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论文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论文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论文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论文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海豹油作为一种优质的保健食品,正日益被重视。本文综述了海豹油所含的主要成分、对心血管和肝脏等主要组织器官的药理作用、抗疲劳作用以及其它方面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海豹油;心血管;肝脏;抗疲劳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66-02

overview of components and effects of seal oil

chen you-jun1,2, xiang fei-jun1,2*, yu xue1,2, yu chaochang3

(1.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0.,ltd, guangdong, puning 515300, china)

(2.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0.,ltd , guangdong, guangzhou,510006)

(3. guangzhou xintianr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 ltd. guangdong,guangzhou, 510007)

【key words】seal oil; cadiovascular; liver; anti-fatigue 海豹油为海豹科动物斑海豹phoca largha oakkas和点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 及多种海豹的脂肪油[1],一般将海豹脂肪组织通过压榨或直接将脂肪组织粉碎后在80~85℃加热,分离残渣而制得[2],其含油量约为75%。早在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土茯苓地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 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免疫和抗炎 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 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用含有土茯苓的银屑灵流浸膏240g/kg一次灌胃小鼠,无副作用。幼犬4.03g/kg连续给药60天,心、肝、肾、脑、血液均未见毒性反应。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 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 (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 (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1.用于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基本介绍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1.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1.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1.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姓名:邵岩岩 专业:中药化学 学号:20130931559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 抑制作用明显,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 562 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6-7]。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1.2 抗炎作用 日本学者[9]从茯苓(日本)的甲醇提取液中分得三萜类化合物,抑制由12-氧-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分析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分析学会辨别免受骗 想要自己的身体健康,平时可少不了进补滋养。白茯苓作为滋补的重要很是受到网友的青睐,下面内容将为大家全面分析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还会教大家怎样辨别白茯苓的好坏与真伪,快来看看,机会不可错过哦。 白茯苓有名菝葜(学名:Smilax china),又名:金刚兜、金刚刺等,属百合目,百合科攀援灌木,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柄长5-15毫米,花绿黄色,浆果直径6-15毫米,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其根状茎可以提取淀粉和栲胶,或用来酿酒。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淡;平。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白茯苓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白茯苓的药理作用分析 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著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 摘要: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备受关注,因而,茯苓在药理成分、药理作用、种质资源、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本文针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种质资源、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茯苓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茯苓种质资源药理作用生产技术 茯苓[Wolfporia cocos (Schw.)Ryv.et Gilbn]学名异名为Poria coco(Fr.) Wolf,别名松腴。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1],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及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就我国茯苓资源而言,茯苓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除东北、西部北部、内蒙古、西藏外均有分布,其中尤以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茯苓尤为闻名。茯苓是一种高温好气型腐生真菌,常于松树根部形成菌核[2],赤松或马尾松等树种根际生长居多,故野生茯苓较难采挖,不能提供较多商品,因此药材商品则主要来源于栽培种植。作为多种方剂及中成药的原料,茯苓含有多种三萜类物质和活性物质,具有益脾、健胃、祛湿、安神、生津等功能。据最新报道,从茯苓中提取的茯苓多糖或茯苓异多糖等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补体激活、抗诱变、抗肿瘤、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因此近年来,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深受人们广泛关注,所以其经济价值可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本文针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种质资源、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茯苓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1茯苓的种质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茯苓种质资源,再加上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黄河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浙江、福建等广泛分布,其中尤以湖北省罗田、英山等县的栽培茯苓经验,其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因而,对于茯苓的种质资源选用至关

中药大剂量临床应用——茯苓

中药大剂量临床应用——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深人地下20-30厘米。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茯苓皮”、“茯苓块”。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干燥入饮片。或以茯苓块用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称“朱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规定剂量】9-15克。【古今超大剂量应用】1.治湿痰挟气阻滞胸膜,痞满不思食腹胀轻减而喘肺末除方茯苓二两(折合74.6克),枳实一钱,炒白术、神曲、炒麦芽各三钱,赤小豆、车前子各一两。以茯苓、赤小豆、车前子煎汤代水,再煎余药服(《重订通俗伤寒论》七味枳术汤)。 2.治气逆,心烦满,呕吐茯苓、桂心各五两(折合72.1克),半夏、生姜各一升,甘草二两。水煎服(《千金翼方》小茯

苓汤)。3.治肿胀方白茯苓、泽泻各二两(折合74.6克),郁李仁二钱。研末,水煎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茯苓汤)。4.治男子体胖湿盛多痰无子方茯苓一两(折合37.3 克),人参、山药、白术、芡实、熟地黄、薏苡仁各五钱,白芥子、半夏各三钱,肉桂二钱,诃子五分,益智仁一钱,肉豆蔻一枚。水煎服(《辨证录》男化育丹)。5.治水气病,小便不利方茯苓半斤(折合115.36克),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以水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三次服(《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6.治虚烦不得眠方茯苓四两(折合57.68克),半夏二两,粳米一升,东流水二斗,煎服(《外台秘要》引《小品方》流水汤)。7.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茯苓60克,牛膝、丹参各30 克,红参(蒸兑)、滇七(冷开水磨兑)、明附子各10克,炮姜、炙甘草各15克。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日。共治疗55例,其中脑血检形成38例,脑出血8 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经治疗显效16例,好转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樊淡·国医论坛.1989;(2):15)。8.治疗急性肾炎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茅根各50克,杏仁、半夏各15克。随症加减,浮肿或心衰者茯苓用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9剂为一疗程。共治疗32例,结果: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王德修,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5)。9.治疗尿毒症中医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复习课程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 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 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 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

茯苓

茯苓 【中药名】茯苓fuling 【别名】茯灵、云苓、茯菟、松腴、松薯、松苓。 【英文名】Poria。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植物形态】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一年生,平伏贴生。管口面白色,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菌管单层,白色。菌肉白色至乳黄色。菌丝无锁状联合,有小囊状体,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光滑无色。菌核球形、卵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新鲜时较软,干后变硬,有厚而多皱的皮壳,表面褐色至红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核内部粉粒状,外层淡粉红色,内部白色。菌丝结构与子实体相似。 【产地分布】多寄生于气候凉爽、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等针叶树的根部,深入地下20~30厘米处。分布于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7~9月,挖后去泥土、堆积,以草垫覆盖,使内部水分渗出,取出置通风处阴干,反复数次,直至干燥,即为“茯苓个”;在稍干、表面起皱时,削取外皮,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的块片,为“茯苓块”与“茯苓片”;带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称“赤茯苓”;近白色部分切成的片块称“白茯苓”;带松根者称“茯神”。 【药材性状】类球形、椭圆形或为不规则团块,大小圆扁不一,长10~30厘米,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皱纹,质坚实而重,难破碎,一般重l~1.5千克,小者重约0.5千克。断面颗粒性,有时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或入丸服。用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药理研究】可预防胃溃疡,对肝损伤有防治作用;有抗癌作用;且能加快心率。药理实验表明,具有利尿、抗菌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还有降低血糖、降低胃酸、增强离体心脏心缩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三萜羧酸,有茯苓酸、土莫酸、齿孑L菌、松苓酸、松苓新酸等,还含有多聚糖,主要为茯苓聚糖,含量最高可达75%,经结构改造后可得到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此外,尚含有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茯苓素、茯苓新酸、3-氢化松苓酸、麦角甾-7,22-二烯-3β-醇、7,9(11)去氢茯苓酸等。 【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