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答案

《论语》答案

《论语》答案
《论语》答案

《论语》十则答案

1.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弟子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⑵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⑶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⑷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愠.(yùn)三省.(xǐnɡ)罔.(wǎnɡ)殆.(dài)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yuè愉快。

⑵吾日三省吾身无

⑶诲女知之乎“女”通“汝”,rǔ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zhì智慧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生气、发怒)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旧知

识)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听从,采纳)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年)

⑹)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恕: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

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

三省吾身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表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温故而知新(表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接、)任重而道远(表顺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接)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五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2018.3 一、填空题。(每空3分,计30分) 1.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记录了____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二、理解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题库带答案.doc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五、《子路》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按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考虑 5.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 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 7. 学而不思则罔罔:罔然无所得 8.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论语》阅读训练题

《〈论语〉选读》阅读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从语段中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练习题

《论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 è)乎。(“说” 同“悦”,愉快。) (2)诲女(r 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 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允许 4、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 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②人不知 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 却。 (2)知: ①人不 知而不愠。 知:了解。 ②温故 而知新。 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知:明 白。 ④是知(zh ì) 也。 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择善而从 人 : (7)任重道远( 8)死而后已 ( 9)岁寒松柏:( 10)己所不欲,勿施于 (11) 学而不厌: (12) 诲人不倦: (13) 不耻下问: 三、区分内容: 1 学习方法: 或能够。 (2)是知也。 断的动词。 (3)死而后 已。 (4)三人行。 是:古义, 这, 这个,这样。今义 , 表示肯定判 已:古义, 停止。 三:古义 , 表示多 今义, 已经。 今义, 三,表示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比较阅读(含2019年真题) 一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最新《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抢答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D)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 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 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答案: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 成就。(每句2分)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完整版)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3分)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论语》测试试题合集

《论语》试题合集

————————————————————————————————作者:————————————————————————————————日期: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这句话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相一致。 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也有“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孔子所说的也类似“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3.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德”与“刑”,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与“法治”。“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中安分守纪。“礼”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们行为。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概述】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课文解读】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及答案

《论语》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能去云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1)(生气,发怒) (2))(离开) 2、D【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 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3、(1)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解析】第(1)句注意“善”在这里指优点,长处,“而”表顺承,一般不译。第(2)句为倒装句“礼其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 B、(2)(3)/(1)(4) C、(2)(3)/(1)(4) 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论语》阅读题 (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 ②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庄子·外篇》) 注①概:感慨。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2分) 孔子: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3分) 答: 答案(1)(孔子:)哀悯(庄子:)达观 (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答: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价值观的核心——重义崇德。(1分)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 ____________ 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录。孔子,名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______________ 家,是 ________ 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 、子曰:“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 贤哉,回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 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 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 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 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择其善者 ..而从之()17.子在川.上曰() 18.逝.者如斯.夫()()19.不舍.昼夜() 20.三.军.可夺帅也() 21.匹夫 ..不可夺志也() 22.博学而笃.志()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君子:古:今: 2.可以 ..为师:古:今:

3.匹夫:古: 今: 4.饭疏食饮水.今: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 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最新论语对比阅读答案版

一、《论语》四则比较阅读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翻译】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答案】(1)比得上;(2)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3)殆:迷惑;(4)覆:翻倒。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答案】态度学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