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输血特点】

1.新生儿心脏功能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循环超负荷而致心衰。

2.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心肺发育尚不成熟,不能耐受低温血,输血时应以室温血为宜。

3.新生儿肾脏排钾和保钠及维持酸碱平衡功能差,输入保存时间过久的库血容易出现高血钾,低血钙和酸中毒。

4.新生儿的HbF含量高,红细胞内的2,3-DPG含量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大,Hb需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才能满足生理需要【输血指征】

1.血容量不足:当急性失血量≥10%总血容量,视失血的速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根据失去的主要成分和失血的速度给予输注相应的成分血液或全血。

2.贫血性疾病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Hb<130g/L;慢性贫血患儿, Hb<80~100g/L可予输注浓缩红细胞。

3.婴儿肺部疾病时,应维持Hb≥130 g/L,以确保氧容量,减轻阻滞缺氧;

4.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有大量左向右分流者,维持Hb>130 g/L,可增加肺血管阻力,使左向右分流及肺血流减少,也可促使开放的动脉导管关闭。

5.出现与贫血有关的症状如气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或淡漠等。输血后症状减轻。

6.早产儿贫血。早产儿输血指征见附表。

7.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以及一种或多重凝血引子缺乏所致的严重出血。血小板输注指征为:新生儿PLT<50×109/L伴出血征象,或新生儿PLT<30×109/L,不伴出血征象。

8.免疫缺陷病,严重感染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患儿,可予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以预防或控制感染。中性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新生儿感染,经抗生素治疗48h以上无效者,首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无效时可考虑粒细胞输注,目前认为两者的长期安全性仍需评估。

9.低蛋白血症可首选人血白蛋白或血浆。

10.其他。如IVIG治疗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表1-11 早产儿输血指征

注:PRBC:浓缩红细胞

【血制品的种类】

1. 全血急性失血;换血。

2. 浓缩红细胞用于各种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儿。

3. 洗涤红细胞多次输血者,或曾有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者。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溶血性贫血换血。

4. 浓缩血小板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的预防和治疗。体外

循环的血小板损耗。

5. 浓缩粒细胞疗效不确切,少用。

6. 新鲜冰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

7. 冷沉淀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8. 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II,VII,IX,X等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9. 白蛋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体外循环,换血,休克等。

10.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选择性IgA缺乏症除外),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安全输血护理综合质量PDCA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一、背景 《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条款中对临床用血的整个过程提出要求。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要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我院于2015年1月进行输血质量监控,以提高本院输血安全。 现状调查:2015年一季度通过现场督查本院输血患者17例,对实施输血操作的护士进行临床实操考核和现场访谈,存在缺陷项为:核对内容不全面9例;输血登记本记录不全面、不规范15例;输血袋去向不明3例;评估不全面3例;输血时间不规范2例;接血无人签名2例;输血流程掌握不熟1例。

二、原因分析 (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 (2)输血流程:医院输血流程不健全 (3)制度:医院未制定相应的输血质量考核标准 (4)职能部门:考核频次不够 (5)设备:医院未配备“血制品转运箱”,未安置“血袋放置点” 三、计划 1、整理输血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并考核。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并考核。 4、加强落实《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

5、配备专用“血制品转运箱”,安置“血袋放置点”。 7、汇总统计一季度安全输血存在问题,进行效果评价。 四、实施 1、收集一季度输血相关资料,核查存在问题,汇总,分析。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并现场抽查。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大科护士长现场抽查。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4、修订输血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补考,直至合格为止。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5、配备专用“血制品转运箱”,安置“血袋放置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和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和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和非免疫介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这两者皆有急性和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和感染性的并发症。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非免疫介

导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反应还可以按照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进行划分。 以上4种分类方法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方法,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例如,溶血反应根据病发缓急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根据免疫介导因素可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输血反应,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输血反应时,其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判断。 输血不良反应的划分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1.普通药物成分稳定,而血液制品随着储存时间的不同,其功能剂量有很大差别。2.一般药物质量安全的可控程度强,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血液制品要考虑到血液成分的活性与功能,其病原微生物灭活问题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3.药物不良反应仅涉及药物本身性质,输血不良反应涉及输血全过程,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输血操作等主观因素。 因此,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输血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特点 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 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 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儿童输血指征 1 红细胞输注指征 (1)一般儿科红细胞输注指征: 1)Hb<60g/L或Hct<0.20,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儿科输血

儿科输血 贫血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如发生缺氧应立即采取支持疗法,若患儿病情仍不稳定,才考虑输血。决定输血不应只依据血红蛋白水平,而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一、小儿贫血 1.输血原则(参考2001年WHO《The Clinical Use of Blood》) (1)血红蛋白浓度≦40g/L,或Hct<0.12,不论病人临床情况如何,都需要输血。 (2)血红蛋白浓度为40~60g/L,或Hct 0.13~0.18,如伴有缺氧的临床特征,如酸中毒、意识障碍等,则需输血。 2.血液品种的选择:输注红细胞。 3.注意事项 (1)在输血过程中液体的容量可能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5ml/kg红细胞和10ml/kg 全血对提高血液运氧能力相同,但含增加循环负荷的液体和血浆蛋白较少,故患儿应用红细胞而不用全血。 (2)减少细菌污染的危险。绝不可再使用已用过的血液。输血前血液应在2℃~6℃环境下保存,不可用已离开冰箱30分钟以上的血液。输血应在4小时内完成。 二、血小板减少症 1.输血原则 (1)血小板明显减少,临床有明显出血,特别是有颅内出血。 (2)临床无明显出血,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血小板<20×109/L; ②在下列特殊情况下, 血小板输血的阈值应调为:早产儿<50×109/L;病态早产儿或需作侵入性操作术患儿<10×109/L。 2.血液品种的选择:输注血小板。 3.注意事项 由于母体血小板与患儿体内循环的血小板抗体相容,故可输注母体血小板。若急救时, 无法采集相容性血小板,可用血浆交换以减少循环中抗体和减轻出血症状。 三、小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1.输血原则 (1)血红蛋白70~90g/L,有血红蛋白尿。 (2)血红蛋白<70g/L,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 2.血液品种的选择:输注红细胞。 3.注意事项 抢救急性溶血时,可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再补充红细胞,既达到纠正损失细胞外液的目的,又有利于防止游离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 四、地中海贫血 1.输血原则经常性输注足量的红细胞以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2.血液品种的选择:输注红细胞 3.注意事项在输血的危险性小并进行铁螯合剂治疗的条件下,血红蛋白升至100~120g/L 即可,不要超过150g/L。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输血原则 血红蛋白<40g/L,或Hct<0.12。

安全输血管理措施

安全输血管理措施 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患者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原始血型(含Rh 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十项检查单(转氨酶、乙肝三系、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不规则抗体)及贴好标签的试管 2 支,带到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无误后,采集血样两管各 3mL,一管血样做输血前十项检查,另一管血样做 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输血科工作人员登记血样标本,配血后将患者的血型标在标本瓶上保留一周备查。 三、主班抄写输血治疗单前,应核对原始血型和临时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抄写。 四、护士取血并查对登记(单岗时通知支助中心协助取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在取血时,共同核对,做好“三查十对”,即: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清晰,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有无溶血、凝块和絮状物;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类型、血量及有效期。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或接受。 五、血袋应轻拿轻放,勿用力振荡。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从2℃~6℃冰箱取出的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也不能立即输入患者的体内,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六、选择输血途径。根据病情、输血量、患者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诊输血时多采用肘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有伤口创面者,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伤口创面流失,凡头颈部及上肢有活动性出血者,宜选择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腹部、盆腔有活动性出血者,宜选择上肢、颈部静脉输血。 七、输血前由 2 名护士或者 2 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血型、血量、血液类型,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并核对血液后进行输血。护士将血型、血量、血液类型、血袋编码、输血时间(精确到分钟)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

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基因恰好是母亲所缺少的,胎儿的红细胞就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的性质为免疫性抗体,并且能够通过胎盘。一旦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就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相结合并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现象,严重者可引起胎儿贫血、水肿、流产、死胎、早产及HDN。 理论上,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最常见,其次为Rh系统,其它血型系统不合溶血病如Kidd、MN、Duffy等也有报道,但极少见。抗P1、抗Lea、Leb等属IgM性质,不能通过胎盘,故不会产生HDN。 (一)ABO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HDN。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A型和B型物质,如寄生虫感染、预防接种等都可以使孕妇产生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即孕妇体内可以在妊娠前已存在免疫性抗体,所以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在第一胎就发病。从理论上讲,母/子血型为O/A、O/B、A/B、B/A等组合都有可能使婴儿发生HDN,但实际上90%以上的HDN患儿母亲为O型,这与O型母亲含有丰富的IgG抗A(B)抗体有关。A(B)型母亲所生B、AB型(A、AB)新生儿仅少数发生溶血病。IgG抗A(B)抗体效价与溶血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新生儿A、B抗原强弱、型物质的含量、胎盘的屏障作用及IgG亚类不同等有关,ABO HDN一般不易作到产前准确预报。 但由于ABO HDN的发病程度与母体内IgG抗A、抗B的效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可以定期检测孕妇体内IgG抗A(B)的效价来判断胎儿的受害情况,如果母体内IgG抗A(B)效价随着孕期增加而增长,提示胎儿受害的可能性增大。患儿出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5天达高峰,一般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智力低下或胎儿水肿。 (二)Rh新生儿溶血病 Rh HDN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免疫抗体作用于胎儿红细胞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Rh血型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作为抗原刺激引起同族免疫作用而产生,一个Rh阴性妇女,与一个Rh阳性男子配偶,他们的子女多为Rh阳性,但Rh阴性的人血清中并没有天然存在的Rh抗体,必须经过免疫才能产生,所以第一胎的子女一般不会受害,除非以前有输血史或流产史。当第一胎小孩在分娩时,可能引起产道损伤,胎盘出血,其红细胞便可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此外,对一个没有妊娠史的Rh阴性妇女,如果在怀孕前输过Rh阳性血液,也可产生Rh抗体,血清有Rh抗体的妇女,如果受孕一个Rh阳性胎儿,Rh抗体也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HDN。Rh HDN一般可作到产前预报。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更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医务科、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 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上报医务科、血库? 怀疑严重反应时? 保留血袋? 抽取患者者血样?送血库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 1.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 急用血工作预案。 2.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临床 输血技术规范》 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组织及职责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 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主任 副组长:检验科主任 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5.职责 5.1 医务科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5.2 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5.3 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5.4 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6.紧急用血管理预案 6.1 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6.2 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6.3 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号。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的基础上加紧急人院号(如01号、02号……),避免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6.4 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确认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6.5 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被血流冲走。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教学提纲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小儿输血

一、贫血的定义 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健康儿童的正常值。 (一)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1个月Hb<140g/L,3个月Hb<110g/L,6个月~6岁Hb<120g/L,7~13岁 Hb<130g/L,>14岁Hb与成人相同。 (二)我国6个月内的婴儿贫血标准(会议暂定) 新生儿Hb<145g/L; 1~4个月Hb<90g/L; 4~6个月Hb<100g/L。 二、病因 (一)红细胞和Hb生成不足 1.造血原料缺乏:缺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2.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继发性); 3.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因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 三、小儿代偿性贫血 (一)代偿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1.呼吸和心率增快; 2.反应灵敏; 3.能饮水或吃奶; 4.正常、平静地呼吸,伴有腹部运动; 5.极小的胸部运动。 (二)代偿性贫血的治疗 1.支持疗法; 2.针对病因治疗; 3.密切观察,暂不输血。 四、小儿失代偿性贫血 (一)失代偿的原因 1.需氧量增加(感染、疼痛、发热、运动); 2.氧供应的减少(急性失血、肺炎)。 (二)失代偿的早期征象 1.呼吸快速伴三凹征; 2.因呼吸增加腹肌的使用; 3.鼻翼扇动; 4.喂食困难。 (三)失代偿的体征 1.呼吸窘迫; 2.精神状态改变; 3.脉搏减弱; 4.肝脾肿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5.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 6.进食困难。 * 重度贫血儿童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少见,其呼吸困难可能是酸中毒所致。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 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9.3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性检验。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

新鲜冰冻血浆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新鲜冰冻血浆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20T10:16:51.7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张子海伊雅霞李德明刘静华宫小欣[导读] 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是目前临床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血液制品,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鸡西市中心血站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 (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指导新生儿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输血治疗的277例新生儿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在 277例输血新生儿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207例,占74.73%。 FFP输注患儿常见疾病排序:早产儿 36.71%、新生儿败血症22.22%、消化道出血4.35%、新生儿肺炎 3.86%、新生儿贫血2.42%、新生儿溶血病1.93%。FFP输注的目的主要为:补充凝血因子52.66%、免疫支持10.14%、防治DIC9.18%、血浆置换2.90%。FFP输注前后比较,APTT差异有显著性 (P<0.05),PT、FIB、TT未见显著影响 (P>0.05)。结论:我市各大医院新生儿FFP不合理输注仍占一定比例,需要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凝血功能检测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决定,避免盲目输注。关键词:新生儿;输血;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是目前临床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血液制品,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由于输注 FFP有传播病毒、同种免疫、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对其临床适应症应从严掌握,力求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本文对我市三大医院277例输注FFP的新生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行输血治疗的住院新生儿277例。 1.2 方法鸡西市中心血站设计调查表,各医院配合收集血浆输注信息以及输注血浆前后患儿凝血功能检测(PT、FIB、APTT、TT)的数据,市血站建立数据库,用 Excel 2003录人数据,SPSS17.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77例输血治疗的新生儿中,输注红细胞悬液者49例,占 17.69%,输注洗涤红细胞者 21例,占7.58%,输注 FFP者 207例,占74.73%。无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制品的病例。 3、讨论 血浆是多种血浆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白蛋白,其次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蛋白质。历史上,血浆曾被广泛用于补充血容量。目前,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制品,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状况,如用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营养,治疗免疫缺陷,与红细胞搭配使用等等。输注从全血分离未经处理的FFP可以感染大部分经全血传染的病毒,如HIV、HBV、HCV 等。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都修订和出版了有关FFP临床使用的指南和手册,明确了FFP的临床适应症主要用于单一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出血治疗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伴有严重出血的治疗等几种情况。可见FFP的临床适应症是很有限的,不适当地使用FFP,甚至滥用FFP,不仅对患者无益,反而使患者面临输血传染病和输血反应的严重风险。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FFP在各大医院新生儿输血中,占有很大比重,达到了74.73%,远高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率。结合输注FFP新生儿的疾病分布情况以及输注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FFP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的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比例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譬如用于免疫支持治疗 (10.14%)以及一些目的不明确 (25.12%)的血浆输注,需要临床医生进一步重视,严格把握输注指征,权衡利弊,安全、合理用血。 凝血因子不能通过胎盘从母亲传给胎儿。生理因素导致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较低,存在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倾向的双重危险。还有一些病理因素如肝病,DIC等造成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低下而出血。无论是生理原因还是病理原因造成新生儿有出血表现并伴凝血因子水平低下,均应立即给予FFP或凝血因子治疗。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均未做凝血因子水平的检测,78例(37.68% )做了凝血功能 (PT、FIB、APTT、TT)的检测,其中 32例输血前后均做了凝血功能检测且输注前PT、APTT、TT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FIB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可见临床医生仍习惯于依据临床表现作为衡量患儿凝血因子水平的指标。从32例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PT、APTT、TT 均较输注前有缩短,APTT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PT、FIB、TT输血前后未见显著影响。由于实验室检测凝血功能的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体凝血机制也很复杂,所以单独依赖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或以凝血功能低于正常作为 FFP输注的标准有其局限性。并不一定 PT、APTT、TT延长者就有出血表现。对于新生儿来说,PT、APTT、TT延长多少作为 FFP输注的阈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是否输注 FFP,临床医生在参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同时,应结合患儿的病情及是否有出血表现综合决定,避免盲目FFP输注。输注FFP后,血浆中含有的凝血因子能否被机体充分利用,达到改善患儿出血状况的目的,在输注后及时复查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反映机体血凝状况,评估血浆输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43,279-280. [2]魏延民;王憬惺;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32. [3]张长虹;周俊;新生儿输血进展与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491. [4]完晓菊;王保龙;血浆制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10期. [5]陈丽莲;熊小云;张忠菊;曹爱芬;改良输血装置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02期.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血不良反应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都要警惕为输血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 发生率为%,占输血总反应率的%。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皮肤痛痒、局部红斑、尊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纟甘、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3、溶血反应: 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73%。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这类反应多半在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进一步引起DIC。迟发性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 网织红细胞增

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珠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 4、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髙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绡、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 5、循环负荷过重: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输血中或输血后1 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纟甘、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以上时,可作此诊断。 6、枸椽酸盐蓄积中毒:发生率很低。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用ACD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椽酸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lg/L) o正常情况下枸椽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 酸氢钠,故缓慢输入不致引起中毒,但大量输入时枸椽酸钠可与钙结合,导致血钙下降而抑制循环出现脉压小、血压下降及低血钙所致的手足抽搐,所以每输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