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册典删的来历讲稿

册典删的来历讲稿

册典删的来历讲稿
册典删的来历讲稿

上一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汉字的诞生,每一个汉字都有他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册典删,这三个字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跟老师来读一读这个题目(学生读两遍)。这三个字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我们请大家在下面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字要划一划。想一想。这三个字的来历。(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了吗?在你们朗读的时候有些人不认真了。希望你们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点。

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我们是必须认一认的,你们会不会读啊。好,那我们找个同学来读一读。(请几个学生)。借助拼音我们来读一读。

典。剖。蛀。恭。搁————(再组词,学生在读)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我们把这些字词放到我们文中来读一读,今天我们分男女来读一读,第一段男生读,二三段女士读。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想一想册典删三个字的来历,在文中划一划。

学生读

同桌之间讨论下,这三个字的来历,在文中划一划

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想第一个“册”,他的来历是怎么样子的呢。谁早点啊。

册字的来历,哪位同学来说说。

Ppt展示“册”的来历、

那第二个字“典”的来历呢?(请学生回答)

课文中有三个典字的字形,甲骨文的字形、ppt展示“典”来历

那删字呢(请学生回答)

师:左边是表示一个“册”字右边是一个利刀旁。我们古代在竹子上写错字了怎么办。对用刀子削去错字。删字的来历,就是用刀削去错字,重写。

好那我们知道册典删这三个字的来历,同学在下面默读课文。除了知道这三个字的来历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内容。在下面默读课文,你还知道什么内容。

默读。。。

生:第一自然段(在兽骨。。。。。)————我们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教师展示甲骨文

那你们还知道什么?

(直到东汉。。。。)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才有造纸技术呢、

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呢?(竹子,木头)

都是在竹子上写字,竹子剖开

所以这三个字册典删,在竹子上写字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这三个字也分别是象形字和会意字。是我国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什么是象形字呢,ppt展示(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出示一些象形的字

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出示一些会意字

老师出题,下面字属于哪个造字方法。

你们还知道什么造字方法,我们来一起讨论下。

请学生上去写。作业:除象形字外还有什么造字方法。。。回去找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课内阅读专项训练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阅读理解(课内阅读) (一)课内阅读 1.阅读《窃读记》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 (2)请赏析第13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3)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 (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2.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连用了()句,强调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A.设问 B.疑问 C.反问 (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3)“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句话是比喻句,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选文中最后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5)作者把书比作家,比作朋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书之情,其实这样的比喻还很多,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 (3)“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5)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 是:。 (6)作者以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 (7)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 (8)“露从今夜白,”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则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三)课内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汇总(全面、完整)讲解学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汇总(全面、完整)

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汇总 第1课:窃读记 转----zhuǎn(转变)(转换) Zhuàn(转圈、转盘) 钻----zuān(钻探、钻研;) Zuàn(钻头、钻石) 种----zhǒng(种子、种类) Zhòng(播种、种植) 待----dāi(待一会儿) dài(对待、等待、期待) 咽----yàn(咽气、细嚼慢咽) Yān(咽炎、咽喉要道) 的----de(好的)、 dí(的确) dì(目的) 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绿----lù(绿林、绿营) lǜ(绿色、绿化) 济----jì(经济、救济) jǐ(人才济济) 盛----chéng(盛饭、盛东西) Shèng(盛产、茂盛) 藏----cáng(藏身、躲藏 ) Zàng(西藏、宝藏) 倒----dào(倒退、倒车 ) dǎo(打倒、倒闭)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将-----jiāng(将军)将jiàng(将士) 正----zhèng (正面、一本正经) zhēng (正月) 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供----gōng(供应、供给、提供) Gòng(供奉、供认) 似----sì(似乎、相似) 似 shì(似的) 处----chù(好处、住处、到处) chǔ(处理、处分、处罚)

行----xíng(行走、人行道), 行háng(行长、银行) 第4课:我的“长生果” 禁----jīn(禁受、不禁) Jìn(禁止、禁地) 差----chāi(差事、出差) chā(差异、差错) Chà(差不多、差了; ) cī(参差不齐) 奔----bèn(投奔、奔命) Bēn(奔跑、奔波) 撒----sǎ(撒种、撒播) sā(撒网、撒手) 冠----guān(衣冠) guàn(冠军) 第5课:古诗词三首 重----chóng(重复、重合) zhòng(重量、沉重) 泊----bó(停泊); pō(湖泊) 间------jiàn(间断);jiān(中间) 还——huán (还乡以牙还牙归还) hái(还是还有)更----gēng(更改五更天) gèng (更加更上一层楼) 第6课:梅花魂 蒙----méng(朦胧) mēng(蒙人) měng(蒙古) 分----fēn(分数) fèn(分外) 抹----mǒ(涂抹) mā(抹布) mò(拐弯抹角) 折----zhé(折断) shé(折本) zhē折腾折跟头 第7课:桂花雨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创新教案

册典删的来历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册典删的来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册典删”的来历了解两大造字法:象形,会意,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2练习用“总-分”方式进行一段话的论述。 3通过体验性的造字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重难点:了解两大造字法:象形、会意;用“总-分”方式进行一段话的论述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最能体现东方女性含蓄、典雅的气质。其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还蕴涵着许多的美,比如文字之美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汉字的王国。 一、出示课题 (出示PPT)认识这些字吗?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字。齐读课题。

二、学习“册典删”的来历 自由读文,你能了解到关于这3个字的哪些信息?快速勾画出来。 1、教学“册” (1)指名生回答 (2)对比册的图片和象形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汗” (4)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结合我们前文所学,你觉得“汗青”又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青色的竹片被烤干水分以后编成简,记录上文字后,被作者引申为“史册”的意思。这史册上会记录什么呢?史册,就是我们民族的一部精神史。 2、教学“典” (1)指名生回答 (2)根据生的回答做动作体会:你觉得自己此时捧的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册呢? (3)从这个字形,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典比文册更庄重。它是一个会意字。 3、教学“删”

(1)指名生回答 (2)理解“删”为什么是一个会意字。 4、快问快答识字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快速、响亮依次认读各(甲骨文、金文、篆体)字,1分钟内全认对就过关。 5、小结:为什么我们能快速地认读这些字呢?就是因为象形、会意这两大神奇的造字法。汉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三、探究“勇”字内涵 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浩如星河的史册典籍,这其中司马迁所作《史记》名气最大,被称为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就走进《史记》,读一读田单复国的故事。 1、快速浏览语言材料两遍,边读边思考:田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老师书写勇字) 3、观察勇字,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 4、出示: 读,古人是怎么解这个字的呢?可见,勇这个字更多表现为勇气哦。 5你认为田单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吗?为什么?(用因为……所

贵州教育出版社第五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五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认识网络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的意义和作用。 2、能遵守上网规则,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 讲述: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在不断地发布和接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问学生:什么是网络呢? 讲解:你们通常所说的网络就是指因特网(Internet),它把千家万户的通信线路连起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通信网,让我们方便地和网上的任何人进行交流。 提问学生:上网以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地说,上网就是在网络线路畅通的情况下,打开浏览哭,登录到因特网上的网站打开网页或使用网络服务。 一、因特网的出色本领 因特网的名称是根据它的英语名称Internet翻译过来的,也叫做国际互联网

二、因特网提供的几大服务 主要有下面几种: 浏览网站、搜索资料、收发邮件、下载数据、文件传输、网上聊天、视频会议、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宽带电影等等 三、上网需遵守的规则 怎样合理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伙伴和知心朋友,这需要同学们遵守以下规则:(学生读、教师讲解)(1)、不随便和网的陌生人谈话。同他人约会,要经过父母同意。 (2)、不要将自己家庭的详细地址、电话在网上发布出去。 (3)、上网玩健康、益智性网络游戏。 (4)、发现某个网站有良的图片、文章,就不要接着看下去。 (5)、尊重知识产权,不要下载没有经过授权的程序或音乐。 (6)、上网时最好有家长或教师的陪同、指导。 (7)、不去参加一些自己不清楚的网络活动。 (8)、使用语音聊天时,同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流,不讲不文明话,更不能骂人。 四、想一想 1、怎样避免上网时被感染计算机病毒。 2、你要上网聊天和过程中,能不能将自已的所有真实情况告诉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九册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资料讲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九册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单元导学 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初步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2.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亲身感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3.积累有关汉字的知识。 知识积累 1.汉字大约产生在四千多年前。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和“物语”。传说是仓颉创造了文字。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晋朝“书圣”王羲之、唐朝的柳公权和颜真卿等。 4.古人造字多用“象形”(如“册”)、“会意”,(如“典”、“删”)和“指事”(如“本”“末”)造字,后来又出现了“形声”造字。 5.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个阶段。 有趣的汉字 活动例话 活动要求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活动指导 1.制定计划 2.分步实施 搜集或自编字谜: (1)按活动计划的分工,小组各成员各负其责,完成搜集或自编字谜的任务。搜集的途径有:查找有关谜语的书籍,在网上查找,向大人请教等。自编字谜的同学,应该先了解字谜的特点,编时可从简单的字入手。搜集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互相协作。 (2)将搜集或自编的字谜分类整理,对谜面进行加工制作(如制成灯谜的形式),将谜底交主持人保管。 猜字谜 (1)活动设计要有趣,如举办猜字谜游园会,设置字谜擂台,或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2)活动安排要有序,可先猜课本上的字迹谜,再猜搜集和自编的字谜,各类字谜分类猜。

高中第一、二册古文习题

高中第一、二册古文课文理解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有人分析《梦》说全诗以“梦”为线索,分别写了入梦之由(第一段)、梦游之景(第二段)、梦醒之叹(第三段)。这样分析对不对,为什么? 2.评点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艺术效果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②迷花倚石忽.已暝③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第二段写梦游仙境,瑰丽奇幻,但偏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收束,这是不是破坏了浪漫的意境?请谈谈你的看法。 4.《梦游天姥吟留别》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想象中的事物,作者把这些写进诗中,其目的在于虚构幻想中的神仙世界,并与_________对比,从而表达对_________的向往、对_________的鞭挞。 5.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众体兼善,尤其擅长写长篇古诗及绝句。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风格明朗自然,雄健狂放,富于民歌气息。后者多为七绝,与王昌龄齐名。 B.唐以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它的特点是要受格律的严格限制,《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近体诗。 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意思是“只剩下睡时用过的枕席,刚才所见的仙境消失了”。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本非名山大川的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寄托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烈向往之情。 阿房宫赋 1.对最后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阿房宫的来历②宫人的生活情景③“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④秦亡的教训? 3.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4.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册典删的来历教案

《“册”“典”“删”的来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册”“典”“删”这三个汉字的来历和本义。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其他汉字的来历。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4.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来历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查找汉字来历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1.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课件出示:遨游汉字王国),其中包括两个模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在汉字王国中学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就以“册”“典”“删”三个字为例来了解一下汉字的来历。(板书课题:“册”“典”“删”的来历。) 2.齐读课题。这里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要强调的是这三个字的字形,而不是它们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 1.这三个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2页,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字分别是怎样来的?它们的本义和现义分别是什么?要求:边读边在书上把相关句子画下来,并适当做批注。 2.根据书上内容交流这几个字的来历、本义和现义。 3.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字形和它的来历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4.小结:“册”是根据它的形状画出来的,它是象形字;“典”和“删”是结合了两个意思而产生的,它们是会意字。 三、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用投影展示自己查到的资料。 3.师:老师也查找了一些汉字的来历,我们一起看看。 弓,一把弓的形状。 鼎,古代煮食物用的器皿,有三足两耳。 刃,刀、剑锋利的部分。 武,上半部分是“戈”,古代的武器,下半部分是“止”,表示脚的意思,表示拿起武器动身出发去打仗。 四、拓展延伸:介绍造字方法 虽然这些汉字的来历各不相同,但是其实这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造字方法。 1.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也能大致反映出汉字形成的规律。 2.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3.象形字是指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字,通过观察字形就可以知道它表示的意思。举例:山、月、木…… 4.指事字包含一些抽象的符号,例如“本”、“末”。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5.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构成,把这几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字的意思。例如:休、旦…… 6.形声字是我们学得最多的字,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举例:一系列以“木”为形旁的字,以“宛”为声旁的字。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册”“典”“删”三个字为例大致了解了汉字的来历和四种主要的造字方法,借助这些造字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

北四阁和江浙三阁具体的来历、地方、典故

北四阁和江浙三阁具体的来历、地方、典故 《四库全书》由乾隆皇帝钦定,由纪晓岚主持,于1773 1781完成。此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的一部丛书,全书共收录图书3461种,79309卷,荟萃清乾隆中期以前的历代主要典籍。历时8年完成的《四库全书》共抄了7部,分藏于北京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的文溯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以及杭州的文澜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 清代之后,战乱频仍,兵燹不断。扬州的文汇阁和镇江的文宗阁内的《四库全书》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江南3阁文澜仅存;而八国联军的大火也烧掉了文源阁的《四库全书》。7部珍藏仅存4部。北京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在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带到了台湾,现藏于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沈阳文溯阁的藏书1966年运抵兰州,现藏于兰州;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本后运到北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南三阁 文宗阁 文宗阁建于乾隆四十四年,据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修建南三阁,赐赠《四库全书》是为了“嘉惠艺林,启后学”。虽然在编写《四库全书》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毁掉了一些书,但总的来说它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至今也是学界十分重要的一部大书。在当时,建南三阁更是轰动江南学界的一件大事,所以建起庞大的文宗阁仅用一年时间,并且其中有诸多的工料都是当地人捐献的,镇江人对于文化的热心程度从此可见一斑。 阁建成后,书还没有抄出来,所以首先由乾隆皇帝御赐一本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放在阁内供学子阅览,而《四库全书》是从乾隆五十二年开始分批颁发的,直到乾隆五十五年方颁发完毕。阁中的一切事务均由两淮盐运史经管,并且允许当地学子阅览、借抄,一时间江南学人以能得“读中秘书”为快事。 但这种盛况没有维持多久,到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入镇江,将文宗阁及其所贮的《四库全书》一同烧毁。当年,为了能够将七阁之一放在自己的城市,江南学者曾主动上书朝廷,提出由自己来承担“所有雇觅书手缮写全书之费”,最终皇帝决定由朝中出抄书和建阁费用。而把做书匣、装璜庋架由地方办理。 文澜阁 文澜阁在西湖孤山南麓。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园建筑,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的建筑。 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历次浩劫中几陷于毁灭,是浙江几代人的侠肝义胆才使文澜阁本能躲过战乱而幸存下来。 1861年,太平军攻陷杭州,江南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出身书香门第的钱塘人丁申、丁丙兄弟此时避祸于杭州城西的西溪。一日,兄弟俩在店铺购物时发现,用于包装的纸张竟是钤有玺印的《四库全书》,这使他们大惊失色。 丁氏兄弟自然知道《四库全书》的重要性。他们进而发现,店铺里成堆的包装用纸竟都盖有皇帝的玉玺。 文澜阁《四库全书》散失了! 文澜阁库书流落民间的事实使丁氏兄弟心急如焚。他们马上组织家人进行抢救。他们冒着战乱的风险,收集残籍予以保护,并雇人每日沿街收购散失的书本。如此半年,他们抢救并购回阁书8689册,占全部文澜阁本的1/4。 文澜阁本已残缺不全,怎么办?抄补!一项浩繁的抄书工程在浙江巡抚谭钟麟的支持下开始了。丁氏兄弟从宁波天一阁卢氏抱经楼、汪氏振绮堂、孙氏寿松堂等江南十数藏书名家处借书,招募了100多人抄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括引入新课,作业布置。) 二、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四、读准字音五、 辨清字形 六、理解词语 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 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①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八、【感悟精彩句子】 感悟精彩句子【把握文章主旨】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九、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第二课时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情感表达真实。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2.人物刻画鲜活。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3.文风朴素简洁。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回忆联想,介绍自己的一件心爱之物。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等写作方法把这件心爱之物描绘得具体、生动。 3.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尝试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重点难点: 1.写清楚自己喜爱这件物品的理由。 2.通过一些写作方法写出心爱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 2.让学生在课前回想自己的心爱之物,确定自己要写的对象。 学生: 1.自己所钟爱的物品的图片。 2.回忆自己钟爱的物品,简单记录其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展示一些物品,激发学生回想自己心爱之物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看着这些照片上或可爱、或有趣、或奇特的物品,你们是不是情不自禁地生发出喜爱的感觉呢?你们是否也拥有类似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不是你的心爱之物呢? 2.指名说说欣赏完这些照片后的感受。 思考:这些物品有何特征?它们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物品,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对它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本次习作就是写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使人读了之后能

如见其物,并能激起喜爱之情。 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写自己的心爱之物。) (2)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物品?(明确:第一幅——自己最爱的玩具小熊;第二幅——爸爸奖励的一双旱冰鞋;第三幅——自己养了三年的绿毛龟;第四幅——好朋友转学时送的风铃。)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明确:写出自己的心爱之物的特别之处,写清楚钟爱它的理由。)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明确:(1)抓住特征来写,突出心爱之物的独特之处。(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清楚心爱之物的构造。(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4)表达出喜爱之情,让人受到感染。 3.以教材提供的事物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片段。 明确:(1)写玩具熊,可以描写玩具熊的样子、来历,它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对它的深厚感情等。(2)写旱冰鞋,可以从爸爸奖励“我”旱冰鞋的原因,旱冰鞋的外形、构造,“我”得到旱冰鞋后度过的欢乐时光等方面描写。(3)写绿毛龟,可以介绍它的外形、习性、成长过程,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我”和绿毛龟之间的深厚感情。(4)写风铃,可以先简单交代“我”与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好朋友送“我”风铃的原因;然后介绍这串风铃的外形和构造;最后抒发自己睹物思人的情感。 4.指名朗读自己写作的片段,教师给予点评、指导。 片段一 我有一只人见人爱的毛绒玩具小熊,这只小熊是姥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它圆圆的头上有双半圆形的耳朵,好像在听我弹琵琶呢!耳朵的下面长着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像明亮的黑珍珠。眼睛下面有一个三角形的鼻子,像钻石般闪亮,真漂亮啊!小熊有一个三瓣嘴,紧紧地闭着,好像不想打扰我的学习。它的身体胖嘟嘟的,穿着一件棕黄色的衣服,显得非常可爱。小熊的四肢又粗又健壮,它

遨游汉字王国导学案

有趣的汉字(第一课时) 设计人孙法刚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难点: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思。 重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阅读1-4材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共7分) 1、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2、汉字大约产生于三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 请大家读读四则材料,说说你的感想。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a.关于字谜: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更深一步的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请同学们回去准备些字谜和有谐音的歇后语,笑话,我们下节课开展一次字谜大擂台和谐音大比拼活动。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字谜、谐音(第二、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 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难点: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思。 重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预习任务: 猜出七个字谜。 认真阅读有趣的谐音。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字谜七则的谜底分别是什么? 有趣的谐音有换个字意思发什了哪些变化呢?(小组讨论说一说) 、 自主、合作、探究: 字谜大擂台谐音大比拼 1、讲明活动要求,规范活动秩序。 1

《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

《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 一、《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的来历与现状 《红楼梦》有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之分,即前八十回和前八十回再加后四十回,原因在于有一个“作者”问题。一般认为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多数认为是高鹗;一部份人认为是无名氏,包括部分红学专家;也有一些人认为是曹雪芹。专家们为此写了大量研究文章,在报刊上,专著中,举凡专门论述的、附带提到的、重复的、偶有新意的、出人意料的,几十年来从不间断,直至今天。后四十回问题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在探讨后四十回的作者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后四十回问题是怎么来的。 1、后四十回是如何出现的 (1)后四十回问世前的《红楼梦》 《红楼梦》前八十回约写成于1752年(壬申)。至1754(甲戌),已有脂砚斋对此书的“重评”批语。①今有“甲戌本”的转抄过录本存世,稿本正文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语,说明此时作者已写成了八十回。至1759年(己卯),脂砚斋开始“四阅”抄评,到1760(庚辰)第四次阅评完毕,今有“己卯本”和“庚辰本”的转抄过录本存世,内有“脂砚斋四阅抄评”等语。1764(甲申)初,或1763(壬午)除夕,作者曹雪芹去世。脂本虽然出现较晚,已在1920年代后,但1791年公开印行的程甲本中说,《红楼梦》脍炙人口“几二十余年”,1792年印行的程乙本说,前八十回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由于传抄范围是逐步扩大,因此脂本所记时间能与程本对得起来,应是可信的。 经脂砚斋阅评的八十回稿本,通过不断转抄,从亲友流传到社会。至今已发现的各种脂本有十多种,包括上面提到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当然这些本子也不是脂砚斋批阅的原本,而是根据原本转抄或一再转抄的本子,而且都发现于1920年代以后。 根据有关记载,乾隆时期已有人见过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如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中记“乾隆庚戌(1790)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又如舒元炜藏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己酉(1789)抄本内,有舒的序文,说全书“业已有二于三分……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秦关”指一百二十之数)当然周春所记是传闻,虽然应当承认其可靠性,但那两个本子并没有流传下来,舒元炜也没有说亲眼看到过后四十回。到现在为止,脂本除了“红楼梦稿”和“蒙府本”这两种外,还没有发现其他抄成于清代的后四十回。蒙府本后四十回是根据后来的印刷本抄配,对于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红楼梦稿”又名“杨藏本”,有专家认为是根据后来的印刷本抄的,也有专家认为来自另一种手稿本。但不管怎么说,仅凭这个本子,尚无法证明这是来自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所写的稿本,也无法确证这个本子必定产生于印刷本出现以前。 从目前来看,凡1791年以前的后四十回抄本及转抄本,除杨藏本当别论外,已都失传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