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

一、填空题:

1、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胡瑗、孙复、石介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

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答: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答: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

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

3、《太极图说》。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5、一物两体。

6、关学学派。

7、荆公新学。

8、耦。

9、剥落。

10、简易功夫。

11、鹅湖之会。

答: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有的又叫道学)。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其他问题。宋代理学是汉唐以来儒、释、道从鼎立到相互作用,然后逐步趋于合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批的学者、思想家先后崛起,在当时三教合流的大潮流下,主动地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框架,以是否有利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道的思辨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批判、吸收佛、老某些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以理学为形式使儒学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学术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意识形态。理学起于北宋,经南宋进一步发展,

2、北宋五子: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北宋五子”。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

3、《太极图说》:周敦颐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通过对道教《太极先天图》进行变动,改变了其名称,并且和《易经》结合起来,说它是儒者的“秘传”。周敦颐所用《太极图》最上圈表示世界“自无极而为太极”的最原始的状态;第二圈是坎离二卦的交合图式,表示阳动阴静;第三层五小圈归于一卷,表示五行各有自己本身的特性;第四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人类的产生;第五圈表示万物化生,太极产生世界的整个过程的终结。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命题,并由此阐述了“立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所谓“气质之性”,就是人形成以后,由于禀受的气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个性气质,它往往是恶的来源。所谓“天地之性”,就是太虚本性,它是纯一无缺的,是善的来源。人生来就具有这两种“性”,但由于“气质之性”的蒙蔽、堵塞,而使本然的善性不能发挥、透明,所以表现为恶。人们必须善于通过道德修养,变化“气质之性”,使其返回到纯善的“天地之性”。

5、一物两体:张载认为天地万物之间之所以存在相互感应的现象,是因为宇宙本身即是由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方面——太虚与万物组成,世间万物,无一不存在对立的双方,他称之为“一物两体”。他对于“一”和“两”的关系作了概括,说明如果对立的两体不存在,那么统一也就不存在;假如统一看不见,那么对立两体的相互作用也就停止了。像虚实、动静、聚散、清浊这样对立的两方面,究其底蕴,都是统一的。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一。这一思想,是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学说中引申、发展而来的朴素辩证观。

6、关学学派:张载的思想学术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关学学派。所谓“关学”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重涵义。广义是指关中的学术文化总称,即秦文化;狭义的关学是指北宋张载所创立,到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结束,历经八百年的宋、元、明、清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形成的理学思潮。关学作为理学思潮中涌现出的思想学派,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派的特点,其一是“学贵有用”。这种精神表现在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如军事、兵法、天文、生物、医学、水利、教育、礼仪等。其二是株守儒学,躬行、礼教。关中学者以捍卫儒术,反对佛老自任,在理论上批判了佛道的许多观点,同时,他们还特别重视躬行礼教的道德实践,反对把“心性之学”仅当作空谈。

7、荆公新学:荆公新学是以北宋著名改革家为代表的学术学派。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以诗赋取士和烦琐的记诵传注经学,改用经义和策论试士,形成了宋代新的学术风气。他还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并编撰《字说》。这些著作都贯穿了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成为其推行新政的理论基础。《三经新义》颁行太学,规定为士人必须学习的读本,成为“荆公新学”的代表作,其中《周官新义》由王安石亲自训释,《诗义》、《书义》由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撰写。这些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想活动为是获得王安石了广泛的声誉,号称“通儒”。许多学者慕名而来,如陆钿、蔡卞、龚原等,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阵容较大的“荆公新学”学派。

8、耦:王安石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每一事物内部均有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做“耦”。“耦”原指两人并肩而耕的意思,王安石用“耦”表明每一事物内部的两个对立面。认为由五行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相配合,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也是这样,“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洪范传》)他还认为对立面的每一方面,又都包含有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耦之中又有耦”),这样,多种多样的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事物变化就没有穷尽了。

9、剥落:陆九渊认为人们的“心”被各种“物欲”损害了,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他称之为“心蔽”。他提出解除“心蔽”的方法叫做“剥落”。“心”的蔽端,就好象一件洁净的物品被脏污的东西所包裹那样,要使它

10、简易功夫:陆九渊在认识论和修养论方面,与程朱比较起来,大大简化了许多繁琐的过程和程序,其修养功夫,简便易行,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所以称为“简易功夫”。“简易功夫”是一种简易直接的修养方法,即首先用肯定自己仁义礼智的本心,然后依照本心所认为对的做去,就可以恰倒好处。

11、鹅湖之会:淳熙二年,应吕祖谦之约,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会于鹅湖,讲论治学之方。在此之前,朱陆的思想分歧已相当明显。吕祖谦的本意是要调合朱陆,不料在此会上双方依然各持已见,主要围绕治学方法展开争论。朱熹主张“即物而穷其理”,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先博览后归于简约;陆九渊主张“先发明本心”,因为“心即理”,不必做读书穷理工夫。朱熹指出陆九渊教人太简,陆九渊指出朱熹教人太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结果不了了之。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可见,他们的争论表面上是治学方法问题,实际上涉及理学与心学不同的致思路向,说明他们对孔孟儒学他不同的理解。此会是理学史,乃至整个儒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四、简答题:

1、《皇极经世书》的主要思想

答:邵雍代表作有《皇极经世书》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力图构划一个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寻找贯穿整个体系中的最高法则。《皇极经世书》是用象数学的理论与方法阐述其思想体系的。邵雍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的“道”所产生的,“道”生天地万物的过程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

他还把宇宙的生化发展归结为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个是“时”,一个是“事”。“时”是时间,反映古往今来宇宙生化发展的过程;“事”是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事件,是宇宙化生过程中产生的结果。邵雍运用数字的排列和组合方法,把这个生化过程分为元、会、运、世四个阶段。元是一,代表太极,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三十年为一世。用数字程式表示就是: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他进一步用这个数字模式表达其宇宙循环论和历史退化论。他以一元代表自然史的一次生灭。在一元当中,“天开于子”,天产生于第一会(子会);“地辟于丑”,地形成于第二会(丑会);“人生于寅”,第三会(寅会)产生了人类;到了第六会(巳会)已经是尧的盛世;到第七会(午会)是三代至唐宋,已开始由盛转衰。此后,到十一会(戌会)时,万物消灭,十二会(亥会)时,天地也不存在了。以后,自然的历史仍然按照既定的阶段、时间照样循环下去,以至于无穷。

邵雍还认为,人类的历史可以皇、帝、王、霸来划分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情况是:

三皇之世:“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

五帝之世:“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

三王之世:“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

五伯之世:“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

可以看出,他是以所谓道、德、功、力的伦理观念来划分皇、帝、王、霸的历史阶段。是一种退化的历史观。

2、拭勾勒二程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轮廓

答:拭勾勒二程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轮廓。

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它独立于万物之外,却又产生和支配着万物。“天理”所产生的每一物都具备了完整的“理”,都是“天理”的体现。但二程的“理”又不同于佛、道二教的“理”或“道”,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理”作为有体而非物的存在,赋予它实在性。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

之所以与禽兽有别,正是因为人具备了这种天理。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二程认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该事物具有自然之理。

二程的人性论把张载的“天地之性”改为“天命之性”,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二程把人的正常生理要求也排在“人欲”之列,并认为它们与“天理”的冲突不可调和。

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他们的“穷理”包括了从自然事物到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之“理”,“格物”即“穷理”就是要人们认识到事事物物都是“天理”的作用。

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他把“理”作为“礼”的实体、本质;把华彩、文饰作为“理”的外表、形式。礼成为“天理”在人间社会生活中的外化,象征着人类社会永恒不易的秩序。这个秩序,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等级结构中占有适当的位置。

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3、王安石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王安石是通过阐释儒家及道家等古代经典而阐述其思想体系的,这就是在许多传统概念、范畴的基础上赋予新意,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1)五行说和元气论。王安石以特有的“五行说”阐述宇宙的生成。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五种元素各有自己的属性和特征,这就是王安石概括的时、位、材、气、性、形、事、情、色、声、嗅、味等范畴。他还用“元气说”深化了他的宇宙生成论。

(2)辩证法思想。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大致有一下几方面:

第一,承认世界万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变化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新旧更替。这种热情讴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观点,成为他进行变法革新的思想基础之一。

第二,为什么“天道尚变”?为什么事物能够“新故相除”?王安石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每一事物内部均有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做“耦”。对立双方相互依从的关系,认为轻重、躁静、有无、善恶、春夏与秋冬等双方都以对方作为存在的依据,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三,王安石把对立双方相互作用的关系概括为相生相克。

(3)人性学说。王安石认为人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不可能来源于外在的精神本质,而是在人的形体形成时就天然存在,不具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行。道德品行不同于人性,它是由人的心理能力所产生的,是后天而生的。他认为性没有善恶之分,只有在性产生情之后,善恶才分明起来。性与情既不能混淆,也密切联系在一起,性情二者是体用关系。

4、元代思想状况

答:理学在元代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当忽必烈进兵南宋时,姚枢、杨惟中随军在湖北俘获了理学老儒赵复,加以保护。自此,北方的儒士大夫才知道有理学这样的思想体系。杨惟中听了赵复有关理学的议论,开始爱护其学,在湖北建立了“太极书院”,请赵复在此讲授理学。他选取理学著作八千余种,作为教学用书目。赵复还编著《传道图》,介绍了从伏羲、尧、舜经孔、颜、孟到周、程、张、朱的理学道统;又著《伊洛发挥》,标明理学

成为元代理学的源头。后来赵复隐迹不出。

元蒙统治者所尊奉的儒学思想内容主要是宋朝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内容。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是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中设问,而标准答案只能是朱熹的《四书章句》和《四书集注》。科举考试明文规定使用朱熹的注释,实自元朝始。

在北方传授理学,影响最大的许衡。他长时期位居国子祭酒,以儒家六艺教授蒙古弟子,这对于保存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都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他极力劝元朝的统治者力行汉法,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进程。故而可以说他对元朝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宋儒的理学传播影响甚大,被视为“诸子之后第一人”,死后获得了从祀孔庙的殊荣。许衡的学术宗旨大体上是以朱熹之学为依归。

与许衡同时,在北方还有一个著名的理学家刘因。他终生未仕,隐居乡野,授徒以终。刘因推崇邵雍和朱熹,极力发挥邵雍的象数学和观物思想。其理学思想,虽自谓上承朱熹,属于朱学定的范畴,但他在服膺程朱理学的同时,并不严守门户,实也杂入陆九渊反求诸已、自求本心的思想因素。

吴澄则是南方理学的代表人物,自幼用力于圣贤之学,自以朱熹学术的传承者自居。他的道统说,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突出圣贤之传道本于天的思想。他还根据《周易》元亨利贞的说法,排列道统的历史顺序,表现了其儒学的正统思想。吴澄在儒家经学上的贡献,是继承朱熹未竟的遗业,对五经进行校注,完成了《五经纂言》,尤其是其中“三礼”的编撰。

元朝儒学的基本特色,是以程朱理学为基本内容而又有所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实际上是以陆九渊的心学去补充朱熹学术思想之不足。这样一来,元代理学便呈现出调和朱陆的倾向。

五、论述题:

1、周敦颐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有那些重要内容?

答:周敦颐一生潜心研读经书,钻研并领悟《周易》一书,提出了不少有特色的见解,他之被看作理学的开山祖师,是因为他提出了宋明理学的主题“心性义理”,并形成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

周敦颐继承了《易传》和《中庸》的思想,吸收道教和佛教的一些观点,描绘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宇宙生成模式,完成理学世界观的建构。他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通过对道教《太极先天图》进行变动,改变了其名称,并且和《易经》结合起来,说它是儒者的“秘传”。周敦颐所用《太极图》最上圈表示世界“自无极而为太极”的最原始的状态;第二圈是坎离二卦的交合图式,表示阳动阴静;第三层五小圈归于一卷,表示五行各有自己本身的特性;第四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人类的产生;第五圈表示万物化生,太极产生世界的整个过程的终结。

《易通》是周敦颐另一部重要著作,它不是对《周易》进行详细的解说,而是引用其若干经文,进行阐发性的议论,借以表述自己的思想。它也不是一部纯粹的易学著作,它容纳了思孟学派关于“诚”的理论观点,还涉及《论语》、《春秋》、《大学》、《乐记》的一些思想,着重阐述了人性论和道德论问题,还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礼乐的产生及其社会作用问题。

周敦颐的《爱莲说》不仅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古文,也是一篇蕴藏着深刻思想内容的佳作。他用莲花比喻人性的至善、清净和不染,将出污泥不染的莲花之性,作为理想的圣人之性的象征,而淤泥则好比污染人性的欲望。

2、张载的理学思想反映在那几个理论环节中?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理学思想反映在以下几个理论环节中:

第一,他提出“理一分殊”的思想。“理一分殊”是二程对张载这一的思想的概括,张载虽没有直接提出这一命题,却最早萌生了这一思想。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聚合而成的不同形态,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物。万物之间、人物之间其性各有差别。这差别便在于各自禀受的“天性”有差别,这就以“理一分殊”的思路,论证了人性和道德的起源问题。

之性”,就是人形成以后,由于禀受的气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个性气质,它往往是恶的来源。所谓“天地之性”,就是太虚本性,它是纯一无缺的,是善的来源。由于人生来就具有了这两种“性”,人们必须善于通过道德修养使其返回到纯善的“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在一般人的身上主要表现为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张载认为,人的欲望并非都是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合理的,但过分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就会伤害“天理”,因此他提出“立天理”,“灭人欲”。

第三,提出“穷神知化”与“穷理尽性”的命题,提出了理学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张载提出“穷神知化”的道德修养途径,他主张通过“大”德,即扩充内心本来的至善之德,达到“穷德”的目的。他还发挥了《周易》“穷理尽性”的命题,认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三个不同等级但又相互联系的认识阶段。“穷理”为第一阶段,指穷尽体现在万事万物中的“天理”,其主要方式是读书、学习。“尽性”是第二阶段,即穷尽人所禀赋的道德品性,以达到与“天性”的合一。在第三个阶段,人的精神世界便产生了根本变化,变得至诚至善、无思无虑、无私无欲,达到上与“天性”同一,下与万物通贯的最高境界,这叫做“中正”。

3、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答:因为朱熹在思想上继承了程颐的基本思想,并吸收了佛、道及张载的某些思想资料,建立起了庞大的理一元论思想体系,所以成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天理论朱熹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思想,认为“天理”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理是本气为末。这样,他就把“理”抽象为形而上的精神本体。朱熹用“理一分殊”来说明“一理”与“万理”的关系,认为“一理摄于万理”,“万理归于一理”。他还具体论述说“理”只是“一理”,万物分有了“理”,但是这种分有不是把“理”分割,而是在每一个具体事物中体现了完整的“理”,就像“月印万川”一样,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印在江河湖海里的千万个月亮并不是天上月亮的一部分,而是这个月亮的全部、完整的体现。朱熹对“理一分殊”的论证,触及到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具有辩证法因素。

(2)心性学说朱熹继承和发挥了张载、二程的人性论,提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这是他的理本论在人性方面的体现,同时又是为伦理观提供论据。朱熹的“天命之性”不同于张载的“天地之性”,是指禀受于理而产生的人类共同本质,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指理与气结合而形成的千差万别的个性,有善恶之分。朱熹还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论证了“心统性情”。还把“心”分为“人心”和“道心”:“气质之性”就是“人心”,“天命之性”就是“道心”。

(3)格物致知和知行观朱熹的格物致知大体与二程相通,都旨在强调“穷理”二字,由“穷理”而达到“致知”,而通向“穷天理,明人伦”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他讨论了“知行”关系,强调“知行常相须”,这是他知行观中的合理因素。但他所谓的“知”不是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而主要是指“天理”;他所谓的“行”也只是对封建伦常的践履和修养。

(4)天理人欲之辨以及由此引申的尊王贱霸的历史观在修养方面,朱熹强调所谓“天理人欲之辨”,这里的“天理”是指至善的道德标准,而“人欲”则是一切不善行为的根源。只有克服和去掉“人欲”,才能保存和恢复“天理”。他不完全赞同二程把“道心”等同于“天理”,把“人心”等同于“人欲”的观点,认为“人欲”只是指“人心”中恶的一方面,不包括“人心”中合理的可以为善的欲望。凡有普遍的不得不有的人的自然欲望,都不能叫人欲,而属天理范畴,这样就肯定了人合理(天理)的生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要完善道德修养,就必须“穷天理,灭人欲”。

根据“理欲之辨”,朱熹更强调所谓“王霸之辨”。他认为三代的政治是王道,汉唐等朝代的政治是霸道。在王道政治,最高统治者君主的心目中完全是“天理流行”,而在霸道政治,最高统治者君主的心目中则有利欲之私。他认为从三代到秦汉以后在政治道德上是一个退化过程。

答:陆九渊一生述而不作,著述很少,这是心学不同于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自称他的思想直接得之于孟子,不是从“理”而是从“心”出发建立其心本体论的。

陆九渊的心本论思想并没有否定或取代理学家的最高哲学范畴——“理”。在陆九渊的思想体系中,“理”也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总秩序,每个人都受“理”的制约,都必须遵循“理”的原则。他的贡献是在理学家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自己以“心”为本的思想体系。他直接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宇宙与心等同起来,断言心是永恒的,无所不包的。他继续发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说法,认为万物都在我“本心”之中,无须外求,使“心”宇宙万物的本原。他的“心”还是社会道德原则的本质,是一种伦理性的实体,道德行为乃是它的外在表现。

陆九渊的“心”已经具备了理学天理的基本特征,他同时又承认天理的存在和它的至高无上性。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协调了二者的关系,使心学体系不仅保持“心”本论的基本原则,也容纳了理学的客观天理,并与程朱理学划开了界限。

在认识论上,陆九渊不同意朱熹从事事物物上穷尽天理的观点,他认为“心”中本有真理,只要向反省内求,就可以得到真理。因此,他提出了“切己自反”,“发明本心”的认识途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它不需要接触事物、参与事物,更不需要通过完成某种践行去实现,它只需要主体意识对自我的神秘感悟;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一悟百悟,一切皆悟的程度,从而在瞬间完成人的认识过程。他认为人们的“心”被各种“物欲”损害了,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他称之为“心蔽”。他提出解除“心蔽”的方法叫做“剥落”。“心”的蔽端,就好象一件洁净的物品被脏污的东西所包裹那样,要使它恢复洁净的本来面目,必须一层一层地剥去这些东西,“心”才能完全地清洁明亮,恢复本然状态。

“切己自反”、“剥落”都是为了完善自身的道德本性,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手段。认识论是与道德修养论密切联系,这一点陆九渊与理学是一致的,只是具体方法有不同。陆九渊在任何时候,都把道德的自我修养与完善放置于人生的首要地位。

陆九渊在认识论和修养论方面,与程朱比较起来,大大简化了许多繁琐的过程和程序,其修养功夫,简便易行,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所以称为“简易功夫”。

5、陈亮、叶适如何通过针对性地批评程朱理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

答:在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思想理论上与朱熹为代表的理学“道德性命”之学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成为当时理学外部反对理学的思想派别。

陈亮的思想观点一般是在对理学的批评或与理学家的争论中提出来的,大致有及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道”

的问题。针对朱熹所讲的“理在气先”,“理在气上”,陈亮提出“道在物中”的观点。第二,关于“王霸、义利”的问题。陈亮针对朱熹三代王道是“天理流行”三代以下是霸道“人欲横行”的观点,批评说,如果是这样,万物何以蕃衍不绝,“道”何以常存不息?他认为汉高祖、唐太宗的立国功业,可与天地并立;而三代时期也有征伐和谋位之事,王道中也夹杂着霸道。这说明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而实现的,没有霸道,王道不可能凭空出现。他的基本思想是霸本于王,王霸并用。从王霸的问题,引出义利问题。朱熹认为王道推行仁政,这是“义”,霸道讲求功利,这是“利”。义与利是对立的、不相容的。陈亮则基于王霸并用,认为义要体现在利上,义利双行,缺一不可。针对朱熹天理与人欲不两立,“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陈亮认为人的耳、目、口、鼻的私欲就是性,性是不可违背的,是合理的,不可去的。但他并没有以人欲否定天理,以利否定义。他是既肯定利欲为天性,也要讲义理,其实就是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

叶适批评理学家“理在气先”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陈亮“道在物中”的思想,又论述了“道不离器”,“离器无道”的思想。叶适反对忽视功利、专尚“义理”的空谈家,批判了董仲舒、朱熹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倾向,

叶适既然强调“义理”与“功利”之不可分,便更注重于探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例如,在对金战和的问题上,他一贯主张积极抵抗和恢复失地,坚决反对妥协投降。他批判南宋的弊政,如财竭、兵弱、民困、势衰等,要求限制皇室及贵族的特权,以缓和社会矛盾。

第七章明代及其明清之际的思想与思潮

一、填空题:

1、明初思想界的代表人物有(试举五人):宋濂、刘基、方孝儒、曹端、胡居仁、薛瑄、吴与弼等。

2、明代中后期形成的王学派中影响较大的,是以王畿(龙溪)、钱德洪(绪山)的浙中和王艮的泰州学派。

3、黄宗羲在中国思想史上贡献甚巨,他编写了《明儒学案》,并进行了《宋元学案》的准备工作和部分编写工作,在“学案体”学术思想史方面具有开创之功。

4、方以智在《东西均》中提出的“合二而一”的命题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改错题:

1、明永乐年间组织编撰的三部《大全》是指《六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

2、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吴与弼。

3、吕留良的《无何集》是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

答:1、明永乐年间组织编撰的三部《大全》的编撰和推行。三部《大全》是指《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

2、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陈献章。

3、熊伯龙的《无何集》是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

三、名词解释:

1、三部《大全》。

2、静中养出端倪。

3、江门之学。

4、王学派。

5、泰州学派。

6、东林党人。

7、童心说。

8、《明夷待访录》。

9、清初早期启蒙思潮。

10、合二而一。

11、质测即藏通几。

12、《无何集》。

答:1、三部《大全》:三部《大全》是指《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组织编撰,明成祖亲自作序,颁行天下。三部《大全》的内容,前二部是“五经”、“四书”的集注汇纂。《性理大全》为程朱学者解释六经的著作和性理方面的言论。其中《四书大全》可以说是朱熹《四书集注》的放大,《五经大全》以朱熹的传注为主,《性理大全》同样充满朱学的痕迹。这些说明三部《大全》是朱学著作的汇集。明初统治者编撰和推广三部《大全》,与汉武帝“罢黜百家,

者通过三部《大全》所确立的朱学,比起董仲舒所推崇的儒学以及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一套更加完整系统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体系,它与八股科举制度相结合,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术思想界以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静中养出端倪:陈献章的修养论强调静坐,提出“静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与程朱的主敬有不同。这种方法,是陈献章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据他自己说,他从吴与弼处归来之后,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不靠师友指引,专靠从书册中反复搜寻,废寝忘食,数年未有收获,通过静坐,他体悟到了天道、认识到了物理,以得道之心应世、任物,便会随心所欲不逾矩。他甚至把这一方法看成是“作圣之功”,是成圣的捷径。

3、江门之学:陈献章的及门弟子,《明儒学案》著录的有12人,其弟子湛若水的弟子,《明儒学案》著录的也有10人之多。思想史上称这一派为“江门之学”。这一派的流传时间,从湛若水起,与王守仁(阳明)的“姚江之学”大体同时,但两派的学术命运却不尽相同。陈献章的弟子学旨多变,缺乏一贯的理论,没有得到广泛传播,而“姚江之学”在王守仁及其弟子的推动下,发展为明代中后期思想史的主流。

4、王学派:即阳明学派,由王阳明(守仁)创立的学派。因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故也有人叫做“姚江学派”。明代中期,受王守仁思想、人格和学风影响形成了许多以王学为旗帜的学术派别,他们大都是王阳明的弟子,对王阳明思想的宣扬和发展也各有侧重,这样就在明代中后期逐渐形成了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个支派。他们遍及大半个中国,使王学风靡一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王畿(龙溪)、钱德洪(绪山)的浙中和王艮的泰州学派。

5、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受王阳明思想影响而在晚明形成的具有强烈“异端”倾向的思想流派,创始人是王艮,代表人物有王艮的族弟王栋、子王襞,弟子林春、徐樾等。徐樾的弟子颜均,而颜均的弟子有何心隐、罗汝芳,王襞的弟子有李贽等。这一学派在明代后期流传很广,但其内部又有明显的分化。其中有些人基本上遵循王阳明的学说,并进一步与禅学接近;另外一些人物则成为异端,奔走四方,进行讲学和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思想往往富有神秘主义色彩,其言论行动经常超出封建名教的规范,因而备受道学家以至泰州系统中前一类人物的攻击。

6、东林学派:明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创立东林书院,煮书讲学,被称为东林学派。东林学派是明中期以后直接在政治上反对专制政治的群体英雄,也是在思想上力纠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的重要学派。面对着朝政腐败、国危民艰的社会危机,东林名士及其他朝野人士,奋起抨击阉党和权贵们的专权乱政,立志革新朝政、济世救民。当时还有邹元标、赵南星、冯从吾、周起元、魏大中等在朝正直官员也与东林名士遥相呼应,评议时政,反对阉党。朝野正直士大夫们的忧国忧民的学术政治活动,遭到了阉党权贵们的疯狂镇压。在思想上,他们大抵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学末流的谈空说玄、援儒入禅的学风,提倡讲习结合,相互印证的治学观点,以求通过读书、讲学、议政来治国救世的务实之学,以传统儒家学者关心现实社会人生的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主张社会变革,解救社会危机,开启了中国儒学中早期启蒙思潮的先声。

7、童心说:李贽用“童心说”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他认为“童心”就是“真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既然封建礼教是扼杀“真心”的刽子手,那么,要恢复人之“真心”,成为“真人”,就要争取个性解放,冲破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他特别强调文学作品要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反对伪道学,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8、《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要十年时间写成其著名著作《明夷待访录》。书中“明夷”二字取自《周易》卦名,卦辞为“利艰贞”,比喻贤人处于艰难之境而志气不衰,这正是他抗清斗争失败后的心态。他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评与对未来社会的憧憬笔之于书,以待之于来访者,正是写此书的动机。黄宗羲的这部著作无论在当时和后来,对中国思想界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被誉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在批判的同时还建立起了与理学针锋相对的思想体系。有的思想家,如方以智,善于运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又如王夫之,他在理论上发展了中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对理学以及佛、道都给予了批判。有的思想家,如黄宗羲、唐甄,着重从政治思想方面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有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颜元,则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以对抗理学的“空疏玄虚”。有一些思想家,如陈确,从辨正理学所依据的经典入手,对其理论根据进行了指斥。还有一些思想家,为了反对理学,一直追溯到古代诸子之学,如傅山便以系统地研究或评注诸子作为他的主要工作,认为先有“子”,然后才有“经”,动摇了孔门独尊的地位,开创了清代诸子学研究的新风。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都提倡实学,重视对历史、地理、军事、经济以及西学的研究,强调把书本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去验证。他们一般但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并据此批判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不过,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思想还未能完全突破封建正统思想的大框架,没有创造出适应近代社会的全新的思想体系。

10、合二而一:方以智继承了佛教思想资料以及张载“动静合一”、“阴阳合一”的思想,在《东西均》中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题,而与邵雍到朱熹的“一分为二”思想相补充,各从“分二”与“合一”两个方面发展了宋明时期的辨证思维,把中国辩证法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同一的,而且包含对立面的统一,“合二而一”就是指对立面的统一。并不是只强调统一而否定对立,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调合一切矛盾而为一,他讲的是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思想。因此,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1、质测即藏通几:方以智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质测”的知识,提出“质测即藏通几”的观点,主张“寓通几于质测”。所谓“质测”即实测,以实际事物的通理为对象,概指自然科学。所谓“通几”,以隐藏在天地万物中的发展契机和内在本质为对象,亦即哲学。所谓“质测即藏通几”是说“质测”是“通几”的前提、基础,离开“质测”而言“通几”,将流于空谈;“通几”又反过来指导“质测”,“质测”离开“通几”就无法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运动规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哲学不能离开科学,科学应以哲学为指导。

12、《无何集》:熊伯龙是著名的文学家,又精通天文历算和佛经,著有《无何集》,在书中他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有些地方是借用前人材料以推行《论衡》的观点,有些地方则发挥他自己的无神论思想。它继承并发扬古代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建立具有独特风格的无神论思想体系,堪称古代无神论百科全书。

四、简答题:

1、明初朱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答:明初,在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之学的同时,也有诸多的学者尊信朱学,其代表人物有宋濂、刘基、方孝儒、曹端、胡居仁、薛瑄、吴与弼等。

宋濂与刘基,在学术师承关系上,都可以上溯到程朱学派。他们虽宗程朱,但不是徒守记诵,而是有所“体认”和发挥。他们曾经在元末乱世中隐居著述,后又为君王所用,在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斗争中求生存,其思想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例如维护“天理”的绝对性,注重学术的修身与用世,强调心与理的统一,在客观上服从于明初统治者的需要。

方孝儒在元明初为以身殉国,对明代读书人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可以说关系到理学思想家认为重大的名节问题,也是对自己思想的一个实践。他认为,在朱熹之后,不必有新的著述,关键在于道德的实践,他指责那些空谈性命而行为不端的道学家,提倡以“齐家”为治国之本。

曹端是河南渑池人,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的以空为性,以虚为道,在思想上他强调躬行实践,对宋代学者所讨论的“孔颜乐处”的问题很感兴趣,但认为程、朱未能把这一问题说破,强调在躬行实践中体会其乐。

日用的“下学”功夫,兢兢检点于言行间,被称为尊信朱学宗旨。

吴与弼是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一生在家讲学,不应科举,不应朝廷征召。学宗程朱,注重“静时涵养,动时省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贫而乐”。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强调静观内省,特别重视“平旦之气”的静观和夜卧的静思冥悟,这种修养为学的方法在其门人陈献章手里,就演化为心学的发端。

2、东林党人的思想与气节

答:明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创立东林书院,煮书讲学,被称为东林学派。东林学派是明中期以后直接在政治上反对专制政治的群体英雄,也是在思想上力纠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的重要学派。面对着朝政腐败、国危民艰的社会危机,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名士及其他朝野人士,奋起抨击阉党和权贵们的专权乱政,立志革新朝政、济世救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东林名士聚众讲学,讽议朝政,不畏邪恶,不屈强暴,以天下为己任,思考救国理民之道。当时还有邹元标、赵南星、冯从吾、周起元、魏大中等在朝正直官员也与东林名士遥相呼应,评议时政,反对阉党。朝野正直士大夫们的忧国忧民的学术政治活动,遭到了阉党权贵们的疯狂镇压。

在思想上,他们大抵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学末流的谈空说玄、援儒入禅的学风,提倡讲习结合,相互印证的治学观点,以求通过读书、讲学、议政来治国救世的务实之学,以传统儒家学者关心现实社会人生的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主张社会变革,解救社会危机,开启了中国儒学中早期启蒙思潮的先声。

3、李贽的思想

答:李贽是明后期著名的异端思想家、文学家,隐居20多年,著书立说,对当时的道学家多有揭露,对封建礼教有尖锐的批判,因而遭到统治者的迫害,被捕入狱,被迫自杀。

在思想上,他受王学和禅学的影响,发挥了王艮“百姓日用是道”的观点,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的观点。李贽的“异端”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正统儒学,特别是对理学的批判上。他批判了被宋明理学神化了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是非无定论”。李贽还用“童心说”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强调要争取个性解放,冲破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李贽还揭露了后世的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性,反对理学家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李贽有建树的思想观点就是他的平等观和个性说。

4、吕坤的反理学思想

答:明末吕坤在政治上曾上疏陈天下安危,抨击明政府的专制政策,表现了“以理抗势”和“法高于势”的精神,因此遭受打击,不得已称病辞职,隐居乡间二十余年,埋头著书立说20余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把先秦思孟学派“道高于势”的思想发展为“理尊于势”,认为天子虽然掌握着天下最高的权势,但也应该有所畏惧。在学术思想上,吕坤虽然学宗程朱,但他对成为当时思想专制的理学又有许多尖锐、深刻的批评。他立足于气本论,论述“理气”和“道器”的关系,反对理学家以理为天地之本的观点。与南宋叶适、陈亮等人的学说相类似,吕坤主张只有能建立事功才是真学问。吕坤批评宋儒之学的极端烦琐,学者如果真想入道,就必须抛弃宋以来道学的传统。对明代盛行的王学,吕坤也十分不满,认为王学最大的弊端是空疏,而对王学的思想核心——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批评最尖锐、深刻。

5、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的特征

答: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其特征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1)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强烈抗争。明清之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沿袭了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弊端已暴露无遗,由于清初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思想家们已经把批判的焦点从一家一姓之兴亡转向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深层反思。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封建君主”的揭露和批判;一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2)明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吕坤等人已经对理学和心学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继续对理

主张经世致用,其主旨是学问须有益于国事;对理学的束书不观而言,主张回归儒家原典,其主旨是寻求儒家的传统精神。

(3)明清经世实学思潮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对天文、地理、河漕、山岳、风俗、兵革、田赋、典礼、制度等,皆在探究问学之列。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李塨、朱之瑜、方以智、陈确等人,是这一经世实学思潮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6、西教、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答:明清之际以耶稣会为先驱的西方天主教传入中国,开启了西教、西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沟通、交流冲突的历史。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所宣传的思想理论,是欧洲中世纪正宗的天主教神学,主要是阿奎那为代表的官方神学体系,所谓的经院哲学。但是,为了顺利地传教,传教士们采取了一些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天主教允许的范围内传来西学,即通过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和艺术等知识,来吸引中国官员和士人,这样就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西方近代思想学术的作用。从明中后期到清中期,由于有当时一大批站在时代前沿的经世实学思想家的宣传、翻译、介绍与引进,西方机械、物理、测绘、历算等门类繁多的科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据统计,至今能够搜集到的西方传到中国的科技书目约为1500种左右。

主教的进入,与中国传统的思想必然发生冲突。天主教对儒、道、佛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方式,对儒学他们采取的是“合儒”、“补儒”、“易儒”的策略,以天主教神学附会儒学。至在儒学方面,中国士大夫中有一部分人站在维护封建正统立场,把天主教视为“异端邪说”,甚至发动教案。还有一些人是站在传统立场上,象辟佛、辟道一样地排斥天主教。还有一部分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认为天主教的理论可以“补儒易佛”,补益王化。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向西方寻求新思想的某些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立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西方的思想学术。

7、陈确、唐甄的思想倾向

答:陈确与黄宗羲都是刘宗周的学生,明亡后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他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把怀疑矛头指向程朱理学数百年立论的根基之一《大学》,作《大学辨》,阐明《大学》非圣经贤传。他的批《大学》实际上是批到了理学的头上,使理学存在的根基被动摇。该书还从否定《大学》入手,批判理学的许多观点,批判理学的直觉主义认识论,批判理学在认识上的僵化观点,反对宋儒关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或“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说教。他反对理学的空谈性命,不讲事功,认为“事功”出于“心性”修养,“心性”修养应表现为“事功”,二者是互相结合的。他大胆而猛烈地抨击了秦以后二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富民以达致太平。

8、清初其他启蒙思想家

答:(1)朱之瑜的“经世致用”观点。朱之瑜为学注重实际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穷究”,推崇陈亮,不愿空谈“浮夸虚伪”的道学,而主张研讨民生日用的实际学问。

(2)傅山的诸子研究。傅山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其思想的特点在于强调独立思考,打破宋、明理学死水一潭的局面。他批评理学对人们性灵思想造成了桎梏,对于当时的八股时文,他更是深恶痛绝。不仅批判理学,他还对整个儒学传统有所指责。傅山对诸子百家有深湛的研究,能够抛弃轻视诸子的儒门偏见,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开阔了学术史的眼界,对明末清初诸子学的复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吕留良的思想。吕留良学宗程朱,特别表扬朱熹的种族思想,对清廷御用的程朱学派表示激烈的反对。他的思想主要见于其《四书讲义》,他是利用讲解《四书》以及八股文来表达自己学术思想。他虽然自称自己是朱学,其实他的思想与理学正宗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四书讲义》中他对世界专制主义作了隐晦的批判。在哲学上,他曾借用二程所说“儒者本天,释氏本心”,对号称“心学”的王守仁派进行批判。

集》。《无何集》对无神论思想的介绍和阐述。第一,他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从儒家立场对宗教迷信进行批判的。他认为“《论衡》之学,其宗孔子乎?”第二,他赞扬了历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第三,《无何集》的批评锋芒所及颇为广泛,包括佛教、道教、术数、象数等几个方面,尤其着重于批判当代流行的迷信传说。这不但有助于读者对《论衡》的理解,而且使得批判有了现实意义。第四,在批判中,他继承了古代无神论的传统,有时从常识出发,有时则揭露神学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陈献章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思想观点有那些?

答:程朱理学的独尊,导致了思想僵化,阻碍了社会意识的更新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陈献章开始背离程朱理学转入陆九渊的“心本”论,赋予心以独立思考的内涵,强调个体意识等思想内容。他试图把儒学思想体系内部的理学和心学两种思潮结合起来,同时又从道家、佛教那里汲取了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但由于时代、社会生活以及他本人的局限,他的融合工作不是十分成功,这就使得他的思想起伏变化较大、内容驳杂。

陈献章作为吴与弼的学生,在刻苦奋力、注重实践方面,受到吴与弼的很大影响。但他又受到道家、佛教禅宗特别是陆九渊心学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道论”。

陈献章的“道”的另一个涵义是“理”。这个“理”在白沙那里并不十分严格,有时(在具体问题上)与“道”是同意语,有时是指“分殊”之“理”。白沙认为心是独立的、主动的,它首先是个人感悟、思维的器官,是一身之主宰,同时,这个心又是能受道、得道、舍道的。心与理是两样东西。

陈献章的修养论强调静坐,提出“静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与程朱的主敬有不同。这种方法,是陈献章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过静坐,陈献章大开大悟,走出了一条“自得”的成圣之路。这就背离了程朱,开辟了一条心学之路,成为明代心学的开山祖。

在陈献章的思想中,有一种追求个人精神解脱的意味,这表现在他强调“以自然为宗”的修养目标上。他将天地、生死、贫富、功利置之度外,是用消极的形式表达了企图摆脱自然与社会对个人束缚的愿望。

因此,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陈献章。

2、罗钦顺、王廷相是如何批评理学的?有那些内容?

答:罗钦顺在思想上,对理学的理气关系说进行了批评和修正,从理气一元论的观点出发,在关于人的精神(人心)与形体的关系方面他还批评了心学及禅学无限夸大精神作用的一些观点。一般认为罗钦顺的唯物主义思想,构成了从张载到王夫之的中间环节。他的主要著作是《困知记》。罗钦顺思想的要旨是理气问题,他对理学的批评也由此问题引申而出。罗钦顺论理气,与朱熹的一个根本不同,是把着眼点放在“气”

上,以“气”为本,表现出与朱熹理气论的根本对立。针对朱熹以太极为“本体”的观点,罗钦顺还提出了自己对理与太极关系的看法,认为太极与阴阳不能分割为二,理与气亦不能截然分裂,但气是根本的。在道器方面,罗钦顺强调道器不可分,阐述自己的道器一元论。在人性论问题上,罗钦顺不赞成程朱理学的人性论观点,试图用气一元论的观点解释人性,但他不能摆脱理学观点的束缚。罗钦顺还批评了陆王心学及其重要思想来源的佛教禅宗。他首先批评陆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批评陆王心学实为禅学。还对禅宗的顿悟学说加以抨击。

王廷相在思想上,他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他针对当时的学风,提出尖锐的批评,既针对程朱,也针对陆王。

他批评朱熹“理于气先”的说法,为学主“思”、“见闻”和“接习”(实行)并重,反对王阳明的“致良知”

学说。一般认为王廷相作为明代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与罗钦顺一样,也是张载到王夫之思想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之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王廷相对理学的批判集中在理气论上,重点是程朱学派,特别是朱熹的学说。首先,他批评了理在气先的本体论,提出“元气为道之本”的观点。第二,王廷相批评

王廷相从气一元论的立场出发,反对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分,指出性就是气质之性,此外的“天命之性”

是不存在的。王廷相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反对传统的性善说。王廷相的认识论观点,是建立在对程朱、陆王认识论观点的批评基础之上的。他称程朱、陆王认识论为“支离”、“禅定”,禅定与支离,本是程朱、陆王两派学者的互相批评之辞,而王廷相将二者一齐否定,提出了“知行兼举”的观点。

3、为什么说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思想体系有那些内容?

答:王守仁继承了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以及禅宗的“以心法起灭天地”等等,批判程朱理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心学体系,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心学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心即理”的宇宙观王守仁直接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命题,肯定心对物的本体性,并以此作为他的“立言宗旨”。他进一步阐发了“心即理”的内涵。首先,他从纠正朱熹二元论的缺陷出发,强调“心理”的不二。认为把心与理分为二会产生许多弊端,甚至走入歧途,由王道变成霸道而不自知。王守仁通过性、理、天、道与心的合一,把“心”提高到宇宙本体的地位,不仅克服了朱熹心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而且为他的“致良知”心学本体论和理想人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其次,王守仁从“心即理”的前提出发,通过对心、意、物关系的论证,完成了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物论体系。认为心是身体的主宰,心的本体原本是不动的,心的“发动”、“感通”就是意识,意识所指向的对象就是“物”,即“事”。离开了意识的指向性,“事”就不会存在,或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王守仁不同意朱熹的“格物致知”说,认为不能“外心以求理”,必须“求理于吾心”,这就叫做“知行合一”。王守仁的所谓“行”与实践完全不同。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是指变革现实的活动,而王守仁的“行”被解释十分宽泛,将学、问、思、辨都包括进去了,这样,知与行的合一倒是完成了,但知与行的界限却变得含糊不清。王守仁还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的观点,这与其说是扩大了行的范畴,不如说是取消了真正的“行”。

(3)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王守仁在肯定了“心即理”之后,他进一步说明“天理”就在“心”中,所以“致知”也就不必外求。他给这种“致知”说一个特定的称呼,就叫做“致良知”。王守仁与朱熹不同,把“格物致知”解释为“致良知”,并强调“致良知”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人心”,在于去恶归善。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继承古代的教育传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第二,独见与自主的治学精神。第三,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事上磨练与身体力行。

4、黄宗羲是如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他的经世思想和求实精神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黄宗羲对封建君权作了解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这个命题不同于古代儒家所谓“天下为公”与“民贵君轻”的说法,而含有新意:第一,黄宗羲从“天下之利”出发,肯定了天下人之“私”,而痛斥君主专制“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原君》)第二,黄宗羲对君主制度敢于提出怀疑,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有这样的君还不如无君。

黄宗羲还批评了君权的另一个方面,即“君为臣纲”的伦理纲常,对君臣关系和君臣的职责有新的认识,认为人们出来作官,应该为人民办事,不应该专为君主一家一姓服务。在他的理想中,“君臣”应该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都要一块儿出力。于是,他提出君臣名异实同的观点,打破了系统的尊君卑臣的观点,提高了士大夫的地位。

当成为独立的舆论机关,成为“公其非是”的论坛,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一些。黄宗羲着眼于探求限制君主全力的措施,一方面他想以学校作为监督政府的舆论机构,另外他又主张以推选出来的贤者担任有实际全力的宰相,以补救世袭君主的不贤。

黄宗羲以现实生活作为一面镜子,批评理学的学风,指出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他们对理论的分析都很仔细,使人抓不住他们的不足之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与社会现实脱节,不能回答“天崩地解”的现实生活问题。他强调人们研究学问必须着眼于现实社会,表现了强烈的求实倾向。

黄宗羲的经世思想和求实精神,特别表现在他对经学和史学的研究方面,尤以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为突出。他编写的《明儒学案》有很高的学术思想价值。该书通过以学派为纲目的编排,比较全面客观地明代300年间学术思想发展的情况。该书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第一,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要紧紧抓住被研究者的学术宗旨。探讨学术宗旨,是研究学术思想史的关键。第二,黄宗羲认为,学术思想的发展,每每走着相反相成的道路。因此,学术思想史的编写,就不应以一家之断案,而要兼收并蓄,尤其要注意不同之处。

正是由于《明儒学案》有独特的学术思想价值,使它超出了以往的学术思想专著。

5、顾炎武在学术作风和治学方法上也有那些有价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是乾嘉汉学的鼻祖?

答:顾炎武长期在外游历,去北方考察山川、拜师访友、搜访资料,做他认为切实有用的学问。他非常博学,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顾炎武特别注重学术的社会价值,认为理学是空疏无用的学问,它所导致的是家、国的覆亡。他把理学与魏晋玄学加以比较之后,指出“清谈”的最大危害在于“祸国”、“乱政”。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与理学不同的观点,如针对心学“心即理”的命题提出了“经学即理学”的观点。

顾炎武在学术作风和治学方法上也有许多值得提及的地方。他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提出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主张,以作为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顾炎武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治学方法注重实地调查和善于运用归纳法。

顾炎武主张读书、治经应从小学入手,正音读、通文字、明训诂、考制度、释名物。经过他的倡导,到了乾嘉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开清代考据学之风,对后来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正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乾嘉汉学的鼻祖。

6、方以智与宋明正宗学者有什么明显区别?他的思想内容有那些?

答:方以智在政治思想上他向往一种开明专制。在学术上,他著述丰富,都博采众家,不以一说为限,贯穿着“坐集千古之智”的精神,这是方以智与宋明正宗学者有明显区别的一点。方以智的主要著作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药地炮庄》等。

从“坐集千古之智”出发,他主张打破儒、佛、道的界限,但与明代流行的三教合一论表面相似,实际却有区别:他对佛、道是有批评也有继承的。如他批评禅宗的虚妄。

方以智继承了佛教思想资料以及张载“动静合一”、“阴阳合一”的思想,在《东西均》中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题,而与邵雍到朱熹的“一分为二”思想相补充,各从“分二”与“合一”两个方面发展了宋明时期的辨证思维,把中国辩证法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方以智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质测”的知识,提出“质测即藏通几”的观点,主张“寓通几于质测”。所谓“质测即藏通几”是说“质测”是“通几”的前提、基础,离开“质测”而言“通几”,将流于空谈;“通几”又反过来指导“质测”,“质测”离开“通几”就无法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运动规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哲学不能离开科学,科学应以哲学为指导。

第八章清代的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王夫之在大量以经学笺注为形式的作品中阐发自己的新观点,自称:“六经责我开生面”。他一生最推崇

的思想家是张载,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挥集中在《张子正蒙注》一书中。

2、颜李学派指颜元、李塨合创的学派,是清初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颜元的《四存编》包括《存治编》、《存

性编》、《存学编》、《存人编》)。颜元还有一个弟子叫王源。

3、在颜元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习”、“行”,表现了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的特色。

4、颜元在应聘主持漳南书院时,将课程分为武备科、文事科、艺能科、经史科四科。

5、自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批判理学,提倡实学以后,在学术上就出现了“汉学”与“宋学”之争,理学逐渐

衰微,汉学日渐抬头,到了乾嘉时代已经成为学术主流,这就是所谓“专门汉学”。

6、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大体可分为吴派和皖派:吴派以江苏人惠栋为代表,皖派以安徽休宁人戴震为代表。

7、戴震一生著述很多,在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

8、在对汉学思潮的总结方面,阮元的功绩之一是在汇刻编纂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试举二例:如《经籍纂诂》106卷,重刻《十三经注疏》并附校勘记,《皇清经解》等。

二、改错题:

1、颜元的另一名弟子王源,他认为程朱“迂阔实不足有为”,王守仁“学入于禅”,皆不足取。

2、汪中虽然不属于浙东学派,但与章学诚是好友,同样精于史学。

答:1、戴震的另一名弟子王源,他认为程朱“迂阔实不足有为”,王守仁“学入于禅”,皆不足取。

2、汪中属于浙东学派,与章学诚是好友,同样精于史学。

三、名词解释:

1、六经责我开生面。

2、颜李学派。

3、专门汉学(乾嘉汉学、清代考据学)。

4、浙东学派。

答:1、六经责我开生面:王夫之的批判总结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隐居著述40余年,在“观生居”住处,曾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说自己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累赘,只有把它奉献于华夏文化传承,才是使惨淡的生命获得意义与升华的唯一方法。他以为后世提供经世致用之学为出发点,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宗旨,对他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详尽的研读、评注和创新,在大量以经学笺注为形式的作品中阐发自己的新观点,在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

2、颜李学派:颜李学派指颜元、李塨合创的学派,是清初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颜元年轻时就不喜科举而热衷于经世之学,并研究军事、技击之术。他对理学心学都进行过研究,结果走上批判程朱陆王的道路,认为无论理学心学都是“心头玩弄”的概念游戏,教人死读书,使人耗尽身心,无利于国家人民,都是杀人之学。针对当时流行的这一套“虚学”,他提出“实学”。他所谓的“实学”,是指救世济民的农工兵政之学,认为这才是周孔的“六艺”,提倡恢复这样的“周孔正学”。

李塨少从学于颜元,发挥颜氏学说,与颜元倡导一种注重实学,反对死读书,强调“习行”、“习动”,主张在实事实物中求道的学风,世称“颜李学派”。李塨在经世思想上,一度比颜元还要激进一些。李塨批判理学家

来表达他的思想,而李塨则提出“不必袭古之迹”。李塨晚年受阎若璩、毛奇龄的影响,逐渐背离其师颜元的求学济世精神和他早年的激进思想,走上了考据之路。

3、专门汉学(乾嘉汉学、清代考据学):在乾嘉时期,考据学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的主流。自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批判理学,提倡实学以后,在学术上就出现了“汉学”与“宋学”之争,理学逐渐衰微,汉学日渐抬头,到了乾嘉时代已经成为学术主流,这就是所谓“专门汉学”。之所以称为“汉学”,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多数思想家和学者都尊行汉代的学术(主要是经学);又因为他们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学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朴学”。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重训诂考据的研究,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又被称为“乾嘉学术”、“考据学”等。

专门汉学导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乾嘉时期,学者们从校定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大体可分为吴派和皖派,吴派以江苏人惠栋为代表,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其治学方法是“凡古必真,凡汉皆好”,以保守汉人学说为特点,目的在于重新发掘汉学来对抗宋学;皖派以安徽休宁人戴震为代表,主张以文字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和哲理。其治学方法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不但信汉,且也疑汉,其学贵在心得。他们以考据详博见长,但有时流于琐细。

4、浙东学派:浙东学派是指清初活跃在浙东的学术派别,主要成就在史学方面。继黄宗羲之后,浙江东部的学者,如万斯大、万斯同(皆为黄宗羲的弟子)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形成了所谓“浙东之学”。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后求证于史(黄宗羲),并提出“六经皆史”等命题(章学诚),倡导一种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其主要特点是学术研究要切于“人事”,反对在“人事”之外别求什么“义理”。

四、简答题:

1、颜李学派教育思想有什么特点?

答:颜李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教育思想。

颜元、李塨都强调“学术”的重要,认为它是“世道”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世道”,包括国家合乎百姓;世道的基础是教育,它由学术和人才两部分组成。学术,是教育的内容;人才,是教育的产品,没有正确的教育内容,就不会有合格的教育产品,也就不会有官吏施行好的治理方针,国家百姓就会身受其害。

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对宋明理学以来教育人才体制的抨击及对理学教育方法的否定,二是具有经验论色彩的认识论。他们批评科举制度是以浮文虚辞取士,使人们远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把思想局限于狭隘的八股文字天地,压抑了人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术呈现死气沉沉的局面。颜李学派还历史地分析了理学家读书静坐的教育方法,揭示其弊端。他说:“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知,办经济愈无力。试历观宋明已事可为痛哭。……吾尝谓,读书愈办天下事,如缘木而求鱼也。”(《朱子语类评》)这些痛切的批评表现了颜元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心。

在颜元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习”、“行”,表现了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的特色。关于“习”,颜元有多种解释,主要的是:首先,“习”字含有“行”的意义。其次,“习”字含有验证知识真伪的含义。颜元认为,知识的真伪标准要依靠“习行”来验证。应该指出,颜元所说的“行”,除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外,大部分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与行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礼仪形式,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社会实践。

颜元把注重习行的思想运用于教育实践,认为习行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道德修养。颜元尤其重视六艺之学,因为六艺用之身,可以强健体魄,陶冶性情,高尚道德;措之世,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论学并不局限“六艺”,还包括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天文地理等等,可以说一切有用的学问,都包括在颜元所主张的学习之列。

颜元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之中。他在应聘主持漳南书院时,曾制定了一套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颇能体现他注重习行的教育思想。他将课程氛围四个科,即:武备科、文事科、艺能科(设水学、工学、象数学等课目)、经史课。

原之地在朝廷,吾则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这种把学校(记余)摆在第一位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2、戴震的学术思想

答:戴震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后一位思想大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重要桥梁,启导了近代启蒙思想的曙光。

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所阐述的自然哲学,以“气”作为世界的本源,以“道”作为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并对“道”与“理”的范畴进行了区分,把“道”作为万物的基本规律,而把“理”视为“物之质”。

在此基础上,戴震对理学的社会作用也进行了批判。他提出,“理”自宋代以来,已经成为尊者、长者、贵者压迫卑者、幼者、贱者的工具。

他批评了一些理学家的“理欲之辨”,提出了“理存于欲”的观点。他批评理学家们以“理”来排斥人欲,无异于“以理杀人”。认为“后儒以理杀人”与“酷吏以法杀人”没有本质区别,对世界礼教的强烈抗议和批判。

在人性论与认识论方面,他指出人的认识作用是以人的生理机构为基础的,“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上),所谓“血气”,指人的活的身体,是人的认识的基础。所谓“心知”,是指人们认识事物之“理”的能力。戴震肯定了“血气”与“心知”的不可分,“心知”是从“血气”而来的,进而否认了在“血气”之外别有什么“天心”的观点。

戴震还谈到认识深化的必要性,论述了“必然”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要把自己初始的认识能力充分发挥,使之达到必然;这种必然实际上就是自然的完善,二者是一致的。反之,如果放弃主观的努力,任其自然,那么认识能力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丧失人本身具有的“能明”本性,也就丧失了自然。

3、汪中的学术思想

答:汪中的学术也受汉学的影响,不过他并没有沉湎于汉学的烦琐,而是把考据看作历史学的一部分。汪中的社会思想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特别是对于妇女的同情,提出了一些乌托邦式的幻想,这些都带有市民意识的特点。汪中对传统思想的批评突出的是对《大学》的怀疑,这与清初思想家陈确非常相似。汪中在《述学·补遗》中有《大学评议》一篇,从几个方面论证《大学》并非至高无上的经典。他还对明代以空谈心性为主要内容的“讲学”风气提出批评,与顾炎武对明末讲学风气的批评颇为相似。汪中思想的特色与傅山相似,集中表现在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墨守前人旧说。诸子研究开启了清代诸子复兴思潮的产生,对清末乃至现代的的思想学术界影响很大。

五、论述题:

1、王夫之是如何通过对理学及佛、老思想的改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答:(1)、在理气论上,理学家程朱把理气分开,使理气各为一物,并说“气是依傍这理行”。王夫之在张载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认为,气是世界的惟一的实体,所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律,是依凭于气的;气是有理的,然而没有离开气而自己存在的理。

(2)、王夫之从理气的关系,又进一步谈到道与器,也就是哲学上说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和理学的道器论相对立,王夫之提出“道寓于器以用”的道器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存在离开“形器”之上的“道”;具体的器物由阴阳二气凝聚而成,而“道”则存在于器物之中。

王夫之的道器论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把道器论与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联系起来,认为当具体事物未形成以前,所谓“道”即指阴阳二气的和合未分的状态,并没有形成凌驾于“气”之上的“道”和“理”。

第二,王夫之从“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基本命题出发,在认识论上又得出“治器”的观点。“治器”的观点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人们对自然素材的改造制作和利用,另一方面指对古代礼乐刑政制度的因革损益。

的观点。

(3)、在知行问题上,王夫之与理学家不同,他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尚书引义》中,他就“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语加以发挥,对理学及佛老的知行观进行了集中的批评,指出程朱一派把知与行割裂开来,堵塞了知识的来源,指出陆王心学把知与行混同起来,把感觉与知觉当作知,把思维活动当作行,使学者周旋于体认良知的狭途,放弃了对人伦、物理的“身心尝试”。

王夫之还对知行关系进行了正面的阐述,着重强调了知行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二者在认识过程中的“相资以互用”,这样,就不仅驳斥了程朱的割裂知行,也驳斥了陆王的混淆知行,这在理论思维上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知行的区别与联系中,王夫之把知与行对等起来,而提出“知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这样一种强调“行”的命题。这里,指出了行在认识的实现与深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而且还包含有行是知的验证的意思。

(4)、在人性问题上,王夫之发挥《易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命题,把人性看作一个后天发展的过程,反对先验的、不变的人性观点。他的“继善成性”观点概括起来有两个主要内容:第一,强调人性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就在于“人之道”有“日新之命”。这种“日新之命”就是由感觉到思维的不断发展,才能与品德的不断完善。这样,就把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完善放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人之道的特殊性。

第二,强调人性实现的主观条件,认为“人之道”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必须依靠人的主观努力,突出强调“继”字,把它看成使人性得到实现的中间环节;这个继字,带有“实践”的含义,与“行”、“习”是对等的概念。

(5)、在理欲问题上,王夫之明确反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首先,他提出理欲一致的观点,他反对把天理和人欲割裂起来,对立起来。其次,王夫之把理欲统一在落脚点归结为“自然”,就是人的生理需求。他打破了理学家所主张的等级人性论,从人的自然生理要求出发来讨论人性,把“君子”“降低”到“小人”的水平,把“天理”也“降低”到“人欲”的水平,客观上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具有启蒙思想的萌芽。

2、专门汉学形成的原因有那些?有什么历史作用?如何评价?

答:专门汉学形成的原因有:

专门汉学的流行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从社会方面看,清统治者用武力统一全国以后,实行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十八世纪初即康熙后期至乾隆朝,社会经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也有所滋长。但是,由于清政府对工商业采取的压制政策,使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始终不能得到迅速发展,走向近代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思想文化界,就有理学的再倡和专门汉学的兴起。从康熙到乾隆前期,程朱理学一直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李光地曾秉康熙的谕旨,编纂了《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书。乾隆把《朱子全书》和其他宋儒专著颁行太学,刊示诸生。这样,在清廷的倡导下,理学一度盛行起来。

专门汉学的兴起则与清廷推行文化高压政策有密切关系。自清初以来,统治者在镇压汉人的武装抗击的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焚毁“禁书”,制造一系列株连极广的文字狱。文网严密,使学者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身之祸。同时,清政府又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软硬兼施的政策,使士人的思想不能逾越一定的范围。

专门汉学的兴起也是学术思想自身发展的结果。宋明理学风行已久,空疏之弊越来越明显,晚明以来遭遇了许多思想家的批评,反理学的思潮在明末清初之际已经成为学术潮流中的主流。在否定理学之后,学者们只有回头看,把目光转向遥远的古代。汉代的学术就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他们试图因循汉儒的途径,从经学的研究中找到治世的真理和方法。

法在纯理论上得到解决,于是,有一些理学家转而从经典中寻找依据。理学两派的争斗从义理转移到考证方面,就合乎逻辑地推出了考据学。

专门汉学的兴起还与清代文化典籍的富饶很有关系。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君主,都十分重视书籍的编纂,曾经动员巨大的财力、物力编纂规模巨大的丛书、类书以及其他“钦定”书籍,私人购书、钞书、校书、刻书、编书也蔚为风气。影响到学术界,必然导出专注于校勘、辨伪、史料搜补、文字训诂的专门学问。

专门汉学的什么历史作用:

专门汉学对后来的思想学术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概括其直接效果有:吾辈向觉难解难读之古书,自此可以读可以解;许多伪书及书中串乱芜秽者,吾辈可以知所别择,不复虚糜精力;有久坠之哲学,或前人向不注意之学,自此皆卓然成一专门学科,使吾辈学问之内容,日益丰富。间接效果有:读诸大师之传记及著述,见其“为学问而学问”,治一业终身以之,铢积寸累,先难后获,无形中受人格的观感,使吾辈奋兴向学。因此种研究法以治学,能使吾辈心细,读书得间;能使吾辈忠实,不欺饰;能使吾辈独立,不雷同;能使吾辈虚受,不敢执一自是。

专门汉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贡献就是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总结,在古代文献的整理、考订、校勘、辨伪和集佚方面成就辉煌。学者们整理和考订的论著很多,仅阮元辑的《皇清经解》及王先谦辑的《皇清经解续编》所收古籍就达389种727卷之多。还有一些学者专门从事古籍的校勘和辨伪工作,对一些著名的古书进行了认真的校勘,订正了许多脱漏和错误。散佚古籍的辑佚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专门汉学在其后的重要影响是直接导致了诸子学在清代的兴起,并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专门汉学要研究经学必须依赖他种古籍作辅助,结果引起许多古书的复活,于是有许多人对诸子书也进行校刻和研究,一时蔚为大观,诸子学俨然成了一门有系统有条理的专门学问。清代诸子学的复活,实际上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以至影响到现代。

专门汉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与某些现代哲学流派的致思趋向有惊人的相似。这种从理解、阐释文字形、音、义源流变化进而把握经典意蕴的路径,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分析方法,与现代西方的分析哲学的思维逻辑颇为接近。当然,这种相似并不表明专门汉学便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上的现代学问,具有现代科学精神。

如何评价专门汉学?

专门汉学的最大弱点是脱离实际而缺乏现实感,因埋头于烦琐考据而缺乏理论思维和理论批判的能力。专门汉学造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学术与思想的分裂,使学术失去了思想性的追求,变成了为学术而学术;而思想也失去了学术的支持,变成了虚悬的道学教条。这样,在思想文化界就出现了两张皮:一方面是很具体很“科学”的文献学或语言学的考据,另一方面则是习惯性地反复重申的道德训诫。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有意识地借用学术研究在考据当中非常艰难而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通过对一些经典的辨伪来消解正统思想的依据,用文字训诂的方法来清理一些思想观念的演变,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新的思想观念。

3、焦循的思想学术

答:焦循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他的数理研究、易学研究以及人性学说。他把这三个方面加以贯通,并把崇尚理性、讲求变通的思想融汇其中,表现出追求进取的精神。

焦循的数学研究,直接继承梅文鼎、戴震,对当时能见到的中国古代及西方数学著作进行了研究,认真会通中西算法,注重数理探讨,做出了超越前人的成绩。

焦循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并以这种方式理解其它一切事物。他根据数学的理论还原,认为“理”是错综变化的抽象形式,有形状的东西可以用“名”(概念)来把握,数量的关系可以用“理”来把握。

焦循研究易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力图找出事物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这个关系作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他充分利用数学方法,探究《易》中对事物变化原则的表述,自认为作法取得了成功,找到了《易》中卦爻变化的

Wireshark抓包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利用Wireshark软件进行数据包抓取 1.3.2 抓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的数据包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掌握使用Wireshark抓取ping命令的完整通信过程的数据包的技能,熟悉Wireshark软件的包过滤设置和数据显示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7,抓包工具为Wireshark. 三,实验原理: ping是用来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命令,一旦发出ping命令,主机会发出连续的测试数据包到网络中,在通常的情况下,主机会收到回应数据包,ping采用的是ICMP协议。 四,验步骤: 1.确定目标地址:选择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3177605.html,作为目标地址。 2.配置过滤器:针对协议进行过滤设置,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抓包前使用捕捉过滤器,过滤设置为icmp,如图 1- 1

图 1-1 3.启动抓包:点击【start】开始抓包,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3177605.html,, 如图 1-2

图 1-2 停止抓包后,截取的数据如图 1-3 图 1-3 4,分析数据包:选取一个数据包进行分析,如图1- 4

图1-4 每一个包都是通过数据链路层DLC协议,IP协议和ICMP协议共三层协议的封装。DLC协议的目的和源地址是MAC地址,IP协议的目的和源地址是IP地址,这层主要负责将上层收到的信息发送出去,而ICMP协议主要是Type和Code来识别,“Type:8,Code:0”表示报文类型为诊断报文的请求测试包,“Type:0,Code:0”表示报文类型为诊断报文类型请正常的包。ICMP提供多种类型的消息为源端节点提供网络额故障信息反馈,报文类型可归纳如下: (1)诊断报文(类型:8,代码0;类型:0代码:0); (2)目的不可达报文(类型:3,代码0-15); (3)重定向报文(类型:5,代码:0--4); (4)超时报文(类型:11,代码:0--1); (5)信息报文(类型:12--18)。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广州电大从化分校黄海燕 作业一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3 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有的可教;三是 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和方式。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积累增多,这样就 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去专门从事教和学。随着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那些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和机构来从事。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单纯以口耳相传和行为仿效的最初教学形式,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是成为了必然。 我国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17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但是独尊儒术也压抑了其他学术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 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22 北宋中叶,宋朝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第一次兴学,是范仲 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大学,在太学实 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 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32 ①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②御定统一的经学教材。③经学教学必须讲究师法 家法,不得自行改动或客串到其他学派,门户之见极强。④建立定期的考试制度。初时一岁一试,通过者委以官职,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考试的办法是策试,策试合格,按 甲乙科授予不同的官职。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下次再考。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64 明中叶后,只有府、州、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 了学校的地位,也使地方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统治者对地方官学生员严加管制, 明太祖向全国各地学校颁布禁例十二条,刻在卧碑上,其要点是严禁师生议论国是,干预地方政务。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潜心治学,以求得到朝廷重用。清代又颁行了新卧 碑,共七条,内容与明代大同小异。康熙、雍正时又颁布“圣谕”,也主要是告戒训示读书人的。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控制知识分子。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77 第一,书院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藏书设施。第二,书院有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第三, 学生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第四,书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89 蒙学的读书教学,往往是塾师先读,学童跟读,读若干遍后,就由学童自己读,塾师予 以纠正。读熟后就背诵,一定要达到熟练地背诵无误,最终还要能默写。每日学新课之前, 又必须将前面所读的书轮流背诵,称“温书”。学习告一阶段时要进行阶段复习,将所学的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Wireshark使用教程详解,带实例

Wireshark教程带实例 第 1 章介绍 1.1. 什么是Wireshark Wireshark 是网络包分析工具。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你可以把网络包分析工具当成是一种用来测量有什么东西从网线上进出的测量工具,就好像使电工用来测量进入电信的电量的电度表一样。(当然比那个更高级) 过去的此类工具要么是过于昂贵,要么是属于某人私有,或者是二者兼顾。 Wireshark出现以后,这种现状得以改变。Wireshark可能算得上是今天能使用的最好的开元网络分析软件。 1.1.1. 主要应用 下面是Wireshark一些应用的举例: ?网络管理员用来解决网络问题 ?网络安全工程师用来检测安全隐患 ?开发人员用来测试协议执行情况 ?用来学习网络协议 除了上面提到的,Wireshark还可以用在其它许多场合。 1.1. 2. 特性 ?支持UNIX和Windows平台 ?在接口实时捕捉包 ?能详细显示包的详细协议信息 ?可以打开/保存捕捉的包 ?可以导入导出其他捕捉程序支持的包数据格式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过滤包 ?多种方式查找包 ?通过过滤以多种色彩显示包 ?创建多种统计分析 ?…还有许多 不管怎么说,要想真正了解它的强大,您还得使用它才行

图 1.1. Wireshark捕捉包并允许您检视其内 1.1.3. 捕捉多种网络接口 Wireshark 可以捕捉多种网络接口类型的包,哪怕是无线局域网接口。想了解支持的所有网络接口类型,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3177605.html,/CaptureSetup/NetworkMedia. 1.1.4. 支持多种其它程序捕捉的文件 Wireshark可以打开多种网络分析软件捕捉的包,详见??? 1.1.5. 支持多格式输出 Wieshark可以将捕捉文件输出为多种其他捕捉软件支持的格式,详见??? 1.1.6. 对多种协议解码提供支持 可以支持许多协议的解码(在Wireshark中可能被称为解剖)??? 1.1.7. 开源软件 Wireshark是开源软件项目,用GPL协议发行。您可以免费在任意数量的机器上使用它,不用担心授权和付费问题,所有的源代码在GPL框架下都可以免费使用。因为以上原因,人们可以很容易在Wireshark上添加新的协议,或者将其作为插件整合到您的程序里,这种应用十分广泛。 1.1.8. Wireshark不能做的事 Wireshark不能提供如下功能 ?Wireshark不是入侵检测系统。如果他/她在您的网络做了一些他/她们不被允许的奇怪的事情,Wireshark不会警告您。但是如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Wireshark可能对察看发生了什么会有所帮助。[3]?Wireshark不会处理网络事务,它仅仅是“测量”(监视)网络。Wireshark不会发送网络包或做其它交互性的事情(名称解析除外,但您也可以禁止解析)。 1.2. 系通需求

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Wireshark的基本使用;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 三、预备知识 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观察它们的工作过程并使用它们,即观察两个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探究协议操作的细节,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这种观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正在运行的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又称分组捕获器。顾名思义,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你的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图显示了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是分组捕获器,其功能是捕获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组分析器,其作用是分析并显示协议报文所有字段的内容(它能识别目前使用的各种网络协议)。 Wireshark是一种可以运行在Windows, UNIX, Linux等操作系统上的分组

嗅探器,是一个开源免费软件,可以从下载。 运行Wireshark 程序时,其图形用户界面如图所示。最初,各窗口中并无数据显示。Wireshark 的界面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 命令和菜单 协议筛选框 捕获分组 列表 选定分组 首部明细 分组内容 左:十六进制 右:ASCII码 图 Wireshark 主界面 命令菜单(command menus):命令菜单位于窗口的最顶部,是标准的下拉式菜单。 协议筛选框(display filter specification):在该处填写某种协议的名称,Wireshark据此对分组列表窗口中的分组进行过滤,只显示你需要的分组。 捕获分组列表(listing of captured packets):按行显示已被捕获的分组内容,其中包括:分组序号、捕获时间、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协议类型、协议信息说明。单击某一列的列名,可以使分组列表按指定列排序。其中,协议类型是发送或接收分组的最高层协议的类型。 分组首部明细(details of selected packet header):显示捕获分组列表窗口中被选中分组的首部详细信息。包括该分组的各个层次的首部信息,需要查看哪层信息,双击对应层次或单击该层最前面的“+”即可。 分组内容窗口(packet content):分别以十六进制(左)和ASCII码(右)两种格式显示被捕获帧的完整内容。

19春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启蒙思想家是()。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 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 修已以安人 C: 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 学而优则仕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梁漱溟认为乡村教育的重点是____。 A: 发展农村经济 B: 帮助农民扫盲 C: 恢复农村伦理 D: 改造乡村政权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____。 A: 《学记》 B: 《孔子世家》 C: 《颜氏家训》 D: 《朱子读书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 “生活即教育” 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 “主动”、“习行” D: “教学做合一”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 B: 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 C: 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D: 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 A: 大都授 B: 苏湖教法 C: 分斋教学法 D: “三舍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明代在各省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为____。 A: 学务处 B: 儒学提举司 C: 提学使司 D: 劝学所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孔子 标准解答: (单选题)11: 北宋的熙宁、元丰兴学的主持人是()。A: 范仲淹 B: 胡瑗 C: 王安石 D: 蔡京 标准解答: (单选题)12: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A: 自强学堂 B: 广东同文馆 C: 京师同文馆 D: 上海广方言馆 标准解答: (单选题)13: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____。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参考答案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1/1分) 正确答案: A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1/1分) 正确答案: 皇家祭祀建筑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1/1分) 正确答案: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1/1分) 正确答案: 晁错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1/1分) 正确答案: 《吕氏春秋》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夏 3.殷墟遗址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1分) 正确答案: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 秦汉园林的特点,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园林中没有宫室建筑;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变化的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由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转变为游览观赏功能 由模仿自然转变为表现自然 建筑作为园林内部重要因素,造园升华到艺术创造的境界 下列指哪一项不是隋代的建设成就? (1/1分) 正确答案: 整理水系,修缮白堤 隋唐时期的住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下哪几项是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1/1分) 正确答案: 只有常参官才能使用特定的建筑装饰 只有少数特权官员才可以在坊墙上对着大街直接开门 不同等级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同 堂屋的开间进深都有相应的规定 2. 明堂是中国古代以____为主要功能的建筑。 (1/1分) 正确答案: 宣扬政教,举行大典 1. 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园林的成就? (1/1分)

实验四wireshark教程

Wireshark教程 当前,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管理员必须花费更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网络设备的运作情况,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网络趋于复杂,就必须借助于专业的工具了。因此,作为一个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从业者,熟练掌握和运用一套网络管理软件来对整个网络进行协议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当前较为流行的网络协议嗅探和分析软件—Wireshark 。通过使用抓包工具,来准确而快速地判断网络问题的所在,大大缩短寻找问题的时间。 网络管理人员的私人秘书—Wireshark 网络流量分析是指捕捉网络中流动的数据包,并通过查看包内部数据以及进行相关的协议、流量分析、统计等来发现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是网络和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故障和性能诊断的有效工具。通常,人们把网络分析总结为四种方式:基于流量镜像协议分析,基于 SNMP 的流量监测技术,基于网络探针( Probe )技术和基于流( flow )的流量分析。而我们下面要向大家介绍的 Wireshark 就是基于流量镜像协议分析。 流量镜像协议分析方式是把网络设备的某个端口(链路)流量镜像给协议分析仪,通过 7 层协议解码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但该方法主要侧重于协议分析,而非用户流量访问统计和趋势分析,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流经接口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无法满足大流量、长期的抓包和趋势分析的要求。 Wireshark 的前身是著名的 Ethereal 。 Wireshark 是一款免费的网络协议检测程序。它具有设计完美的 GUI 和众多分类信息及过滤选项。下面是 Wireshark 的界面。 用户通过 Wireshark ,同时将网卡插入混合模式,可以用来监测所有在网络上被传送的包,并分析其内容。通过查看每一封包流向及其内容,用来检查网络的工作情况,或是用来发现网络程序的 bugs 。 Wireshark 是一个开放源码的网络分析系统,也是是目前最好的开放源码的网络协议分析器,支持 Unix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由于 Wireshark 是 Open Source ,更新快,支持的协议多,特别是数据包过滤功能灵活强大。 Wireshark 提供了对 TCP 、 UDP 、 SMB 、 telnet 和 ftp 等常用协议的支持。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代替价格昂贵的 Sniffer 。 安装好后,双击桌面上的 Wireshark 图标,运行软件。再捕捉数据包之前,首先要对捕获的条件进行设置。点击工具栏里的“Capture à Options”,(图一)或者直接点击快捷按钮(图二),打开选项设置页面(图三)。

计算机网络实验Wireshark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3)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7) 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11) 实验四利用Wireshark分析ICMP (19) 实验五使用Wireshark分析UDP协议 (25) 实验六使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 (29) 实验七利用Wireshark分析协议HTTP (35) 实验八利用Wireshark分析DNS协议 (40) 实验九使用Wireshark分析FTP协议(选作) (44) 实验十使用Wireshark分析SMTP与POP3协议(选作) (48)

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Wireshark的基本使用;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 三、预备知识 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观察它们的工作过程并使用它们,即观察两个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探究协议操作的细节,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这种观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正在运行的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又称分组捕获器。顾名思义,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您的计算机发送与接收的报文。 图1显示了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 图1右边就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与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与FTP客户端)。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就是分组捕获器,其功能就是捕获计算机发送与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第二个组成部分就是分组分析器,其作用就是分析并显示协议报文所有字段的内容(它能识别目前使用的各种网络协议)。 Wireshark就是一种可以运行在Windows, UNIX, Linux等操作系统上的分组嗅探器,就是一个开源免费软件,可以从、wireshark、org下载。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第一次 1、孔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错) 2、生活教育论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错) 3、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教育存在。(错) 4、《学记》是孟子的作品(错) 论述题: 1、试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避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该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在唐朝。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科举考试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是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宋代科举比唐代从规模到制度都有了进—步发展,这是由于宋初诸帝看到了科举取士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有重要作用。宋代统治者,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科举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控制思想,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科举盛行对教育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科举的附庸。学者只为追逐名利,希图侥幸登上仕途,因而其读书目的既非振兴国家,对于学业也不求甚解,官学虽设而有名无实,科举之所取,多数并无真才实学。表现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明初之于科举虽很重视,但取仕并非仅赖此一途。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然而其考试办法比较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 2、试析《学记》的教学思想。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村民”、“化民成俗”,《学记》两段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拟订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又以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学记》中还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学记》对于教学工作中违反教学原则,不讲究教学方法以及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着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近两千年前的中国能有如此全面、严整的教育学专著,许多论点和例证,今人读之,仍为之叹服。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吸取营养,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工作服务。 3、试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答: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如下几部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应该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4、试析墨子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作用的主张,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命定论比孔子还要彻底。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否。“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他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有染丝之说。2、关于教育的内容的主张。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

wireshark捕获器使用教程

Wireshark的捕捉过滤器和显示过滤器 Wireshark两种过滤器使用的语法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页中对它们进行介绍: 1. 捕捉过滤器 捕捉过滤器的语法与其它使用Lipcap(Linux)或者Winpcap(Windows)库开发的软件一样,比如著名的TCPdump。捕捉过滤器必须在开始捕捉前设置完毕,这一点跟显示过滤器是不同的。 设置捕捉过滤器的步骤是: - 选择capture -> options。 - 填写"capture filter"栏或者点击"capture filter"按钮为您的过滤器起一个名字并保存,以便 在今后的捕捉中继续使用这个过滤器。 - 点击开始(Start)进行捕捉。

语法: 例子:tcp dst 10.1.1.1 80 and tcp dst 10.2.2.2 3128 Protocol(协议): 可能的值: ether, fddi, ip, arp, rarp, decnet, lat, sca, moprc, mopdl, tcp and udp. 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是什么协议,则默认使用所有支持的协议。 Direction(方向): 可能的值: src, dst, src and dst, src or dst 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来源或目的地,则默认使用"src or dst" 作为关键字。 例如,"host 10.2.2.2"与"src or dst host 10.2.2.2"是一样的。Host(s): 可能的值:net, port, host, portrange. 如果没有指定此值,则默认使用"host"关键字。

实验一 wireshark抓包工具使用

实验一wireshark抓包工具使用[实验目的] 学习wireshark抓包工具的使用 了解wireshark抓包工具的功能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思想 [实验原理] Wireshark是网络包分析工具。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主要应用: 网络管理员用来解决网络问题 网络安全工程师用来检测安全隐患 开发人员用来测试协议执行情况 用来学习网络协议 [实验内容] 下载WIRESHARK,学习工具的使用和功能。

Wireshark 是网络包分析工具。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你可以把网络包分析工具当成是一种用来测量有什么东西从网线上进出的测量工具,就好像使电工用来测量进入电信的电量的电度表一样。(当然比那个更高级) 过去的此类工具要么是过于昂贵,要么是属于某人私有,或者是二者兼顾。 Wireshark出现以后,这种现状得以改变。 Wireshark可能算得上是今天能使用的最好的开元网络分析软件。 工作流程 (1)确定Wireshark的位置。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启动Wireshark后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捕获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数据。 (2)选择捕获接口。一般都是选择连接到Internet网络的接口,这样才可以捕获到与网络相关的数据。否则,捕获到的其它数据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帮助。 (3)使用捕获过滤器。通过设置捕获过滤器,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捕获文件。这样用户在分析数据时,也不会受其它数据干扰。而且,还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 (4)使用显示过滤器。通常使用捕获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往往还是很复杂。为了使过滤的数据包再更细致,此时使用显示过滤器进行过滤。 (5)使用着色规则。通常使用显示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都是有用的数据包。如果想更加突出的显示某个会话,可以使用着色规则高亮显示。 (6)构建图表。如果用户想要更明显的看出一个网络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用图表的 形式可以很方便的展现数据分布情况。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可用他说的四个字概括:() A. 有教无类 B. 学以致用 C. 循序渐进 D. 因材施教 2、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A. 梁启超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蔡元培 3、汉武帝时“三大文教政策建议”是由( )提出的。 A. 董仲舒 B. 公孙弘 C. 贾谊 D. 王充 4、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 A. 独尊儒术 B. 多向发展 C. 漫无目的 D. 学 风不正 5、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 )。 A. 帖经 B. 墨义 C. 策问 D. 诗赋 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特征是( )。 A. 存天理 B. 灭人欲 C. 穷其理 D. 学其事 7、“庆历兴学”的主持人是( ) A. 范仲淹 B. 王安石 C. 蔡京 D. 朱熹 8、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 A. 林则徐 B. 阮元 C. 龚自珍 D. 魏源 9、(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新学制。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10、京师同文馆建立于( ) A. 1862年 B. 1917年 C. 1916年 D. 1840年

wireshark抓包教程

Wireshark图解教程(简介、抓包、过滤器)配置 Wireshark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络分析工具。这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捕捉网络中的 数据,并为用户提供关于网络和上层协议的各种信息。与很多其他网络工具一样,Wireshark也使用pcap network library来进行封包捕捉。可破解局域网内QQ、 邮箱、msn、账号等的密码!! Wireshark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络分析工具。这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捕捉网络中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关于网络和上层协议的各种信息。与很多其他网络工具一样,Wireshark也使用pcap network library来进行封包捕捉。可破解局域网内QQ、邮箱、msn、账号等的密码!! wireshark的原名是Ethereal,新名字是2006年起用的。当时Ethereal的主要开发者决定离开他原来供职的公司,并继续开发这个软件。但由于Ethereal这个名称的使用权已经被原来那个公司注册,Wireshark这个新名字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成功运行Wireshark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更进一步了解这个强大的工具。下面是一张地址为192.168.1.2 的计算机正在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3177605.html,”网站时的截图。 1.MENUS(菜单) 2.SHORTCUTS(快捷方式) 3.DISPLAY FILTER(显示过滤器) 4.PACKET LIST PANE(封包列表) 5.PACKET DETAILS PANE(封包详细信息) 6.DISSECTOR PANE(16进制数据) 7.MISCELLANOUS(杂项)

1. MENUS(菜单) 程序上方的8个菜单项用于对Wireshark进行配置: -"File"(文件)-"Edit"(编辑)-"View"(查看)-"Go"(转到)-"Capture"(捕获)-"Analyze"(分析)-"Statistics"(统计) -"Help"(帮助)打开或保存捕获的信息。 查找或标记封包。进行全局设置。 设置Wireshark的视图。 跳转到捕获的数据。 设置捕捉过滤器并开始捕捉。 设置分析选项。 查看Wireshark的统计信息。 查看本地或者在线支持。 2. SHORTCUTS(快捷方式) 在菜单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快捷按钮。 您可以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上以获得其功能说明。 3.DISPLAY FILTER(显示过滤器) 显示过滤器用于查找捕捉记录中的内容。 请不要将捕捉过滤器和显示过滤器的概念相混淆。请参考Wireshark过滤器中的详细内容。 返回页面顶部 4.PACKET LIST PANE(封包列表)

wireshark 实验 DHCP

Wireshark Lab: DHCP Version: 2.0 ? 2007 J.F. Kurose, K.W. Ross. All Rights Reserved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4th edition. In this lab, we’ll take a quick look at DHCP. Recall that DHCP is used extensively in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home-network wired and wireless LANs to dynamically assign IP addresses to hosts (as well as to configure other networ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is lab is brief, as we’ll only examine the DHCP packets captured by a host. If you also have administrative access to your DHCP server, you may want to repeat this lab after making some configuration changes (such as the lease time). If you have a router at home, you most likely can configure your DHCP server. Because many linux/Unix machin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serve many users) have a static IP address and because manipulating DHCP on such machines typically requires super-user privileges, we’ll only present a Windows version of this lab below. DHCP Experiment In order to observe DHCP in action, we’ll perform several DHCP-related commands and capture the DHCP messages ex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ecuting these commands. Do the following1: 1.Begin by opening the Windows Command Prompt application (which can be found in your Accessories folder). As shown in Figure 1, enter “ipconfig /release”. The executable for ipconfig is in C:\windows\system32. This command releases your current IP address, so that your host’s IP address becomes 0.0.0.0. 1If you are unable to run Wireshark live on a computer, you can download the zip fil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3177605.html,/wireshark-labs/wireshark-traces.zip and extract the file dhcp-ethereal-trace-1. The traces in this zip file were collected by Wireshark running on one of the author’s computers, while performing the steps indicated in the Wireshark lab. Once you have downloaded the trace, you can load it into Wireshark and view the trace using the File pull down menu, choosing Open, and then selecting the dhcp-ethereal-trace-1 trace file. You can then use this trace fi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 . 进士科 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 .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