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我国国学的源流与集成

试论我国国学的源流与集成

试论我国国学的源流与集成
试论我国国学的源流与集成

试论我国国学的源流与集成

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就是人们心灵得以安慰的地方和信仰得以寄托的地方。

现在人们都对中华的传统文化称“国学”,即“中国学”。国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将中国的国学看成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主要是梁启超、黄遵宪、章太炎和邓实等人针对“外国学”而提出来的,后经过几代文化人的坚守与宣扬,才为大众所认知和认可。

一、国学的范畴与分类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学说--国学,其主要代表是先秦诸子。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我国的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结束战乱、富国强民等方面的思想与方法,从而对我国几千年的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慢慢形成了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当代的学者大多还认为,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的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与学术体系。因此,从广义上讲,国学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宗教、伦理、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礼俗、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范畴。

国学按《四库全书》的分类法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有学者也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如果将国学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法可分为:六艺(六经)、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六类。

如果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法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

如果按照学术流派来分类,主要有:儒学、道学、佛学等。有人把国学仅仅看成是儒学那是十分错误的。

二、中华文化源头之源头

中国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经典,是原创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

但在以上的六经中,《易》是起源最早的。据传说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伏羲就创作了八卦。目前得知的最早八卦图案是2006年5月在河南淮阳发现的离卦,它刻在一个黑陶纺轮上,距今约四千五百多年。八卦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先有八卦,后有《易经》。《易经》这本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经典,是唯一的一本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

学术界认为,《周易》经文即“易经”是在西周初年所作;而传文即《易传》为战国时期所作;而从汉代开始历代的解“易”之作则称之为“易学”。《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中国“易文化”形成的三个阶段,他还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周易》成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的发生、发展史。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而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杰出代表;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因此,我们有理由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是:“一源三流”,源头称为《易》,那么“三流”则是“儒、道、禅”。他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构成一样,源头在青藏高原,从那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

三、世界的“四大元典”

世界有“四大元典”,它们是:《易经》、《圣经》、《吠(fèi)陀经》、《古兰经》。这四大元典分别代表了世界的四大文化:

1、《圣经》是西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经典。

2、《吠陀经》(梵语)是印度文化的第一经典。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3、《古兰经》是阿拉伯文化的第一经典。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是真主对先知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陆续启示的真实语言。

4、《易经》作为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64卦和384爻(拼音yáo),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10篇,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

《易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日本、韩国等东方民族所尊崇的经典。韩国国旗就是太极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和大和,乃利贞”,日本的国教叫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设教”。

当今世界的西方文化可以用《圣经》来代表,东方文化可以用《易经》来代表。

四、《易》之“三流”

我国西周前期成书的《周易》在500年之后导源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及其他诸子百家,也影响了中国化的外来佛家。

从学术的源流上看:孔子,弘扬了《周易》的“乾卦”精神;老子,弘扬了《周易》的“坤卦”精神。

《周易》不仅是一本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经典,而且是唯一的一本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道家将《周易》奉为三玄之一。

约于公元前后,我国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到隋唐时代在中国形成了八个宗派,虽然不能说它源于《易经》,但禅宗则受到《易经》的较大影响,可以说禅宗就是印度大乘佛教与中国三玄(易、老、庄)相结合之产物。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用其源头的清泉,聚成不息的文化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大易之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线和中华文化的支点。

在“一源三流”结构中,易为主干,三教互补。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大易之道”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而且影响到了中国许多科学技术理论包括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华文化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表面上分出多家多派,实际上又是互补互融的。通贯儒家、道家乃至中国化佛家的“大易之道”正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若用“大易之道”来概括那就是“阴阳中和”。它是中华的文化之道,它是古圣先贤在长期的探索中所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阴阳中和”则是乾卦与坤卦、阳刚与阴柔两大精神,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可以用一张太极图来表示。这张图也叫阴阳图、八卦图、阴阳鱼图。太极图是“大易之道”最完美、最典型、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它形象而准确地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中和”本质。这三家都可以在这张图里找到各自的位置及其规律。

在“太极图”中,以儒家表现白色,道家表现黑色。这是因为儒家崇尚阳,道家崇尚阴。显然,他们不是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有所交叉的,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乾卦阳刚,表现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变异创新、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勤劳勇敢。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坤卦阴柔,表现为厚德载物、柔弱虚静、包容宽厚,自然无为、居下不争,谦虚谨慎,以柔克刚。

佛家在太极图外面一圈,因为佛家讲究“空性”,有“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万法皆空”等说法。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又都在两只鱼眼或者S曲线上。两只鱼眼和S曲线表达了“中”的意思。黑鱼眼是阳中含阴,白鱼眼是阴中含阳,S曲线处在中间,三家都讲“中”。

儒家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中,叫“中庸”。有《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道家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中,叫“中道”。有《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不如守中”。

佛家是站在空性的立场上讲中,叫“中观”。大乘佛学中观派以“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中道”来解释空性。

总之,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儒家讲“治世”,求“正心”;道家讲“治身”,求“炼心”;佛家讲“治心”。求“明心”。儒、释、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左河水)

国学智慧全部课后考试答案

《论语》与君子修为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 √ 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 B、燕国 C、赵国 D、魏国 正确答案: A 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 B、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 C、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 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正确答案: D 5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B、道德 C、血统 D、官职大小 正确答案: B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 × 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正确答案: × 3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人与天 B、天与地 C、人与人 D、人与神 正确答案: C 4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B、财产 C、阶层 D、道德 正确答案: A 5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A、《左传》 B、《国语》 C、《楚辞》 D、《论语》 正确答案: D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 √ 君子的内涵 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 √ 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 × 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务本 C、乐他 D、自弃 正确答案: D 4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A、要修己 B、要利他 C、要吃亏 D、要乐他 正确答案: C 5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A、忠 B、仁 C、孝 D、义 正确答案: C 君子之道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国学小名士》国学知识全国统一测试题及答案

《国学小名士》国学知识全国统一测试答案 一.填空题 1.山东曲阜有“三孔”,分别是“孔府”、“孔林”和“孔庙” 2.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3.杜甫在《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是指泰山它又被称为岱山、岱岳。 4.“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5.“文房四宝”指的笔、墨、纸、砚,并分别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上品。 6.中国古代的“乐府双璧”是指《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 7.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8.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爱情的名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9.我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10.明清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二.选择题 1.春秋时期,德州属于哪个国家?(A) A.齐国 B.鲁国 C.莒国 2.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和魏国大将庞涓曾在现在的聊城莘县大战一场,最终庞涓打败自杀,这场战役是?(C)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3.“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的是?(B) A.西湖 B.大明湖 C.洞庭湖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B)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6.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7.《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 A、乌 B、巫 C、肖 D、萧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

国学经典包括哪些

国学经典包括哪些 篇一:国学经典有什么用? 人格的养成,是在童年就做好铺垫的,及早让儿童接受中国国学经典的教育,就是趁孩子在最纯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慢慢开启他的智慧,培养其福德。 国学经典有什么用? 一:养正我们的心,看问题多角度,由主观任性变得客观公正。 二:我们的心容量变大,原来或许针尖大的地方,容不下一粒沙子,诵读完国学经典后慢慢的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遇事冷静客观爱思考!原来可能冲动急躁好事变坏事。慢慢的这种冲动易怒急躁不见了,冷静思考使得做事有智慧,坏事可以转忧为喜! 四:变得会经营家庭了,夫妻关系更融洽,婆媳关系更融洽,家庭美满和乐幸福!五: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喜欢推己及人,站人家角度看问题,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六: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启成人智慧,说话写文章陈述事件简单明了,并且文笔越来越好! 七:对待生活乐观坚定自信,自己人生开始有规划,家庭开始有规划,获得幸福能力增强! 八: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教育变得简单化!期待孩子的样子慢慢如我们所愿一步步实现!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纯白的纸,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以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孩子在学习这些经典之后,就会被里面的知识熏陶。从而奠定孩子成长的基础。 中国的国学经典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孩子熟读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帮助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天能读诵3O 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篇二:国学包括内容 国学包括那些内容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自汉代以来,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大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

国学试题及答案

国学试题及答案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 C )。 A、新婚大喜 B、乔迁新居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10米 D、30米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D )。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男角 B、女角 C、儿童 D、男女均可22.“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23.“小李杜”指( C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A )。 A、130 B、120 C、140 D、1602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 B、戍 C、戌 D、术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B )。 A、4月5-6号 B、5月5-6号 C、5月7-8号 D、4月7-8号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哪方面的典型表现( B )。 A、虚短实长 B、虚实相生 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 )。 A、注重线的作用 B、注重光的作用 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C )。 A、诗经 B、元曲 C、乐府诗集 D、唐诗三百首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B )。 A、谦虚 B、捧起 C、生动 D、弯腰51.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都是哪一个城市( B )。 A、西安 B、成都 C、重庆 D、南京52.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C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5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作品,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B )。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D、陌上桑5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B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55.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56.“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D )。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

2011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 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X)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X) 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 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 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1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11.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1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X) 1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X) 1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古时,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1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

2018年国学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

2018年国学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 诗词接龙30题: 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4、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智勇双全必答题 古典名著 1、“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还是孙武?(孙武) 3、“封狼居胥”说的是哪位古代名将的典故?(霍去病) 4、“红学”指专门研究四大名著中哪一部著作的学问?(《红楼梦》) 5、“青梅煮酒论英雄”说的是曹操和谁的故事?(刘备) 6、《水浒传》中绰号“智多星”的是谁?(吴用) 7.《三国演义》中,“辕门射戟”的人是谁?(吕布)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国学知与行》练习题

单选题 1、孔子是春秋时(A )国人。 A、鲁 B、齐 C、燕 D、韩 2、《大学》和《中庸》是(C )中的两篇。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国风》 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并称“六经”。 A、《论语》 B、《道德经》 C、《国风》 D、《乐经》 4、孔子非常喜欢《》,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A、诗 B、易 C、书 D、乐 5、儒家以()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经世致用 C、博古通今 D、经邦济世 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因材施教 C、文、行、忠、信 D、好为人师 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 A、君子不应被器重 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 C、君子应当被器重 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A、北斗星 B、北方的星空 C、北极星 D、北方的星辰 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 A、敬爱父母 B、敬爱师长 C、友爱弟弟 D、敬爱兄长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不逾矩 B、谨而信 C、不贰过 D、思无邪 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 A、《论语·乡党》 B、《论语·先进》 C、《论语·子罕》 D、《论语·泰伯》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A、光阴如梭 B、不舍昼夜 C、光阴如晦 D、不曾停留 15、《论语·泰伯》有言:兴于、立于、成于。() A、乐、礼、诗 B、诗、乐、礼 C、礼、乐、诗 D、诗、礼、乐 16、[往者不可谏,()。] A、切问而近思 B、来者犹可追 C、来者不可举 D、道听而途说 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18、有子曰:“()之用,和为贵”。 A、仁 B、礼 C、信 D、勇 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 A、忍 B、仁 C、和 D、恕 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的典故。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国学到底是什么

国学到底是什么? 以前的人讲“国学”,对国学的内涵外延,没有阐述清楚,或者虽有所说明,但在学理上论证不足。现在国学很热,但是,关于什么是国学,则众口嘈杂,莫衷一是。 其实,“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最早在先秦著作《周礼》里面就有。《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根据古人注释,此处“国学”指都城的国立学校。 又比如,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是近几十年恢复重建起来的。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那么,“国学”用来指中国特有的学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至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要知道这两位都是1898年戊戌政变的时候被处罚的人员,梁启超跟他的老师康有为跑到海外,而黄遵宪,当时在湖南参加陈宝箴领导的“湖南新政”,也受到了处分。在慈禧太后政变后的晚些时候,被革职的黄遵宪回到广东老家,而这个时候梁启超在日本。他们在1902年有一封通信,梁启超的信我们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回信。黄遵宪在信里说:“你提出要办《国学报》,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是现在查到最早把“国学”作为中国学术来使用的文献。 1902至1904年,梁启超写《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里面最后一节,又使用了“国学”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盛,青年们唾弃“国学”,国学会不会走向灭亡?梁启超认为不会,“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越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他在这里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 我们知道,在1898年五月,张之洞,晚清的大人物,写了一篇大文章叫《劝学篇》。他在《劝学篇》的“外篇”里面有一节专门讲“设学”——设立学校——他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以“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可是在1921年梁启超写《清代学术概论》,转述张之洞的主张,他说,自从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国人都认为这个话讲得太好了,谁都同意。可是,在转述的时候做了一个改变:张之洞本来是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梁启超改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从此以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被所有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的人记在脑子里了,而忘记张之洞在《劝学篇》里面本来讲的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今天研究“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我可以说,张之洞在《劝学篇》里讲的“旧学”,跟梁启超和黄遵宪1902年讲的“国学”的概念——几乎是相同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这套传统的学问。 梁、黄虽然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但没有作出解释。 在192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要出版一个刊物,叫《国学季刊》。北大这个《国学季刊》的发刊词请胡适来写,胡适就在发刊词里下了个定义——什么是国学呢?他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是谁提出来的呢?是源自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这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第一次对国学的概念作了定义。 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定义的内涵太宽,所以事实上没有被学术界采纳。为什么呢?“国故”这个概念太庞杂,古代的社会制度、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礼仪、风俗、习惯、服饰都包括在里面了。如果“国学”就是研究这些漫无边际的所有中国历史上的事物,你很难把握住哪些是“国学”的主要内容。

国学试题及答案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 A昭君出塞远嫁吐蕃B蔡文姬流落塞外C荆轲刺秦王 答案:B 2.《珍玩续考》称“渤海国献玛瑙柜,方二尺,深茜色,上巧无比。” 其中‘茜色’是指什么颜色: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青色 答案:A 3.《史记"管蔡世家》中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中一人名伯邑 考。‘伯’和其他3字是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由此推断伯邑考在兄弟中排行第几: A老大B老二C老三D最小 答案:A 4.《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A河图B张择端C马良D郭熙 答案:B 5.《三言二拍》是几本书? A 1 B 3 C 5 D 6 答案:C 6.“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A张旭B贺知章C王羲之D韩愈 答案:A 7.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那个是“兰若”的解释:

A香气B寺院C美丽女子 D 史书 答案:B 8.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官城”? A因牡丹有名B因蜀锦有名C因古代高官多出自这里答案:B 9.成语“布鼓雷门”与下列那个成语意思相近: A蚍蜉撼树B心宽体胖C屡试不爽D牝鸡司晨 答案A 10.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D.甄嬛传 答案:A 11.以下哪个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菊 C.梅 答案:C 12.以下哪位属于竹林七贤() A.纳兰容若 B.白居易 C.李太白 D.嵇康 答案:D 13.“围魏救赵”是战国时下列哪位实施的军事策略: A田忌B曹操C诸葛亮D田卓 答案:A 14.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A西游记 B.红楼梦 C.封神榜 D.水浒传

答案:A 15.碧螺春是一种: A红茶B白茶C黑茶D绿茶 答案:D 16.王维是什么时期的著名诗人? A盛唐B北宋C元D明清, 答案:A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是: 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独立性C事物的条件性D没有道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18.A李白《长恨歌》B关汉卿《孔雀东南飞》C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C 19.《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A蔡元放B蒲松龄C李宝嘉D吴敬梓 答案:D 20.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A李白 B.柳永 C. 屈原 D.纳兰容若 答案:C 21.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引用的三句词的作者是谁?(多选) A晏殊,柳永,辛弃疾 B晏殊,柳永,李白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是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国学经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中华经典中成长。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三分钟,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的积累成果,有教师的简单解说,有同学们知识的相互补充,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情感做人的教育也无形中有了渗透和熏陶。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解读文本,渗透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蒹葭》,文字简单,画面唯美,意境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它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在赏析诗歌方面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用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不再以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的主题。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国学经典《蒹

2019超星国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部古籍中收藏了大量的雍容华贵的作品?()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古代的xx主要是为谁服务的?()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主张“人往高处走”的是哪一学说?() A、 B、 C、 D、

4 读《周易》时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A、 B、 C、 D、 我的答案:B 5 “性”在xx的性善论中指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6 ()是xx在立法时提出的原则。 A、 B、 C、 D、

7 三段论是属于以下哪种逻辑?() A、 B、 C、 D、 我的答案:C 8 “新民”的意思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9 ()不属于xx在《xx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A、 B、 C、 D、

10 把xx的仁发展到义的是以下哪位学者?() A、 B、 C、 D、 我的答案:C 11 “顺应天下”在xx学说中,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A、 B、 C、 D、 我的答案:B 12 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A、 B、 C、 D、

13 根据xx的理解,对唐朝的“礼”影响最大的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D 14 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的境界的作用。A、 B、 C、 D、 我的答案:B 15 ()不属于xx学说。 A、 B、 C、 D、

16 墨子学说中与“天志”对应的思想是哪个?() A、 B、 C、 D、 我的答案:D 17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理解,墨家学说的来源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C 18 法家学说中“因性说”中的“因”的含义是什么?() A、 B、 C、 D、

2021年全国大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20道)

2021年全国大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共120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B令正C令尊D令弟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关羽 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5、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B ) A教育界B医学界 C 文艺界 D 桃园 6、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一词意思更接近?(B )

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C马马虎虎D谈笑风生 8、“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 A下棋B战场C戏台D房间 9、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D ) 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 10、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的意思是:(B ) A天空B大海C草原D高山 1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 )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 12、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 A鼓B锣C钟D木棒 1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 ) 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 1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刚刚视频画面中播放的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是:( A ) A阴文印B阳文印C都不是D彩印 1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吗?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题200题及答案(精选)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题200题及答案(精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6、“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7、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1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1、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2、“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5、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6、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7、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8、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9、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2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国学知与行题库

《国学知与行》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 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 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 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 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1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11.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1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1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1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

最新国学知识竞赛习题(含答案及解释)

最新国学知识竞赛习题(含答案及解释) 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解释:“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 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解释:原文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解释: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

作画的报酬。 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屈原 解释: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解释: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解释:《山海经·海外北经》卷八: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清朝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