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图学复习要点

地图学复习要点

地图学复习要点
地图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地图的基本特征

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⑶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内容

1)图形要素(地理要素):

a.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地质、自然灾害现象等)

b.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线、人口、政治、军事、工农业产值等)

2)数学要素:地图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指标线

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量图用表、附图、编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4)补充说明:照片、文字等

5成图方法:1)实测成图2)编绘成图

6地图功能和社会作用

认识功能:空间位置、定性、定量、分布规律

模拟功能:地形图、交通路线

信息载负和传递功能:通过符号和注记

社会作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政治、文化科研

7地图分类

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b专题地图

按制图区域分类:世界地图、大洋地图、大洲地图、分国地图、省(区)地图、县市地图、乡镇地图等

按比例尺分类: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

本章掌握:地图的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功能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

1地球形体与表面的逼近

自然地球体地球自然表面

一级逼近

大地球体地球大地水准面

二级逼近

地球椭球体地球数学表面

三级逼近

参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表面

2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海水向大陆延伸,处于无潮汐、无波浪、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流体平衡的海水面。

3地理坐标系统根据测量的方法以及依据的基准面和线不同可分为:

①天文经纬度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②大地经纬度参考椭球体面法线

③地心经纬度正球体表面地心连线

4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绝对高程/海拔/正常高;

地面点到任意一个水准面的高度—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两地面点间的高程之差—高差;

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以北京某点为全国的大地坐标原点

GRS75椭球体,以陕西省西安以北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全国的大地坐标原点

6我国的高程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

水准原点对黄海平均海水面的高程为72.289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水准原点对黄海平均海水面的高程为72.260

7地图投影定义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ψ,λ)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x,y)或平面极坐标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数学公式:x=f1(ψ,λ)y=f2(ψ,λ)

给定不同的具体条件,可得到不同种类的投影公式

8由球面向平面投影时引起的经纬网几何特征的变化——地图投影变形。

投影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

其中最基础的变形是长度变形

9高斯—克吕格投影

实质:等角横轴切椭圆柱投影

*性质/特征:

a.中央经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形;

b.其余经线投影后为凹向中央经线的曲线,长度均有变形,且比实际经线长;(同一纬线上,距中央经线越远,即经差越大,变形越大)

c.赤道投影后为直线,长度有变形,且比实际赤道长;

d.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长度有变形,且比实际纬线长;(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e.角度无变形(经纬线正交);

f.投影后的面积大于投影前的面积;

g.具有对称性(南北对称,东西对称)。

10高斯投影分带

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6°分带:小于、等于1:2.5万

3°分带:大于、等于1:1万

11高斯6°分带投影

6°分带投影是从零子午线起,由西向东,每6°为一带,全球共分60带,东半球划分30个投影带,从0°至180°,用1、2…30表示。

6°分带投影的带号:n= [λE/6 °] +1,[]取整

例:λE=112°15ˊ03",计算n,该带的经度范围,及该带中央经线的经度。n=18+1=19,即在高斯6°分带投影中,第19带;经度范围:6*(n-1)~6*n=108°~114°;中央经线:6*n-3=111°

12高斯3°分带投影

3°分带投影是从东经1°30ˊ,由西向东,每3°为一带,全球共分120带,,用1…120表示。

3°分带投影带号:n= [λE- 1°30ˊ/3 °] +1,[]取整

例:λE=112°15ˊ03",计算n,该带的经度范围,及该带中央经线的经度。

n=36+1=37,即在3°分带投影中,第37带;经度范围:3 °*(n-1)+ 1°30ˊ~3*n+ 1°30ˊ=109.5°~112.5°;中央经线:3 °*n=111°

13高斯投影坐标网

a.经纬网b.方里网c.邻带坐标网

我国规定在1:1万至1:25万地形图上均标绘方里网,方里网密度不同:

1:1万,每网线相隔10cm,代表1km;

1:2.5万,每网线相隔4cm,代表1km;

1:10万,每网线相隔2cm,代表2km;

1:25万,每网线相隔4cm,代表10km;

14地图比例尺

定义:图上一直线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距离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表达式为(d为图上距离,D为实地距离)

比例尺精度:某一比例尺地图上0.1mm相当于实地的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又称极限精度。

15地图分幅编号

主要分幅方法

(1)矩形分幅:按直角坐标网格(矩形)进行分幅;

(2)梯形分幅:按经纬网格(梯形)进行分幅

主要编号方法:行列式编号法,自然序数式编号法,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16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分幅:Δλ=6,Δφ=4,即由赤道起向南北纬度88,以纬差4分成22行(Δφ=4),行代码为A、B、C…V(即代替1、2、3…22);从180经度起,自西向东(逆时针),以经差6分成60列(Δλ=6),列代码为1、2、3…60;编号:行列式编号法,1991年前:行-列,1991年后:行列。

16 1991年前:图解法(笔记)

举例:已知某地λE=112°15′05″,φ=34°52′36″,求该地所在1:100万图幅号。

17 91年前其它地形图分幅编号(图解法)

(1)1:5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基础图:1:100万地形图;

分幅:由1:100万地形图分成2行2列,即4幅1:50万地形图,Δλ=3o,Δφ=2o,代码为A、B、C、D,代码顺序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编号: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1:50万的代码,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即行-列-自然序数。

λE=112°15′05″, φ=34°52′36″,求该地所在1:50万图幅号

首先求其基础图幅的经纬度范围:

纬度:(h-1)*4°——h*4°经度:(l-31)*6°—(l-30)*6°

则该地所在1:50万图幅号为?I-49-B,1:100万

(2)1:25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分幅:由1:100万地形图分成4行4列,即16幅1:25万地形图,Δλ=1o30′,Δφ=1o,代码为[1]、[2]、[3]…

[16],代码顺序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编号: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1:25万的代码,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即行-列-自然序数。

λE=112°15′05″,φ=34°52′36″

求该地所在1:25万图幅号I-49-[7]

(3)1:1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基础图:1:100万地形图;

分幅:由1:100万地形图分成12行12列,(如果分成10行10列,那么由1:10万的图编绘1:25万时,将是两幅半的行列成一幅图,造成图幅分裂,因此分成12行12列,3行3列成一幅图)即1幅基础图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Δλ=30′,Δφ=20′,代码为1、2、3…144,代码顺序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2列一经度,3行一纬度;

编号: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1:10万的代码,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即行-列-自然序数,如I-49-45。

则该地所在1:10万图幅号为?I-49-45

(4)1:5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基础图:1:10万地形图;

分幅:由1:10万地形图分成2行2列,即1幅基础图分成4幅1:5万地形图,Δλ=15′,Δφ=10′,代码为A、B、C、D,代码顺序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编号:在1:1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1:5万的代码,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即行-列-自然序数,。

计算:首先计算1:10万分幅号,找出四点坐标

λE=112°15′05″, φ=34°52′36″求该地所在1:5万图幅号?I-49-45-B

(5)1:1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基础图:1:10万地形图;

分幅:由1:10万地形图分成8行8列,即1幅基础图分成64幅1:1万地形图,Δλ=3′45″,Δφ=2′30″,代码为(1)、(2)、(3) …(64),代码顺序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编号:在1:10万地形图图号后加上1:1万的代码,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即行-列-自然序数,。

计算:首先计算1:10万分幅号,找出四点坐标

λE=112°15′05″, φ=34°52′36″

求该地所在1:1万图幅号I-49-45-(21)

本章掌握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绝对高程、地图投影、投影变形的定义及分类、高斯投影性质、高斯6°、3°分带投影的计算、分幅编号的计算及接图表

本章理解

地球形状、大小及各级逼近;地理坐标系

第三章地图概括/制图综合

1定义:采用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表示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最主要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也称制图综合。

2实施地图概括的步骤1.分类2.简化3.夸张4.符号化

3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数据质量;图解限制/符号如,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在于:(1)影响地物的数量多少(2)影响地物碎部特征的表达(3)影响地物的重要性

4选取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

5常用数量分析方法:

图解计算法用于居民点选取

等比数列法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

区域指标法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

回归分析法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

6开方根定律法:资料图上某一要素转到新编地图上,其数量变化与这两图的比例尺分母的平方根有关;德,特普费尔(F.Topfer)

本章掌握:

1. 地图概括的定义、影响因素;

2. 地图概括的步骤和方法;

3.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4. 资料图比例尺为1:5万,图上居民点有200个,拟编制一张1:20万的新图,假如不考虑地物重要性和符号尺寸的话,新编地图上应选取居民点多少个,选取的顺序如何?

第四章地图符号

1表示地图信息各要素空间位置、大小和数量质量特征等,特定的点、线和几何图形等图解语言——地图符号*。

实质:地理事物进行一次地图概括,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综合性对地理事物进行一次地图概括,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综合性、概念化。

2地图符号的功能

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3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几何形状分类: 点状、线状、面状

2.按视觉分类: 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

3. 按对比例尺的依存关系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非比例符号。

4地图符号的量表参照数

定名量表众数

顺序量表中位数

间距量表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比率量表最小值,最大值和比率

5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

构成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构成要素:形状、尺寸、方向、颜色(彩色又包括了色调、亮度、饱和度)、网纹

6 1)注记定义:表示制图对象的名称、数量、质量等的文字、数字。

2)注记类别:

名称注记: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

说明注记:说明事物的种类、性质、或特征。

数字注记: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

图幅注记:说明地图的编制状况。

3)注记的构成:字体;字形;字号;字色;字隔;字向;字列

本章掌握:

1.地图符号的定义、分类、量表、视觉变量;

2.色彩的量度;

3.注记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

第五章地图表示

1地理信息的点状表示

符号的大小:

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呈绝对正比关系。

分级符号,符号的大小与所代表的本级数量一致

2点状符号的定位优先级

①有坐标位置的点:如地图上的平面控制点,国界上的界碑符号等,它们的位置是不允许移动的。

②有固定位置的点:如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它们以符号的主点定位于地图上。这些点在编图时一般不得移动,当它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根据彼此的重要程度确定其位置。

变化。

④定位于区域范围的点:如森林里的树种符号、分区统计图表等,它们只需定位于一定的区域范围。编图时,避免压盖重要目标,如有可能应尽量放在区域的中央。

⑤阵列符号:严格说不是点状符号,只是由点符号组成的图案,单个符号没有位置概念,只有排列的要求。

处理点状符号之间的定位关系时,基本上可按上述次序定位,发生矛盾时移动次级的符号。

3地理信息的点状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分区图表法;点值法

4定点符号法

概念:表示符号所在位置上各自独立的呈点状分布的、离散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表示方法。

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它采用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该符号的位置就是现象发生的位置。

符号的大小表示现象的数量差别,不代表现象的分布面积;

符号的图形和颜色反映质量差异。

其符号组成比较单一,仅为单个的数据。

5定位图表法/定位统计图表法

运用范围:表示符号所在位置上各自独立的呈点状分布的、离散的数量与质量特征及其构成的表示方法。

该符号的位置就是现象发生的位置或符号的位置在现象发生位置的附近。

符号的大小表示现象的数量差别,不代表现象的分布面积;

符号的图形和颜色反映质量差异。

其符号组成比较复杂,多为一些统计数据,内有数据构成。

6分区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运用范围:依据制图区域内各区划单位某同类现象的统计资料,表示现象总量及其构成的表示方法。

该符号的位置无定位意义,可配置在区划内任一处。

符号的大小,表示各区划单位某现象的总和,不代表现象的分布面积,不反映现象的地理分布及区划内的差异。符号的图形和颜色反映质量差异。

其符号组成比较复杂,多为一些统计数据,内有数据构成。统计图表的形式可以是柱状、饼状、圆环、扇形及其他较为规则、易于计量的几何形状。

7点值法

概念:用一种带值的“点”表示制图现象及其数量特征的分布状况。

点的分布范围可代表现象的大致分布范围,点的颜色和形状可表示现象的种类,点的疏密可表示现象的集中或分散程度,点的数值,统计出现象的数量指标;

适用范围:不均匀的呈离散或群集分布的现象。

制作步骤1)确定制图单元,根据制图现象的特征和地图用途,比例尺等因素,对专题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而确定的上图的基本单元。2)确定数据分布位置3)计算点值和点的大小4)布点作图

9地理信息的线状表示

用线状符号表示实地呈线状、带状分布或实地呈非线状分布的地理信息。

定位线法/线状符号法;走向线法/动线法;等值线法

10定位线法/线状符号法

实地呈线状、带状分布的地理现象常用定位线表示。顾名思义具有定位的效果,线状符号绘在现象的中心线上。常采用定名量表或顺序量表。二者界限不是很明确,如境界线、交通线,从整个系列看是顺序量表,从某一种看又是定名量表。

特点:表示实地呈线状、带状分布的地理现象,一般不表示现象的数量指标,其线划的粗细(尺寸)仅代表现象的质量等级差别。

视觉变量通常有:形状、尺寸、颜色(方向)。

11走向线法/动线法

走向线又称为运动线,多表现的是实地呈非线状分布的地理信息,显示其运动的趋向、数量、质量特征,如现象的路线(起点、终点)、方向、方法、速度、质量、数量等。常用箭形符号表示。

箭形:表示路线;

箭形符号上配上运输工具图案,可表示运输方法;

箭形颜色或图案,可表示质量特征;

箭形符号的粗细,可表示其数量特征。

特点:表现的是实地呈非现状分布的地理信息,显示其运动的趋向、数量、质量特征。

视觉变量:形状、尺寸、颜色、方向、网纹。

12等值线法特点:

1.数据是连续的,可显示任意点的数值;

2.等值线一般在线上加注数值注记表示;但等值线上各点的数据并不都是实测或已知的,大部分是推测或求出来的;

3.等值线的数值具有同一基础,即具有可比性,如等高线是根据同等精度的测量的点的高程和同一高程系绘制的;4.同一幅图或同一组图,等值线间的数值差距一般是一常数,根据等值线的疏密判断现象的趋势。

5.可采取分层设色法,即以等值线分层,用不同的色彩填充各层,来提高地图表现力。

13地理信息的面状表示

定性信息的面状表示:范围法、质底法

定量信息的面状表示;分级比值法

14质底法

质底法:以不同的底色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某种现象质量差别的方法。

表示制图现象的类型特征,或按不同的区域特征表示不同的区域,无空白范围,互不重叠

15范围法/范围图

范围法:表示制图区域内某种现象间断地分布在一定局部范围内成片或连续分布的方法。

表示制图区域内某种现象间断地分布在一定局部范围内成片或连续分布,制图范围内有空白或重叠现象;

16分级比值法

将数据划分等级,在图上各区划范围内填绘面状符号(不同的颜色或图案),显示其数量差异。

数据的分级:等差、等比、等间距、标准差、自然裂点等。

视觉变量:颜色、网纹

17表示方法的比较

分别从其适用范围,符号的形式,符号的位置,方法特点,图面特点进行比较

1)定点符号法与定位图表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比较

定点符号法简明、准确的显示呈点状分布现象地理分布和变化状态。例如居民点、学校、企业、气象站等。

定位图表法是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例如气温与降水、风速与频率等。

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代表每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综合,无法反映现象的地理分布它可以配置在区域的任一适当位置。例如反映不同地区工农业总产值。

2)范围法与质底法的比较

范围法表示的是某一种或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具体范围(具体现象的各子分布状况),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一种颜色表示一种现象,棉花、水稻)

质底法表示的是全制图区域内按现象的质量指标进行分区(经过科学的概括而划分的),分区不可能重叠,也不可能有空白。(一种颜色表示一类现象,地质图)

3)分区统计图表与等值区域法的比较

分区统计图表法与等值区域法均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表示方法。它们都能反映各区划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别,但不能反映每个区划单位内部的具体差异。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区域划分的概念方面。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分区比较固定,如某一级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等值区域法则不然,它是以相对数量指标的分级为划分依据的(各级所包括的分区数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当分级改变后,各色级的范围也随之改变。

本章掌握

1. 点状符号的定位优先级;

2. 点值图的特征和制图步骤;3.等值线的特点4.地理信息面状表示的形式和特点5. 地

第六章地图图型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基础,者重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而忽略其他要素,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地形图

通常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会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特点:(1)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多是制作其它地图的基本资料;

(2)既表示制图区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待定符号表示其地貌形态(等高线);

(3)比例尺常成系列,一般由1:5000至1:100万;(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基本地形图或国家基本图)。

(4)多为实测的或据实测地图(遥感资料)编绘而成的;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3等高线法:高程等值线,将高程相等的点连成线表示地面的起伏和形态。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基本等高距),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精度取决于等高线的获取方法和比例尺。

4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根据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由0m(高程基准面)起算而测绘的等高线,常用0.1mm的棕色实线绘出。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由0m起算,每隔3条或4条等高线(即4倍或5倍等高距),加粗描绘的首曲线,常用0.2mm 的棕色实线绘出。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1/2等高距的等高线表示难以用首曲线显示的重要的地形,常用0.1mm的棕色长虚线绘出。

助曲线/辅助等高线:1/4等高距的等高线,常用0.1mm的棕色短虚线绘出。

5等高线的特征:类似于等值线

a.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b.每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小范围内不闭合,在较大范围内最终闭合;

c.除悬崖、绝壁外,等高线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d.同比例尺和等高距,等高线越疏,坡度越小,等高线越密,越陡;

e.等高线间最短线段的方向,为最大坡度方向;

f.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优点:明确的数量概念。缺点:立体感差。

6境界线

一般包括政治区划界(国界、停火界、禁区界)和行政区划界(一国之内的行政区划界如省、自州区、直辖市,市、州、盟界,县、自治县、旗界;乡、镇界等);多用点线相间表示,境界线的表示有严格的规定:

1.两级以上的境界线重合时,只表示出高一级的境界;

2.境界区内应注出名称;

3.陆地上的境界线应连续不断的绘出;

4.以河流或其它线状地物为界的境界线应注意以下原则:河流和线状地物较宽,能够容纳境界线时,以河流中心为界,在中心线间断绘出;不能容纳时,在河流的两侧交错绘出(跳绘);沿河流一侧为界,在一端不间断绘出;河中的岛屿用注记标明其归属。

对于一些飞地、争议界的处理等符合当时、当地的政策和传统。

7.国家基本地形图

我们国家将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规定为国家基本

8专题地图的基本特性

1.内容广泛2.具备地理底图3.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4.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

9地理底图的作用

( 1 )可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专题内容所依附的空间基础;

( 2 )可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地理坐标、比例尺、固定的一些地理要素等,如境界线、水系、居民点等;( 3 )可更深入提取专题信息,如坡耕地分布图,关于坡度的量算,从等高线中获取。

10地理底图的内容选取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内容选取过少作用难以发挥;内容过于繁杂,会干扰主题内容。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根据专题地图的用途、要求、主题、概括程度、表示方法等进行选取,如编绘水系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选取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11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色彩设计等。

12表示方法的选择

专题信息可分别采用点状表示、线状表示、面状表示。

用点表示地理信息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分区图表法、点值法;

用线表示地理信息的方法:定位线法、走向线法、等值线法

用面表示地理信息的方法:质底法、范围法、分级比值法

注意符号的视觉变量、位置、组成等

13影响选择表示方法的因素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专题内容2.制图资料3.专题数据4.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14图例: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编绘阶段从地理信息转成地图信息,可起到约束作用。读图阶段可起到从地图信息获取地理信息的作用。

15图例设计的要求

所有符号的设计需满足各种视觉效果以外,图例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

完备性:图例中应包括所有在图幅中出现的专题符号,普通地图的符号,可以省略;

一致性:图例所表现的内容应与专题内容一致,针对点、线、面有不同的含义:点应严格保持一致,线选取能概括其完整外形特征的线划,保持视觉变量的一致,面通常用大小统一矩形面表示,其颜色或网纹保持与专题内容的一致性;

科学性:主要指各要素的层次、位置、数据与符号的分级等,一般主要的排在前面,相同类别的放在一起,排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据顺序一般从小到大等。

还应考虑其美观、易读、易制作等。

16图面配置

图面配置包括:各种地图的配置、图名、图例、比例尺、编图资料的配置,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的关系,图廓的设计等。其目的是将各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1)主图(2)副图(3)图名(4)图例(5)比例尺(6)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7)图廓

17主图:

主图是专题地图的主体,应占有突出位置和较大的图面空间,还应注意:

a,对比关系:增强主图区域的视觉对比度;

b,方向:主图的方向一般为上北下南,有经纬网表示的,可不表示,没有经纬网,左右图廓为其南北方向,可标注指北针,若不能适当配置在图面内,可偏离正常南北方向,但必须指明;

c,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的区域,该过程便是移图。因此,移图也是主图的一部分。移图的比例尺可以与主图相等,也可不同,常比主图小,移图与主图的空间关系应表示无误,如在表示我国完整疆域的地图中,常在右下方配置南海诸岛移图;

d,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采取扩大图形式处理,一般不标注方向和比例尺;

1. 概念: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2. 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的特征和种类;3.境界线的一些规定4. 地理底图的作用5. 影响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因素6. 图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要求7. 专题地图设计的内容8. 图面配置的内容。

第七章遥感制图、数字制图、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一、定义

以电子计算机和一系列自动制图设备为工具,应用数字逻辑方法,对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和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从事地图的设计、编绘和印刷等工作的一种地图生产方法。

构成地图的各要素均为点、线、面,基本组成单位是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计算机制图将图上点以数字信息(X、Y、Z)记录下来,并对这些数字形式的图形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加工的数字信息再现成图形信息输出,完成制作地图的全过程。

二、构成

1.硬件

数据输入设备:扫描仪、数字化仪、(键盘、鼠标)

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

数据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

2.软件

主要是图形软件(Photoshop、Auto CAD、3D MAX等)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MAPINFO、ARC/INFO、ARC/VIEW等)。

3.数据

数据源:遥感影像、地图、统计数字等。数据是客观事物的数字符,是数字制图的作用对象和内容。

4.操作者

三、1可见的有形的“图”的信息,是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实体/几何数据,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布等各方面的信息;

2特定的实体存在很多的属性,如类型、等级、数量、权属、质量等特征;属性数据,表示专题属性、质量、时间、名称、权属等信息,是对空间信息的其它描述,采取数据库技术将其与空间数据连接在一起。

本章掌握:

数字制图的构成,及数据源的种类;遥感、数字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的关系

第八章地图分析应用

一地图的量算

1.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地理坐标

根据地形图上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和地理坐标网(经纬网〈大比例尺经纬线近似直线〉),计算坐标增量,然后计算该点坐标

第八章地图分析应用

2.高程

若点在等高线上,则等高线的高程即为该点高程,若不在等高线上,根据坡度一定时,等高线平距与高差成正比进行计算。

3.长度

直尺、分规、坐标、曲线量测仪、数字化仪、计算机等。

4.面积

4-1.图解法

几何图形法:分成若干简单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等

坐标网格法:经纬网格(查资料各经纬网格面积,不足1格,加密计算),方里网格(根据网格间距,不足1格,加密计算)

方格法:透明方格纸,目视数方格,根据比例尺换算

权重法:纸张蒙在地图上,根据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称重带测面积纸张的重量,然后计算面积

三量测坡度

在地形图上确定某一方向线,用分规沿方向线量测等高线间的平距(如果等高线疏密不均匀,表示其坡度不均匀,需分段量测),保持分规的开度,移置到坡度尺上,移动分规,使分规一只脚保持在基线上,另一只脚恰好落在某一平滑曲线上,依据基线上指示的坡度值读取坡度;如果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坡度,应落在最下面的平滑曲线上;若量相邻六条等高线间的坡度,应落在最上面的平滑曲线上。

本章掌握:

面积量算的方法;坡度尺的绘制过程,坡度(倾斜率)的量算

地图学期末试卷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2’*10)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A. a=b B. a>b C. ab C. a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最新考研中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历年复试真题及答案总结

一、论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汶川大地震中能发挥哪些作 用? 1、通过存储和分析地质构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场景”,并 估计该区域由于地震引发的潜在损失。 2、GIS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实际发生时,分析灾害严重程度的空间分 布,帮助政府分配紧急响应资源。 利用GIS进行地震灾害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等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估计地表震动灾害 2估计次生的地震灾害 3估计对于建筑物的损害 4估 计可以用金钱衡量和不可用金钱衡量的损失。 通常地表震动强度可以根据震源位置以及地震波传播公式计算,而次生灾害以及建筑物的损害要根据相关的图件进行计算,并基于上述计算的结果来评估金钱损失和非金钱的损失。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地震强度以及破坏程度随着到震源的距离增大而衰减,所以要采用缓冲区计算模型。而在计算金钱损失和非金钱损失时,因为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要使用叠加复合模型。(358) 二、论述三维GIS的关键技术以及与二维GIS的相关技术的主要区别。 三维GIS关键技术主要有: 1、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数据的有效存储、数据状态的表示和数据 的可视化。 2、地理数据的三维显示,主要包括:三维数据的操作、表面处理、栅格图像、 全息图像显示、层次处理等。 3、三维数据的生成和管理。 三维数据所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1数据编码2数据的组织和重构3变换4查询5逻辑运算6计算7分析8建立模型9视觉变换10系统维护等。 1、三维数据结构,同二维一样,也存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栅格结构使用空 间索引系统,它包括将地理实体的三维空间分成细小的单元,称之为体元或体元素。三维矢量数据结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是具有拓扑关系的三维边界表示法和八叉树表示法。根据不同的存储方式八叉树也可以分为常规的、线性的、一对八的八叉树等。 2、三维数据的显示,三维显示通常采用截面图、等距平面、多层平面和立体块 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 3、与传统的二维GIS相比三维GIS对数据组织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不同类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多尺度模型的集成应用、从数据库到三维虚拟显示的快速转换等。(457) 2014

地图学试题汇总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地图学 A 卷标准答案 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基地图的基础。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们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其内容的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范围法: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例如由颜色或网纹、符号排列构成的边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精确范围法表示有明确界线的现象,其轮廓用实在的线状符号表示。概略范围法表示没有固定界线或分布界线模糊、不易确定的现象,如动物分布。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可以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地图适宜载负量: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地图图面上都达到极限载负量,那样也就没有地区对比可言了,因此就失去了地区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 三、问答题(40分,每题5分)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②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③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 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 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第三章: 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 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 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 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第四章: 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 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 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 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 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 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 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 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 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 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地图学金山实习报告

金山实习报告 在经过紧张又充实的一个多月对地图学知识的学习后,我们先了解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图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对地形图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对地图的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等等进行了系统学习。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有关地图学的知识,学校安排了金山实习的活动,让我们真正走入野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刚好体现了地图学的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其实一开始了解到金山实习的时候,是有些紧张的。毕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想到同组的同学、同行的老师和为期一个多月的课程学习,我又充满了信心 我们实习的地点是金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的苏家坨镇,是海淀、昌平、门头沟区的交界地带。距首都师范大学30公里,颐和园18公里,中关村2公里。纬度范围40°02’30”N-40°04’28”N,经度范围 116°04’35”E—116°06’35”E。是中国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也是燕山和太行山的 过渡带。金山的地形大势为西高东低地貌主 要为丘陵,平均海拔290米,最高点位于鹫 峰,为465米,最低点北安河镇62米。气候 为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其水系并不发育, 但可见少量水库和冲沟。其北部有潭水,金 山寺还有金山泉。虽然地下水不丰富,但水 质好,埋藏深,有山泉。夏季暴雨山洪冲积 形成很多冲沟。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极高,高 达90%,深林覆盖率高达85%,以原始次生 林为主。植被种类达80多种,植被覆盖区域 主要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果园, 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在金山实习的时 间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鹫峰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拍摄了很多照片。 金山地区的居民点主要为管家岭、北安河村、徐各庄、九王坟,目前都在进行拆迁工作,这也给我们进行实图对照活动造成了很大困难。其中北安河村为最大居民点,四十七中占地面积较大。金山地区还有火车线路铺设,纵穿南北,将金山地区一分为二。公路成网状分布在金山东部,村村通公路。但是公交车数量较少,交通条件有待提高。金山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良好,紧挨鹫峰森林国家公园,有着优秀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金山地区建有很多养老院。居民点附近还有大面积采摘园和农家饭庄,利于发展旅游业。 实习的时间是从十一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总共五天。17日上午先到达本部取实习用品,GPS、图纸、手持测距仪、夹板、罗盘等等。并召开了金山实习动员会,校领导们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和集体意识。大约十一点二十左右到达金山实习基地,在听从基地相关人员讲解相关事项后,我们整理了行李箱并去吃了午饭。下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定向越野活动。一开始,我们先熟悉地图,确认我们的位置和磁北方向。第一个点-零点在铁路上,很快就确认了。第二个点依旧在铁路上,我们先用尺子测量了我们大约要走的距离,然后在一号点附近找标志物。在实际行走的时候,我们取巧的利用电线杆的数量来确认我们行走的距离,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目录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12000) 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B卷) (62000) 级地科专业地图学试题 (102001) 级地图学试题试卷(A卷) (132001) 级地图学试题(B卷)试卷 ................................................... 172003 地图学 A卷 (212003) 地图学B卷B卷B卷 (28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现代地图表示地形的基本方法是:() A.等高线法 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 D.明暗等高线法 2. 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 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 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 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 3.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则该点在中央经线的:()A.西边 B.东边 C.中央经线上 D.赤道上 4. 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5. 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A.合并 B.位移 C.分割 D.降维转换 6. 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A.直线 B.折线 C.大圆弧线 D.螺旋曲线 7. 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8.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A.赤道 B.两极 C.中央经线D.各纬线 9. 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任意投影 10.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 绘制线状符号选择色相或彩度应以较深的色彩为宜。() 2. 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维模型。() 3. 数学要素是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和直观性的基础。() 4. 地图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5. 在地图上只要经纬线处处是垂直的,则可以断定为等角投影。() 6. 地图主比例尺是地图上所注明的比例尺。() 7. 如果制图区域呈现南北、东西差别不大的圆形区域,(则应选择圆锥投影。) 8. 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 9. 海岸线通常是以蓝实线表示的平均低潮线。() 10.在河流两侧跳绘的国界表示以河流的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三、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晕渲法 2.地图投影 3.变比例尺 4.符号化 5.电子地图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地图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3.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5.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7.简述点值法制图的基本步骤。 8.如何分析评价制图资料?五、论述题共15分 试述色彩在地图中的作用与应用。 2000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2902014200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1.1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地图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测制地图的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作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6、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图 3.按区域分类 包括多个层次:——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国家图以及下属的行政区区域地图; ——局部区域图:海洋图、海湾图、流域图。 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7.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出版使用方式、按感受方式、按历史年代 7、地图的功能: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第二章:地形图及其应用 1.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 内容: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线。 特点:(1)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2)采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3)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 2.地形图的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3.分带和地图投影 分带:为了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办法,规定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1:1万及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 地图投影: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4.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直角坐标网 1.坐标系的建立和起算 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为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500千米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500千米,横坐标从此起算则均为正值。 2.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 3.坐标的注记 纵坐标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由南向北增加(四位数);横坐标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间,由西向东增加。近地图四角注有全部坐标数。横坐标前两位为带号,其余只注最后两位公里数。 5.地形图分幅编号的方法: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6.方位角和偏角的概念 三种方位角 1.真方位角:从真子午线北段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真方位角。 2.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磁方位角。

《地图学》试题目解析

《地图学》试题集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现代地图学基础.

第一章 现代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它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多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着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地图的基本特性 (1)具有严密的数学法则:地图是正形投影。(2)进行了科学的地图概括:地图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 (3)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图式。(4)现代地图基本特性有所拓展,但是地图的3条基本特性却没有实质性改变。 现代地图的组成要素 数学要素:(1)用来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2)地理要素:根据制图要求所要表达的内容;(3)辅助要素:对主图内容与形式的补充,也是用图的工具或参考;(4)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和具体的技术操作。 现代地图的分类体系 (一)按地图的功能和内容分类 1、功能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种地图; 2、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这是最主要的分类方法。 (二)按地图的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和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万大于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 1、模拟地图:是利用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图形及图像描述制图内容的地图。 现代地图学: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2、现代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与传输、地图模拟与模型、地图认知与感受; 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 大地球体: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