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虫实验(10次)

普虫实验(10次)

普虫实验(10次)
普虫实验(10次)

“昆虫学通论”实验

实验一、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和头部的构造与变化

实验二、昆虫的口器

实验三、昆虫的胸部一般结构和胸足

实验四、昆虫的翅及腹部结构

实验五、昆虫的消化系统与生殖系统

实验六、昆虫的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

实验七、昆虫生物学及直翅类昆虫分类

实验八、半翅类昆虫的分类

实验九、鞘翅目、鳞翅目昆虫的分类

实验十、双翅目、膜翅目昆虫的分类

实验一、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和头部的构造与变化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金龟子,家蝇,粘虫幼虫、象甲

针插标本:步甲、椿象、象甲、蝎蛉

玻片标本:触角类型的玻片

内容:

1.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

体躯分段、分节;

头部: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

胸部:前、中、后胸,两对翅和三对足;

腹部:体节数、气门的位置和数量、听器

2.观察金龟子和家蝇,比较异同(如:翅、气门、腹部节数等)

3.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头壳的结构:沟和区

额唇基沟、额颊沟、后头沟、次后头沟、颊下沟、蜕裂线、围眼沟和围角沟;

额、唇基、颊、后头、次后头、颊下区、头顶

4.昆虫的头式:

下口式:蝗虫;前口式:步行虫;后口式:蝉或蝽

5.昆虫头部的变化:

(1)额唇基的延长:象甲——额区的延长;蝎蛉——唇基的延长

(2)额、唇基位置与形状的变化:蝉、粘虫(幼虫)

(3)颅中沟和蜕裂线:粘虫幼虫

(4)外咽片和外咽缝:前口式昆虫金龟子、象甲(浸泡)

6.触角及其类型

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触角的结构:炳节、梗节、鞭节;

观察触角的玻片标本,掌握11种触角的类型:

刚毛状(蜻蜓)、线装或丝状(蝗虫、雌蛾)、念珠状(白蚁)、锯齿状(雄叩

甲、雌绿豆象)、栉齿状(雄绿豆象、雄蛾)、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具

芒状(蝇)、环毛状(雄蚊)、球杆状(蝶)、锤状(埋葬甲、瓢虫)、鳃片状(金

龟子)

7.单眼的类型:

背单眼:蝗虫成虫;

侧单眼:粘虫幼虫

作业:

绘蝗虫头部前面观,注明沟与区的中英文名称。

实验二、昆虫的口器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粘虫和叶蜂的(幼虫)、蝉、粉蝶、家蝇(KOH处理)、蜜蜂(KOH 处理)

玻片标本:蝉、蚊、草蛉幼虫、粉蝶、家蝇、蜜蜂口器

内容:

1.咀嚼式口器结构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结构:蝗虫

上唇;上颚(切齿叶、臼齿叶);下颚(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

须);下唇(亚颏、颏、前颏、中唇舌、侧唇舌、下唇须);舌。

●咀嚼式口器的变化:粘虫、叶蜂的幼虫

粘虫幼虫:上唇、上颚、复合体(下颚、下唇、舌);

叶蜂幼虫:

2. 刺吸式口器的结构:以蝉为例,观察

●典型的刺吸式口器:蝉

唇基:前唇基、后唇基;上唇;口针:上颚、下颚(细);喙:下唇;舌。

食物道与唾道:玻片

●刺吸式口器的变化:蚊——6根口针;草蛉幼虫——双刺吸式

3. 观察蜜蜂嚼吸式口器的结构

上唇;内唇;上颚;下颚(轴节、茎节、外颚叶、下颚须);

下唇(亚颏、颏、前颏、中唇舌、侧唇舌、下唇须);舌。

4.观察菜粉蝶虹吸式口器的结构

上唇;内唇;下颚:外颚叶——喙、下颚须;下唇须

5.观察家蝇舐吸式口器的结构

上唇、下颚须、下唇——喙:基喙、中喙、端喙(唇瓣、拟气管、环沟)

作业:

1、绘蝗虫口器各部分的图(成对结构绘一个),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咀嚼式、刺吸式、嚼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口器结构与功能的异同。

各式各样的口器(嘴巴)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昆虫食料来源很广,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有暴露在外的,也有深藏在内的。因此,昆虫就有

了各种各样相应的取食方式和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

这种口器在昆虫中是比较典型的,其

它类型都是由这种类型演变而来的。咀嚼

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它和人的

嘴巴一样有上唇、下唇、上颚(牙齿)和

舌,但同时它还有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

上颚的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用来

切断食物;它的后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

区,用来磨碎食物。因此,昆虫的上颚与人类牙齿的排列和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是感觉和辅助取食器官,下唇须和下颚须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功能。蝗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代表,此外,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多数成虫也都是

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

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昆虫

的口器就象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

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

吸食其中的汁液,这种口器叫做刺吸式

口器。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

上就是把原来的下唇延长成一个收藏

或保护口针的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口针。口针的数目有变化,蝉有4根,虱子有3根,而蚊子有6根口针。此外,刺吸式口器还必须有专门的抽吸构造--食道唧筒。

蓟马的口器也是刺吸式类型的,但它们的口器与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有所不同。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其上唇和下唇合成一个短小的喙,内

藏舌、左上颚和下颚口针,其右上颚已退化或

消失。取食时,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将其刮

破,待汁液流出后再吸入消化道内。这种特殊

的刺吸式口器常被称为锉吸式口器。

脉翅目幼虫(蚜狮、蚁狮)具有捕食性的

刺吸式口器,简称捕吸式口器,其特点是上颚

和下颚从两侧伸出头前,外形似1对镰刀。这

类口器由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构造,因而常被叫做双刺吸式口器(见左图)。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取食过程中还常伴随着传播疾病,使动植物感染流行病。例如蚜虫等同翅目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病,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等。

(3)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是蝴蝶和蛾类特有的口器,

它能吸到花朵深处的花蜜,因为这类口器长

得象一根中间空心的钟表发条,用时能伸开,

不用时就盘卷起来。这根喙管是由左右下颚

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后合在一起形成的,它由

无数的骨化环紧密排列而成,环间有膜相连,

故能伸能屈。下唇只留下发达的下唇须。这

种构造一般用来吸食花蜜、水、腐烂的动植物汁液,有的也吸食成熟的

果实。

(4)舐吸式口器

苍蝇吃东西又吸又舔,因此口器就象一

个蘑菇头。喙是由下唇特化而来的,其前壁

向下纵凹成唇槽,上唇呈刀状盖在上面,槽

内藏着扁长的舌头,舌与槽形成食物道。喙

在外形上是由主要为膜质的基喙、筒状的中

喙和末端分为2瓣的端喙(即唇瓣)组成的。

唇瓣上有一系列环沟,环沟集中到中央的缺

口--前口上,前口附近的环沟间有齿,称前

口齿。

取食时,两唇瓣展开平贴到食物上,使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液体食物即顺环沟流向前口而进入食物道。唇瓣也可向后翻转,使前口齿外露,刺刮固体食物,食物碎粒和液体一起吸入。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成虫所特有。

蝇类幼虫与成虫的口器不同,它们的口器很退化,只能见到一对口钩,用来刮破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这种口器称为刮吸式口器。

(5)刮舐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双翅目若干吸血性虻类所具有。其上颚特化成扁平宽大的刀片状,可以象剪刀一样剪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从伤口流出,下颚延长为针状,上、下抽动使伤口保持张开,下唇端部扩大成唇瓣,构造

同舐吸式口器。当唇瓣贴在伤口上时,渗出的血液由唇瓣上的环沟吸入

食物道。

(6)嚼吸式口器

顾名思义,嚼吸式口器既能咀嚼固体食

物,又能吸收液体食物,为一些高等膜翅目

昆虫所具有。蜜蜂的口器是这类口器的典型

代表。它的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相仿,用以咀

嚼花粉和筑剿等。它的下颚和下唇组成吮吸

用的喙。蜜蜂的喙仅在吸食时才由下颚和下

唇合并而成,不用时则分开并折叠在头下。

这时,上颚即可发挥咀嚼作用。

实验三、昆虫胸部的一般结构和胸足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

玻片标本:足的类型

内容:

1.蝗虫颈部的观察:颈膜、颈片(侧颈片)

2.蝗虫胸部的一般结构

前胸:背板、侧板、腹板(基腹片、具刺腹片;内刺突陷;基前桥)

翅胸:

背板:前脊沟、前盾沟、

端背片、前盾片、盾片、小盾片;后背片

侧板:侧沟;侧翅突、侧基突、基前桥

前侧片(上前侧片、下前侧片)、后侧片;

上侧片(前上侧片、后上侧片)

气门

腹板:基腹片、小腹片、内刺突陷;

翅前桥、翅后桥;基前桥、基后桥

3.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胸足的一般结构: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爪垫、爪间突)

4.观察足的玻片标本,掌握足的类型:

步行足(蝗虫前中足)、跳跃足(蝗虫后足)、开掘足(蝼蛄前足)、抱握足(雄

龙虱前足)、携粉足(蜜蜂后足)、捕捉足(螳螂前足)

作业:

绘蝗虫中后胸侧板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四、昆虫的翅及腹部结构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蝉(雌、雄)

玻片标本:石蛾的翅

针插标本:蠼螋、蜻蜓、蜉蝣

内容:

一、翅

1、翅的基本构造:三角、三缘、臀前区、臀区。

2、翅的关节骨片(蝗虫后翅):第1~4腋片、中片。

3、脉序及变化:石蛾翅的玻片、蜻蜓(闰脉)

4、翅的类型:玻片

覆翅——蝗虫前翅、金龟子——前翅、半鞘翅——蝽的前翅、

膜翅——蜜蜂的前后翅、鳞翅——蝶蛾、毛翅——石蛾、平衡棒——蝇后翅、

缨翅——蓟马

5、翅的连锁

蝉:卷褶;蜜蜂:翅钩列;天蛾:翅缰

二、腹部结构

1、腹部的一般构造

形状、节数、气门、腹听器、发音器(蝉)

2、腹部的附肢

●鳞翅目幼虫的腹足:臀足、趾钩;

●尾须:蝗虫、蜻蜓、蜉蝣、蠼螋

3、外生殖器:蝗虫

●雌——产卵器:腹瓣、内瓣、背瓣;

●雄——交配器:下生殖板、肛上板、

阳茎(阳茎端、阳茎侧腹叶、基褶、阳茎基背片)

作业:

绘石蛾前翅脉序图,注明各脉的名称。

实验五、昆虫的消化系统与生殖系统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

内容:

一、解剖:

去掉足、翅→从后向前剪去左半边体壁→固定→加清水→观察

二、内部器官的一般观察:

体壁、肌肉系统、消化道、马氏管、生殖器官、腹神经索、呼吸器官

三、消化系统:

●消化道

1、前肠:口、咽喉、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胃盲囊

3、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消化腺:唾腺

四、生殖系统

解剖蝗虫腹部,抽去消化道观察:

雌虫:卵巢:卵巢管(端丝、卵巢管本部、卵管柄);

侧输卵管:卵巢萼、附腺;中输卵管;生殖腔;受精囊。

雄虫:睾丸(睾丸管)、输精管、射精管、贮精囊、附腺

作业:

绘蝗虫消化道外形图,注明各部位中英文名称。

实验六、昆虫的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

材料:

液浸标本:蝗虫;液浸标本:家蚕幼虫(KOH处理)

内容:

一、蝗虫神经系统

解剖:头部、腹部,固定

1、脑:

前脑:单眼柄、视叶;中脑;后脑;额神经节;咽下神经节

2、腹神经索

二、呼吸系统:

1、观察家蚕幼虫的气管系统

气门;气门气管;丛气管;背气管、腹气管、内脏气管;气管连锁;螺旋丝

2、气门的构造和开闭机构

家蚕内闭式气门:外——围气门片,过滤机构;内——闭弓、闭带、闭杆。

蝗虫外闭式气门:唇状骨片,垂叶。

作业:

绘蝗虫中枢神经系统图

实验七、昆虫的生物学及直翅类等昆虫的分类

材料:

液浸标本:粘虫的蛹、弹尾目、蜉蝣、石炳、衣鱼、

针插标本:蝗虫、蟋蟀、蝼蛄、螽斯、蚤蝼、螳螂、竹节虫、白蚁、蜚蠊、足丝蚁生活史标本:蜻蜓、蝗虫(或其他不完全变态)、蝶(或其他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茧的类型

内容:

一、生物学:

1、变态的类型:不完全变态(半变态、渐变态);完全变态

2、卵的类型、幼虫类型、蛹的类型、茧的类型

3、观察粘虫的蛹,识别:额、复眼、触角、下颚、前足、中足、前翅、生殖孔;

区别雌雄。

二、观察无翅亚纲昆虫,识别弹尾目、缨尾目的特征

三、掌握蜻蜓目、蜉蝣目、虫责翅目的特征;

四、掌握直翅类昆虫的分目:直翅目、螳螂目、蜚蠊目、等翅目、竹节虫目、纺足目;

五、掌握直翅目常见科的特征:蝗科、蟋蟀科、螽斯科、蝼蛄科

作业:

1、绘粘虫蛹的腹面观,并注明雌雄和各部分名称;

2、将自采的直翅类标本鉴定到目(直翅目到总科皇或科);

实验八、半翅类等昆虫的分类

材料:

针插标本:蝽、缘蝽、猎蝽、花蝽、盲蝽、网蝽、黾蝽、田鳖、蝎蝽、仰泳蝽

蝉、叶蝉、飞虱、沫蝉、蜡蝉、蚜虫、粉虱、介壳虫

玻片标本:啮虫、虱、羽虱

内容:

1、掌握啮虫目、虱目、食毛目的特征;

2、掌握半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3、掌握同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作业:

1、将自采的半翅目、同翅目标本鉴定到总科或科;

2、编写蝽科、猎蝽科、盲蝽科、蝉科、叶蝉科、飞虱科、蚜科、粉虱科的二项式分科

检索表。

实验九、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的分类

材料:

草蛉;

步甲、虎甲、龙虱、水龟虫、蜣螂、鳃金龟、丽金龟、花金龟、叩头虫、吉丁虫、瓢虫、天牛、叶甲、象甲、豆象;

粉蝶、凤蝶、蛱蝶、灰蝶、眼蝶、弄蝶、天蛾、尺蛾、夜蛾、卷蛾

内容:

1、掌握脉翅目的主要特征;

2、掌握鞘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3、掌握鳞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作业:

1、将自采的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标本鉴定到总科或科;

2、编写草蛉科、步甲科、鳃金龟科、瓢甲科、天牛科、叶甲科、粉蝶科、凤蝶科、夜

蛾科的二项式分科检索表。

实验十、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的分类

材料:

蝎蛉、石蛾;

蚊、大蚊、虻、食虫虻、食蚜蝇、家蝇、丽蝇、麻蝇;

叶蜂、姬蜂、茧蜂、蚁、胡蜂、蜾蠃、土蜂、泥蜂、熊蜂、蜜蜂

内容:

1、掌握长翅目、毛翅目的主要特征;

2、掌握双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3、掌握膜翅目及其常见科的特征。

作业:

1、将自采的双翅目和膜翅目标本鉴定到总科或科;

2、编写蚊科、虻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蝇科、姬蜂科、茧蜂科、蚁科、胡蜂科、

蜜蜂科的二项式分科检索表。

3、双翅目分科检索表

4、 1 触角6节以上;下颚须4~5节;幼虫多为全头

型 (3)

- 触角5节以下;下颚须1~2节或

无 (2)

2 触角第3节呈环状痕迹或具端刺;幼虫半头型;被蛹,羽化时直

裂 (8)

- 触角第3节背面常具芒;幼虫无头型;围蛹,羽化时环

裂 (13)

3 中胸背板有明显的"V"形

缝............................................................................................................................................................ 大蚊科Tipulidae - 中胸背板无"V"形

缝...................................................................................................................................................................................................

(4)

4 前翅一般只有2~3条纵脉,无横脉;触角念珠

状........................................................................................................ 瘿蚊科Cecidomyiidae

- 前翅有5条以上的纵脉,有横脉;触角多非念珠

状 (5)

5 足基节长而大;Rs脉不分支或2分支;食菌,偶为害作物...................................................................................... 菌

蚊科Mycetophilidae

- 足基节细短或粗短;Rs脉2~3分

支 (6)

6 单眼3个;触角常比头

短............................................................................................................................................................ 毛蚊科Bibionidae - 无单眼;触角比头

长...................................................................................................................................................................................................

. 7

7 翅面被有鳞片;伸达翅缘的纵脉有9条以上;后足常明显长于前足和中足;雌蚊口器很发

达.................................................................................................................................................................... 蚊科Culicidae - 翅面无鳞片;伸达翅缘的纵脉少于8条;前足常明显长于中足后足;雌蚊口器很退化....................................... 摇蚊科Chironomidae

8 爪间突垫

状................................................................................................................................................................................................... (9)

- 爪间突刚毛状或完全缺如 (10)

9 下腋瓣大而明显;R5脉伸达翅的外缘,远在顶角之后............................................................................................................ 虻科Tabanidae

- 下腋瓣小或无;R5脉伸达翅的前缘,不超过顶角........................................................................................................... 水虻科Stratiomyiidae

10 头顶明显凹陷;有口鬃 (11)

- 头顶不凹陷;无口鬃..................................................................................................................................................................................................

12

11 单眼3个;体粗壮多毛鬃.......................................................................................................................................................... 食虫虻科Asilidae - 单眼1个;体较滑,仅足上有鬃.......................................................................................................................................... 拟食虫虻科Mydidae

12 似虻;R5脉伸达翅的顶角或顶角之前............................................................................................................................... 窗虻科Scenopinidae - 似蜂;R5脉伸达翅的顶角之后................................................................................................................................................. 蜂虻科Bombyliidae

13 无额囊缝;Cu脉连接于1A脉近端部处 (14)

- 有额囊缝;Cu脉连接于lA脉近基部或1/2处 (15)

14 头大球形,几乎为复眼所占R5;前翅第1后室开放,R脉与M脉间无伪脉.......................................................... 头蝇科Pipunculidae

- 头正常;前翅第1后室闭合,R脉与M脉间有1条伪脉.................................................................................................. 食蚜蝇科Syrphidae

15 下腋瓣不发达或退化;触角第2节背方外侧纵缝不纵贯全长 (16)

- 下腋瓣发达;触角第2节背方外侧纵缝纵贯全长 (19)

16 头部两侧各伸出1个侧突,两复眼位于其末端;触角近复眼基部............................................................................. 突眼蝇科Diopsidae

- 头部正常,两侧不外突;C脉不完整 (17)

17 C脉只在Sc脉的末端附近断裂;雌腹部第7节长且骨化,不能伸缩....................................................................... 潜蝇科Agromyzidae

- C脉除在Sc脉的末端附近断裂外,尚在肩横脉处断裂 (18)

18 头部有下侧额鬃;触角芒光裸或有细毛;翅多有斑纹;Sc脉与R1脉分离,远在R1脉末端前陡然弯折近直角;臀横脉弯折;臀室呈一狭长锐角;产卵器长扁突出,坚硬.................................................................................................................................... 实蝇科Trypetidae

- 头部无下侧额鬃;触角芒一般羽状;翅无斑纹;Sc脉不陡然弯曲成直角,终止处距R1较接近;臀横脉不弯折;臀室不呈狭长锐角;产卵器正常,不扁平,也不坚硬....................................................................................................................................... 果蝇科Drosophilidae

19 下侧片裸,最多仅具短细的毛;翅侧片裸或仅具毛 (20)

- 下侧片有弧形排列的鬃;翅侧片具鬃或毛 (21)

20 触角芒裸或具毛;Cu2+A1伸达翅后缘;M1+2脉直伸至翅缘,与R4+5脉平行或远离;中胸背板被盾间沟分为前后2块..... 花蝇科Anthomyiidae

- 触角芒羽状;Cu2+A1不伸达翅缘;M1+2脉末端向上弯靠R4+5脉;中胸背板无盾间沟..................................................... 蝇科Muscidae

21 触角芒光裸,或仅具微毛;体粗壮,多毛鬃;后盾片发达,凸出;腹部腹板被同节背板盖住;腹部尤其腹末多刚毛;幼虫主要寄生于昆虫体内.................................................................................................................................................................................... 寄蝇科Tachinidae

- 触角芒羽状、半羽状;腹部至少第2节腹板外露,不被同节背板侧缘盖住;幼虫有尸食、腐食、粪食和寄生 (22)

22 触角芒全部羽毛状或栉状;背侧片上有背侧鬃2根;M1脉急剧前弯,在转弯处无短脉伸出........................... 丽蝇科Calliphoridae

- 触角芒基半部羽毛状,端半部光滑;背侧片上有背侧鬃4根;M1脉急剧前弯,在转弯处有1短脉伸出...... 麻蝇科Sarcophagidae

实验九 寄生虫学试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教学目标:1. 初步识别并画出示教标本镜下形态。(重点) 2. 能进行粪便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操作,并能初 步检出虫卵,作好记录(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医学蠕虫有哪些? 4 实验九寄生虫学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 1. 认真巡视,解答疑难。30 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 2. 提示观察要点、学生边 段标本观察观察边画图。 (二)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1. 教师示教,学生观察。55 (三)粪便饱和盐水查虫卵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 两种方法的鉴别。

3.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 脏的敬业精神。 小结:总结实验中的问题。9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预习:第十七章医学原虫 课后分析

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能识别医学蠕虫成虫、虫卵、感染阶段示教标本的形态,并比较各种成虫的形态特点。 2. 画出医学蠕虫各虫种的虫卵。 3. 能初步进行线虫纲粪便查虫卵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标本观察。 1. 蛔虫:蛔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2. 鞭虫:鞭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3. 钩虫:钩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两种钩虫头部和雄虫尾部染色玻片标本。 4. 蛲虫:蛲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5. 丝虫:两种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6. 旋毛虫:旋毛虫幼虫囊包玻片标本、观察旋毛虫虫幼虫囊包寄生于组织的病理标本。 7. 肝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8. 姜片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水生植物。 9. 肺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教学设计-观察草履虫实验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教学设计I观察草 履虫实验 . 《实验:观察草履虫》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了解草履虫的生活,认识到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它的各种生命活动,从而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给学生草履虫培养液,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讨如何观察草履虫;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形成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然后通过视频展示和课本中草履虫的结构图,让学生知道草履虫是怎 样取食、呼吸、排出废物的; 最后引导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实验,证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实验内容分析由于单细胞生物个体极小,通常用肉眼无法观察它们的结构,而且它们是通过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内容是比较陌生的。因此,依据生物课标要求的“通过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活动建议,本节实验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了解草履虫的生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出本实验课一共有四个内容:1、探讨如何观察草履虫,由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这样设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于学生刚刚制作过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细胞,学生已初步具有了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及观察的技能,所以观察草履虫不是很困难; 二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乐于动手,而且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由于草履虫是活的小生物,运动速度很快,这样不利于观察,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的指导。另外当学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操作并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及形态结构,从而落实“面向全体学生” 的课程理念。 3、通过视频展示和草履虫的结构图,了解草履虫的取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有关草履虫的取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和草履虫的结构图可以更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 4、设计实验,证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原本课本的实验设计中,只要求学生进行草履虫的形态及运动观察,有条件者可做外界刺激对草履虫的反应。我这样设计,既可以加深了学生对草履虫作为一个单细胞生物,个体虽小,但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三、实验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

草履虫实验论文

草履虫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paramecium 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细胞器及功能 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口沟:取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大核:营养代谢小核:生殖作用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注意:草履虫中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以及细胞壁。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草履虫的种类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草履虫结构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1.大草履虫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3.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4.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养殖与纯化 养殖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

人体寄生虫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parasites)和宿主(host):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7、人兽共患寄生虫: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亦称寄生虫性动物源性疾病。 8.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9.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1.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2.幼虫移性症: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寄居在人体可引起内脏或皮肤等部位损害(幼虫移行症). 13.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4.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玻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 15、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宿主后,在其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 机会致病原虫:在寄生原虫中,有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却在这类宿主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这类虫种称为机会致病原虫。 16、包囊携带者(cyst carrier)指粪便中持续排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无症状带虫者,是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 17.疟疾发作:是指由于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和残余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后,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引起疟疾发作。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 18.疟疾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19.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0.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不出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晚上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称夜现周期性。 21.棘球蚴砂:棘球蚴中的生发囊、子囊、孙囊中的原头蚴脱落下来的沙粒状颗粒物质。 22.自体内重复感染(auto-infection):自体内感染是猪囊尾蚴病的感方式之一,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名称 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测定 二·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1】。国内一些学者对草履虫的研究颇多,其中,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面已有一定研究,候勇,张会芳等对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作了一定改进 【2】。郭祖宝介绍了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3】,还有学者对草履虫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进行了测定【4】。 因为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生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而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环境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r,使r值降低。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每一个体利用空间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 n/k。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生态学发展史中着名的逻 辑斯蒂方程。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的一半,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也对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进行了测定。 参考文献: 【1】朱艳芳,朱力力草履虫的培养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1672— 7177(2010)04—0044—05 【2】候勇,张会芳,刘军英,郑发科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 观察方法及改进【j】四川动物 2009,1000— 7083(2009)03—0450—02 【3】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j】生物学 教学 2010,第9期,35卷 【4】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 数的测定【j】2010,12 【5】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 2.学习种群大小的检验、种群增长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以及种群增长曲线的拟合等 实验技术。 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1.实验材料:水沟里的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2.鲁哥氏固定液 3.显微镜,凹玻片,100ml锥形瓶,1ml移液管,量筒,纱布,橡皮筋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世代重叠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呈现j-型增长。但在现实生态环境中,种群不可能长期而连续地按指数增长,往往受到有限的环境资源和其它必要生活条件的限制。随着密度的上升,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 (JP_JISHENGCHONGXUE) 总论、线虫概论、蛔虫、蛲虫* 一、名词解释 1 世代交替 2 保虫宿主 3 感染阶段 4 带虫免疫 5 幼虫移行症 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7 土源性线虫 8 生物源性线虫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寄生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 疟疾 B 利什曼病 C 蛔虫病 D 钩虫病 E 日本血吸虫病 2 下列哪种生物是营互利共生(共栖)生活 A 疥螨 B 弓形虫 C 人虱 D 结肠内阿米巴 E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A 对气候的适应 B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C 体表结构功能的改变 D 生殖能力增强 E 对中间宿主适应性的加强

4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 A 偶然致病的体外寄生虫 B 偶然机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C 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D 暂时性寄生人体的寄生虫 E 偶然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5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 温度、湿度、地质 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6 线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都经自由生活阶段 B 都有蜕皮过程 C 幼虫只在宿主体内蜕皮 D 幼虫均需经宿主肺部移行 E 虫卵孵出的幼虫就有感染性 7 下列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A Trichinella spiralis B Ascaris lumbricoides C Wuchereria bancrofti D Brugia malayi E Taenia solium 8 全国各地凡是个人与环境卫生差而气候适宜的地方都可能流行的线虫病是: A onchocerciasis B trichuriasis C trichinelliasis D ascariasis E hookworm disease 9 蛔虫性哮喘的免疫学反应是: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设计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 (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解释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1、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多媒体 教学实验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从课前培养草履虫入手,通过

课上实际观察,逐步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探究。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补充了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和趋性。 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牙签、小麦胶体液、白糖、盐、醋酸、牛肉汁、面巾纸、培养皿、小烧杯、碘酒 三、实验操作步骤 1、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采集:选择有枯草腐烂的稻田或池塘,进行舀水采集。 培养:取干稻草切成小段,和水样一起放入瓶中,放在阳光下即可,温度22-28℃。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带答案)护理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 一、单选题 1、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 E、传播媒介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E、储存宿主 3、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B、无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C、有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D、有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E、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最重要的宿主 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温度、地质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中间宿主是指: A、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C、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E、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6、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7、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再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清除作用这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8、钩虫卵应与下列哪种卵相区别() A、蛔虫受精卵 B、蛲虫卵 C、蛔虫脱蛋白质受精卵 D、鞭虫卵 E、以上均不是 9、蛔虫引起肠穿孔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10、感染疟原虫后,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有免疫,但不能清除原有疟原虫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11、蛔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虫叮咬 D、经输血 E、经鼻腔吸入 12、蛔虫受精卵的特点是()

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全)15年11月19日

一、总论 1、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 B、医学节肢动物 C、所有野生动物 D、所有家畜 E、病人、带虫者、感染动物 2、下列不属于寄生虫病流行特点的是 A、地方性 B、季节性 C、自然疫源性 D、动物源性 E、易控制性 3、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免疫应答最常见的是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消除性免疫 C、非消除性免疫 D、屏障作用 E、免疫逃避 4、有些寄生虫完成一代的发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种生殖方式,并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 A、幼体增殖 B、世代交替 C、无性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E、配子生殖 5、在流行病学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动物是该种人体寄生虫的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第二中间宿主 D、保虫宿主 E、传播媒介 二、消化道寄生虫 1、下列不是引起胆道蛔虫症诱因的是 A、胆囊炎与胆管炎 B、全身麻醉 C、食入辛辣的食物 D、不适当的驱虫治疗 E、发热 2、对疑有蛔虫感染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饱和盐水浮聚法 B、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C、透明胶纸肛门擦拭法 D、离心沉淀法 E、重力沉淀法 3、俗称“粪毒”的疾病是 A、尾蚴性皮炎 B、丹毒样皮炎 C、荨麻疹 D、钩蚴性皮炎 E、丝虫引起的“流火” 4、具有“头翼”结构的肠道寄生虫是 A、蛔虫 B、蛲虫 C、十二指肠钩虫 D、姜片虫 E、鞭虫 5、可形成自身体外感染的寄生虫是 A、钩虫 B、蛔虫 C、蛲虫 D、旋毛虫 E、鞭虫 6、蛲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贫血 B、失眠 C、腹痛 D、腹泻 E、肛门及会阴皮肤区痒感 7、以皮肤黏膜为主要感染途径的寄生虫是 A、鞭虫 B、猪肉绦虫 C、钩虫 D、蛔虫 E、蛲虫 8、钩虫造成咬附部位伤口不易凝血的原因是 A、钩齿的作用 B、板齿的作用 C、所分泌抗凝素的作用 D、虫体的机械性刺激 E、虫体的免疫病理损害 9、感染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最为密切的肠道寄生虫是 A、鞭虫 B、蛲虫 C、钩虫 D、蛔虫 E、粪类圆线虫 10、生活史具有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的线虫是 A、鞭虫 B、蛲虫 C、钩虫 D、蛔虫 E、粪类圆线虫 11、蛲虫感染宿主的主要方式是 A、吸入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昆虫媒介传播 D、肛门—手—口感染 E、经胎盘感染 12、可以导致“异嗜症”的寄生虫是 A、粪类圆线虫 B、鞭虫 C、蛲虫 D、蛔虫 E、钩虫 13、关于蛲虫描述错误的是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纪星宇(2012302630004) 一、目的与内容 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 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 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 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 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 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 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 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 草履虫趋性的实质 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 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二、材料与用品 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1.配制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 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 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依 次编号为A、B、C、D。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 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便操作),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皿中。每个水样取九只草履虫。确认吸取的为单个虫体后, 再次吸取虫体加入到10ml稻草培养液中,将试管分别依次编号为1、2、3等(如A水样首

观察草履虫实验的改进

观察草履虫实验的改进 作者:杨荣 (初中生物贵州黔东南生物四班) 评论数/浏览数: 9 / 97 发表日期: 2010-12-03 07:58:04 草履虫的培养和观察是动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做实验,尽管草履虫很容易采集得到,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密度太小,不利于观察和实验 观察草履虫实验(原来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实验材料和用具: 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盖上盖玻片,在底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上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众观以上课本实验,我以为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具体的改进实验如下:

观察草履虫实验的改进(改进实验)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的代表动物,是生物实验的重要材料。因此,草履虫的培养和观察是动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做实验,尽管草履虫很容易采集得到,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密度太小,不利于观察和实验。要想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一般在将进行该生物实验时,生物的实验教师都要进行人工培养。而实验指导上一般采用稻草栽段水煮液来做培养液进行培养。可有些地方有些时候确实很难找到稻草杆,给实验造成不便。我们在实践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多次反复的对比,我乡对该实验进行了两点改进,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液的制备: 利用玉米面粉来制备草履虫的培养液。具体的配制方法如下: 1、将5克的玉米粉置于1000毫升的水中加热至沸腾。 2、然后改用文火加热10分钟左右。 3、趁热用2~3层的纱布过滤,滤去较大的颗粒。 4、盖好静置24小时待用。 最后将从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提纯后,放入事先制备好的培养液中,在26~28℃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按草履虫初始的培养密度。一般在3~5天就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 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纪星宇(XX4) 一、目的与内容 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 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 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 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 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 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 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二、材料与用品 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

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1.配制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 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 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取池塘、下水道、 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依次编号为A、B、C、D。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 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3.认识原生质具有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内容、 1.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2.生殖装片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用品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漏斗架、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0.5一5.0和5.0一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球。 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

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可见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从虫体前端开始,体表有一斜向后行直达体中部的凹沟称口沟,口沟处有较长而强的纤毛。 游泳时,草履虫全身纤毛有节奏地呈波状依次快速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纤毛摆动有力,而使虫体绕其中轴向左旋转,沿螺旋状路径前进。★当遇到阻挡物时,虫体如何游动? 3.内部构造 选择1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内部构造。虫体的表面是表膜,★注意当草履虫穿过棉花纤维时,其体形可否改变,为什么?紧贴表膜的1层细胞质透明无颗粒,称外质,外质内有许多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较强的椭圆形刺丝泡;外质以内的细胞质多颗粒,称为内质。 虫体腹面口沟末端有一胞口,胞口后连一深人内质的弯曲短管,称胞咽,胞咽壁上生有由长纤毛联合形成的波动膜。★注意观察口沟纤毛和胞咽波动膜的波动,其波动有何功用? 内质内大小不同的圆形泡,多为食物泡。在虫体的前、后端各有

人体寄生虫学测试题(附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测试题填空题 1. 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2.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原学诊断包括粪便检查和组织病灶检查,粪便检查可查到 ,组织病灶能查到 _____期。 3.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分 2个时期,其中寄生在人体内, 在白蛉体内,其致病阶段是。 4. 黑热病人血清中减少,而明显增多,称 5. 蓝氏贾地鞭毛虫感染阶段是 ,经 6. 阴道毛滴虫致病阶段、感染阶段均为。 7.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和。 8. 检查恶性疟原虫患者血涂片,主要可查到 9. 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后,一般为 10. 卡氏肺孢子虫生活史中包括和两个阶段。 11.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宿主的 ,常见的保宿主为 _______,感染期为 _______,感染途径为 _______。 12.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部,简称 ,第二中间宿主是 _______。 13. 斯氏狸殖吸虫主要致病阶段为 14.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致病阶段包括、、和 最大阶段是 _______。 15.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分为 3种类型,即

16. 虫卵不需要在外界发育,可直接感染人体造成肝脏损害的寄生虫有、 17. 棘球蚴外形为。囊壁分两层, 外层为内层为囊壁破裂可引起继发性 18. 人患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由于误食了含活的裂头蚴的、 19. 钩虫幼虫对人体的致病主要表现为 20. 自人体排出的蛔虫卵有卵和其中表面有凹凸不平蛋白质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 21. 旋毛形线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内,幼虫寄生在人体的 被寄生的宿主宿主,但旋毛虫完成生活史必须要 22. 治疗丝虫病首选药物是药盐,它对丝虫的 23. 晚期班氏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为 24. 结膜吸吮线虫雌虫产出 ,经。 25.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寄生部位为幼虫在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体感染系于生食所致,引起病。人为广州管圆线虫 26.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包括 27. 蚊类的孳生地可分为、 28. 蝇类的防制原则可分为、、 29. 蚤所传播的疾病中最重要的是 ,传播方式属于式。 30. 虱能紧紧抓住宿主的毛发或衣物纤维是因其节的指突形成 31. 雌雄性成虫吸血并传播人体疾病的重要昆虫是、

人体寄生虫学在线测试

1. 贾第虫滋养体有鞭毛 A.4对 B.4根 C.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 D.8对 2. 粪便直接涂片法常用于检查 A.阿米巴包囊 B.阿米巴大滋养体 C.贾第虫包囊 D.阴道滴虫 3. 贾第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盲肠 C.直肠 D.横结肠 4. 疟疾的传播期是 A.环状体 B.滋养体 C.裂殖体 D.雌、雄配子体 5. 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标本是 A.成形粪便 B.粘液脓血便 C.肝脓肿穿刺液 D.肺脓肿穿刺液 6. 弓形虫的感染期是 A.卵囊 B.假包囊 C.包囊 D.以上都是 7. 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 A.形成烧瓶状溃疡(肠壁) B.形成虫卵肉芽肿 C.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炎症反应 D.虫体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导致宿主细胞破坏 8.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骨髓损害 B.免疫缺陷 C.造血原料丢失 D.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和大量增生 9.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方式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白蛉叮咬 D.接触 10. 黑热病在人体寄生于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40分) 下列1--5题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选对得4分,少选、多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ABADA DADCC CDE,CE,ABC,ABCDE,ABCD 1. 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 有 A.阿米巴 B.疟原虫 C.贾第虫 D.阴道滴虫 E.黑热病原虫 2. 疟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和方式有 A.经口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经媒介昆虫感染 D.接触感染 E.经胎盘感染 3.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期所寄生的红细胞变化有 A.变大 B.染色变淡 C.出现薛氏点 D.胀破 E.变小 4. 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的特征有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汇总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JP_JISHENGCHONGXUE) 总论、线虫概论、蛔虫、蛲虫* 一、名词解释 1 世代交替 2 保虫宿主 3 感染阶段 4 带虫免疫 5 幼虫移行症 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7 土源性线虫 8 生物源性线虫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寄生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 疟疾 B 利什曼病 C 蛔虫病 D 钩虫病 E 日本血吸虫病 2 下列哪种生物是营互利共生(共栖)生活? A 疥螨 B 弓形虫 C 人虱 D 结肠内阿米巴 E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A 对气候的适应 B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C 体表结构功能的改变 D 生殖能力增强 E 对中间宿主适应性的加强

4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 A 偶然致病的体外寄生虫 B 偶然机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C 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D 暂时性寄生人体的寄生虫 E 偶然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5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 温度、湿度、地质 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6 线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都经自由生活阶段 B 都有蜕皮过程 C 幼虫只在宿主体内蜕皮 D 幼虫均需经宿主肺部移行

E 虫卵孵出的幼虫就有感染性 7 下列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A Trichinella spiralis B Ascaris lumbricoides C Wuchereria bancrofti D Brugia malayi E Taenia solium 8 全国各地凡是个人与环境卫生差而气候适宜的地方都可能流行的线虫病是: A onchocerciasis B trichuriasis C trichinelliasis D ascariasis E hookworm disease 9 蛔虫性哮喘的免疫学反应是: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草履虫伸缩泡观察实验报告

草履虫伸缩泡观察实验报告 摘要: 伸缩泡是草履虫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规律性伸缩的液泡。在草履虫 的内质与外质之间有2个伸缩泡,一前一后。每个伸缩泡向周围细胞质伸出放射 排列的收集管。在电镜下,这些收集管端部与内质网的小管相通联。在伸缩泡及 收集管上有由一束微管组成的收缩丝。由于收缩丝的收缩使内质网收集的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注入伸缩泡,经由表膜小孔(排泄孔)排出体外。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收缩,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以调节体内渗透压平衡。 本周动物生物学实验课上我们小组进行了草履虫伸缩泡的观察实验,我们采 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设置了浓度梯度(生理盐水0.1% 、 0.3% 、 0.5% 、 0.7% 、0.9% 、蒸馏水)记录不同浓度下一分钟内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研究外界 环境浓度对草履虫伸缩泡收缩运动的影响。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是蒸馏水状态下伸 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5次,原液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2次,在0.1%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3次,在0.3%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1次,在0.5%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2次,在0.7%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1次,在0.9%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0次。大致可以看出草履虫所处外界环境浓度越高时收缩次数越少,在浓度过高时伸缩泡不 再收缩。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草履虫的基本特征,探究了其伸缩泡的活动机理,进一步掌握观察了微小活动目标的技巧。 关键词:草履虫,伸缩泡,收缩次数,不同浓度 正文

一、实验材料准备 采集的原生动物培养液、秒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镜头纸、棉纤维、牙签、不同浓度生理盐水(0.1%、0.3%、0.5%、0.7%、0.9%)、蒸馏水、纱布。 二、实验方法 1.分组安排 本实验组组共六人,分别负责观察并记录在蒸馏水,浓度为0.1%,0.3%,0.5%,0.7%,0.9%的生理盐水中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最后大家观察原液状态下草履虫伸缩泡伸缩情况,每人选取5个观察对象(样本),每个样本计数 3 个计时单位,以一分钟为一个计时单位。最后求平均值,计算出每个时间单位(一分钟)内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 2.实验操作 (1)临时玻片制作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②用牙签挑取培养缸边或稻草杆上的膜状粘腻物,蘸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水 滴中。 ③将小片棉纤维撕得很薄,轻轻覆盖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水滴上。* ④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取,45o角盖盖玻片)。 ⑤轻压盖玻片,同时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四周边缘处轻轻吸去多余水分。当虫体被 压,运动困难,略有变形时伸缩泡运动较易观察。 (2)观察临时玻片

实验二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综合实验)

实验二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综合实验)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体就只由1个细胞构成,但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不同于多细胞动物体内r的1个细胞,它们可以其细胞质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原生动物的这些特征,并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草履虫个体较大,结构典型,观察方便,繁殖快速,易采集培养,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尤其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更具科学价值。 一、实验目的 ⑴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⑶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具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 有机体。 ⑷认识原生质具有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实验内容提要 ⑴活体观察和实验。 ⑵生殖装片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一) 材料 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用品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球。 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四、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 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可见草履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