测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比较标准品与样品产生抑菌圈的大小,计算出样品的效价,单位为u。本定义适合“管碟法”。 2技术要求 2.1外观和性状要求 粉酶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2.2技术指标 4.2.1粉酶水分含量:≤12%。 4.2.2粉酶粒度:420μm孔径分析筛筛上物≤4%。 4.2.3粉酶炽灼残渣:≤10.0%。 4.2.4酶活(效价)指标 4.2.5卫生指标 符合GB 13078和NY/T 722的有关规定。 3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所用试液中的标准溶液,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要求按GB/T 601,GB/T 602制备。 3.1外观的测定 取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下衬白纸进行目测。 3.2粉酶水分的测定 按GB/T 6435 规定进行检测。 3.3粉酶粒度的测定 按GB/T 5917 规定进行检测。 3.4粉酶炽灼残渣的测定 按《中国兽药典》规定进行检测。 3.5卫生指标的测定 按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和NY/T 722规定的方法进行。

3.6溶菌酶酶活性(效价)的测定 溶菌酶微生物测定法系在适宜条件下,通过检测溶菌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计算出溶菌酶活性(效价)的方法。依据试验设计原理不同,可分为比浊法和琼脂扩散法(即管碟法)。 3.6.1试剂和溶液 5.6.1.1溶酶小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dus) 将溶酶小球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置37℃培养48小时,用无菌水将菌体洗下,用纱布滤过,滤液离心后,倾去上层清液,用水洗涤菌体数次,然后用少量水悬浮,冰冻干燥,得淡黄色粉末,供测定用,保存一年。 使用时,在营养琼脂斜面上活化,传代培养,工作用菌种不超过5代,斜面菌种从培养好到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个月。并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放置4℃冰箱保存。制备的菌悬液可以使用一周,不用时放置4℃冰箱保存。 5.6.1.2磷酸缓冲液 称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11.7g,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7.86g,加900mL水溶解,调pH 值至6.2,定容至1000mL。 5.6.1.310%氢氧化钠溶液 5.6.1.41%硫酸铜溶液 5.6.1.530%三氯醋酸 5.6.1.6斜面培养基:营养琼脂 5.6.1.7抗生素检定培养基II号 5.6.1.8溶菌酶标准品 3.6.2仪器 5.6.2.1分析天平:精密度0.1m g; 5.6.2.2牛津杯:牛津杯内径6.0±0.1mm,外径7.8±0.1mm,高10.0±0.1mm,每套牛津杯的重量差异不超过±0.05g,内外壁及两端面光滑平坦。管壁厚薄一致; 5.6.2.3陶瓦盖:内径约103mm,外径108mm,平坦,吸水性强。应定期清洗、干燥或干热灭菌; 5.6.2.4游标卡尺:精度0.02mm; 5.6.2.5双碟:内径约90mm,外径16mm~17mm的硬质玻璃或塑料培养平皿,碟底厚薄均匀,水平透明,无色斑气泡; 5.6.2.6超净工作台:有效工作面局部洁净度100级。用于试验菌的接种传代或菌悬液制备; 5.6.2.7pH酸度计:精确到0.01; 5.6.2.8分光光度计:配10mm比色皿,可在450nm下测定吸光值; 5.6.2.9离心机:转速为4000r/min以上; 5.6.2.10秒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s; 5.6.2.11恒温培养箱:设置漂移温度为35℃~37℃; 5.6.2.12高压灭菌锅

溶菌酶的提纯结晶和活力测定.实验报告doc

溶菌酶的提纯结晶和活力测定 姓名:学号: 班级:指导老师: 一、实验前言 1.实验背景 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能够水解细胞壁成分中N- 乙酰胞壁酸与N- 乙酰葡萄糖胺之间的β- 1,4 糖苷键的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等方面,现从鸡蛋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已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蛋清中的溶菌酶含量越高,酶活力越强,越有利于鸡蛋的保存,因此测定鸡蛋蛋清中的溶菌酶对我国溶菌酶生产、禽蛋产品加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蛋品质评定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用一种细菌悬液作为基质,加入待测标本后保持一定时间,如样 品中含有溶菌酶则细菌被溶解,即其细胞壁不溶性多糖变成可溶性粘肤。测定方法很多:如平皿测定法、光电比浊法、粘度测定法、分解产物测定法(因为底物往往过量,通常不用底物)、化学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及同位素技术,其中以平皿测定法和比浊法最为常用。 溶菌酶分布很广,而且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和许多因子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同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酶的分解产物而起作用。在这里许多问题正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方面通过特定的实验,预测其应用。而这些特定的实验往往对某种或某一个动物而言,还有其局限性。未定论的问题很多,许多应用尚未大面积使于临床,但是溶菌酶必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其广布于人体,在医药、科研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 (l)抗菌 溶菌酶不但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且它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即对所有的病原微 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对身体的自然防御起很大作用.如鼻粘膜,口

腔中含有一些溶菌酶,临床用于治疗副鼻窦炎和龋齿;眼泪和白血球中溶菌酶含量最高,因此在干燥综合症诊断上,认为泪液溶菌酶值的下降可以提供敏感可靠的指标,并能反映泪腺受损程度;在白血病患者的尿中,含有大量溶菌酶,临床上可有效地诊断白血病。白血球中的溶菌酶在脱颗粒过程中被排列到噬菌体内,噬菌体感染宿主(抗原)后,诱导产生溶菌酶(抗体),这种溶菌酶是噬菌体染色体组,通过细胞壁分解酶和膜多糖分解酶的作用而表现,其主要功能一是使噬菌体产生吸附作用,二是使噬菌体向宿主菌体内注入DNA,溶菌酶在噬菌体侵入宿主菌细胞和溶菌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溶菌酶(抗体)和补体共同作用,使某些微生物敏感,因此,溶菌酶可能和噬菌体内其他抗微生物系统有协同作用,主要作用是消化细菌,而不是杀死细菌。普遍认为,这种白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和治疗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以上这种抗原—抗体反应也可以在体外进行溶菌反应,即血清学反应,可解析细菌表层结构和作为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材料,通过它寻找新酶类,也可用做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2)抗病毒 一方面如流行感冒和腺病毒,可能它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溶菌酶的作用点,现已证明,腺病毒在人体内引起呼吸道炎症,在实验动物中引起肿瘤。因此,用溶菌酶可以治疗呼吸道疾患,抗动物肿瘤。另一方面溶菌酶作用的细菌产物可诱发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主要功能是抗病毒。 (3)提高抗菌素疗效 因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合成的代谢产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肤聚糖及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膜,因而具有抑制或致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而溶菌酶也作用于细胞膜,与抗菌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4)组织修复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局部放电试验一般步骤 局部放电试验是非破坏性试验项目,从试验顺序而言,应放在所有绝缘试验之后。通常是以工频耐压作为预加电压持续数秒,然后降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一般为Um/√3的倍数,变压器为倍,互感器为~倍),持续时间几分钟,测局部放电量; 预加电压是模拟运行中的过电压(例如雷击),预加电压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应由局部放电试验电压所延续,即系统上有过电压时所激发的局部放电量不会由长期工作电压所延续。这一方法是使变压器或互感器在Um/√3长期工作电压下无局部放电量,以保证变压器能安全运行,使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与局部放电熄灭电压都能高于Um/√3。 具体步骤: 1.选择试验线路确定试验电源 局部放电试验回路的连接方法,应依照国标GB7354-2003《局部放电测量》及行标DL417-91《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进行。 选择试验线路的同时应参考目前拥有试验电源及容量 对试验电源的要求: 电压互感器: 为防止励磁电流过大,电压互感器试验的预加电压,推荐采用150Hz或其它合适频率的试验电源。一般可采用电动机—发电机组产生的中频电源,三相电源变压器开口三角接线产生的150Hz电源,或其它形式产生的中频电源。

当采用磁饱和式三倍频发生器作电源时,因容易造成波形严重畸变,使峰值与真有效值电压之间的幅值关系不是√2倍的倍数关系,可能造成一次绕组实际电压峰值过高,造成试品损坏,故必须在被试品的高压侧接峰值电压表监测电压。 电压波形应接近正弦波形。当波形畸变时,应以峰值除以√2作为试验电压值。 电流互感器: 一般可选用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源。 变压器: 一般采用50Hz的倍频或其它合适的频率。三相变压器可三相励磁,也可单相励磁。 2、确定局放允许水平选择标准脉冲进行校准 依据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之规定,结合地区局部放电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试品的局部放电允许水平(试验判据)。 确定试验判据以后,可选择标准脉冲进行试验回路的校准。如局放允许水平为 50PC,可选择50PC标准脉冲进行校准 3、加压测量 互感器试验: 试验电压应在不大于1/3规定测量电压下接通电源,再开始缓慢均匀上升到预加电压保持10秒后,降到规定测量电压,保持1分钟以上,再读取放电量;最后降到1/3测量电压以下,方能切除电源。 变压器试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