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教案 (1)

病毒教案 (1)

病毒教案 (1)
病毒教案 (1)

第五章病毒

授课者:麦北进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和种类

2、理解和掌握病毒的特征、生活和繁殖。

3、理解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态度看问题。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一﹑预习要点:

1.19世纪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病毒。

2.病毒都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3.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内部组成。病毒不能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 __病毒、病毒和__ _ 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4.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5.病毒的常见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性疾病,一方面______ 为人类造福。二导入新课

到2013年4月19日为止,上海市H7N9禽流感确诊6人,死亡4人。

李某,男,87岁。2月19日发病,3月4日死亡。

吴某,男,27岁,系猪肉商贩。2月27日发病,3月10日死亡。

储某,男,48岁,江苏如皋人,从事鸡鸭运输工作。

3月28日出现咳嗽、咳痰症状,4月1日出现发热,3日死亡。

於某,女,52岁。3月27日出现低热,29日就诊,

后病情加重,于4月3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男,4岁,幼托儿童。3月31日出现发热39℃、流涕症状,

4月1日就诊,4日确诊。目前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

曹某,女,67岁。3月22日出现咽痛、咳嗽、发热寒战症状,

24日就诊,27日收治入呼吸科ICU,4月4日确诊。目前病情危重。

请问引起H7N9禽流感的元凶是什么?

谁能用肉眼看见病毒?它的结构和生活有什么特点?

三、教学过程

[学点一]病毒的发现、大小、形态。

认真阅读P89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病毒。(伊万诺夫斯基)

2、病毒的形体极其________,通常只有借助__________ 才能观察到他们。(小,电子显微镜)

3、病毒的常见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状,杆状,蝌蚪状)随堂练习(一)

1、首先发现“滤过性病毒”的科学家是( B )

A.巴斯德

B.伊万诺夫斯基

C.达尔文

D.列文虎克

2、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D )

A.放大镜

B.高倍光学显微镜

C.低倍光学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3、病毒的形态有哪三种?

、、。(球状,杆状,蝌蚪状)[学点二]病毒的结构、种类

认真阅读P90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病毒的结构 ________ ,没有_________ .一般由_____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简单,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2、根据寄主不同可分为:

1)专门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 __动物病毒,如艾滋病、禽流感、口啼疫_ 。2)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的病毒叫_植物病毒_, 如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_;

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_ (也叫_噬菌体_ ),如_大肠杆菌噬菌体__ 。随堂练习(二)

1、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2、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

A.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C.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学点三]病毒的生活、繁殖

病毒只能_________在____________里,病毒一旦离开,通常会变____ __ 。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_________ ,利用_________ ,制造出 ____________ , 这就是它的 ___________。(寄生,活细胞,活细胞,结晶体,遗传信息,

细胞内的物质,新的病毒)

随堂练习(三)

1、1.SARS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D )

A.能使人致病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繁殖产生后代

2、将病毒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提纯呈结晶状态后,病毒会( A )

A.失去生命活动

B.正常生活,但不繁殖。

C.正常生活

D.结构马上解体

[学点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认真阅读P91-92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病毒的危害是什么?

__引起人、动物患病有:乙肝、非典、艾滋病、禽流感、口啼疫、脊髓灰质炎、天花等。

2、病毒的益处所有哪些?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四、小组讨论

1、有一次,一个同学拿来一份鸡的血液,说可能这只鸡患有鸡瘟,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马上说你一定查不到。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科学家研究发现,

目前在世界各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多为H

5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

会造成大批禽类死亡,而且已经出现了人被感染而死亡的现象。

(1)H

5N

1

属于病毒。它与噬菌体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都没有结构,只有和。

(2)H

5N

1

的寄主是。

3)有人说禽流感病毒即能寄生在鸡鹅鸭体内,又可以入侵人的体内,还可以感

染周围的树木,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4)小明家里所养的鸡全部因为禽流感而死亡,一家人围绕如何处理这些死鸡展开了讨论,并产生了分歧。奶奶说:“将死鸡洗干净后,留着吃。”爸爸说:“将死鸡腌制了吃。”妈妈说:“将死鸡切碎后,作饲料用。”小明则坚持要将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你赞同谁的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五、达标检测:

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细菌;

B.草履虫;

C. SARS病毒;

D.衣藻。

2、噬菌体是()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病菌

3、病毒繁殖的场所是:()

A.水中; B.空气中; C.活细胞中; D.陆地上。

4、 2007年,禽流感趁着春寒再度肆虐亚洲,我国也出现了禽流感病例。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C能使人禽致病 D能够利用它来防治禽流感

5、痢疾杆菌噬菌体属于()

A.细菌病毒 B.动物病毒 C.植物病毒 D.人类病毒.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B.没有细胞结构;

C.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D.个体较小,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7、2009年4月份以来,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多国

暴发。下列对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A.不含遗传物质

B.能独立生活

C.都会使人得病

D.没有细胞结构

8、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B.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C.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

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9、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五、能力提升

1(2009锦州)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EV71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2.(2009山东)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能使人体患病

3、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微生物类型是(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微生物

(2)非典型性肺炎在国际上的名称叫( )。

A.SAKS B.SRAS C.SARS D.SASE

(3)该类生物的结构特点是( )。

A.由单细胞组成 B.由原核细胞组成 C.由真核细胞组成 D.无细胞结构

(4)非型性肺炎一旦暴发,很难控制,原因在于它的传播途径是( )

A.水 B.空气 C.接触 D.食物

病毒教案_1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病毒 一、教材分析: 病毒作为结构最简单的生物,背放在介绍生物分类的最伊始。一方面使学生有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将病毒最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列出,使学生间接地意识到生物学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二、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病毒对于学生来讲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他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却无法看到。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看到它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因此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故事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让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发那杆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病毒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态度。 (2)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与防病毒性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通过病毒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的认识,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解决方法:利用图片、结核病度的功能向学生介绍,帮助其记忆理解 五、教学媒体: 1.病毒图片 2.病毒繁殖的flash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病毒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1.结构特点 组成:蛋白质外壳核酸(DNA或RND)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病毒体积十分微小,人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听说过病毒,也许见过或听过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对于什么是病毒、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不了解。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与病毒相关的疾病,进而认识病毒的特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3.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4.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难点:了解病毒的种类。 评价任务 1.了解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国家造成严重的灾难,对于“非典”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2.“非典”是由一种叫做SARS的病毒引起的。到底病毒是什么,它还会引起什么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病毒的真面目。(板书课题:病毒)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由病毒感人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 活动二:认识病毒。 1.病毒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疾病,那它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学生自由讨论。 2.阅读课本第三页,认识病毒及其结构和特点。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八届年会 参评材料 参评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参评项目:□教学论文★教学设计 □课例□教学资源 题目: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作者姓名:陈萍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陈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六节的 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病毒防治软件NortonAntivirus 清除病毒的方法。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级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使用瑞星杀毒软件,让学生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试验法 六、教学媒体选择 教材、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曾经收到这样类似的信 息: 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我就随手点了那个链 接,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我的电脑就开始 变得异常缓慢,不断弹出对话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电脑怎么了?(学生回 答:电脑中病毒了) 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过电脑中病毒的 经历呢? 学生倾听老 师的经历,唤 醒记忆中相 似的情形; 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 积极举手,参与 调查 创设一个计 算机中毒过 程的情景,激 起学生的共 鸣,引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通过调查使 学生意识到: 计算机感染

可怕的病毒我不怕(中班健康教案)

可怕的病毒我不怕(中班健康教案)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样子、危害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冠状病毒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感受病毒传播的强大力度,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冠状病毒等图片、金粉、喷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冠状病毒”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假期时人们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假期都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经常出玩耍呢?(幼:没有)是呆在家里的时间多一点,还是出去玩的时间多 呢?(幼:呆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一点) 师:你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来提醒幼儿)

师总结:小朋友们发现,人们出去的时候都带上了五颜六色口罩;进入超市的时候有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眼睛的阿姨量体温;公园里出来玩的小朋友也少了…… 2.引导幼儿思考: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能经常出门玩耍,为什么出去了还要戴口罩,量体温;引出“冠状病毒”。 师: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群坏家伙。这群坏家伙来自一个叫病毒的大家庭,有时候小朋友们身体不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们的体内里捣乱。(教师可出示病毒图片) 3.教师出示“冠状病毒”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冠状病毒。 师:(1)这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病毒就是它们。你们看它们有几只手?(幼:两只)它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幼:皇冠)它们有几只脚呢?(幼:八只) (2)这些病毒竟然有八只脚,小朋友们觉得这些病毒的脚像什么呢?(幼:像花瓣) (3)大人们把这花瓣叫“花冠”,所以这些病毒就叫“长得像花冠的病毒——冠状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的方法 1.教师讲述冠状病毒的危害。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第一课教案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开学第一课教案 二年级(2)班孙晓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学会判断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知道在现在的情形下如何预防病毒感染和配合长辈、学校、社区等的工作。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自护意识。 3.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和体验,学习到自我能为他人、社会、国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0 年初的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和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让我们宅在家里,让好友相会变成视频聊天,亲朋相聚变成隔空拜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学会判断感染症状,并知道在现在的情形下如何预防病毒感染,配合长辈、学校、社区等的工作,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活动一:认识新冠病毒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与SARS病毒属于同一家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二)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 1.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2.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3.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此外,创伤感染时通过创口的破口直接接触了病原菌也会造成感染。 (三)判断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 1.首先要测量体温,看看是否发烧,是否有咳嗽症状。 2.如果只是低烧,休息后出现好转,那么可能只是感冒。感冒还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3.如果休息后高烧不退,并开始出现没有精神、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现象,则有可能是流感或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如果3-5天退烧,则可能只是流感症状。 5.但如果3-5天后,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胸痛现象,则很可能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6.如果得了流感或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定要及时去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惠阳中山中学徐秀章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领域: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2.操作领域: (1)能够利用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防治病毒的某些方法。 (2)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3)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3.情感领域和扩展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负责任地、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后门、木马、肉鸡等名词术语。 四、教学策略设计: 1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经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教学目标。 2、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互联网,根据教学任务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另外,在教师设计的课件里已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录制成演示文稿,该文稿在局域网上共享,当学生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自主浏览课件、自主学习操作。 3、分层教学:课件上设计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高手之路”栏目,让学生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较深层的相关知识。 4课堂评价设计: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教材分析 本节结合信息安全简单介绍了一下病毒和病毒防治软件的使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病毒的日益变种、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各种病毒的变种越来越多,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使用计算机良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教案 (1)

第五章病毒 授课者:麦北进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和种类 2、理解和掌握病毒的特征、生活和繁殖。 3、理解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态度看问题。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一﹑预习要点: 1.19世纪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病毒。 2.病毒都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3.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内部组成。病毒不能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 __病毒、病毒和__ _ 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4.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5.病毒的常见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性疾病,一方面______ 为人类造福。二导入新课 到2013年4月19日为止,上海市H7N9禽流感确诊6人,死亡4人。

李某,男,87岁。2月19日发病,3月4日死亡。 吴某,男,27岁,系猪肉商贩。2月27日发病,3月10日死亡。 储某,男,48岁,江苏如皋人,从事鸡鸭运输工作。 3月28日出现咳嗽、咳痰症状,4月1日出现发热,3日死亡。 於某,女,52岁。3月27日出现低热,29日就诊, 后病情加重,于4月3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男,4岁,幼托儿童。3月31日出现发热39℃、流涕症状, 4月1日就诊,4日确诊。目前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 曹某,女,67岁。3月22日出现咽痛、咳嗽、发热寒战症状, 24日就诊,27日收治入呼吸科ICU,4月4日确诊。目前病情危重。 请问引起H7N9禽流感的元凶是什么? 谁能用肉眼看见病毒?它的结构和生活有什么特点? 三、教学过程 [学点一]病毒的发现、大小、形态。 认真阅读P89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俄国科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病毒。(伊万诺夫斯基) 2、病毒的形体极其________,通常只有借助__________ 才能观察到他们。(小,电子显微镜) 3、病毒的常见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状,杆状,蝌蚪状)随堂练习(一) 1、首先发现“滤过性病毒”的科学家是( B ) A.巴斯德 B.伊万诺夫斯基 C.达尔文 D.列文虎克 2、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D ) A.放大镜 B.高倍光学显微镜 C.低倍光学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3、病毒的形态有哪三种? 、、。(球状,杆状,蝌蚪状)[学点二]病毒的结构、种类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堂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体现的“倡导主动探究学、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巧妙运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构建核心概念、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许多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章介绍的是特殊的生命形式——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个体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用典型的病例,如肝炎、流感等来证明病毒的存在,并利用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病毒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应当用大量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不仅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而且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病毒微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易理解,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把微观结构宏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个角度考虑,安排学生搜集并充分交流资料,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从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个角度考虑,安排一些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总结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其中病毒与其他生物不同,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因此掌握病毒的主要特征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3)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并整理有关由病毒的信息,以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后,课堂上将小组的学习 成果进行展示。

幼儿园疫情后开学第一课教案——认识病毒,自我防范

幼儿园疫情后开学第一课教案——认识病 毒,自我防范 一、教学背景: 这个特殊漫长的寒假里,一直待在家里的小宝贝们一定会有很多疑惑和不安吧?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并不能理解成人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破坏了孩子们的秩序感,引起了他们的不安。应该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同时注意不将焦虑和不安情绪传导给孩子。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帮孩子了解病毒,告诉孩子怎样保护自己,科学认识和对抗病毒,建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从而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念,成为健康小卫士,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一份力! 二、教学目标: 1.科普病毒常识及其危害。 2.知道病毒的危害,学会做好自我防护。 3.用自己的方式向一线工作人员送上自己的祝福,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三、教学重点: 愿意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掌握预防疾病的简单方法。 四、教学准备:

儿歌、图片,对病毒有一定了解。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漫长的寒假 教师或家长引发思考:这个寒假大家都被关在家里了,大街上空荡荡的,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发言( 1、 2、 3、 4....)解答疑惑:原来是病毒迅速传播到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染,我们每个人才待在家里减少出门。 (二)介绍病毒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人说话、打喷嚏、咳嗽、吐痰的时候会产生飞沫,感染者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 ( 2)为了打败病毒我们做了什么呢? 学生发言,主要是在家做了什么?家人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对的,我们很多小朋友说不要出门,有的说要勤洗手,有的说要多锻炼身体……你们都说得很好,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预防病毒的正确做法有哪些呢? 3、预防病毒的正确做法 ( 1)在家正确做法 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清新,这样可以对人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 (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病毒》教案3

《病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运用一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病毒的结构组成 教学难点: 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看一组图片(流感、禽流感、口蹄疫、艾滋病、狂犬病等),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病毒的发现 (1)设疑:究竟病毒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什么时候被人发现的呢? (2)讲解,插入图片: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有一个科学家叫伊万洛夫斯基,它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有细菌引起的。 (3)观看动画: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将汁液通过一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将细菌滤去,也就是说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过滤器。然后将过滤器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4)学生思考:要是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 (5)观看动画,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患病。 (6)讲解:滤过性病毒。引出问题是细菌大还是滤过性病毒大。引出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口蹄疫时,也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2、病毒的形态 (1)讲述:人类首次看到病毒的结构师在20世纪初期电子显微镜发现的时候。 (2)展示图片:19世纪的显微镜、20世纪的电子显微镜。

(3)展示图片:烟草花叶病毒结构。引出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形态,展示几种别的病毒结构图。 3、病毒的结构 (1)展示图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病毒结构。 (2)互动:比较三者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总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4、病毒很小 (1)设疑:病毒到底有多大? (2)类比:如果将细胞比做一座摩天大厦,那么细菌只有篮球那么大小。 (3)互动:让学生拿出尺子观察一毫米的长度。 (4)讲解:病毒的单位要以纳米来表示,一纳米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 5、病毒的种类 (1)互动:展示几组病毒或患病生物图片,让学生自行分类。最后计较哪种分类方法比较好。 (2)总结:依照寄主的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6、病毒的生活 (1)提问: 1、病毒能独立生活吗?为什么? 2、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样的细胞中?这样的生活方式叫什么? (2)设疑: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怎么样?引导学生答出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3)讲解: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4)设疑:细胞是怎样繁殖的?那么病毒是怎样繁殖的呢? (5)展示动画:病毒的繁殖过程。 (6)提问:生物有哪些特征?那么病毒是生物吗? 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请学生自学并根据总结病毒总类的方法总结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面性。 (2)互动: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哪些疾病分别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 三、巩固知识

小学科学_1.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看生化危机的短视频。观看完后询问学生电影讲述的内容,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病毒。 谈话:电影中的场景生活中会不会发生呢? 再让学生观看有关甲型H1N1禽流感的新闻报道。观看完后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禽流感?学生讨论回答。 谈话:根据你课下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二、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一:由病毒引发的疾病 教师讲述: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你的课前调查中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对生活中常见的病毒做简要介绍。 (1)学生根据各自搜集的资料填写表格,并相互交流各种成果,最后由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的调查成果。 (2)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如小时候你们谁吃过“糖丸”?为什么吃“糖丸”? (3)引导学生概况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小结: 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卫生;注射疫苗;锻炼身体。 小结完后让学生思考: 使人患病的病毒能不能使植物患病?引出病毒的种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并总结 ①动物病毒(例:乙肝) ②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

③细菌病毒(例: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合作探究二:认识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1)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认识病毒。 (2)学生猜想,并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图与病毒对比讲解病毒的结构。再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图片讲解病毒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小小辩论会:病毒对我们人类百害无利吗? 认识病毒的两面性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 但也有益方面:例如我们打的疫苗,有人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还有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制作一份有关病毒的手抄本或剪贴报,宣传有关病毒的知识。 学情分析: 对于由病毒引起的一些疾病,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图片、录像或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资料,将病毒对其他生物细胞的破坏活动及其在生物细胞内的繁殖情况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小组合作讨论激烈,学生参与度高。在讲授病毒分类时,使人患病的病毒能不能使植物患病?学生开始存在分歧,后经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达到解疑答惑的目的。最后通过跟踪训练和闯关,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更加扎实,起到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的目的。通过上面的环节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达成。通过病毒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

病毒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书第五章病毒 教案 教材分析:本书前面分别介绍了动物、植物、真菌与细菌,此章节内容病毒为生物中比较特殊的一类,需要明确区分病毒与以往学习的其它生物。此 章后面介绍了生物的分类,所以此章节有为下面课程作铺垫的作用。 关于本章节我将从病毒的种类以及动物的特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病毒的种类2、病毒的几个特征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告诉学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病毒的几个特征。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课件PPT,相关图片的收集。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直观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寄生生物,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寄 生的生物,自己进行总结: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小麦线 虫为著名的植物线虫)。以上是我们动植物中的寄生生物,那大家有 没有想过细胞中有没有寄生生物呢?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下面我 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病毒。 在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的花叶病时,首 次发现了病毒。而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便是烟草花叶病毒,其实病毒 的种类有很多。 刚才我们提到过病毒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我们一般按照病毒 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 毒,如腺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等;寄生在植物 细胞内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 毒等;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谷氨酸菌噬菌 体等。 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三种病毒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现在 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若学生知道,便进行补充说明,若不知道, 让学生和我一起思考)。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病毒是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对不对?那么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寄生生物,他们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寄 主,能不能生存呢?(学生回答:不能)是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病毒 呢,也符合这个特性,那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病毒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问题,细胞形态及其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 看见,那么病毒寄生在细胞之内,是不是病毒的结构相对细胞来说更 微小了呢?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第二个病毒的特点:形态及其 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根据电镜下的病毒的图像绘制的各类病毒 的图片。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植物病毒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大家

《第十七章 常见病毒》教案

课程常见病毒教师姓名赵萌 周次11 课次19 执行 日期班次1—5班 课时 1 课型理论讲授、多媒 体演示、角色扮 演、情景教学 日期12.01~.12.0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掌握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 熟悉常见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2.了解常见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经,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教学难点: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课外思考1.肠道病毒有哪些共同特点? 2.甲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3.如何预防HIV感染? 课后记 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合理,采取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部分同学能够进行积极互动。但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多次提醒。

教学内容 时间 (分) 教学活动评价 第十七章常见病毒 课程导入 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较为严重。75%的人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某些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将学习常见的病毒。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单链RNA病毒,有包膜。 (二)抵抗力 较弱,耐冷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其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易感人群: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二、SARS冠状病毒 (一)该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为冬春两季;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二) SARS症状 1.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2.潜伏期:2~12天,通常4~5天 3.呈明显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三、风疹病毒 (一)单链RNA病毒,球形,有包膜 (二)只有一个血清型,病后获得牢固免疫力 (三)儿童是主要易感者 (四)呼吸道传播 (五)孕妇感染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第二节肠道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一)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2 3 10 8 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多媒体视 频教学,板 书 提问:非典 的常见症 状有哪 些? 多媒体视 频教学,板 书 观察学 生学习 情绪着 装是否 规范 学生学 习兴趣 得到启 发 教师评 价矫正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新冠病毒防控(1)

四年级开学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病毒的传播有哪些途径。 2.了解日常防护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做好防护。 3.注意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这个假期大家已经感受到和往年不一样,爱动的我们被爸爸妈妈告知:“不能出门。”到了开学的时间我们不能按时到校上课了。那是因为一种病毒破坏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他的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 (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乏力,主要是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表现,更严重时引发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传播)以及可能的气溶胶传播。 (四)如何防护 1、上下学尽量不坐公交车。 2、如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远的距离。 3、尽量不乘电梯,如果楼层太高,必须带好口罩,不直接用手触摸电梯按钮。 4、人人关注教室,居室是否经常开窗,通风。 5、下课不在校园拉扯打闹,各项活动都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离。 6、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7、提醒家人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8、提醒家人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9、提醒家人家里要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 等物资。 10、加强营养,锻炼身体,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五)戴口罩的详细方法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戴口罩是阻断传播的有效手段。应选择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时,要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面。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佩戴。 (六)结束语 疫情虽然可怕,但是我们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锻炼好身体,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毒教学设计教案

病毒教学设计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天华中学朱海敏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本节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教材将这一节知识安排在学完细胞及细胞构成的生物后,主旨就是突显病毒的特殊结构,因此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本节的重难点.以病毒发现的过程为主线,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逐步获得对病毒特点了解的过程.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从科学家、病毒的角度去思考,从而获得关于某个问题的深层次的理 解.SARS、禽流感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病毒到底是怎样作用的,它有哪些特征,学生还是很懵懂,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有意识地搜索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病毒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想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识别各种病毒,并能够说出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明确病毒是生物. 2、能力目标: ①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病毒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 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巩固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③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关系,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三、重点和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的生活.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认识计算机病毒。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计算病毒及预防计算机病毒。 情感过程价值观目标:养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点,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及检测清除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思考下,在生活中什么对你们的身体健康威胁最大,各种各样的病影响我们健康的身体,那么借鉴这个话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计入计算机生病了,那么它生病的原因是什么?生病的危害有哪些呢?怎样预防计算机生病,所说的计算机生病也就是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1、计算机病毒定义: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使功能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2、计算病毒的危害:导致电脑死机,数据文件丢失,系统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3、计算机病毒特点:可执性、传染性、非授权性、可触发性、隐藏性、潜伏性、破坏性、针对性、衍生性、不可预见性。 4、计算机病毒分类:

4、计算病毒防治注意事项 ①使用安全正版的防毒软件,安装实时防火墙。 ②及时升级操作系统。 ③跟踪最新病毒动态。 5、防毒措施 ①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②关闭不必要的窗口或服务端口。 ③不随便登录不明网站。 ④使用移动设备交流数据前后进行病毒检查。 ⑤将浏览器的安全级别设为中级以上。 ⑥做好系统重要数据的备份。 6、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①在清除病毒之前备份重要数据,即使是有毒的文件。 ②启动反病毒软件,扫描病毒可疑区域。 ③在执行文件中病毒不能清除,建议将(感染病毒的文件)其删除。 ④计算机感染了新病毒,尽量隔离将其隔离。 (三)、课堂小结 ①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掌握病毒的特点。 ②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学会鉴别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并掌握基本的防 范措施。 ③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 (四)、作业 (1)、计算机病毒是一组具有破坏作用的。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3)、计算机病毒的防毒措施有哪些?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史,就是人们认知病毒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也遵循这一规律。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采用“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科学家们的研究史实,就是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驱动学生在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认知病毒的目的。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问题,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根据“问题解决”的目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问题: ①前需问题,学习新知识之前,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对新概念产生表象认知; ②内容问题,直接支撑学习,帮助局部理解概念; ③单元问题,每章节“聚焦问题”,是对内容问题的整合,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构建概念; ④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综合应用。每一类型问题的内部可以细化成问题链,形成驱动,不同类型问题之间又体现思维引导过程,也具有驱动力。 2、教材分析 2.1、教材地位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 ①学习细胞之后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与《生物的特征》相呼应,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为学生对生命诞生的认识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②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③病毒分布十分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2、“问题”剖析 本节内容提到的问题4个,其中“想一想,议一议”一个,旁栏“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有3个问题,课本正文没有以问题形成呈现的内容。另外课本后面的“练习”栏涉及的习题若转化成问题形式,也有5个问题。 “想一想,议一议”一个问题只是引导学生知道病毒的“小”,学生很难从图看出病毒结构与细胞的不同,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力,在新课导入选用价值不是很大。 本节聚焦“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这几个问题反映了该章的重点知识,教学应围绕这几个问题开展,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问题细化成内容问题,形成具有驱动力的问题链。 联系栏问题,多为记忆和理解型问题,其中最后一个属于开放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到问题当中,逐步解决。 2.3 教学目标: 2.3.1知识与能力: (1)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2)能识别病毒的种类。 2.3.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发现和研究病毒的历史历程,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病毒的图文资料并相互交流,进一步形成获取和运用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1 病毒 优质教案

病毒 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是由什么引起的?它存在什么地方?(PPT2) 教材导学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89~92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病毒的发现。(PPT4~7) 探究点一认真阅读教材P90病毒的结构后小组讨论:(PPT8~10) (1)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2)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3)病毒有哪些种类? 探究点二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PPT11~16)

探究点三 病毒对人类有害的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方面有哪些?(PPT17~29) 教师点拨: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 (3)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有害的方面: (1)引发人类各种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 (2)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 有益的方面: (1)利用减毒或者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防治一些病毒性疾病。 (2)利用昆虫病毒防治病虫害。 (3)利用噬菌体可以帮助人们治疗细菌性的疾病。 (4)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能够达到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的目的。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30) 病毒?????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31)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