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

发展的根本

技术工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整体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目前,我国技能人才还很缺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许多企业都出现了“技工荒”问题,高素质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已日渐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胜利油田提出了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对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是加快油田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胜利油田作为我国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不少单位对职工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职工观念比较陈旧,思想缺乏活力,留恋于吃“大锅饭”,在工作上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在技能上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

的改革发展。“十一五”期间,油田确定了实现“三大目标”的战略任务,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必将加快推进,油田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加强,这就需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特别是近年来,油田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将一些先进的设备、装置、仪器等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职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精技术、能创新的职工队伍迫在眉睫。

2、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间的竞争由国内扩大到国际,人才竞争已上升到了一个多层面的竞争,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竞争逐渐显露。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人才上,人才不仅仅是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而且包括一大批作为生产技术骨干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就是设计出一流的产品,也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企业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经验总结,而是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随着油田“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不仅要面对于国内同行业对手的竞争,还要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这就需要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来应对竞争。

3、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批高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在很大程上代表了一个企业的

外在形象。目前,企业已经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要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处于领先地位,不仅需要拳头产品,知识品牌做代言人,更需要高素质的职工群体做坚强后盾。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胜利油田的技术和产品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胜利油田”成了知名品牌,胜利文化广为人知,这正是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自觉提升素质,工作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

二、油田职工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XX年统计数字表明,油田现有在岗正式职工155000人,其中操作服务岗位87965人。操作服务岗位人员中,高级技师247人;技师2054人,高级技工22464人。从文化程度上看中专21765人,大专以上7595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比例仅占操作服务岗位人员总量的2.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8.6%。从队伍的构成来看,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文化素质与油田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技术工人、爱惜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没有真正形成。我们应当看到,通过开展“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大讨论,对技能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虽然上升到了一定水平,但重视技能人才的氛围形成比较晚,重视的程度还

仍然不够。目前,还有不少单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习惯上认为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是人才,有关人才资源开发、紧缺人才培养规划,没有把高级技能人才列入其中。技能人才的晋升、奖金、住房等待遇,与同等级别的干部相比有很大差距,如工人技师只是每月多补贴几十元钱,而各级干部的头衔一旦加冕,将会受益一生,技术培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学历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带给职工的实惠上分析,由于分配制度没有完全到位,贡献与收益没有完全对等,有门路的通过包括学历教育等多种渠道调到了工作清闲、环境舒适、收入高的岗位,对青工的择业倾向产生误导。有技术、有特长的不算“人才”,有学历有文凭“搞大项目做大买卖”的才是人才,严重挫伤了学技术的积极性。

2、分配制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从油田的分配制度改革角度来看,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工资与期望值之间还有差距,相比起干部身份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增幅不够,吸引力不足。例如,油田一些社会通用工种,如焊工、车工、钳工等,在南方和沿海大城市的收入已经超越“白领阶层”,报纸上曾多次报道年薪20万-30万招聘技工难的问题。在油田,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收入相对来说并不高,甚至有些工种远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经济驱动力不够,造成高素质技能人才失望,低层次技术工人迷惘的恶性循环。

3、培训模式与生产实际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教学思想不适应,存在重理论系统性,忽视培训为生产服务的倾向。二是教学内容不适应,讲理论知识多,联系生产实际少。三是教学形式不适应,授课以课堂为主,缺乏技能训练。四是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五是教育设施不适应,注重常规性设备的投资,忽视技能基地的建设。

4、某些单位对培训和考核工作认识不足。近年来,由于油田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员工培训规模、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不少单位存在着“报表上做文章,数字中出效果”的现象。在培训考核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员工的考核却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形成一套操作简便、奖勤罚懒、催人向上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在职工培训后的使用上,没有做到职工取得何种成绩,达到何种程度就安排相应的岗位。

上述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油田发展的新增问题,从管理机制上看,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职工仍有“铁饭碗”、“铁工资”的优越感,致使部分职工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感,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的提高。从政治思想素质上看,受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少数干部、职工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短视观念,缺乏理想,心灵空虚,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职工受教育程度上

看,由于油田职工来源复杂,除了接收石油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外,还要接收未经过专业学校培训的人员,初、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还占有相当比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研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制定新对策。

三、提高油田职工技术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系统规划,不懈努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有力量”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提高全体干部和职工对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的认识,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抓好落实。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唯学历、唯资历的倾向,确立以能力、业绩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一个正确的导向,要从源头上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徐振超、陈景世等一批新技术工人的成长历程,就是最好的佐证。判定人才的标准,必须同劳动、知识和创造联系起来,必须同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联系起来,无论是经营

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技能人才,只要为油田的建设发展付出劳动、做出贡献、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技能人才的成长铺路子、筑台子、搭梯子,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努力开创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提高油田职工队伍技术素质提供动力

一个企业若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即使这个企业某个时期比较发达,那辉煌也是很短暂的,长期以往必将会走向衰退。因此,要搞好油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建立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增长的培养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广大职工走出认识误区;要确立全新人才观念,制定培养规划,把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形成各级各类技能人才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

一是制定完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密切与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及快速成长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在开展技术工人的评聘工作中,使技术工人在就业待遇和社会地位上能够与取得高学历的人才相提并论,并将他们取得的实绩作为破格晋升、晋级的考核依据。三是从分配方式上体现出向有技能的

高级技术型人才倾斜的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工种的吸引力、向心力,为技术工人成长拓展空间,使青工感到学技术光荣,技术工人有出路、有前途,有动力。

结合油田实际,不断创新选拔、培训、使用、考核的新模式

要借助学习型组织创建新理念,密切结合油田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的培养和使用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宽提升职工技术素质的新渠道。一是要落实培训、考核、使用以及待遇等方面配套的可操作性方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到基层锻炼实习,后择优选拔的育才新路子。二是鼓励工人在本工种、本岗位的竞争上岗意识、效率优先意识、市场意识,培养肯吃苦、勤钻研的工作作风。三是打破年龄、学历、资格的界限,对各行业的行家里手破格使用,并制定出科学的评定办法,重点考核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使职工明确人生方向,端正工作态度

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抓好油田形势任务的学习教育,抓好企业背景、企业生存发展形势和企业宗旨教育,抓好胜利精神、铁人精神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抓好人格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职工坚定人生方向、明确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人生理想和工作态度,坚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信念。要注重引导、建立氛围,通过典型引导和舆论引导,大力弘扬、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表率作用,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成学习先进、激浊扬清的环境和氛围。借助油田开展的“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组织职工向身边的技术能手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近学陈景世,远学徐振超,争做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石油工人。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是企业长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从人才的管理、培养、激励、教育等几方面入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管理环境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现代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 一是树立德才兼备德为先的人才观,用人要以德为先,德厚才弱的人可育可用,才高无德的人位置越高危害越大。要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拓宽用人思路,打破论资排辈,通过用德、勤、能、绩、廉考察人才,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项目各类管理岗位,使其成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素质论人才,凭业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才,用人之长,突出能力,不求全责备,同时要理解人才的成长规律,不以一时得失论成败。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情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把“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落到实处,重点把各类人才

的待遇落实到位,使其心情舒畅地去工作,让有成就的人有成就感,有贡献的人有自豪感。 二、创新管理,建全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力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企业管理机制,好的机制对人才的素质和潜能会起到积极的驱动作用。为此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 (一)完善用人机制,让专业技术人才有为有位 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选拔评价机制,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创造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竞争中寻求施展才干的机遇。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要分层次逐步推行竞争上岗,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完善岗位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是鼓励举贤自荐,做到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 路线,对自荐者加强重视,对人才的发掘者加大奖励。 四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资 源,尽可能把每一个人选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岗位,要坚决克服重提拔、轻管理,重使用、轻教育的倾向。 五是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 人才档案和技术创新成果档案,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调研报告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所在单位: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沈晓 开始时间: 2009年5月1日 完成时间: 2009年6月2日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是人才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通过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来促进我区开发建设,将是我区组织人事部门今后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主题词: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对策措施 企业是人才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来促进我区开发建设,将是我区组织人事部门今后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东钱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简况 近年来,我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区域大规模开发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目前,全区各类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比管委会成立之初均有较大的增长,仅08年一年,全区共引进硕士学历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84人,其中大部分人才均在我区企业工作,极大了改善了我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一)企业人才工作机构和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引才育才环境,我区严格落实《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7〕81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宁波市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关于加快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人才政策,发布了《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2009-2010年高层次人才导向目录》,设立了50万元人才基金用于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及奖励等工作。同时,积极响应市政府干部进企业的号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积极为企业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二)企业人才引进的力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是主动赴外招聘,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组团参加省内外各类人才招聘会,08年全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聘会12次。特别在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区按照省委组织部部署,携带3个岗位和1个合作项目赴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进行抄底人才,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进行双向对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企业开展招聘。在今年2月的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向80余家企业发放了《关于征集2009年全区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针对企业上报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企业参加专场招聘会。对一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还通过宁波市人才市场及市人事局留学人才信息库进行人才猎头,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开展网络招聘,依托网络信息平台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成本低的特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网上招聘,组织企业参加宁波市第二届海外网上洽谈会,通过网络远程洽谈进行人才招聘。 (三)企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和使用进一步加强 一是继续推进高层次人才选拔,积极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级专家数据库,目前,全区共有3人进入浙江省人才信息库,49人进入宁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板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

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晋政办发〔2010〕61号)、(晋煤劳发〔2011〕1166号)和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煤矿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促进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高级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师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0.27%以上。 2、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技师技能(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2%以上。 3、高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能(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15%以上。 4、中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中级技能(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40%以上。

二、加大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 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快市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站工作,根据鉴定许可范围,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认真做好鉴定工作。煤矿企业新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初级(五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独立上岗。煤矿企业要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要积极做好调入、引进煤炭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的审核确认工作。要注重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工作,对已取得煤炭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煤矿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促进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 四、创新煤炭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人才强煤”和“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煤炭人才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吸引、培养、使用、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

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XXX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根据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XX市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XX人社办[2013]196号)要求,为切实加强我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市局部署的调研任务,我县积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工作,深入三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华润雪花啤酒XX有限公司、四川金易管业有限公司、四川XX鑫光电力铁塔有限公司)开展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多种形式,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调研,总体掌握了我县企业技能人才现状和发展要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 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报告如下: 一、我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已建成一支由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三类人才组成的企业人才队伍,并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1.规模及技能水平 在抽样调查的三家企业中,现在职职工人数961人,其中技能人才总数290 人,占职工总数的30.2%。在各类技能人才中,高级工65人,占技能人才总数 的22.4 %;技师仅5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0.17 %;高级技师4人,仅占技能人才总数的0.14 %,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2.文化结构 三家企业现有本科及以上技能人才 17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0.6 %,大专(高职)42人,占14.5 %,高中(中职)98人,占33.8 %,初中及下133人,占 45.9%。 3.年龄结构 现三家企业290名技能人才队伍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仅30人,占10.3%;36岁至45岁的为180人,占62.1%; 46岁及以上的为 80人,占27.6%。这种结构状况与目前我县企业的发展层次基本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才文化结构还亟待优化。 二、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信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所以,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人力资源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1世纪甚至以后更长的时间内,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体制、人员素质提高等等问题一直会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那么现代钢铁企业能否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且符合企业实际的一整套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人才激励体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及生产经营高效运行的保障,更是企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 1 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1.1 从人员结构现状分析。目前企业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中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技术队伍略显薄弱、成熟人才较为稀缺、整体素质较低(见表一),且成熟的高素质人才流失较多。 1.2 从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分析。人才体制(选拔、聘用、激励、等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部分岗位由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工作经历较丰富的人员担当,这样的人员阅历丰富、稳定性强,

但缺乏创新意识,适应不了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企业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年轻的后备人才,否则会造成企业人才断层,从而会制约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人才与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初步成形,配套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正在建设。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较小,亟待提高。 1.3 壮大队伍、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全面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内部培训培养、高学历人才招聘、成熟人才外部引进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引进适应企业、适合企业的各类人才,壮大企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其次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优秀技能人才选聘机制、人才选聘机制、各类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深挖其内在潜能,发挥其专业特长;再次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外出外聘培训、星级员工技术比武、技能劳动竞赛、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各类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 企业人才构建措施 企业应从人才引进入手,完善人才培养、选聘、激励、评价体制,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促进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待遇来激励人,以企业文化来塑造人。 2.1 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完善人才引进及相关制度。企业应根据企

“中国制造2025”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3276058.html, “中国制造2025”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作者:郝瑛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7期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标准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职业院校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形势不断跃升、转型发展。探究在制造业背景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方案,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阶梯的更加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推广现代学徒制工程、打造卓越工匠技能型人才,构建智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理念、技能和创新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和先进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提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而制造业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未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健全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设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实施现代学徒制,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创新型、智慧型、高端型人才,保持中国制造业的持续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大国工匠紧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驱动,召唤创新型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互联网+装备制造业”催生新的生产模式,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机器人组装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应对岗位结构变化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创建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教学中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发展创新设计教育,在工业设计等专业教学中加强创造性、综合性设计能力培养。依据制造业适应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培

(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少资本,更主要取决于它的经理人、它的员工。企业兴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败”。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人性的力量,具有其它资源因素所没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它资源因素也只有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人力资源中与其它资源因素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左右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员工的职业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企业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从别的企业“挖人”;二、直接招收MBA毕业生;三、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 “挖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挖人”也是企业中无可厚非的竞争手段。但“挖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人可挖。即要有适度的人才供求关系。否则,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奇货可居”;二是“以次充好”。前者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增加;而后者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危害了。 事实上,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但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中、高级经理人才的综合商业素质是有较严重缺陷的。首先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如缺少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缺少政策法律知识、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其次是商务基本技能的不足,如演讲技巧差、写作能力差、商务概念缺乏、营销技能不全面,甚至连会议技巧都有欠缺(会议冗长、跑题、效率低);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只知道自己本岗位的情况,对其它有关市场、消费者的情况都不了解。四是以经验为导向,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实务创新能力。 因此,“挖人”只是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短期行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MBA不是企业的“救世主” MBA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代名词。MBA在成功风行于欧美之后,199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并不出所料地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狂热追捧。应该承认,MBA们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过,MBA 教育专家戴启思教授观察了这种精英模式在中国的十年发展现状后,警告说:MBA有成为继夜大、电大、函大之后“第四大”的危险。美国斯坦福商业研究生院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201808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省委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按照“需求定向企业自主、行业参与、条块结合、政府帮扶、政策支持”的原则, 充分依靠学校、行业和企业,广泛动员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鼓励高技能人才为某市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同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壮大。 二、目标任务 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争取用六年时间,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激励、使用、交流、保障制度,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格局,促进高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规划到2023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目前经劳动保障部门考核鉴定获取囯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近5800人増加到2.3万人以上比例从所占技术

工人总数的2.5%提高到10%以上。其中:高级工由目前52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2%.增加到1.9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2%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由目前6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26%,增加到0.4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以上(即实施“1904工程”),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实施步骤 我市高技能人才以培养技师为重点。努力实施“1904工程”具体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2018年-2021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12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为重点,其中:2018年培养新技师300名,2019年培养新技师400名,2020年培养新技师500;第二阶段(2021年一2023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2800名新技师训计划为重点。通过依托高科技、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各级劳动保障培训基地及社会培训力量等,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操作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以此推动我市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 保证高技能人才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政策措施 采取“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岗位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到2023年,

浅析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了科技人才、管理人,更离不了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复杂性劳动的技术工人和将知识创新成果从图纸和样品阶段转化为产品的高级技工和技师。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工人,才能保证生产出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熟练掌握高科技、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及工艺的专门技能人才队伍,是国家在高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抓紧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是企业经济腾飞的基础。 一、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目前,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和行业状况更加严重,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和特殊技能等岗位严重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却苦于找不到正确使用的技术工人,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达不到标准要求。可见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数量短缺。技术工人总的人数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对于技师、高级技师是供不应求。 (二)、是结构不匹配。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的需要,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三)、是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偏高,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四)、是成长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用人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单位尚未形成鼓励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钻研技术业务、充分施展才能的机制。

(五)、是素质需要提高。从正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拥有相应的学历和认证证书,按现行的技术工人评定标准,可以称为高级技术工人,但却不具备相应的企业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高技能人才,形势非常紧迫。 二、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企业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训机制,畅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 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水平,提示创新能力。 (一)、完善“三类人才、五个级别、三层网络”的培训体系。根据公司将技能人员成长的不同阶段,将专门技能人员分为核心级、高级、中级、初级、预备级五个级别,并根据对各类、各级人员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和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明确培训重点,细化课程组成。 (二)抓好培训教材,创新培训内容。首先,应从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人才, 队伍建设, 企业, 思考近日,李源潮在人才发展规划培训班上要求,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加紧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核心资源,企业间竞争的关键也在于人才。现就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企业人才发展思路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将人才强县战略与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提升人才素质为主题,以调整人才结构为主线,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重点,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培养适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布局适当的企业人才队伍。为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确立企业人才发展目标 (一)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驭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提高战

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目标。依托科研、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培养造就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重视具有市场意识、管理经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非全民身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科技水平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加速培养适应工业经济强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大量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中高级技工为主体、技师为骨干、高级技师为带头人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强化企业人才发展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营造尊重企业人才的社会氛围1、加强领导,建立联系企业人才长效机制。一是不断完善 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即每人联系一名科技专家,每人联系一个企业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每人抓一个科研项目;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企业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不断收集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建议,归口办理,及时解决;三是做好企业知识分子工作检查总结,每年组织人力对全县企业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导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北京铁路局冉洁孙国长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

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