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教材中的细节辨析

哲学教材中的细节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3199231.html,

哲学教材中的细节辨析

作者:荀道俊

来源:《教育》2014年第33期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在江苏省已使用多年,并修改多次。与此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也作过相应修改。在使用该套教材中,笔者还是发现了诸多细节问题,现整理成文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僧肇观点与教参解读不一致

依据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述,物质世界应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教材进而分析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两种错误认识,即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为此,教材第32页相关链接中,列举了克拉底鲁、惠施和僧肇的典型观点来补充介绍诡辩论;在接下来的专家点评中,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说,以此介绍形而上学不变论。

问题是僧肇的观点不是诡辩论而应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即力图从变化中求不变。在人教版的教师用书第99页对僧肇的观点给予上述解读。僧肇与芝诺的“飞矢不动”说一样,实质上都在否认事物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僧肇在其《物不迁论》中认为:“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虽然僧肇看到了的事物有静有动,但他对事物的运动绝对性表示怀疑,认为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僧肇之所以从变化中求不变,源自其佛教思想。冯友兰先生在所著《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僧肇是中国杰出的佛教思想家。佛教历来就有轮回说。轮回说强调因(业)果(报)关联,因果的锁链构成“生死轮回”。“众生皆苦”主要源自于此。人要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的唯一办法便是“觉悟”,即人不再贪恋世界、执迷不悟,而是无贪欲、无执着,这样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即“涅槃”(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换句话说,这里有一个不死的“我”存在,这个“我”是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山东大学哲学系沈顺福教授在撰写的《僧肇哲学与玄老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及该观点。“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思想和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庄子认为圣人或称“至人”,与“大一”(即宇宙)是一体,宇宙永在,因此圣人也长生不老。从以上的表述中,或许能简要了解僧肇的“从变化中求不变”的思想渊源。

意识与认识的定义值得探究

教材对意识的定义表述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里的“映象”切不可换成“映像”:前者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后者指的是因光线的反射作用而显现的物像。)教材对认识的定义表述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