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3617847.html,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探讨

作者:易燕珍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8期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要想方设法

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得到最为完美的提升。新课改虽在我国实施多年,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主体教学被曲解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如何在教学中真正的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社会所需的现代化人才,是目前小语文教育发展中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缺失学生

主体性,即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发挥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主导,能够自由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一直在强调“以生为本,以师为导”,想要彻底从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翱翔的机会。但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调查发现,目前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严重的主体缺失情况,局限着教与学的有序发展。[1]

一、缺失的具体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存在

从古至今的教学中,都延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并且此种思想已在人们大脑中生根发芽。目前各家庭中都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加之社会对于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但由于社会机制发展的不完善性,使得人才的评判只局限于“学历”这一单一标准中。这也是目前较多家长看重孩子成绩的关键所在,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及独立性等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应试教育的不断影响下,目前各阶段学生的升学考试还是采取的死板模式,这是学生学习主体性无法发挥与体现的关键所在。此外,目前学校的发展需要依托政府,政府制定的教学目标、计划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将教学的注意力与关注点都放到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中,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深入挖掘。[2]

2.老师自身素质低和主体教学模式不相符

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总是依赖于老师,或者说在老师的权威下进行学习,老师要求的作业、背诵内容都需要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导致一言堂教学局面的形成,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一点民主性,学生严重缺乏自主思考意识与空间,局限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同时较多老师盲目崇拜课本,总认为书本所描述知识都是全对的,所以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之后,较多老师将主体性教学理解为了放任式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